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郑昕:今年从五方面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
量
《 意见》 指 出 ,今后信息 化和工 业化融合 的
发展 目标 和主要任务 为 :一 ,以信息化 创新研 发
踩
产性服务 业融合 发展 ,加快 生产性服 务业 的现 代
化 ;七 ,提 升信息产 业支撑 “ 两化 ”深 度融合 的
( o 寸 躲
距
设计手段 ,促 进产业 自主创新 能力提升 ;二 ,推 动生产 装备 智能化 和生产过程 自动化 加快 建立
,
能力 ,促 进信息产 业加快发展 ;八 ,提 高行 业管
理现代化水平 .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
“ 二五 " 首 批 国 家科 技 计 划 项 目启 动 十
0
0, 1
国家重点 基础研究 发展计 划 ( 7 9 3计划 )和
器件 、大型装备 、载人航 天等重 大专项相 关的项
国 家 重 大科 学 研 究计 划 2 1 0 项 目实施 会 于 1年 21 0 1年 4月 2 0日在北 京 召开 .这 是 “ 二 五 ” 十 期间国家科技计划 启动 的首批项 目。
工作 :四是组织编 制 《十 二五” 中小企业信息化 “ 发展 指南》 ,对 中小企业信 息化进 行分类指导 ;五
是适时组织中小企 业信 息化推广总结经验 。
苗圩 :加快 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刻不容缓
21 0 1年 4月 1 4日上 午 .工业 和 信 息 化部 部 长苗圩到 中央党校做 工业转 型升 级和发展 方 式 转 变专题报告 苗圩指 出 ,未来五年 是我 国工业 转型 升级的攻坚 时期 . “ 十二 五 ”时期推 动工业 转 型升级 的重点任务 有 以下 七个方 面 :加快 提 高 自主创新能 力 .培育 发展 战 略性新 兴产业 ;推动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
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工业经济转型作者:马颖来源:《财讯》2017年第02期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经济面临着能源、环保、资源等严峻问题。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背景下,工业生产高技术应用较少、科技产业链价值低的问题不断凸显。
在十七大报告中,我国政府明确提出了“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的重大决策。
多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
通过引入信息化技术,促进工业经济结构升级转型、发展现代化的工业体系、走新型化的工业发展道路、实现新形势下的工业经济发展。
两化融合的最终目的是建立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产业。
本文在阐述工业化、信息化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意义,并探讨了工业经济转型的战略取向和发展策略。
基本概念工业化是人类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而信息化则是人类后现代化阶段的标志,因此工业化和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二者相互联系又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工业化是以应用机器化实现大生产目标的规模化生产的过程,及该过程所产生的结果。
早期工业化主要指的是工业化的生产过程,随着工业化的水平不断提升,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地位不断提高,工业化中的工业化结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了重要地位。
信息化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以社会的公共资源为基础,调整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和资源配置模式的过程。
侠义信息化指的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广义的信息化指的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推动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社会的标志,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解放人的体力劳动,工作的对象是能源和物质,工作的手段是现代化的动力设备和机械设备,工作的过程是实现物质、能源向产品的转化,工作的目的是增加产品的产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
信息化是后现代社会的标志,主要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解放人的脑力劳动,工作对象是知识和信息,工作手段是计算机程序、代码、模型等,工作过程是通过应用软件或模型实现基础信息或知识的加工、处理、传输、分析和提炼等,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物质生产的水平和能力,提升信息处理利用的综合水平。
上海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上海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十二五”规划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上海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精神,以及上海市《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产业能级提升的实施意见》要求,依据本市工业发展、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回顾“十一五”期间,上海按照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由大变强”的总体部署,将“两化”融合作为贯穿信息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的主线,全面推进信息化在产业发展各领域的渗透应用。
上海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的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构建完善了推进“两化”融合工作格局,信息化对提升产业能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作用显现。
2010年,上海“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72.31,为“十二五”时期的深化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两化”融合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海通过“两化”融合激发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节能减排等环节的自主创新活力,促进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的发展。
航空、汽车、船舶企业产品数字化协同研发能力得到增强;钢铁、装备、石化等企业利用生产过程控制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集团企业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跨地区、多制造基地的协同制造和经营管理;中小企业利用各类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显著提升,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加;部分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实施了能源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测系统。
(二)信息技术在产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上海产业能级提升1“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涵盖社会、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等三方面的“两化”融合水平,由融合环境、产业优化以及信息化基础、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效应等类指标构成。
通过有关第三方机构抽样调查上海各类企业“两化”融合现状,通过测算形成并发布该指数。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
两化融合基本情况两化融合,即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深度融合,以提升传统产业的智能化水平和竞争力。
两化融合是当前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重要趋势,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作用。
以下是两化融合的基本情况。
一、政策导向与背景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
2024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两化融合”发展的要求。
同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
2024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加快培育两化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具体措施等。
政策的制定和发布,为两化融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需要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我国在信息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同时,工业基础设施也在不断提升,高新技术、智能制造设备等得到广泛应用。
这为两化融合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两化融合效果两化融合带来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能够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升级。
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相结合,可以打造智能化、高效率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创新发展:两化融合促进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创新方法和手段。
3.提高效益:两化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智能化生产和管理,可以减少人力资源成本和生产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4.推动经济发展:两化融合是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路径。
通过加强两化融合,可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在两化融合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1.技术门槛:两化融合需要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这对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6.05•【字号】豫政[2009]41号•【施行日期】2009.06.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豫政【2009】41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切实加快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我省信息化水平,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促进“两大跨越”和中原崛起,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把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优先发展1.充分认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两大跨越”、加快中原崛起的战略选择。
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力强、带动作用明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当前,我省信息化建设正处于从被动应对向有序发展的关键时期,跨越的可能与落伍的风险并存。
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客观需要。
信息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同等重要的三大战略资源之一。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加快信息化建设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城镇化、服务农业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步伐。
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电子政务在创新政府管理、提高行政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能有效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宝政发[2014]16号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正文:---------------------------------------------------------------------------------------------------------------------------------------------------- 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意见(宝政发〔2014〕16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顺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潮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加快全市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保持工业持续稳定增长,根据《陕西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实施计划(2013-2018年)》(陕工信发〔2014〕11号),现就全市信息化和工业化(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刻领会两化深度融合的总体要求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关于“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精神,按照“需求牵引,创新驱动;分类推进,协调发展;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发挥企业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参与积极性,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内涵、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控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决策等各个层面上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实现工业设计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商务电子化、服务定制化,不断完善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促使两化融合的红利最大释放,打造全市工业经济升级版。
2.发展目标。
到2018年,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效,工业转型升级实质性突破,产业结构根本性调整,新型企业发展模式应用而生,企业内生动力和核心竞争力普遍增强。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
两化融合发展历程两化融合发展历程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快“工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经济社会化”建设的口号,希望通过将农业与机械化、社会化相结合,推动农村现代化。
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的兴起,中国开始认识到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1985年,中国政府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概念,即将信息化和工业化有机结合起来,以促进经济转型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中国逐渐加大了对两化融合发展的力度。
1993年,中国国家发展计委发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两化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和目标。
2000年以后,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两化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2006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具体方向和目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进一步推动两化融合向更高水平发展。
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智能、绿色、高品质的制造业体系。
目前,中国正致力于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发展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建设“互联网+”和“智能+”等平台,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实现传统产业的升级和创新发展。
总体而言,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涵盖了政府政策引导和支持、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等多个方面。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两化融合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市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金政办发〔2014〕91号
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市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正文:----------------------------------------------------------------------------------------------------------------------------------------------------金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市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金政办发〔2014〕91号婺城区、金东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4〕18号)和《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14〕41号)精神,促进市区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对列入国家贯彻“两化”深度融合管理体系试点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列入省“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二、对列入市“两化”深度融合重点项目(单个项目软性投入30万元以上),按项目实际软性投入的3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三、鼓励工业企业购买云服务。
与云服务平台及运行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按实际发生的信息化服务费用的30%给予补助。
工业企业服务器本地托管(租赁)和宽带使用费,按实际发生费用的30%予以补助。
四、对市级及以上“两化”深度融合示范试点工业企业,经审核确认年研发投入300万元以上的,给予5%的补助,单个企业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五、对被评为省级“两化”深度融合优秀咨询服务机构、优秀解决方案,分别一次性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
六、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城市建设,对列入国家或省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的云平台等设备设施投入,按实际投资额的8%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不超过500万元。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13]15号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正文:----------------------------------------------------------------------------------------------------------------------------------------------------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金政发〔2013〕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为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加快“两富”现代化都市区建设,现就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目标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到“十二五”期末,我市信息化总体水平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务(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宽带金华”工程,以光纤宽带和宽带无线移动通信为重点,推进城镇光纤到户和行政村宽带普遍服务。
完善信息基础网络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
推进三网融合,推动广电、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发展融合型业务,培育壮大三网融合相关产业和市场。
(二)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
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加快建设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验区和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实施“两化”融合重大项目,培育“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引导企业业务应用向综合集成和产业链协同创新转变,促进企业设计数字化、制造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
(三)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进程。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网络服务体系,推进药品、食品、住房、能源、金融、价格等重要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交通、治安、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应用。
完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加快电子政务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推进网上协同办事,提高行政效能。
鼓励企业、其他组织、个人依法利用地理空间和自然资源、人口、法人、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资源,进行公益性或者经营性的增值开发。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 2022‟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环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创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创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创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创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创造转型。
到 2022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世界各国信息化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模式创新,互联网对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更加深刻,围绕信息获取、利用和控制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保障信息安全成为各国重要议题。
但是,我国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保障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有所拉大,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水平不高,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信息安全工作的战略统筹和综合协调不够,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信息网络防护能力不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应用给信息安全带来严峻挑战。
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着力点,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全面提高经济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
坚持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加强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信息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目标。
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不断深入,农业农村信息化有力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到“十二五”末,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基本建成,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框架基本建立;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9%。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
两化融合的基本知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
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
我国建国后提出要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
改革开放后,面临发达国家正在实现信息化的新形势,我国是继续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还是实现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信息化,这是一个重大战略决策问题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出了决策。
两化融合是两个历史进程的融合发展,信息化不仅带动工业化,还要带动和促进一切与工业化相伴随的历史进程,使之融合发展。
十八大将此概括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在工业化发展历史进程中,不仅是生产力(技术、工具、设备、动力等等)的发展,还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观念、习惯、体制、机制等等)的发展。
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
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
2.1.发达国家两化融合发展历程的特点与我国有显著不同2.2.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时代)——蒸汽机时代、电力时代和自动化时代蒸汽机时代工厂内动力传递困难,限制了工厂规模,是“小工业时代”。
电力时代能量(动力)传递无困难,工厂规模急剧扩大,进入“大工业时代”。
自动化时代信息传递处理无困难,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走上了“两化融合”!美国案例:美国由于工业技术发展(如流水线),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白领人员数超过了蓝领人员数,使得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势在必行。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由于管理信息系统的成熟,新技术如电子邮件、互联网等出现,信息传播与获取快速高效,传统管理细分层级成了阻碍,以“扁平化”为核心的重组(Reengineering)、重构(Re-structuring)形成高潮,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带来了长达九年的经济高涨期。
工信部规〔2021〕182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工业和信息化部目录一、发展形势 (1)二、总体要求 (4)(一)指导思想 (4)(二)基本原则 (4)(三)发展目标 (5)三、主要任务 (6)(一)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6)(二)推进行业领域数字化转型 (8)(三)筑牢融合发展新基础 (11)(四)激发企业主体新活力 (13)(五)培育跨界融合新生态 (15)四、重点工程 (18)(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18)(二)两化融合标准引领行动 (19)(三)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广工程 (20)(四)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 (20)(五)产业链供应链数字化升级行动 (23)五、保障措施 (23)(一)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23)(二)加大财税资金支持 (24)(三)加快人才队伍培养 (24)(四)优化融合发展环境 (24)(五)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24)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与创新,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
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既是发展过程也是发展目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既加速了工业化进程,也拉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
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总趋势,两化深度融合顺应这一趋势,正在全面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制造业企业形态、生产方式、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根本性变革。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十三五”期间,通过政策制定、标准推广、工程实施、试点示范等系列举措,两化深度融合既推动了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广泛应用,也带动了信息技术产业的系统创新和蓬勃发展。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9•【字号】办字[2012]59号•【施行日期】2012.05.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原材料工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意见(办字〔2012〕59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府引导力度,抓好两化深度融合典型示范,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产品研发、生产经营、节能减排、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协调,分类推进。
既要注重与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又要根据产业、区域特点,确定主攻方向和重点内容,分类推进。
2企业为主,政府推动。
调动企业作为投资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发展战略需求出发,务实推进,形成有效机制和内生动力。
加强政策引导,营造发展环境,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
3试点示范,重点突破。
积极组织分行业、分区域的两化深度融合试点示范工作,及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宣传,以点带面,实现重点产业、重要环节和重点区域的突破。
4融合创新,合作发展。
发挥信息化渗透、倍增和创新作用,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和综合集成,促进技术、业务和管理创新。
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
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发文字号】鄂州政办发[2014]47号【发布部门】鄂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14.09.23【实施日期】2014.09.23【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鄂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鄂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鄂州政办发〔2014〕47号)各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鄂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4年9月23日鄂州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行动方案(2014-2017年)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是贯彻实施我市"一改两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根据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两化融合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到2017年,我市两化融合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条件下的企业竞争能力普遍增强,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全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0以上,两化融合工作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一)两化融合环境持续优化。
完善两化融合公共服务支撑体系,推动互联网思维和应用在工业领域的全面渗透。
重点支持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企业间电子商务(B2B)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比例达到80%以上。
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基本满足企业信息化服务需求。
(二)支柱行业重点企业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
围绕冶金、机械、建材、能源、生物医药等支柱行业,发挥现有试点示范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全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整体发展。
两化融合奖补政策
两化融合奖补政策一、政策背景为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奖补政策。
二、奖补对象本政策适用于在区域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经营、缴纳税收的企业,以及为推进两化融合提供服务的相关机构。
三、奖补标准1. 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提升奖补:对通过国家、省、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30万元、20万元、10万元的奖励。
2. 企业数字化转型奖补:对于实施数字化改造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企业,根据其投入规模和实施效果,给予一次性5-20万元的奖励。
3.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奖补:对于建设并运营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根据其服务企业数量、连接设备数量、平台应用效果等,给予一次性10-30万元的奖励。
4. 智能制造单元建设奖补:对于购置智能化设备、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的企业,根据其设备投资额和实施效果,给予一次性10-20万元的奖励。
5. 产业技术创新奖补:对于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并取得重大突破的企业或研发团队,根据其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效果,给予一次性5-15万元的奖励。
四、奖补资金来源本政策所涉及的奖补资金由区财政专项资金安排,纳入年度预算。
五、申请流程1. 符合条件的企业或相关机构可向所在地的区、镇(街道)两化融合推进机构提出申请。
2. 申请材料应包括企业基本情况、项目实施情况、技术方案及实施效果评估等内容,并按要求填写申请表。
3. 区两化融合推进机构负责对企业或相关机构的申请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核查和评估。
4. 经审核通过的企业或相关机构名单将在区人民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5. 对公示无异议的企业或相关机构,由区两化融合推进机构发放奖补资金。
六、监督与考核1. 企业或相关机构应如实申报项目及提供有关材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分析
两化融合及其管理体系分析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掀起了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从生产模式、管理体系、发展方向等角度促进了企业的进步发展,使传统工业可实现企业转型,进而使社会整体迈向信息化时代。
我国提出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为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维持与改进提供了具体应用的方法论,从企业管理角度加速产业升级,加快我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进程。
一、对两化融合的理论分析(一)两化融合的整体概念两化融合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简称,其覆盖范围、层次高度、应用深度的要求均较高,是覆盖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全局战略任务,通过将其覆盖至经济社会的各领域,可有效提升社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从生产端与应用端进行综合改革,以进入全民信息化时代。
(二)两化融合的提出背景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两个相邻历史进程的发展融合,是全球社会进步发展的整体大方向,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均在过去完成了工业化进程,进入工业化时代,而后开始信息化的进程,整体呈现顺接呈递的架构。
可见两化融合的提出具有我国特色背景,由于时代问题开展工业化的进程较晚,在发达国家已开始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我国仍处于工业化的建设阶段。
两化融合理念强调利用信息化来促进工业化建设,以补足我国与发达国家间的工业化差距,同时信息化对企业的进步发展存在推动作用,在企业的生产端和管理端均能运用信息科技提升效率。
2011年4月我国工信部联合多部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奠定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基本原则,自此两化融合已完全成为我国企业未来的发展改革方向[1]。
(三)两化融合的具体内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发展战略应协调一致,使其发展方向与规划应高度匹配,以此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共同进步发展;将信息资源纳入工业资源体系中,改变生产端模式,节约传统生产资源;使虚拟经济与工业实体经济融合产生新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创建新的经济类型以促进整体经济发展;并在技术层面应用信息技术,运用新式科技产生新的生产力模式,从生产端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革;同时信息化模式有助于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优化改革,解决传统企业中存在的管理压力问题,创建高效的管理体系,以提升企业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2011年4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一)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四)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2011 年4 月6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全文如下: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商务、国有资产主管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转型升级,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二、基本原则(一)创新发展,塑造转型升级新动力。
把增强创新发展能力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的优先目标,以信息化促进研发设计创新、业务流程优化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
(二)绿色发展,构建两型产业体系。
把节能减排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加快信息技术与环境友好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能源资源节约技术的融合发展,促进形成低消耗、可循环、低排放、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三)智能发展,建立现代生产体系。
把智能发展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长期努力的方向,推动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促进工业产品、基础设施、关键装备、流程管理的智能化和制造资源与能力协同共享,推动产业链向高端跃升。
(四)协调发展,统筹推进深度融合。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将信息化作为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进合力。
切实推动信息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和应用需求的良性互动,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
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15 年,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重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 研发设计创新能力、 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 平大幅度提升; 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 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 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 “两化 ”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一)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手段 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水平, 鼓励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 )向计算机辅助工程( CAE )、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
推进机械、电子、航空航天等 行业研发设计环节计算机辅助技术的集成应用,创新研发设计模式。
加快船舶、汽车、 飞机 等行业研发设计与制造工艺系统的综合集成, 完善产业链协同设计体系, 加快普及产品全生 命周期数字化设计模式。
完善服装、 家具、玩具等行业个性化设计体系,建立和普及用户广 泛参与的协同设计模式。
围绕推动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电子信 息产业、 国防科技工业等行业产品的高端化, 逐步深化产品开发和工艺流程的智能感知、 识挖掘、工艺分析、系统仿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持续改进、及时响应、全 流程创新的产品研发体系。
提升工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推动信息技术在重点产品的渗透融 合,推动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 价值链高端跨越。
二)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 加快建立现代生产体系以研制数字化、 智能化、 网络化特征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装备为重点, 提高制造业重大 技术装备自动化成套能力。
加快机械、船舶、汽车、纺织、电子、能源、国防工业等行业生 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改造,深化研发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装备、过程控制、 物料管理等环节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 推动信息共享、 系统整合和业务协同, 提高精准制造、 高端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在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纺织、造纸、医药等行业加快普及 先进过程控制和制造执行系统, 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 深化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 采购销售等核心业务系统的综合集成。
生产过程状态监视、 质量控制、 快速检测系统, 体系。
继续推进以质量、计划、财务、设备、生产、 重点的企业管理信息化,营管理与生产控制、台,实现产品开发、信息化管控水平,务整合能力。
适应产业竞争格局的新变化, 周期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普及和深化, 享和业务协作。
以支撑企业国际化经营为重点,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跨国运营平台建设, 建立全球协同的研发设计、客户关系和供应链管理体系。
四)以信息化推动绿色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和安全生产水平故障诊断、 质量控制和调度优化, 推动食品、 药品行业建立 逐步完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三)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加快建立现代经营管理体系 营销、供应链、人力资源、安全等环节为 加强系统整合与业务协同。
在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推进研产供销、 经 业务与财务全流程的无缝衔接和综合集成, 建设统一集成的管理信息平 生产制造、 经营管理等过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提高大型企业集团 促进企业组织扁平化、 决策科学化和运营一体化, 增强企业资源共享和业 以提升产业链协同能力为重点, 推动产品全生命 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共引导工业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中心,加快建设一批区域能效中心,完善面向重点用建立危险化学品、民爆加快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行业主要耗能设备和工艺流程的智能化改造,加强对能源资源的实时监测、精确控制和集约利用。
在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自动连续监测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体系。
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节能新机制推广。
能企业和地区能源消耗的实时监测和监督管理体系。
器材的生产、储运、经营、使用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
围绕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评估、多层防护、人机隔离、远程遥控、监测报警、灾害预警、应急响应和处置等方面,深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建立安全生产新模式。
五)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帮助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创新发展完善面向中小企业的研发设计平台,提供工业设计、虚拟仿真、样品分析、检验检测等软件支持和在线服务。
提高网络环境下的企业间协作配套能力和产业链专业化协作水平,鼓励中小企业参与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链协作。
加快研发、推广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企业管理系统。
推动面向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电子支付、物流配送、身份认证等关键环节的集成化电子商务服务。
建立并完善一批面向产业集群的技术推广、管理咨询、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
鼓励开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网络基础设施服务,积极发展设备租赁、数据托管、流程外包等服务。
提高工业设计水平。
支持工业设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建立实用、高效的工业设计基础数六)推动信息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现代化据库、资源信息库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强资源共享。
鼓励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引导和支持专业化的工业设计产业园区发展。
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设计成果产业化,加快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推动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深入发展,在提高网络采购和销售水平、扩大网络营销覆盖率基础上,向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信用支付集成方向升级。
支持制造业企业以电子商务为手段提高供应链协同和商务协同水平,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
积极推动行业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诚信发展,支持提高面向产业集群和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技术支撑和公共服务水平。
深化移动电子商务在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应用。
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
鼓励制造企业与专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对接,推进制造业采购、生产、销售等环节物流业务的有序外包,提高物流业专业化、社会化水平。
支持物流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推动行业性、区域性和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服务平台发展。
加快电子标签、自动识别、自动分拣、可视服务等技术在大宗工业品物流、工业园区和物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准化水平。
促进新型业态发展。
支持制造企业围绕推动产品的智能化、高端化和服务化,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在线检测、实时监控、远程诊断、在线维护、位置服务等新业态。
围绕提高重点行业骨干企业总集成、总承包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企业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系统集成、设施维护和管理运维等业务的信息化建设。
适应制造业营销体系变革的新趋势,以信息化创新融资租赁业务模式,提高融资租赁服务水平提升,加快建立高效、便捷、安全的融资租赁体系。
七)提升信息产业支撑 “两化 ”深度融合的能力 促进信息产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工业电子。
围绕汽车、飞机、船舶、机械、家电、电力等行业产品的智能化升 级,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间的协同创新,加快汽车电子、航空电子、船舶电子、机 床电子、信息家电、电力电子、医疗电子、智能玩具等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不断提升信息 技术支撑产品智能化转型的能力和水平。
积极培育工业软件。
面向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经营管理、市场流通等环节的数字化、 智能化、网络化,加强需求牵引,整合产学研用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技术瓶颈,大力发展高 档数控系统、制造执行系统、工业控制系统、 大型管理软件等工业软件,逐步形成工业软件 研发、生产和服务体系,提高国产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的市场竞争力。
加快和规范信息服务业发展。
加强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
大力发展信息 化咨询、规划、实施、维护和培训等增值服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 展信息服务业务剥离重组,推动信息技术及相关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积极推动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服务外包, 支持信息化外包服务业发展。
重点支持一批信息服务 企业, 鼓励管理咨询机构从事信息技术服务, 规范信息服务业的招投标行为, 加强信息安全 管理。
积极推动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
支持云计算等关键技术研发取得突破, 积极发展面向服 务、支持制造资源按需使用、制造能力动态协同的云制造服务平台。
围绕基础设施、工业控 制、现代物流等重大应用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
加快网络设备、智能终端、 传感器以及重要应用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加快建立产业发展联盟, 培育综合集成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