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主题班会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信息的概念、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时,采用讲授法,清晰地传达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信息的获取与处理:学会利用搜索引擎、信息检索等方法获取信息,掌握信息的整理、加工和分析技巧。
(4)信息的传播与伦理道德:了解信息技术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遵守信息伦理道德规范。
(5)信息创新与协作: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信息的概念与特点:学生对信息的概念理解抽象,难以把握信息的特征。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积极性。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完成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 学生主体: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知识点讲解不充分,需要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2. 教学组织:课堂互动环节不够充分,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需要设计更多的互动活动。
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目录总教育目的 (3)总教养目的 (4)教学进度表一 (5)教学进度表二 (6)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 (8)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8)第二节.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10)第二单元:计算机基本知识 (16)第一节:计算机的发展概述 (16)第二节: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8)第三单元:计算机基本操作 (21)第一节:认识Windows98的桌面 (21)第二节:Windows的窗口和菜单 (23)第三节:键盘、鼠标的操作 (26)第四节:用计算机画图画 (30)第五节:管理Windows的资源 (32)第六节:个性化设置 (35)第四单元:文字处理软件 (37)第一节: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00简介 (37)第二节:WORD 2000文档的编辑 (41)第三节:WORD 2000文档的修饰 (45)第四节: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 (48)第五节: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一) (51)第五节:文档中插入艺术字和文本框(二) (53)第六节:WORD 2000中的表格 (55)第七节:分栏和打印 (57)总教育目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以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应用为主,重点突出了计算机基本操作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突出了实践应用,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应用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了解多媒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以及简单多媒体作品的制作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基于目前广泛应用的 Windows 98操作平台,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基本操作,“七巧板”游戏,金山打字软件,电脑画图软件,学会Word 字处理软件的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增强学生对教学实验的参与性,尽量调动和启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即学即会。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学会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
3. 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步骤:1. 讲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2. 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硬件和软件组成,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分。
3. 演示鼠标和键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计算机基础知识。
2. 练习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
第二章: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一、教学目标:1. 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掌握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2. 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
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2. 演示桌面的使用方法和应用程序的启动,让学生学会使用操作系统。
3. 讲解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 练习使用桌面和应用程序。
3. 练习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第三章: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文字编辑和排版。
3. 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内容:1. 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
2. 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
3. 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步骤:1. 讲解文字处理软件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处理软件的重要性。
2.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和界面组成,让学生学会使用文字处理软件。
3. 讲解文字编辑和排版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1.1信息与信息技术教案
重点:信息的特征与分类、信息技术的定义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信息的抽象概念,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解决办法及突破策略:
1.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具体感知信息的特征与分类,将抽象概念形象化。
2.利用图表、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其演变过程。
-学会使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初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提高信息素养,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信息,具备初步的信息筛选、整理和分析能力。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运用图表、时间线等可视化工具,提高学习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主动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形成长期记忆。
5.社会责任感:
-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认识到自己在信息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在网络沟通、信息传播等方面,尊重他人隐私,遵循道德规范,传播正能量。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以巩固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和基础知识。
2.板书内容:
-标题:信息与信息技术
-一、信息基本概念
-特征
-分类
-传播方式
-二、信息技术概述
-定义
-发展历程
-应用领域
-三、案例分析
-案例一:XX技术的应用
-案例二:XX技术的影响
-四、小组讨论主题
-主题一: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主题二: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
打造有效的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主题班会教案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的学习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操作,其中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该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兴趣度,我们必须要打造出一份有效的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让教学更加高效、有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本文就从主题班会教案的制作出发,阐述如何打造出一份有效的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以达到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实用性。
一、主题班会教案的重要性主题班会是初中学生们的常规课程之一,是学生在校内定时定量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情感体验教育的重要课程,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出全面的知识面。
而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主题班会可以让我们吸引学生的兴趣,传授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能力。
制作一份优秀的主题班会教案尤为重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选用是成功开展教学的基础。
二、主题班会教案的编制方法1、确定教学目标制定一份好的主题班会教案,需要确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这是下一步的重要基础。
针对当前的学生数量、学生的基础能力及不同的年级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情况,我们需要明确本次主题班会的具体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还是巩固之前的学习内容?还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目标的明确,能够更加清晰的确定主题班会教案的内容,凸显重点,实现高效。
2、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一份优秀的主题班会教案需要具体的教学计划,这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
在教学计划中,需要确定每个学习环节的时间、内容和设置情况,评价方式等等,确保教学计划的详细性和可操作性。
3、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是整个主题班会教案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它能直接反映我们的教育思想及教学水平。
合理的教学环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准确把握所传授知识,让学生的接受能力更好,内化更稳,从而提高学生成绩和热情。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主题班会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主题班会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重、难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初中第一册《信息技术》教案本册安排了信息与信息技术、多媒体世界、电子表格、图像处理四个单元的内容。
第一单元(1—5课)信息与信息技术序号标题内容1 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信息;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活动;信息社会;信息技术;2 计算机——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发展历程;计算机工作原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计算机的应用;3 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Windows的操作界面;Windows的操作;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4 计算机互联网络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因特网5.访问因特网利用网络浏览、搜索、下载信息;电子邮件、论坛、远程登录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信息、信息活动、信息技术等知识,以及计算机的组成、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原理、上网等内容。
旨在引导学生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情况有个总体、系统的了解,由此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由介绍信息开始,然后是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计算机基本的操作系统,最后是网络原理和上网,依次逐步深入,由浅入深,自然过渡。
让学生能处理信么组成,知道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最后让学生思考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都在哪些领域有哪些应用。
第3课Windows——计算机的管家,本课从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开始,使学生通过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界面构成、Windows的操作、Windows的资源管理、Windows的帮助等内容,熟悉计算机操作环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使学生明白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管家,管理着计算机中的软、硬件资源,并是用户与计算机交互的接口,实现了人机对话。
第4课计算机互联网络,本课从我们生活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开始,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分类,既而介绍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因特网的工作原理。
通过本课了解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应用和工作原理。
了解怎样构成计算机网络,网络是如何工作的,都需要什么硬件和软件资源。
2023年《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时代》主题班会教案
2023年《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时代》主题班会教案一、教案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帮助学生了解并适应这个新的时代。
本次主题班会将围绕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时代展开,旨在提高学生对这些内容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正确使用信息技术。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时代的概念;2. 掌握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时代对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3.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培养良好的数字素养;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对信息技术的热情。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1. 概念解释(10分钟)a.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范围;b. 数字化时代的特点和影响。
2. 讨论与案例分析(2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时代对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影响;b. 给学生提供几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使用的信息技术手段,了解其作用以及优点和缺点;c. 学生分享讨论结果和案例分析,由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数字素养培养(20分钟)a. 介绍数字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b. 教学生如何正确、安全地使用信息技术,注意网络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c. 带领学生探索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并指导学生学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和创新。
4. 创新思维培养(20分钟)a. 介绍创新思维的概念和重要性;b.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价值和解决实际问题;c. 分组进行创新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回顾本次主题班会的内容和学习收获;b.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c. 教师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和展望。
四、教学资源准备1. PPT演示文稿,用于教学内容的呈现;2. 讨论与案例分析的资料和案例;3. 数字化时代的学习资源和工具展示;4. 创新思维活动的组织和材料准备。
信息技术初步教案班会
信息技术初步教案班会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也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教育,让学生们掌握这种技能。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本文将介绍一次关于信息技术初步教案的班会。
本次班会主要是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和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学习常用软件的操作方法,以及了解信息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
一、理论知识与技巧讲解本次班会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如何与计算机进行互动,学习了计算机外设的使用。
我们还着重讲解了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各种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
我们结合各种实例(如:如何使用word 处理文件,如何使用excel绘制表格等)进行讲解,带领同学们一步一步学习操作方法。
同学们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笔记记录详细。
二、小组讨论与交流我们进行了一个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自己的学习。
每个小组选中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的讨论结果。
各组代表分享了很多可行的方法,如:通过使用网络搜索相关资料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利用各种学习软件来提高自己学习效率等等。
这个环节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让同学们能够从彼此的经验中学习到更多的信息技术应用方法。
三、学习资源的分享在本次班会的阶段,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网络学习资源。
我们展示了一些涵盖不同领域的优秀互联网资源,如在线教育平台、优秀的编程资源、学科研究网站、科技新闻网站等等,并且提供了相关的访问方式和使用方法。
同学们表示十分感兴趣,纷纷拍照记录下来,并表示将会利用这些资源进行进一步学习和研究。
总结通过这次班会,同学们对信息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还能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操作技巧,在班级内部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学习资源等等。
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让同学们更加主动参与学习,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希望今后我们的班级能够不断地加强信息技术的教育,让同学们在信息化时代中走在前列。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
《信息技术》初一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操作计算机时的基本规范与技巧;3.了解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并能够正确使用;4.学习如何处理和保存文件。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2.计算机操作规范与技巧;3.信息技术设备的分类与使用;4.文件的处理与保存。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1.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程度,并引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提问:你们平时都使用过哪些信息技术设备?你们知道信息技术有什么作用吗?2.引导学生思考:对学生进行简要的信息技术概念的介绍,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思考。
–提问:你们认为信息技术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步骤二:讲解新知1.信息技术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讲解信息技术的定义:信息技术是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运用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获取、处理、传输和存储的技术与方法。
–介绍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信息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机械时代、电子时代和数字时代,并简要介绍每个时代的代表性设备和技术。
2.计算机操作规范与技巧–讲解计算机操作的基本规范:如正确使用鼠标、键盘等操作设备,避免在计算机上吃东西、喝水等。
–教授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巧:如如何双击鼠标、如何使用快捷键等。
3.信息技术设备的分类与使用–介绍常见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并讲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4.文件的处理与保存–教授学生如何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文件的基本操作。
–强调正确保存文件的重要性,并讲解不同文件格式的特点和用途。
步骤三:巩固与拓展1.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组讨论信息技术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并汇报讨论结果。
2.拓展练习: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操作题目,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操作。
四、教学资源1.电脑、投影仪2.学生教材和习题集3.小组讨论记录表4.计算机操作练习题目五、教学评估1.随堂测验:提供几道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深入解读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主题班会教案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在职业发展上,信息技术的知识都非常重要。
对于初中生而言,要想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必须在学习中体验到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而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今天我们将深入解读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特别是主题班会教案,以帮助更多的初中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
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中的主题班会教案。
这个教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互联网手段可以用于公益事业,启发学生做出贡献的行动。
教案的设计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案配有详细的教学步骤,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
教案通过介绍某个公益事业项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通过让学生组成项目小组,共同商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启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团队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承担不同的任务。
例如,组长可以负责组织协调工作,网管可以负责建立网站和网络宣传,摄影师可以负责拍照和制作宣传海报,编辑可以负责文章的撰写和编辑。
这样的分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教案进一步介绍了如何利用互联网手段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通过让学生使用网络搜索引擎和资料库,查找相关信息和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到互联网可以为公益事业提供多种支持和帮助。
例如,学生可以使用网站和社交媒体发布项目信息和宣传海报,吸引更多人关注和支持项目。
学生还可以使用在线拍摄和编辑工具,观察研究网络中的公益活动案例,并进行创新和改进。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在公益事业中的实际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反思,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
教师还应该及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和质量标准。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交流和展示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人教版(2024)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 互联网发展靠创新
备 课 教 师:备课日期:年月日
课题
第1课 互联网发展靠创新
课型:新课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共1课时
第1课时
学科核心素养目标
1.信息意识:能够认识到互联网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发展历程中的创新点。
2.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案例分析,学会运用创新思维理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互联网+的应用实例。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角色扮演、实践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具备上网条件的信息科技实验室、多媒体课件、互联网+生活实例收集表、小组讨论记录卡、小贴纸、学习积分卡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
课后作业
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3.信息社会责任:了解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促进健康、安全的网络使用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如协议标准化和网状结构的作用。
教学难点
将抽象的互联网技术创新概念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创新思考。
教法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互动讨论法、任务驱动法。
清晰明了的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主题班会教案编写指南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中尤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则是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之一。
为了让这门课程更好地被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编写清晰明了的优秀教案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提供一份主题班会教案编写指南,旨在帮助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师创作出优秀的教案。
一、教案编写前的准备工作1. 熟练掌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任何一门课程的核心,它包含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习方法和评价标准等内容。
教师在编写教案前,需要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并根据其要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2.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水平以及各种具体情况,以便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编写教案。
3. 确定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选择适当的教材和课程内容,以确保教学的内容能够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二、教案编写的基本原则1. 简单明了。
教案要尽量简单明了,语言要简练、通俗易懂,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 顺序合理。
教案应该按照理性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严格按照教材的章节分配知识点、梳理知识体系。
3. 突出重点。
教案中应该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
4. 灵活变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灵活变通,在教学中应该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三、主题班会教案的编写要点1. 确定主题。
主题应该紧扣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的实际价值。
2. 设计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具有多种形式,既可以是讲解、演示,也可以是实践、研究。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3. 确定教学目标。
通过主题班会教案,教师应该达到明确、简洁、具体、实用的教学目标。
4. 编写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全面覆盖主题班会教学内容,紧密贴合学生学科特点,让学生学得更加轻松、深入、稳妥。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长春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板书设计
①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②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的基本能力
③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④信息安全意识和良好信息行为习惯的培养
⑤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
⑥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⑦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展望
2.词、句
①信息:数据的符号表示,用于传递知识和意义
2.重点难点: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如信息获取、处理和传递。
解决方法:设计实际操作任务,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同时,教师现场演示,学生跟学,以加深理解。
3.重点难点: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解决方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创新思维。同时,通过设置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长春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45分钟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信息技术是……(详细解释概念)。它是……(解释其重要性或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信息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操作能力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2024年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信息技术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提高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计算机操作系统3.文本处理软件4.电子表格软件5.演示文稿软件6.网络应用7.多媒体技术8.信息技术安全与道德三、教学安排1.教学课时:本册教材共计32课时,每周2课时。
2.教学方法: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四、教学步骤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1.信息技术概述(1)信息技术的概念(2)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3)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2.计算机硬件与软件(1)计算机硬件组成(2)计算机软件分类(3)操作系统的作用与功能第二单元:计算机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1)Windows操作系统概述(2)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2.Linux操作系统(1)Linux操作系统概述(2)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3)Linux下的文件管理第三单元:文本处理软件1.Word文字处理软件(1)Word软件概述(2)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3)文档格式设置与排版(4)图文混排与表格制作第四单元:电子表格软件1.Excel电子表格软件(1)Excel软件概述(2)Excel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基本操作(3)数据输入与编辑(4)公式与函数的应用(5)数据排序、筛选与图表制作第五单元:演示文稿软件1.PowerPoint演示文稿软件(1)PowerPoint软件概述(2)演示文稿的创建与编辑(3)幻灯片设计与排版(4)动画与多媒体的应用(5)演示文稿的放映与打印第六单元:网络应用1.计算机网络基础(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网络协议与IP地质2.Internet应用(1)Internet概述(2)浏览器的基本操作(3)搜索引擎的使用(4)电子邮件的收发与管理(5)网络资源的与第七单元:多媒体技术1.多媒体技术概述(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2)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领域2.多媒体制作软件(1)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2)Flash动画制作软件(3)Audacity音频编辑软件(4)MovieMaker视频编辑软件第八单元:信息技术安全与道德1.信息技术安全(1)计算机病毒与防治(2)网络安全防护(3)数据备份与恢复2.信息技术道德(1)网络文明与道德规范(2)知识产权保护(3)个人信息保护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课堂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小组合作表现。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一)
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一)课程名称:初一信息技术教案(一)教案目标:1. 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 熟悉常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4. 学会使用常见的办公软件完成基本操作。
5. 培养良好的信息技术安全意识和操作习惯。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课:信息技术概述1. 信息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2. 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讲解信息技术相关术语和概念。
第二课: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介绍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流程。
3. 演示计算机的启动和关机过程。
第三课:常见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1. 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Mac OS、Linux)。
2. 介绍常见的应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Adobe Photoshop等)。
3. 学生自行安装并熟悉使用其中一个应用软件。
第四课:办公软件基本操作1. 介绍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编辑、保存、打印等)。
2. 介绍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表格、输入数据、进行计算等)。
3. 介绍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编辑、幻灯片放映等)。
第五课:信息技术安全意识1. 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2. 介绍密码的安全性和密码管理的方法。
3. 提醒学生避免下载和打开不明来源的文件,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教学方法和学情分析:1. 教学方法:讲授、展示、实践。
2. 学情分析: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掌握程度较低,需要通过讲解和实践培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资源和评估方式:1. 教学资源:计算机设备、投影仪、教材、电子资料等。
2. 评估方式: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作业等。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教案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1.1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1.1.2 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1.3 信息技术对学习的重要性1.2 课程目的1.2.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1.2.2 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1.2.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3 教学建议1.3.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1.3.2 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1.3.3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知识点讲解2.1 计算机基础知识2.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2.1.2 计算机操作系统2.1.3 计算机网络基础2.2 常用软件应用2.2.1 办公软件的使用2.2.2 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2.2.3 音频和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2.3 网络应用2.3.1 浏览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2.3.2 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的使用2.3.3 网络安全和网络道德三、教学内容3.1 计算机硬件3.1.1 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3.1.2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3.1.3 存储设备3.2 计算机软件3.2.1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3.2.2 软件的安装和卸载3.2.3 软件的更新和升级3.3 计算机网络3.3.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3.3.2 网络协议和网络传输介质3.3.3 网络接入方式和网络应用四、教学目标4.1 知识目标4.1.1 掌握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知识4.1.2 熟悉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4.1.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4.2 技能目标4.2.1 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软件4.2.2 能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和交流4.2.3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机维护和故障排除4.3 情感目标4.3.1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4.3.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4.3.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配置和优化5.1.2 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协议5.1.3 网络安全防范和信息安全保护5.2 教学重点5.2.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5.2.2 网络资源的检索和利用5.2.3 信息安全和网络道德意识的培养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准备6.1.1 计算机及投影设备6.1.2 电子白板或黑板6.1.3 网络连接和多媒体教学软件6.1.4 教学演示用的计算机软件6.2 学具准备6.2.1 学生用计算机6.2.2 学习材料(如教材、笔记本等)6.2.3 网络资源访问权限6.2.4 软件安装和操作指南6.3 实验材料6.3.1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6.3.2 计算机硬件组件(如内存条、硬盘等)6.3.3 多媒体制作工具(如摄像头、麦克风等)6.3.4 安全工具(如杀毒软件、防火墙等)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7.1.2 提问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期望7.1.3 展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实例7.1.4 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的重要性7.2 知识讲解7.2.1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7.2.2 演示常用软件的操作步骤和功能7.2.3 解释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7.2.4 分析网络安全的威胁和防范措施7.3 实践操作7.3.1 分组进行计算机硬件组装练习7.3.2 指导学生使用常用软件进行文档编辑和图像处理7.3.3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搜索和信息交流7.3.4 安排网络安全演练和病毒查杀操作八、板书设计8.1 知识框架8.1.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8.1.2 常用软件的功能和应用场景8.1.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和协议8.1.4 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8.2 关键概念8.2.1 硬件与软件的区分8.2.2 操作系统的作用和种类8.2.3 网络拓扑结构的类型8.2.4 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8.3 操作步骤8.3.1 计算机硬件的组装流程8.3.2 软件的安装和更新方法8.3.3 网络连接的设置步骤8.3.4 安全软件的使用指南九、作业设计9.1 基础练习9.1.1 计算机硬件的识别和组装9.1.2 软件操作技能的巩固9.1.3 网络搜索和信息检索9.1.4 安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9.2 综合应用9.2.1 利用软件完成特定任务(如制作海报、编辑视频等)9.2.2 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分享9.2.3 网络安全的案例分析9.3 创新挑战9.3.1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程序9.3.2 创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如电子杂志、网页设计等)9.3.3 网络游戏的开发或评析9.3.4 信息技术在未来生活中的应用设想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反思10.1.1 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10.1.2 教学方法和材料的适用性10.1.3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兴趣的变化10.1.4 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2 拓展延伸10.2.1 引导学生关注信息技术的新动态10.2.2 推荐信息技术相关的阅读材料和网站10.2.3 组织信息技术竞赛或俱乐部活动10.2.4 鼓励学生参与信息技术的社会实践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包括知识讲解、实践操作、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从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主题班会教案中汲取启示,提高班会教案的水平。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教育作为信息技术的主要培养地之一,更是需要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在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提高班会教案的水平。
一、班会教案的重要性我们需要认识到班会教案的重要性。
班会教案是学校和班级管理的重要工具,教师通过班会教案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个好的班会教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二、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的亮点在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的教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亮点。
教案的整体结构非常清晰,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说明。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教案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出发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知识结构,选择了贴近学生生活和感兴趣的内容,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案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示范演示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使得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不断地探索、发现和实践。
三、班会教案的优化班会教案的优化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中汲取启示,提高班会教案的水平,达到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目标是班会教案制定的依据。
在班会教学中,要注重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现。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特点,并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需求相吻合。
在实现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出现的原因,及时进行反思和调整。
2、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是班会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
对于不同类型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去指导他们成长。
比如,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我们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让他们自主地探索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较为钻研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深度剖析的教学策略,让他们在一定的领域内进行深度研究和探究,从而提升其专业水平。
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范文总汇
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范文总汇近年来,信息技术行业在中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针对这种发展趋势,全国各级中学密切关注,纷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并组建信息技术班级。
而信息技术班会教案的制定是信息技术班级建设的重要一环。
本文就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范文进行总汇,帮助大家了解信息技术班会教案的基本要点和写作技巧。
一、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的基本要点1.教学内容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的编写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线,重点明确本次会议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及如何通过班会讲解引导学生获取应有的知识与技能。
2.师生互动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中,重点考虑到师生互动这一重要环节。
班主任必须要起到教育指导角色,要时刻保持思想敏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想法,重视他们的心声,向他们传授实用技能和知识。
3.实战操作在编制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重视实战操作这一环节,通过器材的配备、实际操作演示、学生亲身体验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不断提高。
二、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写作技巧1.确定教学目标在编制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本次会议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手段、参与者完成什么任务。
2.组织教学活动在组织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活动的流程、环节、时间等因素,要做好活动的准备工作,如师生互动讨论、推荐相关学习资料,通过案例剖析、实战操作等方式,加强学生学习的有序性和实战性。
3.突出互动在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编制中,重点考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并在课堂上加强互动交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发扬中学教育的特色,从而更好地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传递。
三、中学信息技术班会教案范文总汇1.信息技术班会教案——计算机基础知识本次会议教学内容将主要涵盖计算机硬件的组成、计算机内存存储原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等内容。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信息技术班会教案——网页设计本次班会教学内容主要是讲解网页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介绍网页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硬件和软件的配备,以及如何通过用户体验设计、网页排版设计等方式,提升网页设计的实效性、视觉美感和用户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优秀教案主题班会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存储的方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讲述亲历,共同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经历、经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作一定的总结。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切合实际的亲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获取信息的相关内容,并教育学生信息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整本书的基础理论知识部分,为以后更好的学习本册书奠定基础。
本节内容的重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灵活掌握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并熟练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学习当中。
三、学生分析授课对象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在小学已经学过信息技术课程,并且很多同学家里也都有电脑,对于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操作的水平还是可以的。
并且已经介绍过了关于信息的相关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加上同学们对本章节内容又十分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的也很扎实,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学生应该可以接受。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五、教学重、难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确定信息获取方案。
六、教学过程1 复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2.导入新课(一)、从书中小故事引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
(二)、列举生活中一个简单的例子来分析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三)、让同学们看书上的例子,总结此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
(四)、评价获取信息的过程。
(五)、剖析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
①定位信息需求:信息的时间范围、信息的地域范围、信息的内容范围即:获取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的什么样的信息。
②选择信息来源:文献型信息源、口头型信息源、电子型信息源、实物型信息源分别比较各种信息来源的类型,例子,以及优缺点。
③确定信息获取方法:信息来源不同,获取的方法也不同。
④评价信息:评价的依据: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适用性、载体形式、可信度、时效性等。
(注:如果没有成功获取信息,则调整过程重新获取。
)(六)、实践分析书上一个比较复杂的例子,更加熟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个环节。
(七)、综合实践实践1:以课后习题作为范例,描述整个信息获取的过程。
实践2:结合自己生活中的一件事,讲述自己具体获取信息的过程,学生讨论评价、改进。
(八)、总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课下作业。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掌握了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这对以后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学生能真正参与到课程中,结合生活实例掌握信息获取的过程,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二教材分析:教材选自_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活动七《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VB。
本节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说起,与程序世界的实例作类比,让学生通过举例和上机实践,理解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可视化编程包含的许多概念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和方法的雏形,要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会利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进行编程,必须从理解和掌握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入手,而学习的方法是从VB提供的可视化编程环境和可视化编程组件开始,因为可视化编程的方法和步骤简单、易于上手。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阅历,能够对各种生活现象加以分析和说明,已接触了许多应用软件,具备了应用软件的一些使用技能,对程序世界的很多现象也有了一定的感触。
而可视化编程的方法涉及较少,所以,本节将以“VB”可视化编程基础开始学习,对一些概念将在学习过程中适时明确。
教学准备:1、精选贴近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任务,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布置制作“电子钟”应用程序任务。
2、硬件、软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学习资源主要以教材为主。
3、策略准备:以VB编程的基本步骤为线索,通过对各阶段性问题的解决,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体验成功之喜悦,通过适当地为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内容,充分挖掘学生潜力,让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有更大空间。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Visual Basic开发环境的使用。
2、了解可视化程序设计的一般过程。
3、了解对象、属性、事件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经历可视化编程的基本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老师的指导下,与同学共同探究问题,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三)能力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利用VB编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VB可视化编程的方法。
2、VB可视化编程的几个基本概念。
3、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二)教学难点理解事件与编写的程序代码。
教法、学法:(一)教法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式的教学方法。
(二)学法教师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从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拓展提高、交流评价、课堂小结作业这五个部分进行。
情境导入我们经常见到“电子钟”程序,今天我们来学习用VB制作“电子钟”程序应用程序。
学生活动:快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认真听课并思考。
设计意图: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回顾: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2.“电子钟”程序需要对什么进行判断?涉及到程序设计的哪种软件?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联结新旧知识。
新课学习布置制作“电子钟”程序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利用VB可视化编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
可自主学习,参照教材第75-84页部分完成该任务。
(1)建立工程(2)创建图形用户界面(3)设置对象属性(4)编写程序(5)调试运行程序(6)保存和编译程序学生活动:听课、思考,探究、合作。
设计意图: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可视化编程的过程,也为学生将来自觉利用可视化编程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做好铺垫。
拓展提高(1)学习较吃力的学生继续完成上面基本任务,可寻求同伴指导。
(2)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针对“电子钟”程序界面进行修饰完善,自主学习,添加相应控件。
鼓励这些学生指导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任务,达到共同进步。
(3)思考:制作真正的“电子钟”程序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学生活动:合作、自主学习,探究、实践。
设计意图:关注全体学生、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交流评价组织学生展示交流部分作品。
学生活动:展示、表达、交流、评价。
设计意图:激励、诊断、促进学习。
课堂小结作业(1)涉及哪些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概念?(2)事件过程的一般格式是怎样的?(3)如何设置和读取对象的属性值?如何调用对象的方法?(4)简述VB可视化编程的基本步骤。
学生活动:思考、回顾、回答。
设计意图:提升认识全面阅读教材本节内容,并预习下节。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
设计意图:巩固、准备。
板书设计:走进可视化程序设计一、认识可视化界面VB界面、事件、对象、属性。
二、编程体验初中版信息技术第一册教案三1.数据表格化处理的一般过程:2.表格一般由、和三部分构成。
3.表头由项目组成,每一个项目对应,用于保存的数据。
在数据区域中的每一行,称为。
第二环节数据的输入与编辑1.一个电子表格文件称为电子表格的一个,它可以存储多个。
2. 是用于存储数据的基本单元。
3.第F列与第六行交叉处的单元格地址是;从A2到F10所形成的对角线的矩形区域,可用单元格地址表示为。
4激活单元格的方法有:。
5.在单元格中输入完数据后,可按键进行确认。
第三环节利用公式计算1.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时,公式的开头字符必须是。
2.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由公式所得到的运算结果会不会自动发生改变?3.探究:将公式复制到不同的单元格中时,公式中所引用的单元格地址会不会发生变化?第四环节在公式中使用函数1.表达式“B3+C3+D3+E3+F3”如果用函数表示,可以写成。
2.单击编辑栏前面的插入函数按键,打开的对话框是。
3.Excel中提供了丰富的函数,这些函数的语法与功能,可在中查到。
自我反思1.学习过程:遇到的困难:存在的困惑:2.学习成果:已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未弄清的(在上述问题后打“?”)第四章第2节数据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数据分析》是新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四章用电子表格加工数据”中第2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工作表的建立,Excel公式和函数的使用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高层次的学习任务,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在整个章节中本课也是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
2.教学目标的确立;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方法的特点与意义。
(2)能运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需求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以及利用这些方法所能实现的分析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利用数据分析手段分析数据的过程,感受数据背后所蕴涵的丰富信息,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情感和从数据中探求信息的意识。
3.教学重点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基本分析方法的运用。
4.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等分析手段实现数据分析目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数据分析的兴趣是本节课顺利开展的前提,正因为如此教师更要提出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本课知识点的学习上来。
同时不同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操作水平有差异,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
三、教学与学法指导:(重难点突破措施)1.教法分析在教材中有一个实践活动材料“校园歌曲卡拉OK大赛”,比较贴近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于是我对这个材料进行加工,考虑到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提炼出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任务——根据歌曲大赛的评分表确立某几个奖项的获奖名单,从而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以对歌曲大赛评分表的数据分析为任务明线,数据分析的技巧与方法为暗线,两条线路同时进行。
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数据分析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地学会解决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据分析问题。
这种基于问题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为课堂创设丰富、真实的情境,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有力的认知工具和认知环境,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成果进行交流,对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评价、反思。
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合作分析所需的信息,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有用的信息。
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我还精心设计了学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合作,我还采取了小组竞赛的形式,在前面新知识的学习中设计了每个小组必答的任务环节,并为完成得好的小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