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
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究
233中国航班文化与社会Culture and SocietyCHINA FLIGHTS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探究拉措|青海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摘要:我国自古便是一个多民族团结国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地区的少数民族不断的融合,不断的交流、沟通,使我国历史文化变得更加灿烂丰富,成为我国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族迁徙,则加速了民族融合,变得更加团结,世世代代友好生活在一起,彼此影响,逐渐形成一体,拥有彼此的共同文化。
虽然,不同地区的民族文化会受到一些区域性文化影响,但是,还是保留着相似的文化信仰,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我国民族文化变得更多元,更丰富,因此,对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在这片广阔富饶美丽的土地上,栖息着许多不同的民族,世代都友好、和平共处,在历史中不断的融合,不断的交流,往来越加频繁,由此逐渐形成了稳固的沟通关系,彼此的文化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密切,形成统一的共识,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了解。
这为我国多民族文化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尤其就是西北部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自古由于受到中原文化影响,使得他们逐渐接受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开始学习中原各种农业技术,由此也就加强了彼此之间的沟通,成为中华民族与多元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1 先秦时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先秦时代开始,我国西北部地区便栖息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一万多年历史。
很多考古学家在研究这段漫长的历史的时候,都惊呆先人的伟大,惊叹于他们与自然抗争,与天地相斗,并不断发展出自己的文化,用石器来谋生存,过着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
很多考古学家从先秦的远古人遗址中,就出土了很多的原始人使用的各种时期用具,如:石头、刀具等。
后来,考古学家就将这段历史命名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考古学家从这些不同遗址进行了十分深入的分析,并且提出许多不同的分析与意见,对这段历史进行了定性,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后,彼此之间的分歧开始消除,意见也逐渐趋于统一。
(发展战略)西北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状况概述
西北民族聚集区经济发展状况概述西北,习惯上仅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西部大开发战略纳入了南方的广西和北方的内蒙古。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包括三省三区的广义的西北。
西北六省区都有多个少数民族分布,除陕西的少数民族人口较少外,其他省区都是典型的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
一西北各省区的民族人口及自治区域概况截至2004年,全国共有659个少数民族县(旗)(含市辖民族区和县级民族市),其中,包括广西(88个)和内蒙古(88个)在内的西部为597个,西北(含内蒙古88个)为230个。
西北六省区少数民族人口的大体情况是:陕西有少数民族人口约20万,无民族县。
其中,回族人口超过10万;满族、蒙古族、壮族和藏族超过千人;朝鲜族、苗族、侗族、土族、白族和锡伯族超过百人。
甘肃有少数民族44个,少数民族人口约250万,20个民族县。
千人以上的有回、藏、东乡、土、满、裕固、保安、蒙古、撤拉、哈萨克;东乡、保安、裕固族是甘肃特有民族。
宁夏是我国最大回族聚居区,回族人口200多万,占宁夏总人口的35%和全国回族人口的1/4以上,20个民族县;此外还有满、藏、蒙古、朝鲜、东乡等33个民族。
青海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225万,35个民族县,占全省总人口的43%。
藏、回、土、撒拉、蒙古族等为世居少数民族。
其中,藏族约110万,回族约76万,土族约19.5万,撒拉族约9.2万,蒙古族约9万。
新疆有4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1150万,87个民族县。
其中,维吾尔族约830万,哈萨克族约135万,回族80万,柯尔克孜族17万,蒙古族16.5万。
内蒙古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约500万,88个民族县。
其中,蒙古族约400万,其他各少数民族约100万。
回族、满族在20万以上,朝鲜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在两万以上,锡伯族、鄂伦春族在两千以上,不足千人的有苗族、土家族、维吾尔族、彝族、布依族、侗族、瑶族等。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
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知识点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区域之一,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个省区。
在这个广阔的地区里,有大片的戈壁沙漠、巍峨的大山、奇特的地貌、多样的民族和文化,汇聚成了丰富多彩的西北地区。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八年级地理西北地区的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形地貌多样,以山地、高原和盆地为主。
其中,天山、昆仑山是我国著名的山脉,位于新疆自治区,气势雄伟壮观。
而祁连山则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
盆地地貌则以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为代表,这两个盆地常年干旱,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脆弱区。
2.气候特点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是荒漠或半荒漠气候,降水不足,日照时间长,温度差异大。
春季温差较小,气温逐渐升高,夏季气温高,降雨较少,秋季气温逐渐下降,多数地区秋冬季节能看到美丽的雪景。
3.自然资源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其中以煤、油、天然气、铁、铜、金等矿产资源为主导,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被誉为‘中国西部的宝库’。
二、民族和文化西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包括回族、蒙古族、维吾尔族、藏族、汉族等多个民族。
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风俗、传统、宗教和文化。
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风情和人文气息。
1.维吾尔族文化维吾尔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民族之一,被誉为‘歌舞之乡’。
在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里,大家常会见到唐格拉拉、拜师弟等独特的舞蹈形式;大受欢迎的新疆大盘鸡和风干羊肉干等各具特色的美食;还有说唱艺术的十二木卡姆和雷打不动等精彩的表演。
2.藏族文化藏族是西部地区另一个重要的民族,被称为‘雪域高原上的民族’。
在藏族的文化传统里,传说中的风马旋转、拉萨河畔、唐卡画等传统艺术形式都是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表现。
三、旅游景点西北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其中以敦煌莫高窟、青海湖、华山、九寨沟、天山天池、喀纳斯湖等景点最为著名。
这些景点吸引了国内外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除此之外,在西北地区还有许多未被开发的景点,值得人们去深入发掘。
中国北方著名的少数民族
夏:九黎、东夷(后羿就是东夷人,当然,舜据说也出身东夷)
商:九黎、东夷
西周:东夷、严允(两个字都加“犭”)、犬戎(据说是严允的另一名称)、鬼方(据说也是严允的另一名称)
春秋:犬戎、中山、九黎(已南迁,楚国祖先系其中一支)
唐中期:突厥、吐蕃、回纥、回鹘、羌、新罗、南诏(已统一六诏)、契丹
唐后期、五代:吐蕃、回纥、回鹘、羌、沙陀(突厥的一支)、契丹、南诏(后建大理国)、南越
战国:匈奴、羌、百越(是九黎的新名字,也有说是九黎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
西汉:匈奴、羌、百越、夜郎(据说是百越的一支,南越王国的主要国民也是百越族)
东汉:匈奴、羌、百越、乌丸、鲜卑、高丽
三国:匈奴、羌、山越、南越(百越已经逐渐消亡,只剩下部分分支)、南蛮(南蛮人其实是一个统称,居住在现在我国西南三省和湖南一带,大部分南蛮人其实还是百越的后人,山越在西部的分支也属于南蛮,此外,九黎遗民也被归在南蛮人氐、羌、铁弗(匈奴一支)、柔然(就是花木兰打的那个北方民族)、高车、山胡、南越(山越已消亡)、南蛮
隋:柔然、高丽(即高句丽)、吐蕃、突厥、羌、南越、南蛮
唐早期:突厥、吐蕃、高昌、羌、六诏(由南蛮演化而来,其中南诏最大)、高句丽、新罗、百济、靺鞨、南越
中国西北少数民族史
一、匈奴。
1、学术界关于匈奴族源的讨论。
(1)司马迁记载的匈奴是夏后氏的苗裔。
(2)王国维提出的匈奴是殷商时期的鬼方后裔。
(3)有些学者认为战国时期的林胡、楼烦、义渠等,就是活动于内地的匈奴。
(4)匈奴族是以早存在于北方的某一个强大的部落为主,吸收融合了从夏商以来活动于北方的鬼方、獯粥、猃狁、狄、戎等各种部落,甚至还包括由中原北上的一部分华夏族,经过长期的融合过程,在战国后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
2、匈奴的官职特点。
(1)冒顿单于国家机构制度。
单于之下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左右骨都候等中央大员,其中以左右屠耆(贤)王、左右谷蠡王地位最为崇高。
一般太子就是左右屠耆(贤)王或左右谷蠡王。
(2)在原有的部落基础上,全国划分为二十四部,分别由二十四个“万骑”统领。
每部下又设稗小王、相封、都尉、当户、且渠等官署。
大小各部均“各有分地”,其长官都世袭。
(3)挛[ ]氏为匈奴统治氏族,最尊贵。
此外四大贵族:呼[ ]氏、兰氏、须卜氏、丘林氏,被称为外姓,是单于的姻族。
(4)全国按地区划分为三大部分:左部、右部、和中部。
左右部由左贤王、右贤王统辖,单于统辖各部,而且直辖中部。
设庭与乌兰巴托,并设有各种官员。
3、匈奴国家发展简史。
(1)匈奴国家的鼎盛时期(前209—前126),是冒顿、老上、军臣单于的统治时期。
当时匈奴处于一个以扩张、掠夺为其生产手段的时代。
(2)匈奴国家衰落时期(前126—前58年)匈奴内部三次严重的内斗事件,另一个是汉政权对匈奴的打击。
(3)匈奴国家属汉时期(前58—前1年)呼韩邪单于在位时期,前52年,呼韩邪单于至五原塞,向汉朝表示希望内属汉朝。
4、匈奴文化。
(1)行国,逐水草而居。
以畜牧为主业,有少量的农业。
(2)自单于之下咸食畜肉,衣皮革。
(3)尚武,贵壮贱老,长则弓矢,短则刀铤。
(4)父死妻妻后,收继婚。
(5)座盗者没收财产,大罪杀,小罪坐牢,不过20天。
羌笛音乐文化
羌笛音乐文化自秦汉始,西北边陲就是大汉与少数民族争斗的要地。
那些在历史上显赫的匈奴人、突厥人、胡人、色目人、羌人等,都在大漠的戈壁上留下足迹。
羌人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一支,在西北“逐草而牧,栖水而息”。
“羌族是我国西部古老民族之一,散居在甘肃、新疆内部、青海、西藏东北部和四川西部。
远在先秦时,羌人已见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西羌之本,出自三苗,羌性之别也’”②。
在汉魏历史中,我们查阅到这样的文字“战国初年,羌人雄踞河湟间(河州、青海、湟水、甘肃境内)”③。
由此可见,羌笛为什么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的缘由,羌人与羌笛始终与大漠、戈壁、草原、雪山这些迷人的字眼相连,与中国文人的悠悠诗情密不可分。
要研究羌笛与甘肃东乡族的“咪咪”之缘,就必须将两种乐器的质材、性能、演奏形式、发声原理进行细查与对比,通过一支小小的竹笛,揭示出羌人与甘肃东乡族内在的文化渊源。
羌笛属单簧齐鸣乐器,制作采用箭竹,构造由两根等量粗细相同的竹子并在一起而成,演奏时口含簧片,采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住音孔,鼓腮吹气造成簧片鸣响,发出悦耳动人的声音。
筚荜流行于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是东乡族人民在农耕、放牧时常玩的一种乐器。
筚荜在当地叫“咪咪”。
该乐器最早见于骨制,后演变为竹形。
筚荜可用当地的黄杆京竹、黄槽竹、苦竹、京竹、四季竹、青皮竹、棕竹制成,这类竹子耐干耐寒,有些可以在零下20℃以下的温度下存活。
西北农村冬天最冷气温有时达到零下20℃,这就是与现在四川羌笛多用箭竹制成的最大区别。
筚荜也采用双管并置而成,每根竹管上造有对称的四个音孔,这与古代羌笛造四孔的形状相同。
筚荜在演奏时,管身竖置,双手持握此器,左手在下,中指、食指分别横按两管第一、二两孔,右手在上,中指、食指分别横按两管第三、四两孔。
口含两管上端管哨吹奏,可发出同度双音。
羌笛与筚荜比较,在外形、材质、工艺制造、音色、发声原理等方面都极为近似。
羌笛经由历史的演变,制造工艺大大改良,所采用的材质为箭竹,最好是深秋季节处于“冬眠”不生长的竹子,此时的竹子质地坚实,可用于制作时的造型和掘孔。
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和谐稳定发展与新闻报道路径创新
如何认 识西北 地 区少 数 民族新 闻传播 对国 家形象 和 国家传 播 的作 用 ,这是发 展传播 学的 认知事 理的核 心 ,也是 当代人文社会 科学研 究 的前沿 问题 。西 北地 区少 数 民族新 闻媒介 作为 国家宣 传机构 和 国家 财政补贴 的传媒事业 ,应 运用宣 传机器 ,经常化地 传播 国家利益高 于一 切 ,会 使公 民形成 对祖 国的亲 近感 和忠 诚感 。 而公 民对 国家 的亲近感 和忠诚感 作为意识 形态
2 0 0 8 年 以来 ,在 西 藏 、新 疆 连 续 爆 发 的
前的民族新 闻传播 ,特别是舆论引导 中的被动 、 口号标 签化等落 后方式 ,正是 由于尚未找 到国 家传播 战略 、政 策与少数 民族新 闻传 播现 实之 间的 良好 结合点 所致 ,这 正是给予 少数 民族新 闻传播 的研 究一个重 大 的历史 机遇和责任 ”f 2 】 。 本文从社 会稳定 与和谐 发展 的角 度 ,探讨新 闻
西 北地 区少数 民族和 谐稳 定发展 与新 闻报 道路径创 新
口 南长森
摘 要 : 本文从新闻传媒社会功能和政治监测的角度,探讨新闻报道对西北地区少数民族新闻传
播 与 国家形象传播的作 用。认 为新闻报道应创新媒介 管理规制 : 将西部地区媒介 管理 纳入生产力评价 范畴 ,成为考量 当地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 检视反 思 : 新 闻传播舆论 引导的经验与教训 ,将 中
国家 安全和 国家认 同才是解决 社会稳定 的根本
问题 。基于这 一点 ,要求媒 体要站 在更高 、更 长 远 的角度 来思 考舆 论 引导 的方 向,从方 法 、
意识形态 维稳评价体 系 ,敦促官员将 不确定 因
策 略上注意与 国家意识形 态保持一致 ,真正做 到帮忙而不添乱 。而当前的新闻传播 舆论 引导 、
中 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
中国大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有哪些特色中国大西北地区,是一片充满神秘和魅力的土地,这里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自拥有独特而丰富多彩的文化。
回族,是大西北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
他们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尤其以清真美食闻名。
回族禁食猪肉,对牛羊肉的烹饪有着独特的技艺。
比如,闻名遐迩的手抓羊肉,肉质鲜嫩,味道醇厚,保留了羊肉最原始的鲜美。
还有各种面食,如拉面、馓子等,制作精良,口感丰富。
回族的传统服饰也别具一格,男子多戴白色的圆帽,女子则常戴盖头,以白色、绿色和黑色为主,不仅体现了宗教信仰,也展现了民族特色。
维吾尔族,能歌善舞,其音乐和舞蹈充满了热情与活力。
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常用的乐器有都塔尔、热瓦普等。
舞蹈动作优美流畅,如著名的“麦西来甫”,人们在欢快的音乐中尽情舞动,表达着喜悦之情。
在建筑方面,维吾尔族的民居有着独特的风格,土坯建筑搭配精美的木雕和彩绘,充满了艺术感。
维吾尔族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女性常穿着色彩斑斓的艾德莱斯绸裙,头戴花帽,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哈萨克族是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的文化与草原生活息息相关。
哈萨克族的马术十分精湛,在各类传统活动中,马术表演总是引人注目。
他们的传统乐器冬不拉,音色优美,弹奏出的乐曲常常讲述着草原上的故事。
哈萨克族的刺绣工艺也十分出色,绣品常以花卉、动物等为主题,色彩鲜艳,针法细腻。
在饮食方面,奶茶、马肉、奶疙瘩等是他们喜爱的美食。
蒙古族,这个英勇豪迈的民族,其文化源远流长。
蒙古包是蒙古族的传统居住形式,便于拆卸和搭建,适应了游牧生活的需要。
蒙古族的长调民歌悠扬深沉,具有独特的韵味。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盛大节日,期间有摔跤、射箭、骑马等传统竞技项目,展现了蒙古族的勇敢和力量。
蒙古族的传统服饰以长袍为主,配以皮靴、腰带等,实用而美观。
除了以上几个民族,大西北地区还有东乡族、土族、撒拉族、柯尔克孜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各具特色。
东乡族的民间文学丰富多彩,包括故事、传说、歌谣等,反映了东乡族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论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
作者: 马进
作者机构: 甘肃政法学院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4-2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
主题词: 西北民族;日常交往;心态;善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指由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构成的心理反应机制对日常交往所做出的反应,所表现的态度。
认知心态是以信念为核心的心态,情感心态是以爱憎为核心的心态,意志心态是以尊重准则为核心的心态,行为心态是以表现得体为核心的心态。
贯穿西北少数民族交往心态的是以"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的影响。
西北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善"的影响下,在长期的交往实践中形成了以善为本、以情为本、以诚为本的日常交往心态。
西北少数民族日常交往的心态是非功利的心态,是希望表达真情实感的心态,也是利他主义的心态。
国外收藏西北地区古代少数民族文献之概况
国外收藏西北地 区古代少数 民族文献之概况
云 新 华
( 内蒙 古 艺 术 研 究 所 , 内蒙 古 呼 和浩 特 005) 1 00
摘 要 : 1 对 9世 纪 末 至 2 1世 纪 初 英 国 、 国 、 国 、 罗 斯 、 本 等 国 家 组 织 探 险 队 进 入 我 国 西 北 地 法 德 俄 日
1 8世 纪 初 开 始 , 俄 政 府 便 数 次 派 出 大 规 模 考 沙 察 队 , 周 边 地 区 历 史 、 古 、 言 、 种 、 族 进 行 对 考 语 人 民 考 察 、 研 、 集 文 献 资 料 。1 8 调 收 8 8年 普 尔 热 瓦 尔 斯 基 首 次 将 西 北 民 族 文 献 携 运 回 去 。 8 5年 1 19 0月 俄 国 探 险 队 罗 波 洛 夫 斯 基 等 人 从 吐 鲁 番 带 走 ~ 批 各 种 文 字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O 7 6 2 ( 0 12 一 0 4 — o 1 0 ~ 9 1 2 1 )O 1O 2 物馆 13 9 0年 改 名 苏 联 科 学 院 东 方 学 研 究 所 , 9 1年 19 改 名 俄 罗 斯 科 学 院 东 方 学 研 究 所 , 于 中亚 、 域 和 属 西 蒙 古 地 区 的 文 献 集 中 于 此 。1 6 9 0年 在 莫 斯 科 举 行 国 际 东 ;- 家 会 议 , 苏 联 正 式 公 布 了 上 述 文 献 , 展 0学 前 并 示 了 敦 煌 遗 书 若 干 , 与 会 学 者 参 观 。 至 此 , 际 上 供 国
文 、 文 及 焉耆一 龟 兹文 文 字 文献 , 本 两 大包 , 梵 写 使 敦 煌 发 现 文 献 的 消 息 为 海 外 所 知 。1 0 9 8年 科 兹 洛 夫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对策分析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层民主建设对策分析【摘要】基层民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是新农建设五大内容之一“管理民主”的主要实现方式。
通过对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基层民主建设状况的调研与分析,发现该地区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民主普遍知晓率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民主参与程度不高,基层民主难以落到实处;法律保障薄弱,民主实践不够规范。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互助县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应从打破地域限制、壮大农民经济、加强文化教育、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和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农牧民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参与度,发挥农牧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民主;对策分析农村基层民主管理的主要基本原则是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 在实践中又具体化为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项民主权利和民主制度。
这四项民主权利的行使和民主制度的运行,构成了村民自治的基本内容,也是农村基层民主管理主要实现形式。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管理民主”这一农村的政治上层建筑正越发显示出其对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事业的巨大推动作用。
一、互助县基层民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基层民主自身发展的进程来看,缺少制度规范的农村初始阶段的“大民主”,必然要随着民主实践的多次洗礼,而日益走向由法规作为刚性约束的“制度民主”的新阶段。
[1]当许多地区都追求民主管理的程序化时,在我们调研的互助县土族聚居区,农牧民对于自己所拥有的民主权利了解却是甚少,甚至有人全然不知。
基层民主不是不存在,是很大程度上不被知晓,所以基层民主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是虚设的或者为某些少数人服务的。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相比,该地区的民主管理却恰恰处在“大民主”和“制度民主”的阶段。
在其基层民主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1.民主普遍知晓度低,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笔者认为民主被民主主体所知晓,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首要前提。
《9.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课件
北方和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满 族
鄂
赫
伦
哲
春
族
族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维 吾 尔 族
柯 尔 克 孜 族哈 萨塔克源自吉族克 族
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
祖国西北新疆一带,居住着维吾尔、 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等 十几个少数民族。如今,勤劳智慧的 新疆各族人民,在干旱的戈壁滩上开 垦出一片片绿洲,天山南北充满了勃 勃生机。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
yí
苗
彝
族
族
壮 族
布 依 族
dòng
侗 族
瑶 族
白 族
傣 族
高
山
土
族
族
民族区域自治
中央在少数民族人数较集中的地 方成立了民族自治区,在这些地方设 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你能说出我国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吗?
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民族分布表
分布情况
民族
北方和东北 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蒙古、满族、朝鲜族、鄂 伦春族、赫哲族
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 塔吉克、锡伯等
苗、彝、壮、布依族、侗族、 瑶族、白、傣黎族、高山族等
谢谢!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
少数民族民俗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占据绝大多数,其他55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反映了其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历史传统。
本文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民俗知识做一个总结,涵盖节日、婚嫁、饮食、服饰等方面。
一、节日1.苗族的““三月三”节苗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
他们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三月三”节,是苗族的传统节日,也是苗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三月初三,相当于公历的每年的农历二十六三月初一日。
在此时,苗族各地举行各种盛大的祭祀活动,并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表演,如“打花枪”、“芦笙舞”、“上灯台”、“踩堂歌”等。
2. 藏族的“藏历新年”节藏族是中国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的囊谦县等地。
藏历新年是藏族的传统节日,又称洛萨。
据说促著的天使妈底的第一架鼓从以上升起,象征今年的第一天。
到了现在,庆祝洛萨的活动从上升到蔚的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当中藏民的生活。
传统庆祝活动包括赛马、赛射箭、唱藏歌、跳藏舞以及宗教活动。
3. 朝鲜族的“端午节”朝鲜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朝鲜族有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称“半夏节”。
这一天,人们会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等。
端午节是朝鲜族人民主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民俗传统。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朝鲜族群众正是迎来温暖的春季、田间第一次大作物水揉季节这个神圣的日子中,在每年的“端午节”当天,朝鲜族家家户户都会做好各种备品,为祝亲朋好友送上丰寅难丰的防脱病。
二、婚嫁1. 哈萨克族的婚俗哈萨克族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哈萨克族的婚俗非常独特,其婚礼通常是在秋季举行,有“拜堂”、“新婚洞房”、“办娶”等环节。
在婚礼的当天,一对新人要相亲相爱地通过设在河桥上的大驱、盖子或树木,最终抵达新郍德,河桥的意思是在善地过一生,得到家人的多年来的祝福。
近年来国内西北少数民族体育研究
谢燕 妮 、光玖 的 《 理环 境 与羌 族 传 统 体 育 的形 成 》 地
近年来 ,西北少数 民族体育研究 已经不再是某个研究者 的个人行为 ,社会化的趋势开始显现 ,其重要 的标志是新 的 研究团体产生 。有关西北少数民族体育研究的 团体最主要 的 是兰州大学西北民族体育文化研究所 。甘肃等西北省区分布 着东乡族 、裕 固族 等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 民族在长期的发展
过 程 中 ,形 成 了具 有鲜 明 特 色 的 体 育 文 化 项 目 ,是 我 国 非 物
(《 体育文化导刊 》2 0 0 6年第 1 期 )运用 文献 资料 、实地调 O 查等方法 ,从地理 学视角人手 ,对羌族传统体育 的形成进行 了研究 ,认为羌族传统体 育项 目和特点的形成与其所处的 自
北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活动开展 的现状 进行 了调查研究 。
此外 ,刘茂昌等的 《 甘肃省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现状
收 稿 日期 :2 1— 12 0 00—2
基金项 目:2 0 0 9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 (0 9 2 2 ) 2 0 0 0 9 作者简介 :晋 隆冈 (9 7 ,男 ,山西夏县人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史与体育史 。 1 5 一)
9 4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第2 4卷
的剖析与研 究》(《 剖析甘肃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参与现状及影 响因素 ,揭示 出
甘肃省少数 民族传统体育开展存在 的问题 。王世鹏 的 《 宁夏 地区民族传统体 育项 目的现状 与保 护研 究 》 (《 辽宁体育科 技 》20 年第 5 )对宁夏 传统体 育项 目的发展 与现 状进 07 期
古代文言文少数民族分布东南西北
古代文言文少数民族分布东南西北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春秋时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不少戎、狄、蛮、夷和华夏错杂在一起的。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或更北和西北地区。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等地。
姜戎、陆浑之戎本在今甘肃一带,后来被迫迁徙到今豫西。
在周的南面有扬拒、泉皋、伊洛之戎。
鲁的西境也有戎人。
在卫都的城墙上可以望见戎人的村落。
晋国的周围都是戎狄人,故《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狄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
白狄在今陕西一带。
赤狄中分布在今晋东南一带。
狄之名见于《左传》,具体情况不详。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
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
《左传》中提到东夷,《论语》中提到九夷,大约都是居住在今山东一带的夷人。
见于《左传》的小国介和根牟,即东夷人所建立。
诸夷中以淮夷为最强大,并不断和鲁发生冲突。
淮夷还参加楚主持的盟会,又随楚伐吴。
莱夷和齐是世仇,《左传》中齐伐莱的记载甚多,最后为齐所灭。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
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
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据古书记载,戎狄多为“披发左衽”。
《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
”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狄和华夏区分开来。
但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人,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们分道扬镳。
尽管戎狄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
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很盛中原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袭。
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
赤狄、白狄大部分为晋所灭,齐灭莱夷,秦灭西戎,楚国吞并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
最新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少数民族发展史
【西北少数民族】◆匈奴274.秦汉时期与中央政府对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是匈奴。
275.匈奴战国时期建立了奴隶制政权。
276.匈奴的首领名叫“单于”。
27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少数民族是匈奴族。
278.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的原因是西汉国力衰弱,政府无力与匈奴作战。
279.汉武帝时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取得胜利。
280.汉武帝时大规模反击匈奴并取得胜利的将领是卫青和霍去病。
281.由汉初的“和亲”到汉武帝对匈奴的反击政策的转变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力强盛。
282.西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促进了汉族与匈奴的经济文化交流。
28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
”指的是昭君出塞,远嫁匈奴。
◆鲜卑284.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了北魏。
285.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突厥286.隋唐时期与中央政府对立的少数民族政权主要是突厥。
287.唐朝时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
288.唐朝时灭西突厥,设立都督府;灭东突厥,设立都护府。
◆回纥28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
290.8世纪回纥归附唐朝,改名回鹘。
◆蒙古29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统一的封建政权是蒙古族建立的元朝。
292.中国古代杰出的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铁木真)的主要功绩是于12世纪统一蒙古草原。
293.明朝时期蒙古分裂。
294.清康熙皇帝平定了蒙古准噶尔部叛乱.295.1771年蒙古族的一支土尔扈特部在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冲破沙俄阻挠重返祖国,受到乾隆皇帝的妥善安置。
◆回族296.元朝时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回族。
297.回族是由外来民族和我国少数民族杂居相处,逐渐融合形成的民族,是汉,蒙,畏兀儿与波斯人,阿拉伯人融合而成的新民族。
【东北少数民族】◆满族298.满族的祖先是唐朝的靺鞨人。
299.唐朝时靺鞨分为黑水靺鞨和粟末靺鞨。
300.唐朝时在黑水靺鞨设立黑水都督府,立粟末靺鞨首领为渤海郡王。
301.五代时黑水靺鞨发展为女真。
西北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生态知识研究综述
作者: 杨文笔
作者机构: 宁夏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宁夏固原756000
出版物刊名: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页码: 86-90页
主题词: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生态知识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在长期的适应自然环境和实践中,积累了一套民族自我的生态维护经验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成为保护自然环境,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重要的人文资源。
越来越受到民族学和社会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主要体现在近些年来人文社会工作者撰写的相关的研究专著和大量的学术论文中。
对这些研究成果做一番梳理和评述,将有助于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2011至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题目“花儿会”的起源科目西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姓名孟利学号2011210192专业现当代文学入学年月2011年9月“花儿会”的起源摘要:“花儿会”作为一种少数民族民间歌曲而在青海、甘肃、宁夏被广泛流传,而它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主旨在于对于“花儿会”的起源做以初步探索。
关键词:花儿会;民俗;起源;传说“花儿”又称少年,是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民间的一种歌曲。
回、土、东乡、撒拉、保安、裕固等族传统歌会。
它的特点是生动形象的比兴起句,格律严格,歌词优美,曲调时而高亢,时而婉转。
在宁夏,几乎随处都听到“花儿”,但最有民俗特点的是每年农历4、5、6月间的“花儿会”。
因演唱“花儿歌”为主要内容而得名。
会期五天。
相传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
各地会期不一,六月初六莲花山(甘肃)及五峰山(青海)的花儿规模最大。
会场上搭有歌台,歌手登台比赛,优胜歌手被披上红绸带作为奖赏。
“花儿会”期间,远近的百姓都登山会歌,多时人数常可上万。
届时人们撑着伞,摇着扇,或拦路相对,或席地而坐,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极具生活气息。
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拦歌、对歌、游山、敬酒、告别等。
“花儿会”也是青年男女选择对象的极妙场合,他们以歌为媒,向对方表白心迹。
此外还有物资交流等活动。
花儿会节期一般为四天,各地时间不一,有的在农历正月十五,有的在四月初八,其中以上六月初六在甘肃莲花和青海五峰寺举行的花儿会规模最大,最为热闹。
花儿会多和当地的庙会同时举行,其主要内容便是唱花儿。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现在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总称。
在七里寺,还有一座药王庙,一个药水泉。
关于药水泉、花儿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
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相当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芦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
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
山坡上的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荠、拘祀、柴葫芦等。
滚到山沟的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
当地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天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地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
后来,牧音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
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道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
以后这药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
过去,除了喝药水,还有人到药王庙求神药。
药王庙建后,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
年轻人除喝水、逛庙会外,渐渐地唱起了花儿,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儿会。
七里寺的花儿会因此就跟药水泉,药王庙有了密切的关系。
六月初五下午,这里已经搭上了许多帐篷(主要是做买卖的),一些“先行者”们甚至已经开始纵声歌唱。
整个会场有一种节目般的热闹气氛。
六月初六:四面八方的人们,穿上大红大绿十分鲜艳的服装,乘车、拖拉机、骡车,或是步行,来到七里寺花儿会场。
妇女们打着伞,男子们戴上草帽,穿上他们平时也许舍不得穿的最艳丽的服装,唱花儿来了。
回望来路,络绎不绝的人流向七里寺涌来。
“花儿”最早的记载在明朝神宗万历年间,著名学者赵宗福先生撰写的《花儿通论》一书中,就引用明朝神宗万历年间游宦西北的山西诗人高洪的《古鄯行呤之二》“青柳垂丝夹野塘,农夫村女锄田忙;轻鞭一挥芳径去,漫闻花儿断续长。
”的诗句,这个诗句是迄今发现最早描写“花儿”的,它形象地再现了古鄯(今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古鄯乡)的田园风情图。
清朝道光年间叶礼的《甘肃竹枝词》“男捻羊毛女种田,邀同姊妹手相牵;高声歌唱花儿曲,个个新花美少年。
”则把当时农夫村女田野锄草漫花儿的情景表现得很生动。
清朝龚景翰编的《循化志》中“打儿架山上、野花极繁,多不知名,惟牡丹芍药可指数。
”中提到的牡丹就是今天青海省同仁县独产的黄牡丹,“打儿架”即临夏西部的达里加山。
大诗人解缙也曾用“至今花乡似咸京”的语言描写临夏的花事。
临洮大诗人吴镇的“枹罕花似小洛阳,金城得此讵寻常。
但能醇酒千壶醉,安用雕栏八宝装,大帅雄风传北胜,美人国色在西方,竹间水际今又昔,岂独声华重步唐”及”牡丹随处有,胜绝是河州“等诗文,道出了河州牡丹的超然风姿,也表明外乡人对河州牡丹的喜爱。
清朝诗人吴镇更是赞道“花儿饶比兴,番女亦风流。
”从以上诗词中可以看出,在明朝,农夫或妇女起初从田园独唱“花儿”开始,逐步形成了清朝男女对唱“花儿”,这种在野外单一的“花儿”对唱,自然又成为“花儿会”组合中最初的演唱形式。
青海“花儿会”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每个花儿会。
都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这些传说验证了当地“花儿会”起源的历史渊源。
传说中,瞿昙寺在清朝初年香火鼎盛,那时该寺是禁唱“花儿”的。
有一年,一股土匪包围了瞿昙寺,连续围困数天,想让寺内僧俗水断粮绝后不攻自破,情况越来越危急。
这时,有一位老汉率领大家唱起了“花儿”,歌声像风一样传向四面八方,在黑夜中越传越远。
香客、脚户还有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被惊动了,都用“花儿”应和,纷纷奔向瞿昙寺,歌声从四方涌来,响成一片,土匪贼兵越听越慌张,在遍野传来的“花儿”声中,逃得飞快。
第二天是六月十五庙会,寺院住持说:没想到这山歌退了贼兵,唱吧!从这以后,瞿昙寺每年都有“花儿会”。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花儿会”与寺院庙会活动的关系。
事实上,在以前,花儿会被称作“朝山会”、“浪山会”。
大通老爷山的悬崖上,有一个“黑虎洞”,不育的妇女到这洞中焚香祈祷,摸寻小红绣鞋,如摸到,说明会如愿得子,待生产后再做一双绣鞋还愿。
此地因为易遭旱灾,常有老百姓到山顶求雨。
传说中,每年六月六下的“洗山雨”是西王母的眼泪。
这里的朝山会后来逐渐变成了现在的“花儿会”。
在互助县五峰寺旁,有一眼泉水叫“澄花泉”,人们把采折的山花投入泉中,花在水中艳丽不败。
这眼泉水能酿好酒、治百病,最为奇特的是,喝了这水嗓子能变得清亮。
当地人都爱唱“花儿”,都想有一副好嗓门,所以来喝澄花泉水的人络绎不绝,喝了以后就唱花儿试嗓子,喝水的人越多,好嗓子越多,唱“花儿”的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唱成了“花儿会”。
关于丹麻场花儿会的来源,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本是一片森林。
后来,一个土司霸占了这里,弄得民不聊生,连续干旱了三年不下雨,几乎旱死了所有的生物。
后来,有一男一女两个人来到这里唱歌,他们不断的歌声唱来了雨,但两人也随即变成了两棵树。
以后,大家为纪念这一男一女,每年在一定的时间里,就到这地儿来唱花儿,慢慢地形成了现在的花儿会。
如今,这两棵由两个生命化成的树仍然枝叶繁茂,成为了当地民众心目中的圣物。
这一天,男女老少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来到这里。
河滩及其附近一片小小的树林子,是唱花儿的主要场所。
我们首先加入了围坐在一起的一个小群体。
他们中有男有女,是同一个庄子里的,彼此之间也相互认识,但并没有亲戚关系。
得知我们从北京来,他们很欢迎我们的加入,其中一男子还按当地的风俗给我们敬了两杯酒。
他告诉我们,以前日子过得苦,没有好条件,虽然也唱花儿,但远不如现在热闹。
改革开放后,大家富裕了,有吃有穿,心情好了,两口子感情也好,花儿会也越搞越热闹,并且与物资交流贸易结合得更加紧了。
关于七里寺花儿会,也有塔吊它的起源传说。
七里寺,原名“慈利寺”,是当地的一座庙宇。
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地成了“七里寺”,现在成了一个地方的地名总称。
在七里寺,还有一座药王庙,一个药水泉。
关于药水泉、花儿会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明七里寺花儿会的起源与这药水泉有密切的关系:相传在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个药王爷,腾云驾雾路过这里。
到这地方时,发现这地方相当美,于是他看着看着就入迷了。
一不小心,身上的葫芦掉下来了,葫芦一直滚到山沟。
在半坡上,塞子开了,药水洒了一地,再后来,葫芦钻到石缝里了。
山坡上的都变成了中药材,如黄荠,枸杞,柴葫芦等。
滚到山沟的则从石缝里冒出来了,冒个没完,形成泉水。
当地一个牧童,他的一头牛,天天下山时总单独行动,渐渐地它越长越肥,越长劲越大,与别的牛不一样,健壮得很。
后来,牧音跟着牛,发现牛专门喝这些泉水。
于是他也喝,那水与别的泉水味道不一样,后来他才发现泉水还能治病。
以后这药水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里喝水,周围的民众为了感谢药王爷,就在七里寺附近建了一个药王庙,供大家烧香,磕头。
过去,除了喝药水,还有人到药王庙求神药。
药王庙建后,慢慢地,来的人越来越多,男女老少都有。
年轻人除了喝水、逛庙会外,渐渐地唱起了花儿,越唱越多,于是形成了花儿会。
七里寺的花儿会因此就跟药水泉,药王庙有了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1】/magazine/Article/QHSF201201015.htm【2】/question/310710961.html&__bd_tkn__=65f84a26332d963 95500ad60b5b13ebb941d98ee8078338d51fed8133ea5c69d362ad36bb4bcda3b39bb3949f6bbe47087ac3af56e60b1f4e7eb60157b5dfd359c67a0fe5f0f03de0125277fa1 32b10f4d7692000d2ebf8dd63f427c705d4721c9647f3b49b2d8ae9d79f5accbdc8d0dc33c25f449a8【3】/view/214475.htm【4】/Main/Detail.aspx?id=32295685【5】/qk/85113A/201201/42529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