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学整理

合集下载

与坦克结缘 我学习坦克驾驶的难忘经历

与坦克结缘 我学习坦克驾驶的难忘经历

口述历史TANKDOI:10.19486/ki.11-1936/tj.2016.07.0131979年夏驾驶表演后,受到王震副主席的接见与鼓励与坦克结缘我学习坦克驾驶的难忘经历★ 口述:傅福禄 文字整理:刘晓峰【编者按】在中央7套《军迷淘天下》2016年元旦特别节目中,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坦克驾驶技师为我们讲述了他年轻时驾驶我国第一代坦克的不平凡经历,他就是新中国第一代坦克驾驶技师傅福禄。

傅老早年参军,担任坦克驾驶员,后随部队集体转业到兵器工业部门,几十年来专门从事各种新式坦克的驾驶测试工作,在工业部门和军中享有“中国坦克驾驶第一人”的美誉,并且曾经向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作汇报驾驶表演,后来在某坦克研究所为研究生讲授专业技术课程,并编写了大量教材,有些教材至今仍在使用。

这些光环与成就映射出的,是傅老自年轻时就对坦克驾驶事业的无限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本文中,我们将跟随傅老追忆年轻时在部队的难忘经历,共同回味“中国坦克驾驶第一人”初识坦克时那段青涩的岁月,揭开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教员的面前,立正敬礼后说:“报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可是立下了1979年夏,傅福禄向来所视察工作的王震副主席汇报苏式火箭增程破甲弹的性能情况62 《坦克装甲车辆》2016年第4期在测试越南送给中国的M48坦克时,傅福禄曾任驾驶员纵杆起步。

”然后把两根操纵杆迅速平稳地推到了最前位置,坦克平稳地向前运动起来,但是他并不马上转向,而是让坦克继续向前行驶了一小段距离后再开始向左转向,边转向边对我说:“原来的转向地面已被严重破坏,不仅地面阻力增大,而且附着力已变得很小,转向时会引起履带明显打滑,造成转向困难,而新的地面附着能力强,容有时反而进行了加油。

因为你在转向拉操纵杆时,把加油踏板当成了一个发力的支点,这样随着你拉操纵杆时的发力,右脚就不由自主地踏下了油门踏板,而提高了转向时发动机的转速,这样用再大的劲也转不过向来的。

”李教员一语道出了我的“病因”与努力方向,令我口服心服。

最新 解放军的六所坦克学校-精品

最新 解放军的六所坦克学校-精品

解放军的六所坦克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建设强大的人民军队,曾大办军校,大力培养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人才。

20世纪50年代,人民解放军组建了6所坦克学校,培养了大批装甲兵指挥和技术干部,促进了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建设与发展。

第一坦克学校 1950年8月8日,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在给周恩来总理的报告中建议,装甲兵建设需要组建1个坦克军官学校和1个坦克编练基地。

中央军委高度重视并很快批准。

1950年9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学校在天津市大王庄成立。

朱德总司令亲笔题词:“努力学习,建立强大的人民的坦克部队,反对美帝侵略,巩固国防。

”并为坦克学校校刊《坦校生活》题写了刊名。

坦克学校是以坦克第1师第3团为基础组建的,校长由许光达司令员兼任,唐金龙任副校长,罗通任副委员。

同年11月移驻北京市长辛店,1951年3月22日改称第1战车学校,1959年3月24日又改称第1坦克学校。

该校负责培训初级和中级指挥、政工、技术干部。

第1期还培训过少量高级干部。

1952年4月,朱德总司令曾到第1坦克学校视察。

1966年该校迁至山西省大同市,1969年2月撤消。

第二坦克学校 1951年9月,装甲兵党委向中央军委请示,建议组建一所装甲兵技术学校。

12月14日得到军委批准。

1952年2月18日,中央军委电令将拟建的装甲兵技术学校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战车学校。

1952年5月20日第2战车学校在北京市长辛店正式成立。

该校以步兵第184师师直属部队为基础,并调入坦克第26师师直属部队一部、坦克第52团大部、坦克第51团修理连等单位组成。

林彬任校长,牛明智任政治委员。

1953年4月15日改称第2坦克学校。

该校负责培训团以下坦克使用、修理技术干部。

1953年6月28日,朱德总司令亲临第2坦克学校视察。

1969年12月与装甲兵工程学院合并为坦克技术学校,也就是现在的装甲兵工程学院。

第三坦克学校1950年11月1日,以坦克第1师装甲团为基础,在北京长辛店组成第1战车编练基地。

坦克的发展历程(特选内容)

坦克的发展历程(特选内容)

优选内容
21
一、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与发展
1、产生 ➢ 战场变化和技术成熟; ➢ 轮式装甲车的兴起; ➢ 问世缘由
优选内容
22
1、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战场变化和技术成熟
1914年~191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 次爆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大规模战争,即第 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蒸汽机技术、 履带推进技术、火炮技术和装甲技术已趋 于成熟。
优选内容
23
1.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轮式装甲车的兴起
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研制当时称 为装甲汽车的轮式装甲车。轮式装甲车是汽 车、装甲、枪炮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坦克 诞生的前奏曲。
优选内容
24
1、坦克装甲车辆的产生
问世缘由
战争的需要
关键人物: 斯文顿中校、温斯顿.丘吉尔、克劳姆
普顿上校。
优选内容
优选内容
31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时速低,行程短,机动性差,火力弱,只 用来引导步兵冲击,装甲兵还没有形成一 个独立兵种。
➢基本任务是伴随步兵作战,破坏障碍物和 压制机枪火力点,突破敌人防御。
优选内容
32
2、 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展
• 20~30年代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坦克在战场上的
使用取得了初步成功。战后,各国的军事 专家和设计人员设计和制造了多种类型的 坦克。从重量上看:轻型、超轻型、中型 和重型;从结构上看:除了普通的履带式 行动装置和单炮塔式结构外,还出现了轮 履互换的结构;从使用上看:出现了伴随 步兵作战的步兵坦克和用于机动作战的巡 洋坦克。
坦克的发展历程
优选内容
1
优选内容
2

坦克操作方法和技巧

坦克操作方法和技巧

坦克操作方法和技巧
坦克是一种强大的战车,用于在战场上执行各种任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坦克操作方法和技巧:
1. 学习掌握基础操作:了解坦克的控制方式和按钮配置,熟悉坦克的驾驶、瞄准和射击等基本操作。

2. 密切观察周围环境:在战斗中,要时刻保持警觉,密切观察周围环境,尽量避免被敌人发现和攻击。

3. 运用阵地优势:坦克在战场上通常具有较强的机动性和火力,可以利用阵地优势进行攻击和防御。

选择一个有利的位置,如高地或掩体处,增加射击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4. 协同作战:坦克通常是战斗团队中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单位协同作战。

与队友建立良好的沟通并执行协调的战术,以取得更好的战斗效果。

5. 瞄准要害部位:了解敌人坦克的弱点,如装甲薄弱处或机械部件,有助于提高你的命中率和火力效果。

6. 使用优势武器:不同类型的坦克配备了不同类型的武器,如主炮、机枪、导弹等。

了解并合理利用你的坦克武器,以达到最大的破坏力。

7. 学习防御技巧:坦克通常具有较强的装甲保护,但也可能会受到敌人的攻击。

掌握避免和减少受到伤害的技巧,如躲避敌人的炮火或使用装甲来抵挡攻击。

8. 维护和修理:坦克是一种庞大而复杂的机械装置,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修理。

确保你的坦克在最佳状态下运作,以避免战斗时的机械故障或损坏。

总之,掌握坦克的操作方法和技巧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你可以逐渐提高你的坦克战斗能力。

坦克学复习核心知识点

坦克学复习核心知识点

总体1、重点内容包括:传动、行动、操纵(1)坦克总体构造(2)主离合器(3)定轴变速箱(4)转向机构与制动器(5)液力传动(6)液压传动(7)行星变速箱(8)双流传动(9)综合传动装置(10)操纵装置(11)行动部分2、理论考试题型概念约30%填空约30%问答约30%计算或综合约10%一:坦克概念:坦克是一种具有强大火力、坚强装甲防护和高度机动性的履带式斗车辆。

装甲战斗车辆:具有装甲防护的装有武器装备的直接用于战斗的车辆。

二:坦克作用:(1)消灭或压制敌方坦克、装甲车辆、反坦克及炮兵武器;(2)摧毁敌方构筑的各种工事和障碍物;(3)消灭敌有生力量。

三:坦克总体构成:推进系统,防护系统,武器系统,电器与通讯系统四:坦克行驶条件爬坡、追击、过障、工作范围需要:现代车用发动机的最大输出扭矩与额定功率时的输出扭矩之比在1.05~1.25倍左右,额定功率下的最高工作转速与最低工作转速之比在3~5 倍左右。

而坦克在各种地形上,所遇到的行驶阻力的变化范围一般为十几倍,相对应的行驶速度的变化范围也在十几倍。

因此,在坦克上直接使用发动机驱动坦克,是不能满足坦克所需要的各种行驶速度和主动轮输出扭矩要求的。

但在动力装置后采用传动装置传动,就解决了发动机性能与坦克使用要求之间的矛盾。

传动装置的性能不但决定着坦克行驶性能的优劣,而且可以从传动装置与发动机的共同工作中,反映出它对燃油经济性所产生的影响。

通常,由于排挡划分因素等,可以使燃油消耗量相差15~20%,但这对于使用燃气轮机的坦克影响要小一些。

五传动装置功用1 功率传递2 改变牵引力和行动速度3 提供转向功率4 提供空载起动、直线行驶、左右转向、倒向行驶、坡道驻车,以及随时切断动力等项功能坦克传动装置是一种实现坦克各种行驶及使用状态的装置。

(1)其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功率传递到行走装置;(2)根据行驶地面条件来改变牵引力和行动速度;(3)向转向装置提供转向时所需要的功率;(4)使坦克具有发动机空载起动、直线行驶、左右转向、倒向行驶、坡道驻车,以及随时切断动力等项功能。

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坦克学Ⅱ试卷A 重理工资料库

重庆理工大学2015年坦克学Ⅱ试卷A  重理工资料库
-1-
微信关注:重理工资料库
重理工资料库
重庆理工大学考试试卷
201~42015 学 年 第 1学 期
班级 1243-1班
学号
姓名
考试科目
坦克学Ⅱ(构造与设计)
A 卷 闭卷 共 3 页
···································· 密························封························线································
学生答题不得超过此线
题号 一 二

四 总分 总分人
分数
一、填空(共 30分,每空 1分)
得分
评卷人
1、坦克装甲车辆设计制造的五个阶段分别是




2、坦克装甲车辆的机动性能通常包括



等。
3、坦克直驶时,履带上各点的绝对速度是

二者的向量和。
4、坦克装甲车辆的效率是


三者的连乘积。
5、坦克装甲车辆传动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
三、问答题(共 7题,共 40分)
得分
评总体性能是什么?具体包括哪些性能?(5 分)
2、坦克装甲车辆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什么?(6 分)
3、试从空间利用、拆装维修、防护性和工作条件四个方面简述发动机和传动前置的布置方案的特点。(8 分)
4、坦克装甲车辆传动系统的作用是什么?(6 分)
5、如右图,当坦克单车等速行驶时,已知地面阻力系数为fd,求坦克等速行 驶的排挡和车速,并作图说明。(6分)
6、有限寿命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 分)
7、在一个单星行星排中,三构件在外转矩的作用下等速旋转。设 Ft、Fq、Fj 分别为太阳轮、 齿圈和行星架作用于行星轮上的圆周力,Rt、Rq 分别为太阳轮和齿圈的节圆半径,Rj 为从行星 轮轴心到中心的半径,如下图,试推导行星机构转矩关系式。(6 分)

坦克世界重坦技巧教学

坦克世界重坦技巧教学

坦克世界重坦技巧教学
坦克世界重坦的技术教学如下:
1.远离开阔地带:确保自己和对面TD位之间有障碍物,不会被收过路费。

2.利用好装甲优势:重坦线崩了对面可能直接捅进基地,所以尽量卡住战线,
除非太脆不适合扛线。

而且每台车都有弱点,需要去好好熟悉它,摸索出适合它的节奏和地形举个例子,112车体首上极硬。

但首下头包贫弱扛线的时候需要找掩体藏住首下,再不断晃头增加对面瞄准弱点的难度。

3.机动是胜利的关键:大部分突击重坦都有跟中坦相当的机动和大倾角的贫
弱装甲,这也导致了它们扛线的时候表现令人颇有微词。

4.重坦是队友眼里的大哥(暂时的),如果没人敢扛一发就上,吃一发对重
坦来说还能接受。

5.学好“修理”技能:避免被敌人无限断带致死。

6.学好“如履平地”、“平稳驾驶”、“人工稳定”技能:可以让坦克机动
手感更加舒适、瞄准环变得不会太大,到达关键位可以更快地瞄准射击敌人!
7.学习“规整弹药”技能:可以降低被“爆头”的风险。

8.学习“态势感知”和“侦查”:在突击冲锋的路上也能点亮对方输出的坦
克,一旦敌人站位失误被打,这点亮协助伤害就混到了。

9.学习“爆发装填”:可以根据要射击的敌人快速切换炮弹,有效地对其造
成伤害。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到您,祝您游戏愉快!。

坦克一炮手训练手册

坦克一炮手训练手册

坦克一炮手训练手册
一、坦克一炮手训练手册
1.学习对坦克熟悉
学习坦克的知识,了解坦克的结构以及操作规则,以及针对不同情况
的驾驶策略,以便于能更好地控制和操作坦克。

2.记住重点内容
了解不同型号坦克的性能参数,学习坦克机动能力,了解及记住改进型、改装型和特别型战车的参数,以及对不同类型装甲的认识。

3.正确操作炮弹
及时选择合适的弹药,运用不同炮弹类型正确打击,正确操作坦克瞄
准及攻击系统,射击物体,理解装甲克制原理,记熟坦克射击的结果。

4.熟悉坦克部件
学习坦克的动力系统、装甲保护以及气动系统,以及攻击及导航系统,学习研究不同型号坦克的驾驶方法。

5.训练自己的技能
坦克一炮手要定期参加训练,在有限的情况下取得最佳的攻击效果,
坦克。

法国战机轰炸卡扎菲坦克群教学讲义

法国战机轰炸卡扎菲坦克群教学讲义

基础知识巩固
3.在不结盟运动兴起时,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攻击“不 结盟”是“一种不道德的近视的概念”;苏联也预言 这个运动“像走钢丝一样长不了”,这些现象说明
A不结盟运动是一个与美苏相抗衡的军事政治集团
B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兴起后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一 支政治力量
分组复习讨论
第三组: 1.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2.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其根本原因是? 3.当前的国际形势的特点是?
易错知识点辨析
1苏联是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经济和军事 大国。 2杜鲁门主义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3雅尔塔体制的确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法国战机轰炸卡扎菲坦克群
【专题复习课】
2011年江苏考试说明:
1、“冷战”局面的形成;德国、朝鲜的分裂和古 巴导弹危机。
2、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 及谋求政治大国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 的振兴。
3、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 的加强及其影响。
分组复习讨论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是美苏“冷战”加速瓦解的根本原 因解析:C 不结盟运动不是一个军事集团,排除A,世 界多极化格局到现在也还没有形成,排除B,美苏 “冷战”的瓦解是由于苏联的解体,而苏联的解体与 不结盟运动没有关系,排除D
基础知识巩固
4.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 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 念。”这反映了 A.苏联的消失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B.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自二战后达到最高峰 C.美国企图规划未来的国际秩序,建立美国统治下 的世界 D.当今世界不得不赞成美国领导下的世界单极格局 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解体及美国霸权主义。 美国前国务卿代表美国利益与意志,“苏联的崩溃” 标志美苏争霸结束,“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即美国意志下的世界格局,故选 C。

坦克学2-坦克效率损失计算

坦克学2-坦克效率损失计算

车辆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汇报论文03121202班第二组 组长:秦超恒 组员:覃子俊 田曾铭王一清 王叙麟 王烁 王旭冉 宋昱 吴曦车辆的功率损失及其效率坦克学大作业汇报论文组长:秦超恒 组员:覃子俊 田曾铭 王一清 王叙麟 王烁 王旭冉 宋昱 吴曦2015-4-23目录第一部分动力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4)一、冷却风扇(4)二、空气滤清器(5)三、排气系统功率损失(8)第二部分传动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10)一、齿轮啮合摩擦损失(10)二、轴承的摩擦损失(12)三、润滑损失(12)四、离合器带排损失(13)五、同步器的摩擦损失(14)六、密封件的摩擦损失(15)第三部分行动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16)一、履带销和履带孔之间的摩擦功率损失(16)二、负重轮滚动损失(17)三、主动轮和履带的啮合功率损失(21)四、负重轮、诱导轮轴承的摩擦损失(21)附页组内人员及其分工(22)第一部分动力装置功率损失及其效率一、冷却风扇1.冷却风扇的型式选用冷却风扇是运载车辆冷却系统的主要部件。

发动机和传动装置所散发的热量,除极少量通过传导、辐射方式传播外,绝大部分热量依靠冷却风扇产生的强制对流来散发。

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发动机能否正常运转,因此改进风扇设计是提高发动机动力部分装置的有效途径。

装甲车辆用冷却风扇结构形式可分为:轴流式、离心式和混流式三种,在各种不同类型的车辆上均得到广泛的应用。

现我国主战坦克采用的是离心式风扇结构。

2.离心式风扇空气运动分析离心式风扇由一个带叶片的转子和蜗形壳体组成。

当空气从轴向进入叶轮后,沿叶片的气流通道径向的离开叶轮,蜗壳的蜗形排风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流的静压力升高,且在蜗形的排风道内,气流的动能进一步转化为静压力。

离心式风扇按叶片出口角的大小,划分为后弯式、径向式和前弯式叶片。

下图为叶型示意图。

当<90°为后弯式叶片,它在理论上所能产生的压头,尽管比径向和前弯式叶片低,但其中大部分为有用的静压头,且出口速度低,因此它特别适用于排风道布局比较困难的部位。

世界科技全景百科-坦克

世界科技全景百科-坦克

坦克坦克的作用坦克是根据战场的需要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可能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战场上,由于大量使用机关枪并以坚固的防御工事为阵地,对于防御一方非常有利,而对进攻一方即使付出生命代价也难以攻破防线,所以进攻者需求进攻有效的新型武器。

同时,由于内燃机、履带式行动装置、武器和装甲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为这种进攻有效的武器——坦克的制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技术条件,所以在1914~1915年间由英国率先制成了坦克。

1916年9月15日,英国和德国的军队在索姆河上交战,英军第一次使用了49辆被称为“陆地巡洋舰”的MK1型坦克。

坦克上共装有两门口径为75毫米的火炮和几挺机枪,采用过顶的长金属履带,刚性悬挂,最大速度为6公里/小时,没有对外通信联络设备,对外联络是靠乘员携带的信鸽完成的。

参加作战的坦克实际上只有32辆到达出发阵地,其中5辆在冲击时陷入沼泽中,9辆的机构损坏,最后只剩下18辆。

虽然,坦克的数量少,技术也不完善,又受索姆河畔沼泽地战场的限制,但是这种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庞然大物,却使德军惊惶一时。

要说坦克参战的首次成功,还是1917年11月20日的康布雷战役。

当时,在没有炮火准备的情况下,在15公里的正面战场上投入大量坦克,结果一举占领了10公里的纵深,于是坦克的作用和价值在世界上首次得到公认。

在每次大战以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相继出现了多种型号的坦克,其中有超轻型的、轻型的、中型的、重型和超重型的。

最轻的如英国的卡登—络伊德系列机枪坦克,仅重1~2吨;最重的如德国的鼠式超重型坦克,重达180吨。

坦克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多炮塔的,有单炮塔的,也有无炮塔的;有履带式的,也有履带—轮胎式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证明,坦克在陆战中具有重要的快速突击作用。

例如,1943年7~8月库尔斯克会战的第一阶段,德军在主要方向上用2700辆坦克发动进攻,苏军以3200余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进行防御,交战的结果是德军失败,损失坦克2000辆,而苏军损失1500辆。

坦克学大作业一动力因数曲线的绘制——毛明哲

坦克学大作业一动力因数曲线的绘制——毛明哲

坦克动力性计算一、 初始数据设定1、 动力装置功率损失风扇损失功率最大功率点 Ps=116kW 空气滤清器功率损失取2% 排气装置取2%2、 传动啮合一共啮合5次圆柱齿轮每次啮合效率为97%传动装置的效率ch η597%85.9%=二、 绘制发动机外特性曲线外特性曲线绘制程序及绘图结果如下 n=[1000:200:2200]; n=[n,2300];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plot(n,Pr,'g',n,Tr,'b');title('发动机外特性曲线') legend('功率','扭矩');xlabel('转速n r/min'),ylabel('功率/kW 扭矩/Nm');三、 动力特性曲线的绘制1、 不同转速下各挡理论车速计算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发动机外特性曲线转速n r/min功率/k W 扭矩/N m由0.377e z n v r i=r 0.318z m=表三-12、计算动力因数程序n=[1000:200:2200];n=[n,2300]; %转速% 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 %功率%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转矩%i=[26.9,13.9,9.9,7.1,5.1,3.7]; %各挡总传动比(已计算出总的)% for d=1:6 %各挡位循环%for j=1:8 %一共8个转速点% v(j)=0.377*n(j)*0.318/i(d); %计算各转速点下对应车速%nxd(j)=0.95-0.0017*v(j); %行动装置效率%ps(j)=(116+0.04*935)*(n(j)/2300)^3;%不同转速下动力装置功率损失% nf(j)=(Pr(j)-ps(j))/Pr(j); %动力装置效率%nzong(j)=nxd(j)*nf(j)*0.97^5;%总效率(传动部分为5次啮合)% Fk(j)=0.5*2.79*2.19*v(j)^2/21.15;%空气阻力%Fj(j)=Tr(j)*i(d)*nzong(j)/0.318;%不同转速下计算牵引力% D(j)=(Fj(j)-Fk(j))/(50*10^3*9.8);%动力因数求解%endplot(v,D); hold on; end;三、1/a-v 曲线绘制n=[1000:200:2200];n=[n,2300]; %转速% Pr=[474,589,697,792,867,918,935,935]; %功率% Tr=[4531,4690,4754,4725,4601,4384,4059,3882]; %转矩%i=[26.9,13.9,9.9,7.1,5.1,3.7]; %各挡总传动比(已计算出总的)% for d=1:6 %各挡位循环%for j=1:8 %一共8个转速点% v(j)=0.377*n(j)*0.318/i(d); %计算各转速点下对应车速%nxd(j)=0.95-0.0017*v(j); %行动装置效率%01020304050607080速度v/(km/h)动力因数D动力因数曲线0510152025123456速度/(km/h)1/a1/a-v 曲线ps(j)=(116+0.04*935)*(n(j)/2300)^3;%不同转速下动力装置功率损失% nf(j)=(Pr(j)-ps(j))/Pr(j); %动力装置效率%nzong(j)=nxd(j)*nf(j)*0.97^5;%总效率(传动部分为5次啮合)% Fk(j)=0.5*2.79*2.19*v(j)^2/21.15;%空气阻力阻力系数0.5D C =% Fj(j)=Tr(j)*i(d)*nzong(j)/0.318;%不同转速下计算牵引力% D(j)=(Fj(j)-Fk(j))/(50*10^3*9.8);%动力因数求解% a(j)=B(d)/(9.8*(D(j)-0.03));v1(j)=v(j)/3.6; endplot(v1,a); hold on; end;与三-2中程序相比更改的部分已用下划线标出。

坦克Ⅱ——试卷

坦克Ⅱ——试卷
3
式中ηxx、ηc、ηxd -分别为内侧行星排、侧传动和行动装置的效率。 ③ 循环消耗的功率: Pxhx = P 1g2 − P zs = P 1g2 (1 − η x ) = ④ 转向所需发动机功率: Pfx = F2g2υ2g2 − F1g2υ1g2 3600η 3600η F υ F υ = 2g2 2g2 − 1g2 1g2 η x 3600η 3600η P P = 2g2 − zs η η + F1g2υ1g2 (1 − η x ) F1g2υ1g2 3600 (1 − η x )
ZD
ZD
图2 以 Rg2 转向时,制动功率 Pm=0。 ① 外阻力消耗的功率为: Pw = F2g2υ2g2 − F1g2υ1g2 3600
对一定的传动系统的 k、iq、izf 和 ic 都是定值,所以右端为同一常数,以 C1 表示,即: i1 ρ1g = i2 ρ 2g = i3 ρ 3g = ......in ρ ng = (1 + k )iq izf ic 2 = C1
答:转向阻力系数影响因素如下:
设 U 表示两梯形面积之和: 1 1 U = ( KP2 + P2 )(v2 − v1 ) + ( KP3 + P3 )(v3 − v2 ) 2 2 K= P2 max P3max = P2 P3
接地段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随履带中心距增加而减小; 履带板结构:实验表明 ,履齿、筋越高,μ值越大。
2 η x = η xxηc2η xd
0.754nep rz υ1 max υ 2 max υ = = ......... = n max = = C2 ρ1 g ρ2g ρ ng (1 + k )iq i zf ic 0.754nep rz υ1 max υ 2 max υ C = = ......... = n max = = 2 = C3 (1 + k )iq i zf ic B R1g R2 g Rng B 可知,对一定传动系统的车辆这两式等号的右端都为常数,分别以 C2 和 C3 表示。它们 和变速分路传动比 ibf 无关。这说明直驶的各挡的最大车速υimax 和各挡相对规定转向半 径ρig 及规定转向半径 Rig 的比值分别为常数 C2 和 C3; υimax = ωi max = C3 Rig 可知周转时间为常数,命题得证。 四、综合题(本题共 20 分,每小题 10 分) 1. 试 进 行 采用 图 2 所示二级 行 星 转向机的坦克 装甲 车 辆 , 以 R = Rg 2 转向时和 以 R > Rg 2 转向时的转向功率平衡分析。

坦克学双流传动_第2节(081108)

坦克学双流传动_第2节(081108)

(5)零独立式
ishi

(1
k ) ibfi k
ii iqishiic
gi

k izf ibfi
1 2
10
零独立转向时车辆外侧 履带速度保持不变。
n max 1 max
(gi 0.5)B Rgi B / 2 常数
vi
vi
i

0.377
neprz ii
C2 C
ic
gi ii 为转向特征参数
(2)正差速式
ishi

(1 k) izf ibfi ibfi kizf
ii iqishiic
gi

k izf 2 ibfi

1 2
7
差速转向时车辆几 何中心速度保持不变。
i

0.377
neprz ii
giB 常数 vi
g1B
C1
g11gBB
gnngBB
(gi 12) ii iq (1 k) izf ic
(gi 12) ii 为转向特征参数
11 差速转向时车辆几何中心速度保持不变。
R Rgi ig
RRgnng
R Rgi ig
RRgnng
R Rg11g 0
1 max
RRg11g
gnB
gi
ii

iq

(1 k) 2
izf
ic
gi ii 为转向特征参数
(3)负差速式
ishi

(1 k) izf ibfi kizf ibfi
ii iqishiic
gi

图文教你如何熟练操控各种型号的坦克

图文教你如何熟练操控各种型号的坦克

图文教你如何熟练操控各种型号的坦克一、野队的战略构成:1、战斗形式的类型:野队中战斗的通常形式,一般表现为两大类:一是积极进攻型二是消极防守型。

在积极进攻型中又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单边突击一波流,表现形式是放弃防守或者只布置少量防守力量进行力量总攻。

这个战斗形式的优点是快速有效的完成战斗,如果避开敌人主力或者能够快速消灭敌人防守的情况下,能够快速的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是突破口的预判,突破口不能是敌人主力,否则将与敌人打成消耗,空虚的基地随时都可能遭遇敌人突破;第二是讲究气势和协同,打一波要打出气势,气势如虹才能将防守敌人震慑达到自己士气大振敌方怯于交战的目的;协同,进攻要有层次,兵力搭配合理攻击点集中,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进攻打的软绵绵,敌方可以稳住阵脚,利用防守的交叉火力将己方主力拖住或者己方兵力未集结,兵力不统一目标点不集中,这就打成了添油,被防守火力各个击破。

综合看,单边突击是比较冒险的战术,但是如果己方快车多和协同比较给力的话,却能收到奇效。

第二类常见的战斗就是比较中规中矩的,有进攻有防守,通过我们对地图的熟悉。

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地图都是分三条主路进入敌人基地,因为中间一条路是旁边两条路火力的交汇点,所以很多时候中间一条路很少有人走,基本会在左路或者右路展开进攻或者防守。

这样的打法的要诀是什么呢?就是一定要清楚自身的定位,我在哪条路上,是进攻还是防守?进攻就要集中力量打突击,防守就不要盲目推进,建立一个交叉火力点留出纵深进行防守,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一定要灵活变阵。

比如说在进攻中,侦查车发现敌人中路防守薄弱就可以由进攻路线分流机动突出的车辆进入中路从侧翼打通进攻路线或者从侧翼保护防守路线,如果防守路线敌人稀少,在摸清敌人底细的情况下就可以变防守为进攻,但是不要过于盲目,而应该稳扎稳打;在进攻路线上如果遭遇敌人主力,这时候就可以由进攻变为防守巩固阵地的同时,分兵从侧翼打击敌人。

东西方坦克技术发展特点

东西方坦克技术发展特点

东西方坦克技术发展特点西方第三代主战坦克技术发展特点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共发展了三代坦克。

第一代坦克(1946年~1963年)乘员4人~5人,动力传动装置后置,火炮口径90mm,钢装甲车体,整体铸造炮塔,发动机功率650hp~850hp,最大速度45km/h~48km/h。

第二代坦克(1963年~1980年)乘员4人,动力传动装置后置(“梅卡瓦”坦克除外),火炮口径增大至105mm(“酋长”坦克除外),发动机功率提高到700hp~900hp,多数坦克安装整体式铸造钢装甲炮塔,后来的改进型逐步安装了自动化火控系统和微光夜视仪。

第三代坦克(1980年~)采用了大量先进技术,性能有大幅度提高,与第二代坦克相比,技术水平提高了约1倍。

?1. 火力更强●火炮威力增大火炮口径增大到120mm,身管长42倍~55倍口径;用高强度钢和自紧加工工艺制造火炮身管,增大火炮膛压,最大安全膛压可达700MPa,火炮发射动能弹的炮口能量达到9MJ~11MJ。

?●改进弹药在增大火炮口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破甲弹,使它的破甲厚度达到800mm左右。

作为坦克主要弹种的穿甲弹更是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不断改进穿甲弹芯的材料,先后发展了钨合金、粉末冶金、贫铀和变密度弹芯的穿甲弹;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穿甲弹芯的长径比,长径比已由最初的12∶1提高到20∶1甚至30∶1。

结果,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穿甲威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例如,“豹”2主战坦克最初采用的DM13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200m距离上仅能击穿北约三层重型靶。

M1A1坦克采用的由DM13改进而成的M827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200m距离上可击穿350mm厚的均质钢装甲板;而它发射的M829A1贫铀穿甲弹的弹芯更长、更重,初速1675m/s,长径比20∶1,弹芯长615mm,弹芯重7.16kg,结果在2000m距离上可击穿550mm厚的均质钢装甲板。

后来,美国为M1A2坦克研制的M829E1弹可击穿600mm厚的均质钢装甲,M829E2弹甚至可击穿700mm厚的均质钢装甲。

机动武器总体技术总复习2

机动武器总体技术总复习2

机动武器总体技术总复习概述部分坦克是火炮与车辆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地面机动武器系统旧式坦克的特点:1、多火力2、多炮塔3、大箱体4、薄装甲5、多乘员地面机动武器系统分类⎪⎪⎪⎪⎪⎪⎪⎪⎪⎪⎩⎪⎪⎪⎪⎪⎪⎪⎪⎪⎪⎨⎧⎩⎨⎧⎪⎪⎪⎩⎪⎪⎪⎨⎧⎪⎪⎩⎪⎪⎨⎧⎩⎨⎧导弹发射车自行火箭炮其他自行迫击炮自行迫榴炮自行高炮自行榴弹炮自行反坦克炮自行火炮侦察车指挥车装甲运兵车步兵战车装甲车辆水陆坦克主战坦克坦克地面机动武器几种不同战斗车辆(机动武器系统)的特点坦克的特点 机动、威力、防护三位一体战斗堡垒自行火炮的特点 强大的威力、良好的机动性、一般的防护装甲运兵车的特点 优良的机动性、良好的防护性、一般的火力步兵战车的特点 优良的机动性、良好的火力、一般防护性现代战争条件下对机动武器系统的要求①先敌发现 ②先敌开火③先敌命中 ④先敌毁伤⑤效果判断对武器系统的战略性能要求①精确打击能力②远程攻击能力③高效毁伤能力④全天候作战能力⑤隐身、机动和防护能力坦克是以上能力的集中体现坦克装甲车辆的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战斗工具它是一种陆战机动武器它是矛与盾的统一体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战斗防护堡垒协同作战发挥系统优势坦克装甲车辆的运用原则:1.集中使用原则2.进攻原则3.协同原则机动武器系统同样适用第一章武器系统技术指标论证与试验战术技术指标的主要内容1)威力指标2)机动性指标3)防护性能4)使用性能5)维修性能6)可靠性指标7)环境适应性8)重量、体积指标9)对相关配套方面的要求10)对经济方面的要求武器装备战术技术指标论证遵循的原则1)必要性原则2)先进性原则3)可行性原则4)系统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择优对比原则武器装备主要战术技术指标的论证主要内容如下:1)论证任务的根据和必要性任务来源。

自己制定发展规划,还是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

必要性。

依据我军的作战方针,作战原则和未来战争的特点。

阐述为什么发展这种武器装备。

(打赢一场未来局部的高技术战争,特点全方位,全天候,高技术,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投入人员少,伤亡少,速战速决)。

全国唯一“开坦克”的高校专业课

全国唯一“开坦克”的高校专业课

全国唯一“开坦克”的高校专业课在全国各大学的车辆学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论和实践结合,驾驶和构造拆装的实习是屡见不鲜的,但让学生们去军营里驾驶真正的坦克,北理工还是独一份。

文/刘婧“我们不仅会开坦克,还会拆装坦克。

”日前,北京理工大学2015级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66名本科生,刚刚结束了在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的坦克构造拆装与驾驶实习,戎马归来。

北京理工大学装甲车辆工程专业这款特色实习课程,在全国来说都是绝无仅有的,并且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是该专业的“必修课”。

开一周坦克才能挣3学分来到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这群刚从实习基地回来的学生仍然沉浸在喜悦中。

虽然没有像电影《战狼2》一样,使用坦克和敌人作战,但驾驶坦克和拆装坦克的经历足以让他们自豪一辈子。

事实上,在全国各大学的车辆学院,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理论和实践结合,驾驶和构造拆装的实习是屡见不鲜的,但让学生们去军营里驾驶真正的坦克还是独一份。

坦克驾驶1学分,坦克拆装2学分。

从1985年开始,应北理工装甲车辆工程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学生在上学期间,到军营进行坦克构造拆装与驾驶实习。

今年3月份,北京理工大学2015级装甲车辆工程专业的66名本科生,来到陆军装甲兵学院蚌埠校区,开始了为期三周“封闭式”实习。

到达目的地第一天,学生们就接受了严格的保密教育和队列训练。

部队的教员告诉他们,要严格遵守部队纪律,在驾驶过程中禁止携带手机。

陆军装甲兵学院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们也要进行军事化训练,作息和战士们一致。

在为期三周的实习中,坦克驾驶是放在第一周的。

为了保证安全,学生们需要先在坦克模拟驾驶装置上,练习坦克驾驶技术。

动作娴熟后,他们会被拉到离校区40分钟路程的“红星驾驶场”进行实地驾驶。

和普通的汽车驾校不一样,“红心驾驶场”是为坦克专门“定制”的场地,是战士们的战术演习场。

它处于丘陵地带,延绵起伏,树木丛生,每当下雨,地面就会变得很泥泞,普通的汽车刚进门就会陷进淤泥里。

最新坦克知识教学讲义PPT

最新坦克知识教学讲义PPT
• 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 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 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能差的弱点, 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 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 战坦克。
特种坦克
• 特种坦克意指装有特殊装备,负担专门任 务的坦克。 特种坦克:special tank 特种 坦克包含:两栖坦克、扫雷坦克、架桥装 甲车、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曾出现过的喷 火坦克。目前较常见到的是扫雷坦克及架 桥装甲车,扫雷坦克就是装有扫雷装 置的 坦克,而扫雷装置一般有滚压式、挖掘式、 火箭爆破式三种。
儿童口腔病学
中国儿童口腔病学发展简介:
儿童口腔病学的概念——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口
腔器官的生长发育、保健和疾病防治的口腔医 学分支学科。
儿童口腔病学的英文表示
– Pedodontics. – Dentistry for Children. – Juvenile Dentistry. – Pediatric Dentistry. ——近年来采用Pediatric Dentistry这个名词,
前进,水上行走速度每小
坦克内有乘员2~4人,在
时可达10千米。水陆坦克
桥梁架设及撤收过程中,
用于强渡江河、近海登陆
乘员不需走出车外,在车
和在水网地带作战。
内操作即可完成。
坦克的未来展望
• 坦克仍然是未来地 面 作战的重要突击兵 器,许多国家正依据各自的作战思想,积 极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发展 21世纪初使用的新型主战坦克。坦克的总 体结构可能有突破性 的变化,出现如外 置火炮式、无人炮塔式等布置形式。火炮 口径有进一步增大趋势,火控系统将更加 先进、完善;动力传动装置的功率密度将 进一步提高;各种主动 与被动防护技术、 光电对抗技术以及战场信息自动管理技术, 将逐步在坦克上推广应用。各国在研制中, 十分重视减轻坦克重量,减小形体尺寸, 控制费用增长。可 以预料,新型主战坦 克的摧毁力、生存力和适应性将有较大幅 度的提高。这也是坦克未来的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k ) izf ibfi (1 k ) ibfi ibfi k izf itc k itc
I_tc 是变矩器速比 机械工况:
gi
'
kizf 2 ibfi / itc kizf 2 ibfi / itc
液力工况:
gi
'
'
gi gi itc
(2) 液力变矩器后分流
根据公式,分流点之前的传动比不影响相对转向半径。
gi gi
'
kizf 2 ibfi
分流形式对转向性能的影响: 1. 前分流:转向阻力过大会导致发动机熄火; 转向半径受地面负荷的影响; 转向功率流效率高。 3. 后分流:便于困难路面时的转向; 转向半径不受地面负荷的影响; 转向功率流效率稍低 20 操纵装置 定义: 指驾驶员用来控制坦克传动装置的各机构动作,以实现坦克行驶性能要求的装置 作用和影响: 实现坦克的起步、匀速和变速运动,改变行驶方向、制动、停车以及驻车等功能。 操纵装置的性能好坏对于充分发挥动力传动的技术性能,提高坦克的机动性,以及提高乘员 的战斗力都有很大的影响。 要求: 1. 满足被操纵件的作用力、行程、动作速度及先后程序等方面的要求。 (执行端) 2. 操纵件的作用应引起车辆行驶参数相应的变化,并且应有足够的灵敏性、准确性和 快速反应能力。 (响应特性) 3. 适应驾驶员的体力和条件,满足人机环工程要求,自动化程度高。 (操纵端) 4. 可靠性高,应有容错措施。 (可靠性) 5. 具有应急措施,最好也具有超越驾驶系统 21 换挡品质 换挡品质就是指换挡过程中的平稳性。 主观评价是指换挡过程中产生的换挡冲击对人的生理 和心理上的感觉的直接影响,用人的不舒适程度来反映。客观评价指标主要有换挡时间、冲 击度和滑摩功。 22 换挡延迟 在控制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升挡和降挡的换挡时刻是不同的。降挡的换挡时刻比升挡的晚, 即有延迟。这种现象称为换挡延迟。延迟的程度根据传动性质要求确定。 作用: 1. 保证换挡自动控制的稳定性; 2. 减小换挡循环对车辆行驶的不良影响; 3. 对自动换挡进行干预,提前升挡或强制降挡;
5. 背后碎块 9 分析怎么提高防护能力穿甲能力(两个公式) 一、克虏伯公式
m d3
K b Vcd
二、德马尔公式
bK
1.43
Vc1.43m 0.715 d 1.07
10 传动系统的功用 1. 把发动机的功率传给驱动轮,按直驶的要求改变行驶的速度和牵引力,按行驶的要求进 行倒车、减速和停车。 2. 针对履带车辆,按转向的要求分别改变两侧履带的速度和牵引力。 3 .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的同时,应保证车辆具有最佳的动力性和燃料经济性。 传输动力 “改造”动力的性能,满足行驶的要求 11 总传动比的分配 按总的传动比,合理分配各传动部件的传动比, 保证各传动部件性能良好,结构合理,尺 寸小 1. 前小后大原则 2. 高效率原则 3. 小体积原则 4. 高转速原则 12 定轴行星变速箱传动比的确定 定轴:小体积原则 行星:高效率原则 13 计算载荷的确定; 静强度计算; (1)按照发动机的最大扭矩
(3)战斗室的位置相对后移,炮口伸出车体的长度减短; (4)传动操纵拉杆或管道的距离短,简便可靠,便于调整; (5)车内可能接近传动及操纵部件,在战场上排除故障可以不出到车外。 缺点 (1)传动轴穿过战斗室,使需要回转的战斗室部件位置被迫提高,因而使车体或整个坦克 的高度加大,并引起车辆质量大量增加(影响防护性和机动性) ; (2)驾驶员工作条件恶劣(影响人机环性能) ; (3)主动轮在前方易于被击毁(影响防护性) 。 (三)发动机和传动前置 优点 (1)动力、传动、驾驶室在长度上结合,得到最短,也是最轻的车体和最大的可用空间; (2)可用空间在后,宽敞完整,便于改装成各种变型车,降低成本,便于通用; (3)有可能在车内接近发动机、传动和操纵部件,战场排除故障可以不出车外,以减少危 险; (4)战斗室位置后移,炮口伸出车体更短; (5)动力传动操纵拉杆或管道的距离短,简便可靠,便于调整。 缺点 (1)前端装甲外形差、窗口多、大会影响防护; (2)主动轮在前,易被击毁; (3)动力舱的温度、噪音、气体、振动等对乘员的影响较大; (4)动力舱隔板长度大而曲折,不利于密封三防; (5)车辆易前重后轻不平衡; (6)发动机、传动和驾驶室密集紧凑,保养维修不方便; (7)火炮的俯角可能受到限制; (8)乘员在车尾,行进间的振幅较大,影响射击,易疲劳。 (四)发动机前置、传动后置 最大的优点 风冷发动机本身或冷却水散热器的布置,便于在车辆前进时得到迎风冷却 6 动力舱(冷却系统)的布置 正压动力室: 风扇布置在动力室进风窗处鼓风,动力室内的气压高于环境大气压。 负压动力室: 风扇布置在动力室排风窗处抽风,动力室内的气压低于环境大气压。利于三防。 7 车体与炮塔(评价车体设计) 1. 抗弹和防冲击波的能力; (防护性) 2. 容积的大小和利用率; (空间有效性) 3. 能得到的炮塔座圈直径的大小; (火力威力) 4. 水密性和气密性; (密封性) 5. 结构和制造的复杂程度。 (工艺性、经济性) 8 五种破坏形式 1. 延性扩孔 2. 冲塞穿孔 3. 花瓣形孔 4. 整块崩落
T iTemax
(2)按照在传动装max i'
(3)按照推进装置与地面的附着条件
Tz
rz mg T Ti 'z x 2 i
根据(2) 、 (3)两种情况确定的换算到输入轴上的转矩的较小值,来计算传动装置任一零件 上的转矩 14 变速箱配齿计算……详见第五章
16 离合器储备系数: 储备系数是指离合器的摩擦转矩与输入计算转矩的比值。计算时,取动摩擦系数。
(一)意义 离合器摩擦转矩应大于所传递的工作转矩, 才能可靠工作。 即在摩滑过程中须保证在一定时 间内同步结合,结合后正常工作时不打滑,有过大冲击载荷时可打滑起保护作用 (二)影响因素 1. 干式摩擦片表面沾油、发热等因素,使摩擦系数降低; 2. 弹簧加压的离合器中,制造偏差、零件磨损等使压紧力降低; 3. 零件移动时所受摩擦力,将压紧力抵消了一部分; 4. 液压加压离合器的油压波动; 5. 湿式离合器冷却油流量大小。 (三)储备系数的选取 干式离合器弹簧加压储备系数: 主离合器 轻坦克:β=1.4~2.0 中坦克:β=1.6~2.3 重坦克:β=1.8~2.5 湿式离合器液压加压储备系数: 闭锁离合器: β=1.4~1.8 换档和转向离合器: β=1.1~1.3 (四)储备系数的影响 1. 储备系数偏小 在起步或换挡过程中,接合时间延长,使摩滑加剧,发热严重。 2. 储备系数偏大 尺寸和重量增大,操纵功增大,容易熄火,且不利于防止过载。 17 不同摩擦副特点 铜基粉末冶金摩擦片在大功率车辆离合器上获得了广泛应用,特点:允许温度范围大、 机械强度高、导热性好。 铁基粉末冶金摩擦片以铁为主要成分,摩擦系数比铜基大,耐高温,但磨损量大,一般 不用在湿式离合器中,特别适用于作干式刹车片和制动器摩擦片。 纸基摩擦片在汽车行业获得了广泛应用,特点:动静摩擦系数接近、耐磨性好。 研究表明:金属型摩擦副的磨损量在整个摩擦表面是均匀的;而非金属型摩擦副的磨损 量与半径成正比 18 单流传动、双流传动 一、单流传动 功率由发动机先经直驶变速机构,再经转向机构和侧传动到两侧驱动轮的传动形式 二、双流传动 定轴齿轮: 转速关系特点:各转速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某一元件转速为一定值时,其它元件的转 速都相应有确定的值,而不能任意变化。
4 转向分路输入太阳轮,变速分路输入行星架,输出齿圈
5 转向分路输入齿圈,变速分路输入行星架,输出太阳轮
6 转向分路输入行星架,变速分路输入齿圈,输出太阳轮
零差速液压无级双流传动: (1) 液压变矩器前分流:
ishi

(1 k ) izf ibfi / itc ibfi / itc k izf
1 战术技术要求: 坦克装甲车辆的战术技术要求, 又称战技指标, 是从作战使用和技术方面对准备研制的坦克 装甲车辆提出的各项性能的质和量的目标,它是进行研究、设计、试制、试验的基本依据。 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作战指导思想和用途的说明;包括功用、使用方法、作战对象和作战地区等。 (2)具体的战术技术指标;包括:一般性能,火力及火力机动性能,机动性能,防护性能, 通迅性能及使用维修性能等。 (3)补充性说明。 2 总体设计基本原则: (一)进行系统论证、优化总体性能的原则 (四)基本指导思想 (二)坚持先进性、可行性和研制周期相统一的原则 在新时期军事变革的前提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下,适合我军的作战特点,适应我 (四)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 国地形和气候条件,正确处理坦克 (五)贯彻标准化、通用化、模块化、系列化方的原则 的三大性能的关系及总体与部件的 3 战斗室布置: 关系 要求: (1)有效地使用武器; (2)塔形小,重量轻; (3)防护性好; (4)乘员操作活动方便; (5)空间能充分利用。 基本方案:为能在防护下向四周进行俯仰瞄准,机动地射击所有方位的目标,将火炮和机枪 安装在位于车体顶部的座圈上的回转炮塔上 为免火炮射击后坐时座圈回转或方向机构承受大负荷, 火炮常居座圈中心线上, 或偏一个小 距离。这样,战斗人员位置常在炮塔下座圈内火炮两侧的空间处。 4 八个基本尺寸的确定: (1)火炮耳轴的高度 h; (2)耳轴到座圈中心的距离 L; (3)座圈最小直径 Dmin; (4)座圈中心到塔前的长度 L1; (5)座圈中心到塔后的长度 L2; (6)塔体的高度 H; (7)炮塔宽度 B; (8)塔裙部最小回转半径 Rmin 5 动力传动基本布置形式: (一)发动机和传动后置,发动机纵放 优点: (1)对乘员影响小,便于观察驾驶 (2)车首没有传动件,装甲可以较倾斜,主动轮在后部,利于防护 (3)能较合理的安排布置冷却系统 (4)较易满足拆装与维修的需要,及日益增大的大功率发动机的需要;易于实现动力和传 动的整体吊装;易于合理地布置发动机的辅助系统 (二)发动机后置、传动前置 . 优点 (1)容易保证纵向平衡,提高纵向角振动周期; (2)驾驶室和传动室的长度重叠,车内容积利用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