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的研究 (转载)
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穿插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促进成长
语文教学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穿插课堂活动已成为越来越受到教师们重视的一种教学方法。
本篇文章将以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设计中的穿插课堂活动作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成长。
一、认识穿插课堂活动穿插课堂活动是指在课堂中穿插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但又不完全属于教学内容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游戏、小组合作、角色扮演、讨论等。
穿插课堂活动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它可以缓解学生在学习中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穿插课堂活动在四年级语文下册教学中的应用穿插课堂活动在四年级语文下册的教学中也是很常见的。
以下为几种常见的穿插课堂活动:1、游戏在语文课堂中,为学生设计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学习,如闯关游戏、跟读游戏等。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同时也能教育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也能学到知识。
2、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一种很好的穿插课堂活动,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语文课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小故事,再由小组成员分角色表演出来。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讲故事,还能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角色扮演在学习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方面,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学主题的情景中扮演角色,这样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4、讨论在学习某些语文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某个问题或话题进行辩论,这种方式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以上是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堂教学中常用的穿插课堂活动,这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得到知识的收获。
课堂穿插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穿插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07-21T00:24:59.921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3期作者:张宝芳[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适当结合穿插艺术能够有效激发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浦江县大溪中心小学 322200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授课中适当结合穿插艺术能够有效激发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
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很多老师依然搬用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进行引导教学。
作为新时代的老师,要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良好的积极的教学目的。
本篇文章则针对课堂穿插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和探析。
关键词:课堂穿插艺术;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引言:语文教材当中具有很多优美的情境,老师要充分将教材当中的情境结合穿插艺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具有形象思维的能力。
同时,适当融合穿插艺术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其在阅读时产生情感共鸣,并从中体会到语文学习带来的乐趣,在课堂上更加放开自己去学习和探究。
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一、适当穿插艺术图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对比抽象的知识内容,他们更加容易接受直观性的图像展现,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适当融入艺术图画进行教学,通过图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地印象,能够有效促进其形象思维能力的加强,同时帮助其提高抽象概括的能力,老师要注重结合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教学,通过将文字变成生动的艺术图画,帮助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1]。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的小学语文《四季之美》这一课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同学们体会和理解文章当中作者描写的四季的美丽景色,老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大家播放一些有关于四季的视频图片。
之后老师给同学们几个关键的词汇,引导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经历过的四季将其画出来,比如:“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的黎明是什么样子的?夏天的夜晚又是什么样子?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呢?文章中描写得很详细,请大家任意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并尝试通过想象将其画出。
“穿插”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 穿插” 。如陈毅 《 泗宿道中》诗 : “ 百里吠村犬 ,
穿插 敌伪 惊 ” 。可 见 ,“ 穿 插 ”在 文学 艺术 创作 和 军
“ 夫 缀 文者 情 动而 辞发 ,观文 者按 文 以人情 , 沿波 溯源 ,虽 幽必 显 。 ”( 刘勰 《 文心 雕龙 ・ 知音》 ) 情 感 是 作 者 写 作 的来 源 ,也 是 我 们 学 习 文 章 时 所 必须 进 入 的境 界 。在教 高尔 基 的 《 海燕 》一 文 时 , 我 先 穿插 贝多 芬 的 《 命 运交 响 曲 》 ,营 造 一种 艺 术 氛 围 ,然后 穿 插一 组 幻 灯 图片 : 雷 阵 雨 即将 到来 时 大海 上 空乌 云 密布 、雷 鸣 电闪 ,一 只 只海燕 在其 中 展翅 飞翔 。再用 标 准 的普通 话一 遍 又一 遍地 范读 课
不上喜欢。 ’小姐又问 ‘ 那你觉得我穿什么样的衣 服好呢? ’你们猜猜安徒生是怎样回答的? ( 语惊
四座 )他 说 ‘ 皇 帝 的新 装 。 ’今 天 ,我们 一 齐 来 欣
时之 想 、一纸 空 文 呢?为 了佐 证其 政 治 主张是 其 生践 行 的 目标 ,教学 可 以穿插 介 绍范 仲 淹的 生平
导人 可 以激发 学 生兴 趣 ,营造 良好开 端 ,为整 堂 语 文课教 学奠 定 良好基础 。
穿插, , 在语文教学中的一 l ! ! 用
在教 《 皇 帝 的新 装 》时 ,可 以穿 插这 样一 个 故 事: “ 有 一 次 ,安 徒生 被邀 请去 参加 舞会 ,一 位小 姐 对 他 仰 慕 已久 ,于 是 大献 殷 勤 地 问 他 , ‘ 你 觉 得 我 这件衣 服怎 么样 ?你喜 欢 吗? ’ 安徒 生冷 冷地 说 ‘ 谈
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穿插引进”
GVANGJSIH GYAUYUZ语文研究·教学创新例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穿插引进”□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唐春兰【摘要】本文基于学生学习语文时受到生活阅历、学习经验局限而产生学习困难的现状,论述教师应该适时地“穿插引进”相关的教学资料,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优化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困难教学资料“穿插引进”【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1A-0109-02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局限、学习经验欠缺等因素,有时会给语文学习造成困难。
比如,由于学生对作者的生平事迹不了解,因而不能有效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由于生活经验有限,因而难以感悟作者在描写事物背后所暗含的道理……此时,需要教师适时适当地“穿插引进”相关的教学资料,以有效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优化学习效果。
【案例一】《莫泊桑拜师》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让学生体会写作走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勤观察、细观察、善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如果只是从课文本身出发,学生很难深刻体会到如何观察。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在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的基础上,笔者“穿插引进”了《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的两个片段。
片段一:(都德)他的头很小却很漂亮,乌木色的浓密卷发从头上一直披到肩上,与卷曲的胡须连成一片;他习惯用手捋着自己的胡子尖。
他的眼睛像切开的长缝,眯缝着,却从中射出一道墨一样的黑光。
也许是由于过度近视,他的眼光有时很模糊;讲话的调子有些像唱歌。
他举止活跃,手势生动,具有一切南方人的特征。
(引自《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片段二:左拉中等身材,微微发胖,有一副朴实但很固执的面庞。
他的头十分像古时意大利版画中人物的头颅一样,虽然不漂亮,但表现出他的聪慧和坚强的性格。
在他那很发达的脑门上竖立着很短的头发,直挺挺的鼻子像是被人很突然地在那长满浓密胡子的嘴上一刀切断了。
巧用课中操,提高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实践探索
巧用课中操,提高一年级学生语文课堂学习效率的实践探索摘要:三尺讲台,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一套再熟悉不过的传统授课方式——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这就是多年不变的教学方式。
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面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材、新时代的学生,我想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尤其一年级语文老师,更应与时俱进,“善变”应对一年级语文课堂,用自己的教育机智——例如手指操培养一年级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孩子们课堂专注力,提高一年级语文课堂的整体实效。
关键词:手指操;魔力;一年级;语文;课堂引言:作为教师都悉知的儿童心理学中提到过,小学低段的孩子集中注意的时间多数只能持续20分钟,然而,刚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儿童,对他们来说40分钟的时长显然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在课堂上,时常见到学生们开小差、走神。
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还处于幼小衔接的分水岭上,加上一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中大量识字、写字等内容,更让这帮孩子身心焦虑,倍感压力,如何让一年级的语文课堂既活泼宽松,能让孩子兴趣满满,实现课堂的高效呢?我常常琢磨和思考……1.研究缘起:手指操的课堂教学“探寻之旅”近来,随着网络新媒体的广泛使用与传播,“抖音”也成了一款老少皆宜的集娱乐教育于一体的流行APP,出于好奇,一次偶然机会,我也触碰到“抖音APP”,惊奇地发现那个叫“小一姐姐”的抖音号尤其吸引了我,她优美的手指操,清脆而富有底蕴的国学吟唱,和谐而不轻浮,悠远中让人回味无穷。
原来手指操不仅仅是幼儿园孩子的小游戏,它也可以延伸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它的魔力可以在学生与语文课堂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让我的一年级语文课堂更有趣。
俗话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能只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1。
我不断地告诫自己,于是我个人探寻之旅开始了……1.当前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现象与问题分析1.走进孩子内心、了解身心特点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曾在著书《完整的成长》中有这样的表述“儿童时期就是精神胚胎的发育期,是一系列能力发生、生成和成长的时期,我们能看到的首先是兴趣,长久的兴趣就是注意力,就是专注力。
小语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小语教学中的穿插艺术作者:张军国来源:《陕西教育·教学》2010年第07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围绕教材中心内容,适当拓宽知识,开阔视野,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既能使课堂中充满生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穿插教学是否搞得巧妙灵活,便是教学艺术的展现。
一、定量渗透,适当扩展穿插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节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或穿插现实生活内容,或补充科普知识,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生活,在内容上可以多方位,多侧面;在数量上要适当,不能喧宾夺主;在质量上要精彩贴切,不能脱离教材。
穿插教学不等于举例。
举例是以具体事例说明某一观点或原理,而穿插教学是拓宽知识面,培养能力,提高觉悟,根据教学内容发展的需要而决定取舍,有较大的灵活性。
要使学生觉得语文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能设疑激趣,扣人心弦。
比如说,教师可以灵活地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可以适当地穿插相关的趣闻逸事、笑话、幽默等;可以恰如其分地引用名言、警句、诗词等。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竞选州长》一课时,先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纽约州长见到马克·吐温后,极端仇恨,说道:‘马克·吐温,你知道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坚固,什么东西最锐利吗?我告诉你,我防弹轿车的钢板是最坚固的,我手枪里的子弹是最锐利的。
’马克·吐温听了微微一笑:‘先生,我了解的跟你不一样啊!我说世界上最坚固、最厚实的是你的脸皮,而最锐利的呢?是你的胡须。
你的脸皮那样厚,可你的胡须居然能刺破它长出来!’”这则小故事的引述,使学生忍俊不禁,其心境明显处于愉悦状态,在一阵轻松的笑声中感受、了解、把握马克·吐温的语言特色。
二、点拨到位,恰到好处在穿插教学中要学会“点拨”功夫。
“点”,就是点中要害;“拨”,就是拨开疑惑。
言简意赅,分辨清晰,所用时间不多,但效果甚佳。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穿插艺术”作者:肖艳丽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5年第20期肖艳丽(阿勒泰第十师北屯高级中学新疆阿勒泰836000)语文教学要想打破沉闷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焕发课堂活力,提高教学效果,必须运用穿插。
所谓穿插就是在教学中穿插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提高学生的能力。
1.幽默式、故事式教师风趣幽默的语言,对学生有极大的吸引力。
同时,学生爱听有趣的故事。
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该穿插这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学习兴趣的内容。
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学生容易沉浸于课间十分钟的情景中,注意力不够集中,个别好动的学生可能还会窃窃私语、躁动不安。
课堂教学进行到20分钟以后,学生的注意力再也难于集中,有的甚至昏昏欲睡。
这时如果教师大发雷霆,势必影响整堂课的和谐气氛,不利于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发挥。
这时候就应该运用幽默,来调节氛围。
如讲解《边城》时,讲到翠翠梦见二佬给他摘了一把“虎耳草”,有一个男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我便停下来说,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梦见有人摘“虎耳草”给他了,你们猜猜是谁?同学们马上哄堂大笑,几十双目光瞧着他,他很不好意思地低着头,我马上又说了一句电视剧《霍元甲》中的主题曲,“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学生又大笑,课堂气氛活跃起来,然后继续进行教学。
另外,还可穿插一些小故事,联系学生、社会的实际,穿插内容。
如解释“乌合之众”,我想到韩复渠的演讲笑话,“你们这些乌合之众都是科学科的,化学化的,都有懂七八国的英文,我连中国的英文都不懂……”,话刚一说完,便引起学生哄堂大笑。
通过故事穿插使学生的疲劳得到消除,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
2.联想式教师在教学中,还应该发挥联想,联系旧知识,丰富课堂内容。
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在老师的指引下去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通过联想、对比的穿插,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背景联想。
如第三册现代诗歌教学中,为使学生了解现代诗歌发展历史,我给学生讲了胡适的一首现代诗:“两只花蝴蝶,双双飞起来,不知为什么,突然飞回来”,学生听后兴趣勃发,我便不失时机,向学生介绍现代诗、当代诗的文体知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巧妙设计课中操的几点做法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巧妙设计课中操的几点做法作者:田文娟来源:《新课程·上旬》2018年第11期摘要:小学低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习容易疲劳,如果不能设计新鲜有效的课堂活动,就会导致课堂纪律失控和课堂效率低下。
而设计结合课文内容的课中操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用角色体验、音乐创编和拍手儿歌等方法来设计课中操,通过轻松活动,消除疲劳,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关键词:低年级;课中操;教学内容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7至8岁的儿童持续集中注意只有20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是40分钟。
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有效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分心,小动作多,他们的观察力较强而注意力持久性较弱。
所以,一年级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很短。
有时单一乏味的学习就会让他们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不断地用新鲜事物吸引孩子。
而在课堂引人课中操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轻松活动,调节学生情绪,消除疲劳,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那么如何让课中操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成为有效的教学环节,既让学生体会到课中操的趣味性,又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
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征和统编新教材的特点,我在语文课上做了如下尝试。
一、角色体验,融入课文情境我们知道,适当的儿童角色扮演能够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
语文课上,一个轻松活泼、富有启迪性的氛围,有利于引导学生想象。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荷叶圆圆》时,各种形式读完课文后,我将设计的课中操引入课堂(配乐《荷塘月色》,课件出示池塘、荷叶背景)在一片宽阔的池塘里,一池塘的荷叶圆圆的,绿绿的,茂盛极了,吸引来了小水珠(请第一大组扮演)、小蜻蜓(请第二大组扮演)、小青蛙(请第三大组扮演)和小鱼儿(请第四大组扮演),听!他们在说些什么?这段课中操的设计是前面朗读的延续;舒缓的音乐,教师的描述,引导学生人情人境;将自己想象成各种角色,感受荷叶的特点。
课堂穿插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课堂穿插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玉林市兴业县卖酒镇忠良小学黄志华【摘要】本文论述课堂穿插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提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穿插艺术需要立足文本,不露痕迹,张弛有度,画龙点睛,从而使课堂穿插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穿插艺术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A-0088-02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为了配合教学的需要,教师会暂时中断教学内容,切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内容,这种教学策略就是课堂穿插。
它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众多教师的认可和广泛应用。
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课堂穿插出现了被滥用和误用的情况,如有的为了使用课堂穿插,忽略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有的生硬突兀地使用课堂穿插,破坏了课堂教学进程的和谐与自然。
毫无疑问,课堂穿插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因此,在运用课堂穿插时,一定要立足于文本,以文本为核心,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理解文本。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不露痕迹巧穿插,激发学习兴趣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运用有效的课前穿插,能够催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孔子拜师》一文中孔子的名字学生虽然都听说过,但不一定熟悉。
因为学生对孔子缺乏深入了解,所以对课文内容也就没有强烈的阅读欲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想到了运用课堂穿插艺术促进学生先产生了解孔子的欲望,再带着好奇心探究课文内容。
对此,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一位老师,这位老师也是我的师傅,你想知道他是谁吗?在学生疑惑之际,笔者向学生出示孔子的画像,并向学生解释孔子的名称来历:请大家注意,这个“子”念第三声,在古代,这个“子”字表示对有学问的男人的一种尊称。
语文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语文课教学中的穿插艺术作者:尚宝林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3年第4期文/尚宝林摘要:在语文课教学中,在分析课文、介绍知识、讲解作文技巧、点评作文这些工作中,适当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在课堂上进行穿插教学,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艺术;注意事项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艺术,既能使课堂中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又能加深学生的对知识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穿插艺术对教学有着非常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穿插的正确使用可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较快进入上课的情景中来。
有一次,刚刚过完礼拜天,来了以后学生们比较困,我上课时发现了这一状况,就来了一个开场白:“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你们这种状态可真的印证了这句话了。
”同学们一笑,精神大振。
其次,穿插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引领学生进入文学的美好境界中去。
在讲司马迁的《鸿门宴》时,穿插了屠洪刚演唱的《霸王别姬》,补充了假托为虞姬所写的“汉军已掠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诗歌,使学生对这位一代英豪的认识更深入了。
其三,穿插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在讲解《虞美人》时,我做了一个李煜词鉴赏课件,向学生介绍了李煜前期和后期的十几首词作,并对这些词作做了赏析,同时我还补充了中主李璟和南唐冯延巳的词作,使学生们不仅对李煜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且对整个南唐词的情况了然于胸。
那么,在课堂中如何穿插呢?有些老师认为,穿插还不简单吗,就是在讲课前多多地准备一些相关的东西,课堂上尽量多地介绍给学生就可以了。
这样对吗?我认为是不对的,如果处理不当,会本末倒置,导致学生对本来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把握不了,冲淡了本来课堂教学和学科教学的重点知识的传授。
我认为,正确的穿插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适量穿插,适当扩展在教学中,老师穿插的内容一定要与本课教材内容密切相关,围绕教学目的要求选择恰当的课外材料,或渗透历史知识,或补充科普知识,或拓展人生社会政治的知识。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穿插之美
多媒体 出示了课文插 图—— “ 暮春三月美景 ” , 适 解事 情 的原 委 , 更好 地 了解文 章的 内涵 , 于是所
时提 问 : 你想用 哪些词 、 句 或 学 过 的 诗 句 来 描 绘 有 的 问题 迎 刃 而 解 。 同时 , 学 生 们 也 加 强 了对 课 此时的情景呢 。 这 一 穿 插 通 过 让 学 生 回忆 来 感 受 文 内容 的理 解 。教 学 目标 的达 成 显 得 酣 畅 淋 漓 。 诗 所 描 绘 的意 境 。 为 理 解 诗 意 作 了 一 个 很 好 的铺 通 过 这 篇 文 章 的学 习 , 同学 们 也 知 道 了今 后 在 读
官送去 , 并 附了封信 , 大意不外乎是说 , 听说 大人
喜爱枇杷 , 特意献上一些 , 敬望笑纳 。 县 官 拆 信 一
三、 加 深 理解 。 丰 富 感知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若 是 觉 得 对 某 一 环 节 的 落 实
看, 只见 信 中把 “ 枇杷 ” 写成 了“ 琵琶 ” , 觉得 好笑 , 不够 到位 。 不够 深刻 , 也 可 以 通 过 穿 插 一 些 相 关 我 不 是 最 弱 小 的》 一 课 随 即赋 诗 一首 : “ 枇 杷 不是 此 琵 琶 , 只恨 当 年 识 字 的 材 料 来 加 以完 善 。如 《
以及 作 者 《 黄鹤楼 送别》 一课属 于文包 诗的形式 , 即以 于 是 我 给 孩 子 们 讲 了 当时 的 历 史 环 境 .
一
并 且 推 荐 了一 系 列 这 样 的 个生动的故事再现 《 黄鹤楼送孟 浩然之广陵》 为何会写下这篇文章 .
这 段 穿插 教学 帮 助 我们 更 好 地 了 这首诗 的创作意境。当讲 到送 别时的环境 , 我用 文 章 给 孩 子 们 。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的研究(转载)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的研究(转载)第一篇: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的研究 (转载)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的研究(转载)【摘要】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7至8岁的儿童持续集中注意只有20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是35至40分钟。
课堂上,学生常常走神。
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常常开小差。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地用新鲜事物吸引孩子。
而“课中操”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轻松活动,调节学生肌体活动,消除疲劳,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保持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课中操;注意;活动;孩子们在2004年,《大众医学》组织100多名儿童保健专家,历时2个月的专项调查后得出了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向外界公布,其中注意力差、容易分心被列为十大问题行为之首。
这个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低年级显现得更为突出。
我们知道儿童的注意力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学龄前儿童的活动主要是在被动注意参与下进行,对新鲜、具体的现象和变化着的事物较容易产生注意,所以参加有趣的活动时注意力比较集中。
6~12岁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都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
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注意还是比较差的,表现在:(1)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集中注意的时间与需注意的内容和形式有关,一般为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以上。
(2)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仍不完善,所以当让儿童将注意力由感兴趣的游戏或玩耍转移到不感兴趣的学习时较难,所需时间较长。
一般低年级孩子在上课到20分钟的时候就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出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情况。
为了能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穿插课中操,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中操,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插入一段放松的活动。
将课中操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论文
课 文 中的 哪 一 部 分 ?
生 : ( 比前 两次更 加 熟练地
生 : ( 照 着课 本 读 ) “ 我 能 看
到 很 远 很 远 的 地 方 ”。
快速 对照课 文 ) 第 三 段 和 第
四段 。
技 巧 不 同 ,效 果 也 会 有 天 壤 之
别 。 我 们 不 仅 要 会 用 课 中操 , 还 要 巧 用 课 中操 。 只有 改 变 以 往 课
蚕 卵 内 出 来 时 , 蚕 姑 娘 又 黑 又
小 。 画 面 将 整 个 孵 卵 的 过 程 体 现 了 出来。 ) 师 : 大 家 看 这 一段 是 对 应 课 文 中的哪一段 呢 ?
着歌 , 做 着 动作 , 课 堂 气 氛 非 常 融 洽 。课 中 操 结 束 后 , 我 们 继 续
着头, 各 自说 着 自 己做 错 的 事 , 表 情 异 常 真 挚 。 很 多 同 学 互 相 道歉 ; 还 有 同 学一 边 回忆 , 一 边
叙 述 自 己 在 家 里 对 家 长 发 脾 气
教苑技艺 l
J { AOYUANJ I YI l
如 教 学苏 教 版一 年 级 下 册 《 小 松 树 与大 松树 》 , 我 便 设计 了一 个 情 境 式 课 中操 。( 前 半 节 课 主
教学方 式 , 会像 润物 细无声 的春
后 又 睡 了 一 觉 , 醒 来 后 从 原 来
了好 几 次 了 , 每 睡 一 次 它 就 会
变一 个模 样 。 大 家想不 想 知道
接 下 来 再 睡 两 次 , 它 会 有 什 么
变化 ?-  ̄4 J " J 一起 去 看看好 吗 ?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穿插”艺术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穿插”艺术作者:戴仲莉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7年第6期[摘要]“穿插”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或课前穿插,不露痕迹让学生进入文本;或课中穿插,使教学张弛有度;或课尾穿插,收到画龙点睛之效。
灵活运用穿插艺术,能达到真正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穿插艺术;效率[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6-0034-01所谓课堂“穿插”,就是指在教学中,为了满足教学需要,暂时中断教学过程,有机地引入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信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教学中,穿插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只有巧妙进行穿插,才能真正起到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作用。
那在阅读教学中,如何穿插才更合适呢?一、课前穿插,不露痕迹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新课导入的时候,教师如能根据所学知识的情况,不露痕迹地适当穿插一些跟教学有关的知识,就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把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十一册《林肯的儿子》一课时,一开始,教师这样问道:“我们把国家领导人叫主席;在美国,他们称国家领导人为总统。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他的父亲曾是鞋匠。
鞋匠的儿子成为总统是一件简单的事吗?鞋匠与林肯成为总统有什么关系呢?”然后,教师把一个资料袋出示给学生观看,并让学生说说从资料袋中自己知道了什么。
阅读完毕后,学生对林肯的生活经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师话锋一转:“林肯在就职之前,曾经有一个公开的演讲。
在演讲之前,参议员们嘲笑他是一位鞋匠的儿子。
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林肯先生是如何从容应对的?请大家深入文本,细致地读一读,并说说你的看法。
”这样的穿插激起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并为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了解林肯这个人物奠定了基础。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林肯资料袋的插入很有必要,诱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真正了解了林肯、走近林肯。
课堂教学中穿插的作用与方法-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中穿插的作用与方法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必须以现代化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同时还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具体到每一堂课,必须有明确的主题,讲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教师胸有成竹。
穿插看是“题外话”、“课外之言”,似乎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但选择运用恰当,却会起到启迪思维、抛砖引玉、增加广度、引发兴趣的目的,体现出教师专业文化素质功底。
1. 穿插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形象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在新学期第一堂课上,有位老师的第一句话如是说:“德国有位思想家曾说‘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象箭一般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希望同学们把握如飞的现在,有计划地去安排时间,刻苦、勤奋地学习。
下面,请大家打开新课本……”这段“开场白”精彩、简炼,富有鼓动性和启发性。
它虽与接下来的新课没有多大联系,时值不到1 分钟,但它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在新学期、新学年的开始之际,肯定比平时板起脸来作思想工作要强。
法布尔的说明小品《蝉》,写得相当感人。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该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是课文最后一节,也是作者抒情的高潮所在——对小小的蝉的由衷赞叹。
在要求学生齐声朗读一遍的基础上,我送给同学们一句西班牙格言: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好了,只是你要付出相当的代价!”讲完这句话刚好下课,我发现有的同学鼓掌,有的同学则若有所思,轻轻点头。
实践证明,适当地运用“题外话”,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 穿插能活跃气氛,提高兴趣一句好的“题外话”,一段好的“课外话”,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语文课,少不了要课堂上齐读或背诵,可是,常出现人多声音小的局面。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穿插之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穿插之美作者:蒋晓莉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4年第12期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思维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果在其中适当拓宽视野,围绕中心延伸知识,那可能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便是课堂教学中的穿插教学。
一、活跃气氛,加深印象祖国的语言文字同音字很多,运用不慎,就会给人留下笑柄。
学生在写作文时,经常会出现错别字。
课堂上,老师苦口婆心,反复纠正,但却总是收效不佳。
于是作文前,老师就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县官上任。
当地乡绅听说县官喜欢吃枇杷,于是就买了许多枇杷派人给县官送去,并附了封信,大意不外乎是说,听说大人喜爱枇杷,特意献上一些,敬望笑纳。
县官拆信一看,只见信中把“枇杷”写成了“琵琶”,觉得好笑,随即赋诗一首:“枇杷不是此琵琶,只恨当年识字差。
若让琵琶能结果,满城箫管尽开花。
”学生们听完,哄堂大笑。
但笑过之后,作文时人人都细心推敲用字,错别字也大大减少了。
实践证明,在小语课堂中适当地运用穿插,确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扩大视野,延伸知识《黄鹤楼送别》一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意境。
当讲到送别时的环境,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插图——“暮春三月美景”,适时提问:你想用哪些词、句或学过的诗句来描绘此时的情景呢。
这一穿插通过让学生回忆来感受诗所描绘的意境,为理解诗意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为了让学生领会“顺江东下”,我又穿插讲解了有关长江水的流向以及黄鹤楼的具体地理方位等地理知识,看出同学们很感兴趣,这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视野,也因此对“烟花三月下扬州”中的“下”字有了一个很好的理解。
最后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古诗小擂台”的活动,让学生把自己搜集的有关描写送别情景或表现深厚友谊的诗、词、名言名句与大家来交流,通过比赛的形式展开,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地参与其中。
适时地穿插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又使他们扩大了视野,丰富了知识,真正能“学有所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的研究 (转载)【摘要】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7至8岁的儿童持续集中注意只有20分钟,而小学一节课是35至40分钟。
课堂上,学生常常走神。
特别是一年级小学生,常常开小差。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断地用新鲜事物吸引孩子。
而"课中操"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轻松活动,调节学生肌体活动,消除疲劳,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和旺盛的精力,参与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保持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课中操;注意;活动;孩子们在2004年,《大众医学》组织100多名儿童保健专家,历时2个月的专项调查后得出了学龄前儿童十大问题行为向外界公布,其中注意力差、容易分心被列为十大问题行为之首。
这个问题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是很普遍的,尤其是在低年级显现得更为突出。
我们知道儿童的注意力是在成长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善起来的。
学龄前儿童的活动主要是在被动注意参与下进行,对新鲜、具体的现象和变化着的事物较容易产生注意,所以参加有趣的活动时注意力比较集中。
6~12岁儿童被动注意和主动注意都有所增强,并逐渐能把注意更多地与学习相连。
但是,与成人相比,他们的注意还是比较差的,表现在:(1)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容易分心,集中注意的时间与需注意的内容和形式有关,一般为7~10岁约20分钟,10~12岁约25分钟,12岁以后30分钟以上。
(2)注意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能力仍不完善,所以当让儿童将注意力由感兴趣的游戏或玩耍转移到不感兴趣的学习时较难,所需时间较长。
一般低年级孩子在上课到20分钟的时候就已经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出现东张西望、做小动作等情况。
为了能紧紧抓住学生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当的穿插课中操,相信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课中操,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插入一段放松的活动。
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是手指操、全身运动,还可以是唱歌、听音乐等等。
课中操在教学过程中起一个辅助作用,目的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或者在学生学习累的时候起一个调节作用。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课中操,就是指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根据语文课中所学内容,灵活设计、穿插几分钟的放松活动。
这个活动不是随便在一节课中插入几分钟的休息,而是需要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教学环节,既让孩子得到休息,同时又使所学内容得到巩固和升华。
一、课中操的形式(一)律动式的课中操律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它是指有韵律、有节奏的身体动作。
通过听音乐领会音乐的节奏、节拍、力度、速度、内容、情绪等,激发相应的感情,从而以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或姿势来表达对音乐的感情,一般多用于音乐课中,我觉得把律动带入语文课堂,可以使孩子们在专心学习之后真正得到放松。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小小的船》一课时,我让孩子们边看课件演示的动画边听歌曲。
听着听着,孩子们仿佛觉得自己也成了弯弯的小船,在蓝色的天空荡啊荡......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摇晃起来,轻轻地哼起了这首歌。
这样,孩子们不仅较好地领会了课文的意境,同时也放松了身心。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课文,连平时不喜欢朗读的学生都读得琅琅上口,韵味无穷,这就是韵律的魅力。
(二)歌曲式的课中操每次上音乐课,孩子们都是蹦蹦跳跳地走进音乐教室,发自内心的欢呼声常常回荡在室内。
看到这些,我也好想把音乐带入语文课堂,让孩子们通过欣赏、歌唱来领会课文内容。
通过尝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王二小》时,我借用了《二小放牛郎》这首深情的歌曲。
当孩子们听着低沉的音乐,感受着二小被敌人挑在枪尖的危难时刻,很多孩子都落泪了。
而当再次让孩子们读课文时,孩子们的朗读水平提高了,真正做到了有感情朗读。
这样的方法比老师范读指导,更立竿见影。
(三)儿歌式的课中操儿歌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们喜欢读、乐意背。
于是我也尝试着把课文内容或课文中的一些生字编成儿歌,作为课中操的内容之一,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乌鸦喝水》时,我学习其它老师的做法把课文内容改编为儿歌:聪明伶俐小乌鸦,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喝到水,我们都来学习它。
师生共同拍手读儿歌,夸小乌鸦,孩子们得到了放松,同时又理解了课文内容,领悟到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道理。
又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一株紫丁香》时,我根据教参把课文中的生字串连起来变成了一首儿歌: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孩子们在互相朗读背诵儿歌的过程中巩固了本课的生字,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识字任务,真是好玩易学。
(四)故事式的课中操孩子们最喜欢听一些新奇有趣的故事,语文课,通过讲故事吸引孩子,也是一条妙计。
尤其是一年级的孩子们刚刚入学,听讲习惯还没有养成,再加上拼音教学难度较大,课堂上,孩子们开始分心时,我便给孩子们讲述一些伟人学习的故事。
当我讲完故事,孩子们也能专心起来,没几分钟就掌握了当堂所学的内容。
(五)表演式的课中操每个孩子都有表演的欲望,我把让孩子们表演课本剧作为课中操的一种,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非常适合表扬课本剧,于是在精读课文时,我请孩子们戴上头饰演一演。
通过表演,孩子们真正体会了国王选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做继承人的原因,并收到了更为深刻的感染。
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们通过理解课文的文字符号,借助教材的直观在大脑中建立鲜明的表像联系,从而实现表像的外化,也就是把头脑中的表像运用外显的形体动作和语调音色表达出来的过程。
在这较复杂的过程中,孩子们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这样他们就不只局限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层次,而是达到了知、情、意、行全面和谐发展的要求。
(六)放松式的课中操一节课40分钟,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显得有点漫长。
要让他们整齐划一的端坐着不但不符合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还会造成生理上的疲劳。
所以在课堂中引入几分钟放松式的课中操可以起到调节的作用,并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如我在拼音教学过程中经常会穿插一些动手课中操:"点点头,摇摇头,转转头;抓抓手,摇摇手,摆摆手;伸伸腰,弯弯腰,弯弯腰。
"当孩子们在老师的口令中点头弯腰后,一个个又生龙活虎了。
这种课中操还有利于让全班的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以自由的施展,真是百做不厌。
二、怎样合理穿插课中操(一)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不同形式的课中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根据学生不同的阶段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
一年级的孩子在入学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各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
所以对于这样不断处于变化状态的个体来说,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也需要体现一个阶段性。
如:对于刚入学不久的孩子,他们对于课堂是陌生的,课堂的40分钟对于他们也是漫长的,又因为他们还未养成很好的课堂常规,所以一节课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疲劳的。
于是在这样的时期,适合在课堂中穿插放松式的课中操,能缓解他们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带来的疲劳,以便更好的投入下半段的学习。
像: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举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握起来,小手小手拍拍,我的小手放起来(同时坐端正)这种只要坐在位置上做,简单易学的和行为习惯紧密结合的课中操就很适合这一时期的孩子。
到了教学拼音时,我们可以根据拼音教学的进度,让孩子们做做拼音操:(边拍手边念点点头、弯弯腰,我们来做拼音操。
单韵母六兄弟:ɑ o e i u ü,ɑ是老大,ü小六。
动动手动动脚,我们来背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zh ch sh,扭扭脖子,扭扭腰,我们来背韵母表: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 gong ,站要直坐要正我们来背整体认读音节表: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g。
这样化简单枯燥的背诵为活泼有趣的课中操,孩子们在背的过程中又巩固了拼音,何乐而不为呢?2、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
一年级的教材都非常的生动形象,读起来又琅琅上口。
但细细品味,每篇课文又有自己的特色在里面。
所以我们在运用课中操时需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色来决定和设计课中操。
如:优美、抒情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歌曲式的课中操。
深情、凝重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放松式的课中操。
因为这类文章孩子们动口较多,内容难免有些枯燥,孩子稚嫩的嗓子也有些累,这时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适当设计一些简单的放松动作,使孩子们能在动动手脚的过程中放松身心。
愉悦、激昂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律动式的课中操。
在学习这类课文时,孩子们都会被课文感染,情绪高涨,满腔热情,可是这些在课堂中并没有合适的渠道释放出来。
我们就利用一些简单的身体律动动作,给孩子们一个释放的空间。
3、根据课型的不同特点,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
一年级的课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识字课、阅读课、复习课几种。
而每一篇课文又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课时,每个课时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所以根据课型、教学目标的不同,可选择不同形式的课中操。
如在识字课中我们一般多用一些儿歌式的课中操,把生字串连在儿歌中,达到生字复现和巩固的目的。
在阅读课中可以穿插一些律动式、表演式、歌曲式的课中操,这样能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在复习课中,由于复习内容比较多且枯燥,较适合穿插一些放松式的课中操。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个年级,每个班级,每节课都需要做课中操。
如果孩子本来就上的很认真,老师冷不叮的来一个课中操,显然把孩子的兴趣转向另一边,在教学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个断层。
所以具体要根据孩子课上的表现来决定做不做,或者做怎样的课中操,不能为了做而做,那就有点形式主义了。
总之,使用课中操时要体现预见性和灵活性。
教师对儿童有意注意的维持时间应有预见性,不能等学生吵闹了才想到做课中操。
一堂课中什么时机使用,采取哪种方式使用要灵活。
(二)合理穿插课中操,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1、课中操穿插的时间。
对于40分钟的一节课,在什么时候穿插课中操,并没有严格的规定。
课中操可以放课前,可以放课中,也可以放课末。
这需要根据教材的特点、课堂生成的情况、学生的学习状态等来选择时机。
2、课中操穿插的强度。
在语文教学中穿插课中操要起到一个使学生放松,集中注意力,使后半堂课学习更顺利,更专注。
强度过小起不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的效果,强度过大又容易造成学生的疲劳,所以一定要做到适度。
尤其是一些律动、放松式的课中操,要注意拍手、跺脚、叫喊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以免影响他人尤其是隔壁班的上课,要体现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