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教学文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教学文稿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教学文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认知、色彩的基本搭配原理、色彩的情感表达以及色彩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搭配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知识的掌握和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色彩卡片、画纸、画笔、调色板、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板、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
(2)讲解色彩搭配原理,如对比色、邻近色等。
(3)分析色彩的情感表达,如冷色调、暖色调等。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如何运用色彩搭配表达情感。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4. 例题讲解:(1)展示一幅画作,分析其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评价和改进。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自行创作一幅画作,要求运用色彩搭配表达情感。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1)三原色、间色(2)对比色、邻近色2. 色彩搭配原理3. 色彩的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搭配,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1)作品主题明确,色彩搭配合理。
(2)情感表达清晰,富有感染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搭配,提高审美能力。
(2)鼓励学生尝试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剪纸等,丰富美术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实践操作部分2. 教学难点的色彩搭配原理理解与应用3. 作业设计的主题明确和情感表达一、实践操作部分1. 教师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讲解色彩的搭配原理,如对比色、邻近色等,并展示如何运用这些原理表达情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目的1.1 探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和重要性1.2 分析美术教育对儿童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作用1.3 介绍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1.4 明确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1 阐述美术教育的原则,如兴趣性、启发性、创造性等2.2 介绍常用的美术教育方法,如示范法、引导法、游戏法等2.3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适用方法2.4 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美术教育原则和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3.1 介绍幼儿园各年龄段美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3.2 分析具体美术教学案例,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3.3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实践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3.4 讨论如何根据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学第四章:美术教育中的创作评价和教学反思4.1 阐述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如创意、技巧、表现力等4.2 介绍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方法,如同伴评价、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4.3 分析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教学反思,以提高教学质量4.4 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第五章: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5.1 介绍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如目标明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等5.2 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美术活动5.3 分享优秀美术教育活动的实施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5.4 讨论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关注幼儿的表现和反馈,以促进其全面发展第六章:线条、形状与色彩的教学策略6.1 介绍线条、形状与色彩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6.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线条、形状与色彩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6.3 阐述线条、形状与色彩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游戏、绘画等方式培养儿童的观察力、表现力等6.4 分享线条、形状与色彩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七章:构图与创意教学策略7.1 介绍构图与创意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7.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构图与创意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7.3 阐述构图与创意的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示范、引导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等7.4 分享构图与创意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八章: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策略8.1 介绍传统美术技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8.2 分析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在传统美术技法方面的认知和发展特点8.3 阐述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目标和方法,如通过实践、示范等方式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等8.4 分享传统美术技法教学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九章:主题美术活动的设计与实施9.1 介绍主题美术活动的设计原则,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环节紧凑等9.2 分析如何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设计合适的主题美术活动9.3 阐述主题美术活动的实施方法,如创设情境、引导探究等方式激发儿童的兴趣和参与度等9.4 分享主题美术活动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十章:美术教育与家庭、社区的合作10.1 探讨美术教育与家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及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10.2 介绍家庭、社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如资源提供、环境创设等10.3 阐述如何有效地开展家庭、社区合作活动,以促进儿童美术教育的发展10.4 分享家庭、社区合作活动的实际案例,供教师参考和借鉴第十一章: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育11.1 探讨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和挑战11.2 分析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学习11.3 介绍适应特殊需求儿童的美术教学工具和资源11.4 分享特殊需求儿童美术教育的成功案例和经验第十二章:美术教育中的文化敏感性和多元智能理论12.1 阐述文化敏感性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12.2 探讨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尊重和融入多元文化12.3 介绍多元智能理论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2.4 分享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的多元智能第十三章:美术教育中的评价与反馈13.1 讨论美术教育中评价的目的和方法13.2 分析如何通过观察、作品评价等方式提供有效的反馈13.3 介绍评价和反馈对儿童美术学习的影响13.4 分享评价和反馈的有效实践案例第十四章:美术教育中的安全与健康14.1 强调美术教育中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性14.2 介绍美术材料和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14.3 阐述如何在美术活动中预防伤害和处理紧急情况14.4 分享美术教育中安全与健康的最佳实践第十五章:美术教育的未来趋势与发展15.1 探讨美术教育在未来的发展趋势15.2 分析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15.3 介绍全球化和国际交流对美术教育的影响15.4 分享如何适应美术教育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美术教育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对儿童认知、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作用。
学前教育美术讲解教案范文
学前教育美术讲解教案范文美术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为了更好地教授美术知识,我设计了以下的美术讲解教案范文。
教案名称:我的家园教案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了解房屋的不同种类,学习简单的建筑知识并用自己的方式表达。
教学资源:纸板、颜料、刷子、彩色纸、剪刀、胶水教学时间:1个课时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向幼儿介绍今天的主题“我的家园”。
- 引导幼儿谈论并描述他们自己的房屋,以及他们所认识的不同类型的房屋。
2. 讲解 (10分钟)- 使用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房屋,例如平房、楼房、别墅等。
- 介绍每种房屋的特点和用途。
3. 创作 (25分钟)- 提供纸板、彩色纸、剪刀和胶水,让幼儿制作自己心目中的房屋模型。
- 鼓励幼儿使用丰富多彩的颜色和形状来展现他们的想象力。
4. 分享 (5分钟)- 请每个幼儿逐个展示自己制作的房屋模型,并让他们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自己的作品。
5. 总结 (5分钟)- 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所学到的房屋类型和用途。
-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达他们对家园的情感。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幼儿通过实际操作和创作,深入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房屋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每个幼儿都制作了自己心目中的房屋模型,并表达了自己独特的想法和感受。
这个活动既培养了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同时也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并确保幼儿的安全。
此外,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作品。
通过这样的美术讲解教案设计,幼儿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更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热爱。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为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探索出一条有效的路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认识与运用》,具体内容包括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的学习,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要素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了解它们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重点:色相、明度、饱和度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彩色笔、画纸、画板、颜料、调色板等。
学具:彩色笔、画纸、画板、颜料、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色彩的认识与运用。
2. 理论讲解(10分钟)讲解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并通过实例分析它们在绘画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一道绘画题目,如“画出春天的景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运用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强调优点,指出不足。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2. 绘画创作:春天的景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绘画创作。
2. 答案:(1)运用色相、明度、饱和度进行创作;(2)画面内容丰富,富有创意;(3)色彩搭配和谐,具有美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掌握了色彩的三个基本要素,并能运用到绘画创作中。
但在评价环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而不仅仅是作品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学会从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提高美术素养。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与目的1.1 引言1.2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1.3 美术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1.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1 儿童美术发展的生理与心理特点2.2 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与规律2.3 儿童美术兴趣与动机的培养2.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三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与组织3.1 美术教育的基本内容与范畴3.2 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3 美术教育环境与材料的创设3.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与策略4.1 直观演示法4.2 引导发现法4.3 游戏教学法4.4 个性化教学法4.5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评价与反思5.1 美术教育评价的意义与目的5.2 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标准5.3 幼儿美术能力的评价方法5.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六章:绘画活动的设计与指导6.1 绘画活动的重要性6.2 绘画活动设计与指导原则6.3 绘画活动的常用题材与技法6.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七章:手工活动的设计与指导7.1 手工活动的作用与价值7.2 手工活动设计与指导原则7.3 手工活动的常用材料与技法7.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八章:美术欣赏教育的理论与实践8.1 美术欣赏教育的意义与目的8.2 美术欣赏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8.3 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8.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九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家庭与社区合作9.1 家庭与社区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9.2 家庭与社区合作的形式与方法9.3 家庭与社区合作应注意的问题9.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章:优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案例分析10.1 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0.2 绘画活动优秀案例分析10.3 手工活动优秀案例分析10.4 美术欣赏活动优秀案例分析10.5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一章:特殊需要儿童美术教育的策略11.1 特殊需要儿童的特点与识别11.2 特殊需要儿童美术教育的基本原则11.3 特殊需要儿童美术教育的适应性策略11.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二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道德与法律considerations 12.1 美术教育中的道德教育12.2 儿童隐私与作品权12.3 教育法律法规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2.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三章:现代科技在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13.1 科技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13.2 常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介绍与使用13.3 网络安全与儿童保护13.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14.1 美术教育教师的角色与职责14.2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14.3 教师教学反思与自我提升14.4 教学目标与方法第十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全球化背景下的美术教育15.2 创新思维与美术教育15.3 环境友好型美术教育15.4 教学目标与方法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目的、发展特点与规律、教育内容与组织、教育方法与策略、评价与反思,以及绘画活动、手工活动、美术欣赏教育、家庭与社区合作、特殊需要儿童教育、道德与法律considerations、现代科技应用、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为“色彩的认知与应用”。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理解色彩的基本原理,学会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并能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提高色彩搭配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和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技巧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色彩基本概念的学习,以及运用色彩表达个性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笔、画纸、画板、投影仪、电脑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
(2)讲解色彩搭配的原则和方法。
3. 实践操作:(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展示色彩搭配技巧。
(2)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
4. 课堂互动:(1)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红、黄、蓝间色:橙、绿、紫补色:相对的两种色彩2. 色彩搭配原则:对比搭配:明度、纯度、色相对比协调搭配:类似色、邻近色搭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心情”为主题,运用色彩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要求:正确运用色彩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补色等。
画面色彩搭配和谐,能表达个人情感。
3. 提交时间:下次上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感受色彩的丰富表现力。
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围绕“色彩的认识与应用”展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基本的色彩理论,学会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等。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能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的搭配与运用。
教学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教学PPT等。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三原色、间色等,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形成。
3. 实践操作:分发画纸、水彩颜料等材料,让学生尝试调色,感受色彩的变化。
4. 例题讲解:以一幅简单的画作为例,讲解色彩的搭配与运用,引导学生学会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的搭配练习,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三原色、间色、复色等。
2. 色彩搭配方法:对比色、邻近色等。
3. 色彩的情感表达:快乐、悲伤、温暖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2. 答案要求:色彩搭配合理,能表达出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色彩知识的情况,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尝试用所学知识分析、创作,提高审美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4篇)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优秀4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一活动前言:小的时候就对画画比较感兴趣,可能是遗传妈妈的基因比较多,平时画画我最喜欢的就是植物,小学时候最喜欢的一课文就是“王冕画画”,长大了,我要做个像王冕一样的。
大画家!通过此活动可加深幼儿的色彩感,提高孩子们的艺术修养!活动目标:1、感知紫藤花的特征:一串一串的,紫中带白的颜色。
2、学习双色相间点画紫藤花。
3、体验点画活动的快乐及成功感。
活动准备:绘画纸、白紫两色颜料(稍干些)、抹布。
活动过程:一、预热阶段1、欣赏紫藤花。
把幼儿带至紫藤架下,幼儿自由欣赏紫藤花,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紫藤花的外形及颜色等特征,并鼓励孩子们大胆说说自己的见解。
2、启发幼儿大胆想象,用动作表现紫藤花。
二、图形刺激教师示范双色相间点画紫藤。
伸出食指先蘸一点紫颜色,接着再蘸一点白颜色,然后在图画纸上花柄的两边点画紫藤花,一点表示一朵花。
三、想象创造1、幼儿作画,教师指导,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大胆尝试双色点画。
2、点画是注意花形:上大下小,一串一串3、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把带有颜料的手到处乱摸,点画结束,及时用抹布把手擦干净四、作品赏评把幼儿的作品沿轮廓剪下,布置成紫藤架,引导幼儿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快乐。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掌握用手指点画的技能。
2、学习用手指点画在桃树枝上,并能表现大小不同的桃花。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保持画面整洁干净。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活动准备:1、示范画一张。
2、粉红色的颜料每组一盒,抹布(纸巾)每人一块、作业纸每人一张(上面有一棵没有开花的桃树)。
3、相关课件。
活动过程:一、通过欣赏图片,在猜一猜中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幅好看的图片,(出示花苞图)这会是谁的花苞呢?二、在看一看中感受桃花的形态美。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第二节,详细内容围绕色彩的认知与运用展开,包括三原色的介绍、色彩混合的实践以及生活中色彩的发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原色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混合的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提高审美观念。
3. 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色彩,激发他们对美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混合的原理,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知,色彩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范例作品。
学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导学生关注画面中的色彩,讨论色彩给我们带来的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原色(红、黄、蓝)的基本概念,讲解色彩混合的原理,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
3. 实践环节:分发画纸、颜料等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色彩混合实践,要求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的变化。
4. 例题讲解:以一幅画作为例,分析画中的色彩运用,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业。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色彩的世界2. 内容:(1)三原色:红、黄、蓝(2)色彩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3)色彩表达情感:例题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三原色,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2. 答案:根据学生实际完成情况,评价其作品中的色彩运用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氛围等。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提升自信心和表现力。
头的教学重点是三原色的认知和色彩运用,难点则是色彩混合的原理和如何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教学文稿
一、语言语调
1.讲解时,语速适中,保持清晰,确保学生能听懂。
2.语调富有变化,重点内容加强语气,以引起学生注意。
3.与学生互动时,采用亲切、鼓励的语气,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时间分配
1.确保导入、新课讲解、实践环节、例题讲解等环节时间分配合理。
2.在实践环节,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绘画练习,同时留出时间进行巡回指导。
-色彩搭配:评价学生作品中的色彩运用是否和谐、具有美感。
-画面完整性:考察学生作品的构图、线条等方面的表现。
-技巧:评价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所运用的技巧和表现手法。
2.拓展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开展绘画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他们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如收集生活中的色彩元素,进行创作实践。
2.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培养其色彩感知能力。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其审美素养。
(3)鼓励学生参加绘画比赛,锻炼其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色彩三要素的理解和运用。
2.实践环节中的学生绘画练习和教师指导。
3.作业设计中的评分标准和拓展延伸活动。
详细补充和说明:
2.新课导入:
(1)讲解色彩的组成和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
(2)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色彩进行绘画创作。
3.实践环节:
(1)发放画纸、画笔等材料,让学生自由发挥,进行色彩绘画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4.例题讲解:
(1)以一幅简笔画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色彩进行上色。
(2)引导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用教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第四章,主要内容为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体验、创作等方式,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色彩的基本概念,了解色彩的三要素。
2. 引导幼儿学会色彩的调配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和调配方法。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提高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彩色颜料、画纸、画笔、水杯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彩色颜料、画纸、画笔、水杯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幼儿画的画作,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使用了哪些颜色,颜料是如何搭配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以及色彩的调配方法。
3. 示范演示(5分钟)教师现场演示如何调配色彩,并让幼儿亲自动手尝试调配,引导幼儿观察调配过程中的变化。
4. 创作环节(10分钟)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鼓励幼儿互相欣赏、交流,教师对作品进行评价,注重鼓励和引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色彩的三要素和色彩的调配方法。
通过简洁的文字和图示,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色彩知识为家人画一幅肖像画。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为家人画一幅肖像画。
2. 请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描述它们使用了哪些颜色,颜料是如何搭配的。
答案:幼儿观察身边的物品,描述它们使用了哪些颜色,颜料是如何搭配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美术的概念和种类。
(2)幼儿美术活动的特点。
(3)绘画的年龄特点以及绘画中的特殊表现。
理解:(1)幼儿各年龄班美术教育的目标: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对美术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
(2)幼儿美术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幼儿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通过线条、形体、色彩等要素初步感受并喜爱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的形式美和内容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幼儿绘画中的特殊表现;发展学生有个性的表现能力,并把所学色彩知识大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
(2)教学难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设计的常用方法;突破学科本位,建立美术、音乐、文学问的彼此联系,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通过启发和诱导,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重视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并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在美术绘画方法中主要运用“示范讲解法”,这是美术活动中最常见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
(3)学生的学法主要有“讨论法”,在观察之后和操作之前,提供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讨论,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法”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技能技巧和从中体验情感教育。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艺术的门类包括戏曲、舞蹈、音乐、美术,以及电影、电视广播等艺术。
他们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各不相同。
那么美术在我们身边扮演什么角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1)美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美术,它在社会中应用广泛。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3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优质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色彩的认知、色彩的基本搭配原则以及色彩的应用。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美术中的色彩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绘画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掌握与运用。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绘画技巧及创意发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笔、水粉、画纸、调色板、教材、多媒体设备。
学具:彩色笔、水粉、画纸、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画作,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知识讲解:(1)介绍色彩的基本知识,如三原色、间色等;(2)讲解色彩搭配原则;(3)展示优秀画作,分析色彩的应用。
3. 实践环节:(1)进行色彩搭配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色彩搭配原则;(2)分组进行主题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世界》2. 内容:(1)色彩基本知识:三原色、间色(2)色彩搭配原则:对比色、类似色(3)色彩应用:画作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运用色彩知识,创作一幅主题画作。
2. 答案:学生作品,要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富有创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色彩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情况。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下收集色彩相关的素材,提高审美素养;(2)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提升绘画水平;(3)开展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在大自然中感受色彩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原则的掌握与运用。
2.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主题创作,要求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
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的难度与学生的实际水平。
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及拓展活动的开展。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通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认识与运用”,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的“色彩的调配与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色彩的基本概念,掌握色彩的调配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2. 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色彩的调配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绘画作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色彩的调配方法及其在实际绘画中的应用。
重点: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复色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粉笔、画纸、调色板、水彩颜料、画笔、范例作品。
学具:彩色粉笔、画纸、调色板、水彩颜料、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色彩,如天空、草地、花朵等,让学生认识到色彩无处不在。
2. 基本概念学习(10分钟)(1)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如原色、间色、复色等。
(2)举例说明,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色彩的概念。
3. 色彩调配方法学习(15分钟)(1)介绍色彩的调配方法,如加法、减法、混合法等。
(2)示范调配过程,让学生跟随操作,加深理解。
4. 实践环节(15分钟)(1)发放画纸、颜料等材料,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1)学生将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原色、间色、复色2. 色彩的调配方法:加法、减法、混合法3. 课堂示范:色彩调配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彩色世界”为主题,创作一幅绘画作品。
2. 答案要求:(1)作品要求色彩丰富,富有创意。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第一章:美术教育的基本概念与原则1.1 美术教育的定义与意义1.2 美术教育的基本目标1.3 美术教育的原则与方法1.4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与规律2.1 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与特点2.2 学前儿童美术能力的发展规律2.3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美术教育的内容与方法2.4 儿童美术创作的心理机制第三章: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3.1 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原则3.2 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与实施方法3.3 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策略3.4 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思第四章:美术教育中的材料与工具4.1 儿童美术常用材料与工具的特性与应用4.2 儿童美术材料的选择与提供策略4.3 儿童美术材料的安全性与环保性4.4 儿童美术创作过程中的材料与工具使用指导第五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案例分析5.1 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一:《画太阳》5.2 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二:《捏泥人》5.3 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三:《剪纸艺术》5.4 美术教育活动案例四:《手工制作》5.5 美术教育活动案例五:《描绘春天》第六章:美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融合6.1 美术教育与语言教育的融合6.2 美术教育与数学教育的融合6.3 美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6.4 美术教育与音乐教育的融合第七章:美术教育的家庭与社区支持7.1 家庭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作用7.2 家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7.3 社区资源在儿童美术教育中的应用7.4 社区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推广第八章: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8.1 美术教育教师的角色与职责8.2 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8.3 美术教育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8.4 美术教育教师的自我提升与成长第九章:美术教育评价与反思9.1 美术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9.2 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与指导9.3 美术教育活动的有效性评价9.4 美术教育反思与改进的策略第十章:美术教育的未来发展10.1 美术教育的发展趋势与挑战10.2 科技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与影响10.3 美术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10.4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美术教育的定义与意义补充说明: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尊重儿童的个性和创造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观察、实践等,激发儿童的兴趣和潜能。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对基本色彩的认识,学习调色技巧,以及运用不同颜色绘制简单的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颜色的名称和特点,学会识别和运用颜色。
2. 培养学生调色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调色技巧的掌握,颜色搭配的应用。
教学重点:基本颜色的认识,运用颜色进行绘画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彩色画笔、水粉、调色板、画纸、教学PPT。
学具:彩色画笔、水粉、调色板、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颜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基本颜色的名称、特点,演示调色技巧,并展示如何运用颜色进行绘画。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进行调色练习,互相交流心得。
4.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一幅简单画作的绘制步骤,引导学生学会颜色搭配。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行创作一幅画作。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六、板书设计1. 基本颜色:红、橙、黄、绿、蓝、紫。
2. 调色技巧:颜色混合、颜色深浅。
3. 颜色搭配原则:对比色、互补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家乡”为主题,运用所学颜色知识创作一幅画作。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注重颜色搭配和调色技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颜色搭配,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提高审美观念。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拓宽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操作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本节课来说:1. 教学难点:调色技巧的掌握和颜色搭配的应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doc一、前言1. 教学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掌握适合学前儿童的特点的美术教学方法和技巧。
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2. 适用对象:幼儿园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3. 教学方式:讲授、示范、实践、讨论。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介绍美术教育对学前儿童智力、情感、创造力等方面的发展作用。
分析美术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2. 第二章: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特点分析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心理、生理特点。
介绍学前儿童美术发展的阶段和规律。
3. 第三章:适合学前儿童的美术教学方法讲授直观演示法、引导发现法、游戏法等教学方法的运用。
示范如何组织学前儿童进行美术创作和评价。
4. 第四章: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设计与实践分析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提供美术教学实践案例,讨论和分析其效果和改进措施。
5. 第五章: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介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流程。
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如何提高美术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美术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教学方法。
2. 示范:展示美术教学实践案例,进行示范操作。
3. 实践:分组进行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互相观摩和交流。
4. 讨论:分组讨论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分享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成绩:美术教学实践活动的表现和作品评价。
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等相关教材。
2. 课件:提供课件供教师参考。
3. 案例库:收集和整理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成功案例。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和。
六、教学活动设计与实践1. 教学目标:学习如何设计有趣且富有教育意义的美术活动。
掌握将美术教育与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需求相结合的技巧。
2. 教学内容:介绍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优质教案
完整版《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三章“色彩认识与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色彩三个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介绍;如何运用这些要素创作出丰富多彩画作;通过实践,让儿童体验色彩搭配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儿童掌握色彩基本知识,理解色相、明度、纯度概念。
2. 培养儿童对色彩观察力、想象力及表现力。
3. 培养儿童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美术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让儿童掌握色彩搭配方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画纸、水粉颜料、画笔、调色板、范例作品。
2. 学具:彩色画纸、水粉颜料、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色彩丰富范例作品,引导儿童观察、讨论,激发他们对色彩探究兴趣。
2. 理论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色彩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并通过实例讲解它们在画作中应用。
3. 例题讲解(5分钟)以一幅简化画作为例,演示如何运用色相、明度、纯度进行色彩搭配。
4. 随堂练习(10分钟)儿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色彩搭配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创作实践(10分钟)儿童自主创作一幅色彩丰富画作,教师提供必要帮助。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儿童展示自己作品,教师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
六、板书设计1. 《色彩认识与应用》2. 内容:色彩基本要素:色相、明度、纯度色彩搭配方法:相邻色、对比色、互补色创作提示:大胆运用色彩,表现自己情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我心情”为主题画作。
2. 答案:儿童可根据自己心情,运用所学色彩搭配方法,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儿童在课后收集生活中色彩元素,进行创作,提高他们对色彩感知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特别关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通用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材第四章《色彩的奇妙世界》,详细内容为第一至第三节,主要涉及色彩的认知、色彩的基本搭配方法以及色彩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提高对色彩的认知。
2.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进行搭配的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美术创作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色彩搭配方法的掌握,以及对色彩的敏感度。
2. 教学重点:色彩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运用色彩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范例作品。
2. 学具:彩色画纸、水彩颜料、画笔、调色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美术作品,引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色彩的认知:介绍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以及基本的色彩名称。
(2)色彩搭配方法:讲解对比色、相近色搭配原则,并展示相关范例。
(3)色彩的运用:分析作品中色彩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色彩表达情感。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创作一幅以色彩搭配为主题的作品,边示范边讲解。
(2)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色彩搭配练习。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一幅以“我的心情”为主题的色彩画。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知识(1)色相、明度、纯度(2)基本色彩名称2. 色彩搭配方法(1)对比色搭配(2)相近色搭配3. 色彩的运用(1)表达情感(2)营造氛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梦想”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画。
2. 答案要点:(1)运用所学色彩搭配方法(2)表达出梦想的氛围和情感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色彩,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
(2)鼓励学生尝试其他美术创作形式,如水粉画、油画棒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教案第一章概述第一节美术与学前儿童美术一、艺术于美术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1从精神层面;2活动过程层面;3活动结果。
艺术活动:是大人们以直觉的、整体的方式把握客观对象,并在此基础上以象征性符号形式创造某种艺术形象的精神性实践活动。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
艺术的功能1审美价值;2社会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和陶冶功能,(3)娱乐功能等。
艺术分类依据艺术形象存在方式,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空艺术。
依据艺术形象审美方式,艺术可分为听觉艺术、视觉艺术和视听艺术。
依据艺术的物化形式,艺术可分为动态艺术和静态艺术。
依据美术分类的美学原则,艺术可分为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和综合艺术。
依据美术形象的表现方式,艺术可分为表现艺术和再现艺术。
在西方,“艺术”与“美术”都源于古罗马的拉丁文“art”。
美术这个专用名词,在中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被文艺家和教育家普遍运用的。
“艺术”它是用不同的形象化手段来反映自然和社会,表现人类情感的一门大人文科学;而“美术”,则专门用来指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即视觉艺术部分。
二、关于美术的起源学说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
(一)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
(二)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
游戏说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由的游戏,也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游戏也是过剩精力的发泄。
(三)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情感交流的需要。
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发生的主要动因。
持这一理论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
(四)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理论中最有形象、有势力的一种观点。
主要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
三、美术的概念和种类在艺术分类中,美术又称造型艺术、视觉艺术、空间艺术。
美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活动。
主要包括:(一)绘画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
绘画:指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设色和构图等艺术手段,在二维空间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
从地域看,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洋绘画从工具材料绘画可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等。
从题材内容绘画可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
从作品形式分,绘画可分壁画、年画、连环画、漫画、宣传画、插图等。
中国画又称水墨画,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油画是西洋绘画的代表,它是世界绘画艺术最有影响的画种;传统的油画家采用焦点透视法作画。
(二)雕塑雕塑是用可雕刻和塑造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雕塑可分雕和塑。
雕是从完整而坚固的胚体上,把多余部分删掉、挖凿掉。
塑是用具有粘结性的材料连接、构成所需要的形体。
从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圆雕、浮雕。
(三)工艺美术工艺美术是指日常生活用品经过艺术化处理后,使之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的产品。
我们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工艺美术和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
陈设欣赏的工艺美术是指那些摆设、欣赏功能为主的工艺品,以审美为其的首要价值。
(四)建筑艺术建筑是建筑物和构建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指按照没的规律,运用独特的建筑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建筑的本质是人类建造以供居住和活动的生活场所,所以实用性是建筑物的首要功能;物质技术的进步,建筑才越来越具有审美价值。
四、学前儿童美术(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人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科学的方式,一种是审美的艺术方式。
学前儿童美术活动中所显示正是他们对世界感性的、直觉的、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表现出他们思维的直觉性、具体符号和情感性特点。
儿童与成人开袋世界的眼光与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
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是独特的,事物在他心里的样子往往迥异于成人眼睛所看到的样子。
(二)学前儿童美术的发展反映了他们整体智慧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美术是其心里活动的反映,是其心里表象的图式化。
组合成奇特的画面,是他们自我心中思维方式在绘画中的体现。
(三)学前儿童的美术是他们表达情感与进行交流的工具认为艺术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表现说,这种理论认为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
可以说所有儿童的美术创作都具有“表现主义”的色彩。
满足儿童交流宣泄情感的需要是儿童美术的特点。
第二节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及意义一、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是以艺术品为媒介和主要手段进行的教育,其范围包括艺术知识教育、艺术技能教育和艺术审美教育。
艺术教育可分为专业艺术教育和普通艺术教育。
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
对学前儿童进行的艺术教育是以审美为核心的艺术启蒙教育,实质主要完成艺术教育中艺术审美、创美的任务。
艺术美是学前儿童美育中的核心内容。
美术教育:指教育者遵循学前教育的总体要求,根据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的、有计划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活动,培养学前儿童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最终促进其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审美教育。
首先,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在感知上表现为知觉过程的整体性与直觉性;在记忆上表现为具体形象记忆占优势;在想像上有着独特的想象;在感情上表现为易共鸣、易移情。
其次,美术教育的审美教育性质是由美术自身的审美结构与特点所决定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特点(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满足学前儿童审美情感的需要的情感教育。
幼儿时期,其心里发展的最大特点是自我中心。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以培养学前儿童审美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性教育。
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
学前儿童中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是指他们利用物质材料及过去的经验加以从新组合。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教育。
艺术是无措的,自由创造和追求变化正艺术的追本质的特征之一。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培养学前儿童手、眼、脑协调活动的操作教育。
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意义(一)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健全人格。
艺术是无错的,美术活动的特点也是自由的,不带惩罚性的。
(二)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三)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有助于儿童一般智慧和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想象:是指大脑对以往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心形象的心里过程。
创造性有赖于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协调动作,受固定思维模式的限制少,因而他们的思维也更加自由,更加具有发散性,更富于想象和创造性。
美术教育可以说是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的最佳途径之一。
第二章近代幼儿美术教育第一节西方近现代儿童美术教育一、西方近代儿童美术教育直到十八世纪后期,幼儿教育才渐渐自成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为学前儿童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应首推裴斯泰洛齐和福禄贝尔。
裴斯泰洛齐(1782~1852)是瑞士女教育家。
福禄贝尔(1782~1852)是德国教育家。
“恩物”意为神恩赐儿童的玩具。
他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础。
其以造型性游戏和手工制作为主的教育模式。
二、西方现代儿童美术教育奥地利美术教育家弗兰兹·西泽克(1865~1946)是一位儿童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被后人誉为“儿童绘画之父”。
西泽克出生于波西米亚,童年时代宽松、自由的生活与所受的艺术熏陶。
西泽克的教育观点:儿童美术教育以儿童的自由表现为主,重在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创造本能与创造热情。
西泽克秉承了卢梭的思想,持一种自然主意的儿童观,儿童艺术是神圣的主张“大人”严禁“入内”,既成人不要干涉儿童的艺术创作,更不要压制儿童表现出的生命的原创力。
西泽克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美术教育从过去的重技术训练的功利立场,转到重视儿童艺术的创造性和表现性。
这些美术教育家的观点分别形成了当代美术教育中的工具论与本质论两大派别。
三、美国当代儿童美术教育《标准》是美国艺术教育有史以来第一套在联邦政府直接干预之下,由四门艺术教育的全共性组织研制的。
该标准认为,艺术的益处,一在个体,二在社会。
第二节日本儿童美术教育一、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日本最早的幼儿园——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
图画法:是先由教师在纸上画上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简单的线。
二、大正时期日本幼儿美术教育大正时期之前,日本美术教育基础上采取一种以临摹为主的教育方式,被称为“临画教育”。
大正时期,一种推崇个性和创造性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思想在日本传播,一些教育家对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陶冶儿童情操的重要性。
这一时期,由画家山本鼎领导的自由画教育运动。
所谓自由画是相对于传统的模仿、临摹而言。
山本鼎把自由画教育的要点确定为“不是把临摹作为成绩,而是把创造视为成绩。
”可见自由画运动对培养儿童创造性的重视。
三、当代日本幼儿美术教育日本幼儿美术教育还在造型表现方面推行一种基本的指导方法,这种方法分为形象思维、技巧运作、传达内心活动三个环节。
在头脑中浮现表现对象的形象,这是第一个环节;用手操作,进行技术活动,这是第二个环节;传达内心活动是第三个环节。
第三节中国近代儿童美术教育一、旧中国的幼儿美术教育早在明代,我国的教育家王守仁(1472~1525)就提出了儿童教育要从幼儿乐嬉游的特点出发进行诱导的观点。
康有为(1858~1927)在《大同书》中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幼儿教育。
民主教育家蔡元培(1868~1940)大力提倡美育和艺术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主张“游戏性的教育”。
其1923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园——鼓楼幼稚园,提倡中国化的幼儿教育。
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儿园,采取平民化、因地制宜的方法进行艺术教育活动。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幼儿美术教育1949年后我国采用前苏联的教育理论和方法,凯洛夫教育三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学为中心。
改革开放后,西方的教育思想在幼教届很快得到传播,掀起了学习皮亚杰思想的热潮。
美术教育中开始主意到的问题:1:在美术教育中,既注意造型教学本身的体系和系统,也注意到各科间的相互联系,及美术活动与各种其他活动的联系,与整个教育的联系。
2:在美术教育中,不仅注意幼儿美术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技巧的练习,而且注意发挥幼儿的创造性、独立性、自主性,重视情感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以及美术教育对幼儿情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