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久痢(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共识”制定。
(1)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有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2)病程较长,多在4~6周以上,常持续或反复发作。
(3)发病常与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诱因有关。
(4)结合结肠镜、钡剂灌肠、结肠黏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协作组“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
(1)临床表现: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关节、皮肤、眼、口腔及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
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脓血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缓解期患者可见结肠袋囊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形黏膜等。
(3)钡剂灌肠检查: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 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 袋囊消失呈铅管样。
(4)黏膜组织学检查:活动期和缓解期有不同表现。
活动期:①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隐窝内有急性炎性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③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④可见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
缓解期:①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性细胞减少;②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③腺上皮与黏膜肌层间隙增宽;④潘氏细胞化生。
在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等感染性结肠炎及结肠CD、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等疾病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病变呈连续性,累及直肠并不同程度地累及结肠,临床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
术语及定义溃疡性结肠炎: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黏膜。
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久痢”“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气血失调,通过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能够诱导临床缓解;湿热致瘀、瘀热伤络是本病易出现血便的重要因素,结合凉血化瘀可以提高脓血便的消失率;清化温通结合调肝健脾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口服联合灌肠,内外合治,生肌敛疡,可以促进黏膜愈合。
缓解期脾虚为本,湿热稽留,久则及肾,通过健脾补肾,兼以清肠化湿,可以维持病情缓解,防止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所致,应用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利用,还能帮助诱导和维持疾病的缓解。
西医诊断诊断要点: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病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1.2 最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6周以上。
内镜下特征表现为连续的、表浅的、弥漫的、融合的、分界清晰的结肠炎症和直肠受累,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深溃疡形成。
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白塞病等疾病。
1.3 附加标准钡灌肠、CT或MRI结肠显像见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大便隐血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或粪钙卫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铁蛋白、白蛋白降低。
1.4 最特异性标准本病无诊断金标准,但如果具有内镜下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具有以下特征,可作为最特异性标准:①结构特征:广泛的隐窝结构改变和黏膜萎缩;②上皮异常:黏蛋白损耗,潘氏细胞化生;③炎症特征:伴基底浆细胞增多的弥漫性黏膜全层炎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导致的隐窝炎和隐窝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是一种原因未明的非特异性炎症,主要侵犯远端结肠及直肠。
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下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病与自身免疫、遗传、感染、过敏和精神神经因素有关。
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诊断提示】1.临床表现(1)病情严重者有全身症状,如发热、贫血、消瘦、水和电解质紊乱及低蛋白血症等。
(2)腹痛:多位于左下腹,为隐痛或绞痛。
直肠受累时有里急后重。
(3)腹泻:每日数次至十数次,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重者为血水样便。
腹泻的量、次数与病情严重程度成正比,便血量也反映病变的轻重。
(4)肠外表现:部分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炎、葡萄膜炎、角膜溃疡、口腔黏膜顽固性溃疡、慢性活动性肝炎、关节炎等。
2.辅助检查(1)血液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低色素性贫血,血沉快,血浆蛋白低,α和γ球蛋白可增高。
(2)大便检查黏液脓血便,有红、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反复培养阴性。
(3)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水肿,黏膜表面粗糙,颗粒状。
有散在的糜烂、溃疡,覆有黏液脓性渗出物。
重者可见直肠溃疡、假息肉及黏膜桥形成。
(4)黏膜活检:呈炎症反应,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性等。
(5)X线检查:钡剂灌肠示肠袋分布失去正常的规律性与对称性,或变浅甚至完全消失,成为边缘平滑的管状肠腔。
黏膜皱襞紊乱,可完全消失、变平。
肠管边缘模糊,出现纤细或粗大的锯齿状边缘。
有假息肉时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充盈缺损影。
3.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假性息肉、癌变及结肠狭窄、肠梗阻、肛门脓肿及瘘管等。
【治疗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或严重者卧床休息,给予易消化、维生素丰富、高热量的食物。
对重症伴有贫血、失水、营养不良的患者,应酌情输血、补液及全身性支持治疗。
2.药物治疗(1)腹痛腹泻明显者,可给予少量阿托品、溴丙胺太林及复方地芬诺酯(复方苯乙哌啶)、洛哌丁胺,要注意大剂量有引起中毒性结肠扩张的危险。
溃疡性结肠炎诊治指南课件
长期随访管理策略
定期结肠镜检查
评估病变活动度、愈合情况和癌变风险。
营养与心理支持
提供个性化的营养和心理支持,改善患者生 活质量和预后。
药物调整
根据病情调整药物剂量和种类,降低副作用 和提高疗效。
疫苗接种
预防感染性疾病,降低溃疡性结肠炎复发风 险。
05
CATALOGUE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患者知情同意书签署流程
大出血
注意监测血红蛋白和便潜血, 及时止血和输血。
癌变
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和随访, 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
骨质疏松
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患者应补充 钙和维生素D,定期监测骨密度。
并发症处理方法
急性发作期并发症
住院治疗,禁食、静脉营养支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控制炎症。
慢性持续期并发症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止泻、止痛、营养支持等。对于复杂性和难治性病例,可 考虑使用生物制剂和手术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诊 治指南课件
目 录
•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方案及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自我管理 • 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01
CATALOGUE
溃疡性结肠炎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 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主要 累及直肠和结肠,多呈反复发作 的慢性病程。
辅助检查方法
结肠镜检查
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 段之一,可直接观察病变部位、
范围和严重程度,并可取活检进 行组织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便常规、血沉、C反 应蛋白等,可了解患者的炎症程度 和病情活动情况。
影像学检查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1. 抗炎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氧威)、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缓解炎症反应和控制疾病活动。
2. 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α药物)等,可以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
3. 抗生素:用于治疗继发感染。
4. 抗胆碱药物:如山莨菪碱,可减轻病人的腹泻症状。
5. 铁剂和维生素补充:用于预防贫血和缺乏维生素的情况。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用于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或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情况,包括:
1. 结肠切除术:割除受病变影响的结肠,可以根据病情选择部分切除或全结直肠切除,需要进行结肠造口或结肠直肠会阴术。
2. 切除术后的回肠造瘘:将回肠末段与肛门相连,将粪便排出体外。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情、患者个体差异和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定期复诊。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第1篇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主要累及结肠和直肠。
本方案旨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人性化的治疗方案,以减轻症状,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二、治疗目标1. 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2. 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复发风险;3.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4. 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治疗成本。
三、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氨基水杨酸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UC患者。
初始剂量为每日1-2g,分次口服,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2)糖皮质激素:适用于重度UC患者。
初始剂量为泼尼松30-40mg/d,分次口服,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
常用药物有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
(4)生物制剂:适用于重症或难治性UC患者。
常用药物有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
2. 非药物治疗(1)营养支持:保持营养均衡,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2)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3)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可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辅助治疗。
3. 病情监测(1)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评估病情活动程度和治疗效果。
(2)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评估药物安全性。
(3)评估患者生活质量,了解病情对患者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影响。
四、注意事项1. 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得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2. 遵循阶梯治疗原则,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3. 注意药物副作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精神紧张等诱因。
5.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五、随访评估1. 定期进行门诊随访,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随访周期:病情稳定时,每3个月随访1次;病情活动时,每1-2周随访1次。
溃疡性结肠炎最好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最好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物制剂治疗、手术治疗和饮食调控等。
1.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硫糖铁、抗生素等。
药物的选择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调整。
2.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是指利用细胞生物学技术制备的具有特异性作用的蛋白质药物,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单克隆抗体等。
生物制剂主要用于中度至重度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对于传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有效。
3.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可包括结肠切除术、造瘘术等。
4.饮食调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饮食上需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炸、酒精等,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均衡营养的食物,避免进食过多纤维。
除了以上治疗方法,患者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压力和过度疲劳,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此外,定期进行复诊,并密切关注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好的治疗方法应该根据个体患者的情况来确定,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的炎症性肠道疾病,主要侵犯结肠黏膜,造成慢性的粘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控制病情,并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部位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一、药物治疗1.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唑嘌呤和长效5-氨基水杨酸盐,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它们能够减轻肠炎症状、降低疾病复发率,并且能够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长期使用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能会引起骨髓抑制和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密切监测血象和肝功能。
2.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来说,类固醇激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
类固醇激素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来改善症状,并且具有快速的效果。
但是类固醇激素长期使用会引起许多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水肿等,因此在使用时应该注意控制剂量和减少使用时间。
3.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药物能够通过抑制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反应,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也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这类药物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4.生物制剂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种新型药物,它是通过干预免疫系统的信号传导来降低炎症反应的。
生物制剂的疗效非常显著,并且减少了对激素的依赖,但是由于价格昂贵,并且有一定的使用限制,因此在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
二、手术治疗对于某些临床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通常采取全结肠切除术或部分结肠切除术来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够显著降低结肠癌的发生率。
但是手术治疗也会带来一系列的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因此需要在充分考虑的基础上进行。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
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治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炎症和溃疡形成。
药物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指南,旨在帮助患者更好地掌握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5-氨基水杨酸制剂5-氨基水杨酸制剂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一线药物。
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溃疡性结肠炎的炎症反应,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常见的5-氨基水杨酸制剂包括硫唑嗪和乙酰氨基酚。
硫唑嗪是一种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口服给药方便,且副作用较小。
通常建议初始剂量为2-4g/天,分3-4次服用,随着症状控制改善,剂量可逐渐减少至1-2g/天。
乙酰氨基酚可通过逆转前列腺素生成的途径,减少炎症反应。
常见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和栓剂,根据不同的症状和体征,合理选用适当的剂型。
用药剂量常为1-2g/天,分2-3次口服。
需要注意的是,5-氨基水杨酸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等。
为了减少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在用药期间应注意规范用药,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相关指标。
二、类固醇激素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急性发作或重度活动期,类固醇激素是一种有效的药物治疗选择。
其通过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减轻炎症反应,缓解肠道症状。
常用的类固醇激素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泼尼松通常起始剂量为40-60mg/天,随着症状改善,剂量可逐渐减少。
在维持期治疗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至每日维持剂量5-10mg/天。
类固醇激素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如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类固醇激素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活动程度,权衡疾病控制和副作用风险,合理调整剂量和疗程。
三、免疫调节剂当5-氨基水杨酸制剂和类固醇激素无效或者不能耐受时,免疫调节剂是一种常用的替代治疗策略。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
硫唑嘌呤是一种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溃疡性结肠炎的综合治疗和饮食指导
溃疡性结肠炎的综合治疗和饮食指导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侵犯结肠。
患者常伴有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给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困扰。
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综合治疗和饮食指导,我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病情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
其中,5-氨基水杨酸盐、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可以有效减缓病情,缓解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环孢素等可调控免疫系统,减少免疫反应,从而控制病情发展。
二、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是近年来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新型治疗手段,包括抗肿瘤坏死因子(TNF)药物和抗白细胞介素-12/23(IL-12/23)药物。
这些药物通过干预炎症介质的释放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可以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和炎症程度。
但需注意的是,生物制剂治疗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因此必须遵循严格的医嘱。
三、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包括结肠切除、直肠切除等。
手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监护和康复训练,遵循科学指导下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才能保证手术的最佳效果。
四、饮食指导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饮食调理是日常管理的重要一环。
以下几点是饮食指导的要点:1. 低纤维饮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选择低纤维的饮食,如米饭、面条、面包、鸡蛋、鱼肉等,减少对结肠的刺激,缓解腹泻等症状。
2. 避免刺激食物:辛辣食物、油炸食品、咖啡因、酒精等容易引发胃肠刺激的食物应避免食用,以免加重炎症反应。
3. 补充营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需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可选择易消化的食品,如瘦肉、鱼肉、蔬果汁等。
4. 多餐少食:建议患者每天分成多次进餐,少食多餐,以减轻对肠道的负担。
5. 特殊饮食:对于部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能需要特殊饮食,如低温烹调、易消化的食物等。
这些饮食需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及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疗及护理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的炎症性疾病。
原因未明,但目前认为该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与感染、遗传及精神因素有关。
病变多累及直肠、乙状结肠,也可侵犯全结肠。
【主要表现】(1)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5~6次,重者10次以上,为黏液便或脓血便,同时伴左下腹痛或下腹痛。
病变位于直肠者有里急后重感。
可有发热,轻者低热,重者高热,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
(2)体征:一般有左下腹或下腹部压痛。
由于长期腹泻,患者可有消瘦、贫血等体征。
(3)辅助检查:大便常规检查、结肠镜检查、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有异常改变。
【治疗与护理】(1)就诊导向:酌情入院治疗。
(2)一般治疗:适当休息,输血浆、白蛋白等,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加强营养。
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补液。
(3)全身用药:①常用硫氮磺吡啶,发作期1克/次,4次/日,口服,3~4周病情缓解后改为1克/次,2次/日,维持1~2年。
②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急性期,可用氢化可的松200~300毫克/日,静脉滴注,连用10~14天;或地塞米松10毫克/日,用10~14日。
症状缓解后,改用泼尼松30~40毫克/日,分3~4次口服,逐渐减量,疗程维持6个月以上。
维持期间同时给予硫氮磺吡啶治疗,以防复发。
急性期同时酌情选用广谱抗生素,静脉滴注。
(4)局部用药:病变局限在左半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者,可用激素加抗生素每晚睡前保留灌肠。
病情重、病变广泛者,应采用口服、静脉及直肠联合用药,可收到较好效果。
(5)支持疗法:根据不同情况适当静脉补液、输血浆、白蛋白等,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6)中药治疗:酌情选用香砂六君子丸5克/次,2次/日,口服;附子理中丸5克/次,2次/日,口服;健脾丸6克/次,2次/日,口服;参苓白术丸6克/次,2次/日,口服。
(7)护理措施:①适当卧床休息,保持生活规律,精神乐观,减少精神和体力负担。
②心理护理,向病人介绍本病的基本知识,克服紧张焦虑情绪,积极配合坚持一定时期的正规治疗。
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
结肠炎临床诊疗指南
介绍
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结肠的炎症和溃疡形成。
本指南旨在提供结肠炎的临床诊疗建议,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处理这一疾病。
诊断
结肠炎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症状:结肠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腹痛、腹泻、便血、体重下降等。
2. 体格检查:医生可以通过观察病人的腹部是否有压痛、触诊到结肠区域有异常感等来判断是否患有结肠炎。
3. 实验室检查:血液和粪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炎症程度和是否存在感染。
4.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是诊断结肠炎的关键工具,可以直接观察结肠的病变情况。
治疗
结肠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具体如下:
1. 药物治疗:
- 消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等。
- 免疫调节剂:如硫唑嘌呤、甲基泼尼松龙等,主要用于维持
缓解期。
- 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抗
白细胞介素-12和抗白细胞介素-23受体抗体等。
2. 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并增加高纤维饮食的摄入。
- 应激管理: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惯等。
- 保持充足休息和适当运动。
预防与建议
结肠炎的预防与建议包括:
1. 饮食均衡:合理摄入营养,保持肠道健康。
2. 远离刺激物:避免摄入对结肠刺激性较大的食物和药物。
3. 应对压力:学会应对压力,保持良好的心态。
4.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结肠炎。
请注意,本指南仅供参考,具体诊疗方案应根据医生的专业意
见和患者的情况进行制定。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1 临床 表现 . 1 1 . 症状 起病多缓慢 ,少 数急骤偶有呈暴发性 者 。 .1 1 病程 多迁 延,呈发作与缓解期交替 ,少数可持续并逐渐
加重 。
痛外 ,多无其 他体征 。重型和暴发型病例可 见腹胀 、腹 部压痛 、反跳痛及肌 紧张 。部分患者左下腹 可触及 条索 状物 。 1 理化检 查 . 2 I . 结肠镜检 查 为确定诊断 的最可靠方法 ,可见病 .1 2 变呈连续性 、弥漫性分布 ,黏膜 充血 、水肿 、脆性增加 , 易 出血及脓性分泌物 附着 等炎症表现 。重者有 多发 性糜 烂或溃疡 ,慢 性者结肠袋形变浅或消 失,可有假 息 肉或 桥形黏膜等 。 1 . 黏 膜 病 理 学 检 查 有 活 动 期与 缓 解 期 的不 同 .2 2
表现 :
消化 系统 表现 :腹泻 、便血和腹 痛为最主要症状 , 直肠受 累明显者可有里急后重 。重 者可见腹胀 、纳差 、
恶心呕 吐。
全身表现 :可有发热 、贫血 、消瘦和低蛋 白血症等 。
活动期 :固有膜 内弥漫性 、慢性炎细胞及 中性 粒细 胞 、嗜酸性粒细胞浸 润;隐窝急性炎细胞浸润 ,尤 其上 皮细胞及 中性粒细胞浸润、隐窝 炎,甚至形成 隐窝脓 肿, 可有脓肿溃人 固有膜 ;隐窝上皮增生 ,杯状细胞减 少;
意
第 O总4 2 1下刊 0 O 第 95 半 1期 1 1月 1 卷 ・月 年 期 第
②气滞 胃痛冲剂 ,冲服 ,1 5 ,1日3次 。 次 g 2 胃络瘀 阻证 证候 :脘腹坠胀疼痛 ,固定不移 ,形 . 5 体消瘦 ,面色晦 暗,食 后或入 夜痛甚 ,呕血或黑便 ,舌 质紫暗或有瘀斑 ,苔薄 ,脉涩 。 治法 :活血化瘀 。 方药 :失笑散合丹参饮加 减:五灵脂 ( 包煎 )9 , g 蒲黄 ( 包煎 )9 ,丹参 1g g 2 ,砂仁 ( 后下 )6 ,檀香 3 , g g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主要表现为结肠黏膜的溃疡、出血和腹泻。
其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 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如硫氯咪嗪和新斯的明等,用于减轻炎症和缓解症状。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
- 皮质类固醇:如泼尼松、氢化可的松等,用于短期内迅速控制炎症。
由于皮质类固醇的副作用较大,一般仅作为急性发作期的短期治疗。
- 免疫调节药物:如硫唑嘌呤、甲泼尼龙、环孢素等,用于维持缓解期和预防复发。
这些药物通过调节免疫系统来减轻炎症,并有助于减少复发次数。
- 生物制剂:如抗肿瘤坏死因子(TNF)抗体药物(英夫利昔单抗)等,用于治疗耐药或无法耐受常规药物的患者。
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2. 饮食调节:适当的饮食调节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也非常重要。
一般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纤维、低乳糖的饮食,少吃油炸食品、辛辣食物和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豆类、坚果、全麦制品等。
还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一些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米、面、瘦肉、鱼等。
饮食调节虽不能治愈溃疡性结肠炎,但对缓解症状和促进康复有一定的帮助。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无法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炎症、出现严重并发症或发展为结肠癌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的方式主要包括结肠切除术、造瘘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炎症、改善症状,并减少结肠癌等并发症的发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旨在缓解症状、减轻炎症、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皮质类固醇、免疫调节药物、生物制剂等。
饮食调节和手术治疗也是辅助的治疗手段。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诊疗指南诊断标准: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做出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临床表现: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资料统计,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明显[男女比约为(1.0~1.3)]。
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
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肝胆等肠外表现。
黏液脓血便是UC最常见的症状。
不超过6周病程的腹泻需要与多数感染性肠炎相鉴别。
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并黏膜活组织检查(以下简称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
黏膜活检:建议多段、多点取材。
组织学上可见以下主要改变。
活动期:(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
缓解期:(1)黏膜糜烂或溃疡愈合;(2)固有膜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或消失,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减少;(3)隐窝结构改变可保留,如隐窝分支、减少或萎缩,可见帕内特细胞化生(结肠脾曲以远)。
UC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诊断要点: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可按下列要点诊断。
(1) 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
疾病评估:UC 诊断成立后,需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定治疗方案。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以结肠黏膜损伤、溃疡形成和潰瘍性炎症为特征的慢性结肠疾病。
该疾病通常会引起腹泻、腹痛、贫血、腹部肿块、腹部压痛和发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贫血。
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也日益完善,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医生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一、药物治疗1. 消炎镇痛药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黏膜受损后,易引起炎症反应和严重的疼痛。
使用抗炎、镇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减轻疼痛和控制炎症。
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会引起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如易感染、骨质疏松、糖尿病等,因此患者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时需注意剂量和疗程。
还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如5-氨基水杨酸盐、硫唑嘌呤、环孢素等进行治疗。
2. 免疫调节剂对于无法耐受或对激素类药物无效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尝试使用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龙胆紫等,这些药物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降低肠道炎症反应,从而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3. 抗生素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常常伴有肠道菌群失调,易引发细菌感染。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甲硝唑、头孢菌素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耐药菌株的产生,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慎重选择药物和剂量。
二、营养支持疗法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易出现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吸收减少。
在治疗过程中,除了控制疾病的症状,还需进行营养支持治疗,补充营养缺失,维持机体代谢的需要。
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口服或静脉输液的方式补充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重点保障患者的营养需求。
三、手术治疗对于部分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尤其是伴有肠道梗阻、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的患者,药物治疗可能无法有效缓解症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溃疡性结肠炎疾病诊疗指南
【病史采集】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
【物理检查】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辅助检查】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
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
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1)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鉴别诊断】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治疗原则】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方案。
2.内科治疗:
(1)一般治疗:暴发型及急性发作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镇静并禁食数日,其它类型的病人可予易消化、少纤维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乳制品。
注意控制使用解痉药。
(2)抗炎药物:柳氮磺胺吡啶及5-氨基水杨酸。
(3)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及严重病例。
(4)免疫抑制剂:在应用抗炎药或激素无效的病人可改用或加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
3.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肠穿孔或濒临穿孔。
(2)大量或反复出血。
(3)肠狭窄并发肠梗阻。
(4)癌变或多发性息肉。
(5)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
(6)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
(7)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儿童发育。
【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钡灌肠及肠镜检查所见病
变消失或仅留有瘢痕等而无活动性溃疡。
2.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但肠镜、钡灌肠仍见肠粘膜病变有充血及其它轻度炎症活动病变。
3.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钡灌肠及肠镜检查所见与治疗前无好转甚至加重。
【出院标准】
达到治愈或缓解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