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源法律法规和能源体制改革部分

合集下载

《能源法》诞生往事

《能源法》诞生往事

034 ENERGY 2020.064月10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引发空前热议。

《能源法》起草始于2007年,13年数易其稿,这是第三次面世。

期间,我国能源格局产生了巨大变化,历经多个版本的《能源法》为何迟迟未能出台,主要是涉及利益协调、能源形势、管理体制、操作落实等诸多错综复杂的因素。

立法现状我国能源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基本法长期缺位。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快了能源立法进程,通过制定能源法律法规更好地管理和利用能源。

能源的法制化管理,促进了开发,保障了供应,抑制了不合理的能源消费,使许多国家逐步摆脱了能源问题的困扰。

从尼克松提出能源独立目标至今,美国至少出台了7部《能源政策法案》及其他相关立法。

这些法律推动了美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探索,降低了其对能源进口的依赖,保证了能源储备安全。

如今,美国已从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变成能源出口国,实现了能源独立和供应的多元化。

欧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能源法律与。

各成员国在基本的规范指引下建立起了一套能源生产、运输、分配和交易的体系,保证了能源供应的安全,也使得欧盟成为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和引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典范。

相对而言,我国能源立法起步晚、进程慢,目前仅在电力、煤炭、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节约四个领域制定了单行法律。

事实上,能源不仅涵盖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一次能源,也包含电力、氢能等二次能源。

因此,《能源法》既不能是一部仅限于单一行业的法律,也不能是一部立足于解决某个层面具体问题的专项法律,而应该是一部为能源高质量发展建坐标、指方向的纲领性法律。

没有纲领性的《能源法》,各能源单行法之间缺乏统一的协调,容易产生冲突,也无法处理能源发展在方向性、战略性和整体性上的问题。

立法历程《能源法》的构想可以追溯到更长远的年代,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能源法》诞生往事文 | 李静云作者供职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银湖新能源战略研究中心《能源法》起草始于2007年,13年数易其稿,这是第三次面世。

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汇编

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汇编

能源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汇编目录目录 (1)第一篇能源法律法规 (19)第一章自然资源法律 (19)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修正) (1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1985年6月18日颁布2002年12月28日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2号) (1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修正) (27)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 (33)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 (44)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5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9)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修正) (64)第二章煤炭法律法规 (74)2.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74)2.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 (79)2.3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 (89)2.4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92)2.5乡镇煤矿管理条例 (99)2.6乡镇煤矿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02)2.7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 (109)2.8 煤炭行政处罚办法 (117)(煤炭工业部1997年5月19日颁布煤炭工业部令第1号) (117)2.9 煤炭行政执法证管理办法 (120)2.10开办煤矿企业审批办法 (12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 (124)第三章电力法律法规 (129)3.1电力监管条例 (129)3.2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 (133)3.3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 (140)3.4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144)3.5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146)3.6电网调度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53)3.7电网调度管理条例 (161)3.8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164)3.9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 (167) 3.10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实施办法 (170)3.11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175)3.12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179)第四章石油、天然气法律法规 (183)4.1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 (183)4.2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 (188)4.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91) 4.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修正) (196) 第五章核电法律法规 (200)5.1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两用品及相关技术出口管制条例 (200) 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出口管制条例 (218)5.3 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 (220)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材料管制条例 (226)5.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核设施安全监督管理条例 (230)第六章节能和可再生能源法律法规 (234)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34)6.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38)第七章环境保护法律 (243)7.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243)7.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51)7.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56)7.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64)7.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正) (268)7.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正) (277)7.7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修正) (284)第二篇能源主要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 (297)第一章主要相关法律 (297)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97)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313)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修正) (31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 (348)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正) (352)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修正) (362)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367)1.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 (37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法 (375)1.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378)1.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383)1.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391)1.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397)1.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04)1.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08)1.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419)第二章主要相关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430)2.1 规划计划 (430)2.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430)2.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能源发展重点专项规划(453)2.1.3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 (462)2.2 资源管理及利用 (468)2.2.1 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468)2.2.2 放射性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471)2.2.3 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 (473)2.2.4 关于整顿矿业秩序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所有权的通知 (478)2.2.5 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 (480)2.2.6 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 (486)2.2.7 矿产资源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491)2.2.8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 (494)2.2.9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 (497)2.2.10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500)2.2.11 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意见 (508)2.2.12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511)2.2.13 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管理办法(试行) (516)2.2.14 矿产资源登记统计管理办法 (522)2.2.15 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 (525)2.2.16 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造成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程序的规定 (529)2.2.17 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 (530)2.2.18 加强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若干规定 (532)2.2.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533)2.2.20 外商投资开发经营成片土地暂行管理办法 (538)2.2.21 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办法 (540)2.2.22 关于做好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542)2.2.23 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 (543)2.2.24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 (548)2.2.25 关于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与新建和扩建工程实行“三同时”的若干规定 (550)2.2.26 关于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552)2.2.27 资源综合利用目录(1996年修订) (554)2.2.28 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意见 (558)2.2.29 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 (561)2.2.30 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563)2.2.31 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一批)工作的通知 (567)2.3 投资管理 (567)2.3.1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567)2.3.2 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4年修订) (588)2.3.3 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 (599)2.3.4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 (608)2.3.5 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 (612)2.3.6 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 (615)2.3.7 关于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指导意见的通知 (618)2.3.8 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管理办法 (619)2.3.9 承担国家发展改革委委托投资咨询评估任务的咨询机构名单(621)2.3.10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 (623)2.3.11 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管理办法(试行) (629)2.3.12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的有关具体事项公告 (634)2.3.13 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和贴息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634)2.3.14 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640)2.3.15 国家发展改革委核报国务院核准或审批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目录(试行)(644)2.3.16 关于改进和完善报请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645)2.3.17 关于审批地方政府投资项目有关规定(暂行) (646)2.3.18 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党政机关等建设项目管理和投资概算控制的通知 (647)2.3.19 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贴息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649)2.3.20 中央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补助资金财政财务管理暂行办法(652)2.3.21 关于切实加强政府投资计划项目代建制财政财务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655)2.3.22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657)2.4 工程建设 (659)2.4.1 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 (659)2.4.2 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663)2.4.3 关于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开工条件的规定 (665)2.4.4 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 (666)2.4.5 重大建设项目违规问题举报办法(试行) (669)2.4.6 关于重申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和审批规定的通知 (672)2.4.7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673)2.4.8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 (675)2.4.9 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 (678)2.4.10 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 (680)2.4.11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 (682)2.4.12 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685)2.4.13 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689)2.4.14 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690)2.4.15 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692)2.4.16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监督暂行办法 (699)2.4.17 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招标代理企业资质申报中弄虚作假行为的处理办法 (701)2.4.18 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 (702)2.4.19 工程建设项目勘察设计招标投标办法 (716)2.4.20 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724)2.5 节约能源 (734)2.5.1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 (734)2.5.2 乡村集体工业企业节能管理暂行规定 (738)2.5.3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741)2.5.4 中国节能产品认证管理办法 (744)2.5.5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二批) (747)2.5.6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第三批) (753)2.5.7 关于开展资源节约活动的通知 (758)2.5.8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 (761)2.5.9 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 (764)2.5.10 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 (765)2.5.11 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 (777)2.5.12 关于调整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的通知 (780)2.5.13 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 (780)2.5.14 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 (782)2.5.15 关于控制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出口有关措施的通知 (785)2.5.16 关于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的通知 (786)2.5.17 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 (787)2.5.18 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技术(综合利用部分) (789)2.6 环境保护 (789)2.6.1 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789)2.6.2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办法 (796)2.6.3 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799)2.6.4 关于加快推行清洁生产的意见 (801)2.6.5 公布《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二批)(805)2.6.6 国家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技术导向目录(第一批) (819)2.6.7 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二批) (822)2.6.8 关于公布《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第一批)的通知 (833)2.6.9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834)2.6.10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845)2.6.11 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850)2.6.12 关于加快推进企业环境行为评价工作的意见 (853)2.6.13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2005年修订)(856)2.6.14 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试行) (863)2.6.15 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869)2.6.16 环境保护行政许可听证暂行办法 (876)2.6.17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 (883)2.6.18 环境保护产品认定管理办法 (885)2.6.19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889)2.6.20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92)2.6.21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 (897)2.6.22 放射环境管理办法 (902)2.7 标准规范 (904)2.7.1 93项电力、石化、黑色冶金、物流、制药装备、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 (904)2.7.2 103项机械、煤炭、石化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904)2.7.3 204项石油天然气、汽车、黑色冶金、轻工、锅炉压力容器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和1项锅炉压力容器行业标准修改单 (905)2.7.4 废止181项黑色冶金、电力、有色金属、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行业标准编号及名称 (905)2.7.5 159项轻工、机械、煤炭、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 9052.7.6 265项建材、电力、机械、煤炭、黑色冶金、制药装备、物流、汽车行业标准编号、名称及实施日期 (906)2.7.7 科学技术评价办法(试行) (906)2.7.8 企业技术中心评价指标体系 (915)2.7.9 企业技术中心认定与评价办法 (918)2.7.10 发布三行业清洁生产指标体系 (921)2.7.11 建设部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922)2.7.12 关于推进采用国际标准的若干意见 (925)2.7.13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 (926)2.7.14 环境标准管理办法 (928)2.7.15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932)2.7.16 地方标准管理办法 (939)2.7.17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 (942)2.7.18 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 (945)2.7.19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947)2.8 财金税费 (952)2.8.1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952)2.8.2 境内机构对外担保管理办法 (960)2.8.3 能源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963)2.8.4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966)2.8.5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972)2.8.6 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 (977)2.8.7 关于简化境外投资外汇资金来源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 (982)2.8.8 关于完善境外上市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983)2.8.9 关于进一步深化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985)2.8.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987)2.8.11 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992)2.8.12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994)2.8.13 关于加强政府性基金管理问题的通知 (999)2.8.14 关于中央级基本建设经营性基金本息余额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实施办法 . 10002.8.15 全球环境基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1002)2.8.16 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 (1003)2.8.17 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办法 (1005)2.8.18 关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收费的通知 (1008)2.8.19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 (1009)2.8.20 关于取消部分建设项目收费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收费管理的通知 (1012)2.8.21 关于土地价格评估收费的通知 (1014)2.8.22 矿产资源补偿费使用管理办法 (1016)2.8.23 关于修改《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的决定 (1017)2.8.24 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 (1017)2.8.25 关于发布能源部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及标准的通知 (1021)2.8.26 关于落实国务院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1021)2.8.27 国务院关于调整进口设备税收政策的通知 (1024)2.8.28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关税条例 (1025)2.8.29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适用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收暂行条例有关问题的通知 (1029)2.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1031)2.8.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1035)2.8.32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 (1038)2.8.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 (1039)2.8.34关于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的若干补充规定 (1041)2.8.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行条例 (1043)2.8.36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 (1057)2.8.37 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 (1059)2.8.38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1060)2.8.39 关于建立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 (1062)2.8.40 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 (1063)2.8.41 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管理办法 (1067)2.8.42 价格鉴证师注册管理办法 (1071)2.8.43 价格违法行为举报规定 (1073)2.8.44 非常时期落实价格干预措施和紧急措施暂行办法 (1076)2.8.45 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 (1078)2.8.46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1079)2.8.47 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成本监审暂行办法 (1083)2.8.48 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 (1086)2.8.49 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 (1088)2.8.50 关于公布价格听证目录的通知 (1090)第三篇煤炭政策文件 (1092)第一章体制机制 (1092)1.1 关于省级煤炭管理机构设置安全监察局的通知 (1092)1.2 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工作要点的通知(1092)1.3 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1099)1.4 关于贯彻落实国办发79号文件精神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指导意见 (1105)1.5 关于完善煤矿安全监察体制的意见 (1108)1.6 煤矿安全监察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109)1.7 关于改革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1112)1.8 关于煤炭行业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的若干意见 (1114)1.9 煤炭工业经济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暂行规定 (1118)1.10 全民所有制煤炭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1121)第二章行业管理 (1128)2.1 关于清理纠正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投资入股煤矿问题的通知 .. 11282.2 关于清理规范焦炭行业的若干意见 (1129)2.3 关于关闭国有煤矿矿办小井和乡镇煤矿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1132)2.4 关于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有关问题的通知 (1134)2.5 关于加强行业管理的意见 (1135)2.6 开办煤矿企业审批办法 (1137)2.7 煤炭物资行业管理办法 (1141)2.8 关于煤炭企业构建“三个一”格局实行“三条线”管理的若干意见 (1144)2.9 关于加强煤管局对部直管矿务局行业管理的通知 (1146)2.10 国有重点煤矿关停矿井管理暂行规定 (1147)2.11 关于乡镇煤矿实行行业管理的通知 (1149)第三章规划计划 (1149)3.1 关于设立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的公告 (1149)3.2 关于燃煤电站项目规划和建设有关要求的通知 (1155)3.3 关于规范煤炭矿区总体规划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 (1157)3.4 煤炭工业“十五”规划 (1159)3.5 煤炭工业质量振兴实施计划(1996~2010年) (1167)第四章勘探开采 (1172)4.1 关于做好煤炭资源开发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1172)4.2 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规定 (1174)4.3 关于煤层气勘查开采登记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77)4.4 煤层气勘探开发管理暂行规定 (1178)第五章工程建设 (1182)5.1 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82)5.2 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评审办法 (1185)5.3 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管理办法 (1186)5.4 部级优质工程评审管理办法 (1188)5.5 煤炭建设项目设备成套监督管理规定 (1190)5.6 煤炭工业建设塔式起重机、矿井金属井架拆装管理暂行规定(1191)5.7 煤矿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1194)5.8 关于加强煤炭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1197)5.9 煤炭工业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实施办法 (1198)5.10 煤炭工程建设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 (1201)5.11 煤炭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1205)5.12 煤炭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1212)5.13 煤炭建设工程施工招投标管理办法 (1215)第六章生产管理 (1219)6.1 全国实施关闭与吊销煤炭生产许可证煤矿名单(第一批)(1219)6.2 关于规范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和严格控制超能力生产的紧急通知(1219)6.3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1223)6.4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224)6.5 煤炭生产许可证资格审查专家管理暂行办法 (1226)6.6 整顿煤炭经营秩序工作验收办法 (1228)6.7 关于加强煤炭生产许可证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1230)6.8 关于深入开展依法整顿煤炭生产秩序工作的通知 (1231)6.9 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 (1234)6.10 煤炭生产许可证环境保护年检办法 (1244)6.11 生产矿井水平接续管理办法 (1247)6.12 煤炭生产许可证档案管理规定 (1250)6.13 煤矿企业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办法 (1251)6.14 煤炭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254)6.15 建设高产高效露天矿暂行管理办法 (1261)6.16 关于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的决定 (1263)6.17 建设高产高效矿(井)暂行管理办法 (1265)第七章经营管理 (1267)7.1 煤炭经营监管办法 (1267)7.2 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 (1272)7.3 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 (1274)7.4 出口煤炭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1275)7.5 煤炭出口经营管理暂行规定 (1277)7.6 煤炭经济运行工作暂行规定 (1277)7.7 煤炭经济合同审计实施办法 (1281)7.8 煤炭购销中长期协议管理暂行办法 (1282)7.9 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销售管理工作的通知 (1284)7.10 关于民用煤经营企业基本条件的通知 (1285)第八章安全管理 (1285)8.1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监察信息工作的通知 (1285)8.2 煤矿安全监察档案管理规定 (1286)8.3 煤矿安全监察行政处罚办法 (1289)8.4 矿山安全监察员管理办法 (1292)8.5 矿山安全监察工作规则 (1294)8.6 关于煤矿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1298) 8.7 矿山企业因工伤亡事故统计报告办法 (1299)8.8 煤矿机电放心产品管理办法(试行) (1301)8.9 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暂行办法 (1302)8.10 关于加强煤矿爆炸物品管理的通知 (1305)8.11 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安全规程 (1306)8.12 煤矿用爆破器材管理规定 (1310)8.13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管理暂行办法 (1313)8.14 煤矿隐患排查和整顿关闭实施办法(试行) (1316)8.15 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试行) (1320)8.16 举报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和违法行为的奖励办法(试行)(1324)8.17 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 (1326)8.18 关于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 (1331)8.19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实施意见 (1334)8.20 煤矿瓦斯治理与利用总体方案 (1336)8.21 煤矿瓦斯治理经验五十条 (1354)8.22 国有煤矿瓦斯治理规定 (1357)8.23 关于加强“一通三防”管理工作的通知 (1359)8.24 矿井瓦斯抽放管理规范 (1361)8.25 关于国有煤矿防治重大瓦斯煤尘事故的规定 (1367)8.26 关于加强瓦斯管理严防重大瓦斯事故的规定 (1368)8.27 关于编制回采工作面初次放顶和掘进巷道贯通安全措施计划的若干规定 (1371)8.28 关于加强回采工作面事故多发地点技术管理工作的若干规定(1372)8.29 煤矿安全评价导则 (1375)8.30 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规定 (1386)8.31 关于发布煤矿矿山救护工作暂行规定的通知 (1388)8.32 关于加强煤矿群众安全工作的规定 (1389)8.33 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奖罚暂行办法 (1392)8.34 乡镇煤矿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合格证实施办法 (1393)8.35 煤矿安全装备基本要求(试行) (1394)第九章综合利用节约与环保 (1404)9.1 关于加快开展采煤沉陷区治理工作的通知 (1404)9.2 关于加强煤矸石发电项目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 (1407)9.3 煤矸石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1408)9.4 关于加强乡镇煤矿环境保护工作的规定 (1410)9.5 煤炭工业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412)9.6 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 (1413)第十章标准规范 (1415)10.1 关于加强煤炭工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1415)10.2 煤炭生产企业技术进步综合评价标准(试行) (1416)10.3 煤炭工业工程建设标准设计、通用设计和设计科研管理办法(试行) (1420)10.4 煤炭工业工程建设行业标准管理细则 (1424)10.5 乡镇煤矿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 (1431)10.6 煤炭生产许可证环境保护年检办法 (1433)10.7 中国煤炭分类 (1436)10.8 关于鼓励发展小型热电联产和严格限制凝汽式小火电建设的若干规定 (1440)10.9 火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试行) (1442)第十一章科技教育 (1445)11.1 煤炭行业科研创新成果验收鉴定办法(试行) (1445)11.2 关于加强煤炭科技信息、出版工作的通知 (1449)11.3 关于加快煤炭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 (1450)11.4 煤炭企业技师、高级技师评聘管理办法 (1454)11.5 煤炭院校毕业生就业管理工作暂行办法 (1458)11.6 煤炭中等专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试行) (1464)11.7 煤炭工业企业技术进步评价办法(试行) (1480)11.8 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煤战略的决定 (1481)11.9 关于加强煤炭工业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意见 (1484)11.10 关于煤炭行业实行技师聘任制的实施意见 (1485)第十二章劳动保障 (1487)12.1 关于完善煤矿农民轮换工制度若干政策性意见的通知 (1487)12.2 国有煤炭企业内部劳动力市场管理试行办法 (1487)12.3 关于建立健全煤炭企业困难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制度的意见 148912.4 煤炭行业住房公积金暂行管理办法 (1492)12.5 煤炭行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指导意见 (1493)12.6 《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行方案》实施细则(1497)12.7 煤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处理意见 (1503)12.8 关于切实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及加快煤炭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的通知 (1505)第十三章价格税费 (1506)13.1 关于煤炭资源税若干问题的通知 (1506)13.2 关于对煤炭调整税率后征税及退还问题的通知 (1507)13.3 乡镇煤矿维简费暂行管理办法 (1508)13.4 关于煤炭生产资格审查费标准的通知 (1509)13.5 关于对电煤实行国家指导价格的通知 (1509)13.6 关于外国石油公司参与煤层气开采所适用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1510)13.7 关于国有重点煤矿管理体制改革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1511)13.8 关于出口煤炭有关退(免)税问题的通知 (1511)13.9 关于煤层气勘探开发作业项目进口物资免征进口税收的暂行规定 (1512)13.10 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 (1513)13.11 关于规范煤矿维简费管理问题的若干规定 (1514)13.12 印发关于建立煤电价格联动机制的意见的通知 (1515)13.13 关于调整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标准,加强煤炭生产安全费用使用管理与监督的通知 (1518)。

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研究

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研究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能源供应和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关键瓶颈。

为此,中国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能源监管体制,以促进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转型。

近年来,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3年,中国国家能源局成立,标志着中国能源监管体制由过去的分散化管理向集中化管理转变。

国家能源局成为中国能源监管的最高级别机构,负责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政策制定和能源市场监管等重要职责。

这一改革有力地推动了能源监管工作的整体协同发展。

在能源监管体制改革中,加强了对能源市场的监管和规范。

国家能源局建立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包括《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法》等,为能源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同时,建立了能源市场监测和评估体系,通过市场准入制度、价格监管和竞争监管等手段,保障了能源市场的公平竞争和健康发展。

此外,中国在能源监管中注重推动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中国将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国家能源局通过制定政策和引导投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

同时,鼓励煤炭等传统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和技术升级,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

在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中,还加强了对能源安全的保障和监管。

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安全问题,也是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国家能源局通过建设能源储备体系、完善应急管理和提高能源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全面提升了能源安全保障水平。

此外,通过加强与国际合作和合理利用外部能源资源,增加了能源供应的多元化和稳定性。

然而,中国能源监管体制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能源监管体制改革需要与市场机制改革相结合,真正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次,能源监管机构需要提高自身的监管能力和专业水平,加强对能源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的评估。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
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具体措施包括:
1. 加强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源市场体系,实施能源价格改革,提高能源市场化程度。

2. 发展清洁能源,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大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 提高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水平,加强能源节约和能效管理,推广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

4. 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推动能源产业技术升级,加大对新能源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5. 优化能源结构布局,加强煤炭清洁、安全高效利用,推进天然气和油气资源开采。

6. 发展智能电网和能源互联网,促进能源生产、传输、消费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网格化。

7. 推动能源外交,加强国际能源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和对外能源利益。

8. 建立健全能源保障体系,加强能源安全监测和预警,提高应急能力和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9. 加强能源法律法规建设,加强能源监管和执法力度,推进能源领域法治化建设。

10. 推进能源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推动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

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能源发展取得的成绩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都把能源作为关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和民族根本利益的重大战略问题,摆在重要地位,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长期的、共同的努力下,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这突出表现在六个方面:第一,能源供给能力逐步增强。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一次能源生产能力很低,1949年仅为0.237亿吨标准煤。

半个多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能源生产快速发展,2005年,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0.6亿吨标准煤,是1949年的87倍,是改革开放初的3.29倍,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3.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2005年达到21.9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68倍、改革开放初的3.5倍。

石油和天然气,2005年,原油产量达到1.81亿吨,是新中国成立初的1508倍、改革开放初的1.74倍,居世界第6位。

天然气产量达500亿立方米,是新中国成立初的5000倍、改革开放初的3.64倍。

电力,2005年底发电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24747亿千瓦时,分别为1949年的275倍和576倍,1996年起稳居世界第二。

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发展迅速。

目前,小水电的装机容量达38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总集热面积8000万平方米,占世界的一半以上;核电从无到有,发电装机近700万千瓦;年产沼气约80亿立方米,已拥有户用沼气池1700多万口。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迅速增长,2005年,能源消费总量达22.25亿吨标准煤,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近年来,通过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出现了两个趋势:一方面,煤炭消费的比重趋于下降,由1990年的76.2%降到2005年的68.7%;另一方面,优质清洁能源消费的比重逐步上升,1990?2005年,油气消费比重由18.7%提高到24%,水电及核电由5.1%提高到7.3%。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

能源行业能源管理系统方案第一章能源管理概述 (2)1.1 能源管理定义 (2)1.2 能源管理重要性 (3)1.3 能源管理发展趋势 (3)第二章能源政策与法规 (4)2.1 国家能源政策 (4)2.2 能源法规体系 (4)2.3 企业能源管理要求 (4)第三章能源审计与评估 (5)3.1 能源审计流程 (5)3.2 能源审计方法 (5)3.3 能源评估指标 (6)第四章能源监测与数据管理 (6)4.1 能源监测系统设计 (6)4.2 数据采集与处理 (7)4.3 数据分析与报告 (7)第五章能源需求预测与规划 (8)5.1 能源需求预测方法 (8)5.2 能源规划编制 (8)5.3 能源规划实施与调整 (9)第六章能源效率提升 (9)6.1 能源效率评估 (9)6.1.1 评估方法 (9)6.1.2 评估流程 (9)6.2 能源效率提升措施 (10)6.2.1 技术措施 (10)6.2.2 管理措施 (10)6.2.3 政策措施 (10)6.3 能源效率改进策略 (10)6.3.1 制定能源效率改进规划 (10)6.3.2 优化能源结构 (10)6.3.3 强化能源技术创新 (10)6.3.4 完善能源管理制度 (10)第七章能源优化与调度 (10)7.1 能源优化方法 (10)7.1.1 引言 (10)7.1.2 数学优化方法 (11)7.1.3 启发式算法 (11)7.1.4 混合优化方法 (11)7.2 能源调度策略 (11)7.2.1 引言 (11)7.2.2 需求响应策略 (11)7.2.3 供应侧调度策略 (11)7.2.4 多能源协同调度策略 (11)7.3 能源优化与调度实施 (12)7.3.1 实施流程 (12)7.3.2 技术支持 (12)7.3.3 人员培训与管理 (12)第八章能源技术创新与应用 (12)8.1 能源技术创新方向 (12)8.2 能源技术应用 (13)8.3 能源技术发展趋势 (13)第九章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 (14)9.1 能源管理体系框架 (14)9.1.1 框架概述 (14)9.1.2 组织架构 (14)9.1.3 能源政策 (14)9.1.4 目标与指标 (14)9.1.5 资源与责任 (14)9.2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 (14)9.2.1 能源管理计划 (14)9.2.2 能源管理措施 (14)9.2.3 能源管理培训 (15)9.2.4 能源管理信息化 (15)9.3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与改进 (15)9.3.1 能源管理体系评价 (15)9.3.2 评价方法与指标 (15)9.3.3 持续改进 (15)9.3.4 内外部审核 (15)9.3.5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15)第十章能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5)10.1 能源管理与社会责任 (15)10.2 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 (16)10.3 能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16)第一章能源管理概述1.1 能源管理定义能源管理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对能源的生产、分配、转换、消费和使用过程进行全面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能源安全新战略演讲稿(3篇)

能源安全新战略演讲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能源安全新战略。

在这个全球能源格局发生深刻变革的时代,能源安全已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能源安全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发展、人民福祉和社会稳定。

在此,我愿与大家分享我国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思考。

一、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背景1. 能源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占全球的近1/4,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未来,我国能源需求还将保持较快增长。

2. 能源结构不合理。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清洁能源占比偏低,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

这不仅制约了我国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3. 能源供应对外依赖度高。

我国能源资源相对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

在全球能源市场波动和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的背景下,能源供应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4. 能源科技创新不足。

我国能源科技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约了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和能源安全水平的提升。

二、能源安全新战略的指导思想1. 坚持绿色发展。

以绿色、低碳、循环、高效为发展方向,推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 坚持安全发展。

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确保能源供应稳定、可靠、清洁。

3. 坚持创新驱动。

加大能源科技创新力度,提升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4. 坚持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包容、清洁、高效的全球能源体系。

三、能源安全新战略的主要任务1. 优化能源结构。

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提高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到202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15年下降13.5%。

3.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加强国际能源合作,拓展多元化能源进口渠道,提高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能源法律法规(第一章)

能源法律法规(第一章)


迄今为止我国先后制定了《电力法》、 《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 法》等四部单行能源法律和《矿产资源法》、 《水法》、《环境保护法》、《清洁生产法》、 《循环经济促进法》等30多部相关法律、30多 部国务院行政法规、200多部部门规章、1000多 部地方能源法规和规章、若干国家和地方能源 标准及大量的能源规范性文件。此外,国家批 准和签署了10多部与能源相关的国际条约。我 国能从政策性管理向依法管理源开发利用和管 理已实现了的历史性转变。
二、横向结构:即按照能源类别的管理对象和综合性管理 进行划分。 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体系可分为: 1、煤炭法 子系统; 2、石油天然气法 子系统; 3、电力法 子系统; 4、原子能法 子系统; 5、可再生能源法 子系统; 6、节约能源法 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 能源公用事业法因缺乏能源立法支撑,尚不能成为 一个子系统,以后待条件成熟后仍需建立该子系统。
2、20世纪80年代初至上世纪末 九十年代,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国民经济进入快速 发展阶段,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能源供应紧张 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能源工业由计划经济管理 向市场经济法制化管理逐步迈进。 《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分别在 1995 年、 1996 年和 1997 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 实施。 《电力法》、《煤炭法》、《节约能源法》颁布实施 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能源立法的重大突破:
(1)地方性能源法规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其人民政府所在地及国务院批准的较 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能源的规范性文件。 例如《内蒙古自治区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等。 (2)地方性能源规章 指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所在地及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能源 的规范性文件。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 审查管理办法》等等。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17.03.27•【文号】国能法改〔2017〕88号•【施行日期】2017.03.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能源及能源工业综合规定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国能法改〔2017〕8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现将《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各有关单位要根据实施意见,按照职能和职责分工要求,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涉及多部门的工作,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贯彻落实中的重大问题要及时报告我局。

国家能源局2017年3月27日国家能源局关于深化能源行业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16]18号),进一步发挥能源投融资对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作用,坚持企业为主、规划引导、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创新机制、畅通渠道、统筹兼顾、协同推进的原则,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激发社会资本参与能源投资的动力和活力(一)确立能源企业投资主体地位。

在增量配电网、规划内风电、背压式热电联产、燃气分布式发电等项目先行试点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推动以政策性条件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管理模式。

(二)实行能源投资项目管理负面清单制度。

进一步取消下放能源投资项目核准权限。

严格按照《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核准能源项目,目录范围外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审批。

(三)建立能源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制度。

能源项目核准机关要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制定本级能源投资项目管理权力清单,国家能源局要抓紧制定并试行《国家能源局权力和责任清单》。

各省级能源项目核准机关要根据《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规定的权限开展核准工作,要坚持投资审批权限下放层级与承接能力匹配,对涉及本地区重大规划布局、重要能源资源开发配置的项目,原则上不下放到地市级政府、一律不得下放到县级及以下政府核准。

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篇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一)在迈向新时代的2023年,能源工作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为了适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趋势,我国能源工作需要有新的指导意见,并为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确定方向。

以下是2023年能源工作的两个指导意见:第一,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由于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环境和气候问题上面临挑战,必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降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推动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清洁能源的发展。

此外,要进一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鼓励发展能源高效利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推动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降低单位GDP能耗。

第二,推进能源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能源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2023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能源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与能源工作的融合发展。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科研团队和人才队伍的建设水平,促进科技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的能源科技成果,努力在新能源、智能电网、能源储存等领域领先于世界。

通过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推进能源科技创新,我们将实现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

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二)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能源工作进入了关键时期。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安全挑战,我们必须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推动能源工作的改革发展。

下面是2023年能源工作的两个指导意见:第一,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高效、安全的能源基础设施,对于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加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油气管网的建设和维护,提高输配电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同时,要加强能源信息化建设,推进智能电网、智能化供热等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2.01.30•【文号】发改能源〔2022〕206号•【施行日期】2022.01.3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发改能源〔2022〕2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务院有关部门,有关中央企业,有关行业协会: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是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大力推动能源领域碳减排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及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围绕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有的体制机制、政策体系、治理方式等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需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要求,经国务院同意,现就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推动能源消费革命、供给革命、技术革命、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从国情实际出发,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增长和调结构,深化能源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科学有序推动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能源局•【公布日期】2021.10.25•【文号】国能发法改〔2021〕55号•【施行日期】2021.10.2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治建设正文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能源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国能发法改〔2021〕55号各司,各派出机构,各直属事业单位,中电联,中电传媒,中核集团、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国家管网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华能、中国大唐、中国华电、国家电投、中国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东方电气集团、中国中化、国投、中煤集团、中煤地质总局、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广核、中国西电集团: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发〔2021〕26号)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要求,我局制定了《能源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国家能源局2021年10月25日能源行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为加强能源行业法治宣传教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中发〔2021〕26号)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结合能源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原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完善和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等普法责任制,深入开展能源行业法治宣传教育,建设能源行业法治文化,为“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电⼒体制改⾰配套⽂件的通知⽂号:发改经体[2015]2752号颁布⽇期:2015-11-26执⾏⽇期:2015-11-26时效性:现⾏有效效⼒级别:部门规章各省、⾃治区、直辖市⼈民政府,新疆⽣产建设兵团: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深化电⼒体制改⾰的若⼲意见》(中发〔2015〕9号),推进电⼒体制改⾰实施⼯作,经报请国务院同意,现将国家发展改⾰委、国家能源局和中央编办、⼯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利部、国资委、法制办等部门制定,并经经济体制改⾰⼯作部际联席会议(电⼒专题)审议通过的6个电⼒体制改⾰配套⽂件,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

附件:1.《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的实施意见》2.《关于推进电⼒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3.《关于电⼒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的实施意见》4.《关于有序放开发⽤电计划的实施意见》5.《关于推进售电侧改⾰的实施意见》6.《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备电⼚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家发展改⾰委国家能源局2015年11⽉26⽇附件1关于推进输配电价改⾰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步深化电⼒体制改⾰的若⼲意见》(中发〔2015〕9号)有关要求,理顺电价形成机制,现就推进输配电价改⾰提出以下意见。

⼀、总体⽬标建⽴规则明晰、⽔平合理、监管有⼒、科学透明的独⽴输配电价体系,形成保障电⽹安全运⾏、满⾜电⼒市场需要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

还原电⼒商品属性,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核定电⽹企业准许总收⼊和分电压等级输配电价,明确政府性基⾦和交叉补贴,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健全对电⽹企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进电⽹企业改进管理,降低成本,提⾼效率。

⼆、基本原则试点先⾏,积极稳妥。

输配电资产庞⼤,关系复杂,历史遗留的问题很多,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坚持试点先⾏、积极稳妥的原则,在条件相对较好、⽭盾相对较⼩、地⽅政府⽀持的地区先⾏开展试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扩⼤试点范围,确保改⾰平稳推进。

能源行业的政策与法规研究

能源行业的政策与法规研究

能源行业的政策与法规研究在当今社会,能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能源的供给和使用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有效利用,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能源行业的政策与法规。

本文将研究并探究能源行业的政策与法规对于能源领域的影响以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能源政策的重要性和目标能源政策起到了引导和规范能源行业的作用。

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能源政策。

能源政策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稳定的能源供给:能源供给的稳定性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能源政策要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降低能源短缺和能源价格波动的风险。

2. 实现能源的安全性: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战略基础。

能源政策要加强能源安全管理,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增加本国能源生产和储备的能力。

3. 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于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政策应该鼓励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4. 加强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能源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能源政策应该加强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推动能源的清洁和低碳转型。

二、能源行业的法规框架为了实施能源政策和引导能源行业的发展,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框架。

这些法规框架包括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等,用于调整和管理能源行业的各个方面。

1. 能源法律法规:各国都建立了能源法律法规体系,用于规范能源市场、能源价格、能源交易、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等方面。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能源法、电力法、矿产资源法等,用于维护能源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和鼓励能源技术创新。

2.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能源行业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各国都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用于管理和控制能源行业的环境影响。

这些法律法规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用于减少能源行业的污染排放和促进清洁能源的发展。

3. 气候变化法律法规: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都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

能源重要性突出需加快健全能源法律体系

能源重要性突出需加快健全能源法律体系

能源重要性突出需加快健全能源法律体系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法律如何保障能源的安全可靠供应,以支持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社会各界十分关注。

一、能源立法的成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重视能源立法。

特别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能源立法明显加快,能源开发和利用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5年制定了电力法,于1996年制定了煤炭法,于1997年制定了节约能源法,这三部能源专门法是我国能源立法的重大进展。

这些立法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即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对能源企业进行管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能源投资体制的市场性变革和能源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005年制定的《可再生能源法》,其立法原则和主要内容不仅体现了能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还对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能源结构的调整给予了立法支持,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机制和体制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法律连同与其配套的能源法规规章的出台,构成了我国能源法律体系框架的雏形,其制定和实施不仅是我国能源事业逐步走向法制化的标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了能源事业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构筑稳定、经济、清洁、安全的能源供给体系,以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方面,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主要是:能源供需紧张的态势将长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源结构不合理,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严重;能源资源的无序开发和超能力生产,煤炭事故频仍;优质能源进口依赖程度提高,对我国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国际能源形势复杂多变,对我国能源供应的影响不容忽视。

能源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与我国能源法律法规不完善密切相关。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体系问题。

起龙头作用的能源基本法缺失;子体系不完整,石油、天然气、原子能等领域的能源法律至今缺位;缺少能源公共事业法。

ISO50001能源法律法规清单

ISO50001能源法律法规清单

编号名称生效日期适用内容发布部门查新途径类型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18/10/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2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2017/12/27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8/10/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2015/4/24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7/2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6(2009年12月26日修订)2009/12/26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8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全文全国人大常委会网络法律9节约用电管理办法2000.12.29全文国家经贸委网络法规10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2009.9.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法规11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8.6全文国务院网络法规12《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2016年6月1日修订)2016.6.1全文国家发改委/质监总局网络法规13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1.6.21全文财政部、发改委网络法规14《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16.12.20全文国务院网络法规15工业节能管理办法2016.6.30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法规16《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版2007年全文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网络节能技术17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一批)2009.12.4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18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二批)2012.10.1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19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三批)2014.3.6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0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产品)淘汰目录(第四批)2016.3.14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1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一批)2009.5.27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2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二批)2010.8.16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23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目录(第三批)2011.12.8全文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节能技术能源法律法规清单48GB/T 15316-2009《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49GB/T 15912.1-2009《制冷机组及供制冷系统节能测试 第1部分:冷库》2010.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0GB/T 17166-1997《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1998.10.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51GB 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2007.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2GB/T 17981-2007《空气调节系统经济运行》2008.6.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3GB/T 18883-2002《室内空气质量标准》2003.3.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4GB 19210-2003《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2003.6.30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5GB 19576-2004 《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2005.3.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6GB 19577-2015《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2017.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7GB 19761-2009《通风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2010.9.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8GB 50033-201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2013.5.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59GB 50034-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2014.6.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0GB 50365一2005《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2006.3.1全文国家建设部/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1GB/T 13467-2013《通风机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2014.7.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62GB/T 13468-2013《泵类系统电能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2014.7.1全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络规范63GB/T 6422-2009《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4GB/T 3484-2009 《企业能量平衡通则》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5GB/T 15320-2001《节能产品评价导则》2001.7.1全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66GB/T 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2009.1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7GB/T 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2013.1.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8GB/T 13471-2008《节电技术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69GB/T 16664-1996《企业供配电系统节能监测方法》1997.7.1全文国家技术监督局网络规范70GB/T 12325-2008《电能质量 供电电压允许偏差》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71GB/T 12326-2008《电能质量 电压波动和闪变》2009.5.1全文国家质监总局网络规范。

能源管理师考试题复习

能源管理师考试题复习

能源管理师考试题复习1.《节约能源法》是1997年11⽉经⼋届全国⼈⼤常委会第28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于1998年1⽉1⽇起施⾏。

修订的《节约能源法》于2007年10⽉28⽇经第10届全国⼈⼤常委会第30次会议审议通过,⾃2008年4⽉1⽇起施⾏。

2.节约能源,是指加强⽤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浪费,有效、合理地利⽤能源。

3.循环经济概念:是指在⽣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的减量化、再利⽤、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4.循环经济促进法》在法律规范⽅⾯,对⾼消耗、⾼排放的⾏为都有硬性约束。

5.对主要⼯业⾏业和重点企业,都明确提出节能减排的约束性要求。

6.使⽤列⼊淘汰名录的技术、⼯艺、设备、材料的,由县级以上地⽅⼈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责令停⽌使⽤,没收违法使⽤的设备、材料,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民政府循环经济发展综合管理部门提出意见,报请本级⼈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或者关闭。

7.“建筑设计、建设、施⼯等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对其设计、建设、施⼯的建筑物及构筑物采⽤节能、节⽔、节地、节材的技术⼯艺和⼩型、轻型、再⽣产品。

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充分利⽤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能源。

8.推动农业机械节能,优先发展⽣态农业;在缺⽔地区,应当调整种植结构,优先发展节⽔型农业,推进⾬⽔集蓄利⽤,建设和管护节⽔灌溉设施,提⾼⽤⽔效率,减少⽔的蒸发和漏失。

”9.县级以上⼈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区域经济布局,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企业在资源综合利⽤等领域进⾏合作,实现资源的⾼效利⽤和循环使⽤;10.国家⿎励各类产业园区的企业进⾏废物交换利⽤、能量梯级利⽤、⼟地集约利⽤、⽔的分类利⽤和循环使⽤,共同使⽤基础设施和其他有关设施。

11.清洁⽣产促进法》定义:清洁⽣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先进的⼯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资源利⽤效率,减少或者避免⽣产、服务和产品使⽤过程中污染物的产⽣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

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

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能源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而能源安全则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资源消耗的增加,能源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国家重视。

能源安全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国家长远发展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问题。

因此,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密切相关,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一、能源安全对国家战略的重要性能源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动力源泉,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能源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

缺乏稳定、安全的能源供应将影响国家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保障能源安全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1. 维护国家政治稳定能源是国家政治稳定的基础。

能源供应的中断或不稳定会导致国家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受挫,甚至引发政治危机。

因此,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国家政治稳定的关键。

2.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稳定的能源供应能够保障各个产业的正常运转,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能源的高效利用也能够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保障国家安全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

资源的不足或不稳定会使国家易受他国控制,甚至陷入能源危机。

因此,保障能源安全是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的整合为了确保能源安全,各国需制定相应的国家战略,并将能源安全纳入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源安全与国家战略的整合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制定长期能源规划国家需要制定长期的能源规划,明确能源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

这样可以有效引导国家的能源发展,保障能源供应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2. 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法律手段规范资源开发、能源利用和能源市场,提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3. 强化国际合作能源安全是个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应对。

各国可以通过建立能源合作机制、加强资源共享以及推动技术创新等方式,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部分能源法律法规和能源体制改革部分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自( C )年4月1日起施行。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六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A.1994B.1995C.1996D.19972.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C )是本行政区域内的电力管理部门,负责电力事业的监督管理。

A.行政部门B.财务部门C.经济综合主管部门D.策划部门3. 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坚持( A )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A.安全B.效率C.效益D.质量4.并网双方就双方的权利义务达不成协议的,由( D )电力管理部门协调决定。

A.县级B.县级以上C.省级D.省级以上5.对危害供电、用电安全和扰乱供电、用电秩序的,供电企业有权( A )。

A.制止B.索赔C.停电D.举报6. 在电力设施周围进行爆破及其他可能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作业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规定,经( B )并采取确保电力设施安全的措施后,方可进行作业。

A.可行性研究B.批准C.协商同意D.缴纳保证金7. 电力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有关电力设施保护的规定,对电力设施保护区设立( C )。

A.专门机构B.检查站C.标志D.围栏8. 非法占用变电设施用地、输电线路走廊或者电缆通道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A )。

A.强制清除障碍B.处以罚款C.给予行政处罚D.给予行政警告9. 未经批准或者未采取安全措施在电力设施周围或者在依法划定的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进行作业,危及电力设施安全的,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 D )。

A.停止作业B.停止作业、赔偿损失C.停止作业、恢复原状D.停止作业、恢复原状、赔偿损失10. 电力管理部门根据工作需要,( C )配备电力监督检查人员。

A.必须B.应当C.可以D.不得11.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 A )。

A.基本国策B.基本方针C.基本政策D.基本策略12.环境日是( A )。

世界环境日/中国法定环境日1.6月5日2.6月6日3.6月20日4.6月21日13. 国务院( B )制定国家环境质量标准。

A.质量监督主管部门B.环境保护主管部门C.质量监督主管部门或环境保护主管部门D.质量监督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主管部门14.( C )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对环境状况进行调查、评价,建立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B.设区市以上人民政府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D.国务院环境保护部门15.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发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其他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有权向( D )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举报。

A.其上级机关B.监察机关C.检查机关D.其上级机关或监察机关16. 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 C ),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A.一年B.二年C.三年D.五年17.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违反法律规定,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被责令停止排污,拒不执行的,尚不构成犯罪的,除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外,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将案件移送( A )。

A.公安机关B.纪检监察部门C.人民法院D.检察院18.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 C )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A.刑法B.行政处罚法C.侵权责任法D.治安管理处罚条例19.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而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不给予行政处罚的,上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A )。

A.可以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B.应当直接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C.可以责令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D.应当责令有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20. 编制有关开发利用规划,建设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 C )。

A.环境影响报告B.环境监察C.环境影响评价D.环境监测21. 国家( B )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A.支持B.鼓励C.限制D.禁止22.所称节约能源(以下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 A )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A.生产到消费B.生产到回收C.消费到回收D.开采到回收23.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每年向本级( C )报告节能工作。

A.人民代表大会B.人民代表大会肠胃委员会C.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D.人民代表大会和其常务委员会24.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 D )的消费方式。

A.清洁型B.环保型C.循环型D.节约型25. 国家对家用电器等使用面广、耗能量大的用能产品,实行( A )。

A.能源效率标识管理B.节能产品认证C.单位产品耗能限额标准D.能源之星认证26.《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由( B )审议通过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27. 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 D )制度。

A.限量生产B.禁止生产C.审核D.淘汰28.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 B ),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A.目标考核制 B节能目标责任制C.节能办公室D.节能领导小组29.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 D )。

A.节能监督状况报告B.能源消费状况报告C.节能效益分析报告D.能源利用状况报告。

30. 国家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为符合条件的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产品生产以及节能技术改造等项目提供( B )。

A.风险投资B.优惠贷款C.全额补助D.融资担保31. 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者生产工艺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 D )。

A.限期销毁B.限期改造C.限期报废D.停止使用32. 瞒报、伪造、篡改能源统计资料或者编造虚假能源统计数据的,依照( C )的规定处罚。

A.节约能源法B.质量监督法C.统计法D.行政处罚法33.根据我国法规性质分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是( A )。

A.国家法律B.中央行政部门的规章C.地方性法律D.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3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可再生能源利用:( B )A.地热能发电站B.利用燃气轮机进行天然气发电C.边缘地区用光伏发电D.大型养殖场的沼气发电35. 国家扶持在电网未覆盖的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 A )电力系统。

A.独立B.综合C.并网D.集中36.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上网服务由( B )提供。

A.发电企业B.电网企业C.供电企业D.变电站37.公共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的销售电价,执行统一地区( D )销售电价。

A.一般B.统一C.特殊D.分类38.( C )生活用可再生能源的项目,可以获得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

A.城市B.全国各地C.农村地区、牧区D.沿海39.国家对( D )的项目给予税收优惠。

A.获得生产许可证B.列入国家发展规划C.列入区域发展规划D.列入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40.可再生能源发展税收优惠的具体办法由( A )规定。

A.国务院B.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C.省级人民政府D.以上都不对41. 经营燃气管网、热力管网的企业不准许符合入网技术标准的燃气、热力入网,造成燃气、热力生产企业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并由( B )管理能源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

A.国务院B.省级人民政府C.市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42. 可再生能源独立电力系统,是指不与( A )连接的单独运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

A.电网B.用电单位C.用户D.居民区43.石油销售企业应当按照( D )的规定,将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液体燃料纳入其燃料销售体系。

A.国务院燃料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B.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C.国务院燃料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人民政府D.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44.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高于按照( A )发电平均上网电价计算所发生费用之间的差额,由在全国范围对销售电量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偿。

A.常规能源B.天然气C.煤炭D.石油45.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 A )应当为太阳能利用提供必备条件。

A.房地产开发企业B.建筑单位C.设计单位D.监理单位46.如果县级人民政府的能源管理部门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应由(B )责令改正。

A.国务院B.县级人民政府C.市级人民政府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47.煤炭矿务局是( A )。

A.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煤矿企业B.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煤矿企业C.事业单位D.国家机构48. 未取得( D )的,不得从事煤炭生产。

A.煤炭生产许可证B.采矿许可证C.矿产开发许可证D.安全生产许可证49. 采矿作业不得擅自开采( B ),不得采用可能危及相邻煤矿生产安全的决水、爆破、贯通巷道等危险方法。

A.安全煤柱B.保安煤柱C.消防煤柱D.边角煤柱50.国家( A )新建土法炼焦窑炉。

A.禁止B.限制C.允许D.鼓励51. 煤矿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保障安全生产所需的( D )。

A.工作环境B.工作场所C.劳动工具D.劳动保护用品52. 煤矿企业必须为职工办理( A )。

A.工伤保险B.意外伤害保险C.养老保险D.失业保险53. 煤炭的进出口依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 D )管理。

A.分级B.分区域C.分类D.统一54.具备条件的大型煤炭企业经( B )依法许可,有权从事煤炭出口经营。

A.国务院能源主管部门B.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C.省级对外经济贸易主管部门D.省级能源主管部门55. 在煤炭产品中掺杂、掺假,以次充好,构成犯罪的,由( D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公安机关B.人民政府C.检察机关D.司法机关56.核定输配电价应当遵循( B )原则。

A.准许成本加准许收益B.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C.合理成本加准许收益D.合理成本加合理收益57.电力体制改革过渡期间,由电网企业申报现有各类用户电价间交叉补贴数额,通过( C )回收。

A.销售电价B.上网电价C.输配电价D.电价补贴58.国家( C )社会资本投资配电业务。

A.禁止B.限制C.鼓励D.扶持59.输配电价改革的重点是( D )。

A.增强发送点企业活力B.还原电力商品属性C.电力交易市场化D.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60.过渡时期暂未单独核定输配电价的地区,可采取( C )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