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公式大全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用公式汇总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行测部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行测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数学和逻辑方面的问题,需要运用一些公式来解答。
掌握一些常用的公式将有助于提高解题能力和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一些常用的行测公式。
1. 百分数转化公式:百分数转化为小数:百分数/100小数转化为百分数:小数×1002. 比例的计算公式:比例公式:已知两个比例中的三项,求第四项。
设已知比例为a:b=c:d,求第四项x。
则有a/b=c/d,即x=b×(c/d)。
3. 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平均数 = 总和 / 个数4. 利息的计算公式:简单利息:利息 = 本金×利率×时间复利公式:利息 = 本金× (1 + 利率) ^ 时间,其中,^ 表示乘方运算。
5. 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矩形面积:面积 = 长×宽三角形面积:面积 = 底边×高 / 2圆的面积:面积 = π×半径^2,其中,π可以取近似值3.14长方体体积:体积 = 长×宽×高6. 比例尺的计算公式:比例尺公式: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 图上长度 / 实际长度7. 工作效率的计算公式:工作效率 = 完成的工作量 / 耗费的时间8. 速度、距离和时间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距离 / 时间时间 = 距离 / 速度距离 = 速度×时间9. 利率的计算公式:利率 = 利息 / 本金× 100%本金 = 利息 / 利率× 100%10. 计票百分比的计算公式:计票百分比 = 得票数 / 总票数× 100%11. 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公式:对角线长度 = 边长×√212.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度分别为a、b、c,则有以下关系: a + b > ca + c > bb +c > a13. 速度与距离的关系公式:v = s / t,其中v为速度,s为距离,t为时间。
行测常见题型公式
1.漂流瓶公式:
T=(2t逆*t顺)/ (t逆-t顺)
例题:AB两城由一条河流相连,轮船匀速前进,A――B,从A城到B城需行3天时间,而从B城到A城需行4天,从A城放一个无动力的木筏,它漂到B城需多少天?
A、3天
B、21天
C、24天
D、木筏无法自己漂到B城
解:公式代入直接求得24
2.往返运动问题公式:
V均=(2v1*v2)/(v1+v2)
3.电梯问题:
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顺行运动所需时间(顺)
能看到级数=(人速-电梯速度)*逆行运动所需时间(逆)
4.一根绳连续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
(2的N次方*M+1)段
5.方阵问题:
方阵人数=(最外层人数/4+1)的2次方
N排N列最外层有4N-4人
6.过河问题:M个人过河,船能载N个人。
需要A个人划船,共需过河
(M-A)/ (N-A)次
7.星期日期问题:闰年(被4整除)的2月有29日,平年(不能被4整除)的2月有28日,记口诀:
一年就是1,润日再加1;一月就是2,多少再补算
例:2002年 9月1号是星期日 2008年9月1号是星期几?
因为从2002到2008一共有6年,其中有4个平年,2个闰年,求星期,则:
4X1+2X2=8,此即在星期日的基础上加8,即加1,第二天。
8.牛吃草问题:
草场原有草量=(牛数-每天长草量)*天数
9.植树问题:
线型棵数=总长/间隔+1
环型棵数=总长/间隔
楼间棵数=总长/间隔-1。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
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需要背诵的全部公式汇总1单一数据一、求基期值1.已知现期值和增长量:基期值=现期值一增长量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基期值=现期值÷(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基期值=增长量÷增长率二、求现期值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增长量2.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x(1+增长率)3.已知增长量和增长率:现期值=增长量÷增长率x(1+增长率)三、求增长率1.已知基期值和增长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2.已知基期值和现期值:增长率=(现期值-基期值)÷基期值3.已知增长量和现期值: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增长量)四、求增长量1.已知现期值和基期值:增长量=现期值-基期值2.已知现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现期值÷(1+增长率)x增长率3.已知基期值和增长率:增长量=基期值x增长率五、年均公式1.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量:年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年份差2.已知初期值和末期值,求年均增长率:六、隔年公式1.已知现期值、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基期值:隔年基期值=现期值÷(1+现期增长率)÷(1+基期增长率)2.已知现期增长率、基期增长率,求隔年增长率:隔年增长率=(1+现期增长率)x(1+基期增长率)-12两数之比一、比重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部分(用a表示),现期整体(用b表示),现期部分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整体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比重:2.已知a、b、qa、qb,求基期比重:3.已知a、b、qa、qb,求比重的变化量:二、平均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总量(用a表示),现期份数(用b表示),现期总量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份数的增长率(用qb表示)。
1.已知a、b,求现期平均数:2.已知a、b、qa、qb,求基期平均数:3.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量:4.已知a、b、qa、qb,求平均数的变化率:三、倍数为了简化记忆,我们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不同的量:现期A(用a表示),现期B(用b表示),现期A的增长率(用qa表示),现期B的增长率(用qb表示)。
行测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国考)行测数学常用公式汇总大全(行测数学秒杀实战方法)目录一、基础代数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等差数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等比数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不等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基础几何公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工程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几何边端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利润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排列组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年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植树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行程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
行测常用数学公式汇总数学是理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在行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重。
在行测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情况,而数学公式则是帮助我们快速解题、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一些行测中常用的数学公式的汇总:1. 二次方程的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2+bx+c=0,它的解可以用公式x=(-b±√(b^2-4ac))/(2a)来表示。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指出,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a、b、c和对应的三个角A、B、C之间有a/sinA=b/sinB=c/sinC。
余弦定理指出,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它的三条边a、b、c和对应的三个角A、B、C之间有c^2=a^2+b^2-2abcosC。
3. 平方差公式:对于两个数a和b,有(a-b)^2=a^2-2ab+b^24.面积公式:常见的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包括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以高的一半、圆的面积是πr^2等等。
5.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一个等差数列a,其前n项和可以用公式Sn=n(a1+an)/2来表示,其中a1为首项、an为末项。
6.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对于一个等比数列a,其前n项和可以用公式Sn=a(1-q^n)/(1-q)来表示,其中a为首项、q为公比。
7.扇形的面积公式:对于一个半径为r、弧度为θ的扇形,其面积可以用公式S=θr^2/2来表示。
8.两点间距离公式:对于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P(x1,y1)和Q(x2,y2),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用公式d=√((x2-x1)^2+(y2-y1)^2)来表示。
9.高斯消元法:高斯消元法是一种常用的线性代数解法,它可以用来求解线性方程组。
通过变换矩阵的形式,将线性方程组化简为阶梯形式或最简形式,从而求得解的情况。
10.求排列组合的公式:对于n个元素中取r个元素的排列,可以用公式A(n,r)=n!/(n-r)!来表示。
行测公式大全
行测公式大汇总数字运算公式1.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
2.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10:行程问题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行测公式总结范文
行测公式总结范文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也是考试中分值较高的一部分。
行测主要考察考生在文字理解、逻辑推理、判断与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在备考行测时,熟悉一些常用公式和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题目,下面是一些行测常用公式和技巧的总结。
一、数字工具1.分数与百分数的关系:分数乘以100等于百分数,百分数除以100等于分数;2.比例关系:两个比例相等,则其乘积相等;3.比例分配:项被分配的比例和为1,则可按比例进行分配;4.速度与时间关系: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等于速度乘以时间,时间等于路程除以速度;5.人均关系:总数是各项之和,则平均数等于总数除以项数,总数等于平均数乘以项数;6.比例关系求参考数:两个比例之积等于目标值与参考值之积;7.桶洗头问题:如果两个桶一起注水,时间等于各自注满所需时间的和,如果两个桶轮流注水,时间等于每桶注满所需时间的二倍减去两个桶注满共需时间的一半。
二、逻辑工具1.排除法:将多余选项排除,减少判断的难度;2.就近原则:当事物在数量上不相等时,就近原则指选取数量最接近的选项;3.必须性原则:当其中一原因是导致其中一结果的唯一原因时,必须选择该原因;4.取非逻辑:对于部分否定、条件逻辑等情况,应当采用取非的方法判断;5.正数比较法:正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一般比较直观,可以帮助判断一些题目;6.逻辑推理题解题方法:找出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根据逻辑关系进行推理;7.转化为等价题:将题目的描述转化为等价的形式,便于解答。
三、排列组合1.排列: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有A(n,m)=n!/(n-m)!种排列方式;2.组合:从n个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有C(n,m)=n!/[(n-m)!m!]种组合方式;3.全排列:n个不同元素的全排列为n!种;4. 重复排列:从n个元素中取(re)出m个元素,有A(n+m-1,m) = (n+m-1)!/[(n-1)!m!]种排列方式;5. 重复组合:从n个元素中取(re)出m个元素,有C(n+m-1,m) = (n+m-1)!/[(n-1)!m!]种组合方式。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
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汇总一、概述随着国家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选拔和录用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备受关注和热议。
而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考试科目,涵盖了诸多知识点和应试技巧。
其中,数学实在是行测中的一大难点,而其中的公式更是让考生头疼的部分。
我们特整理了以下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以便考生备考时能够更好地复习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二、数量关系题目公式1. 平均值计算公式平均值 = 总值 / 个数2. 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多者 / 较少者3. 反比例计算公式两者之比 = 较少者 / 较多者4. 增减百分比计算公式百分比增加 = (增加值 / 原值) * 100百分比减少 = (减少值 / 原值) * 1005. 资料图计算公式根据柱状图、折线图或饼状图进行计算6. 存在关系计算公式混合物的平均浓度 = (已知浓度1 * 体积1 + 已知浓度2 * 体积2) / (体积1 + 体积2)三、判断推理题目公式1. 判断题公式真命题的否定为假命题假命题的否定为真命题2. 排序题公式正序排列:A<B<C逆序排列:A>B>C3. 相同字母代表相同物品四、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目公式1. 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意思相近的词反义词:意思相反的词2. 词类变化名词→形容词→动词→副词→数词→代词→连词→介词→感叹词3. 词语搭配正词相反:冷热、高低动名结合:吃饭、送信五、综合分析题目公式1. 逻辑判断公式A→B 非B→非AA→B 非A→非B2. 选择判断公式对A的肯定是否定了B的否定3. 数字推理公式数字之和、差、乘积、商之间的规律4. 资料分析公式根据给出的数据进行图表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六、总结以上整理的2024国考行测资料公式只是行测知识点的冰山一角,但通过对这些公式的学习和掌握,能让考生更快地应对行测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综合分析等题目类型。
行测资料公式大全汇总
行测资料公式大全汇总
1、回归方程:y=a+bx。
2、理论物料损耗率公式:理论物料损耗率=(1-设计比)/设计比。
3、磨耗指数公式:磨耗指数=(模具磨耗量/原始模具磨耗量)*100%。
4、冲压工艺参数公式:冲压力=单块厚度*冲压面积*冲压比*20%*900负荷。
5、模拟分析公式:模拟结果=给定输入参数*(模拟规则条件+工艺
参数)。
6、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公式:抗拉强度=拉伸力/(抗拉试样宽度*
厚度)。
7、冻结件强度检测公式:冻结件强度=推力/(冻结件的长度*宽度)。
8、直线度误差测试公式:直线度误差=(两点距离差)/(实际距离)*100%。
9、刚性检测公式:刚性=F2/F1。
10、离心强度检测公式:离心强度=(Pmax-P0)/P0×100%。
行测公式大全
行测公式大全公考社区·梦想成真的地方数字推理公式数学运算公式1.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 (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2.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 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 -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2。
5-10:行程问题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行测常用公式大全
行测常用公式大全1.速度、时间、距离的关系速度=距离/时间时间=距离/速度距离=速度×时间2.增长率、绝对增长量和相对增长量的关系相对增长量=绝对增长量/原值绝对增长量=相对增长量×原值增长率=相对增长量×100%3.平均速度的关系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4.圆的周长和面积周长=2×π×半径面积=π×半径的平方5.三角形的面积面积=底边长×高/26.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S_n=n×(a_1+a_n)/27.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_n=a_1×(1-q^n)/(1-q)8.百分数之间的关系a%=a/100百分数=小数×1009.利率、本金和利息之间的关系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0.简单利息和复利的关系简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复利=本金×(1+利率)^时间-本金11.阶乘的计算n!=n×(n-1)×(n-2)×...×2×1 12.组合数和排列数的计算组合数C(n,m)=n!/(m!×(n-m)!)排列数P(n,m)=n!/(n-m)!13.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总和/个数14.高斯求和公式1+2+3+...+n=n×(n+1)/215.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2x + cos^2x = 1tanx = sinx / cosxcotx = cosx / sinxsin2x = 2sinxcosxcos2x = cos^2x - sin^2x以上只是行测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根据不同的题型和考点,还有许多其他的公式需要掌握。
在备考行测时,建议多做真题和模拟题,熟练运用这些公式,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也要注重理解公式的原理和推导过程,这样在遇到特殊情况时也能根据原理灵活运用。
最后,希望大家能用这些常用公式来提升行测的得分。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行测计算公式1.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2.(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行测计算公式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 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行测数学公式大全
常用数学公式汇总一、基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 +b )·(a -b )=a 2-b 22. 完全平方公式:(a±b )2=a 2±2ab +b23. 完全立方公式:(a ±b)3=(a±b)(a 2 ab+b 2)4. 立方和差公式:a 3+b 3=(a ±b)(a 2+ ab+b 2) 5. a m·a n=a m +na m ÷a n =a m -n (a m )n =a mn (ab)n =a n ·b n二、等差数列 (1)s n =2)(1n a a n +⨯=na 1+21n(n-1)d ;(2)a n =a 1+(n -1)d ;(3)项数n =da a n 1-+1; (4)若a,A,b 成等差数列,则:2A =a+b ; (5)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6)前n 个奇数:1,3,5,7,9,…(2n —1)之和为n 2(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d 为公差,s n 为等差数列前n 项的和) 三、等比数列 (1)a n =a 1qn -1;(2)s n =qq a n -11 ·1)-((q ≠1)(3)若a,G,b 成等比数列,则:G 2=ab ; (4)若m+n=k+i ,则:a m ·a n =a k ·a i ; (5)a m -a n =(m-n)d (6)nma a =q (m-n) (其中:n 为项数,a 1为首项,a n 为末项,q 为公比,s n 为等比数列前n 项的和) 四、不等式(1)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ax 2+bx+c=a(x-x 1)(x-x 2)其中:x 1=a ac b b 242-+-;x 2=aac b b 242---(b 2-4ac ≥0)根与系数的关系:x 1+x 2=-a b ,x 1·x 2=a c(2)ab b a 2≥+ ab b a ≥+2)2( ab b a 222≥+ abc c b a ≥++3)3( (3)abc c b a 3222≥++ abc c b a 33≥++推广:n n n x x x n x x x x ......21321≥++++(4)一阶导为零法:连续可导函数,在其内部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其导数为零。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
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行测资料分析必背公式一、基期量基期量可以通过现期量和增长量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基期量=现期量-增长量;2.基期量=现期量/(1+r%);3.两个基期量的和差=(A+B)或(A-B),其中A和B分别为两个基期量。
二、增长量增长量可以通过现期量和基期量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2.增长量=基期量×r%;3.增长量=现期量×r%/(1+r%);4.平均增长量=(末期值-初期值)/间隔年份。
三、增长率增长率可以通过增长量和基期量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2.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基期量×100%;3.增长率=现期量/基期量×100%-1;4.百分数求增长率,即增长率=r±百分点;5.间隔增长率=r1/(1+r2)+r2/(1+r1),偏向量大;6.混合增长率,大小居中。
常见的有:房地产=房产+地产;城乡=城镇+农村;进出口=进口+出口;研究生=硕士+博士。
四、比重比重可以通过部分和整体的量值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比重=部分/整体;2.现期比重差=部分量值差/整体量;3.基期比重=A/(B×(1+b)/(1+a));4.两期比重差=A×(a-b)/(B×(1+a)),其中a为平均数分子的增长率,b为分母的增长率。
五、平均数平均数可以通过总数和总个数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总数=平均数×总个数;2.基期平均数=A/(B×(1+b)/(1+a));3.平均数增长率=(a-b)/(1+b)。
六、倍数倍数可以通过A和B的值计算得出。
具体公式如下:1.现期倍数=A/B;2.基期倍数=A/(B×(1+b)/(1+a))。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行测计算公式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常用在容斥原理中..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2..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同一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全程..10. 等距离平均速度公式:与所经历的路程相同;求解平均速度;平均速度=2×/+ ..11. 三角形三边关系公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2.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常用勾股数:3、4、5;5、12、13;6、8、10..13. 经济利润问题常用公式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总利润=单利润×销量售价=进价+利润=原价×折扣14. 溶液问题基本公式溶液=溶质+溶剂;浓度=溶质÷溶液;溶质=溶液×浓度;混合溶液的浓度=溶质1+溶质2÷溶液1+溶液2资料分析公式。
2024国考行测公式
2024国考行测公式
国考行测涉及的公式较多,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公式:
1. 平均速度: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2. 相遇和追及: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
3. 两岸相遇:单岸时,3S1+S2=2S(S1、S2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相遇时相遇地点距离某边的距离,S是全程);两岸时,3S1-S2=S(S1、S2分别为第1次和第2次相遇时相遇地点距离不同两边的距离,S是全程)。
这些公式可能涉及国考行测中的数学或逻辑推理部分。
建议备考国考的考生全面复习,掌握各类公式和知识点,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行测计算公式大全
行测计算公式1. 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
若a=m/n×b,则a=m/(m+n)×(a+b),即a+b是m+n的倍数2. 尾数法(1)选项尾数不同,且运算法则为加、减、乘、乘方运算,优先使用尾数进行判定;(2)所需计算数据多,计算复杂时考虑尾数判断快速得到答案。
常用在容斥原理中。
3. 等差数列相关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平均数×项数=中位数×项数;项数=(末项-首项)÷项数+1。
从1开始,连续的n个奇数相加,总和=n×n,如:1+3+5+7=4×4=16,……4. 几何边端问题相关公式:(1)单边线型植树公式(两头植树):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2)植树不移动公式:在一条路的一侧等距离栽种m棵树,然后要调整为种n棵树,则不需要移动的树木棵树为:(m-1)与(n-1)的最大公约数+1棵;(3)单边环型植树公式(环型植树):棵树=总长÷间隔,总长=棵树×间隔(4)单边楼间植树公式(两头不植):棵树=总长÷间隔-1,总长=(棵树+1)×间隔(5)方阵问题:最外层总人数=4×(N-1),相邻两层人数相差8人,n阶方阵的总人数为n²。
5-10:行程问题5. 火车过桥核心公式:路程=桥长+车长(火车过桥过的不是桥,而是桥长+车长)6. 相遇追及问题公式:相遇距离=(速度1+速度2)×相遇时间追及距离=(速度1-速度2)×追及时间7. 队伍行进问题公式:队首→队尾: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队尾→队首:队伍长度=(人速-队伍速度)×时间8. 流水行船问题公式:顺速=船速+水速,逆速=船速-水速9. 往返相遇问题公式:两岸型两次相遇:S=3S1-S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B为S2)单岸型两次相遇:S=(3S1+S2)/2,(第一次相遇距离A为S1,第二次相遇距离A为S2);左右点出发:第N次迎面相遇,路程和=(2N-1)×全程;第N次追上相遇,路程差=(2N-1)×全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增长
①同比增长
②环比增长
③年均增长
年均增长量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增长的数量。
如某指标第1年的值为A1,第2年的值为A2,……,第n年的值为An,则
年均增长率是指一段时间内某一数据指标平均每年的增长幅度。
如果第1年的为A,第n+1年为B,这n年的年均增长率为,则:
考查方式一:已知第m年的数据指标为A,年均增长率为,求第n年的数据指标B。
根据二项展开式可得:。
当年均增长率<10%,且选项间差距较大时,,则:
考查方式二:已知第m年的数据指标为A,第n年为B,求年均增长率。
第n年相对于第m 年的增长率为x,且,即。
根据公式②可知,,则有
,根据二项展开式可得:。
在题目选项差值比较大的情况下,一般使用公式x>(n-m)
,即
④拉动增长
百分数、百分点:
考查方式一:“降低(增加)了a%”和“降低(增加)为a%”
“降低了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100-a,“降低为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a;
“增加了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100+a,“增加为a%”即过去为100,现在为a。
考查方式二:区分“占”、“超”、“为”、“比”
“XX占AA 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占AA的a%;
“XX超AAa%”即AA是100,XX是100+a,则XX超AAa%;
“XX为AA 的a%”即AA为100,XX为a,则XX为AA的a%
“XX比AA增长了a%”即AA为100,XX为100+a,则XX比AA增长(100+a-100)%=a%。
增长与百分数、百分点:
考查方式一:若本年某指标为A,同比增长m%,比上年同期高p 个百分点,则上年该指标同比增长(m-p)%。
考查方式二:已知某指标今年的增长速度为x%,去年的增长速度为y%,则今年增速相对于去年的变化幅度为(x-y)个百分点。
拉动……增长……百分点:
拉动增长是指总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造成总体量相对于原来的增长。
2.比重
①比重的递推
考查方式一:已知A占B的比重为a%,B占C的比重为b%,则A占C的比重为:
a%×b% ④
考查方式二:已知总量为A,B占A的比重为b%,C占B的比重为c%,则
C=A×b%×c% ⑤
②比重与增长
考查方式一:已知本期总量为A,分量占总量的比重为b%,分量的同(环)比增长率为x%。
考查方式二:已知本期总量、分量分别为A、B,比上年同期(上期)分别增加a、b,则上年同期(上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为:
考查方式三:已知总量为A,同(环)比增长率为a%,分量为B,同(环)比增长率为b%,则上年同期(上期)分量占总量的比重为:
若a%>b%,则本期B占A的比重()相较上年同期(上期)
有所下降。
若a%<B%,本期B占A的比重()相较上年同期(上期)有所上升。
3.倍数与翻番
①倍数:指标A与指标B之间的倍数关系为
A是B的倍①
②倍数与增长:
考查方式一:已知今年指标A比上年增加具体量为x,增长了y倍,则上年A的值为:②
考查方式二:已知今年A、B两个指标的量分别为a、b,与上年相比,增长量分别为c、d,则上年A和B的倍数关系为,A是B的:倍③
考查方式三:已知今年A、B两个指标的量分别为a、b,与上年相比,增长率分别为x%、y%,则上年A和B的倍数关系为,A是B的:倍④
③倍数与比重
考查方式一:已知指标A、B的两个分量a、b,分别占比x%、y%,则这两个分量的倍数关系为:
⑤
考查方式二:已知指标A、B分别占总量M的比重为x%、y%,则指标A、B之间的倍数关系为:⑥
④翻番
A翻n番=A×2n ⑦
4.平均数
平均数=①
①平均数与增长
考查方式一:已知本期某事物的总量为A,总数为B,分别同比(环比)增长a%、b%,则上年同期(上期)平均数为:②
考查方式二:已知本期某事物的总量为A,总数为B,分别同比(环比)增长a%、b%,则本期平均数的增长率为:
?③
②平均数与倍数
已知指标A和B均为平均数,其中A的总量为a,总数为b,B的总量为m,总数为n,则指标A和B的倍数关系为:
A是B的倍④
③加权平均数与增长
设本期某一总量的两个分量分别为A1、A2,比上年同期(上期)分别增长x%、y%,则本期该总量比上年同期(上期)的变化幅度为
z%=-1 ⑤
当x=y时,x=y=z;
当时,z偏向x,在之间;当时,z偏向y,在之间;
当时,z偏向x,在之间;当时,z偏向y,在之间。
5.指数
指数的基本计算
若在计算时均以上年同期值为100,本年该指标具体值为A,上年为B,则本年的指数为×100。
指数与同比增长率
当指数以上年数据为100时,指数和同比增长率之间的关系为:同比增长率=(指数
-100)%。
6.进出口总额
7.利率
利率=×100%
8.人口自然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