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西周实行分封制。
武王把一定的土地、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这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和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建立至高无上的皇权;中央实行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赢政规定封建最高统治者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规定:皇帝称“朕”;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包括: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皇权至上4、秦朝时,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掌军事。
唐朝时: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
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宋初,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
后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政,以削弱相权。
(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合称“二府”)元朝在中央,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
5、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战国和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北宋初年,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将兵权收归中央(杯酒释兵权);由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大部由中央掌控。
元朝除河北、山西、山东归中央的中书省管,其余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明朝明太祖在中央废除中书省和丞相,杀丞相胡惟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史称“内阁”。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专题一、二的学考复习(浙江)
1.《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说明周代政治文化具有长期稳定性和延续性。
下列各项中与此特点形成无关..的是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完善C.礼乐文化的影响D.皇权专制的作用2.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宗法制B.分封制 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3.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A.甲午战争 B.北伐战争C.抗日战争D.抗美援朝4.“寸寸河山寸寸金,侉离①(指分离、割取)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诗人黄遵宪1896年写的这首诗,因何而发?A.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C.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愈益严重D.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5. 郡县制下的地方官与分封制下的诸侯王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是A.统治区域的大小B. 辖区人口的多少C.权利地位的由来D.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6.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C.“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D.“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7.《荀子》记载:(周公)监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西周分封的主体是A.异姓亲族B.同姓亲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此其所以为得也。
”这句话指的是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9.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今天的浙江省的地域范围在元朝时归属下列哪一行省管辖A.江浙行省B.闽浙行省 C.浙江行省D.江西行省10.周王将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建立诸侯国。
这一重大举措就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11.西周实行的“封邦建国,广建诸侯”的制度是A.禅让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D.郡县制12.“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13.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高中历史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必考条目(完整版)
必修第一册(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3.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①汉代“刺史”的设置②唐朝三省六部制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④元朝行省制度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②清朝军机处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①鸦片战争的背景②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主要侵华战争③《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①黄海海战②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3.伟大的抗日战争①卢沟桥事变②南京大屠杀、日军的细菌战和毒气战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⑤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辛亥革命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②武昌起义的爆发③中华民国的建立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①五四运动②中国共产党“一大”③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④国民革命⑤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⑥红军长征及其意义⑦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⑧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④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①“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①“一国两制”的构想②香港和澳门的回归③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③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2.外交关系的突破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中日邦交正常化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①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②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六)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1.卓尔不群的雅典①梭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②克里斯提尼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③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④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2.罗马人的法律①罗马法的主要内容②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价值(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①光荣革命②《权利法案》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④责任内阁制2.美国1787年宪法①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②比较美国共和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八)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①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和重大意义(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美苏争锋①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新兴力量的崛起①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②不结盟运动的兴起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①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②“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其具体表现③欧盟成立的标志及其影响④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⑤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必修第二册(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①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②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④灌溉工具的演变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①古代中国的丝织业②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③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在历代的发展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②“海禁”政策及其影响(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②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间、途径与著名企业③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④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历史条件、时间和著名实业家张謇、荣氏兄弟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①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时间和主要表现②国民党统治后期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②中共八大的召开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3.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②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①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化②近代以来中国主要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①交通近代化的趋势和中国近代出现的交通工具②近代以来中国通信工具的发展(五)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1.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①迪亚士、哥伦布开辟的新航路②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及其影响3. “蒸汽”的力量①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英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重大发明③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4. 走向整体的世界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标志和发源地③爱迪生、贝尔、本茨与莱特兄弟的重大发明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六)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1. “自由放任”的美国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2. 罗斯福新政①罗斯福新政的目的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③罗斯福新政的特点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①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与特点②联邦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③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的主要内容、特征及其成就(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2.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①欧元的诞生②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的标志和影响③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和发展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①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②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③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必修第三册(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百家争鸣①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②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2.汉代儒学①罢黜百家,倡导儒学②太学的创建3.宋明理学①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4.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①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②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其代表作③王夫之的主要思想主张(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①造纸术的发明、改进及其影响②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③火药的发明和使用④印刷术的发明、进步及其影响2.中国的古代艺术①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②东晋、唐、宋时期的书法名家③中国传统书画的基本特征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①《诗经》、《离骚》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②“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③著名词人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④元杂剧著名作家关汉卿⑤明清四大长篇小说(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1.“顺乎世界之潮流”①林则徐和魏源的主要思想②维新变法代表人物、主要主张及其影响2.新文化运动①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标志及代表人物②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③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①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作用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①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②毛泽东思想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①新中国尖端科技领域和薄弱空白学科的开拓者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与运载火箭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2.神权下的自我①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三杰”②莎士比亚与《哈姆雷特》③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3.专制下的启蒙①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②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政治主张4.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①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七)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1.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和革命者①牛顿和经典力学②爱因斯坦和相对论(八)第二次世界大战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①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②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③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2.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①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②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3.走向世界大战①英、法、美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和历史教训②《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的时间和标志②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③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5.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①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②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6.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莫斯科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及其意义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①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而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期影响②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③德国、日本的投降8.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①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②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③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知识点精编版
必修Ⅰ政治专题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秦朝: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③皇位世袭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二、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中央:中外朝,布衣为相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唐朝:中央: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地方:道、州、县北宋:中央:二府、参知政事、三司使地方:文臣作知州元朝:中央:中书省地方:行省制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选官制度1.汉朝实行察举制2.魏晋南北朝采取九品中正制度3.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监察制度1、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2、宋朝地方设通判监察地方长官3、明朝设特务机构三、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2、清朝:雍正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3、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4、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
(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小国寡民2、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3)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范围的直接民主第三单元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全)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帝王后代○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疆域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特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3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条件:商鞅变法,外交策略,地理位置优越,封建经济发展,嬴政的雄才大略,百姓渴望和平,局部统一已经形成。
过程:韩赵魏楚燕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互相牵制配合3、中央官制:丞相(百官之首,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太尉(管理军务)地方: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4、巩固措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2019年浙江历史学科选考必修一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时空坐标◼知识结构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1.西周的分封制国”是指分封制,“分封制度”与“封建社会”相联系,是地主阶级掌握土地和政权、压迫剥削农民阶级的社会制度。
2.西周的宗法制(1)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2)内容①核心特点是以嫡长子(嫡长子,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大宗小宗是相对的,小宗服从大宗。
③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秩序。
(3)影响①对西周:适应了当时西周统治的需要,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维护了政治的稳定。
②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仍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微点拨]大宗和小宗既是家族血缘关系,也是政治上君臣隶属关系。
▲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示意图二、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①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考点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秦的统一(b)1.统一六国公元前230 年到公元前221 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
2.拓展疆域(1)北方:公元前215 年,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收回河套地区。
修筑长城和“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2)岭南:公元前214 年,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岭南地区开始归入中央王朝管辖。
(3)西南:在“西南夷”地区开辟“五尺道”,并在其中部分地区任命官吏,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
3.统一的影响(1)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持续数百年的战乱。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秦王朝。
(3)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4)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微点拨]秦统一前称“秦国”,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统一之后,称为“秦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浙江省最新版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
1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分政治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确立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
轻松学习 兴趣先行
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化与强化 1.汉朝州刺史的设置 2.唐朝三省六部制 3.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 4.元朝行省制度 5.中过古代的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1.明朝内阁的确立 2.清朝军机处 3.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角度 诸侯国之间 诸侯与天子之间
(2)宗法制
含义 特点
意义
宗法制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 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在此后的长时间里,在广大范围内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 影响
诸侯义务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
c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商代的祭祀占卜)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实现最高政治集团权力的高度 集中)
高中历史学考复习
例
2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 君王墓葬规 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 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C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例
3
秦朝经略西南夷,开五尺道,该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的版图。“五尺 道”位于今天的( A ) A.云贵高原、川西及甘南地区 B.闽南、两广一带 C.青海、新疆及陕西南部地区 D.宁夏、陕西一带
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1).doc
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1)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它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庶子进行分封。
嫡长子与众弟兄既是兄弟又是君臣。
于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最终形成了“周天子一一诸侯一卿大夫一一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嫡长子:正妻的第一个儿子)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为维护和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的统治权;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守土作战、纳贡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周初分封的诸侯大都是同姓子弟,且多被分封在重要地方。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了解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国统一六国后,秦王嬴政创“皇帝”称号(“徳高二皇,功过五帝”),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被沿用。
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集行政、司法、军事指挥等大权于一身)、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3、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秦朝中央二个最高官职,后世习称“二公”:即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丞相的助手,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皐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主管军事)。
4、了解郡县制度的建立:郡县制,起源于春秋时期;战国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实行郡县制,在全国始设36郡。
郡是直属于中央的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设郡守、郡尉、监御使等职官;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设“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
(郡——县——乡——里)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较,特点有:①中央垂直管理地方②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通过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5、认识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对秦朝的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导致了人民处境的恶化。
浙江省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一-专题一-复习提纲
朝代变革: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一、商周——奴隶社会①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③结果: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初创1.秦的统一: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巩固措施:修直道,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征讨岭南;“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 皇帝制度的创立: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郡县制(中央与地方矛盾产生)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汉——汉承秦制1.汉初:地方上郡国并行2.汉武帝:中央:设内朝(中朝)地方:设州刺史监察。
▲四、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 地方制度:道州县▲五、宋1.中央官制: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副丞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权;设三司掌管财政权2. 地方制度:路州县▲六、元1.地方制度: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注意点: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以及管理宗教事务)。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系列浙江学业水平考试必修1专题一
考试内容(注:a 表示识记;b 表示理解;c 表示分析;d 表示综合)考试要求近年考情1•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 的特点 ①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b2015.4、2015.10、2016.4 选择题 ②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c 2017.11、2018.4 选择题、2017. 4非选择题2•走向“大 一统”的 秦汉政治①秦的统一b2016.4选择题②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2016.10选择题 3君主专制 ①汉朝州刺史的设置b 2017.4选择题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b 2015.4选择题 政体的演进与强化③宋朝分割相权的措施b 2017.11选择题 ④元朝行省制度b2015.4、2018.4 选择题⑤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 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d4.专制时代 晚期的政 治形态①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b 2015.4选择题②清朝军机处c③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 国社会发展的影响c[时空坐标I必修1专题一 古代屮国的政治制度®77W前鑒1年前2酰年r 呻阳年220^禅il :制壬惊世藏制IM 卜服制呈帝制煙 砂怖制轉制中丼朝制度三公丸卿制剌出制度堂豐卜豐+竺国T •—一SB1年 &IR 年907年 躺}年 9W 年 1127^ 1271年也怖年 13湍年翩秋会 EW茴钊m 枷畀年春欣股国 #崩刚年删东弑|;'|||-.省九屮1-.-1冊三ESI轴制度n 朝繭中期 …4” _-------- — 一1 W 年1]砂噬丞郴设恥机性聘片三诃制 八膛取I:|亍真题演练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 (2015浙江学考)历史地图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图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行省制C .郡县制D .察举制 答案 A解析行省制是元朝的地方区划,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管理体制, 察举制是汉代的官员选拔 制度。
题干中的地图反映了西周时期分封诸侯国的情形,故选 A 项。
高中历史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范文
高中历史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金坛市第一中学历史组编写《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定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统治地位,最终保证王权的稳定。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在政治上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2、了解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周武王开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被分封的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同时,这些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疆域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1-2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1、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从“三皇五帝”中分别取“皇”和“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并宣称自己为“始皇帝”。
皇帝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由皇帝总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国家的法律、政策都由皇帝一人的意志决定。
2、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3、了解郡县制的建立: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郡是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机构,长官为郡守;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4、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秦朝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影响: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它增强了秦朝的国力,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朝依靠皇帝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完整word版)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的权利和义务: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分封制的作用(影响):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西周的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作用(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1、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建立①郡县制的建立: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陆续出现了郡、县等新的地方行政区划形式。
秦灭六国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推行郡县制度的建议,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
②郡县制的内容及特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监御史等职官,分掌行政、兵事、监察职责;“县”隶属于“郡”,设置于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同级地方行政机构称为“道”,县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的“亭”;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
郡县制的特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③郡县制建立的影响:郡县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纲要必修一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理解】(1)目的:西周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2)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3)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诸侯的权利:可再分封;设置官员、重建武装、征派赋税等(5)作用:a、形成了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森严等级“周王——诸侯——卿大夫——士”;b、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
2、宗法制【理解】(1)概念: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集团内部的矛盾(3)内容:a、区別嫡庶(嫡是正妻或王后之子,庶是妾或妃子之子),有特殊地位;b、保证嫡长子的继承权。
(4)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者集团内部的稳定。
1、西周周王分封的诸侯主要有( )①异姓功臣贵族②同姓王室贵族③先代帝王后代A、②B、①②C、①③D、①②③2、下列西周诸侯国中属于同姓封国的是()①齐②鲁③燕④晋⑤宋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3、在西周的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其领地内享有的权利不包括()A、设置官员B、自称天子C、建立武装D、征派赋役4、依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六十四人在庭院奏乐舞蹈,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 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5、“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6、对西周宗法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B、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最大的特点C、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制度D、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7、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是()A、完全割裂B、互为表里C、前者决定后者D、后者决定前者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高中历史会考专题复习提纲-必修1
高中历史必修1专题复习提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即封邦建国。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参见教材P5图)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4、分封制的作用及利弊:①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②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随着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主要内容:(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有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即中央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1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A1.1.2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B1. 分封制(1)内容:①含义:封邦建国、授民授疆土②对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异姓诸侯国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③权利义务关系: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重要官职任免要呈报周王批准;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2)特点:周王是“天下共主”②臣属关系明确③层层分封,等级分明(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3)作用:巩固西周的统治,扩大西周的疆域。
2. 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原则)。
(3)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定尊号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2.皇权的至高无上:皇帝总揽司法、立法、行政、军事一切大权,任命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
1.1.4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及作用 B1.中央官制(1)内容:在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三公是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公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
(2)作用:中央政府各级官员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
2.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1)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2)作用: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1.1.5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C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制威胁中央集权2.目的: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措施:实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职能: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合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代变革: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
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封建社会
▲一、商周——奴隶社会
1.分封制①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②作用及影响:西周的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2.宗法制①特点:宗法制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
②内容:周天子以嫡长子继承最高执政权力
③结果: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秦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初创
1.秦的统一:时间: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巩固措施:修直道,北击匈奴,夺回河套地区;征讨岭南;“西南夷”开辟“五尺道”。
统一的影响:①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了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
②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2. 皇帝制度的创立:皇权至高无上
3.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丞相: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太尉:主管军事。
御史大夫: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
(君权与相权矛盾产生)
4.地方制度——郡县制(中央与地方矛盾产生)
内容: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
特点: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影响: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三、汉——汉承秦制
1.汉初:地方上郡国并行
2.汉武帝:中央:设内朝(中朝)地方:设州刺史监察。
▲四、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完善
1.中央官制——三省六部
三省:中书省(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六部: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 地方制度:道州县
▲五、宋
1.中央官制: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设副丞相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事权;设三司掌管财政权
2. 地方制度:路州县
▲六、元
1.地方制度:行省制度——中国省制的开端,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
注意点: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即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以及管理宗教事务)。
行省与中央的关系:p16
意义: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
▲七、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顶峰(专制时代晚期)
明中央官制
1.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制,权交六部
2.明成祖朱棣设内阁制,目的:皇帝为加强皇权专制。
职权: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非正式机构)。
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的太监予以牵制。
清中央官制
1.雍正帝军机处:清雍正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始设军机房(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不久改名军机处。
职权: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特点:①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政大权集中于皇帝之手。
②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较高。
③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作用:军机处的设立,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知识点:(出大题的)
一、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两对矛盾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
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
(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
史实:①汉武帝从地位低微的士人中破格提拔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皇帝亲自任命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领也往往参议机要,形成了与属于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实际削弱了丞相权力。
②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后凡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其他官员也等同于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
③宋朝曾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
地方管理制度演变:
特点:地方权力日益分散削弱,中央权力日益加强。
(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
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13作为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
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权力受中央的节制(民政、军政、税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
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①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双重影响:一方面,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和文化繁荣、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另一方面,它在思想文化的控制、特务统治的腐败、人民处境的恶化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
②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在封建社会前期其积极作用是主要方面,后期其消极因素增大,尤其是明清时期,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