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以高中阶段分班教学为例
【摘要】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教育起点平等、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和最终目标的相等。

其中,对整个教育环节影响最大的就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而它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的一个方面。

众所周知,分班一直是基础教育中颇有争议的一个问题,高中阶段因其已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所以分班是允许的。

随着义务教育的全面普及,高中迈开了扩招的步伐,因而招收的学生水平差异越来越大。

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的教学,又不影响学校高考升学率,我国高中普遍采取了“分班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而这一模式正是我过教育过程中机会不均等的典型代表。

本文立足于高中阶段分班教学这一教育现实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我国教育过程中的机会不均等问题。

【关键词】教育机会均等教育过程分班教学教育社会学
21世纪初,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全面落实,各种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社会公平得到切实维护,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远规划的一个重要阶段。

实现社会公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它要求社会成员在各方面都享有权利与机会的公平。

而教育机会均等则是人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它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教育机会均等
根据《教育法》及相关政策的规定,教育机会均等在我国主要涵义有二:一是指所有人不因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平等的享有哦受教育的权利;二是指在自然、社会或文化方面处于不利条件的个体可以通过教育得到国家必要的补偿和改善。

瑞典著名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机会均等应有下列三种涵义:
1. 起点均等。

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可以进学校,使所有的人入学
机会平等。

胡森主张政府要办学校专供穷人子女上学,尽管在私有制条件下社会是不平等的,但要为劳动人民子女提供一个进入不平等社会的平等起点。

2. 过程均等。

过程均等就是学校提供的条件、设备、教师等方面水平差不
多。

过程均等不是说上同一所学校就是公平,还要强调因材施教,能够按照学生的能力给学生以适当的教育,即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条件得到相应的发展。

3. 结果均等。

结果均等即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取得成功的机会。

结果均等不
是说人人都得到同一类最高学历,而是能够考虑到学生的差别,要给学生最好的出路,这个学生适合于上大学他就上大学,那个学生适合于搞手艺就给他一技之长和相应的职业。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育过程中的机会均等问题。

(二)分班教学
从现有的文献发现,不论是国内或国外,对于分班教学都没有统一明确
的定义。

Hollifield(1987)提到用tracking 来定义:Tracking“班级间的能力分级”,指的是学校按照学生的能力,将程度将近的学生分入同一个班级中。

所有使得学生与所在班级的成绩水平基本上是同质的策略被Slavin(1991)称为是班级间能力分组。

我国有学者(黄志成,1992)提出,能力分班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适应并注意个性发展的教学”;还有学者(林应喜等,1990;邻墉锉,1989;周忠诚、王艇锉,1995)指出,能力分班是假设学生在学习起点上、在一般能力和各种特殊才能上均有很大差异,为适应这种差异,依据学生的能力倾向,施以相应的教学的调适性措施,减少同一班级内学生间的差异程度。

叶琳(2004)指出,能力分班是一种班级授课形式下的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总体看来,班级授课仍然是能力分班教学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是在个性教育思想指导下的适应性教学,强调教师的“教”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以使每个学生在个性方面都能得以较好发展为目标。

中外学者普遍认为能力分班教学是在处理教学中一些重要的学生个体差异问题时最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能力分班教学,即按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实际的层次(指智力条件和非智力条件)水平分成不同的班,针对学生的实际层次提出不同的培养目标。

本文所指的分班教学,不是常态分班,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中文理分班,而是高中校根据学生的一般能力的水平(通常是以纸笔考试得来的综合学业成绩)进行分班,即按学生的学习程度编班,将考试成绩相近的学生分入同一个班级中,使得学生与所在班级的成绩水平基本上是同质的一种班级编制方式。

即平时各校所称的实验班、平行班。

二、高中阶段分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分班方式
高中分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按中考成绩划分实验班与平行班;另一种是入学后进行统一的考试,按考试成绩来划分,考试科目一般为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综或理综这种“3+1”模式。

对于第一种方式,很多教育者提出了异议。

据《解放日报》报道浦东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分管招生的副校长表示,该校进行过跟踪调查,一些中考成绩不高的同学,其实潜力不小。

总体上来说,不同批次的学生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该校并未按成绩分班,而是平行分班,所有学生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部分原本低分的“名额分配”等考生,往往后来者居上。

这位副校长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一些民办初中长期应试操练,学生很适应中考,分数高,但自学和自主能力并不强;而部分普通公办初中学生虽然中考成绩偏低,但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

”如此看来,仅以中考成绩来划分实验班与平行班是不科学的。

显然与第一种方式相比,第二种方式更合理,更有效。

但是仅仅以分数作为划分标准的方法是否能够大致判断出学生内在修养、发展程度、最近发展区、接受能力的等方面,我们恐怕要挂上一个巨大的问号。

众所周知,考试具有一定的运气与巧合,有很多学生在考试前突击几天然后以黑马出现,也有很多学生瞎蒙乱猜结果获取高分,而以分数来区分学生综合实力的手法是无法消除这样的案例的。

(二)教学资源配置
1、教师。

据了解,高中重点班的各门任课老师都比普通班的老师级别高一些。

重点班的老师,要么是学校领导,要么是各学科的带头人,占尽了学校的各种优秀教师资源,这种分配师资力量的方式显然违背了机会均等。

另外,这样也
无形地将教师划分为了两个档次,剥脱了每个老师都有平等的给与各个班级学生上课的权利,这也是体现了其中存在的不公平性。

2、图书馆。

很多高中的图书馆在借书时间、数量上都偏向于重点班的学生,重点班学生在图书馆内享有比平行班学生更多的“特权”。

3、参考资料。

很多学校都会为重点班选择“适合”他们的参考资料,拓展他们的视野。

而对平行班的学生,要么随意选择,要么任其自由发展。

4、教室。

只要到高中校园走一圈,就不难发现,高中重点班的地理位置是多么的优越:重点班不是在教学楼的一楼(节省上下楼时间),就是在很安静的每层的两端(受外界干扰少)。

(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活动中,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与交流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种交往活动过程中,存在着多层面的师生关系,如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伦理关系等所有这些都涉及到公平对待的问题。

高中阶段划分重点班,无疑会影响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从而影响师生关系。

对重点班的任课教师而言,重点班的学生都是学校的精英,都是优秀的。

教师在看待他们的时候就是以一种欣赏的眼光,在他们遇到挫折或失败是更多的是鼓励他们,从而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在平时的教学中,因为觉得他们都是优秀生,所以更有激情,更愿意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他们,更不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而对于平行班的老师来说,本来将他们分配到平行班在一定程度上就打击了他们的自尊心。

他们在看待平行班学生的时候便带上了有色眼镜,觉得他们不优秀,于是也带上了一种不情愿的情绪进入教学中。

在教学过程中,平行班学生稍微表现得不尽人意,老师就会对他们丧失信心。

这样,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很明显,教师在对待重点班与平行班学生的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这是不公平的,没有让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享受到均等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