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军事战略方案问题的决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决议〔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现状之下,党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军事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方针。
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等等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党在一九三六年军事部署方面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力量”。
因此,一九三六年主力红军作战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2〕,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有力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战斗(晋绥察〔3〕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二十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主要方向放到东边山西和北边绥远等省去。
军事战略实战指南制定和执行军事战略的关键策略
军事战略实战指南制定和执行军事战略的关键策略军事战略是指规划和实施在特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使用军事力量以达到国家或军事组织目标的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活动。
战略制定和执行对于战场上的成功至关重要。
尤其在现代战争中,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军事战略变得更加复杂而具挑战性。
本文将探讨军事战略实战指南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其中的关键策略。
一、战争目标与战略目标的对齐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首先要明确战争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对齐。
战争目标是指在战争中所要争取的胜利结果,而战略目标则是为了实现战争目标而制定的具体目标。
在制定战略时,必须确保战略目标与战争目标的一致性,以确保军事行动的有效性和达成预期的战果。
二、综合评估与决策在制定军事战略时,综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综合评估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包括战场环境、敌我双方的实力对比、作战条件与限制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决策者可以准确地把握战场形势,并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
同时,军事战略的制定也需要进行决策分析,选择最优的方案,并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变数。
三、灵活性与创新性战场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因此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必须具备灵活性和创新性。
灵活性意味着及时调整战略措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战场环境。
创新性则要求决策者能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打破固有模式,应对复杂的战略挑战。
只有灵活性与创新性相结合,才能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实现战略目标。
四、信息与情报的支持在制定和执行军事战略时,充分利用信息和情报是非常重要的。
信息和情报可以提供战场上的实时情况,帮助决策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和决策。
为了确保信息和情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军事战略实施者需要建立健全的情报收集和分析机制,并与情报机构和部门保持紧密联系。
五、资源与能力的合理配置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需要充分考虑资源和能力的合理配置。
资源包括人力、物资、财力等方面的支持,能力则是指军事力量的素质与数量。
在制定战略时,必须充分评估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状况,确保能够执行所制定的战略。
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几个问题
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的几个问题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下称《战略问题》),学术界已有相当深入的研究。
当把这部经典著作放在当时历史语境下进行分析时,笔者认为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细致研究。
一、毛泽东写作《战略问题》的缘由及动机关于《战略问题》,《毛泽东选集》的题解这样说:“毛泽东的这部著作,是为着总结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而写的,当时曾在建立在陕北的红军大学作过讲演。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0页。
)按照这种说法,毛泽东专门为总结经验而写作该文,只不过在红军大学作过讲演。
实际情况与题解有一定出入。
1941年2月13日,在为八路军军政杂志社所写“著者识”中,毛泽东告诉读者:“这本小书是一九三六年秋季作为当时红军大学的教本而写的。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新华书店1949年版,第1页。
)1964年6月24日,在会见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文进勇时,毛泽东这样介绍:“一九三六年,红军大学要我去讲革命战略问题。
好,我就看参考书,考虑怎样总结国内革命战争的经验,写讲义。
我看了国民党的军事材料,看了日本、俄国和西欧国家的一些军事著作,其中包括克劳塞维茨的军事著作,也看了一点苏联编的军事资料和中国古代的兵书孙子兵法等,主要是总结中国十年内战的经验。
写的讲义题目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还没有写完,还有关于战略进攻、政治工作、党的工作等问题,因为西安事变发生,没有工夫再写。
主要部分写好了,我就不讲了。
有书,你们看就是了。
红军大学的同志帮了我的忙,他们不叫我教书,我就不会去写。
当教员也有好处,可以整理思想。
”(《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下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241页。
)这告诉我们:正是因为要给红军大学讲课、“当教员”,毛泽东才写作了《战略问题》。
那么,“题解”为什么有不同说法?可能因为《毛泽东选集》是政治理论文献,并非历史资料,“题解”只是提供一个阅读的角度。
党的历次会议考点巧记法【建国前】
教训,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党 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奠定
在新的历史时期领导革命运动的方针和政策。 了开创中国革命新时期的良
好基础
(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
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 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
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 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
古田会 议
1929 福建 省上 杭县 古田 村
《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 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其中第一部分,也是最 为核心的内容是《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重 申了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
规定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 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必须担负打 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必须加强政治工 作。 决议案强调,必须加强思想和政治路线的教育, 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以批判三中全会的所谓对于“立三路线”的 以 教 条 主 义 为 特 征 的 王 明
“调和主义”为宗旨,强调反对“党内目前主要 “左”倾错误在党中央开始长
危险”的“右倾”,决定“改造充实各级领导机关”。 达四年的统治。
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
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缺点:没有防“左”
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党在当时的最主要任务。
中央临 时政治 局扩大 会议
1927. 11
作出两项新的决定: 一是提出“一切政权归工农兵士贫民代表会议” (苏维埃)的口号,成为暴动的主要口号。 二是决定“没收一切土地,由农民代表自己支配 给贫农耕种”。
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 倾盲动主义在党中央领导机 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的现状之下,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
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的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的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的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产做抗日军的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等等的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党在一九三六年军事部署方面的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
因此,一九三六年主力红军作战的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的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2〕,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的战斗(晋绥察〔3〕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二十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的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
党史教育100条
01“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02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03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是由陈望道翻译1920年8月由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出版。
0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举行,会场设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
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05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陈独秀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0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中心议题是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
07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08党的二大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
09党的二大确定的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最低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0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11七一五“分共”事件,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大革命最后失败。
1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31926年7月9日,北伐战争正式开始。
14北伐战争的口号是:打倒列强,除军阀。
15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
16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
17中国共产党创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8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9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方案问题的决优选资料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的现状之下,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
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的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的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的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产做抗日军的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等等的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党在一九三六年军事部署方面的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
因此,一九三六年主力红军作战的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的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2〕,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的战斗(晋绥察〔3〕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二十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的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
张国焘《会师与内争》考略
张国焘《会师与内争》考略《会师与内争》是张国焘所著《我的回忆》(以下简称“《回忆》”)的第十八篇。
这一篇共分为“渡过嘉陵江”、“懋功之会”、“毛儿盖会议”、“分裂”等四章。
在这四章中,张国焘用系统伪造和篡改政治局会议内容和党史重大事件史实的办法,妄图诱人相信他的如下谰言:“毛泽东等破坏了中共和红军一致行动的最高原则,私率一、三军团单独行动,结果造成中共和红军的分裂。
历史如系事实的写照,应大书‘毛泽东分裂了中共和红军’。
但中共的记载却说那次分裂应由我负责,这是颠倒是非的说法。
”(张国焘《回忆》第十八篇第四章的第一段)本文仅依据我馆保存的有关会议记录和文电档案,对张国焘本篇“回忆”的主要部分,加以考证;《回忆》中诐淫邪遁之辞,俯拾皆是,驳不胜驳,本文限于篇幅,不能多予理睬。
“档案工作是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真实面貌的重大事业”,在我们即将考察的领域内,这句话的真确性,将再次得到证明。
看来张国焘的赌注是压在长征中的档案不会保存下来的设想上的。
的确,如果没有档案文献,想驳斥他的“回忆”,可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可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我们党在长征的艰苦险恶的环境中,居然把许多文电档案保存下来了,今天我们可以凭借这些珍宝轻而易举地廓清张国焘的瘴雾,揭露出作伪者的卑鄙嘴脸,请他重返“耻辱柱”上。
(一)关于两河口会议张国焘《回忆》说:“上午九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秦邦宪(博古)和我六个政治局委员以及参谋长刘伯承,齐集在毛泽东的住所举行军事会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
本刊特稿军事历史2007年第6期新中国成立以来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及启示袁德金王建飞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军事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一(2007)06—0001—05编者按: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军事科挚院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我刊特约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载于“本刊特稿”专栏,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近60年的历史进程中,在德怀向毛泽东汇报,拟乘参加华沙条约国会议之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不同的战争对象、战争样机与苏联方面讨论新中国国防和军事战略方针问式和敌我力量对比,军事战略方针经历了确立和题时,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不断调整的演变过程。
总结这一历史演变过程,决不先发制人。
这是对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最早探寻其基本规律,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对于贯彻的表述,为确立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奠定了基础。
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1956年3月6日,彭德怀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的报告,第一次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积极防御”一、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战略方针。
1957年7月,彭德怀在国防委员会第对于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战略方针历史演变的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军事建设概况》汇报中,又阶段,目前军事学术界虽有不同的划分,但基本对“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作了集中阐述,从认为,主要经历了从“积极防御”到“积极防而表明新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
御,诱敌深入”再到“积极防御”,以及“打赢新中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要义是:第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四个阶段。
一,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军事等手段,防止和(一)“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制止可能的侵略战争,特别是必须建设强大的国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在20多年的革命防,以维护和平建设环境;第二,即使在面临明战争中一直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对积极防御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各个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有力指导了军事斗争实践。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标签: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继承;发展军事战略方针是党的军事政策的集中体现,是为实现党和国家战略目标服务的。
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战略思想的基本点。
在长期革命、建设实践中,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极大地推动了各个时期的军事斗争准备,有力指导了军事斗争实践。
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持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思想的内涵,为在更高起点上推进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明确了新的标准和努力方向。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确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并没有明确提出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
1953年底至1954年初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明确了军事建设的总方针、总任务和建设现代化军队的道路,但没有深入讨论和明确表述军事战略方针的问题。
在此情况下,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家安全形势提出新中国要有一个军事战略方针。
1956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彭德怀代表中央军委作了《关于保卫祖国的战略方针和国防建设问题》的报告,报告明确提出,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脅主要来自美国,军事斗争的立足点是对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大规模入侵。
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应采取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并对中国实行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依据和具体内容作了系统阐述。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以后,中国周边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面临严峻形势。
“这种似乎四面受敌的严峻形势,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曾遇到过的。
它迫使中国共产党人需要做好就会可能发生突然事变的准备”。
瓦窑堡会议 和平解决卢沟桥事变
国民党方面评价 西安事变是在“东北沦陷”思乡情切下,受中共唆摆和 不满“先剿共、再抗日”,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 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中共 起死回生。 国民党对张学良的评价是“祸国殃民的千 古罪人”。
中共参与西安事变谈判的代表——秦邦宪(左)、 叶剑英(中)、周恩来(右)
但23日晚,张学良得知中共不希望公开“三 位一体”的表示后,情势急转直下,原本 “要蒋接受并保证实施(六项条件)”改成 只要两宋担保即可;把“先撤兵、后放人 (七君子)”改成了只要蒋下令撤兵即可; 而要蒋承认西北三位一体的军政组织一条则 根本取消。
日军炮轰卢沟桥
七七事变中的卢沟桥
吉星文
金振中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 变已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 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7月9日、11日、19日,日本华北驻屯军与冀察当局三次达 成的协议,都被卢沟桥时断时续的炮声证明是一纸空文。 日本华北驻屯军的作战部署基本完成之后,为 进一步发动侵华战争寻找新的借口,又在7月25 日、26日蓄意制造了廊坊事件和广安门事件。
建国以来,世界上已经有200多位国家首 脑和政要访问古都西安,包括联合国秘书 长、美国总统、俄罗斯总统、德国总理、 法国总统、英国女王、日本天皇、韩国总 统等。
西安事变的背景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 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 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 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 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 “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 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在瓦窑堡会议 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 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3
2021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历史意义范文 一、抗日游击战争方针的确立及其战略地位 在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转变的关键时刻,毛泽东根据抗日战争的特点,及时将军事战略方针从国内正规战争转变为抗日游击战争。
早在1935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通过《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确定主力红军的战略方针,主力红军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在日本占领区则要"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并且第一次提出"游击战争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有很大的战略上的作用". 这是我军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的开始,从而为坚持敌后抗战和发展人民抗战力量指明了正确方向。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1937年8月下旬的洛川会议上,毛泽东又进一步把整个战略方针确定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
毛泽东说:执行这条方针,包括有利条件下消灭敌人的兵团和在平原发展游击战争。
但是,我们的重点还是山地,因为红军依靠山地创造根据地进行斗争,依托比较好。
执行这个方针就是说,我们在统一战线中执行相当的独立自主。
什么叫游击战争?就是分散发动群众,集中消灭敌人,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什么叫山地?就是创造根据地。
这就科学地阐述了抗日游击战争的内涵,从战略高度指明了这一方针的重要意义。
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又进一步把我军的战略方针概括为"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从而在提法上更加全面和完善了。
从国内正规战争到抗日游击战争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这个转变,是在特殊情况之下即敌友我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的条件下,进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变。
首先,从敌人方面看,当时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极其凶残的民族敌人。
日本侵华战争的野蛮性、残酷性都是前所未有的。
日本是一个工业较发达的帝国主义军事强国,经过了长期的战争准备,其军队装备优良,训练有素,又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熏陶,有较强的组织力和攻击力。
抗战前期国共双方战略战术对比以及成败原因
抗战前期国共双方战略战术对比以及成败原因作者:江津中学2013高08班魏春夏(课题研究小组成员:罗倩(组长) 黄焱陈广川魏春夏成洁徐健钧指导老师:杨健)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损失。
作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和代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民族)资产阶级的共产党都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从战略战术上来看,双方的方法却有天壤之别。
说到国军,作为抗战的主力来说。
国军虽有几百万人马,但除了人数上的优势外,无论从装备上还是军事素质上,都不如日本侵略军。
所以,根据中国地大势弱的现实,采取的是层层抵抗,以空间换取时间的办法,拖住敌军,迟滞对手,以赢得时机,再谋战胜对手。
应该说,这个战略是对的,而且国军在战争中也基本实现了这个目的。
“七七”事变爆发后1个月,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有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等参加的国防会议,经研究、讨论,最后决议“全面抗战,采取持久消耗战略”。
至此,持久战成为中国全面抗战的战略总方针。
在1937年8月20日颁发的《国军作战指导计划》的“方略”中规定“国军部队之运用,以达成持久战为作战指导基本主旨”。
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军事当局的主要决策者们对持久战的认识,大多仍侧重于战术运用方面。
8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向军队发表的演讲中就说:“观察倭寇此次的企图,在倾其全国可能对华的兵力,运用飞机大炮战车的威赫,要求速战速决,先解决冀察,压服我国……我们的应敌战术是什么?第一,倭寇要求速战速决,我们就要持久消耗战”;第二到第五战术是“守住一个地方或一个据点,无论敌人如何猛烈轰炸、冲锋射击,我们只是镇静防护”,“要固守阵地,坚忍不退”,“充分利用民力与地物……坚守阵地,乘虚出击”,“讲求防避敌机大炮战车毒气等的战术和方法”。
[1]9月1日,蒋介石在出席国民党国防最高会议时说:“现在我们要争取最后的胜利,必须设法使战胜必需具备的要件——即全国军民的战斗准备和战时必需的物质条件,逐渐充实调整起来,尽可能的迅速准备妥当,则一年的战争,一定可以维持下去。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制定的问题
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制定的问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主要法宝之一。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组织者,她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坚持了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扩大,从而保证抗日战争得到伟大胜利。
标签:共产党;国民党;统一战线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制定(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制定的历史背景1.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早在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就在上呈天皇的秘密奏折中,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基本国策。
此后,日本侵华步步升级。
1928年在沈阳皇姑屯炸死张作霖。
1931年日本又发动九一八事变。
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很快占领了我国东北三省。
叫嚣日本是东亚的“主人”,是中国的“保护者”,并要中国不得与日本以外的任何国家发生关系。
1935年在华北又发生了一系列事件,即华北事变。
从华北事变看出,日本帝国主义要把全中国从几个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变为日本独占的殖民地。
日本侵占华北的活动,严重地威胁着中华民族的生存。
2.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段关系发生新变化日本帝国主义加紧灭亡全中国的侵略活动,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引起国内阶段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不仅广大工人、农民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而且广大的小资产阶段群众和知识分子都积极起来参加斗争。
原来动摇于革命、反革命之间的民族资产阶段和开明绅士也公开站到抗日救亡运动方面来。
九一八事变后,对国民党当局的“不抵抗”政策,民族资产阶段表示了强烈的不满。
不但民族资产阶段等中间阶段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就是国民党集团内部也发生了变化。
一些具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将领也反对不抵抗主义,迫切要求抗日。
1932年,国民党的第十九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等领导下进行了淞沪抗战。
中国的军事战略(全文)
中国的军事战略(全文)2015-05-26 14:24来源:新华网中国的军事战略(2015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国家安全形势二、军队使命和战略任务三、积极防御战略方针四、军事力量建设发展五、军事斗争准备六、军事安全合作前言当今世界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当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中国人民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中,希望同世界各国一道共护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
中国同世界的命运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世界繁荣稳定是中国的机遇,中国和平发展也是世界的机遇。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保障。
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军事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总方略,服从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军队适应国家安全环境新变化,紧紧围绕实现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贯彻新形势下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一、国家安全形势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国际社会日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国际力量对比、全球治理体系结构、亚太地缘战略格局和国际经济、科技、军事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
维护和平的力量上升,制约战争的因素增多,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大战打不起来,总体和平态势可望保持。
但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将有新的发展,各种国际力量围绕权力和权益再分配的斗争趋于激烈,恐怖主义活动日益活跃,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等热点复杂多变,小战不断、冲突不止、危机频发仍是一些地区的常态,世界依然面临现实和潜在的局部战争威胁。
纲要第六章教案
1.爱国军民的抵 抗 “九一八”事变后,不甘当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即组织抗日义勇军,与日本侵略者开始了不 屈不挠的斗争。1932 年 1 月 28 日,日军在上海发动进攻,制造了“一二八”事变。面对装备 精良、气焰嚣张的日军,19 路军在蒋光鼐、蔡廷锴率领下,当晚即奋起抵抗,打退了优势敌人 的多次进攻,粉碎了日军指挥官“4 个小时解决上海战事的”的狂言。1933 年初,中国军队在 长城抗战也表现出了不畏强敌的牺牲精神。1933 年 5 月,在中共的帮助下,爱国将领冯玉祥联 合旧部吉鸿昌、方振武等人,在张家口正式组成民众抗日同 盟军,决心以武力收复失地。在日 军视为战略后方,殖民统治极为严酷的东北,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 2.抗日救亡运动 和“一二九”运动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略行径强烈地激怒了中国人民。各阶层爱国人士看到大片国 土沦丧,政府屈辱退让,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一个群 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兴 起。1931 年 9 月 23 日,南京各界市民 10 多万人举行反日救国大会,通电全国,要求团结一致, 誓死抗日。“一二九”运动把抗日救亡运动推向了新的高潮。
三、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1.中共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八一宣言”表明中国共产党的策略方针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按照共产国际的有关指示和“八一宣言”的内容,1935 年 12 月 17 日至 25 日,中共中央 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 问题的决议》和《目前政治形势与 党的任务决议》,会后,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瓦窑堡会议确立了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并相应地调整各项具体政 策,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具 有重要意义。 1936 年 2 月,南京方面也派出密使,向中共传达了要求国共合作抗日的信息。4 月 25 日, 中共中央发表《为建立全国各党派的抗日人民阵线宣言》,第一次公开把国民党列为抗日民族统
历史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20 分。
)V1.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是A. 《兴国土地法》B. 《中国土地法大纲》C. 《井冈山土地法》D. 《五四指示》满分:1 分2. 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奠定基础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 新文化运动B. 五四运动C. 延安整风运动D. 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满分:1 分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A. 新民主主义B. 社会主义C. 共产主义D. 资本主义满分:1 分4. 正确分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主要矛盾的会议是A. 七届二中全会B. 中共七大C. 中共八大D.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满分:1 分5.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是在()中提出的。
A. 《四洲志》B. 《筹海篇》C. 《海国图志》D. 《盛世危言》满分:1 分6. 关于遵义会议的评价,错误的是A.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转折点B.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 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D. 事实上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满分:1 分7. 决定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的会议是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五大D. 中共十六大满分:1 分8.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A. 1934年10月B. 1935年10月C. 1935年12月D. 1936年10月满分:1 分9. 在20世纪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整风运动。
这场运动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 党的政治路线问题B. 党的组织路线问题C. 党的思想路线问题D. 党的军事路线问题满分:1 分10. 近代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赴美留学,是在A. 洋务运动时期B. 戊戌变法期间C. 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政府时期满分:1 分11. 《论十大关系》围绕的基本方针是A. 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C.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满分:1 分12. 中国共产党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总方针的会议是A. 中共三大B. 八七会议C. 中共四大D. 洛川会议满分:1 分13. 苏联开始暴露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是在A.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B. 赫鲁晓夫上台后C. 苏共20大D.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时满分:1 分14.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七大D. 中共八大满分:1 分15. 鸦片战争后,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日本满分:1 分16.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间路线的鼓吹者主张走第三条道路,其实质是走()道路。
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
三一文库()/学校用文/试题资料〔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纪念建党95周年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知识试题(抗日战争知识100题)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沈阳发动了一起事变,开始了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侵略战争。
请问,这起事变的名称叫什么?答:“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就全部沦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主要原因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
3.哪支部队的斗争揭开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序幕?答:东北抗日义勇军。
4.1935年12月,北平爆发了一次什么运动,很快扩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答:“一二九”运动。
5.在全国抗日浪潮的推动下,1933年5月,冯玉祥将军在张家口成立了什么抗日军事组织并进行抗日军事斗争?答: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6.1935年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什么总任务?答: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
7.1936年5月5日,毛泽东、朱德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主席和中国人民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名义,向南京政府及其海陆空军队发出了一份什么通电?答:《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
8.1936年2月1日在北平成立的什么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以抗日民主为奋斗目标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答: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9.中共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确立的新策略是什么?答:确立的新策略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为逼蒋抗日,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
请问,这次震惊中外的事变叫什么?答:西安事变。
11.1937年5月到6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的什么重要会议,为迎接全国抗日战争的到来在政治上、组织上做了重要准备?答: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为苏区代表会议)。
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内容包括
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内容包括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内容包括 1军事战略方针是军事力量建设与运用的总方略,并随着时代发展充实完善。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军队继承积极防御战略思想和战略传统,先后对军事战略方针进行了8次重大调整,平均8—10年调整一次。
习近平亲自主持制定的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内容包括 1,于2019年1月颁布出台。
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内容包括 1,坚持防御、自卫、后发制人原则,实行积极防御,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强调遏制战争与打赢战争相统一,强调战略上防御与战役战斗上进攻相统一。
Military Strategic Guideline for a New EraMilitary strategy guides the development and employment of military forces. It is constantly updated and improved in response to the changing realiti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the people’s armed forces have pursued a military strategy featuring active defense, which has undergone eight major adjustments, roughly once every eight to ten years.Xi Jinping personally presided over the formulation of the military strategic guideline for a new era, which was unveiled in January 2019. The updated military strategy reiterates the principle of self-defense,that is, the use of military force only for defensive purposes. “We will not attack unless we are attacked;if we are attacke d, we will certainly counterattack.” China’s military strategy aims to deter wars in addition to ensuring its ability to win wars. It focuses on a defensive posture plemented by effective offensive capabilitie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决议〔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甲战略方针在日本帝国主义变中国为殖民地的形势之下,在中国红军及其他革命武装力量的现状之下,党的军事策略即战略方针应有如下各项:(一)在以坚决的民族战争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总任务之下,首先须在一切政治的军事的号召上与实际行动上,确定“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的方针。
这即是“抗日联军”,“红军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先锋队”,“一切不愿当亡国奴的士兵及军队同红军联合起来打日本去”,“全国同胞武装起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工农商学兵联合起来武装保卫中国”,“打倒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打中国人的汉奸卖国贼”,“打倒帮助日本灭中国的卖国头子──蒋介石”,“打倒侵入抗日根据地的汉奸卖国贼”,“反对汉奸卖国贼扰乱抗日后方”,“巩固抗日后方”,“扩大抗日根据地”,“红军白军联合起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没收汉奸卖国贼的财产做抗日军经费”,“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财产做抗日军的经费”,“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战到最后一滴血”,“民族革命战争万岁”等等的口号及行动。
(二)正确地估计敌我力量,党在一九三六年军事部署方面的总方针,应该是“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
因此,一九三六年主力红军作战的主要目标还应该是汉奸卖国贼的军队,但在日本占领区域及自治区〔2〕,应尽量组织、扩大及联合一切的抗日武装力量──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等,同日本军队进行直接的有力的游击战争。
同时还应估计到,在一九三六年下半年,第一方面军有可能和有必要同日本军队发生部分的战斗(晋绥察〔3〕方面)。
(三)猛烈扩大红军,一九三六年全国主力红军应有二十万人,第一方面军应有五万。
(四)为坚决而有力的执行(一)(二)(三)项所述之方针(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对日作战力量,扩大红军),第一方面军行动部署之基础,应确定地放在“打通苏联”与“巩固扩大现有苏区”这两个任务之上,并把“打通苏联”作为中心任务,拿“巩固扩大现有苏区”同它密切地联系起来,具体步骤即把红军行动与苏区发展的主要方向放到东边的山西和北边的绥远等省去。
(五)第一方面军以外之红军(二、六军团,四方面军),对于南京卖国贼军队之削弱与牵制,有极大的战略上的作用,其行动应适当地指导之。
(六)游击战争对于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卖国贼的任务,有很大的战略上的作用。
其指导原则应如下:1.一切游击队以民族战争的面目出现(日本占领区、自治区及其附近省份称中华抗日义勇军。
其他地区──华中、华南,称中华抗日游击队,在这些地方──华中、华南游击队壮大起来时,称中华抗日人民革命军)。
土地革命在民族战争的口号与策略之下执行。
2.在一切省份发展游击战争,而着重于主要的省份(河北,山西,热〔4〕察绥,东三省,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陕甘)。
在大江南北原有苏区变为游击区域的地方,使之从恢复形势迅速地提高到发展形势。
3.地方党对于游击战争,在白区是唯一的指导者,在苏区是主要指导者。
4.大量地吸引卷入反日浪潮中的白军士兵与青年学生到游击战争中去。
5.游击队应有根据地,但反对保守主义(这容易给游击队以损害)。
6.游击队同当地革命民众密切地结合起来。
7.提高游击战术。
8.使游击队变为正规的革命军。
9.游击队是苏区的创造者。
10.使游击战争增加计划性。
(七)使白军士兵革命运动在民族战争旗帜之下,同抗日红军抗日游击队结合起来,注意如下的指导原则:1.没有士兵的援助(中国的,还有日本的),民族战争的彻底胜利是不可能的。
2.士兵的援助是可能的(亡国奴境遇,饥寒交迫,不得休息)。
3.把运动放到广泛的群众基础上去,从关门主义解放出来,公开运动同秘密工作相结合。
(八)把蒙回两族(首先蒙古)反日反中国统治者的斗争提到武装斗争的程度,并把他们的斗争同我们的斗争直接结合起来。
(九)执行“抗日联军”的策略,把敌人营垒中间的矛盾与破裂组织到民族战线上去,把我们营垒同“第三营垒”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民族营垒。
(十)把苏联红军同中国红军在反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基础之上结合起来,首先是技术条件的结合。
乙作战指挥上的基本原则(一)战略防御时:1.反对单纯防御,执行积极防御。
2.反对先发制人,执行后发制人(一般的)。
后发制人,即诱敌深入,不是所谓“机会主义的单纯防御路线”(宁都会议〔5〕及其后),而是内线作战的正确原则。
(二)战略进攻时:1.反对机会主义的估计不足,为扩大战果而奋斗(当由战略防御中的反攻转到战略的进攻时,以及在整个战略进攻的过程中,均应为扩大战略上的战果而奋斗),为夺取先机而奋斗。
2.反对冒险主义:(1)适可而止,保证已得的胜利(已得胜利是可能丧失的)。
(2)把阵地转到新的方向去,使处在两个大战斗间的红军得着暂时的休息,使苏区得着扩大,并把扩大苏区的任务同创造战场迎接新的战斗的任务联系起来。
把两个以上的苏区打成一片和消灭苏区中间及其附近的白色据点(打土围子),不是所谓“机会主义的动摇”(一九三二年党报〔6〕),而是执行了正确的方针。
(3)发展形势中的推进政策,波浪式的发展,有阵地有后方的发展(即是所谓“巩固地发展苏区”,所谓“同时扩大,同时深入”),反对冒进政策(敌我对比许可时是例外)。
(4)打城市及敌人巩固了的阵地是有条件的,过去反“上山主义”反“东北路线”〔7〕是错了的(一九三二年)。
(三)一般原则(不论防御时或进攻时):1.反对只“打”不“走”的拚命主义,又要打,又要走,自然走是为了打的。
战争方式的游击性,即没有固定战线,这是由于技术条件落后而决定的中国红军作战的特点,也正是过去军事指导的长处。
在这里反“游击主义”是错了的。
第五次反“围剿”中企图建立固定战线是失败了。
拿这一战线的暂时失利(地方被占)换得别一战线的胜利,这一战线的问题也就可以解决了(地方是可以恢复的)。
2.争取这种可能,迅速改变红军的技术条件,使没有固定战线的状态改变为一般有固定战线的状态,运动战还是运动战,但大大减少了游击性。
没有这个现代的条件,要彻底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是不可能的,对于改变技术条件的消极是不对的。
3.运动战是基本原则,反对“不让寸土”的保守主义的阵地战,主力红军大踏步进退是不可避免的需要的。
4.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战略上一个拳头打人,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消灭战;反对分兵主义,反对两个拳头主义,反对战略上的“全线出击”,反对击溃战(战略的及一般战役的)。
5.战略的持久战,战役的速决战,反对战役持久战,反对“拚消耗”。
6.要有充分的休息训练,反对无益的急,学习必要的慢。
7.要有充分的战斗准备。
8.依情况决定指挥方法,统一决心下的分割指挥是容许的、需要的。
9.拿战略方针去指导战役战术方针,把今天联结到明天,把小的联结到大的,把局部联结到全体,反对走一步看一步。
10.军事委员会在军事范围内有完全的权力。
丙拿主要的三个步骤,达到打通苏联与巩固发展现有苏区的任务第一步在陕西:二月五日前完成下列任务:1.扩大五千新兵。
2.给北面进攻着的敌人一个打击。
3.夺取甘泉宜川两城。
4.赤化宜川洛川两县。
5.组织第二十八军(北面)第二十九军(南面)。
6.着手组织骑兵旅。
7.扩大游击队到原有数的二分之一。
8.完成渡河准备。
9.完成政治准备(部队中的,对山西方面的,对陕甘宁的,对苏区的)。
10.赤少队的扩大整理。
11.三百个地方干部准备到山西去。
12.着手绥远方面的布置。
13.红校〔8〕第一期出校,第二期入校。
14.为准备三百个排长,在三月后使用,方面军开办教导营。
15.治疗突击(办药),争取二分之一伤病员在一月底出院。
16.着手组织蒙古游击队。
17.其他组织上的准备(党的,政权的,军事的)。
第二步在山西:准备以六个月(二月──七月)完成下述任务,依情况延长或缩短之:1.击破阎锡山〔9〕的主力,消灭其一部。
2.开辟山西西部(靠黄河一带)五县以上地区,使之成为初期的苏区。
3.扩大红军二万人,山西一万三千人、陕西七千人。
4.创立占领区域内的游击队到一千人。
5.调动敌军,恢复神木、府谷、佳县、吴堡、清涧、米脂、绥德等县敌占地区之全部或一部,陕北游击队大部或一部过山西去。
6.着手对内蒙民族的宣传工作,取得部分的切实成绩。
7.扩大蒙古游击队最少二百人。
8.加紧对绥远的布置。
9.完成骑兵旅。
10.组织上指导上加强河北游击战争。
11.创立晋直〔10〕察绥交界地区及晋豫交界地区的游击战争。
12.指挥上加强陕甘游击战争。
13.二十八、二十九两军各完成二千人。
14.陕北陕甘两苏区游击队扩大至一月时的一倍。
15.完成与苏联的通信联络。
16.红校出产五百个连长,三百个指导员,五十个营长,三百五十个游击战争的干部,以两期计算(每期六百共一千二百)。
17.完成与二、六军团的通信联络。
18.着手抗日联军的组织。
19.完成出绥远的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的准备。
20.保证黄河船渡,必要时回陕西一行。
第三步在绥远:1.由山西向绥远转进之时机,依日本帝国主义对绥远之行动如何而定。
2.向绥远转进之估计,有困难的(日本可能的阻挠,阎锡山的骑兵,内蒙民族与我们间政治上联系的薄弱),但是可能的(三种困难,都是相对的)。
3.即使暂时不容许背靠外蒙,或靠近了暂时不能解决问题时,下文的问题,因地区宽大,人口众多,反日潮流高涨,有许多文章可做。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抄件刊印。
注释〔1〕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子长县瓦窑堡举行扩大会议,讨论军事战略问题、全国的政治形势和党的策略路线问题。
军事战略方面,会议确定以打通抗日路线为中心任务,以山西和绥远为红军行动和发展苏区的主要方向。
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决议,二十三日通过。
〔2〕这里指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所控制的地区。
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指使下,汉奸殷汝耕在河北省通县成立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不久改称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控制冀东二十二个县。
〔3〕绥,指绥远,旧省名,辖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一九五四年撤销。
察,指察哈尔,旧省名,原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地区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一九四九年改辖今河北省西北部及山西省北部地区,一九五二年撤销。
〔4〕热,指热河,旧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省西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地区,一九五五年撤销。
〔5〕宁都会议,是中共苏区中央局一九三二年十月在江西宁都召开的会议。
这次会议错误地批评了毛泽东等提出的向敌人统治力量较弱、党和群众力量较强的赣东北发展的正确主张,否定了毛泽东主张的“诱敌深入”等一系列战略战术原则,而要求红军去夺取中心城市,争取江西首先胜利。
会后,调毛泽东做政府工作,接着又撤销了他的红军第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
〔6〕党报,这里指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