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地域特色

合集下载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年画之一,起源于山东潍坊杨柳青一带。

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从历史渊源、艺术特点、流传现状等方面介绍杨柳青木版年画。

杨柳青木版年画起源于明代,追溯至明朝末年。

当时,杨柳青一带盛产杨柳,而杨柳青的民间年画也随之产生。

这些年画以杨柳青本地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题材,以木刻为工艺,经过多次印刷制作而成。

杨柳青木版年画早期以黑白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出彩色年画,丰富了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独具一格。

首先,它以细腻的线条和平润的色彩为特色,形象生动,富有立体感。

其次,杨柳青木版年画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如神话传说中的仙女、仙子,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等。

再次,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构图严谨有序,画面布局合理,注重对称和平衡,给人以美感和和谐感。

此外,杨柳青木版年画也反映了当地的历史风貌和生活场景,是了解当地文化的重要窗口。

杨柳青木版年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它是中国传统年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中国人民过年的欢乐和祝福。

同时,杨柳青木版年画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民间艺术和美术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生产和传承面临一些困境。

一方面,由于工艺复杂、制作周期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生产成本较高,导致产量减少。

另一方面,由于市场需求变化,一些年轻人对传统年画的兴趣逐渐减弱,从而使得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承面临一定的压力。

为了传承和保护杨柳青木版年画,一些措施已经采取。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企业和艺术家参与生产和创作。

其次,一些文化机构和博物馆举办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展览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公众对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认知度和兴趣。

同时,一些传统工艺师傅也积极传授技艺,培养年轻一代的继承人,确保杨柳青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得以延续。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桃花坞年画的历史溯源
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三大木版年画之一,具有400多年历史,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杨”。桃花坞年画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到明代发展成为民间艺术流派,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现在最早的桃花坞木版年画,是在日本刊行的《支那古版画图录》中收录的“寿星图”,画面上刻有“万历念五年(1597年)”的刊记。从其画面来看,作品的构图、刻工、印制均已达到了相当的水平。日本的“浮世绘”也深受挑花坞木刻年画的影响。
鸦片战争以后,石印年画和胶印年画的大量发行,使得桃花坞年画的传统市场日趋缩小。为了生存,各年画铺开始将他们的销售重点转向农村。作品的题材除了原有的以外,增加了不少反映农村生活及与农事有关的内容。在画面上,对形象多采用富有装饰性的夸张手法来处理,线条简练刚挺,尤其是在色彩的运用上,以成块的大红、桃红、黄、绿、紫(或蓝,一般的是用紫不用蓝,用蓝不用紫)和淡墨组成基本色调,使画面更为鲜艳明快,丰满热闹,富有装饰美和奏感。其艺术风格在气质上与劳动者更为贴近,因而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一般分为画稿、刻版、印刷、装裱和开相五道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又分上样、刻版、敲底和修改四部分,其主要工具为"拳刀",同时以弯凿(剔空)、扁凿、韭菜边、针凿、修根凿、扦凿、水钵、铁尺、小棕帚等工具配合使用。套色印刷亦有一套程序,主要包括看版、冲色配胶、选纸上料(夹纸)、摸版、扦纸、印刷、夹水等步骤。
桃花坞木刻年画,因曾集中在苏州城内桃花坞一带生产而得名。它和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四川锦竹的木刻年画,并称为我国五大民间木刻年画。
明清时期,随着苏州城市经济的发展,阊门一带集中了许多工艺作坊,以年画铺为最多。在此出品的民间木版年画,更使桃花坞名闻天下。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丰富的题材、儒雅的画面和清秀的色彩所显示的魅力而受到世人的欢迎,与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山东潍坊的木版年画一起,成为明清时期中国民间木版年画艺术的代表。

东昌木版年画的了解和认识

东昌木版年画的了解和认识

东昌木版年画的了解和认识东昌府木版年画,属于山东省聊城市的传统美术项目,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主要分布在聊城市东昌府古城区内的东关街、清孝街,堂邑镇的许堤口及梁水镇的大赵等城镇乡村,其起源于明代,民国时期达到鼎盛。

东昌府木版年画取材于民间生活,来源于社会现实、历史人物、戏曲故事和神话传说等内容,又围绕福、禄、寿、喜等祥瑞主题进行表现,将年关的喜庆与吉祥表现的生动活泼。

木版年画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不同故事与人物纷纷上演着不同传说,在门外静静的守护着一个家庭的平安。

1.东昌府木版年画之门神农历新年贴门神,是千百年来的传统。

人们自古便有贴门神的习俗,用于趋吉避凶,古时候人们认为要保护家宅平安就得有神灵相助,而门神则可以帮忙挡住往来邪物,直至如今,门神也有着同样的寓意。

我国最早产生的门神是亦人亦鬼的神荼,郁垒。

随后又出现了众多的武士门神,如:成庆、孙膑、庞涓、燃灯道人、赵公明等一些民间崇拜的英雄都被各地人请来当门神。

2.东昌府木版年画之灶神灶神在我国百姓的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基本上家家户户的厨房里都都摆设灶王龛,即使不摆灶王龛,也会将灶神的神像直接贴在墙上。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有的则有男女两位,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灶神是汉族民间最富代表性,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流行神,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3.东昌府木版年画之戏说许多年画都是根据民间故事绘制而成的,民间故事生动形象,为百姓津津乐道,例如《白蛇传》的故事,讲述了感人的爱情故事;《铡美案》中抨击了抛妻弃子的不义之举,赞美了包拯铁面无私的精神。

这些赞扬真善美,抨击假丑恶的故事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得到许多百姓的喜爱。

这些有趣的故事在家家户户的门户上上演着,既传达着主人对于真善美品质的追求,又一遍遍的传颂着反映高尚品德的故事,这些故事穿过街头巷尾,略过百姓的耳边,留在百姓的心间,歌唱着历史的传奇。

4.东昌府木版年画之吉祥画福、禄、寿在我国神话故事中是三位非常受喜爱的神仙,他们分别象征着幸福、吉利、长寿,民间常把他们结合在一起祭祀,为新年祈福,因而他们的年画在民间非常流行,几乎每家每户春节期间都会张贴他们的年画。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

漳州木版民间年画概述【简介】旧时中国民间多数地方都有张贴年画、门神的习俗,年画是最普及的艺术品之一。

过年前,家家户户在室内贴年画,门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

年画因为一年更换所以称作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主要流传于漳州的芗城区和闽南、岭南一带,并远销台湾、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漳州木版年画始于宋代,盛于明清。

繁多的民间民俗活动是漳州木版年画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年画内容主要也是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

【溯源】年画是一种古老民间艺术。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经常听到鬼哭神嚎的声音,无法入睡。

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

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命令画工将他俩人画在宫门上,称为门神。

东汉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记载,汉代民间已经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的习俗,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木版年画在唐代时由中原传入漳州。

宋代,福建的刻书业开始兴盛,迅速带动了民间版画刻印技术的发展。

到了明代,漳州的木版年画逐渐兴盛,已经有数家作坊出现,比如曲文斋、多文斋等。

清末民初,年画生产达到鼎盛,年画作坊有20多家,产品远销到台湾、香港、东南亚及日本等地。

漳州一带历来以节庆制灯、贴年画为俗,是木版年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条件。

漳州民间木版年画业作坊称为红房,清代至民国初,漳州红房发展到二十余家。

著名者有裕泰作坊、胡庆堂、丰盛作坊、汝南作坊、联大作坊、彩文楼、洛阳楼、锦文年画店等,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颜氏家族系列作坊,比如锦源堂、永华堂、文华堂等。

颜氏家族在明代永乐年间从外省迁到漳州,世代以制作木版年画为业。

颜家从明永乐年间开始印制木版年画,逐渐发展为有画工、刻工、印工60多人的年画作坊,产品达200多种。

明清两代,漳州木版年画开始流行,漳州月港的兴起给木版年画的外销带来了有利条件。

20世纪初,漳州联子街、香港路、台湾路一带集中了大批年画店,直至50年代尚有八九家存在。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

杨柳青木版年画介绍杨柳青木版年画,简称杨柳青画,是中国传统的年画艺术形式之一,起源于山东省潍坊市杨柳青镇。

木版年画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历史悠久,杨柳青木版年画则是中国最老、最具影响力的民间年画之一。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说当时有一位名叫杨柳青的本地画家,他精通绘画技巧,善于描绘各种寓意丰富的画面。

在农历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他用木版雕刻的方式制作了一批寓意吉祥的年画,成为杨柳青镇的独特传统文化。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由绘画、雕刻和印刷等工艺技术组成的。

首先,画家用纸或丝绸作为画面的材料,然后用毛笔和墨汁绘制图案;接着,木工师傅根据画家的设计,采用精细的雕刻技巧将图案雕刻在木片上;最后,用染料将图案印刷到纸或丝绸上,制成成品。

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点是画面明快且生动,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它以浓厚的农民文化为基础,具有丰富的寓意,包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吉祥祝福的表达。

这些画作常常描绘农村生活场景,如耕作、牧场、渔船等,以及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戏剧演出等。

其中,牡丹花是杨柳青画的代表元素之一,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杨柳青木版年画在中国传统的年画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不仅是庆祝春节的重要装饰品,也是表达对新年祝福的一种方式。

这些画作常常贴在家中的墙壁、门上,以及新年庆祝活动中的布置。

它不仅照亮了家庭的希望和梦想,也传承了中国古老的农民文化和民间艺术。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杨柳青木版年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它融合了中国绘画、雕塑和印刷等多种艺术元素,深受人们的喜爱。

2006年,杨柳青木版年画被列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被列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名录。

总之,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绘画、雕刻和印刷等工艺技术,寓意丰富地表达了祝福与美好的愿望。

它不仅是中国农历春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中国古老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媒介。

谈民间年画的地域特色表现

谈民间年画的地域特色表现

谈民间年画的地域特色表现作者:江秋红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5年第23期摘要:年画的造型风格、工艺设色受地域风俗与人文环境的影响而不同。

每个地方区域的年画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生活环境,并体现出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民众的审美爱好,还有很多有影响的小区域的传统年画,也展示着其独特的艺术面貌。

南北民间年画艺人在生活和创造实践中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经验,虽然文化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但在艺术表现上充分体现了民众普遍的心理需求和美好愿望,流露出创作者丰富的个性和感情色彩,从而产生出如此多丰富多彩的年画艺术形式。

关键词:年画;风格;工艺;设色;地域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040-02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大都用于新年时张帖,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

各地对年画的称谓各有不同,北京叫“画片”、“卫画”,苏州叫“画张”,浙江叫“花纸”,福建叫“神符”,四川叫“斗方”,今天,各地对年画逐渐约定俗成地简称为“年画”。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古代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期就出现。

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宋代演变为木板年画。

后来,民间争相仿效,几经演变,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便是现今的年画了。

每个地方区域的年画都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生活环境,并体现出当地人们的风俗习惯和民众的审美爱好,现今的年画产地,基本上延续了明清两代形成的分布格局,最有代表性的是“南桃北柳”,即南方的苏州桃花坞和北方的天津附近的杨柳青,形成的南北两大年画制作印刷中心。

杨柳青产地的年画,因位于天津西南的杨柳青镇而得名。

杨柳青始于明代,近五百年来因极少遭到战争等灾祸,很多传统的画版和画样得以流传下来,故杨柳青年画的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尤以反映现实生活、时事风俗、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长,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地域特色

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地域特色

中国民间美术概要——民间年画的地域特色院系:美术学院班级:环境设计*班姓名:***学号:2014*******木版年画的题材特色和地域特色在中国,过传统春节的地方,都有制作和张贴年画的历史。

按照国内美术史对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分布区域的划分,北方年画主要指北京、河北、天津、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

其中以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河北武强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最为杰出。

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和重庆梁平年画等是西南地区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其中绵竹年画最为典型。

在题材上各地的年画大体一致,主要分为镇宅门神、儿童仕女、神话故事等,但表现却各具风格。

木版年画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多样,各地的年画创作题材及手法都有所不同,可谓是各有千秋。

下面我们就以这四大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题材特色和表达方法进行探索。

一、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公认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达到鼎盛时期。

并且与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年画齐名,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南桃北柳”的赞誉。

当时,天津杨柳青镇出现了“门门户《连年有余》户会点染,善丹青”的盛况,甚至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画店的地步,店中画样不尽相同,吸引了各地商客,买者络绎不绝, 其代表作《连年有余》把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背景比较简洁,风格严谨,刻画极其注重人物神态表情。

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合了宋元作画传统以及明代工艺美术、戏剧舞台和木刻版画的形式,把木版印刷和手工彩绘结合起来,创立了喜气吉祥、欢乐明快、极富感动题材的风格。

杨柳青年画制作技艺——套印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忠义堂李逵负荆图 仕女游春图五子夺莲图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8滩头木版年画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8滩头木版年画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8——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

滩头镇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此地民风古朴淳厚,习俗独特,历史上曾出现过造纸村,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年画街,手工业十分发达,且分工明确,相互配套。

文化遗产名称:滩头木版年画所属地区:湖南· 邵阳· 隆回县遗产编号:Ⅶ—8遗产类别:民间美术申报日期:2006年申报人/申报单位:湖南省隆回县遗产级别:国家滩头木版年画滩头木版年画是湖南省惟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

滩头镇地处湖南省隆回县东南部,此地民风古朴淳厚,习俗独特,历史上曾出现过造纸村,雕刻村,色纸、花纸、香粉纸巷和年画街,手工业十分发达,且分工明确,相互配套。

滩头自古巫风炽盛,民间祭祀活动甚为流行,用于祭祀的纸马品种繁多,其制作工艺与后来的滩头木版年画有着内在的传承关系。

据《隆回县志》载,滩头木版年画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而据民间口传历史资料,滩头最初的木版年画作坊是明末清初时绰号“王猴子”的王东元所办,曾印制过《秦叔宝》、《尉迟恭》等十余种年画。

道光年间,胡奇甫开办“和顺昌”年画作坊,增加了《桃园结义》等新品种。

同治年间,滩头木版年画已行销全国。

20世纪初,滩头木版年画生产达到全盛,有年画作坊108家,年产年画三千多万份,销往江南各省及东南亚一带。

1949年后,滩头木版年画被当作封建迷信品加以禁止,1958年恢复生产,1966年后再次受到摧毁,1979年重新恢复生产。

1984年,滩头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1994年,滩头木版年画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美术一绝银奖”。

2003年,在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大展中,滩头木版年画获中国传统工艺品金奖。

滩头木版年画从造纸到成品所有工序都在滩头当地完成,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生产系列,这在全国年画制作中较为鲜见。

传统的滩头木版年画有四十多个品种,分为门神画像、寓意吉祥、戏文故事三大类,在滩头木版年画的工艺中,蒸纸、托胶、刷粉等传统工序均为滩头所独有,“开脸”也是有别于他处年画的独特技艺。

各地特色年画

各地特色年画

漳州木版年画属于民间美术,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年画内容主要是 喜庆迎新和避邪两大类别。漳州木版年画的雕版分阳版和阴版两种,印制 “幼神”人物背景色(红)的版为阴版,这种阴版的刻法和用法在中国所 独有。雕版上所有线条和色块的边缘都是向外倾斜的,这便于印制时调节 水分。印制时采用版套印,先色版后黑线条版。
各地特色年画
代表作品《一团和气》从传世的文物来看,木刻书籍和木版画差不多 是同时产生的。起初,木版画主要用作书籍的插图,即绣象画。木版画单 独印行成为年画,大约是到宋代才出现的。苏州年画在明末已有完整的独 特风格,当时被称为“姑苏版”年画。
清雍正、乾隆年间,苏州年画质量、销量空前提高,当时有五十多家 年画铺,分设在阊门外山塘街一带,也有部分设在桃花坞报恩寺一带,年 产达百万张以上,少时也有十几万张,行销江、浙、鲁等地,并远达南洋 一带。于是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与天津杨柳青成了中国 南北两大民间年画的中心。当时苏州年画铺的名称,留存在画面上的,前 期有:“张星聚”、“张文聚”、“魏鸿泰”、“吕云林”、“陆福顺”、 “墨香斋”、“春源”、“季祥吉”等;后期有:“王荣兴”、“陈同 盛”、“陈同盛”、“吴锦增”、“吴太元”、“鸿云阁”等。画师在画 面上署名的,前期有:桃坞主人、桃溪主人、墨浪子、归来轩主人、宝绘 轩人、墨林居士、杏涛子等;后期有:嵩山道人、吴友如、周梦蕉、金蟾 香、符艮心等。
持刀门神早在宋元时期,广州、佛山一带已流行刻绘门神的习俗。这 类门神早期直接在门板上手绘刻画,后来另置木板绘刻,大量复印,制成 木版年画行销于市,供人张贴。
佛山木版年画创始于明代永乐年年间,历经清一代的繁荣,成为珠江 三角洲地区家家户户年节必备之物,在东南亚及世界各国华人聚居地都有 一定的影响,是华南地区年画产地的代表,因在广东佛山生产而得名。

第六讲民间美术(年画)

第六讲民间美术(年画)
画,却有较高的文化艺术品质 画风:精致典雅,构图丰满,色彩明 快和谐,雅俗共赏。 兴盛:杨柳青年画兴盛时期在乾隆 年间,曾运销全国各省。杨柳青镇 “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 几乎成了美术村。
河北武强年画: 产生于宋末元初,明、清两代 最为鼎盛。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 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 青”,形成了中国北方最大的木 版年画产地之一。武强年画构图 丰满,线刻粗犷,设色鲜亮,装 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 年画中的佼佼者。
河 北 武 强 年 画
河 北 武 强 年 画
河 北 武 强 年 画
河 北 武 强 年 画
河南朱仙镇年画: 兴盛于明朝末年。有五大特点: 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 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 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 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 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 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 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 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 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
民间年画口诀: • 红红绿绿,图个吉利。 • 画一行,象一行,画中才有好名堂。 • 若要人脸笑,眼角下弯嘴上翘;若要 人带愁,嘴角下弯眉紧皱。 • 深配浅,酽配淡,深浅酽淡要相间。 • 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 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 金银二色色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农耕文化的 产物。它土生土长,是农民自发的创造 活动。他保持着原生态、本土文化的特 色,是中国版画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是民间一种寓 意吉祥的艺术形式,是追求喜庆瑞祥的 观念性艺术。 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它风格鲜明、 韵味独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 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
桃花坞年画始创于明代,鼎盛时期 也在乾隆年间,曾远销日本。
民间年画口诀: • 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出口要吉 利、才能合人意;人品要俊秀,乐得 人欢喜。(又称年画三诀) • 图必有意,言必吉祥。随情运色,借 景言情。 • 三分形象,七分打扮。 • 艺无正经,惟有求新鲜。 • 艳不俗,浓不重,繁不乱,淡相宜。 • 色多不繁,色少不散。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作者:强者来源:《理财·收藏版》2019年第01期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作为优秀民间艺术瑰宝,认真研究、继承、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9年春节即将到来,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我国各地的木版年画有哪些不同特点。

一、开封朱仙镇许多名家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朱仙镇木版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刻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产地而得名。

杨柳青年画盛于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

最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的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

初期年画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制作上。

其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板、套印、彩绘、装裱。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板套印:而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浅谈平阳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平阳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

浅谈平阳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作者:张耀文来源:《牡丹》2018年第30期平阳是木板年画的发祥地之一,它生长于民间,扎根于农村。

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审美需求,农闲时节会创作木板年画,其也表达了人们祈福迎祥、求吉避凶、驱邪禳灾的民俗心理。

年画的构图饱满,内容吉祥,色彩明快匀净,人物夸张传神,非常具有美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本文从平阳木板年画代表作品《四美图》《关公图》入手,简单分析其艺术特色。

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间美术中的一大类别。

自古以来,它就是中国一种美好、吉祥的形象,它是人类避凶驱邪、迎福纳祥的美好寄托。

年画以描绘民俗生活为特征,借助雕版印刷术进行创作。

平阳木板年画是木板年画的早期代表之一,宋金时期流传下来的木板年画《四美图》《关公图》《东方朔盗桃》《增福相公》,都标有平阳雕印的字样,是我国最早的民间版画。

《中国古代印刷史》又称其为民间招贴画,它是版画的“鼻祖”。

平阳年画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起初为宗教刻印经文,随后走进民间,刻印的品种越来越丰富。

每年腊月,在城乡集市上,人们设摊卖画、卖对联、卖窗花,颇为兴盛。

新中国成立以后,平阳年画推陈出新,变得丰富多彩,为更多群众喜爱。

金代平阳年画画作中,《四美图》首屈一指,它高57厘米,宽32.5厘米。

图中从左至右依次为班昭、赵飞燕、王昭君、绿珠。

四人无一不神资丰丽、潇洒健美,身后有玉石雕栏,刻画精细。

栏杆外,牡丹盛开,风景秀丽,就仿佛四位不同时代的佳人一同漫步于花园中,人物神情自若,悠闲自得。

刻绘线条暗力透纸背,似琴弦描,连贯流畅。

比较独特的是,人物上方刻有图名《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横批下面有一行小字“平阳姬家雕刻”的字样在框中,下底满布花蔓图案,古朴纯真,如装裱一般。

作者把不同时空的人物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整幅画面气氛优雅,让人心旷神怡,其刻印水平已经达到精美绝伦的境地,堪称宋金版画的代表作。

金代还有“平阳徐家印”的《关羽图》和《增福财神》等图,其题材近似神马神像,都为年画中的精品。

四大年画产地门神的特点

四大年画产地门神的特点

四大年画产地门神特点天津杨柳青有着600年历史的天津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杨柳青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现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尤以直接反映各个时期的时事风俗及历史故事等题材为特点。

杨柳青的门神中秦琼白脸、凤眼,持锤携弓箭;尉迟恭红脸、环睛而视,持锤携弓箭,合称“对锤门神”。

传说唐太宗生病时,将军秦琼与尉迟恭自愿守宫门以防邪魔。

皇帝疼惜两人辛苦,遣人绘其像于门上以代之,后来民间仿效成风气,过年时贴门神年画于大门上。

其制作时先以木版套印,再加手工绘染,作品颜色华丽多彩,别具手绘精细效果。

门神英姿凛然、色彩浓郁,是颇具古风的佳作。

潍坊杨家埠山东潍坊杨家埠门神造型满足殷实,其特色则是画面的饱满和内容的红火。

门神的画面基本不留空白,即使天空与地面也被各种形象充实与填满。

画中所有人物大都面含笑意,这与年的禁忌——禁哭有关。

画里的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全是完美无缺,这都是象征着生活的富足与吉祥。

为了努力表达这种渴求与热望,大量的吉祥图案(各种具有吉瑞喜庆含意的动物、花卉、瓜果、物品、暗八仙以及紫气祥云等等)便被一样样地添加在画面上。

艺人们不怕这些蜂拥而至的吉祥物彼此无关,因为这种一再被强化的吉庆才是人们对年的愿望。

艺人的高明则是把这些密集的形象用装饰手法和谐而优美地组合在一起。

于是欢乐、祥瑞、红火、繁盛、饱满和装饰性是年画最突出的特征,也是一种极具感染力的年画美。

苏州桃花坞江苏苏州桃花坞门神构图丰满,色彩明快,富有装饰性;多用民间故事、吉祥喜庆、神像、戏文、时事为题材,以象征、寓意、夸张手法,桃花坞木版年画主要表现吉祥喜庆、民俗生活、戏文故事、花鸟蔬果和驱鬼避邪等民间传统审美内容。

中国年画艺术: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中国年画艺术: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中国年画艺术: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淳朴鲜明的艺术风格而驰名中外。

是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三大产地(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寒亭杨家埠)之一。

产地不同,风格迥异。

数百年来,杨家埠木版年画按照农民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观点、生活需要逐步发展完善,形成了自己古朴雅拙、简明鲜艳的风格。

它植根于民间,装饰于节日,长期以来起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反映人民美好愿望,美化人民节日环境的作用。

它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多种多样。

主要有:祈福迎祥、消灾除祸;美女娃娃、吉祥欢乐;人情世事、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神话传说;山水花卉、飞禽走兽;时事新闻、讽刺幽默;还有些以实用为目的,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

杨家埠木版年画现已成为促进国际间文化交流、吸引国外客商游人、发展潍坊外向型经济的纽带,成为“潍坊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主要景点之一。

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多为艺人自画、自刻、自印,形式有小横披、方贡笺、福子灯、花瓶及各种神像等。

清乾隆、嘉庆年间,创作有《男十忙》、《女十忙》等反映当时生产劳动的年画作品。

清同治到光绪年间,出现了反映政治、风俗、讽刺、幽默、故事、戏曲、花鸟等方面的题材,如《义和团》、《炮打日本鬼》,庙会风俗画《四月十八》、《瞎老婆踏了豆腐担子》、《打婆婆变驴》和《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天下地理图》、《天下帝王图》、《四岳图》等作品。

这时,年画体裁繁多,一户农家院落从大门到炕头,从粮囤到牛棚,都有特定内容和形式的年画供张贴。

杨家埠木版年画历史: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源于潍县西杨家埠村,有“公茂”、“永盛”、“吉兴”、“广盛泰”、“万顺”等数家画店。

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公茂画店又分出“大顺”和“公兴”画店。

到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西杨家埠画店发展到60多家,东杨家埠出现“永顺”、“公盛”等画店。

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

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地域特色

民间美术木版年画地域特色
户会点染,善丹青”的盛况,甚至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画店的地步,店中画样不尽相同,吸引了各地商客,买者络绎不绝,?其代表作《连年有余》把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背景比较简洁,风格严谨,刻画极其注重人物神态表情。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合了宋元作画传统以及明代工艺美术、戏剧舞台和木刻版画的形式,把木版印刷和手工彩绘结合起来,创立了喜气吉祥、欢乐明快、极富感动题材的风格。
很具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颜色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七、陕西凤翔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着名博物馆皆有收藏。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十美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四百多种。
绵竹县是全国年画的主要产地之一,绵竹因产于四川绵竹县而得名。创于明末,清代乾隆、嘉庆前后为盛期。有门画、斗 方和画条等种类。一般分红、黑货两类。红货包括门画、斗方和画条等;其中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凤翔年画基本上分为六大类:门画、十美图、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也可把“十美图”归入风俗画,合并为五大类。

《中国民间美术》——木版年画

《中国民间美术》——木版年画
题材——大量的节日风俗,像新年春节、元宵节、 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庆祝活动。
特点——多用来张贴以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 文化意向——画中大都表现合家欢乐、人丁兴旺、
生活富裕等内容。表现时事和谐趣内容,以民间寓 言、笑话、历史故事等讽喻社会时事的 ,表现了周 围的生活和风情 。
三状元拜寿
有历史传说、戏曲故事。 艺术特色——武强年画以红、黄、绿为主色、线条劲
健,风格质朴粗犷,简洁明快。 文化意向——反映世代兴衰,褒忠贬奸、扬善惩恶,
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培养道德情操;新闻时事、里 巷传闻也是武强年画的一大宗,表现社会事态、风土 人情,不仅可为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资料,同时广见 闻、长知识;兰竹博古,翎毛花卉都有喜庆色彩,别 有情趣,陶冶性情,装饰性强。
文化意向——表达了民众驱邪禳灾、迎福纳祥的观 念,它们或以象征寓意的形式,或以皆音、隐喻的 手法来表示吉庆祥瑞的意义。
二、根据年画的地区分布来分
(一)陕西凤翔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年画 (三)河北武强年画 (四)山西晋南年画 (五)山东杨家埠年画(六)河南朱仙镇年画 (七)江苏桃花坞年画(八)湖南滩头年画 (九)福建泉州年画 (十)广东佛山年画 (十一)四川绵竹年画(十二)云南贵州年画 (十三)山东高密扑灰年画
下详述☺
民间年画的分布在全国较为普遍, 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融合。同时, 各地区年画又有着较为集中的产地、 较大的产量和各自的特色。不同的 区域,年画的风格及印制技艺也各 不相同,地域特色十分明显。
(一)陕西凤翔年画 分布地——以汉中、凤翔、神木、莆城、长
安为中心。以凤翔年画为例。 发展历程—— 艺术风格——它保留了青铜器,汉画像石的
三、印刷
1、裁纸 将纸裁成印画所需要的相应尺寸;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简介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杨柳青年画《春牛图》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

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起源有着600年历史的杨柳青(位于天津市西20公里)的民间木版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当时有一名长于雕刻的民间艺人避难来到杨柳青镇,逢年过节就刻些门神、灶王出卖,镇上的人争相模仿。

到了明永乐年间,大运河重新疏通,南方精致的纸张、水彩运到了杨柳青,使这里的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杨柳青年画的画样(粉本)有几千种。

到了清代中期全盛时期,杨柳青镇的戴廉增画店一年生产的成品就达2000件,每件500张,共达百万幅。

当时,杨柳青全镇连同附近的32个村子,“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画店鳞次栉比,店中画样高悬,各地商客络绎不绝,是名副其实的绘画之乡。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

1926年,霍派五世传人霍玉棠创建了杨柳青镇最大的“玉成号”画庄,杨柳青年画渐渐走向复苏。

解放后,周恩来总理还曾亲临视察并给画庄寄来急需的藤黄原料。

“文革”期间,杨柳青年画改为胶版印刷,传统工艺濒临绝迹。

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霍玉棠之子)从20世纪80年代起,继承父志,利用近三十年的时间苦心钻研勾线、刻板、刷画裱等传统技艺,掌握了全套杨柳青年画工艺,成为天津一带唯一的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得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

如今,“玉城号”画庄已建成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杨柳青年画继承宋、元绘画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制作时,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上面,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

民间艺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年画作为优秀民间艺术瑰宝,认真研究、继承、挖掘它的文化、价值有着特殊的意义。

2019年春节即将到来,今天,我们来了解下我国各地的木版年画有哪些不同特点。

一、开封朱仙镇 许多名家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

鲁迅先生曾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

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

”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

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朱仙镇木版年画。

二、天津杨柳青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著名的传统年画之一,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其取材内容极为广泛,诸如历史故事、神话传奇、戏曲人物、世俗风情以及山水花鸟等,特别是那些与人民生活密切关联的题材,例如《庄稼忙》《庆赏元宵》《秋江晚渡》,以及带有时事新闻性质的《女子求学》《文明娶亲》等,不仅富有艺术欣赏性,而且具有珍贵的史料研究价值。

以这些优秀作品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良传统,形成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主流,一直延续发展至今。

杨柳青木刻年画始于明崇祯年间,清光绪以前是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

那时,天津杨柳青镇及其附近村庄大都从事年画作坊生产,有“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之称,年画因产地而得名。

杨柳青年画盛于清雍正、乾隆至光绪初年。

最早开业的画铺为崇祯年代的戴廉增、齐健隆两家,后又有惠隆、美丽、宪章等字号。

初期年画保存中国木版年画产地介绍强 者下来的很少,现在多见的是明末到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优秀作品。

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制作上。

其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板、套印、彩绘、装裱。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板套印;而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而且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浅析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

浅析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

浅析杨家埠木版年画艺术特色及传承发展□王永续摘要:杨家埠木版年画以潍坊杨家埠为文化湿地孕育而成,极具地域性文化特征和艺术特色。

该文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为切入点,探讨杨家埠木版年画在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杨家埠艺术特色发展一、概况杨家埠木版年画,发源于今山东省潍坊市,起源于明朝,兴盛于清朝,规模宏大,历史悠久。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表现内容上以祈愿多子、平安吉祥等为主,但在表现方式、样式、色彩等方面有所不同。

以杨家埠为文化湿地形成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杨家埠民俗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地方木版年画而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年画文化。

女P,天津的杨柳青木版年画、苏州的桃花坞木版年画在风格样式上更接近市民阶层和官贾阶层的审美特点,而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表现内容更接近农民的乡土审美。

由于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作群体多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在思想情感、审美观点上更能表达广大劳动人民的想法和审美意趣。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手工艺人在创作年画的过程中不设框架,根据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自由的创作发挥,年画通常设色浓丽、构图饱满,具有较强的象征寓意。

过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目标消费受众是广大农民,因此,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喜好,表达他们对文化、艺术及美好生活的向往,手工艺人创作了具有吉祥寓意的乡土审美作品,杨家埠木版年画也由此形成了与其他木版年画的明显区别。

二、艺术特色杨家埠木版年画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创作源泉,表达了人 们真实的思想和情感,这种作品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优秀的艺术作品之所以能广泛流传、经久不衰,往往是因为其能够从人 们的生活视角切入,表达普通群众的真情实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殷殷期待。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古朴雅拙、简明艳丽的风格和特征。

1.题材杨家埠木版年画(图1的制作在明朝时期就有“家家印年画,户户扎风筝"的说法,历史悠久。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受众多为农民群体,根据年画市场上大众需求的不同,其被划分为多种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美术概要——民间年画的地域特色院系:美术学院班级:环境设计*班姓名:***学号:2014*******木版年画的题材特色和地域特色在中国,过传统春节的地方,都有制作和张贴年画的历史。

按照国内美术史对中国民间木版年画分布区域的划分,北方年画主要指北京、河北、天津、陕西、河南、山东、山西等地区。

其中以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年画、河北武强年画、河南朱仙镇年画、陕西凤翔年画最为杰出。

四川的绵竹年画、夹江年画和重庆梁平年画等是西南地区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其中绵竹年画最为典型。

在题材上各地的年画大体一致,主要分为镇宅门神、儿童仕女、神话故事等,但表现却各具风格。

木版年画的题材比较广泛,形式多样,各地的年画创作题材及手法都有所不同,可谓是各有千秋。

下面我们就以这四大年画为例对木版年画的题材特色和表达方法进行探索。

一、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木版年画是公认的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代表,始于明代崇祯年间,清代光绪以前达到鼎盛时期。

并且与江苏苏州的桃花坞年画齐名,在中国版画史上享有“南桃北柳”的赞誉。

当时,天津杨柳青镇出现了“门门户《连年有余》户会点染,善丹青”的盛况,甚至到了家家户户都有画店的地步,店中画样不尽相同,吸引了各地商客,买者络绎不绝,其代表作《连年有余》把杨柳青木版年画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背景比较简洁,风格严谨,刻画极其注重人物神态表情。

杨柳青木版年画融合了宋元作画传统以及明代工艺美术、戏剧舞台和木刻版画的形式,把木版印刷和手工彩绘结合起来,创立了喜气吉祥、欢乐明快、极富感动题材的风格。

忠义堂李逵负荆图仕女游春图五子夺莲图杨柳青年画制作技艺——套印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

其制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手绘的色彩斑斓与工艺性,因此,民间艺术的韵味浓郁,富于中国气派制作程序大致是:创稿、分版、刻版、套印、彩绘、装裱。

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

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

而且还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

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色彩素雅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俱独自的艺术价值。

二、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桃花坞木板年画是江南水乡独树一帜的艺术,与北方年画有着迥异的风格,一般是图文并茂,表现形式类似连环画,富于装饰性,主次分明,形象突出,备受世人瞩目。

桃花坞木板年画始于明初,盛于清朝,且影响范围非常之广,例如对日本的“浮世绘”影响就相当深远,被海外誉为“东方古艺之花”,其内容层次性鲜明且丰富多彩。

代表作品《一团和气》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制作过程:分工明确画稿、刻板、印刷流水作业。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表现题材很多,如图武松打虎、白蛇传、百子图、花卉图、耕织图等,多数都故事性比较强,。

如下图武松打虎图白蛇传桃花坞木板年画特点:它像连环画一般图文并茂,很适合装饰,而且形象都很突出,主要和次要分的很明确直观,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

桃花坞木板年画的尺寸也很多,大的有四尺,小的有二存的,满足了人们不同的需求!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掌握这门年画的人越来越少,总共不到十人!但是随着当地政府的重视,桃花坞木板年画有了固定的教学基地,成了苏州工艺美院的常设专业之一。

桃花坞的木板年画作为旧时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已经成为了文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保护。

三、山东杨家埠木版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是中国众多民间艺术中的一枝独秀,以独特的艺术格调和浓重的乡土气息而著称。

始于明末,在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内容题材比其他地方要多,像门神类、神像类、美人条、山水花鸟、金童子、神话传说、吉祥欢乐、男耕女织、小说戏曲等。

杨家埠为增加木版年画的美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其创作手法大胆夸张,摆脱现实中人物比例的限制,把美的部位重点扩大。

像图里近1/4的面积都被娃娃脸占据。

除此之外,杨家埠木版年画还特别注重完整的构图,包括构图匀称,形体完整。

花卉图 百子图门神杨家埠木版年画制作方法: 杨家埠木版年画分钩描、刻版、印刷3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

杨家埠年画的制作工艺也别具特色。

艺人首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作画,名为朽稿,在朽稿基础上再完成正稿,描出线稿,反贴在梨木版上供雕刻,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

再经过调色、夹纸、兑版、处理跑色等,手工印刷。

年画印出来后,还要再手工补点上各种颜色进行简单描绘,以使年画显得自然生动。

杨家埠木版年画特点:制作方法简便,工艺精湛,色彩鲜艳,内容丰富造型朴实、夸张、粗壮,线条流畅、挺拔、简练、色彩对比强烈,内容充实,重点突出,寓意概括。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炕头画最具特色。

窗旁窗顶及一些小幅的耕植图富有特点。

印制以木板套色为主,既质朴明朗,又雅致柔丽。

四、四川绵竹年画绵竹市地处四川盆地西北边缘,盛产竹子,其中最为著名的绵竹是造纸的上好材料。

绵竹木版年画技艺主要分布在绵竹市城区剑南镇和北部的拱星镇、清道镇、新市镇、孝德镇等地。

绵竹县是全国年画的主要产地之一,绵竹木版年画因产于四川绵竹县而得名。

创于明末,清代乾隆、嘉庆前后为盛期。

有门画、斗灶王爷图八仙 神鹰镇宅 封神榜福寿无极方和画条等种类。

绵竹年画一般分红、黑货两类。

红货包括门画、斗方和画条等;其中画条分中堂、条屏、横推、单条等,供厅堂、居室、走廊及牲畜圈等张贴之用;门画有大毛、二毛、三毛等大小之分,贴大门、厅门、房门、灶门之用。

黑货是指以烟墨或朱砂拓印的木版拓片。

多为山水、花鸟、神像及名人字画,此类以中堂、条屏居多。

制作方法:生产过程是先起稿,后刻版、印墨版,敷彩,最后开脸。

全系墨线填彩(只“印金”,是敷彩以后套一次金线版),没有套色版。

造型质朴,粗犷,色彩鲜丽,以浓艳见长。

绵竹年画的特点以彩绘见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点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设色单纯、艳丽,强烈明快,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洗炼、流畅,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而夸张、变形、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绵竹年画很具浓郁的乡土韵味和地方特色,年画上面所绘大多是避邪接祥、辞旧迎新以及神耗子嫁女三猴烫猪话传说、戏剧故事、历史人物和画鸟鱼虫等喜庆祥和内容。

其中最有趣的是《耗子嫁女》、《三猴烫猪》、《狗咬财神》、《看官盗壶》等民间传说。

它风格独特,既承传了唐代年画由画师手工画成的技法,又继承了宋代的雕版印刷术的技术。

颜色鲜艳明快、对比和谐的色彩效果。

五、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起始于唐朝,在宋朝得到发展,在明朝达到全盛时期。

它凝聚了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及审美情趣,代表了中国年俗及民俗文化。

同时门神类和马神类年画是其传统木版年画的主要代表,而门神类又是最广为人知的。

门神类的典型代表人物是“秦琼、敬德”,其创作样式各异,多达20余种。

门神的表现题材和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祈福纳祥类、辟邪祛灾类、文武财神类、戏文故事类、神话传说类。

神马则是以灶君,天神爷,牛王、马王为代表,其中灶君的内容题材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重要类型,代表作品有《金钱灶》、《宝瓶灶》、《南天门灶》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特点:一是线条粗狂,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以暖色为主,用红和棕、黄和紫的对比形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五是门神神马多,严肃端庄。

任务的脸部多数采用白脸、红脸皮。

有的画面多少留有空白,空白处往往饰以商号名称、画题、云纹、动物、花卉等,突出了朱仙镇年画的艺术特点。

抱鞭门神清末朱仙镇木版年画《三娘训子》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工艺:六、河北武强年画 由武强年画是土生土长的一种民间艺术,总被官方视为“粗俗”之品而被排除在艺术史册之外,又因为它是一年一度的节俗时令装饰品,用价格低廉的毛头纸画稿 贴稿 准备刻刀 调色 煮色 刻好的版 刻版色盆 裁纸 夹纸一调整印夹 夹纸二 放版 印画 放印夹制作,很少有人保存或者使用多年,因而造成武强年画很难找到准确的历史起源。

但从博物馆抢救、收存的大量民间年画古版和年画资料考证及文化考古,它当始于宋元时代,兴起于十五世纪初叶,十八世纪是它的全盛时期,鼎盛时有画店几百家,县城周围几十个村还有很多画业作坊,每年中秋节以后,这里的画市十分热闹,那些挂在街道两旁的年画,有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童话、喜寿祝辞、人情风俗、儿童妇女、花卉山水等。

为数众多的历画、门画、灯画、窗画、对联、条屏、中堂等年画,大多寓吉庆之意。

武强年画的制作方法: 武强年画手工刻版,手工拓印,绘、刻、印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

运用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

武强年画的特点: 水浒传金沙滩赴会二佛头 天地全神武强年画在人物造型上大都是五短身材,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目语心声。

注重表现不同人物的品格和气质,讲究“武将要威风煞气,文官要舒展大气,美女要窈窕秀气,童子要活泼稚气”。

艺人笔下的动物更是大胆夸张头部的刻绘,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

武强年画色调鲜明,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白为基调,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

因黄、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武强年画常以谐音、喻义、象征等艺术手法装饰画面,即选定世俗认同的吉祥物为代表,表现人民大众祈福求祥的美好愿望。

如喜鹊、梅花寓意“喜上眉梢”,莲花、鲤鱼寓意“连年有余”,牡丹、花瓶寓意“平安富贵”等等。

骑马门神武强年画许多作品都配有简明诗词,语言朴素,通俗易懂,装饰画面,突出主题。

题词多用四言、五言、七言或十言(三三四排列)句,读来朗朗上口,饶有韵味。

寓教于乐,于乡土特色中透露出文雅情趣。

七、陕西凤翔年画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凤翔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四百多种。

凤翔年画基本上分为六大类:门画、十美图、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也可把“十美图”归入风俗画,合并为五大类。

凤翔年画工艺特点凤翔木版年画根植于民间,及少受其它地区年画风格影响,继承的是中国最早的木刻技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