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_知识点总结
扩线和问号评课稿

扩线和问号评课稿标题:扩线和问号效果评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扩线和问号效果评课稿》。
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我们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扩线和问号效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我将针对扩线和问号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首先,扩线能够刺激学生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传统的数学题目中,学生只需要根据已有的条件进行计算,缺乏思考和创新。
而扩线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思维空间,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深度。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用图形、符号等方式进行扩线,来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解决方法。
通过扩线,学生能够培养出多元化的思考模式,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问号的引入增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问号经常被用来标注问题的疑点和未知项,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思考。
学生要通过问号,挑战问题的难点,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提高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方式。
同时,问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对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习动力。
最后,扩线和问号的教学引入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共同讨论、交流和合作。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扩线和问号经验,通过互相分享和学习,可以提高整个团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合作中,学生可以相互借鉴和启发,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和力量。
这不仅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扩线和问号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
它们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引入这一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谢谢!。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第7课时_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是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8单元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用括号表示数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对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括号表示数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
2.准备括号道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相关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例如,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3只小鸟和2只小鸟,问学生一共有几只小鸟?让学生尝试用括号表示数字。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号表示数字。
例如,呈现一个问题: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有几个水果?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答实际问题。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例如,呈现一个问题:小猫有4只,小狗有3只,一共有几只动物?让学生用括号表示数字。
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关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小学数学教案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说中理会 比中感悟 思中建构——《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与说明【教学内容】一(上)第61-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3题。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10以内加、减法,掌握了一图四式之后出现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以图形的形式来呈现信息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认识加、减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列式解决,体会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会从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解决括线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2、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推理、分析和判断能力;3、体会数学就在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含义,理解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苹果、括线、问号的贴图,课件【教学过程】一、观察思考、学习新知1、设计情境,激情导入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瞧,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老师也来摘几个。
你们看,老师摘了几个?再仔细看,我又摘了几个?提问:看着这幅图(图1),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就是把?2、引入括线,自主求和介绍:把两边合起来,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出示括线贴图)看(图2),它的名字叫“括线”,它的名字叫?图2图1提问:你知道,括线表示什么意思吗?介绍: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就在括线下面标上一个问号(图3),问号就是问你“多少”的意思!提问:你知道括线和问号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吗?整体感知题意,提问: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现在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指名说、同桌说、集体说)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生独立列式后集体交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案与反思牛老师

8.7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 李友峰 1、 2、
3、汽车上原来有8个人。
答案:
1、5+3=8 4+6=10 = ?个 =
?支 =
9个
?个
= 10人 ?人 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
2、9-2=7 10-1=9
3、8-2=6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旧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与评析

数学2016·1“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江苏扬州育才实验学校(225000)戎蕾[摘要]“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一课是学生初步接触并感知简单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
教师要关注差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深化问题的过程。
结合教学内容及亲身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关键词]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差异教学设计评析[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6)01-076【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0~6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用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说清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他们的符号感;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来解决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问题就在身边,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向。
【教学重、难点】用三句话表述图意,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过程】一、预学,提出问题师(课件出示:>、=、<、+、-):这些都是我们已经认识的数学符号,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师:解决什么问题时可以用加法?生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时,可以用加法。
师:减法呢?生2: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时,可以用减法。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
(板书: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学的数学符号和加、减法的意义引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好学习准备,为新知的学习做了铺垫。
】二、初学,分析问题1.加法问题师:观察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盘子里有5个苹果,盘子外有3个苹果)师:这是图里已经告诉我们的信息,我们把它称作已知条件。
(板书:条件)师: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得一个问题。
镇江李勤老师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方案2007-7-13简要提示:本课教学内容是课程标准江苏教育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61、62页“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用括线表示的加法、减法的实际问题,能对加、减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学会列式解决,体会加、减法的应用。
教学流程:流程1:教学例题a 拍摄说明师:同学们,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苹果园里还拍老师有不少数学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
拍课件师: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想一想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互相说一说图意。
师: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
苹果下面的括线表示把左右两边的苹果合起来;括线下面的“?个”连同上面的括线表示要求的问题,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师:同学们自己完整说一说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的是什么问题。
流程2:教学例题b师:想一想,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互相商量怎样列式,在书上把算式填完整。
课件出示例题。
拍课件师:算式列做3+5=8,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要把左边的3个苹果和右边的4个苹果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流程3:教学“试一试”a师:请同学们再看一幅苹果图。
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拍课件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互相说一说。
课件出示:师:括线和下面的“10个”表示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哟3个,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篮子里面有多少个苹果?师:同学们自己轻声地完整说一说图意。
流程4:教学“试一试”b师:想一想怎样算出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和同座同拍课件学进行交流。
在书上写出算式。
课件出示算式答案:师:算式列做10-3=7,从10个苹果里去掉篮子外面的3个,剩下的就是篮子里面苹果的个数,所以要用减法计算。
流程5:教学“试一试“c师:观察例题和试一试的图和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和同座同学说一说。
拍课件课件出示:师:两幅图中都有括线和问号,左边有3个苹果,不同的是问号的位置不同,就是要求的问题不同,例题是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加法计算,试一试括线下面是10,表示一共有10个苹果,要求的问题是篮子里面有几个,用减法计算。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今天,陈老师教学了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
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再根据两者之间的关系和加减法的意义确定计算方法。
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相对完整的实际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只是让学生看图列式,而没有给出过明确的问题。
教材首先通过例题教学用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
例题的直观图显示:5个苹果在盘子里,3个苹果在盘子外,括线对应的是所有的苹果,下面标注“?个”,表示这道题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在直观图的下方,教材用三句话引导学生从直观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最后用填方框的形式让学生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
问题虽简单,但这种借助括线和“?”呈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同时,学生所经历的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及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
经历这一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1、趣味性和竞争性融为一体:卡通人物是孩子们的最爱,特别是羊村的喜羊羊,因为他的勇敢和机智,更是深得孩子们的青睐。
所以陈老师用他们的故事贯穿整节课,更具有趣味性;每小组得星多少,以及到最后生成的相关实际问题更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因为这是孩子们通过自己努力形成的,比起解决书本上现有的问题更加有成就感。
2、层次性和系统性相结合:新课前,陈老师首先出示了没有括线和问号的主题图,学生能利用已有经验,轻松说出图意,接着再出示完整的例题。
陈老师先介绍了“︷”和“?”,让学生明白在图中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知道了表示“一共多少个苹果”以后,则侧重于用不同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完整的说说图意。
学生在明白图意的基础上,结合加法的意义,自然选择了加法来解决问题。
可以说是水到渠成。
相比例题,其实“试一试”对学生来说,理解和列式都更难一些。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含试卷)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课后反思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是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是孩子们首次接触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新奇的同时,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能够从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进行有条例思考,并用三句话来说出题目告诉我们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感受到了用符号表示的简单与明确性。
课的开始,我用“+”、“-”这两个老朋友,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引出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
加强了前后知识的联系,并且为这节课解决实际问题奠定了基础。
教学中的重点突出,难点也细致地讲到位了。
课堂提问时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
课堂气氛较融洽。
不足之处是对于本节课的重点括线和问号,强调得不多,需要使学生明确括线和问号所在的位置不同,所求的问题也不同。
作业反馈情况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并且正确地完成想应的作业。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2019年新学期,某校举行歌唱比赛,满分10分,10位评委打出分数的平均分作为最后得分,小明得分如下评分9.1 9.4 9.3 9.5 9.4 9.3 9.8 9.5 9.4 评委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以下描述错误的有()甲:众数有2个,则⑥号评委打的分数一定是9.3或9.5分乙:小明的最终得分不可能高于9.47分丙: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中位数一定是9.4丁:无论⑥号评委打多少分,9.4一定是这组数据的众数A.0 B.1 C.2 D.32.一个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80×1.5%=( )A.1.2 B.10 C.500 D.0.8754.10层楼大概有()A.30m B.10m C.300cm D.30m25.已知a、b、c均不等于0,结果与a÷相等的是()A.a÷c×b B.a÷c÷b C.a÷b×c D.不确定6.菜籽油的出油率是30%,那么要榨270千克油需要多少千克菜籽?下面列式正确的是()A. B.C.7.下列选项中的两种量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是()A.人的体重和身高B.今年订阅《小学数学》杂志的份数和钱数C.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8.一个数的最大因数与最小倍数相比较,()。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设计及说明

[摘要]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数与代数领域。
“带扩线的实际问题”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用图画形式描述一个数学故事,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情境里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部分与整体;实际问题;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20-0055-03【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0~61页的例8、“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思路】在学习该内容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知道了2~10的分与合,初步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及技巧。
本单元从第一课时起,就一直在渗透加减法的问题意识,在经历了一图一式、一图二式、一图三式的思维过程后,学生能简单阐述问题情境。
本节课是用括线、问号相结合的图画形式来表示实际问题,较之前的学习来说相对开放,不仅考验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验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这对于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一年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挑战性。
为了让学生能够厘清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学时用“问号”作为引路人,用学生熟知的故事人物——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以及一个关卡重重的路线贯穿整节课。
其中还配上富有童趣的语言,例如“问号宝宝”“小扩线的尖尾巴”“拯救白雪公主”等。
整节课将知识寓于精彩情境中,故事成为学习内容的载体,教师成为故事内容的讲述者,学生成为故事情境中的重要人物。
这样的学习无疑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张,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提高。
加减法的学习是数学学习的一根主枝,一年级阶段的求“一共是多少”、求“未知加数”、求“减数”、求“被减数”、求“相差多少”等实际问题都基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因此,本课要学生将发现的已知信息及问题信息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整理,得出“部分”及“整体”,这样的建构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思维导向。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认识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解决用括号线表示的实际问题》同步讲解教案

解决用括号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一)教学目标1.认识用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理解用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会解决此类问题。
2.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解决图中带括线和问号的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运用加法或减法解决图中带括线和问号的问题。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解题方法问题(1)导入盘里有( )个苹果,盘外有( )个苹果,一共有个苹果。
(教材60页例8)+=过程讲解1.名称点拨是括线,“?”是问号。
2.理解题意苹果下面的括线表示把盘里和盘外的苹果合起来;括线下面的“?个”连同上面的括线表示要求的问题。
3.明确解题思路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就是把5和3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解决问题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一共有8个苹果。
问题(2)导入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 )个,篮子里有个。
(教材60页“试一试”)8-=过程详解1.观图,获取信息左边有1个苹果,右边有1篮子苹果,篮子上面有“?个”,下面有括线,括线处标有数量“8个”。
2.理解题意括线及下面的数量“8个”表示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面有1个苹果,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即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
3.解题方法从8个苹果中去掉篮子外面的苹果数,剩下的就是篮子里面的苹果数,用减法计算。
4.解决问题一共有8个苹果,篮子外有(1)个,篮子里有7个。
归纳总结1.“?”在“”的下面表示求的是两部分的和,即求总数,用加法计算。
2.“?”在“”上面的一侧,是已知总数求部分,用减法计算。
误区警示【误区】看图列式计算。
识错技巧?在“”在上面的一侧,应该用减法计算。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准确理解题意,导致计算错误。
“”上面有“?根”,7根是总数,篮子旁边有3根,求篮子里有几根,用减法计算。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含试卷)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主要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再学习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确定算法。
这节课虽然内容不多,只有两个知识点。
但毕竟是新课,学生们第一次接触,而且对于学生来讲,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对新知的接受主要是靠第一次信息的接受、理解,如果在第一次讲解时,学生没有抓住要领,没弄清楚,以后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补习、辅导,有时还难以完全纠正过来。
比较乐观的是,课上学生说的都比较好,书上作业也完成的很理想。
不过补充习题作业上,有个别学生看图写算式还是写错了,有粗心的,也有没理解的。
然后对于学困生,我单独辅导,讲解后再做,效果好了很多。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底面积的一半,已知圆锥的高是9 cm,则圆柱的高是( )cm。
A.6 B.1 C.9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正比例B.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因数C.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D.采用24时记时法,凌晨2时就是2时,下午2时28分就是14时28分3.由5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下列立体图形不符合的是( )。
A.B.C.D.4.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的速度比是3:4,路程比是8:3,那么他们所需时间比是()A.2:1 B.32:9 C.1:2 D.4:35.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10厘米,它的体积是()A.125.6平方厘米B.12.56平方厘米C.12.56立方厘米D.125.6立方厘米6.下面各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正方形B.圆C.等腰三角形7.最小的三位数比最大的两位数多( )A.99 B.1C.1000 D.1008.两个底角都是30° 的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用括线和问号解决问题》评课稿

《用括线和问号解决问题》评课稿《用括线和问号解决问题》评课稿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加减法实际问题的结构,使学生初步感受用符号表示条件和问题所具有的简单明确的优点。
例题加法是教学重点,主要是通过看图了解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的结构,通过理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出示例题后,倪老师先告诉学生“︷”和“?”合起来表示问题,让学生想一想表示什么意思,告诉学生表示“一共多少个”以后,再让学生看图说说意思。
在说的时候,老师会提醒学生观察“?”在图中的位置,看看不同的位置有什么不同的意思。
在学生都能看出“?”的不同处之后,我再进行总结。
相比例题,其实“试一试”对学生来说,理解和列式都更难一些。
出图后,倪老师先引导学生通过直接观察并借助在例题学习中获得的.经验认识到图中的括线及下面的数量‘10个’表示一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面有3个。
篮子上面的‘?个’表示要求的问题:‘篮子里面有几个苹果’。
讲解清楚后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充分理解后再让学生利用对减法含义的理解,列出相应的减法算式解决问题。
由于减法是难点,因此对减法算式的理解要比加法更细致,列式之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10’要写在减号前面,充分理解减法含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我对看图列式有了更深的理解,要想学生做对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多说,只有在充分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学生才会真正理解。
另外,由于学生才一年级,一切都处在学习、成长阶段,因此像看图列式还要告诉学生: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不应该像以前一样去数,有时是数不出来的,而应该用小脑袋去思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是首次接触到括线,更是首次接触到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
所以作为老师一方面要帮助学生理解括线的含义,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总结解决含有括线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倪老师虽然注重帮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但在总结方法这一环节做得还不够!应该引导学生比较加法和减法两类实际问题,让学生清晰得知道问号的位置不同,就是所求的问题不同。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评课稿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评课稿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的评课稿
今天听了一年级《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这节课。
从整节课来看,教者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方法科学,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也给我留下很多的思考:
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预习的情况下设计教学内容的,从学生的预习作业和上课表现来看,有一半的学生没有预习,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预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认真预习了但还是什么也没学到。
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学生思维比较直观、形象,不会自己总结,不会抽象思考及举一反三,也不太会用数学语言把想法说出来,或是完整的表述出来,需要我们老师这个组织者去引导,循循善诱才行。
二、带括线的'实际问题是低年级解决问题的初步形式,它比较形象直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先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图,寻找解决问题的两个信息。
所以当一题向学生出示后,合理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如老师是这样问的:这题是问我们一共的吗?我觉得应该先给足够的时间让生观察,再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问号的位置在哪?是想问我们什么的呢?这样设置有目标,有层次的问题学生则便于思考和表达想法。
三、低年级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的调动非常重要,所以每一个问题出现前设置一个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小白兔的这一习题,学生明显这时候已开始疲劳,一开始老师能编一个动听的故事引入这题,效果会更好。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含试卷)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抓住教材中的重点,突出“图式——语言——算式”三位一体的教学,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形成一定的表象。
在教学中,注重加强语言叙述能力训练,引导学生从语言情境中感知应用题基本的语言结构,即已知两个条件的情况下,提出一个问题,并通过算式计算,把“图式——语言——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渗透给学生。
在练习的设计上,还采用了“问好填在哪?”这样的题目,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问号的含义,清楚问题的提出。
但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确实存在问题,差异也很大,有些学生都会自己说,而有些学生是别人说了多少遍了还是不会完整地重复,看来要好好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了。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如图:这个杯子( )装下3000ml牛奶。
A.能B.不能C.无法判断2.下面是圆柱的是()。
A.B.C.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它是一个()三角形.A.锐角B.直角C.钝角4.鸡兔同笼,上有21头,下有66足,有()只鸡.A.9B.48C.185.若是假分数,则m最小是( )。
A.11 B.12 C.136.半圆的周长为( )。
A.πr+r B.πr+2r C.+r7.小明和爸爸同时上楼,爸爸上楼的速度是小明的2倍,当小明到达5楼时,爸爸到了()楼.A.8 B.9 C.10 D.118.60的等于()的.A.64 B.120 C.80 D.909.王华看一本英文书,第一次看了全书的,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看40页,已知前两次共看了310页,这本英文书一共有()A.801页B.810 C.270页D.108页10.人的体重和身高( )。
A.不成比例B.成正比例C.成反比例二、填空题11.72×0.025=72×25÷();×0.4=÷() ().12.只列式,不计算。
(1)小红有36枚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红的,是小明的75%。
课题研究(六)《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

课题研究(六)《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的物质载体。
学好数学语言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开展逻辑思维,从而到达开展思维的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的数学语言呢?兴趣的培养是开头,那么,方法的指导那么是关键。
说话者能准确、明了把自己的思维活动,通过数学语言显示给听众,不能模棱两可,模糊不清,所以教给学生说话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中尤为重要。
1.教师做出说的示范。
可塑性强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
我们知道,任何创造都离不开“原型启发”。
学生口头表述能力的形成,也离不开“模仿—创造”的过程。
因此,我们教师课堂用语的精炼、严密,具有启发性。
特别是有关数学概念的表述,数学问题的阐述,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给学生以“示范”,使学生仿有“范例”。
2.训练学生学会听要学会一种语言,第一步就是听。
只有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我们必须培养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话,而且还要认真地听课堂上每个同学的讲话,要听后作出思考,也就是对别人所说的话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养成听的好习惯。
再次我们还要给学生指导一些发言的技巧,例如语言表述时的节奏、速度、语气变化等。
在学生形成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时,进一步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
3.对学生的说作出要求数学语言与其它语言不同,因为在数学的“词典”中,只有“记叙”,没有“描写”,也没有“比喻”,更不能有“夸张”。
所以我们要求学生把数学语言说的完整、准确、简洁和有条理。
一定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要添枝加叶。
(1)完整性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思维单一,语言不完整,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
根据学生的这种弱点,训练时要求学生先想后说,用完整的句子来表达。
(2)准确性数学的科学性决定了它的语言的准确性。
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案

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例8教学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这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相对完整的实际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只是让学生看图列式,而没有给出过明确的问题。
例题的直观图中显示::5个苹果在盘子里,3个苹果在盘子外,括线下标注“?个”,也就是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
在直观图下方,教材用三句话引导学生从直观图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最后用填方框的形式让学生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
问题虽简单,但这种借助括线和呈现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加法意义的理解。
与此同时,学生所经历的提取信息、提出问题以及通过计算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必由之路。
经历这一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无疑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试一试”是用减法解决的用括线和“?”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材引导学生从解决例题时获得的经验出发,结合直观图,先提取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再列减法算式解决问题。
解决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会从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式,解决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向。
教学重难点:重点:解决图画表示的加、减法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和解题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一、加减口算3+4= 1+5= 6-1=6-4= 6-2= 2+5= 7-4= 4+2= 6-3=选择2+6和7-2说一说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加、减法时已经知道,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算;从一个数里去掉几,要用减法算。
二、探究新知(一)讲解新课1.情境导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果园里的苹果丰收了。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学生能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所表示的意思,会从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中收集信息,说清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能联系加、减法的含义,列出算式解决用括线表示的简单实际问题。
2、学生能联系具体情境,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初步学会与同学交流思考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初步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3、学生能体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体会学习数学能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初步形成学好数学的积极心理倾向。
【教学重点】知道图中括线和问号的作用,理解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难点】知道图中括线和问号的作用,理解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学习例11、认识括线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吗?秋天是丰收的季节。
瞧,苹果树上结满了苹果,老师也来摘几个呢。
你们看,老师摘了几个?(5个)再仔细看,我又摘了几个?(3个)谁能完整地把老师摘苹果的情况说一说。
师:(贴图)老师把先摘的5个放在盘里,再摘的3个放在盘外。
问:盘子里有几个苹果?盘子外有几个苹果?你能提个数学问题吗?(生提问)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就要把——(生接)师:对了,要把盘里的和盘外的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呢!看,它的名字叫“括线”。
(板书:括线)问:它的名字叫?那你知道,括线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把两部分合起来)(多名学生说)师:刚才我们是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所以,我们在括线下面标上一个问号,问号就是问你“多少”的意思!那你知道括线和问号合起来表示什么意思吗?(盘里的苹果和盘外的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现在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板书三句话)盘里有(5)个苹果,盘外有(3)个苹果,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计算)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师:你会列式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师:谁知道算式中5表示什么意思?3表示?8呢?师:3+5=8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师:我们算出一共有8个,所以在方块里填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_知识点总结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评课稿今天听了一年级《用括线表示的实际问题》这节课。
从整节课来看,教者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方法科学,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营造和谐、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
这节课也给我留下很多的思考:
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预习的情况下设计教学内容的,从学生的预习作业和上课表现来看,有一半的学生没有预习,有一部分学生没有认真预习,还有一部分学生认真预习了但还是什么也没学到。
我认为,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学生思维比较直观、形象,不会自己总结,不会抽象思考及举一反三,也不太会用数学语言把想法说出来,或是完整的表述出来,需要我们老师这个组织者去引导,循循善诱才行。
二、带括线的实际问题是低年级解决问题的初步形式,它比较形象直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思维能力。
所以在教学中先带着学生仔细观察图,寻找解决问题的两个信息。
所以当一题向学生出示后,合理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如老师是这样问的:这题是问我们一共的吗?我觉得应该先给足够的时间让生观察,再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问号的位置在哪?是想问我们什么的呢?这样设置有目标,有层次的问题学生则便于思考和表达想法。
三、低年级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的调动非常重要,所以每一个问题出现前设置一个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有小白兔的这一习题,学生明显这时候已开始疲劳,一开始老师能编一个动听的故事引入这题,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