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原文。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手法。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孟子。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起承转合。
解读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如人性本善、道德修养等。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孟子。
第二步:朗读原文,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节奏。
第三步:分析文章结构和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四步:解读重点词汇和句式,解释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第五步:练习翻译和默写,巩固所学内容。
2.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原文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运用练习法,通过翻译和默写,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回答问题时的积极程度。
翻译和默写:评估学生的翻译准确性和默写能力。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3.2 教学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问题,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思考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拓展4.1 教学资源教材:《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参考资料:关于孟子的介绍和相关的文学评论。
多媒体教学:使用PPT等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和展示。
4.2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孟子的其他著作,如《孟子·告子下》等。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辩论活动,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表达思想。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拓宽学生的视野。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的有效性,分析优点和不足之处。
5.2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的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语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教案反思设计课件优秀教案一、说教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中的经典篇章,通过讲述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阐述了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孟子的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说学情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对《孟子》也有所了解。
但在深入理解孟子思想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难度。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掌握重点词语的解释和用法。
(3)了解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孟子思想的深刻内涵,培养道德素养。
(2)学会关爱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
(2)感悟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2.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孟子思想,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将孟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过的《孟子》篇章,引导学生进入孟子思想的世界。
(2)简要介绍《鱼我所欲也》的背景和主题。
2.课堂讲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意。
(2)教师通过PPT展示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
(3)讲解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孟子的人性善恶论和道德修养观。
(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引导学生将孟子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道德素养。
六、说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重点词语。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孟子人性善恶论的理解。
七、说教学反思1.对部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估计不足,导致他们在理解课文时存在困难。
2.在合作探究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效果不尽如人意。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鱼我所欲也》(教学说课稿)
(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9 鱼我所欲也》(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9 鱼我所欲也》是统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孟子所说的一段话,主要讲述了人应该坚守道德准则,不受物质诱惑,保持高尚的人格。
通过这段话,课文传达了一种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使学生认识到坚守道德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基础。
但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还处于青少年阶段,对于一些抽象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情境和实例来理解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学会如何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坚守道德的意识,提高自身的人格修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学会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文,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理解课文大意。
3.细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4.品悟课文: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让学生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5.应用拓展: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坚守道德。
6.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坚守道德的重要性。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它古文他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式】1、采取“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一、导入新课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拾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送阅读,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1教学内容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闻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而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
其论证办法,学生不易控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推断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诵,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概,从而体现孟子擅长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堆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大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见,领略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诵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详细事例、正反驳比或比方说理的办法,理解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挑选,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和善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控制本文的论证办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预备:录音机、示范朗诵磁带教学办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有用的教法,可实行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触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鼓舞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进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添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善良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掌握《鱼我所欲也》的原文及翻译。
2. 理解孟子的道德观念,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难点:1. 文言文的理解与翻译。
2. 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
1.2 提问:“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2. 自主学习2.1 学生自主阅读《鱼我所欲也》,理解大意。
2.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文中的论证方法。
3. 合作探讨3.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
3.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翻译对比4.1 学生互相交换翻译成果,对比分析。
4.2 教师点评翻译中的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5.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 熟读《鱼我所欲也》,巩固记忆。
2. 分析文章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短文。
3. 翻译《鱼我所欲也》,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鱼我所欲也》原文的熟悉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学生对孟子道德观念的认同和内化程度。
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能力的提升。
4.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说课稿(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出自《孟子》。
这篇课文是孟子表达自己主张和道德观念的重要篇章。
课文以孟子与景春的对话为线索,通过谈论养鱼与治国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孟子主张仁政,反对暴政,强调君民相亲、君民合作的理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对孟子这位古代圣贤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课文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这一段论述较为深奥,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从课文中提炼出孟子的理念,并将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课文,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把握孟子的理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认识孟子主张的仁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孟子的理念的把握。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孟子的理念,并将之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录音等,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孟子画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孟子思想,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课文朗读: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内容解析:教师对课文进行逐句解析,引导学生理解孟子的理念。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孟子的理念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5.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孟子的理念的重要性。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5篇《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相信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黑板显示: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5篇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5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简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
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⑴ 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⑵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⑶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二、教学方法设计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
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优秀8篇)九年级下册语文《鱼我所欲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发展。
其散文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味1、质疑及交流。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一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教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或相互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鱼我所欲也教案范文
鱼我所欲也教案范文教案标题:《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本文的基本内容,理解文章主旨。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获取信息,分析思考问题;能够借助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信息整理和归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及生物的珍惜意识,引导学生善待动植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散文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主题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5分钟)通过拿一幅山水画引发学生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的思考,并引导他们谈谈在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的美。
2.阅读理解与分析(40分钟)(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重要的事实和细节。
(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分析文章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帮助他们理清对整个散文的大致了解,并形成初步的思路。
3.学习散文的特点(2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散文的定义和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找出文章具有的散文特点,并进行讨论和总结。
4.课文重点解析与讨论(30分钟)(1)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对课文中有关渔翁与鱼的描写进行深入讨论,思考渔翁和鱼的意象背后的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将文章分段,归纳各段的主题,然后分组讨论各段的写作技巧和效果。
5.思维导图整理(20分钟)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文中的观点、事实、细节和思维路径整理出来,帮助他们更加清晰地理解文本的整体结构和逻辑。
6.想象与写作(15分钟)(1)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想象,写出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珍惜之情。
(2)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文字整理成短文,并与同桌交流和互动。
四、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课进行总结和回顾,再次强调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任务:将自己对自然的感受整理成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理解并分析课文的主题和写作手法。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鱼我所欲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鱼我所欲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
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这篇文章逻辑严密,论证有力,语言简练,所表达的“舍生取义”的观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价值追求。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还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但是,对于孟子的思想和这篇文章的深刻内涵,理解起来可能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此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和思考,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如“欲”“得”“舍”“甚”“恶”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句式。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理解文章的大意,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孟子“舍生取义”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感受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论证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大意。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理解“舍生取义”的内涵。
2、教学难点(1)体会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现实意义。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6篇《鱼我所欲也》篇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
,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范文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范文《鱼我所欲也》说课稿1《鱼我所欲也》说课稿1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选自《孟子·告子上》。
它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气势恢宏,论证严密,非常适合对中学生进行人生价值取向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理解课文所阐述的“舍生取义”的观点。
2、与方法目标:注重朗读,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孟子运用具体事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难点:本文个别语句晦涩,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障碍,加之论证严密,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学习论证方法是本课的重点;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古文,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因此,诵读是关键。
它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因此,我认为唤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以上考虑,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法:1、情境激趣法,通过图片、故事等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诵读教学法,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3、辩论明理法,所谓真理愈辩愈明,在辩论中锻炼口才,理解文意,从而展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情境激趣,重视熏陶感染朗诵《过零丁洋》,这是文天祥在民族大义面前毅然选择死亡的千古绝唱。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精选8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精选8篇)导语:孟子性善,自认为“羞恶之心,人皆有之”,人就应该保持善良的本性,加强平时的修养及教育,不做有悖礼仪的事。
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孟子《鱼我所欲也》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的文言词句,把握课文大意。
2.体会运用对比、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理解“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激兴趣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方法二: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栏目,近期专访了知名主持人倪萍,主持人让倪萍选取了她主持生涯的几个关键词,她选中了“选择”这个词。
倪萍说,她喜欢选择,也害怕选择,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你必须付出的,你想得到东西的时候可能就随着失去,东西都拥有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就得想好了要放弃,而放弃又是痛苦的。
人生常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我们该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吧。
二、作家作品简介1.关于孟子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补充资料:跟孟子有关的小故事,如孟母三千(出示漫画),激发学习兴趣,打消畏难情绪。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说课稿《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孟子主张人性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理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重就会做出不义的事来,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身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本文议论性很强,其论证方法的运用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课上以诵读为主。
通过诵读,认识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理解本文逻辑严密、设喻巧妙的特点,体会排比、对比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本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学生学习兴趣可能不大,教师应当提倡互动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质疑法 3.鉴赏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自由质疑,互动探究,理解文意;美读课文,体会语言特色,初步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1.“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外授)我也,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
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黔敖(富人)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捧)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评点。
可以从读音准确、节奏分明、重音清晰、流畅自然等方面评价。
3.教师点评。
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停顿及重音,(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4.学生齐读课文。
5.学生白读课,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6.请学生概括本文大意明确:人在进行选择时,应以义为重;人应保持自己的“本心”。
四、质疑解疑,疏通文意:1.你问我答学生提出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请同学解答,可指名回答,也可自由回答。
2.生问师答对学生不能解答的问题,教师酌情给予点拨。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2)辨析加点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于生者万钟于我何加焉(3)翻译下列句子。
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若干名同学回答明确:(1)“辟”通“避”,躲避。
“辩”通“辨”,辨别。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之意。
“与”通“欤”,语气词。
“乡”通“向”,从前。
(2)是:这种;这种做法。
为:宁愿;为了;接受。
而:表修饰,不译;表转折,却。
于:比;对。
(3)①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
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④这就叫作丧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五、朗读训练,体会语言特色,初背课文:1.学生齐读课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欣赏整齐而又有变化的句式美,感受其音韵美。
2.学生背诵成组的排比句、对偶句。
3.教师出示背诵练习。
帮助学生背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 ,。
,。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是故,。
呼尔而与之, ; ,。
乡为身死而不受, ;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 ;是亦不可以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4.学生齐背课文。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理清本文的论证思路,画出全文结构提纲。
《鱼我所欲也》说课稿一、教材简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这篇课文是九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三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反复诵读中把握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
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本单元前面安排了二篇讲读课文墨子的《公输》和《〈孟子〉二章》,学生通过学习对先秦的散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之后是一篇自读课文《〈庄子〉故事两则》,所以这篇课文是由讲读向自读的过渡。
孟子主张人性善,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开篇用鱼与熊掌的比喻引出生与义不可得兼时应当舍生而取义的道理,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论点进行正反对比论证,最后进一步指出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第二段结合当时的社会现实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论证保持本心的重要性,赋予了舍生取义以广泛的现实内涵,使这个道理更令人信服,再次论证了舍生取义这一论点。
孟子的这一观点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的行为准则。
更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人格标准,本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体现了《孟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作者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方法设计】对本课的教学主要采取诵读法和讨论法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又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
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的教法的主导思想是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这篇课文应以诵读法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感悟课文精美的语言,运用讨论法深入探究文章的论证过程,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
我在教学中只是一个组织者----把握学习整体走向的,一个引导者------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九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的学习能力,熟悉了议论文的学习流程。
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听读,资料助读、跳读、研读、品读等方式来理解课文,积累基本的文言文词汇丰银行。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义”的提出,“义”的论述方式和“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可运用多媒体课件,扩大教学容量。
我在教学上安排两课时。
教学流程图:【过程分析】一、激趣导入2006年全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李春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学生,2006年 7 月21日在家乡勇救两名落水少年后,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他的英勇事迹在当地传诵开来后,感动了很多人,团中央全国学联号召:向李春华学习做青年先锋。
可是有人却在网上发表文章说,这样做不值。
到底值不值呢?今天通过学习二千多年前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可能就会找到答案的。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既有时代气息,又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憾,悬念的设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课创造良好的情境。
)二、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义”1、听配乐朗读,多媒体出示语音,句读,节奏,重音示范。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朗读标准:(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设计意图: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
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
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
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掌握字音、字义,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资料助读,整体感知“义”学法指导:介绍孟子的生平、政治主张、生活的时代背景。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说说学习《〈孟子〉二章》后你所了解的孟子)(设计意图:既联系了旧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有助于理解本文的主旨。
)四、细读课文、疏通积累“义”。
学法指导: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疏通文意,将交流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