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因产地在河北衡水武强而得名。
明初已具规模,盛于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那时,县城南关就有一百四十多家画店,周围五十多个村庄有画业作坊,形成了武强画业中心,在外地有一百六十多处批发庄,年总产销量高达一亿对开张,行销大半个中国。
武强年画色彩明快,线条粗矿,构图饱满,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到晚清、民国,武强年画一直誉满民间、兴旺发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位官员在考察完武强年画后,形象地称之为“东方圣经的图解”。
在1979年,武强年画被河北省命名为名牌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法国、德国及东南亚各国。
武强年画的“出身”并不好,即不精美不优雅或也不实用。
武强在历史上曾属深州,《深州风土记》上记载:“武强地瘠人贫,物力稍绌,民往往画古今人物,刻板集印五色纸,入市鬻售,悦妇孺。
其事至鄙浅,然颇行远……”由于武强年画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总被官方视为“粗俗”之品而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用价格低廉的毛头纸制作,很少有人保存或者使用多年,因而造成武强年画很难找到准确的历史起源,但从博物馆抢救、收存的大量民间年画古版和年画资料考证及文化考古,它始于宋元时代。
传统的武强年画需要经过绘、刻、印三道工序完成。
绘,是第一道工序。
画师画的样子要经过作坊主人的同意,然后用薄薄的绵纸照样子将墨线重描下来,反贴在事先准备的木板上。
木板板面要平,板质要硬,柔韧适度才便于雕刻且耐磨损。
把墨线稿用浆糊粘贴上,不得有折皱,待浆糊干透后,涂上一层芝麻油,一是为了墨线更清楚,再就是增加板面的柔韧性。
刻,墨线版也称“主版”,将刻好的主版印出样,照画稿的颜色分版,叫“择套”,一色为一版,一般是红、黄、蓝三套色版,有的加粉红或者浅蓝,通称“小红”、“小蓝”。
虎
印,也叫“全套”,先印墨线版,依次印大红、粉红、黄、蓝、浅蓝版。
有的画稿需要两块色版重复套印才能形成另外一种颜色,而每刷一种复色,必须在上一版的颜色晾干后才能施行,以防把颜色弄脏。
如此古朴手工的制作方式,却让年画这一传统的工艺熠熠生辉。
有人说,武强年画甚至可以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创造的类似成果相媲美。
武强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而出名,在用色上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的效果,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变化多端,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这是其特点之一。
特点
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
比如,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的神情毕现。
所表现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处,并且以正脸出现,这样易表现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节。
图文并茂也是武强年画的一个特点,很多画都配有风趣,诙谐的诗词等。
武强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农民艺术,是农民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民和农村居住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具有形式多样、题材广泛、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简练、色彩鲜明等艺术特点。
为适应各地人们不同的风俗习惯、房间布局,武强年画分门别类“量体裁衣”,创造出门画、中堂、对联、条屏、贡笺、窗画、灶画、月光、炕围、桌围、云子、开条、斗方、灯方、扇面、绣样儿、张哒、册页、西洋镜、博戏图等共计30
余种,有讲究地张贴或应用于不同部位,满足了广大人民美化生活环境、寄托民俗愿望的多种需求。
武强年画题材极为丰富多彩,有神像、戏出、节俗年画、农事耕作、风趣幽默、娱乐百戏、历史典故、新闻时事、组字画谜、智力游戏、山水、人物、动物花卉、春宫图等,品类繁多,洋洋大观,美不胜收,成为农耕社会民间艺术的百科全书。
顽童闹学
因为木版年画全靠手工印刷,画版上若有大片空间,便会塌纸沾污画面,因此,艺人总是尽量把画稿画得圆圆满满,几无空闲,在无法补起的空间上,也是添加一些与主题相关、象征吉祥、发财之类的图案。
或者在大片空地上加刻独立的“垫版符号”,这种丰满的画面有助于造成一种充实感,一种热闹气氛。
也表达出人们希望生活圆圆满满的美好愿望。
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
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
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武强年画在绘稿上用线简练,线刻大刀阔斧,粗犷奔放,挺拔疏落,高度概括,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运用黑白对比的手法,发挥刀味木趣的效果,呈现出古朴稚拙的艺术风格。
也有一些作品阴阳结合、刚柔并济,以粗犷有力的线条区分大的轮廓结构,以委婉顿挫的线条勾勒细部装饰,通篇看去整体感强,既大气磅礴又精制细腻。
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
因黄、蓝重叠可压出
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
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福禄寿三星
武强年画的另一特色是没有作者,只有商号。
在古代,年画艺人与年画作坊及画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按现在的话,叫做产供销一条龙服务。
古人没有现在人这样对名利的急功尽利的心态,都是按着一个行规踏踏实实去做自己的事,画稿好、刻功好的艺人,一般比较受重视,但他们一般不是自己的年画作坊,而是给年画作坊做为供稿人。
年画作坊再拿稿子找刻工去刻为画版,作坊再用做印年画。
大部分画庄,都是从年画作坊订年画,或是在武强本地批发卖,或是贩运到外地自己所开的画庄进行销售。
这个产业链当中,三而一,一而三的关系,加之古人的豁达与淡泊名利,而且出画稿与刻版费用的,是年画作坊,所以,一般都把年画作坊的字号刻在作品上做为与其他作坊的区分。
这当中,如果是艺人、年画作坊、画庄是一体的话,则令当别论。
如武强一些响当当的八大的画店,都是自己养着画稿和刻版的艺人,自己的印刷年画作坊,自己的画庄进行批售。
他们的作品中只有他们的商号,也没有老板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年画上的。
所以,上面有人名,未必是个好事情,还是买卖商号,感觉更合那个时代。
更有味道。
“色又鲜,纸又白,年画打从武强来”,“南桃(苏州桃花坞)北柳(天津杨柳青)论画庄,农家年画数武强......”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是武强年画报最突出的特色。
早期武强年画以神画为主,有“十分年画七分神”之说。
随着农家百姓欣赏水平的提高和实用功能的拓展,武强年画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如门画、灶画、中堂、对联、窗花、斗方、条屏、炕围画等,几乎应有尽有。
一幅古老的《农家勤忙》年画,画面上有20多位农民在田间劳作、耕地、播种、除草、收割、打场,大跨度的时空跳跃,合理的人物布局,活灵活现地表达出一派愉快的农家勤忙景象。
艺人们为增强武强年画的生活趣味,在品种上还创造了《十不足》、《俏皮话》、《老鼠嫁女》、《蛤蟆娶亲》等充满漫画色彩的年画,颇富民间风情。
大批爱憎分明的新闻时事年画,如揭露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日德两军大战青岛》、反映禁烟运动的《新排洋烟阵捉拿樱徐花》等,形象地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把正义力量和美好愿望通过画笔传达出来是武强年画的可贵之处,许多年画传承了杀富济贫、精忠报国的壮志豪情。
老鼠嫁女
日寇侵华,烧杀抢掠,许多年画遭受了灭顶之灾,许多珍贵的画版毁于一炬,众多画业作坊相继倒闭。
然而,作为冀中革命老区的武强,当时却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迎来了国内其他年画产地不曾有的一次历史机遇,即年画美术史上的一次新创举。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华北联合大学文学美术系和北平、天津进步画家积极奔赴革命老区武强,与那里的年画艺人成立了“冀中年画研究社”,形成新木刻和民间艺术相结合的一支劲旅。
1947年,周扬在晋察冀边区文艺座谈会上说:“美术工作者和民间画业合作,创作了11种年画,销售近40万份,这可以说是美术史上的创举。
”实际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武强年画艺人在与艺术家、国画家等美术工作者的合作过程中,不但改造了传统的木刻水印技术,而且使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都有了一个飞跃,这为解放后武强年画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4年,全县有9个乡、17个村恢复了年画的生产,注册的有35家,出版109个品种。
1980年,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授予独立的出版权,进一步促进了武强年画的正规化、规模化发展。
到2002年,武强共出版年画780种,发行6000多万张,而且,在这期间,武强年画在继承中不断提高,两次获得河北省美术百花奖和名牌优质产品,并有《大戳锤门神》、《海峡两岸倍思亲》等30多幅作品分获全国、国际大奖。
武强年画产生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民情民俗的再现,挺拔有力、色彩单纯、明亮有力,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条件的影响的作用下,通过艺人们千百年来的锤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集知识性、装饰性、趣味性、欣赏性于一体,有着强烈的燕赵地方特色和常有的乡土气息,呈现一种古朴稚拙之美。
产生于燕赵大地的武强年画,出自北方农民艺人之手,带有燕赵人民粗犷豪放的风格特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经历代艺人的发展创作,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