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旅游文化

城市旅游文化
城市旅游文化

城市旅游文化

一、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作用

城市旅游文化对于城市发展的巨大作用,很多城市已把发展旅游文化上升到重要发展主题,结合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发展,本文总结城市旅游文化日益起作用的主要方面为:(1)城市旅游文化创造品牌效应。城市旅游文化是城市的独特资源,发掘城市旅游文化资源并形成特定文化对城市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城市旅游文化的的成熟发展,为城市创造品牌效应。在“经营城市”的今天,城市旅游文化就是城市的名片、城市的商标。(2)城市旅游文化创造消费需求,尤其是现代化的消费需求。(3)城市旅游文化对城市的聚集和整合功能。(4)城市旅游文化构建城市旅游。

二、当前对城市旅游文化的理解误区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当前国内城市旅游文化理解上存有的误区

1.消极对待城市旅游文化

部分中小城市在城市文化规划建设方面认为城市旅游文化可有可无,抛开城市旅游文化,照样能搞好城市工作,导致对城市旅游文化不重视。甚至在不作细致研究就轻率定位城市旅游文化的具体内容,抓不住城市旅游文化的真正内涵;或者只着眼于短期利益,对城市旅游文化作庸俗化归结或干脆不作任何研究,严重损坏城市固有的特色,最终把城市旅游文化发展和城市发展工作割裂开来,将提升城市旅游文化束之高阁。

2.亵渎、同化城市旅游文化

部分城市在建设城市旅游文化方面存有急于功利的思想,把原本独有的城市旅游文化实行庸俗化包装,抹煞特定的城市旅游文化个性,降低城市品位。如有的城市对一些城市历史传说不作深入细致发掘,就捕风捉影,粗制滥造,强行与商业利益挂钩,使原本极具开发价值的

东西变得俗不可耐;有的城市不是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自身城市旅游文化,而是舍近求远,不切实际地取材嫁接其他城市旅游文化,结果遍地建迪斯尼乐园,到处是民俗旅游村,争相建设欧式广场。这种同质化的开发建设,导致城市失去本质的特色,丧失天然的竞争优势,不可避免地形成“千城一面”现象。

3.轻易否定城市旅游文化

城市旅游文化是维持一个城市存有与发展的最稳定的力量。否定城市旅游文化,就否定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城市存有的合理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一些地方割裂城市的历史文化渊源,对原有城市文化推倒重来,构造所谓的城市新旅游文化,结果,原有城市旅游文化支撑下的城市风貌被逐渐毁掉,新的城市外观在形成过程中也因城市旅游文化的浅薄和浮躁而显得处处矛盾。城市的转型不但没能带来预想中的快速发展,反而使倒退若干年,使城市的精神面貌受摧残。

4.盲目引进城市旅游文化

不注重发展自身的旅游文化,却片面地认为发达城市的城市旅游文化先进于落后地区的城市旅游文化,西方国家的城市旅游文化领先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旅游文化。这种旅游文化上的不自信导致城市规划建设的严重失败。如一些城市不考虑当地自然条件,把养护成本极高的草坪大面积引进来,不但破坏了城市原有的自然绿化、生态平衡,而且增大了城市管理的成本和负担;一些城市在没有任何文化渊源的情况下大搞古典建筑,导致整个城市不伦不类,完全失去原有的城市旅游文化特征。

(二)错误的理解对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1.城市面貌趋同,城市记忆消失

城市面貌是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凝结。一个城市的旅游文化发掘越独特,发育越成熟,历史积淀越深厚,城市的品位会大大提升,个性增强,特色鲜明。但是,在当前的城建中,因为抄袭、模仿、复制现象

十分普遍,城市旅游文化建设布局雷同。国家文物局长单霁翔在接受采访时也颇有感触:“今天,一些城市已经很难找到层次清晰、结构完整、布局生动、充满人性的城市旅游文化形象。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以GDP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在持续的拆迁和复制中变成了‘千城一面’。同时带来诸如环境污染、工作繁忙、生活压抑、人际关系冷漠的缺憾,很值得人们反思。”因为长期忽视对旅游文化遗产的保护,造成部分城市旅游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社区邻里的解体,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2.城市文化沉沦,城市精神衰落

城市的旅游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水准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和创造力,决定城市的未来。今天的城市旅游文化建设中,很多中小城市不注重深入发掘自身的人文历史,而是浅薄城市原本的旅游文化内涵,形成文化稀薄、格调低下的行为方式,“文化危机”问题及伴随而来的种种不良社会现象日益严重。城市精神方面热衷搞“形象工程”,盲目追求“标志性建筑”,重经济发展,轻人文精神,重局部功效,轻长远目标,体现出对文化传统认知的肤浅和对城市发展前途的迷茫。

三、发展城市旅游文化的对策分析

1.准确定位城市旅游文化

提升城市旅游文化品位,挖掘本地名人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要重视恢复和保护历史文化,注意传统与现实的结合,反对只图新建而不注意保护的盲目城市化过程。独特而清晰的定位,是实行城市公关活动的序曲,每个城市分别有着不同的文化积淀和文化资源,应充分发挥本区域、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优势,用旅游文化建设城市。

对城市旅游文化定位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以防止本末倒置而忽略了发展经济的首要任务。(1)城市干部群众对本城市旅游文化的认同。定位问题解决不好,则削弱城市的凝聚力、向心力,影响干部群众的士气,使城市形象受到损害。(2)投资者对城市旅游文化的认同。城

市旅游文化的活力对投资者具有强烈的吸引作用。(3)社会公众对该

城市旅游文化的认同。(4)其他相同性质城市对本城市的旅游文化评价。与相同城市的竞争、交往、保持和谐的关系,对城市的发展具有

巨大的促动作用。所以,定位时要考虑其同性质城市的品位对自己的

影响和印象。(5)国际社会对该城市的旅游文化评价。国际社会对城

市旅游文化作何评价是定位要考虑的。如广州市以建立现代化国际城

市为发展目标,主要是考虑其为华南的经济、文化、信息、商业中心,对外开放水准高。(6)大众媒体对本城市旅游文化的评价。城市要在

主要大众媒体中树立良好形象是影响城市旅游文化定位的又一因素。

2.突出特色、整合不同的旅游文化

特色文化重在三点:一是发展民族特色。城市旅游文化是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是跨入世界经济一体

化的根本途径。二是发展历史特色。“以史为鉴知兴衰”,对于世界

游客来说,具有历史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是他们不顾万里之遥而跋

山涉水的重要原因。三是发展风情特色。风土人情越浓的东西,联动

效应也越大。所以要持续地挖掘和提炼这种“风情”,寻求走向世界

的神奇力量。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构成了城市的记忆,保护好这

些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塑造城市旅游文化特色主要在于:(1)唤醒城市旅游文化意识;应

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入提炼具体的城市旅游文化。将深厚凝重的城

市旅游文化用简洁易懂的文字表达出来,使其显性化、具体化,使自

觉使用城市文化成为可能和现实,使城市文化观点深入人心。(2)唤

醒城市旅游文化机制;为避免在城市发展中偏离城市文化的轨道,实

践中应充分尊重城市文化,科学使用城市文化,在准确理解城市理念

文化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城市行为文化,真正按城市文化的发展规

律和要求办事。(3)唤醒城市旅游文化个性;针对城市发展日趋雷同

的现状,唤醒城市旅游文化的个性特征非常重要。在提炼城市理念文

化时,就应侧重于挖掘独特的城市精神,把最优秀、最能体现城市特

色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反映出来,这是唤醒城市旅游文化个性的关键。

(4)唤醒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唤醒城市旅游文化内涵,应从最基础的

搜集工作做起,逐步整理提炼出自己的城市旅游文化,用于指导今后

的城市工作实践;已对城市旅游文化作了初步归纳的,应结合实践持

续实行反思,使反映出的城市旅游文化内涵更准确地接近客观实际,

避免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失误。(5)唤醒城市旅游文化价值;城市旅游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的重要资产,具有无限的增值潜力。在

思想理解上应有强烈的城市旅游文化自尊心和自豪感,在实际工作中

应积极研究挖掘潜力、扬长避短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使城市旅游文化

在竞争和对比中显示出其价值和意义。

3.城市旅游文化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

发掘城市旅游文化应关心文化的重要载体——人。文化的本质在于持

续提升人的文明化和现代化水准。所以,发掘特色的城市旅游文化,

创建独特的区域城市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城市旅游文

化的定位、文化产业的设置、文化发展的走向、城市空间的布局都必

须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符合人口变化及城市发展的内在

规律,形成“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倦、游之者忘归”的人居文化

环境。

4.坚持软、硬件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旅游文化硬件建设方面,一要抓城市区域旅游文化建设的规划,二要抓城市旅游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注重打造城市休闲空间。要

结合本城市的特点,努力创造具有丰富城市个性的旅游文化产品,形

成独特的文化产业。发掘城市旅游文化,保护城市旅游文化遗产,打

造特色文化产业,必须冲破城市本身的硬件障碍,同时还要与政府的

政策相协调,以促动文化产业与城市经济发展联动发展,以形成大的

城市旅游文化格局,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城市旅游文化

城市旅游文化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院(系):经济贸易系 专业:市场营销 姓名:刘楠楠 学号: 0707010327 完成日期:2011年3月25日

试析城市旅游文化的营销策略——以西安为例 文献综述 【摘要】 旅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一种成功的旅游文化,不仅仅表现在对这种文化的培育和树立,还需要有成功的 营销策略。因此,在我国旅游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对城市旅游文化如何开展文化 营销显得迫切而紧要。本文通过针对西安旅游文化营销的路径分析,提出相应的 营销实施具体策略。分析旅游产业在西安市社会经济发展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找出西安市旅游产业的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产品结构等问题, 研究投资导向 问题和市场营销问题, 必须实现上述几个方面的多元创新, 才能在真正意义上 推动西安旅游文化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旅游文化西安营销策略 【正文】 一、目前国外理论的研究进展 在城市旅游研究方面, Stansfield (1964)首次阐述了旅游研究中不可忽视城市旅游研究至今,西方学者纷纷从旅游经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文化学、城市规划与建设等角度对城市旅游进行了探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细致,基本上已形成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局面。但国外旅游研究的高度分散与独立活动,在旅游文化研究方面,文化概念的抽象性与复杂性,决定了旅游文化概念的广泛性。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旅游文化概念的界定各不相同,目前仍没有形成普遍认同的定义解释。笼统地说,西方对旅游文化概念的表述比较注重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把旅游者放置在旅游文化结构框架研究之中心位置,以交际(或跨文化交际)为媒介,研究旅游过程中主客“碰撞”而产生的各种文化现象,突出这个概念的动态特征。在国内,旅游文化概念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旅游界的足够重视,对课题的研究也已经作了许多工作。但从总体上说,静态的片面研究颇多,系统、动态的全面研究较少。在旅游文化概念的语言表述、构成要素、文化特点等问题上,专家学者们也难以达成共识,所以,旅游文化课题的理论体系还有待在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对旅游文化现象表征之一的城市旅游文化的专

关于乡村旅游发展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探析

论文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关系良性互动论文摘要: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特别是游客进入无疑又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只有大力宣传乡村特色文化的价值,充分利用利益机制,积极寻找旅游地农民和游客兴趣的结合点,强力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乡村社区和乡村旅游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加强政府对乡村旅游经营的调控和监管,才能促成乡村旅游发展和乡村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关系。乡村旅游是随着城镇化推进而兴起的一种旅游类型,源于欧洲。根据欧洲联盟(EU)和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其中“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从市场来看,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是大城市的居民。通过对游客的研究,国外学者发现游客参与乡村旅游的主要心理动机是喜欢乡村慢节奏和简单的生活方式、怀恋传统文化和田园风光,他们希望了解当地过去和现在的生活,不喜欢与其他游客伴行,急切地希望成为当地的临时一员。由此可见,乡村特有的文化传统是乡村旅游的主要吸引物,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基础。当然,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旅游开发特别是游客进入无疑会对乡村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理清这种影响的方面和性质,扬其利,弃其弊,对保障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乡村旅游发展对乡村文化建设的积极影响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激励农民加强对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国外的很多案例研究表明,乡村旅游有助于增强乡村社区的自豪感,保护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这些研究显示,在乡村旅游开发之前,乡村社区的一些独特文化和历史传承鲜为人所知,处于逐渐衰微的状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发掘、包装和宣传当地的历史传承和独特文化,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增强了乡村社区的自豪感。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当地政府总是会逐渐认识到乡村文化在旅游业中的核心作用而加以保护、开发。而对于某些乡村文化和历史遗产,其最好的保护方法是让它成为乡村旅游项目的组成部分。四川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四川农民的文化意识逐渐增强,并意识到继承和保护本地文化特色的重要性。藏族、羌族、彝族等少数民族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且在发展乡村旅游时注重突出民族文化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利于增强农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良好的生态环境、宜人的生态景观是乡村旅游的重要依托。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生态价值会逐渐显现,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会随之逐渐增强。以云南省丽江玉龙县拉市海为例,该乡距离丽江市区8公里,同时又是丽江至香格里拉旅游路线的必经之地,有发展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条件。正是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纳西族人民懂得了山水是资源、应共同使用保护的道理,进而增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实际上,不独拉市海如此,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云南的束河镇等地方,人们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在一些旅游村镇,涓涓清流环绕乡村,路边、庭院的花草树木都受到精心呵护,人与自然显得非常和谐。[!--empirenews.page--] 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农民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客观地讲,原生态的乡村文化固然具有无穷魅力,但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中也有不少不利于社会进步和人类自身健康的东西。而这些落后的东西可望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被取代。游客对乡村旅游地餐饮、住宿的卫生状况、接待服务水平和居民态度等方面十分关注,对卫生与安全的要求更高。这必然促使乡村旅游地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搞好给排水建设、美化保洁、道路整治、住房改造、厕所建设、生活垃圾处理,从而使当地农民形成健康、卫生的生活方式。四川郫县农科村就是其中一例。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该村的交通、通信条件大大改善;村里还建设了专门的垃圾场和停车场;村民自觉修整庭院,更新、添置家庭设施。整个村庄环境优美,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农民公园”。应游客的要求,成都市青城镇“农家乐”接待户则大都订阅了报刊杂志,使业主们也开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村民的卫生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随意乱倒垃圾的现象大为减少。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农

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乡村文化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修改编辑!)

第一章可行性研究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乡村文化旅游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地址 某某省某某县,距省会贵阳365余公里,距州府凯里173公里。大利距县城25公里,宰荡距县城26公里,卡寨距县城97公里,晚寨距县城50公里。 3、规划范围 民族村寨用地规模为60公顷。 4、项目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25年,包括建设期5年。 5、项目业主单位 本项目业主单位:某某县旅游局 法人代表:石松敏 单位地址:某某县古州镇 6、项目总投资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8057万元。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目的、依据及内容 1、编制目的 ?遵循项目建设程序,为项目决策、资金筹措提出可靠依据; ?选择合理的技术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对建设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为项目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2、编制的依据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范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年1月 ?《旅游规划通则》(国家旅游局,GB/T18971-2003)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014) ?《旅游项目开发可行性研究与经济评价实务全书》 ?《中共某某省委、某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某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某某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做好2009年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编报工作的通知》 ?《某某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某某省乡村旅游规划规范》 ?《某某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 ⑴《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 ⑵《某某州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1999-2020) ⑶《卡寨村消防建设规划》(2016) ⑷《大利村消防建设规划》(2016) ⑸《某某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⑹其他资料 2、主要内容 本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民族村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基本研究

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口号,城市文化旅游形象宣传口号 1、生态乐章,增城唱响。 2、增城山水如画,满眼岭南文化。 3、沐泽汉晋风韵,心悦岭南圣地。 4、青山抱绿水,岭南韵悠长。 5、寻梦岭南,情醉增城。 6、增城——岭南最具生活气息的城。 7、距自然最近,离喧嚣最远。 8、幸福日日增,绿肺城市中。 9、千年增城,生态绿城。 10、魅力增城,生态休闲。 11、荔城绿城增城,如诗如画如梦。 12、醉美荔乡,山水增城。 13、南粤风景,美在增城。 14、增多精彩,城载快乐。 15、增城——南粤最美的生态城市。 16、岭南风情谷,宜居生态城。 17、南粤旅游,难忘增城。 18、增城,一个天生“荔枝”的地方。 19、仙姑故里,美荔增城。 20、美“荔”增城,舌尖增醇。 21、增城风情,值得体验。 22、探南粤大观,享人间芳华。 23、临粤赏心,增城温馨。 24、活荔增城,越游粤美。 25、古韵今芳,源远流长。 26、岭南灵秀地,广州后花园。

27、游遍南国,还是增城。 28、增进幸福,城享美荔。 29、诗画山水,灵秀增城。 30、南粤千年古城,中国和谐之城。 31、荔枝之乡,仙姑故里。 32、幸福生态,增城贡献。 33、越游粤美,魅力增城。 34、一品岭南,千年古韵。 35、城市会客厅,诗画心梦城。 36、增城,用真诚感动世界。 37、山水增城,大美荔乡。 38、魅力之城,越游粤美。 39、越游粤美,活力之城。 40、历史千百年,粤中增城行。 41、户外达人,大爱增城。 42、返璞归“增”,“城”迎天下。 43、荔乡仙境,生态增城。 44、越游粤美,增添活荔。 45、穗东明珠,“荔”质天“城”。 46、增城景,迷世人。 47、增·福之地,魅“荔”之·城。 48、和谐之乐土,小康的家园。 49、荔质天成,仙境增城。 50、荔枝之乡,美味尝不完。 51、好游南粤,幸福增城。 52、荔枝之乡,味享增城。 53、生态增城行,自然好心情。 54、岭南之韵,增城之秀。 55、增城——广州的后花园。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举措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举措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的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所谓的“振兴”是非凡的,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信号。乡村文化建设也成为了我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产基础。乡村文化是乡村自信的重要源头,是乡村自信凝固的粘合剂,是承载乡村自信的火炮架,是我国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共融发展的根本来源。乡村旅游的开展,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提升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一、鄉村文化与旅游业共融发展的意义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红色旅游景点、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生活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乡村的旅游发展地位日渐突出,很多人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出去旅游。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种: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环境依托型。后两者发展模式均依托于当地的文化景点及文化风俗。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共融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所用的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对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及互联网宣传手段认识不足。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受基础设施环境、服务配套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探析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共融发展的“四个融合”1.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历史遗产相融合,实现文化产业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乡村文化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我国一些乡村地区存在文化历史遗产遗忘淡化的问题,未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遗产存在的意义。因此,在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中,要围绕历史遗址纵向传承和横向融合两条路径进行维护并设计规划方案,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历史遗产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融入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升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此外在乡村文化历史遗址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文明的创新设计和实践,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实现乡村资源合理利用及维护文化遗产的新型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产业的原生态特色,又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2.乡村旅游产业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新文化体验方式现代艺术文化包含现代美术、现代音乐、现代设计艺术等,已是当今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明和艺术思维。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原来的传统民俗文化很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旅游产业及现代艺术中。将乡村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既能有效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延伸,充分展示其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又能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进步。 3.乡村旅游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提升服务水平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国内迅猛发展,在科学技术、传统行业、教育行业等领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给传统的乡村文化产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通

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文艺晚会策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围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宣传推介句容和茅山,为句容经济腾飞、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目的要求有气势、有品味、自创、自导、自演为基础,充分反映句容人民的风俗民情、精神风貌,进一步提升福地句容的整体形象。 三、时间 20**年5月18号 四、地点茅山附近广场或句容体育馆 五、演员队伍组成 1.句容农校青年教师与学生。 2.各镇区幼儿园老师。 3.市区幼儿园、实小音乐老师,以及卫生等部门的文艺骨干。 六、演员选拔方式 1.举行全市歌手比赛。 2.举行全市主持人大赛。 3.举行全市戏曲小品比赛。 4.举行全市舞蹈比赛。发现人才,选拔演员。 七、日程安排 1.**年12月5日前确定节目方案,组建工作班子到位。 2.创作于20**年元月31日结稿,2月5日前拿出修改月底修改定稿。 3.元旦前后举行各类赛事,初步确定演员。

4.2月14日召开有单位协调会议,选调与节目有关的演员与节目对号,并进行培训。 5.3月15日前做好各个音乐、舞蹈伴奏制作。 6. 20**年3月1日 4月15日初 7.4月16日复排5月1日 15日连排 8.5月16日复排18日演出并组织下乡镇演出。 八、节目创作方案 1.大型歌舞《福地洞天》创作素材取才以福地句容的整体面貌,经济建设,人民欢乐以及句容的山山水水,一片丰盈的美好气象。 2.音诗画(暂定名《缅怀你哟,我心中的英雄》创作素材取才以新四军纪念馆,英雄们的故事及动人事迹为例,激发后人,努力奋发,建设新的句容贡献青春 3.男高音独唱《茅山风韵》创作素材以茅山的三石刻、古诗词为内容,反映茅山风采,词要大气,激昂、有力度。 5.评弹说唱素材取于宝华山的风情、人物、以及景色魅力。采用6名 8名女演员,弹唱,彰显民族,高雅之特色。 6.女声独唱题目待定素材取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缅怀先烈,鼓舞斗志,激发豪情,再创句容新辉煌。 7.小品题目待定素材取才从旅游经济为出发点,通过游人观光,导游戏说触发一些志士能人来句投资兴业。通过小品的表演,能激发更多人来句投资。8.舞蹈题目待定素材取才于句容茶农,种茶、采茶、喜悦心情。 9.音乐快板题目待定素材取才,句容的人物传奇,闻名遐迩的故事,采用快板加唱、和舞蹈的形式。18-24人)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 名字 引言: 通过对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过程中产生的众多环境问题不同观点的具体剖析,阐明两者间的 关系及实质,并从现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现状产生的问题着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使我国的旅游环境资源健康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开发保护 正文: 城市和旅游资源是具有相关性的。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人口群落的形成和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这为城市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城市逐步成为历史烙下了一连串的印记,并随着时光的流逝,遗留至今,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宝贵遗产,并成为我们追寻祖先足迹的极珍贵的人文旅游资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文旅游资源,是城市的孪生兄弟。不仅如此,由于生产和生活对水资源和交通便利条件的要求,古代人一般又在江河湖海之滨形成群落。这就是为什么城市普遍具有旅游资源的缘故。只是不同的城市在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方面各有所长,这也说明了旅游资源与城市的发展具有相关规律性,城市的发展沉淀出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开发, 例如,湖南的张家界市,就是因以张家界等武陵源世界罕见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吸引了数千万计的国内外游客。1994年国务院批准更名而成立的新型旅游城市。目前该市已兴建了一级国际机场,开通了全国17条航线,并大力发展铁路、公路等交通网;兴建了国际国内直拨和移动电话网,以及水电等旅游基础设施。改造了旧城区,使张家界向世界一流的旅游城市发展。该市的武陵源管理区,就完全是因武陵源旅游资源开发而新建立的崭新城市。所以,认识城市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在当代演变特点,对我们自觉地进行城市规划建设、职能分工,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旅游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城市蕴藏的旅游资源,在当代是一份极其珍贵的资源。由于自然

四川城市文化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成都文化旅游的现状与未来》—— 以巴蜀文化为底蕴 摘要 本文一共由两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以巴蜀文化为底蕴分析了成都文化旅游 资源的概况,并对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划分的不同类型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主要从 目前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出发,总结了成都文化旅游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据此 提出了相关的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成都巴蜀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发展 1.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1.1.成都文化旅游的背景 成都是多元一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是长江上游古文明起源和发展的中心,是巴蜀文化永恒的故乡。源远流长的巴蜀文明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有4500年以上从未间断的文明发展史,传承至今,积淀深厚。早在4500年前宝墩文化时期,成都平原就诞生了最早的城市文明。到3000年前殷周时期,成都产生三星堆青铜文明。秦汉时期成都成为世界漆器的中心和我国西南地区的冶铁中心。西汉时期的成都是全国五大商业都市之一。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所地方郡学,使汉代巴蜀文化比于齐鲁,与中原文化并肩发展。唐代,成都手工业盛极一时,是当时全国最繁荣的城市,曾有“扬一益二”之说。宋元时期工商业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成都也曾拥有领先世界1000年以上的深井钻探、采盐和制盐技术,闻名全国的川菜、川剧、川酒也得利于岷江所赋予的富庶的物质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岷江流域更显示出现代经济、文化的蓬勃生机,位于成都盆地的成都既有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又具备了全国闻名的时尚、创新和休闲等适宜现代人类活动的流行元素,具备开展“城市游”的良好条件。传统的巴蜀文化与现代文明相互补充,提升了成都盆地及相关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竞争力。 1.2.成都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 按照对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文化旅游资源可分为江源文明类、巴蜀文明历史古迹类、宗教文化类、名城古镇文化类、红色文化与英杰伟人故里类、民间文学艺术及手工技艺、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现代餐饮娱乐节庆民情风俗等7大类,1依此划分;成都文化旅游资源可以划分为: 1.2.1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文化旅游资源 岷江流域是古蜀人最早开发的经济文化区域,古称“江源”,为江、淮、河、济“四渎"之首2。古蜀人整治岷江经历了大禹治水、鳖灵凿金堂峡、李冰建都江堰与开锦江、文翁开湔江、高骈改道府河、今天的锦江和沙河整治工程等六个大阶段,从而以“江源”为源头,发展出如锦如绣的锦江文明。在这里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 游文化节总体方案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渝办发[2006]227号 【发布部门】重庆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6.09.20 【实施日期】2006.09.20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总体方案的通知 (渝办发〔2006〕227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总体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六年九月二十日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总体方案

为加快都市旅游业发展,营造都市旅游氛围,打造都市旅游精品,提升城市形象,市政府决定举办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经与有关方面协商,制订如下方案: 一、主题 山水之城·激情之都 二、时间 2006年9月29日(星期五)-10月7日(星期六)(共9天) 三、地点 主会场:渝中区 分会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 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 四、组织形式 主办:市人民政府 承办:市旅游局 渝中区人民政府 协办: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江北区人民政府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九龙坡区人民政府 南岸区人民政府北碚区人民政府 渝北区人民政府巴南区人民政府 本届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将以渝中区为主会场,主城八区为分会场,九区联动共同举办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旅游、商贸、文化系列活动。 五、组织机构 成立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组委会:

主任:谭栖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王银峰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王爱祖市旅游局局长 洪天云渝中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波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秘书长:孙逸民市旅游局副局长 慕福君渝中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成员单位:市政府新闻办市公安局市市政委 市交委市文化广电局市卫生局 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交通管理局 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江北区人民政府 沙坪坝区人民政府九龙坡区人民政府 南岸区人民政府北碚区人民政府 渝北区人民政府巴南区人民政府 六、主要活动 (一)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时间:9月29日 1.第十届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暨山水都市渝中环线游启动仪式时间:9∶30-10∶00 地点:解放碑CBD广场 形式:主城九区各组织一辆花车和一个方队参加本届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在现场舞狮、威风锣鼓、文艺表演的热烈氛围中,市领导宣布本届山水都市旅游文化节开幕。同时,启动山水都市渝中环线游,各区组织的方队乘客车和花车一道游览洪崖洞、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更是拉动了社会的经济增长,可谓是发展前途较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其发展较之城市旅游,明显不够顺畅。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程度较低、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不够重视等问题。但是,乡村旅游业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其乡村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由于中国的乡村文化兴起极早,流传已有数千年,已深入农村居民内心,成为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能将乡村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使乡村文化能借助现代化的旅游方式加以表达、展现,就必定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提档升品。现代化的旅游方式,不论游客开展任何哪一项活动,都与文化内涵相连。例如,游客在旅游地所进行的吃、喝、玩、乐等一切活动,都与乡村的文化习俗密不可分。所以,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业,可有效克服其发展短板,实现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如今,我国旅游业鹏兴勃发,已进入全民旅游时代。可是,乡村的旅游业较之城市旅游,其发展明显不够顺畅,而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恰能为其注入活力。现代化的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对旅游的品味也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的旅游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在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目前,乡村旅游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化的参与。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迅速打造出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无数实践均表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如今,各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而乡村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其生命力。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渴望回归乡村那种宁静的生活,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近几年来,人们节假日时间明显增多,这就更促进了人们出游的次数。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许多自然景观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例如,一些古村古镇、墓葬寺庙等,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

文化旅游节策划方案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 一、背景分析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一)大背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散客迅速上升,团队比重大幅度下降 2.主题文化旅游将迅速崛起,它区别于传统的文化旅游,而是有主题的。 3.观光型旅游为主向文化娱乐型旅游为主转变。 4.旅游者追求有更多的参与性活动。 5.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旅游的特点分析 文化旅游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旅游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外延和文化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产业特质,体现了旅游业对文化的依附性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呈现给旅游主体的是旅游景观的文化魅力、文化包容、文化辐射,并以此来感染、熏陶游客。有以下特点: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摘要】沙河市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为沙河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从分析沙河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制约和影响沙河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出解决措施,为沙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沙河市;文化旅游 沙河地处河北省南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沙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我国近几年将发展重点向第三产业倾斜,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备受政府层的关心。 沙河市号称“中国的玻璃城”,但是这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沙河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沙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提升沙河形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沙河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绵延不绝的太行山,风景优美。同时沙河市历史悠久,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隋开皇16年置沙河县,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1987年2月经国务院撤县立市,1988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沙河市旅游资源丰富,秦王湖、宋璟碑、乾隆御笔真迹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一)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 沙河市西邦太行山脉,既能欣赏到层峦叠嶂的高山,感受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又能享受绿树丛荫,小桥流水的秀丽,让人好不快活!另外,朱庄水库隆冬季节可见“鼎梅晴雪”,北国风光让你尽收眼底;秦王湖更有“三峡四沟五十景”之说,让你一饱眼福;另外,北武当山、小西天的传说更是让人想解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二)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沙河市有着14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后到隋朝时期置县,是燕赵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宋璟、张文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留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传承人由后人参鉴。 1.宋璟碑、梅花赋 在沙河市十里铺村内有一座梅花亭,是明正德年间修建,因唐代名相宋璟作“梅花赋”而得名。宋璟是邢州南和人,武侯垂拱三年,宋璟25岁,在沙河的东川馆舍随其叔父读书,作《梅花赋》,在序中赞梅,实以此自喻。其赋曰:“垂拱三年……”。《梅花赋》全篇共计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词丽言切,备受历代文人所称道。之后,颜真卿爱慕前贤,又受宋璟之后所托撰下碑文,故宋璟碑又名为“颜鲁公碑”。宋璟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历代备受珍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看到已有残破的宋璟墓碑时,不禁感叹“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庄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虽其残不忍弃也。”南宋学者赵明诚著《金石录》首载是碑,称其为上品。 公园1750年,乾隆皇帝及其皇后大臣们巡幸河南返京时,路过十里铺,听说这里是宋璟的故乡,便“停驾驻跸”。乾隆好大喜功,又善于舞文弄墨,因读《梅花赋》羡慕前贤,故在此挥毫行书《梅花赋》,随之,又御笔《东川诗》赞颂前贤。后人将赋、诗、画刊刻于石,此之谓“乾隆御书石刻”。《梅花赋》与《东川诗》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现沙河市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历史资源,已将《梅

都市旅游文化产业

调顺岛都市旅游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宜人城市新样板、产业升级新引擎、社会建设新典范、文化之都新标杆、开放合作新高地的目标要求,切实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努力将调顺岛打造成为“全国都市文化旅游服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进一步提升调顺岛滨海生态休闲文化型都市旅游文化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 都市文化旅游是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体系,旅游者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在范畴上包括两个内涵:其一专指与人类知识和智慧成果有关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活动;其二指生态旅游中含有人文元素的旅游活动。 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惟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旅游因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国内外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型旅游转化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都市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间和过夜天数逐渐减少。 2、旅游者开始把都市生活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希望对目的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3、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者所占都市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十分强劲。 4、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短期学习、医疗保健、文化交流等为目的的旅游者逐渐增多。 5、随着国际反恐形势的变化和恶性自然灾害的发生,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已成为旅游者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 6、演艺节目成为都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 发布时间:2011-8-1信息来源:《企业经济》作者:唐勇黄俐波[摘要] 本文探讨了乡村旅游开发对乡村文化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提出在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对农村文化分类分层实施保护,注重提高农民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旅游经济;乡村旅游;文化保护;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唐勇,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黄俐波,江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南昌 330200) 发展乡村旅游,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2004年7月26日在视察上海崇明县前卫生态村时指出:“农家乐前途无量”。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确定为“2006中国乡村游”,以发挥旅游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优势和作用。开发乡村旅游,鼓励农民依托当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应当同时注意到乡村旅游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独具特色的乡村风光和人文资源,而农村旅游文化资源又具有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开发乡村旅游要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走“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乡村旅游开发为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于旅游目的地文化的影响,学者们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主要是如何发掘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保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有利于文化的保护。乡村旅游对于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传统资源就地转化为旅游产品,完成价值实现和大幅度升值,经济手段辅之以合理完善的行政手段,为乡村文化保护创造了有利条件。 1.为文化保护提供经济保障 发展乡村旅游是农民根据当地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增收的重要途径。发展乡村旅游扩大了城市居民在农村的消费,也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在农村内部的转移,带动了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扩大,推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总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壮大,公共财政的积累,为农村文化资源的整理发掘、弘扬保护以及文化设施的建设提供了经济上的可能和支持。 2.有利于乡村文化的传承 由于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乡村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逐步面临消亡,尽管专家倡议、政府呼吁保护,但是收效甚微。随着旅游开发的兴起以及外地游客的欣赏度的增加,这些文化内容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日益显现,使得那些面临失传的手工技艺、民间舞蹈和音乐等得到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人们为了发展旅游经济,不遗余力地挖掘传统文化,恢复一些濒临消亡或中断多年的民俗文化。尽管这些行为活动直接目的是经济利益,但是客观上还是起到了恢复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美丽乡村建设的创新性模式——“文化+旅游+农业”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2016年中央1号文件与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驱动下,将美丽乡村建设又一次推向了高潮。绿维创景多年来研究美丽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在农业部发布的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之外,创新性的探索出了美丽乡村更具生命力的“文化+旅游+农业”模式,本文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八寨镇为例,详细地阐述了此种模式的应用,以供大家分享。 一、项目背景 在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时,在全面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之际,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旅游消费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环境之下,毕节市七星关区紧跟国家政策,贯彻落实国家、贵州省、毕节市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以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契机,以区域交通环境改善为机遇,以实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启动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工作。在此背景下,七星关区政府委托绿维创景进行八寨镇美丽乡村示范建设规划。 二、问题聚焦 村庄现状问题主要存在于产业发展、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三个方面。第一,产业处于低级、粗放的小农经济阶段,传统农业不足以发展村庄经济,导致村庄经济活力缺失,人口流失,村庄空心化。第二,村庄建设良莠不齐,村庄传统特色风貌和建筑符号逐渐消失,缺乏良性交往空间,街巷空间脏乱差,空心村现象逐步加剧,传统村落活力渐逝。第三,村庄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公共服务设施条件差,文化服务设施匮乏,卫生设施条件差,村民物质文化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在贵州产业带动型、乡村旅游型、生态文明型和民俗特色型四种典型美丽乡村建设模式趋于成熟,已成功发展了一批美丽乡村。在周围村庄快速发展,八寨镇村庄自身还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找到八寨镇的出路呢?是遵循固有模式,还是跳出成功经验,探寻一条全新的道路,是项目组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规划思路 项目组以村庄实际为出发点,秉承“生态优先、以人为本、文化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关键要素整合,旨将八寨镇打造成为区域生态环境最优美、村容村貌最整洁、产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

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优势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关于XX高邮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调查和思考内容提要:本文就XX高邮如何立足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快“现代工商名城、东方邮都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湖旅游名城”的区域性中等城市建设步伐,以发掘、彰显邮文化、运河文化等文化遗产特质,突出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着力探索出一条符合高邮市情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文章对高邮城市的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思路进行了概述并对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提出了具体建议。加快推进独具高邮特色的运河风景、邮都风情、珠湖风光,建议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一是利用现有本土文化,查找缺失,规划旅游产品;二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挖掘文化,提升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周边城市资源,寻找合作,拓展旅游产品;四是传承历史文化资源,搜寻特色,创新旅游产品。 关键词:文化资源高邮旅游开发 Mining thoroughly advantages of city cultural resource, Advancing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regarding cultural heritag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aoyou,Jiangsu Content summary: This article makes investigation and thinking about exploring a way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nsistent with Gaoyou situation, by how Gaoyou bases on the resource advantages of first batch of provinci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成都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报告

《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提升XX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调研报告 导言 XX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将XX建设成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目标。将XX建设成为成熟的、一流旅游目的地,促进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高层次的价值取向,则是通过发展旅游,带动城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通过发展旅游,彰显XX城市形象,提升XX城市品牌。 现代城市以其活跃的经济活动、优越的商务与购物环境、发达的科技与信息、先进的服务和娱乐、现代化的建筑风貌和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对旅游者形成巨大的吸引力,城市也随之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许多城市因此成为直接的旅游目的地。 进入21世纪以来,旅游目的地之间、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文化的竞争。谁能够从现代人的需求出发,充分利用本地的文化特色,结合现代化的表现手段,谁就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 因此,发展都市文化旅游是将XX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的有效途径,随着都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我市城市形象、文化、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都市文化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成为XX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社会凝聚剂和文化升华剂。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及发展趋势

(一)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 都市文化旅游是以都市文化旅游资源为支撑体系,旅游者通过对都市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文化审美体验和心理感应,获得精神愉悦和文化享受的行为。在X畴上包括两个内涵:其一专指与人类知识和智慧成果有关的人文景观的旅游活动;其二指生态旅游中含有人文元素的旅游活动。 都市文化旅游一方面要以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生成要素为载体,另一方面,都市文化旅游也离不开城市空间的精神要素—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文明的标志。城市文化是否具有特色、差异性或者惟一性,决定着城市能否成为都市旅游目的地。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文化旅游因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而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二)国内外都市文化旅游发展趋势 由于都市文化旅游的内涵被不断挖掘,内容日益广泛,都市文化旅游也逐渐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文化型旅游转化和发展。目前,国内外都市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由于交通的方便快捷,都市作为观光旅游目的地,游览时间和过夜天数逐渐减少。 ●旅游者开始把都市生活体验作为旅游目的,希望对目的地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会议、展览与商务旅游者所占都市旅游的比例逐年增加,消费能力十分强劲。

城市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差别分析

城市文化与旅游文化的差别分析 一个城市的价值定位,应首先确定城市文化的基本特征。“任一客体 都具有众多特性,人们根据一群客体所共有的特性形成某一概念。这 些共同特性在心理上的反映,称为该概念的特征,”是事物可供识别 的特殊的征象或标志。 城市文化特征应该考虑两项基本内容:时间和空间,即历史性和地域性。无论精神特征,还是社会特征,或者制度特征,基本脱不出这二 者的范畴。时间性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其内涵历史性则涵盖每一 时间段的文化创造。每段文化创造在城市文化中的地位不同。一般说来,早期历史文化决定该城市文化的特征,最具有文化价值,常常成 为城市文化的标签。空间包括自然地理空间和社会地理空间,其内涵 地域性体现在独特的自然地域风光和该地域的独特地理位置在社会历 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区域核心作用。因此,城市文化是一种原生文化。 探讨原生文化,才能更为准确地定位城市文化。 城市旅游文化虽然也称之为文化,但其实质首先不是文化,是一种商 业行为。一般来说,是近现代工业化之后逐渐兴起的以经营为主的商 业活动,其后,为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 目的地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特点的文化形态。当它借助于城市 文化时,就成为城市旅游文化。因此,城市旅游文化的特征首先是基 商业性,其次才是文化性。因此,城市旅游文化是一种衍生文化,其 定位应是城市特色文化下的商业文化。 一、城市文化与城市旅游文化内涵解读 城市文化的特征决定了城市文化的基本内涵,大多数城市并不像专家 学者所论述的那样,在所有方面都具有可观瞻性,都具有规模意义, 都具有被外界所关注的价值。如凤凰古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黑河、满洲里、苏州、蓬莱,等等。这些城市被关注的内容或特色,主 要集中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其城市文化内涵不可能涵盖社会、自然、人文的所有部分。因此,地方政府在建设城市文化时,往往选择该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