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法学课程考核说明
电大学习:《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

电大学习:《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
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
放学回家后的叶,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
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
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
1999年11月5日,叶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
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52.5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绪的变化,对两个学生体罚一直持续到下午放学。
由于原告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伤害,无法到学校读书,一直在家靠药物稳定情绪。
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产生精神疾患,被告张的行为与原告受到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或者谙导致原告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
当然,叶患病并非全部由张的行为所导致,因为据法院调查得知,原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贯厌学,早已存在诱发精神病的隐患。
开放教育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网上学习行为考核实施效果分析

安徽广 播 电视 大 学学报 2 1 0 2年第 1期
核 方案 已经 逐步得 到 了各 级 分 校 以及 教 学 点 的 重视 和 支持 , 通过 几轮 的实施 , 取得 阶段 性成果 , 一些 分校 达 到 了既定 的教学 目标 , 例如 合肥 、 山 、 黄 宿州 、 蚌埠 、 开 放学 院等分 校 。以省校开放教育学院 2O 秋至 21 08 00 秋教学班应届学生历年数据为例 , 中国法律思想史 网上学 习行为考核及格率呈上升趋势 , 具体数据如图 2 :
} 网上学习行为考核
l
l l
务 旨在敦促 学生逐 步适 应现代远程 开放教 育新 的教 学 模式 , 网络环境下学 习能力 、 培养 工作 能力 以及运 用现
3 ,0 制 格少j )34 次 格少 玖 l 0, 及 、 4 0 】分 . } 0 . 戌 , 4 4 8 格少r %2 及 0 8 %蚍
相应成绩也 越 高。各项 成绩 以百分 制计 算 , 一 定 比 按 例综合后 以 2 计 入 课程 总成绩 中。20 春 为 进一 O/ 9 5 09
步督促学生的网上学习, 本方案作了进一步调整, 课程
成绩实行 双及 格制 , 即一 方 面要求 网上学 习行 为 考核
络 。] _ l有鉴于此, 1 安徽电大针对部分开放教育省管课程 在全 省范 围 内推 行 了 网上 学 习行 为统 一 考 核试 点 改 革 , 中就包括法学本科 《 其 中国法律思 想史 》 课程 , 该课
程考 核模式在 以往 改革 的基 础上 进行 了有益 尝试 , 确 立 了多元化 的表现性 评 价模 式 , 即通过 多样 化 的评 价 任务 的设置 , 出对学 生综 合素质 能力 的培养 和提升 。 突 网上 学习行为考 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标准, 另一方面要求本课程的其他 考核项 目总成绩( 包括平时作业 、 期末论文、 小组讨论 三项) 也需合格 , 本课程最终总成绩方为合格。 具 体方 案设计 如 下 图L :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2分)1、教育法学是以教育法、教育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分支学科。
2、我国教育法学研究的内容是指组成教育法学体系的各项基本知识的总和。
我国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法的基本理论,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三个层面。
3、教育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根据教育法律规范为人们确定的不同行为模式,可以将其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规范授、权性规范。
其中,授权性规范是指授权人们在法定条件下,有权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法律规范。
4、根据宪法的规定,我国教育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几种。
5、教育权包括国家教育权、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等四种教育权。
学校教育权是指国家赋予学校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活动的权利。
6、公民的受教育权是依照法律规定,公民在受教育方面可以作为或不作为,或要求他人为其受教育权而作为或不作为的能力或资格。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C(改为黑克尔)2、B3、B4、D5、A 、B6、D1.1957年,德国学者(C )撰写的《学校法学》一书,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法学著作。
A.高克尔B、约翰逊C、黑克尔D、克莱因2.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和横行比较。
其中,纵向比较是对同一教育法或教育法律现象在(B )的特点进行比较。
A.不同发展方向B.不同发展时期C.不同发展领域D.相同发展时期3.《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属于(B )。
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D.规章4、(D )是指以一国现有的教育法律法规形成的门类齐全、协调一致的统一体。
A.教育法的渊源B.教育法律关系C.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D.教育法的体系5、我国(A或B)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育法学

期末作业考核《教育法学》满分100分一、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答教育法学的特性教育法学的研究对象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教育法学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教育法学具有综合性;教育法学具有边缘性。
2. 简答教育法学的发展特点。
经验法学逐渐从行政法学中脱离出来;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更为系统;出现了教育法学的专业学术组织和专业学术杂志;高等师范院校普遍开设教育法学课程;出版教育法学著作3. 简答教育法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一是教育法的基本理论。
这部分内容具体包括教育法学的基本原理、教育权与手教育权的法律性质、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的运行等。
二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这部分内容具体包括我国现行教育基本制度体系,学校、教师、学生等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地位、权利与义务等。
三是法律责任与救济。
这部分内容具体包括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构成要件、归责原则、责任方式,教育法对法律责任的规定,法律救济等。
二、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40分)1. 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教育法学的意义。
(一)学习教育法学是适应依法治教形势的需要近些年来,依法治教做为一个基本方略在教育工作中显得越来越突出。
所谓依法治教,就是依照国家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来实施、管理和发展教育。
它是各类国家机关、各级教育机构、教师、学生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等各种教育主体所参与的,包括实施教育教学、管理教育事业和其他有关教育的法制活动。
实行依法治教是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首先,从总体上看,实行依法治教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提到了重要日程,提出和确定了“依法治国”、“行业依法而治”。
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提到了“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的高度。
国家管理的法治化,必然要求教育也要依法而治。
?其次,实行依法治教是教育的地位和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育法学》期末复习资料

《教育法学》期末复习资料1、 [教育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产物,是现代国家的一个重要的立法领域。
P472、教育法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
P493、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有三大特征,即[强制性、免费性和世俗性]。
P504、义务教育的世俗性是指[用法律的手段保证教育与宗教的分离以及外部政治力量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和控制]。
P505、教育法就其基本性质而言,可以看成是(具有行政法性质的一类法律规范]。
P606、教育法的特点: [规范性; 强制性;教育性;超前性;客观规律性] P627、法律规范在指引人们的社会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法律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即法律调整的对象。
P688、[法律渊源] 是法律规范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宗教规范、社团组织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代表这种意志的某种特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P789、根据宪法规则的原则,我国教育法法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宪法; 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 P7810、 [行政法规]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P8011、教育法的文本结构包括: [法律文件的名称;法律规范;效力等级、时间效力、适用范围;法律正文] P8312、法律规范是法律的主要内容,具有[普适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特点。
P8313、法律规范的普适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特点是通过它的特定的逻辑结构而实现的,具体地说,如下三个要素构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即[假定、处理和奖惩]。
P83(1)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2)处理是指法律规范要求的作为和不作为。
(3)奖惩指人们作出或不作出某种法律规范规定的行为时,在法律上引起的后果。
14、 [本文]按层次可分为章、节、条、款、项等,按性质可分为总则、分则、罚则、附则等。
P84(1) [总则]一般是法律文件的开端部分,主要规定该法律的立法目的、立法依据、任务、原则、适用范围和时间效力等内容。
《教育法学》高级教案

《教育法学》高级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为高级教育法学课程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以便教师能够有效地传授教育法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教育法的基本框架,掌握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教育行政执法、教育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提高自己在教育法律实务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
2. 掌握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和处理原则。
3. 了解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4. 熟悉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规范。
5. 掌握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和归责原则。
6. 提高自己在教育法律实务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2.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类型和处理原则3.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4. 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规范5. 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归责原则和追究机制6. 教育法律实务分析与案例讨论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
2. 案例分析:分析教育法律实务中的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法律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模拟演练: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法律实务的模拟演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安排: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1. 教育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作用(4课时)2. 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类型和处理原则(6课时)3. 我国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4课时)4. 教育行政执法的程序和规范(6课时)5. 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归责原则和追究机制(4课时)6. 教育法律实务分析与案例讨论(8课时)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法学教程》2. 案例库:教育法律实务案例3. 法律法规汇编: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文件4. 教学课件:教育法学课程PPT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30%)2. 期中考试:考查教育法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律法规(30%)3. 期末考试:综合分析教育法律实务案例,撰写案例分析报告(40%)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

教育法学典型案例分析案例1.教师发怒使两学生头撞头受伤案[案情] 1999年4月8日,某中学语文教师张运晓正在讲台上批改作业,这时,14岁的叶与同桌因为座位谁用得多少发生争吵,继而又动起手来。
张老师很恼怒,在把他们推往教室外面的途中,二人的脑袋撞在了一起。
放学回家后的叶,精神即出现异常现象,目光呆滞,不与别人说话。
夜间哭醒,并胡说一些惊恐害怕的话,一直持续到天亮。
第二天在叶氏夫妇和校方的帮助下,叶先后被送往几家医院看病,但病情一直未能好转,期间一直未到校上学。
1999年11月5日,叶被送往市第二精神病医院,被诊断为反应性精神病,脑血管痉挛。
由于多次向张讨要医药费未果,家长一纸诉状将校方和张诉至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请被告学校承担为女儿治病支付的医疗等各种费用35881元,另要求精神抚慰金25万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由于被告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的原告受伤的后果,因被告张是在教学活动中履行教学职责时发生的侵权行为,故学校应承担赔偿责任。
因此判决被告法人单位学校负主要责任,赔偿原告叶某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后续治疗费、陪护人员误工费、交通费、杂支费、鉴定费元,及精神抚慰费共计45000元。
[分析]本案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张老师的行为是正常的教育方式还是不当的教育方式二是如果是不当教育方式与原告受到伤害的结果有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显然,张老师的教育方式是不当的,当他发现叶与同桌发生争吵后,采用极其简单粗暴的态度,让两个学生站在讲台上,并用手揪住两学生的头发,使两学生的头相撞,并反复的训斥,没有注意到原告完全没有考虑到她的承受能力情绪的变化,对两个学生体罚一直持续到下午放学。
由于原告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心理上也受到极大的伤害,无法到学校读书,一直在家靠药物稳定情绪。
被告的行为导致原告产生精神疾患,被告张的行为与原告受到伤害有着直接的因果联系或者谙导致原告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直接诱因。
当然,叶患病并非全部由张的行为所导致,因为据法院调查得知,原告心理承受能力差,一贯厌学,早已存在诱发精神病的隐患。
8001开放教育法学基础知识专题课程终结性考核说明

开放教育法学基础知识专题课程终结性考试考核说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文法教学部潘昊一、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文秘专业(专科)的学生。
(二)启用时间从2013年秋季开始使用。
(三)考核目标法学基础知识专题是一门综合性的法学课程,是对法学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概要论述,其内容包括法学基础理论、以宪法为核心的我国各个主要部门法律和国际法的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对正确理解并掌握法律的本质、现行法律的基本内容,对正确执行法律、自觉遵守法律、运用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现象作斗争,对改革开放,无疑都是必要的。
这些知识也都是培育和检验学员的法学素养所必需。
(四)考核依据本课程考核说明是依据教学大纲、文字教材《法律基础与实务》(范军主编,上海三联书社)制定的。
本课程考核说明是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五)考核方式及计分方法本课程考核方式仅为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试以小论文的形式替代终考,终考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100%。
二、终结性考试方式与要求(一)考试目的终结性考试是在形成性考核的基础上,对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进行的一次全面检测。
(二) 考试手段采用提交小论文方式替代统一考试,不再进行期末考试。
(三)提交方式学生通过省电大综合性作业终考管理平台以附件(压缩包)形式提交作业。
(四)小论文选题要求●对教材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结合个人经历分析。
●对所在县、市的法律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学员小论文可以整合相关信息资料,但不能与原有资料雷同;●对相关法律问题的分析应当有一定的法律依据,不能言之无物。
●题目自拟,应与法律问题有一定关系,最好是能和教材内容有联系。
●抄袭或者引用内容超50%的,将没有终结性考试成绩。
●参考选题:1.《婚姻法解释三》对婚姻家庭的影响分析2. 浅议《劳动合同法》的不足3. 论特殊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4. 论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5. 论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的关系6. 论抢劫罪与抢夺罪的区别7. “知假买假”是不是消费者8. 行政处罚程序9. 消费者的知情权10. 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五)小论文撰写要求字数:不少于1000字,不超过2000字。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0711007总学时数:48总学分数:3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师范)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法学概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本科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
课程主要内容为法的一般原理和国内主要部门法学和国际法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法学的基本理论和部门法基本知识、重要原则和法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为学生今后能胜任中等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法学内容的教学和法学课程的教学奠定专业基础;并通过法律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学生法律思维和法治观念。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导论教学内容:一、法的基本概念二、法的运行三、法与国家、政策和道德四、社会主义法制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教学要求:掌握法的基木概念、法律关系、法律体系,了解法的运行,法与道德、政策的关系,法治与法制,依法治国的内容。
第二章宪法教学内容:一、宪法概述二、我国的基本制度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四、我国的国家机构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掌握我国现行宪法对我国国体、政体、国家结构形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家机构的一般规定;在课后了解美国宪法知识。
第三章刑法教学内容:一、刑法概述二、犯罪与犯罪构成三、犯罪的形态四、刑罚论五、罪刑各论教学要求:通过学习,认识刑法的基本原则,正当防卫的概念和条件;掌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概念和构成要件,犯罪既遂、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的概念和特征,刑罚的概念和种类;了解刑法的特征、刑法的任务,共同犯罪的概念,刑罚的具体运用及常见罪名的法律规定。
第四章刑事诉讼法教学内容:总则一、立案、侦查和提起诉讼二、审判程序三、执行程序教学要求:通过学习,掌握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刑事强制措施,管辖及一审程序;了解刑事诉讼的概念、特征,证据制度和其他诉讼程序。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规程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规程
一、教务处下达教学任务书时应说明课程成绩考核形式(考试、考查、技能考核等),期末考试课程为3~4门,其它课程为考查课。
二、考试科目任课教师应拟定份量相当的A、B卷,并附有评分标准。
试题经教研组组长审核后交教务处审查使用。
三、试卷要突出教学重点考核内容,知识面广,题型多,体现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基本题、提高题、难度题分数比例为7:2:1。
四、教师应按评分标准认真阅卷评分。
阅卷结束后课任教师应对学生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改进考试方法和教学建议。
五、成绩一经上报,任何人不得私自更改。
如须改动须经教务处主任同意,并派人会同阅卷教师查阅试卷,提出理由,签署意见。
六、考查课在开学三周内向教务处提交考查的方式或形式并获批准。
考查结束后应提交学生成绩册、成绩分析表及考查原始资料或考查记录。
七、实习成绩、基本技能训练成绩考核由教研组负责实施,考核结束后向教务处提交成绩册、成绩分析表及有关考查原始资料。
八、学生缺作业及实验报告或一学期缺课达该课程三分之一,不准参加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按“0”分计算。
如为考查课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开放教育选修类课程考核方案改革探析——以法学专业为例

[ 关键 词 ] 开放教育; 课程考核 ; 方案
[ 中图分类号】 788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08 0 721} — 1 —6 G2. [ A[ 1 —5 { 00 02 0 0 9 0 2 0
Absr c : h a rod t tpneuao qai s a t a ahradsdn 。t8m oat i ea enL t a t T eete f i n 0e etnit “s— e re sto tce n uet iiiprn wt cri ma f u s a d i sh p a d te fe s t s t h tn 0
sr n t e h e c e t gh n t e ta h r—s u e t i tr ci n.mo i rn n v a in o t d n l an n f c . I r e o a h e e te e g a s . s t n t e e t d n ne a t o n t i g a d e Mu to fs u e t e r i g e e t n o d rt c i v h s o l we mu tsr gh n o e c u s x mia in.T ki g t e C Ule o vr me tlLa n a sa d L w s s mp e t e a to a y e h r b e n ta i o a u r u u a . o re e a n t o a n h O e fEn io n a w a d Gr s l a a a l 。h u h ra lz s t e p o lms i rd t n lc ri l m s n n i c s s me tp g a e p o e h fr o u rc l m s e s n r ga o lc ie c u s s i p n e u ai n wi iw t t n h n t c i g q ai . e s n r r m。 x lr s t e r o m f riu u a s s me tp o r m f e t o re n o e d c t t a ve o sr g e e h n u l y o e c e v o h et a t
学校学生的考核规定

学校学生的考核规定1. 总则为了更好地管理学校学生的学业和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考核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我校所有在校学生。
2. 学业考核2.1 课程考核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
- 平时成绩占课程总评的40%,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评的60%。
课程成绩达到60分者为及格,低于60分者为不及格。
2.2 综合素质考核综合素质考核分为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四个方面。
- 德育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 体育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成绩等;- 美育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等;- 劳动教育方面:主要考核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等。
综合素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3. 行为考核3.1 纪律考核学生应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违反规定者将受到相应的纪律处分。
- 轻微违规:警告、严重警告;- 较严重违规:记过、留校察看;- 严重违规:开除学籍。
3.2 荣誉考核学生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取得优异成绩的,可获得相应的荣誉称号和奖励。
-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 学科竞赛、科技创新、艺术比赛等获奖者。
4. 考核程序4.1 学业考核-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定;- 期末考试成绩由任课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评定。
4.2 综合素质考核- 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四个方面的考核由班主任、体育教师、美育教师、劳动教育教师等共同评定;- 综合素质考核结果在每学期末公布。
4.3 行为考核- 纪律考核由班主任、辅导员、保卫处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 荣誉考核由学校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5. 考核结果的应用5.1 学业考核结果- 课程成绩作为学生毕业、学位授予的依据;- 课程成绩低于60分者,需参加补考,补考成绩低于60分者,不得毕业或授予学位。
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法学院课程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修订负责人:教学大纲统稿人:“民法学”教学大纲教研室主任:执笔人: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课程名称:民法学课程编号:023004英文名称:Civil Law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理论学时:实验学时:课外学时:学分:6开设专业:法学先修课程:法律基础法理学二、课程任务目标(一)课程任务民法是法学核心课程之一,在整个法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调整民事生活的民事法律规范及其原理有较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并能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一般的民事纠纷,也为其他部门法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民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2. 能运用民法知识解决一般的民事纠纷3.为其他部门法的学习打下基础三、教学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民法概述第一节民法的概念(理解)第二节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重点)第三节民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区别(一般了解)第四节民法的渊源(重点)第五节民法的适用范围(一般了解)第二章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第一节民法基本原则概述(理解)第二节平等原则(理解)第三节自愿原则(理解)第四节等价有偿原则(理解)第五节公平和诚实信用原则(理解)第六节民事权利受法律保护原则(理解)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第一节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特征和分类(一般了解)第二节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重点)第三节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根据——民事法律事实(重点)第四节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重点)第四章公民第一节公民的民事法律地位(重点)第二节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重点)第三节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重点)第四节监护(重点)第五节公民的住所(重点)第六节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重点)第七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重点)第八节个人合伙(重点)第五章法人第一节法人的概念和条件(理解)第二节法人制度的意义和法人的分类(理解)第三节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重点)第四节法人的机关及其责任(重点)第五节法人的设立、变更、终止(重点)第六节法人的清算(重点)第七节联营(重点)第六章物第一节物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第二节物在法律上的分类(重点)第三节货币和有价证券(重点)第七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理解)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理解)第四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理解)第五节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重点)第六节无效的民事行为(重点)第七节可撤销的民事行为(重点)第八节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和被撤销的后果(重点)第八章代理第一节代理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第二节代理的种类和代理权的行使(理解)第三节无权代理和代理权滥用(重点)第四节代理权的终止(重点)第九章期限、时效第一节期限(重点)第二节时效制度(重点)第三节诉讼时效(重点)第十章物权概述第一节物权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第二节物权的分类(理解)第三节物权的民法保护(理解)第十一章财产所有权第一节财产所有权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第二节财产所有权的权能(重点)第三节财产所有权的取得(重点)第四节财产所有权的行使(重点)第五节善意取得制度(重点)第六节财产所有权的移转(重点)第七节财产所有权的消灭(重点)第八节财产所有权的种类(重点)第九节财产所有权的民法保护(重点)第十二章财产共有第一节共有的概念和特征(理解)第二节按份共有(重点)第三节共同共有(重点)第四节共有财产的分割(重点)第十三章相邻关系第一节概述(理解)第二节相邻关系的种类(重点)第三节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重点)第十四章其他物权第一节其他物权的概念(理解)第二节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权(重点)第三节国有自然资源的使用经营权(重点)第四节国有土地使用权(重点)第五节承包经营权(重点)第六节采矿权(重点)第七节宅基地使用权(重点)第八节房屋典权(重点)第十五章债权概述第一节债的概念、特征和性质(理解)第二节债的分类(重点)第三节债的发生根据(重点)第四节债的担保(重点)第五节债的履行(重点)第六节债的转移和终止(重点)第十六章合同总论第一节合同的概念和意义(理解)第二节合同的分类(重点)第三节合同的订立(重点)第四节合同的内容(重点)第五节合同的解释(重点)第六节合同的形式(重点)第七节合同的变更和解除(重点)第八节无效合同的确认和后果(重点)第十七章不当得利和无因管理之债第一节不当得利之债(重点)第二节无因管理之债(重点)第十八章人身权概述第一节人身权的概念(理解)第二节人身权的法律特征(理解)第三节人身权的民法保护(重点)第十九章具体人身权第一节生命健康权(重点)第二节姓名权(重点)第三节名称权(重点)第四节肖像权(重点)第五节名誉权(重点)第六节隐私权(重点)第七节荣誉权(重点)第八节婚姻自主权(重点)第二十章侵权的民事责任第一节一般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重点)第二节特殊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重点)第三节侵权损害赔偿(重点)(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1.旁听庭审了解庭审程序和技巧,加强对民法理论的理解,深化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

阶段练习一五、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平等性原则1)教育的平等性原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理解:第一,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
《教育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这一规定确定了公民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基本原则。
而受教育机会平等原则一般包括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受教育过程上的机会平等和受教育结果上的机会平等三个层面:如《宪法》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这一规定,以国家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公民受教育起点上的机会平等性。
第二,扶持特殊地区和人群教育原则。
受教育机会平等在实践中的体现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区域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这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现象。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高,各地发展水平不平衡的状况,教育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尽快实现教育的平等性原则。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的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法则规定国家对这些地区及人群给予特殊的帮助和扶持。
《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这些规定有利于保障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的实施。
2、简述教育法实施的含义及方式教育法的实施,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
教育法作为一种国家意志,其本身不能自我转化和自动实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才能在社会生活中实现。
教育法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去实施,这叫做自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遵守。
另一种是,当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自己不去实施时,由国家专门机关强制其实施,这叫做他律性的实施,即教育法的适用。
六、论述题: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教育法律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6页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法学专业(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考核说明一、课程大体概况(一)中国法律思想史是法学专业本科的一门选修课,该课程课内学时为90学时,5学分。
(二)教材。
本课程文字主教材为《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法学系列教材),2005年1月第一版,主编杨鹤皋,北京大学出版社。
它全面、系统论述中国法律思想的大体内容,是本课程的大体教学依据,也是温习、考试的大体依据。
(三)课程要紧内容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是中国社会主义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新疆电大法学专业本科的选修课,也是法学专业第一学期开出的基础理论课。
其特点是:它研究的内容涉及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级、社会集团、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法律理论和观点,它的要紧任务在于揭露这些理论和观点的内容、本质、作用和特点,说明它们形成、进展、演变和彼此斗争、彼此阻碍、彼此吸收的进程和规律。
因此,它是一门具有时刻跨度大、史料丰硕、观点各异、理论性强等特点的课程。
二、考试依据一、主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由杨鹤皋教授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二、辅导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学习指导>;3、平常作业;4、网上章节辅导课件;5、中国法律思想史考试大纲三、考试要求本课程考核采纳形成性考核。
总分值为100分,合格为60分。
形成性考核占100%,本课程考核的形式为运算机网络考核方式。
具体发布在新疆电大网上作业与考核平台上,学生在规定的时刻段进入我校形考平台,独立完成网上作业,由运算机系统和评卷教师依照学生网上完成作业的情形评阅并记录成绩。
本课程形成性成绩总分值为100分,60分达到合格。
每次作业所占比例为20%。
学生按应当依照照规定的时刻进入运算机系统,并在规定的时刻内完成形考作业。
依照教学内容,本课程安排五次形考作业,学生依照教学进度学习完课程内容后进入形考平台完成相应的考核。
形成性考核时刻和内容安排表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试题结构表五、中国法律思想史温习建议•1、理清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课程体系;•2、依照考试大纲,认真吃透书本知识;•3、认真纠正平常作业中的错误,并增强经历;•4、依照网上章节辅导,多作练习,增强经历;六、考核内容: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考核要求:把握夏、商、西周奴隶主“天命”“天罚”思想的内容;神权法思想的转变;第二章保护宗法品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考核要求:明白得礼治的大体原那么、大体特点;把握周公的“明德慎罚”的要紧内容和它们对后世的阻碍。
法律类课程开展案例式考核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法律类课程开展案例式考核方法的探索和实践作者:刘慧勇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第06期摘要:为培养创新型法律人才,高校法律类课程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法。
实践证明传统闭卷考试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案例式考核方法与传统闭卷考试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分析、思辨、沟通表达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而且在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法律知识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应用法律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式考核方法值得在实践性强的法学类课程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案例式考核;考试方法改革;发散性思维;效果测评一、问题的提出2015年初,媒体爆出“又一年寒假将近,大学期末考试现神考题”一则消息,引起人们热议。
课程考试考核方法是确定学生学习重点及学习方法的指挥棒,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目前大多数法学课程结业考试方式主要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进行闭卷考试,命题依据不外乎教材、讲义等课堂讲授的内容,题型也往往是“老三样”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问答、论述等。
在这种考试模式下,学生极易陷入“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怪圈,“临时抱佛脚”、投机取巧、高分低能等弊端难以避免。
传统的法学课程考试方法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显然不利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以及创新型人才。
笔者在高校教学一线从事法律类课程教学十余年,深感目前高校法学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于是在本科生《经济法》课程教学中探索实施案例式考核,相应改进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经济法课程案例式考核方法题型设计其特点(一)案例式考核新题型的“设计原理”和目的人的思维模式大体而言有两个方向,一种是趋同性思维,即把所有人的思维统一到一个标准答案上;另一种是与想象力相连的发散性思维,即寻求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探求同一问题新的答案。
趋同性思维的考试题目会促使学生陷入思维定式,而发散性思维的考试题目会促使学生敢质疑敢想象。
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法学

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法学教育部第五次学科评估法学随着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发展,法学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法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育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了提高中国法学的学科水平,教育部于近日开始了第五次学科评估。
本文将在此谈论这一重要事件。
第五次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对各高校学科的考核和评价活动。
本次评估的目的是增强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推进法学学科的建设与创新,提高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促进中国法治进程的发展。
这一次的评估主要关注四个方面:教学质量: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授课质量等。
科学研究:关注学科研究的创新性、深度、广度和质量,特别是科学研究在学科发展中的贡献。
师资队伍:包括师资数量、专业水平、学术能力、教学能力等,评价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
服务地方和国家的能力:主要关注学科对地方和国家的服务和支撑能力。
评估的结果将有助于高校领导加强对法学专业的重视,改善教学质量,优化师资队伍,加强科学研究,提高学科的服务能力,从而为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作出新的贡献。
此次评估涉及全国各高校的法学专业,对于任何一所高校都是一次重大挑战。
对于学校来说,取得好成绩,意味着能更好地吸引优秀的师生来报读,证明自己在法学领域具备了一定的话语权。
同时,学院也会获得更好的国内和国际声誉,更好地营造出研究和学习的氛围。
而对于学生来说,这将为他们的就业和学术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
通过此次评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步,也可以看到我们的法律教育事业的全面提高。
同时,也将会通过此次评估淘汰一些存在问题的学校和专业,让不合格的人员和多余的专业彻底退出教育市场,维护教育生态环境。
这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们希望此次评估能够加强对法学教育的重视和改进,帮助我国法学领域获得更高质量和更高的学术地位。
也希望我国的法治进程能够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法学课程考核说明
一、考核对象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为中央电大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教育管理专业(本科)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l00分,其中,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70%。
两种考核成绩均分别先按百分制计算,而后,再将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分别按30%和70%折算后合成为总成绩。
未完成阶段检测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的终结性考核资格或本课程的学分。
形成性考核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
(1)自测练习题:独立完成各章自我检测题,分12章,每章0.5分,共6分;
(2)阶段测验题:分4次,每次2.5分,共10分。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题、判断题、选择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3)撰写学习心得:分2次,每次2分,共4分;
(4)协作学习情况记录:分4次,每次1.5分,共6分;
(5)撰写小论文:本课程即将结束时,撰写一篇约1500-2000字的小论文,占4分。
形成性考核具体内容详见中央电大编制的《教育法学形成性考核册》。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考核说明是依据本课程的教学大纲(2004年10月审定)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编制的,本考核说明是该课程终结性考试和形成性考核命题的基本依据。
本课程的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包括:文字主教材(《教育法学》,东北师范大学杨颖秀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录音教材(5讲),直播课
堂(2讲),IP课件(15讲),后三种媒体均由沈阳师范大学张维平教授担任主讲。
四、考核要求
鉴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理论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着重基本知识的考查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内容按“掌握、理解、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其中,“掌握”是指能准确、清楚地表述有关知识,明确这些知识的内涵,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分析教育法律中的相关问题;“理解”是指对课程中比较重要并难于掌握的基本理论能够准确地解释和阐述;“了解”是指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能够清楚地认识与准确地表述。
五、命题指导思想与原则
1.本课程的考核命题将按照注重分析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又考察他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期末考核命题的覆盖面将兼顾到各章的教学内容,突出本课程的学习重点。
3.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的比例大致为:要求“掌握”的内容约占60%左右;要求“理解”的内容约占30%左右;要求“了解”的内容约占10%左右。
4.试卷将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10%,较易40%,较难40%,难10%。
在此应注意:试题的层次要求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三种层次要求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使之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期末试题类型、题量与分数比例
1.单选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共10道题,每题2分,占全部试题分数的20%。
2.多选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知识、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要求学生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多个正确答案。
共10道题,每题2分,占全部试题分数的20%。
3.论述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共2道题,每题10分,占全部试题分数的20%。
4.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共2道题,每题20分,占全部试题分数的40%。
七、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开卷考核,期末考核形式为闭卷笔试。
八、答题时限
期末考核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