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年画用色及象征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强年画用色及象征意义
前言
年画是指民间过农历年时张贴的表示欢
乐吉庆气象的图画。

河北武强、天津杨
柳青、四川绵竹、山东潍坊、苏州桃花
坞并称为中国五大年画产地。

而河北武
强年画是我国五大民间年画生产基地之
一,它的色彩以红、黄、蓝三原色和黑
白为基调,呈现鲜明对比,其色彩鲜艳,
单纯中表现热烈的特点。

年画作为一
种文化形式,承载了老百姓对美好理
想追求的愿望。

同时木版年画也承载
了巨大的文化价值。

它最早以门神的样式出现,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造
武强基本用色
武强年画印刷以红、黄、蓝三原色和
黑白为基调,如图(杠箱官)色彩鲜艳、
对比强烈。

通常神品为红、黄、蓝三套
色,戏出花卉类则增加一个品红。

因黄、
蓝重叠可压出绿,黄和粉红重叠可压出
桔红,粉红与蓝重叠可压出紫,这样,
三套色版可印出红、黄、蓝、绿、紫五
种颜色,四套色版可印出红、粉、黄、
蓝、绿、桔、紫七种颜色,收到丰富的色彩效果。

古代神荼、郁垒捉鬼饲虎的传
说流传民间,后演变为画神虎贴于
门上,成为年俗传世。

武强门画出
现最早,至清末民初,画业作坊已
遍布全县。

武强年画构图丰满,线
刻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
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

武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更注重反映重大
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
国事的爱憎,对人生的美
好期望。

现已成立武强年
画社,并建成了中国第一
家年俗博物馆,以满足国
内外专家学者对传统民间年画艺术的观赏与研究。

年画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后演变为门神画,东汉已经流行,北宋出现了木版印刷年画。

衡水地区武强县素有“年画之乡”的美誉。

武强年画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它与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江苏桃花坞、四川绵竹并称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的五大生产基地。

武强年画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永乐年间,山西省洪桐县艺人到此以后,促进了这一艺术形式的发展。

起初是民间画家亲笔画,逐渐发展成刻版印刷,以至全部套版印刷。

那时人烟稠密的武强南关,便是“家家点染,户户丹青”,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

到了清康熙、嘉庆年间(1662-1820年),武强年画业进入兴盛时期,从业人员约500人,店铺达144
家,最高年出产画品达一亿多张,约占当时全国年画销量的三分之一。

武强年画几经沧桑,到1980年成立了“武强年画社”,武强年画得以正式出版发行。

武强年画是
用杜木刻板、采用
黑、红、绿、黄、紫、
粉几套色水印的木
牌画。

手工刻板,手
工拓印,绘、刻、印
紧密结合,古朴而精美。

其构图饱满,线条粗放,色彩强烈,装饰性强,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画面结构紧凑,主题突出,人物场景简练。

刻版以阳刻为主,兼施阴刻,线条稳健、流畅。

运用黑白对比手法,不失其古朴、雅拙的风格。

色彩用原色,单纯而富有变化,强烈而又调和,形成了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

武强年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艺术形式、广泛的题材深受广大群众喜爱,500多年来,在中国农村广为流传。

1993年12月,文化部正式命名武强为“国家民间艺术木版年画之乡”。

武强年画为木版套色水印
武强年画为木版套色水印。

整个制作过程
是由绘稿、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完成,若
是精品
还需要
装裱。

刻版所需的木材是当地生长的耐旱抗盐碱的杜树,因为此树生长期短,年轮不明显,木质柔韧,遇水后伸缩性小,绘刻利刀,不脆不裂,且上版不走样,卸版不变形。

在武强境内有滏阳河、嘑沱河因此而盛产芦苇,武强是传统的农业县,当地农民以种植小麦、玉米、棉花为主,而小麦又是主要种植的农作物,而麦秸与芦苇是造纸最好的原材料。

印制年画需的颜料是从槐花米(黄色)、石榴花(红色)、靛蓝草(蓝
色)等花草上提取。

由于工艺制约和刻印方法的特
殊效果,形成了武强年画独特的艺术
风格:构图匀称饱满,装饰性很强,
线条粗放简练,挺拔疏落,遒劲健美,古朴
稚拙,;色彩强烈,浓烈而不凝滞,单纯而
有变化,常以大红大绿等明快舒畅的色调,
形成一种喜气洋洋的热烈气氛,来装点节日
强年画的色彩视
觉涵义已被转换成
一种特殊情感文化。

武强年画艺人在多年的施
色套印中,总结了丰富的用
色经验,或以不同的颜色的块面大小,或以深浅浓淡,或以近似排列,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

要求用色少而变化多,使平面色块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

用同一种或两种以上颜色复印重点部位使色彩饱满丰富,变化万千。

图案花纹有明有暗,朱黄相争盛,兰紫相间,每件作品都有一个主调,形成单纯明快,强烈而响亮的旋律,给人以闪跃跳动的感觉。

\如图
表现五月天气渐热,痨疫灾病容易发生,民间
习俗在端午节张挂张天师像,以辟瘟消灾,霹
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频率最慢,
画无正经,新鲜就中”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画画无正经”体现了艺术的随意
激。

因此,长期来我国的武强民间年画多用极色,例如图(灶王)灶王是一家之主的小神,每年腊月二十三上天汇报,为玉皇惩恶扬善提供依据。

故民间有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的习俗。

糖瓜,既甜又有粘性,目的是让灶王嘴甜说好话或不致
武强年画一些色彩之间搭配给人怎样的色彩视觉感应象征性是我国自远古至今的用色传统。

距今1万多年前的中国山顶洞人将赤铁砂粉粒撒布在尸体周围,李泽厚先生认为这些红色已“包含着提供着某种观念的含义”。

尤其在上古社会规定的“白、青、黑、赤、黄”五色与五行、五方、四时等相配属,赋予色彩以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内涵。

所以,存在于我国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民间年画的色彩,其主要的特征就是对这种象征性的继承,画面出现的各种色彩都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如凡表现吉祥吉庆之事的各地年画,如图武强年画(福禄寿三星)
以红色为主,黄色为
辅,绿紫次之,画面色彩热烈激昂俗话说“天上三吉星,人间福禄寿“。

还说:”
福星高坐把福施,
禄是送子下祥云,
寿星骑鹿送蟠桃,
三星高照喜临
门。

”可见三星是
民间喜欢的吉祥神。

福神源于福星,即木星、岁星,也就是“天官”,年画《天官赐福》即来于
此;禄神出自民间,禄者富也,绘
禄神多以富豪之家有钱人像为本,
禄神即赐官与功名之神;寿即南极
老人,古人说老寿星出现,国泰民
安。

;山东潍坊木板门神年画如图
1,以大面积红色为主色,年节之
时象征着吉庆;广东佛山门画“大刀门神”如图二仅以红、黄、绿三色套色,纸底为朱红橙色,鲜明夺目。

红色还被用来表示性格,如图三山西临汾木板年画“五子登科”门画中如图三,文官面部被绘以红色,象征着正直、威严。

另外,以黑色表示刚直勇敢,以黄色表示暴虐,以绿色表示顽强,以金银色表示神仙鬼怪,等等。

所以,武强民间画工的配色口诀,往往是内容和形式上综合考虑的结果,武强年画玉虎坠用粉色和青色绿色为主调俗话说“粉青绿,人品细”,是指性格温柔妇女形象的衣饰配色;武强年画中图老鼠嫁女这是一幅富有幽默情趣的年画作
品,以连环画形式表现老鼠被猫捕食后到阴司告状的故事。

中大量运用红黄色,表现喜气“红配黄,喜煞娘”,是指新娘形象的衣饰配色;如他们把桃红称为俏
色,用此色多表现妇女、儿童的服饰及其花卉纹
样,而对于较为庄重体裁的年画中则很少用。

在武强年画制作过程中,武强民间画工运用色彩很少受表现对象的限制,他们首先考虑大众普遍的视觉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了丰富的用色经验。

如把红、紫、黑色称为“硬色”,黄、桃红、绿为“软色”,从而总结出“软靠硬、色不楞”的设色原则,意为软色和硬色搭配使用更为恰当。

因为硬色明度相近,互相配合画面易“发闷”,与“软色”搭配拉开距离,在明度上形成对比有序的关系。

如“红配紫、臭似屎”口诀,说明紫与红色同是硬色,将它们搭配在一起容易产生气闷之感觉。

山东木板年画“门神”的色彩的搭配,则是口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的运用。

民间画工还善于吸取在民间得到普及的其它艺术门类的色彩,来丰富年画的色彩语言,如对戏剧服装、化妆造型、民间泥塑等色彩的模仿和借鉴。

如有些年画门神形象“秦叔宝”
恭”、“锦地门
神”和“御前侍
卫”等的设色,与戏剧舞台上的服装颜色几乎相同。

民间画工们的作品,
极少能够流传下来,他们
所总结的经验也较少有文
字记载,因此反映用色经
验的施彩原则,大多以师
徒相授、口口相传的口诀
方式继承。

尽管这些简白的色彩口诀,多是以直觉把握色彩,以简单直接的“难
看”和“好看”描述来表达色彩判断,但却与现代色彩学原理和规律有许多相通
之处。

这是因为不论古人或现代人的视觉经验,都是建立在视觉感受的生理基础
之上的,由视觉感受所形成的视觉经验都具有基本的共性。

如山东木板年画所使
用的主要颜色为红、兰、黄、紫、黑加上白色的底子,在画面上构成如同现代色
彩的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的关系,形成了共同作用、同时对比的色彩
效果。

另外武强民间年画中的“抗战门神还利用套印,如图形成色块重叠、大小色块穿插、色线排列等色彩效果,其手法与现代平面装饰色彩的基本手法相同
这些民间工匠总结用色经验,所形成
的丰富的施彩原则口诀,呈现了某个特定
地域民间习俗的集体意向,简明易懂便于
掌握,使人们只需经过简单的甚至无需经
过专门的色彩训练,就能参与年画的制作
活动。

从清乾隆年间始,天津杨柳青已形
成“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盛
况;在民间年画产地陕西风翔小里
村,目前还有十数家年画作坊,每
年进入腊月,家家印刷年画,除满
足当地需求,还远销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等地,历史上亦盛产年画,也曾出现人人善画、家家能印的繁荣景象。

这样,虽然因为年画制作的普及性,不可避免地在设色上出现相互模仿和缺少变化的特征,但普通百姓作为年画的创造者和欣赏者,正是在这种普及性的约定俗成的色彩应用中,使内心的感情到更直接、自然的抒发和表现,从而显示出色彩的生命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认为,我国年画的装饰色彩,是源于人类本能到感情表现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富于民族文化个性的色彩艺术样式,具有本能性、象征性、大众性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样式,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在各个造型领域中得到吸收运用。

所以,面对这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已不存在是否要继承的问题,而是如何继承的问题。

如果仅仅是对民间年画的一些色彩元素,进行表象的借鉴或模仿,是不得其旨的。


文中所述,民间工匠的用色经验,主要体现在他们所总结的施彩口诀之中,这些口诀呈现了某个特定地域民间习俗的集体意向。

所以,挖掘流传在民间的施色口诀,从中探寻年画的色彩规律,应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传统年画的题材内
容极其广泛,有:戏
文故事、仕女娃娃、
风景花果,耕织生
产、时事风俗、岁朝
吉庆等等。

年画中有
的反映了民众对美好一物
的赞美和向往,对幸福生
活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劳
动生活的热爱之情,如《牛
郎织女》、《雪中送炭》、《耕
织图》、《春牛图》等;有的
联系现实,歌颂历史英雄人物,如《抱当铺》、《武松打虎》等等;还有颂扬爱国主义题材,反映民间风俗、市井小民情调的作品等。

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表现形式也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但是内容大都喜庆吉祥,情节通俗易懂;构图饱满充实,形象生动传神,色彩鲜艳,效果强烈,具有欢快,热烈的情调和深厚的装饰趣味。

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这个鲜艳,通俗的色彩感,才使得年画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直接、明确、强烈,即便是普通老百姓都能对其进行广泛意义上的审美享受,这和许多别的画种有着最为根本的区别,人们可以摆脱那种晦涩难懂的,各种思想纠结
的绘画,使绘画还原了
其最简单,单纯的目
的。

在传统年画的发展
史上,著名的年画产地
有天津的杨柳青、苏州
的桃花坞,山东潍县的
杨家埠,其余还有河北的武强,浙江杭州,福建泉州、四川绵竹等。

这些地区的年
画店
铺生
产能
力强、
销行
范围
广,艺
术水
平高。

色彩所象征
的不同情感含义
我们一般会
从色彩类教科书中得知以上
色彩所象征的不同情感含义,
那么为什么不同的色彩会代
表不同的含义呢?这与动物
原始本能息息相关,时间可以
追溯到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
当时人类过着群居的生活,每
时每刻处于猛兽袭击的危险
之中,在阳光灿烂的白天(蓝
色)还比较容易躲避猛兽的攻
击,可以过着比较(和平、稳定、平静)的生活,满山遍野的树木(绿色)给人类带来了食物和生存场所(健康、好运、更新、青春)人来在这里繁衍生息,适逢秋天更是硕果累累(黄色)人类可以享受到果实的滋润产生(幸福、乐观和希望),但在夜晚就产生了较大的恐惧,人类一般都围在火焰周围(桔色)感觉到(温暖和热情),而且尽量不在夜晚行动,因为人类视觉有限,无法看清楚和逃避黑暗中 (黑色)隐藏的猛兽(力量、精深)本能里即对黑色有了敬畏(正式、神秘),当人类受到猛兽的攻击,鲜血(红色)必定给其他人类以极大的刺激,促使人类荷尔蒙的快速分泌,以最快速度逃离猛兽的爪牙……
现在科学已证明,当食物链中低端的脊椎动物看到鲜血均会血压上升、心跳加速、荷尔蒙的快速分泌,这个即是动物本能,当然这个和食物链顶级的猛兽是相反的,猛兽看到鲜血(红色)和闻到血腥产生的(精力、热情、欲望、速度)是促使其加快攻击,而食物链中低端的我们人类祖先看到鲜血(红色)和闻到血腥所产生的(精力、热情、欲望、速度)是促使其加快逃跑。

色彩是由色相、
明度、纯度三个元素组成的。

色相即为红、黄、绿、蓝、黑等不同的颜色。

明度是指某一单色的明暗程度;纯度即单色色相的鲜艳度、饱和度,也称彩度。

现代平面设计中,或多或少地受到年画在色彩方面的视觉效果影响颇深,因为无论是传统年画还是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是其中最重要的视觉因素,年画色彩的强烈与单纯正是现代平面设计中色彩的根本灵魂。

民间对色彩的应用,源于人对色彩最直接的反映。

所以,民间年画的色彩,一方面,明显地呈现出人从本能出发选择色彩的色彩表象,如在年画色彩中红色最为普遍,因为红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最长、振频率最慢,是人类视觉最先反映、最易感受的色彩,中国古代早期的绘画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红色运用,例如: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画。

同时,这种直接的反映,是对普通老百姓单纯思想的一种
直接体现。

老百姓由于是社会中最普遍,最普通的一个阶层,他们勤劳生产,在古
代社会中常常扮演一种处于压迫阶层的角色,生活的艰辛使得他们渴望理想中丰
衣足食的生活状态,所以他们常常将自己的美好愿望用这种简单的图画来进行表
现,而红色一直被赋予喜气、吉祥之意,如,结婚,升官……人们都喜欢用红色饰物
对其进行装饰。

劳动人民渴望自己生活中也有那么一种“红”,所以,年画,这个
由中国传统节日应运而生的
产物,自然离不开红色,因而,
在传统年画中,我常常可以见
到大片大片的红色。

一方面,
因为人最敏锐的色彩冲动,往
往使年画制作突破社会性和
地域性集体色彩
的影响,时时表
现出新的色彩面
貌,如在年画制
作中最便当的口
诀,“画画无正
经,新鲜就中”就是这种现象的反映,“画画无正经”体现了艺术的随意性和游戏性,“新鲜就中”体现了人类本能的色彩喜好和喜爱纯粹色彩的视觉刺激。

因此,长期来我国的民间年画多用纯色,以黑、白、红、绿、黄、紫等对比强烈、鲜明的色彩来组成画面,而且毫无顾虑地以艳红翠绿、明黄暗紫的色彩搭配,直抒普通百姓心灵感受,色彩运用几乎达到自由表现的程度。

年画中颜色对比强烈,在其它画种中,可能认为太过于跳跃的色彩搭配,在年画中显得是那么的合情合理。

那么,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由于现代设计从各个方面强调事物的简单、合理性,年画中简洁,明亮的色彩正好对现代平面设计起到了最清晰的诠释,所以,我们可以在强调凡事简单、快捷的社会中看到简洁明亮的各种平面图案,色彩的明亮简单,对比的强烈,
正好抓住了人对色彩最直接的视觉体验。

现代平面设计从年画中得到了最直接、
最明确的启示。

我国民间年画色彩的装饰性是对现代平面设计最好的启发。

现代平面设计最主要,最普通的
目的就是装饰,无论是对一本书的装饰,对一张海报的装饰,还是对一个展台的装饰,都是平面设计最本能的意义。

年画的装饰意义正好符合了他们彼此共同的目的。

无论年画的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古代老百姓有着多么深刻的社会历史关联,我们都不可否认,年画的产生就是对节日家居的一种装饰,这是它最直截了当的目的。

因此二者之间的色彩有了共同的倾向——装饰性。

色彩在广告表现中具有迅速诉诸感觉的作用。

它与公众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密切相关,公众对广告的第一印象是通过色彩而得到的。

艳丽、典雅、灰暗等色彩感觉,影响着公众对广告内容的注意力。

鲜艳、明快、和谐的色彩组合会对公众产生较好吸引力,陈旧、破碎的用色会导致公众产生“这是旧广告”,而不会引起注意。

因此,色彩在平面广告上有着特殊的诉求力,他能启发接受者对作品最直接的感观体验,能够最迅速地将广告中要传达的意图,以最快的速度,让大众感触到。

这种和谐又明快的色彩,可以说,或多或少地是受到了年画的影响,我国年画的装饰色彩,这种是源于人类本能到感情表现的艺术形式,正是平面设计中色彩首要的启发元素。

年画色彩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年画中的红色,有着喜庆吉祥的意思,所以在过
年这种喜庆的节日中,被广泛的应用。

而这种色彩的象征性,也被大量运用到了现代平面设计当中去,例如,一个设计师要为一个庆典设计海报,可能他首先会想到红色,黄色等这种欢快明亮的色彩,再将他们协调化于别的色彩之中,形成和谐一致的视觉体验。

再如,在书籍装帧中,明快的封面色彩很适合儿童读物,当我们第一眼看到类似色彩构成时,也许在没在看到书名的情况我,我们更多的可能性会假设这是本儿童读物。

看到稳重的色彩时,我们可以想到的是老年读物,或者是一些主旋律的读物,而不会假设这是一本休闲小说之类的。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已经在无意识间赋予了色彩以象征性。

来自于年画里的色彩象征性,影响着我们对平
面设计中色彩的颜色定
位,这就是他的象征的
具体体现。

在年画制作过
程中,民间画工运用色
彩很少受表现对象的限
制,他们首先考虑大众普遍的视觉习惯和审美趣味,形成了丰富的用色经验。

如把红、紫、黑色称为“硬色”,黄、桃红、绿为“软色”,从而总结出“软靠硬、色不楞”的设色原则,意为软色和硬色搭配使用更为恰当。

因为硬色明度相近,互相配合画面易“发闷”,与“软色”搭配拉开距离,在明度上形成对比有序的关系。

如“红配紫、臭似屎”口诀,说明紫与红色同是硬色,将它们搭配在一起容易产生气闷之感觉。

山东木板年画“门神”的色彩的搭配,则是口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色更新”的运用。

民间画工还善于吸取在民间得到普及的其它艺术门类的色彩,
来丰富年画的色彩语言,如对戏剧服装、化妆造型、民间泥塑等色彩的模仿和借鉴。

如有些年画门神形象“秦叔宝”、“尉迟恭”、“锦地门神”和“御前侍卫”等的设色,与戏剧舞台上的服装颜色几乎相同。

民间画工们的作品,极少能够流传下来,他们所总结的经验也较少有文字记载,因此反映用色经验的施彩原则,大多以师徒相授、口口相传的口诀方式继承。

尽管这些简白的色彩口诀,多是以直觉把握色彩,以简单直接的“难看”和“好看”描述来表达色彩判断,但却与现代色彩学原理和规律有许多相通之处。

这是因为不论古人或现代人的视觉经验,都是建立在视觉感受的生理基础之上的,由视觉感受所形成的视觉经验都具有基本的共性。

如山东木板年画所使用的主要颜色为红、兰、黄、紫、黑加上白色的底子,在画面上构成如同现代色彩的补色对比、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的关系,形成了共同作用、同时对比的色彩效果。

另外民间年画中还利用套印,形成色块重叠、大小色块穿插、色线排列等色彩效果,其手法与现代平面装饰色彩的基本手法相同
这些民间工匠总结用色经验,所形成的丰富的施彩原则口诀,呈现了某个特定地域民间习俗的集体意向,简明易懂便于掌握,使人们只需经过简单的甚至无需经过专门的色彩训练,就能参与年画的制作活动。

从清乾隆年间始,天津杨柳青已形成“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盛况;在民间年画产地陕西风翔小里村,目前还有十数家年画作坊,每年进入腊月,家家印刷年画,除满足当地需求,还远销甘肃、宁夏、内蒙等地;山东杨家埠、河南朱仙镇等地,历史上亦盛产年画,也曾出现人人善画、家家能印的繁荣景象。

这样,虽然因为年画制作的普及性,不可避免地在设色上出现相互模仿和缺少变化的特征,但普通百姓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