税收管理教学大纲
税收管理(第六版)教学大纲
![税收管理(第六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c87324d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e2.png)
税收管理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税收管理教学大纲第1章税收管理概述第一节税收管理的定义一、管理一般二、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的概念三、税收管理的作用四、税收管理与税收的关系第二节税收管理的内容一、税收法制管理二、税收业务管理三、税务行政管理四、税收管理其他:包括税收管理体制、税收管理方法及税务代理与咨询等第三节税收管理体制一、税收管理体制的作用二、确立税收管理体制的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权利相结合、同其他管理体制协调配合三、分税制。
分税制的内涵、类型、必要性第四节税收管理的原则一、依法治税原则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三、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四、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五、效率原则本章重点:1、税收管理的概念;2、税收管理的作用;3、税收管理的内容;4、税收管理的原则第2章税收法制管理第一节税收法制的作用一、税收法制是税收管理的前提和法律依据二、税收法制是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政策的保障三、税收法制是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手段四、税收法制是征收机关依法行政和维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第二节税收立法管理一、税收立法的作用二、税收立法的原则:客观、民主、借鉴、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效率三、税收立法程序四、税收立法的要求第三节税收执法管理一、税收执法的地位二、税收执法监督三、税收执法的责任第四节税务司法管理一、税务司法的作用二、税务司法与税收立法的关系三、税收司法的原则:依法处罚、平等、实事求是、独立四、税收司法程序本章重点:1、税收立法的原则与立法应注意的问题;2、税收执法的要求;3、税务司法的原则及内容第3章税收基础管理第一节税务登记一、税务登记的作用二、税务登记的种类及管理规程。
包括设立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和停业、复业登记等三、税务登记证件的使用管理四、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第二节账簿、凭证管理一、账簿、凭证概念的界定二、账簿、凭证管理三、银行账户管理四、税控装置五、法律责任第三节发票管理一、发票管理的意义二、发票管理办法:发票的印制、领购、取得、开具、保管、缴销、监督及处罚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第四节纳税申报一、纳税申报的意义二、办理纳税申报的对象三、办理纳税申报的要求四、纳税申报的受理与审核五、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本章的重点主要有:1、税务登记的种类及其管理程序;2、发票管理各环节的一般程序与方法;3、纳税申报的要求第4章纳税评估第一节纳税评估概述一、纳税评估的主体与客体二、纳税评估的内容、依据及数据来源三、纳税评估的方法:案头审核、指标比较、数据对比、关联分析、情况对照、综合比照等第二节纳税评估的指标体系一、纳税评估的通用指标及功能: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等二、纳税评估通用指标的配比分析第三节纳税评估的管理规范一、评估结果处理二、评估工作管理本章重点:1、纳税评估的方法;2、纳税评估的通用指标及功能;3、纳税评估通用指标的配比分析第5章税款征收第一节税款征纳方式一、税款征收的内涵二、税款征收的方式: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定期定额征收、代收代缴、代扣代缴、委托代征等三、税款缴库的方式:直接缴库和汇总缴库四、相关税收票证的种类和使用第二节税款征收措施一、加收滞纳金二、核定税额征收三、几种特殊情形的税款征收:对未办理税务登记和临时经营的税款征收、对承包承租经营的税款征收四、税收保全措施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六、税款优先七、欠税清缴八、纳税担保九、税款的补缴和追征第三节延期纳税和减免退税一、延期纳税二、减免税管理三、多缴税款的退还第四节税款征纳的法律责任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二、开户银行的法律责任三、税务代理人的法律责任本章是本书的重点章节,本章的重点主要有:1、核定征收的情形及方法;2、税收保全措施;3、税收强制执行措施;4、税款的补缴、追征与退还;5、延期纳税的适用条件;6、欠税管理的各项措施;7、减免税管理;8、相关税收法律责任第6章税务检查概述第一节税务检查的概念一、税务检查的概念二、税收检查和会计检查的区别:检查主体不同、检查依据不同、检查内容不同、检查的目的和结果不同三、税务检查的依据:税法、会计法、财务管理制度、合同法等相关经济法规第二节税务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一、税务检查的基本内容二、税务检查的基本方法三、税务检查管辖四、税务检查工作的业务流程五、案卷管理六、税务检查可使用的分析指标七、常用的税务稽查相关文书样式第三节税务检查权限和相关要求一、税务检查权限二、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三、税务检查对相对人的基本要求四、税务检查方面的法律责任本章重点:1、税务检查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程序;2、税务检查的权限;3、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第7章会计资料的检查方法第一节会计凭证检查方法一、会计凭证的种类及用途二、原始凭证的检查三、记账凭证的检查第二节会计账簿检查方法一、资产类账簿的检查方法二、负债类账户的检查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检查四、成本类账户的检查五、损益类账户的检查第三节会计报表检查方法一、资产负债表的检查二、损益表的检查本章重点:1、发票的检查和特殊记账凭证的检查2、资产类账簿的检查方法、负债类账簿检查的方法、所有者权益类账簿的检查方法、成本类账簿检查的方法、损益类账簿检查方法;3、资产负债表的检查方法第8章税务检查实务第一节增值税检查一、增值税检查要点二、增值税检查的基本方法第二节消费税检查一、消费税检查要点二、消费税检查的基本方法第三节企业所得税检查一、收入总额的检查重点和方法二、准予扣除项目总额的检查重点和方法本章重点:1、实施增值税检查时对会计资料的检查重点和方法;2、消费税检查中销售收入的检查方法,委托加工和外购产品再使用的纳税问题;3、企业所得税检查中收入总额的检查方法和扣除项目的检查重点和方法。
《税收管理信息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税收管理信息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0753f1d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d.png)
《税收管理信息化》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442课程名称:《税收管理信息化》英文名称:TaxManagementComputerization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模块:方向课课程性质:限选学时:理论16实验16适用专业:财税专业先修课程:《税法一》、《税法二》、《管理信息系统》二、课程设计的目的首先,在立德树人目标的指引下,开展以税收管理信息技术的伦理问题作为课程思政的载体,探索适合税收专业学生的课程思政教学。
首先,通过理论学习了解税收信息化理论、金税工程建设历程以及金税工程实施的具体内容;能在认识当下“互联网+”、大数据等背景下税收信息化实施的意义及内容。
其次,通过上机实践,模拟税务管理系统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学生掌握税务管理信息化的实务及计算机在税务管理工作中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应用水平;对于税收专业的本科生,要求其掌握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实务操作。
最后,通过信息化建设了解税制改革的时代历程,增强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及自豪感。
三、课程设计内容第一讲税收管理信息化引论Ll税收数据、税收信息及税收信息化L2税收管理信息化系统1.3税收管理信息化的应用及发展1.4税收管理信息化的结构特点——大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支持——大型网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思考题:探讨信息技术在智慧税收中的应用,作为学生该如何承担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第二讲计算机网络基础及应用2.1计算机网络技术综述2.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应用——文件服务器、工作站的安装——目录结构、用户和组、系统安全性——文件服务器的管理和工作站的管理——控制台和工作站常用命令2.3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税收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平台作用——远程网络的基本应用,浏览涉税网站,掌握查询浏览税务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局域网的应用——工作站常用命令,网络通信思考题:请阐述网络资源共享对个人、企业、各级政府、国家的好处,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应如何树立及落实共享发展的理念,作为学生应如何在安全范围内与他人共享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资源效用最大化。
税务教学大纲
![税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18aa489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7.png)
税务教学大纲是一份对于税务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指南,它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税务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对税务教学大纲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课程简介 1. 税务概论:介绍税务的基本概念、起源以及税收的功能和作用;2. 税收体系:探讨国内和国际税收体系的基本构成和特点;3. 税收法律法规:介绍税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定,包括税收的法律性质、立法程序和法律解释等; 4. 税务管理:讲解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以及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5.税务政策:探讨税务政策的制定过程、调整机制和影响因素; 6. 税务规划:介绍税务规划的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税务筹划与税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二、课程目标 1. 掌握税务基础知识:学生能够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熟悉税收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 2. 理解税法法规:学生能够熟悉各类税法法规的基本原则和规定,理解税法的适用范围和解释方法; 3. 熟悉税务管理:学生能够了解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熟悉税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方法和流程;4. 理解税务政策:学生能够了解税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过程,理解税务政策的影响因素和目标; 5. 掌握税务规划技巧:学生能够运用税务规划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税务筹划和风险管理。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 税收基本概念:介绍税收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2) 税收法律法规:讲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包括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渊源和法律解释等; (3) 税务管理:介绍税务机关的组织结构和职责,讲解税收征管和税务稽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 税务政策:解析税务政策的制定过程、调整机制和实施效果; (5) 税务规划:探讨税务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及税务筹划与税务风险管理的关系。
2.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讲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定,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税务知识的基本理解;(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的税务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税法的具体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讨论税法的相关问题,增进学生对税务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税务机关或企业,了解税务管理和税收征收的实际操作过程,增加实践经验。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4f6af1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a7.png)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税收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税收基础是学习和理解税收的基础,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税收意识和税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税收基础第五版教学大纲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税收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第一部分:税收基础概述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的定义、分类和功能。
通过对税收的概念和分类进行深入剖析,学生可以了解税收在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同时,通过对税收功能的探讨,学生可以认识到税收对于国家财政收入、资源配置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税收法律法规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基本原则。
学生将学习到税收法律法规的层级结构和内容框架,了解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同时,学生将深入探讨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原则、便利原则和效率原则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税收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
第三部分:税收主体与纳税人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主体和纳税人的概念和分类。
学生将了解税收主体的种类和职责,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等。
同时,学生将学习纳税人的分类和权利义务,了解纳税人的权利保护和纳税义务履行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税收征收与征收方式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的征收程序和征收方式。
学生将了解税收征收的程序,包括税收征收的主体、对象和依据等。
同时,学生将学习税收的征收方式,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了解不同征收方式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和作用。
第五部分:税收管理与税收合规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管理和税收合规的重要性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税收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信息化管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等。
同时,学生将了解税收合规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的纳税合规意识和税收道德观念。
第六部分:税收政策与税收改革本部分主要介绍税收政策和税收改革的内容和方法。
学生将学习税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了解税收政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的影响。
同时,学生将深入探讨税收改革的目标和措施,包括税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等,培养学生的税收改革思维和创新能力。
(完整word版)《国家税收》教学大纲
![(完整word版)《国家税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35af0b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0.png)
《国家税收》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教学媒体的使用《国家税收》课程的教学媒体主要是文字教材: 由杨秀琴主编的《国家税收》。
二、课程性质及其在专业中的地位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 又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还是企业会计核算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税收与每一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法制建设也日趋完善, 作为其组成部分的税法体制, 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普及税收理论, 培养公民良好的纳税意识, 对于税收工作的开展, 对于我国经济的繁荣富强,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 国家税收课程不仅是财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也是会计专业的学生, 乃至整个经济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的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知识,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各种业务活动的应纳税款, 了解税收征管的有关内容, 弄清税务机关是怎么组织税款入库的。
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基本技能培养, 符合电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课内学时为90课时。
共5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基本内容上篇税收概论第一章税收的概论这一章是税收的基本理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税收的定义、特征、性质以及税收的一些理论知识。
1.税收的含义(1)税收的定义;(2)税收的产生和发展;(3)税收的特征, 包括形式特征和本质特征2.税收的职能3.税收的原则(1) 4.税收的负担(2)税收负担的分类(3)税收负担的决定因素第二章税收制度概述(1)本章要求掌握税收制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1.税收制度的概念(2)税收制度的概念(3)税收制度的法律级次(4)税制与税法(5)税收法律关系2.税收制度构成要素(1)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2)课税对象(3)税率(4)减税免税(6)纳税环节(7)纳税期限和纳税地点(1) 3.税收制度分类(2)按课税对象征税(3)其他分类方法(1) 4.税制结构(2)税制结构的概念(3)我国税制结构的形成及特点(4)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税制结构的设想第二章增值税(5)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我国增值税的基本理论知识, 计算方法, 出口退税规定和退免税规定。
《税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税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c20e262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74.png)
《税务管理》课程教学大纲(T ax Administration)制定单位:经济学院税务系制定人:郑安审核人:李淑萍(课程组长)编写时间:2011年8月1日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基本信息(一)课程代码:1044331(二)课程属性、学分、学时本门课程属专业主干课,3学分,48学时(三)适用对象税务专业本科生(四)先修课程与知识准备《中国税制》《税务会计》二、课程简介税务管理为税务专业本科生的专业主干课,主要介绍税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侧重于税收征收管理程序方面的内容,也即税款的征纳双方如何依法进行日常的税收征纳活动。
涉及到税法制定之前的税源调查与分析、税法的制定、征纳双方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征纳双方的权力与义务等。
主要讲授发票管理、税票管理、税务行政管理、税收法制管理、税收征收管理以及税务代理与税务咨询等内容。
其中核心内容是税收的征收管理,如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税款征收与缴纳、税务检查和税收法律责任等相关知识。
对了解和掌握我国的税收管理制度和现状,有着积极的帮助和重要的意义。
“Tax Administration”is one of the core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major in tax. This course introduces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ax administration, and focuses on administration procedures of tax collection, that is the daily and legal tax collection activities between taxpayers and tax bureaus. Besides that, the course will also involve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n tax sources, how to enact a new tax law, the legal responsibilities of taxpayers and tax bureaus when they violate the tax law, as well as the right and obligation of them. In class, the teacher mainly covers invoice management, tax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tax legal system management, tax collecting management, tax agents and tax consultation. But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probably the tax collecting management, which includes tax registration management, documents and books management, tax submission management, tax collection, tax payment, tax inspection, tax legal liability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great signific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our country’s current tax administration system.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税收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使学生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各种业务活动的应纳税款,了解税收征管的有关内容,并能为其他经、管、法相关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打下基础。
《税法 (2)》课程教学大纲
![《税法 (2)》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d38adc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64.png)
《税法》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34 (理论教学34学时)学分:2基本面向: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由税收基本理论和中国税制两部分组成,主要介绍税收的基本知识和我国现行税收法律制度,是管理学、经济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原则,了解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税收同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2、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等主体税种的开征作用、税制要素、税额计算和申报缴纳;3、掌握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
二、本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知识,了解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了解税收同经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及税收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性。
掌握主要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税率、计税依据、应纳税额的计算,明确各税种的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及申报等相关知识,掌握税收征管法的有关内容。
该课程实用性强,理论性复杂,学习本课程要求理论指导实践, 注意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对理论问题要理解透彻;对业务方法要熟练掌握。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财政学后续课:国际税收、税务代理相关课:经济法、财务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会计法规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第一章税法概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作为税法基础知识的介绍,是本课程学习不可缺少的部分,学习时重在理解,以便为7、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计算、申报和缴纳。
(三)教学深广度税法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通过教学应使学生了解、适应或达到资格考试的要求,特别要注重实用性和针对性。
本课程涉及我国现行各税种的计算与征收,以及其他各国税制的介绍与比较,同时还包含了法规、财政及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六、课程学时分配:七、教学建议1、课程内容涉及各税种的会计处理、税法与会计制度的差异比较等问题,学习该课程时应具有一定的财务会计知识。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eef252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fc.png)
税法教学大纲教案第一章:税法概述1.1 税法的定义和功能解释税法的概念探讨税法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分析税法的基本目标和原则1.2 税法的分类和结构介绍税收法律的分类,如直接税和间接税探讨税收法律的组织结构和层级关系分析不同税种的法律规定和适用范围1.3 税法的构成要素讲解税法的构成要素,包括纳税人、税率、税基等探讨税法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分析税法要素在不同税种中的具体应用第二章:税收制度和税法原则2.1 税收制度的概述解释税收制度的概念和组成部分探讨税收制度的种类和特点分析税收制度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2 税法原则讲解税法的基本原则,如税收法定原则、公平原则等探讨税法原则的含义和适用范围分析税法原则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限制2.3 税收优惠政策介绍税收优惠的概念和种类探讨税收优惠的目的和作用分析税收优惠在不同税种中的具体应用和规定第三章:税种的分类和特点3.1 直接税和间接税解释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概念和特点探讨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差异和联系分析直接税和间接税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影响3.2 主要直接税种讲解所得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等直接税种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直接税种的适用范围和征收规定分析直接税种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3.3 主要间接税种解释增值税、消费税、关税等间接税种的概念和特点探讨不同间接税种的适用范围和征收规定分析间接税种在税收征管中的具体应用和问题第四章:税收征收管理4.1 税务机关和税收征管体制介绍税务机关的概念和职能探讨税收征管体制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机制分析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和责任4.2 税收申报和纳税程序讲解税收申报的概念和重要性探讨税收申报的程序和规定分析纳税人在税收申报中的义务和责任4.3 税务检查和税收违法行为的处理解释税务检查的概念和目的探讨税务检查的程序和规定分析税收违法行为的种类和处理方式第五章:税收争议的解决5.1 税收争议的概念和类型解释税收争议的概念和种类探讨税收争议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式分析税收争议的重要性和影响5.2 税收争议的解决途径讲解税收争议解决的途径,如行政复议、税务诉讼等探讨不同解决途径的适用范围和程序规定分析税收争议解决途径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况5.3 税收争议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税收争议案例探讨案例中的争议问题和相关法律规定总结案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供解决税收争议的参考。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e8b2337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5.png)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REVE2015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程授课对象:财政学专业开课学期:秋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讲课学时:54学时指定教材:吴旭东,《税收管理(第五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参考书目1.《税收管理》,李林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第1版。
2.《税务管理(第二版)》,梁俊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第2版。
3.《税收管理》,樊勇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7月第1版。
4.《企业税务管理》,王曙光、张小锋主编,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5年4月第1版。
5.《税务管理》,王秀芝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6.《企业税务管理》,汤贡亮、王君彩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4月第1版。
7.《税务管理》,姚林香、席卫群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第1版。
8.《税务管理》,董根泰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8月第1版。
9.《税务管理》,王向东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7月第1版。
10. 《税收管理》,安仲文、李静敏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第1版。
11. 《税收征收管理与实务》,卜小玲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1版。
12. 《税收管理》,杨森平、李日新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1版。
13. 《税收管理方法与实务》,李晓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14. 《税收管理》,朱青主编,中国税务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15. 《税收管理学(第二版)》,李大明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2版。
16.《税务管理(第五版)》,杨抚生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2007年5月第1版。
教学目的:税收管理是国家依据税收分配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调控和监督,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系列管理活动,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税收征管各个流程的法律规范和操作实务,了解税收程序法的理论体系和法律内容,从而优化知识结构,加强素质和能力培养,既富有时代特征,又具有专业特点。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964cb39851e79b896802263e.png)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2006年第二次修订,财税专业用)课程编号:110015英文名:Principles of Taxation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前置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等后置课:中国税制、税务管理、国际税收、发展税收理论与实践等选定教材:许建国.税收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本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和税务专业的专业主干课,主要讲述税收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税收学基础,介绍税收本质、税收要素、税收职能、作用、税收原则等基本知识;第二部分为税收经济分析,从市场经济角度较为深入地分析税收与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税收与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税负转嫁的理论分析;第三部分为税收政策选择,通过全面地介绍税收负担、税制结构模式、具体的税制设计、税收优惠及税收体制的内容,深入地探讨如何根据经济、社会、政治等情况选择税收政策,制定税收制度。
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税收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从理论上认识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实现税收分配过程的规律原则,树立正确科学的税收观,增强对现实税收问题的正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并能够运用税收理论和方法去解决现实税收问题,从而为系统学习税收学科后续课程和相关经济学科课程奠定专业基础。
教学方法:本课程在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专题讨论为辅,同时进行大量地习题练习。
在讲授中要求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理论、国民收入分配理论等经济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数量经济学等方法为基础,在借鉴古今中外税收理论与实践的同时,注意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理论发展和税收制度改革的实践,以提高学生正确观察税收现象,分析和解决税收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讨论和习题练习使学生能比较扎实的掌握税收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税收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税收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2bd1cc5fccbff121dd3683f7.png)
《中国税制》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030293课程名称:中国税制英文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模块:课程性质:必修学时:48学分:3适用专业:财政税收专业及其他经济管理专业先修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二、课程设计的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税收制度的构成,熟悉我国税制的基本内容,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税收知识解决实际操作问题,特别是流转税、所得税的基本核算,更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纳税意识。
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培养良好的纳税理念。
三、课程设计内容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税收概述第二节税制要素第三节我国税制概述第二章增值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税制要素第三章消费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税制要素第四章其他流转税第一节流转税概述第二节其他流转税第五章企业所得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税制要素第六章个人所得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税制要素第七章资源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税制要素第八章财产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几种主要的财产税第九章行为税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几种主要的行为税四、课程设计基本要求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述税收制度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我国税制有一个全面和正确的了解。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理解税收制度的基本构成要素,掌握我国现行税收制度下各个税种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了解我国税制的改革方向。
五、课程设计进度安排六、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采取百分制的形式。
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30%和70%,平时考核以课后作业、课堂提问、课题研究、小型讨论等方式进行。
七、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教材:《税法I、II》,中国税务出版社,版别(2019年)参考书:《中国税制》,于海峰,?出版社,版别(2017年)八、其他需说明的大纲修订人:姚雪绯修订日期:2019.2 大纲审定者:审定日期:。
税收管理教学大纲
![税收管理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749f7986294dd88d1d26b08.png)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50学时学分:2.5学分教学对象:税收专业学生《税务管理》是税务专业与财政专业的主要专业业务课。
本课程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法学理论为基础,介绍和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税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税务管理的基本形式、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税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界定、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税务登记管理、会计账簿与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税收行政处罚、税务行政纠纷处理——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
税务管理课程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了《财政学》、《中国税制》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后续课程是《纳税检查》,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既是满足学生掌握我国税务管理制度的需要,同时也将为后续的《纳税检查》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描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税务管理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因而税务管理也显得日益复杂,税务管理的技能也日益增强。
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人员、企业的办税人员的税务管理技能相应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税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业务规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税务管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胜任未来涉税管理工作。
教学要求是组织实施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守则。
依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正反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上下游课程的关系,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起步与入门环节性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概念,理解税务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税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现行税务管理体系的构成,理解税务管理的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1)税收管理的客观必然性(2)税收管理的内容(3)税收管理体制(4)税收管理的原则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税务管理概念的不同层次的含义,初步掌握税务管理体系(程序)中有哪些环节的内容构成,研究现行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完善的途径。
《中国税收》教学大纲
![《中国税收》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87bab09102de2bd97058831.png)
《中国税收》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中国税收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60
学分:3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经管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
2.课程的教学目的及任务
本课程主要讲述税收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目前开征主要税种的税收要素、税额的核算、税收的征收管理。
具体税种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类税、财产和行为类税及税收征收管理。
本课程以我国最新发布的税收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以全面介绍税收的理论知识为目的,要求学生掌握各税种应纳税额的正确计算,熟悉各税种的纳税申报,了解税收的征收与管理。
同时,本课程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本课程在注重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税收法律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的同时,结合税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运用和实践情况,运用案例分析等手段,给学生做出理性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涉税问题的能力。
税收管理(第五版)教学大纲与课件 第14章税务行政救济课堂演示
![税收管理(第五版)教学大纲与课件 第14章税务行政救济课堂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cdd21b78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c.png)
2022/11/20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
– 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有关行政机关 的行政处罚或者其他处理决定,依法向原处理机关或者其 上级机关提出申诉,由原行政机关或上级机关对该行政处 理决定是否合法与适当重新进行审议,并作出裁决的行政 程序制度。
– 税务行政复议具有如下特点:
(一)复议的前提是税务争议 (二)一般以上级税务机关为复议机关 (三)一般采取书面审理形式 (四)复议采取自由选择和复议前置两种程序方式
2022/11/20
四、税务行政复议的形式
(一)必经复议
• 必经复议是指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公民、法人或其 他组织对税务机关某些特定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必须向上 级税务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必 经复议的受案范围是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征税行为不服,采取 必经复议形式解决税务争议的申请条件。
(二)选择复议
• 选择复议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税务机关作出的除征税 决定以外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可以采取向税务复议机 构申请税务行政复议,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022/11/20
五、税务行政复议的管辖 (一)一般管辖 (二)特殊管辖
2022/1对各级国家税务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其 上一级国家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
2022/11/20
• 2.公正原则
– 即复议机关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要严格依法办事,公正、 平等地对待当事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鉴于 在税务行政管理活动中,纳税人等行政相对人总是处于被 管理的劣势,因此,在行政复议活动中,复议机关尤其要 确保行政相对人充分行使复议权,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 作到有错必究,公正无私。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教学要点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教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55c68421af45b307e87197aa.png)
第1章税收管理概述
一、教学计划
本章内容的教学需要3个学时。
二、教学大纲
(一)税收管理的定义
1.管理一般
2.税收管理
3.税收管理的作用
4.税收管理与税收的关系
(二)税收管理的内容
1.税收法制管理
2.税收业务管理
3.税务行政管理
4.税收管理其他
(三)税收管理体制
1.税收管理体制的作用
2.确立税收管理体制的原则
3.分税制
(四)税收管理的原则
1.依法治税原则
2.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3.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
4.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
5.效率原则
三、本章学习目的
管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税收管理属于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税收管理是随着税收的产生而产生,同税收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税收就没有税收管理。
税收管理主要由税收法制管理、税收业务管理、税务行政管理和税收管理其他组成。
税收管理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
税收管理体制是一个老问题,长期以来多数人都将其定义为使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税收管理权限和税收收入的一种制度。
这里应强调还应加上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限和收入的划分。
四、本章学习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重点掌握税收管理的概念、税收管理与税收之间的关系、税收管理的作用、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内容与分税制的内容、税收管理的原则等。
税务管理 教学大纲
![税务管理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47719e53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c1.png)
税务管理教学大纲税务管理教学大纲税务管理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管理和分配,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培养具备税务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开设了税务管理专业,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税务管理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地学习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和税务实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税务管理能力和税务咨询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税收基本理论、税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税务实务和税务筹划等方面的知识。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税收基本理论:学生应该了解税收的基本概念、税种分类、税收原则和税收制度等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 熟悉税收法律法规:学生应该熟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系和主要内容,能够正确解读和适用税法,遵守税法规定。
3. 理解税收政策:学生应该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过程,能够根据税收政策的变化进行税务管理和筹划。
4. 掌握税务实务:学生应该熟悉税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职责,了解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等具体操作流程,具备税务实务操作能力。
5. 培养税务筹划能力:学生应该具备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够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税务筹划咨询服务。
三、教学内容1. 税收基本理论:包括税收的定义、性质、功能等基本概念,税种分类和税收原则等内容。
2. 税收法律法规:包括国家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系、主要内容和适用范围,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
3. 税收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的制定和调整过程,如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收方式和税收征收主体等。
4. 税务实务: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稽查等具体操作流程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5. 税务筹划:包括税务筹划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如企业税务筹划、个人税务筹划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介绍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税务管理实践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税务教学大纲
![税务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89f85b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0.png)
税务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税务课程性质和目的本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旨在使学生掌握税收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度,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法规和税务管理体制,熟悉各种税种的计算方法和纳税程序,培养学生的税务分析和筹划能力,为从事税务工作或涉税业务提供基础知识和技能。
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本课程共计48学时,按照以下内容进行教学:第一章税收概论(4学时)第一节税收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税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第三节税收的基本原则和分类第四节税收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第二章税收法律法规(4学时)第一节税收法律法规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第二节税收法律法规的体系和结构第三节税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第四节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守和监督第三章税务管理体制(4学时)第一节税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第二节税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第三节税务管理体制的基本形式和特点第四节税务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第四章税收征收管理(8学时)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第二节税收征收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第三节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环节和措施第四节税收征收管理的问题和对策第五章增值税(8学时)第一节增值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增值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增值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六章消费税(4学时)第一节消费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消费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消费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消费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七章企业所得税(8学时)第一节企业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企业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八章个人所得税(4学时)第一节个人所得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第二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和税率第三节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和纳税人第四节个人所得税的计税方法和纳税申报第九章其他税种(4学时)第一节印花税第二节资源税第三节城市维护建设税第四节土地增值税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
![《税收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eae330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5.png)
《税收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税收学是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研究有关税收理论、政策、制度和管理的的学科。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税收征收及计算过成中能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为从事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财会人员和执行经济政策、法规的政府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税收概述内容:了解税收职能的特征及作用,充分理解税收的基本职能,理解掌握税收原则。
重点;筹集资金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宏观控制职能。
税收效率原则、税收公平原则、税收稳定原则。
难点:资源配置职能的理解。
税收效率原则的内容。
第二章税收制度内容:了解税收定义的内涵、税收的特征,理解掌握税收的基本构成要素。
了解税收的各种分类形式、税制结构模式,理解影响税制结构的因素及税制结构目标模式的选择,了解我国在不同阶段的税制结构特点,并认识我国新旧税制体系的区别。
重点:税收内涵及特征、税基、税率、纳税人。
影响税制结构因素难点:税基的确定、税率的不同表现形式。
各因素是如何影响税制结构的。
第三章增值税内容:了解增值税的概念及理论优点,理解掌握增值税的纳税人规定、征税范围界定、税率的设计,掌握各种情况下的增值税的计算。
重点:征税范围界定、增值税计算。
难点:不同案例中的增值额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四章消费税内容:了解消费税的概念及特点,理解掌握消费税的纳税人规定、征税范围界定、税率的设计,掌握各种情况下的消费税的计算。
重点:消费税基本制度、消费税计算。
难点:消费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五章营业税内容:了解营业税的概念及其特点,掌握营业税基本制度、营业税的计税依据和营业税的计算。
重点:营业税的基本制度、营业税的计算。
难点:营业税的计税依据的确定及税额计算。
第六章关税内容:了解关税及其征收目的,理解掌握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非贸易性进出口关税制度,掌握在各种情况下的关税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性质:必修计划时数:50学时学分:2.5学分教学对象:税收专业学生《税务管理》是税务专业与财政专业的主要专业业务课。
本课程以经济学理论、管理学理论、法学理论为基础,介绍和阐述了税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税务管理的基础理论、税务管理的基本方法、税务管理的基本形式、税务管理机构的设置、税务管理人员的配备与职责界定、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内容(税务登记管理、会计账簿与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纳税检查管理、税收行政处罚、税务行政纠纷处理——税务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
税务管理课程必须是学生在学习了《财政学》、《中国税制》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其后续课程是《纳税检查》,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既是满足学生掌握我国税务管理制度的需要,同时也将为后续的《纳税检查》课程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描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发展,税收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税务管理也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健全完善,税务管理的技术手段越来越现代化,因而税务管理也显得日益复杂,税务管理的技能也日益增强。
这就要求税务管理人员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的税务代理人员、企业的办税人员的税务管理技能相应提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将培养学生掌握现代税务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税务管理的基本制度和业务规程,能较为熟练地运用税务管理的基本技能方法,能胜任未来涉税管理工作。
教学要求是组织实施教学、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守则。
依据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正反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根据本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上下游课程的关系,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的内容是本课程的起步与入门环节性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税务管理的概念,理解税务管理在整个税收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税务管理的基本内容,了解现行税务管理体系的构成,理解税务管理的原则。
[本章主要内容](1)税收管理的客观必然性(2)税收管理的内容(3)税收管理体制(4)税收管理的原则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税务管理概念的不同层次的含义,初步掌握税务管理体系(程序)中有哪些环节的内容构成,研究现行税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完善的途径。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观察发现现行税务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探讨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制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学习本章过程中,学生应学习相关的其他课程的知识,如管理学的一般原理,财政学中的关于财政收入管理体制等内容,以作为理解本章内容的学科基础。
第二章税收法制管理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法制管理与依法治国的关系;掌握税收法制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税收立法管理、税收执法管理、税收司法管理;提高学生依法治税的政策理论水平。
[本章主要内容](1)税收法制的作用(2)税收立法管理(3)税收执法管理(4)税务司法管理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税收法制管理各个环节的组成,以及各个部分(环节)之间的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掌握税收执法管理与税收管理体制的关系;认识现行我国税收执法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完善我国依法治税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本章学习中,学生应该自学相关法律知识,理解国家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宪法、行政法、民法、诉讼法等大类),了解税收法律体系的构成(包括税收基本法、税种法、税收征管法)以及以法治税的体系构成(包括税收立法、税收执法、税务司法)等法学基本原理。
第三章税收基础管理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税务基础管理的概论,掌握税务基础管理中的税务登记管理、账簿凭证管理、税收发票管理的基础内容。
本章所涉及的税务基础管理的各个具体内容中既包含着税收、法律的一些理论原则,也包括税务管理的一些基本技能,所以要求学生从从两方面把握。
[本章主要内容](1)税务登记(2)帐簿凭证管理(3)发票管理(4)纳税申报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针对各种纳税的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以及发票管理与会计账簿管理的衔接关系。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各种税务登记适用于哪些不同类型的纳税人;发票的种类及其适用对象,发票的管理办法(注意与后续课程《纳税检查》相衔接)。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教学中,学生应该自学(或复习)公司法、会计法等与本章内容相关的法律法规,这有助于理解本章的内容。
第四章纳税评估、税收分析1 纳税评估2 税收分析第五章税款征收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税款征收有哪些方式,缴库有哪些方式;掌握税款征收过程中有哪些管理(执法)措施,各种措施所适用的对象(纳税人的涉税行为),各种行为实施的法定程序;对纳税人的各种违法行为有哪些相应的处罚等法律规定及其原理。
提高学生毕业后参加过程中的执(守)法能力。
[本章主要内容](1)税款征纳方式(2)税款征收措施(3)延期纳税和减免退税(4)税款征收的法律责任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税收征收过程中的行政措施的性质区别以及适用对象,税务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及其实施的程序,理解其中的法学原理。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理解各种税收执法行为的性质区别,正确适用各种不同对象;正确理解与掌握各种税务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的性质及其适用对象,以及实施税务违章处罚的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应该学习国家行政程序法规、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第六章税务检查概述[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税务稽查在整个税收征收管理体系(程序)中所处的环节与地位;了解税务稽查的概念;掌握税务稽查的一般规程;税务稽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税务稽查过程中稽查人员和纳税人各有哪些权利义务。
[本章主要内容](1)税务检查的概念(2)税务检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3)税务检查的权限和相关要求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税务稽查有哪些基本内容与基本方法;掌握在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纳税的权利义务。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理解税务稽查的概念与会计检查概念的区别,分析研究税务稽查中会计制度的法律效力;理解税务稽查中税务机关与纳税人的权利义务,与一般民事法律关系中双方权利义务的本质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自学中级财务会计中的相关知识。
第七章会计资料的检查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检查?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本章主要内容](1)会计凭证的检查方法(2)会计账薄的检查方法(3)会计报表的检查方法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对会计核算资料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方法有什么优缺点?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针对不同的检查对象和检查目的,如何正确采用检查方法?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疑点来缩小检查范围?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对会计核算资料的范围和内容有所了解,来帮助理解对会计核算资料进行检查的重要意义。
第八章税务检查实务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在本课程中属于次要章节,对学生不作过高要求。
一般可以不作讲授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税务稽查实务操作,尤其是对主要税种如何进行检查。
[本章主要内容](1)增值税检查(2)消费税检查(3)企业所得税检查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的检查实务。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偷逃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涉税违法证据。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复习回顾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的规定。
第九章税收计划、税收会计、税收统计1 税收计划2 税收会计3 税收统计第十章纳税服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纳税服务,税务服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掌握目前我国税务管理工作中的纳税服务方式有哪些,应该如何发展完善。
[本章主要内容](1)纳税服务的理论基础(2)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3)我国纳税服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掌握现行税务管理工作中的纳税服务方式有哪些。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研究探讨纳税服务的范围应该如何界定与开拓。
希望学生以研究式的思维方式来学习探索相关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一些政治理论课知识的复习回顾,来帮助理解税务机关文明执法的重要意义。
第十一章税务行政管理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理解税务行政管理的概念;了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概念性质;掌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职责权限的性质、范围(内容);掌握确保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的正确执法与高效运行所需要的税务监察的职能与职责。
[本章主要内容](1)税收管理机构(2)税务人员管理(3)税收文书送达(4)税务监察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税务机关职权的性质,掌握税务机关与税务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范围;掌握税务监察的基本手段。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理解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职权的双重属性(对税务行政相对人来说是权利,以赋予权利的政府来说是待命职权是义务);理解税务监察与税务司法监督在性质、地位、职责范围等方面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学习中,学生应该自学国家公务员法、国家行政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第十二章税务行政处罚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税务行政处罚与司法处罚的区别;掌握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税务行政处罚的规程(程序),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本章主要内容](1)税务行政处罚概述(2)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3)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通过比较司法处罚与税务行政处罚的区别,正确理解税务行政处罚的性质;掌握税务行政处罚的法定规程(程序);掌握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教学难点:本章的难点是区分税务行政处罚与司法处罚的区别与联系;理清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
教学方法:讲授学生自学要求:在本章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学国家行政处罚法的有关法律法规;并预习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法规。
第十三章反避税管理1 反避税管理概述2 转让定价管理3 预约定价安排管理4 资本弱化管理5 其他反避税措施第十四章税务行政救济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应使学生理解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性质、意义,以及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的区别;掌握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应遵循的原则;掌握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程序;理解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对税务工作中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
掌握国家赔偿的概念与意义;国家赔偿的范围与方式。
[本章主要内容](1)税务行政复议概述(2)税务行政复议程序(3)税务行政诉讼(4)税务行政赔偿教学重点:本章的重点是理解税务行政复议与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原则;掌握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的程序;理解税务行政复议、税务行政诉讼对于提高税务行政执法水平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