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审批稿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范本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37eddca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4.png)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范本第一部分:总则1.1 为了规范和优化企业的物料管理制度,提高物料利用率和降低库存成本,制定本呆滞物料管理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以及涉及物料采购、库存管理和使用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二部分:定义2.1 呆滞物料:指在公司库存中长时间积压或暂时停用、无法使用的物料,包括但不限于过期物料、损坏物料、停产物料等。
2.2 物料分类:根据库存周转率和使用频率,将物料分为A类、B类、C类三个等级,详细定义如下:- A类物料:高周转率、高使用频率的物料,需及时补货;- B类物料:中等周转率、中等使用频率的物料,定期补货;- C类物料:低周转率、低使用频率的物料,需精细管理,避免积压。
第三部分:管理流程3.1 入库管理(1)接收部门在收到物料时要及时进行验收,对物料的数量、质量等进行核对;(2)将验收合格的物料按照ABC分类存放,并及时录入库存管理系统。
3.2 出库管理(1)根据生产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需要出库的物料种类和数量;(2)出库操作必须经过审批,并在系统中进行记录,确保准确无误。
3.3 呆滞物料处理(1)定期对库存中的呆滞物料进行盘点,清理出过期、损坏或不再使用的物料;(2)根据呆滞物料的性质和数量,制定处理方案,包括报废、退货、降价销售等。
3.4 盘点与调整(1)定期对库存进行盘点,核实实际库存和系统库存的一致性;(2)根据盘点结果,调整库存记录,及时处理库存异常情况。
第四部分:监督与考核4.1 设立呆滞物料管理专责人员,负责监督实施本制度,并定期进行呆滞物料清理;4.2 建立呆滞物料清理奖惩机制,对呆滞物料清理工作好、创新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违反制度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罚。
第五部分:附则5.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正式执行,如有修改,须经公司领导批准后实施;5.2 公司各部门必须配合执行本制度,如有违反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5.3 物料管理部门要定期对本制度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并不断完善物料管理工作。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呆滞物料的确认、责任、处理方案规范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呆滞物料的确认、责任、处理方案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3d519df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5.png)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为了及时处理公司呆滞物料,尽量减小公司的经济损失,特制订本办法。
1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公司呆滞物料、报废物料的确认和处理。
本办法适用于由于技术更改、计划更改、合同更改等情况形成的呆滞物料和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报废物料的处理。
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报废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和半成品。
产品成品的报废和处理参照本标准执行。
2呆滞物料、废物料的划分呆滞物料——指已确定无法投入使用和确定在一年内无法投入使用的物料。
报废物料——已确定报废并办理了报废手续的物料。
3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处理小组”)呆滞物料处理小组由综合计划部、财务部、总经办、质量部、供销部、研发部各部门负责人组成。
呆滞物料处理小组负责呆滞物料情况汇总,处理方案的确定、报批和执行。
4呆滞物料的确认和责任呆滞物料的形成原因和责任可能是多方面的。
对呆滞物料的确认和责任归属主要是为尽快确定物料能否移作它用和如何处理。
确认速度的快慢可能关系到处理后损失的太小。
确认速度愈快、处理的愈及时,公司的损失最会降至最低。
呆滞物料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4..1技术更改;4..2生产、采购计划调整;4..3客户取消或更改订货合同;4..4其它原因。
对造成呆滞物料而产生的损失由研发部、供销部承担。
供销部每季度清理库存,汇总当季发生的呆滞和报废物料并向造成呆滞和报废物料的相应物料的提出部门进行确认。
若被提交确认的部门认为需由其他部门承担的,还需由该部门向其他部门提出确认。
呆滞和报废物料经确认后,当年即可转为相应部门的资金占用直至进行处理之后。
造成呆滞和报废物料的部门首先应采取措施进行利用,尽力减小损失。
不能利用的交处理小组最终裁决。
造成呆滞物料的部门应对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若经确认后呆滞物料的责任不应由研发部、供销部负担时,由“处理小组”负责另案处理。
5管理内容供销部负责每季度清理呆滞物料,并编制《呆滞物料清单》并于每季度末前提交到相关部门确认。
仓库呆滞物料的控制和处理规定
![仓库呆滞物料的控制和处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5688963d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0.png)
仓库呆滞物料的控制和处理规定概述对于任何一个制造或商业公司而言,物料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物料进出库、供应商质量管理、物料周转率等。
然而,仓库呆滞物料(Slow-Moving-Inventory,SMI)的存在也是一个问题。
仓库呆滞物料通常是指保持库存数高的物料,但消耗率低,这也就意味着公司的现金流被占用了一部分。
本文旨在讨论仓库呆滞物料的控制和处理规定,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优化库存成本,提高运营效率。
定义在本文中,仓库呆滞物料指库存数大于安全库存,但在过去12个月内未流出的物料。
安全库存是指在任何时候需要维持的物料库存,以此来满足在物料供应需要满足需求时,含有潜在项目需求量和不确定需求量的需求等等。
控制规定在控制仓库呆滞物料时,有几个主要规定需要遵守:1. 设置警戒库存制定适当的警戒库存水平,一旦库存水平达到警戒库存,仓库管理员将通知采购和制造部门。
这可通过低库存电子邮件/短信息通知、库存逐月跟踪以确定物料 SMR 变更或是邮递轻量级的统计报告等方式实现。
2. 滚动周期盘点制度非周期性的盘点而单反复滚动周期性盘点制度会有助于预测挪威 SMR 生成。
通过周期性盘点,可以轻松评估物料的使用频率和需要优化的安全库存水平。
3. 有效的需求管理有效的需求管理可以帮助公司减少仓库呆滞物料库存。
可以通过监控周期性需求模式或是使用更准确的销售预测进行实时跟踪,以实现高效的需求管理并尽量降低仓库管理成本。
4. 根据质量来控制未经批准的物料未经质量部门(或是其它合适部门)批准的物料不得入库。
需要彻底检查、评估并控制供应商提供的标志,确保物料符合高质量标准。
通过定期对已储存的物料进行检查,确保过去的批次的质量符合要求。
处理规定有时,即使我们遵循了上述规定,也会产生仓库呆滞物料。
因此,必要时需要遵循一些处理规定。
1. 建立优先级顺序首先,需要制定一套处理仓库呆滞物料的优先级规定。
可以按照此优先级顺序将仓库呆滞物料分为以下四类:•红色:这些物料需要优先处理,因为它们存在过期或品质问题的风险;•橙色:这些物料对公司的生产和运营具有战略意义,需要优先处理;•黄色:这些物料仅需要普通的保养措施,需要按照业务要求规定的时间处理;•绿色:这些物料暂时无需处理,需要继续观察。
呆滞料管理制度范文
![呆滞料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a72e09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6.png)
呆滞料管理制度范文一、制度背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呆滞料,即库存周期较长、销售较为困难的物料。
一旦呆滞料积压过多,不仅会占用仓储空间,还会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
因此,制定呆滞料管理制度,对于提高物料周转率、降低库存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管理目的1.减少仓储费用:积压过多的呆滞料不仅浪费仓储空间,还需要支付额外的仓储费用,制定呆滞料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清理库存,降低仓储费用。
2.提高资金利用率:呆滞料的存在意味着企业的资金被困压,不能用于其他更有价值的投资,制定呆滞料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处理呆滞料,提高资金利用率。
3.优化供应链:及时处理呆滞料可以减少库存风险,避免供应链出现断裂情况,确保按时供货,提高客户满意度。
三、管理内容1.呆滞料鉴定与分类:(1)鉴定标准:根据物料的销售情况、存货周转率、过期日期等因素,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呆滞料鉴定标准。
(2)分类标准:将呆滞料分为ABC三类,A类为非常呆滞料,存货周转率极低;B类为较为呆滞料,存货周转率偏低;C类为轻度呆滞料,存货周转率低。
2.呆滞料清理机制:(1)定期清理:每季度对库存中的呆滞料进行清理,发现呆滞料及时处理。
(2)处理方式:根据呆滞料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降价、促销、损耗处理等方式进行清理。
3.呆滞料预防机制:(1)市场调研:对市场需求进行调研,及时调整物料采购计划,避免过多采购呆滞料。
(2)合理订货:根据销售预测和市场需求,合理订货,避免过多的库存积压。
(3)供应商管理:建立稳定的供应商关系,与供应商进行有效的沟通,避免供应商提供过多的呆滞料。
4.呆滞料报废与处置:(1)报废标准:制定呆滞料报废标准,将无法销售或继续使用的呆滞料进行报废处理。
(2)处置方式:对报废的呆滞料可以选择进行回收再利用、捐赠、销毁等不同的处置方式。
四、责任分工1.仓库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清理呆滞料,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处理,并及时上报呆滞料清理情况。
呆滞、临期物料管理制度
![呆滞、临期物料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996aa9c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64.png)
沁海临期、呆滞、过期、滞销物料管理制度一、目的为预防物料过期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及损失,特制定此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沁海公司。
三、临期、呆滞、滞销物料的定义:1、临期物料:超过2/3保质期的界定为临期。
2、过期物料:按照生产日期及保质期,已经超过产品有效期。
3、呆滞物料:30天内没有出库业务的物料定义为呆滞物料。
4、滞销物料:按最近一个月日均出库量核算,可用天数超过30天定义为滞销物料(战略性存货、金融类物料、国际采购单品不在此范围内)。
四、临期、呆滞、滞销处理要求1、各区域指定专人,每周对本区域物料进行排查,盘点数据及处理进度追踪结果,临期、呆滞、滞销(包含加工原料)在每周一18:00以前出具明细,邮件发给厂长、采购、计划、品保、销售。
2、销售、采购根据呆滞物料提交的临期、呆滞、滞销的明细责任判定,在收到邮件后2个工作日内给出回复,明确处理时间、处理方案、预估损失、责任人。
3、涉及需要内销门店(包含海底捞及其下属新品牌门店)确认消耗的临期、呆滞、滞销产品,区域发给支出委员和总部运营,总部运营追踪支出委员处理回复意见;外销需经过销售与客户确认消耗时间后通知区域,并做好产品区分,明确告知消耗时间。
4、对过期物料发现后需在当天将实物处理完成,自然月度内监督仓储完成账面报损处理。
5、各区域专员每周汇总临期、呆滞、滞销物料(或者加工原料)明细,追踪处理意见及进度,对数据对比及问题分析,报厂长,6、处理方式如下:1)继续正常消耗;2)打折促销;3)退货给供应商;4)内部销售;5)转后勤员工餐;6)销毁处理。
五、奖惩措施1、存货管理不当造成过期报损,按照损失金额80%-100%处罚。
2、存货呆滞、临期折价销售,在1个月以内快速处理且损失在5%以内不承担责任;1-3(含)个月处理承担损失金额20%;3-6(含)个月处理承担损失金额的40%,商品临期再进行处理的承担损失金额的80%;3、报损、空退、盘盈、盘亏未按照要求当月处理,第二个月承担跨月处理金额的20%,第三个月承担跨月金额的50%;第四个月承担跨月金额的80%;4、出现以上损失,划分责任时,区域经理最少承担30%,员工不超过月度工资的20%;当月总金额超过1万以上的需要报总经理审批;六、出现临期、滞销和呆滞物料的责任判断方法由厂长根据实际情况判断责任人。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范本模板】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5ac9c9ff242336c1fb95e74.png)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一、目的为规范公司库存呆滞物料的管理及呆滞物料处理流程,减少公司库存物料积压,减少资金的占压、浪费,使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特制订本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和半成品以及产成品。
三、呆滞物料的定义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物料自购入之日起,间隔时间超过180天,至盘查时仍存在于库存的,称为呆滞物料。
四、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机构(一)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处理的目标及项目推进方案的设定,项目参与人员的选择、进度的管控、最终处理方案是否可行的批准、项目实施优劣的评判及奖惩方案的建立。
(二)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清单的梳理、呆滞物料处理方案的拟定、按呆滞物料领导小组批准的方案进行呆滞物料的处理。
(三)相关部门职责1、物流科:负责呆滞物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呆滞物料清单;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物料处置工作,包括呆滞物料的更换、退换等联系工作。
2、生产部:负责生产经营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分析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负责定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同时配合返工返修工作,下达返修工单指令。
3、财务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4、质检部:负责呆滞物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等。
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对所有呆滞物料使用过程的监控.5、技术中心:负责呆滞物料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回收利用等。
对呆滞物料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6、销售部门:接受呆滞物料处理小组的安排,参与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7、采购部门:负责呆滞物料退供应商部分的进度跟踪以及变卖物料购买方联络、销售、收款等工作.8、企管部:负责报废呆滞物料的变卖、遗弃等处理工作,接到通知起规定时间内按环保体系的要求处理废品实物。
负责对呆滞物料推进工作的考核。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3篇)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54c6a5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3.png)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1、目的为有效推动公司呆滞品的处理,以达到物尽其用,充份利用仓储空间,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本制度包括所有呆滞原材料、辅料、外购件、外协件、成品及半成品的处理。
3、职责3.1、PMC部MC科负责呆滞品的报备申请、盘存统计、数据提报及处理跟催。
3.2、生产中心注塑车间、拉管车间、装配车间负责各自部门产生呆滞品的报备申请、盘存统计、数据提报、处理意见的初步提出及处理跟催。
3.3、品管部负责对呆滞品的品质检验工作及处理意见的提出。
3.4、技术部负责呆滞品具体处理意见的提出与拆用处理过程的技术指导。
3.5、财务部负责相关统计数据的验证与核对,相关单据的财务勾稽及呆滞品处理的损益提报。
3.6、PMC部采购员负责呆滞原材料、辅料的处理意见提报及出售、交换、退货的处理。
3.7、内贸/外贸经理负责呆滞成品的处理意见提报及转用的处理。
3.8、PMC部负责本制度的拟定、审核执行及对呆滞处理作业的勾稽管理与执行监督。
3.9、生产总监负责呆滞品处理方案的审核与执行督导。
3.9、总经理负责本制度的批准执行及呆滞品处理的最终审批。
4、定义4.1、呆滞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4.1.1、质量(规格、材质)不符合标准,存储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料极少且存量多长时间有潜在质量隐患,或因生锈、劣化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者。
4.1.2、具体原因分类如下:用料预算过多,订单取消,工程变更,质量不符合标准,请购、订购不当,试验材料剩余,非标件余料。
4.2、呆滞成品、半成品4.2.1、凡因质量不符合标准、储存不当、在制或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超制等因素影响,以致储存期间超过期限物件,需专案处理者。
4.2.2、具体原因分类如下:生产计划不当,生产安排过剩,产品入库时间超过____年未销售或未售完者,正常产品虽未超过____年但有质量问题者,特殊代工产品超过____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者,生产所发生的次品,客户订单取消超过____个月未能转售或转售未完者,试制品入库超过____个月未出库者。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范本模板】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29393ddb90d6c85ed3ac66a.png)
呆滞物料管理规定一目的1、为了规范呆滞物料管理,避免公司库存物料的积压,以达到物尽其用,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
严格区分呆滞料和有效物料,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和物料流转效率,有效使用空间,促进公司资金的良性运作。
2、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两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两年内有使用但次数不超过10次,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3、范围: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二、范围1、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一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一年内有使用但存量过多、用量极少、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2.呆滞物料的范围:2.1 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2。
2 对成品、半成品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
2。
3 对原材料、成品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已到保存期限的.2.4 因工艺变更,结构或设计变更造成的成品、半成品均视为呆滞物料。
2.5 在仓库库存3个月以上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未有出库记录的均视为呆滞物料.2.6因公司策略原因停止销售的成品、半成品视为呆滞物料。
三、职责1、仓库:负责对呆滞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料处置工作,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呆滞料的更换以及委外加工的物料产生的呆滞料返工返修、退换等.2 、质量部:针对仓库统计的呆滞物料进行质量的检验。
2。
1、库存超过12个月的呆滞物料仓库再次报检,检验进行质量判定。
2。
2、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并且已到保存期限的,或该呆滞物料保存期间出现问题需进行品质判定的。
3、生产工艺部:负责核对是否现有的订单可以使用,并由生产工艺将其纳入订单物料,不再申购。
4、采购部:负责联络供应商是否可以退换料,低价卖出及其他处理方案。
5、质量部:评估现有的呆滞物料是否可以代用,并出具代用的方案。
6、生产工艺部:执行质量部出具的呆滞物料代用方案。
7、市场开发部:因销售订单取消或变更、市场需求预测变化,市场开发部应在变更发生后一天内通知生产工艺部并给予相关指引,以防止呆滞料的产生。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4篇)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09f577e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8.png)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公司名称]呆滞品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的仓储管理工作,提高仓储效率,节约公司资源,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包括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备件仓库等。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呆滞品是指在仓库中长时间未被使用或销售的产品或物资,已超出保质期或无法使用的产品或物资。
第四条呆滞品由仓储部门负责进行管理,部门经理负责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和执行。
第二章管理流程第五条仓储部门每月对仓库进行盘点,将过期或呆滞的产品或物资进行清点和标记。
第六条标记呆滞品的信息应包括产品或物资的名称、数量、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必要信息。
第七条标记为呆滞品的产品或物资,由仓储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如采购部门、财务部门等)进行确认和审批。
第八条对于过期的产品或物资,仓储部门应立即报告给采购部门,由采购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处理。
第九条对于呆滞的产品或物资,仓储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类处理,可选择以下几种方式:1. 转移:将呆滞品转移到其他仓库或销售渠道,寻找销售机会。
2. 降价销售:对于价格较高或不易销售的呆滞品,可降价销售,提高销售潜力。
3. 报废:对于无法使用或无销售价值的呆滞品,应及时报废。
第十条对于转移或降价销售的呆滞品,仓储部门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报表,定期向相关部门进行汇报。
第十一条仓储部门应定期审核呆滞品处理情况,对于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
第十二条相关部门应积极支持仓储部门的呆滞品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配合和协助。
第三章处罚措施第十三条对于违反呆滞品管理制度的人员,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进行处理,包括但不限于口头警告、书面警告、罚款等。
第十四条对于故意隐瞒或擅自处理呆滞品的人员,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办法,给予严厉处罚,甚至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经公司领导班子讨论通过,并生效。
第十六条对于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领导班子所有,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应经公司领导班子讨论通过。
呆滞及过期物料管理制度
![呆滞及过期物料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8f4135f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8.png)
呆滞及过期物料管理规定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库存、呆滞、过期物料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
降低库存物资积压,提高物料储存能力、提高存货周转率,促进公司物资的良性运作。
2、定义2.1 呆滞物料:指存放已久,极少使用或不再使用的原辅料、半成品,以及因陈旧、变质、型号规格更改等已不适用的物料。
2.2 呆滞成品:因品质不合标准、储存不当或因客户取消、超量生产等超过规定储存期的成品。
3、范围适用原材料、辅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过期物料的处理。
4、职责4.1质检部:负责库存呆滞、过期物料质量的检验、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报废、回收利用等。
4.4仓库:4.4.1负责定期对在库的库存、呆滞、过期物料进行盘点、请验、清理退库工作。
4.4.2提出呆滞、过期物料处理申请,初步判定呆滞、过期物料产生的原因,以及执行《呆滞、过期物料处置申请单》的审批流程。
4.5生产部:4.5.1负责生产过程中呆滞、过期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4.5.2提出呆滞、过期物料处理申请,判定呆滞,过期物料产生的原因,以及执行《呆滞、过期物料处置申请单》的审批流程。
4.6生产厂长:根据需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工作,对评审结果进行处理,并对评审工作做出结论上报公司领导。
4.7后勤保障部:负责呆滞、过期物料的变卖等处理工作,并在接到报废通知起两周内按环保体系的要求处理废品。
4.8财务部:负责对库存、呆滞、过期物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5、呆滞、过期物料处置程序5.1 仓管员每月按类别将呆滞、过期物料,以及快到复检时间的物料填入《复检通知单》通知质检部复检。
如果存储有效期剩余半年的,或入库满半年的就要通知质检部复检。
5.3质检部接到复检通知后,应在3天内将检验结果书面告知仓库。
4.4复检后合格的物料继续按存储要求进行存放,并在对应物料卡上注明复检日期,并签名。
4.6当复检结果不合格,仓库将不合格物料转移至不合格区存放,并填写《呆滞、过期物料处置申请单》,逐级进行审批。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范本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911a09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99.png)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为有效控制呆滞物料的产生,优化库存结构,提高物料利用率,降低库存成本,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呆滞物料管理。
三、定义1. 呆滞物料:指在生产、采购、销售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库存积压、超过有效期或不再使用的物料。
2. 呆滞物料管理:对呆滞物料进行有效识别、处理、利用和预防的管理活动。
四、管理机构与职责1. 成立呆滞物料管理小组,由总经理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成员,负责公司呆滞物料管理的总体策划、组织实施和监督。
2. 各部门、子公司及关联企业应设立呆滞物料管理员,负责本部门、子公司及关联企业的呆滞物料识别、报告、处理和预防工作。
五、管理措施1. 识别与报告(1)各部门、子公司及关联企业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发现呆滞物料应及时报告呆滞物料管理小组。
(2)呆滞物料管理员应及时汇总呆滞物料信息,提交给呆滞物料管理小组。
2. 处理与利用(1)呆滞物料管理小组对报告的呆滞物料进行分析,制定处理方案,并组织实施。
(2)对可再利用的呆滞物料,通过内部调拨、销售等方式进行利用。
(3)对无法再利用的呆滞物料,采取报废、销毁等方式处理。
3. 预防措施(1)加强市场需求预测,合理制定采购计划,避免库存积压。
(2)优化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多余物料产生。
(3)加强物料供应链管理,降低物料供应风险。
(4)强化库存管理,严格执行先进先出、最低库存等管理制度。
六、考核与奖惩1. 各部门、子公司及关联企业应按照本制度要求,积极开展呆滞物料管理工作,对管理工作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照本制度要求执行,导致呆滞物料产生或库存积压的部门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七、变更与更新1. 本制度如有变更,由呆滞物料管理小组提出,报总经理审批后实施。
2. 本制度每年进行一次评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
八、生效日期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九、附件1. 呆滞物料识别报告表2. 呆滞物料处理方案模板3. 呆滞物料利用记录表4. 呆滞物料预防措施清单注: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及规定范文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及规定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d0a4f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f.png)
呆滞物料管理制度及规定范文呆滞物料管理制度及规定一、制度目的呆滞物料是指在企业仓库中存放超过一定时间且没有销售或使用的物料。
为了合理利用企业资源,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料周转效率,制定呆滞物料管理制度及规定。
二、管理责任1. 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物料的库存进行动态监控及管理;2. 销售部门负责对销售物料的库存进行动态监控及管理;3.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对库存物料进行定期检查、评估及处理。
三、呆滞物料分类根据呆滞程度和影响程度,将呆滞物料分为以下三类:1. A类:呆滞周期超过一定时间,但对企业不会造成重大影响;2. B类:呆滞周期超过一定时间,对企业造成一定影响;3. C类:呆滞周期超过一定时间,对企业造成重大影响。
四、呆滞物料处理流程1. 库存监控: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仓库管理部门定期(如每月)对库存物料进行监控,将库存信息报送给领导层;2. 呆滞评估:领导层根据库存信息,对呆滞物料进行评估,确定呆滞物料的分类;3. 处理方案制定:领导层根据呆滞物料分类,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4. 执行处理方案:仓库管理部门按照处理方案执行对呆滞物料的处理,包括定期清理、降价销售、报废处理等;5. 结果反馈:处理完成后,仓库管理部门向领导层反馈处理结果。
五、呆滞物料处理方法1. 定期清理:根据物料的使用情况和预测需求,定期对库存物料进行清理,及时将闲置的物料出库或转移至其他仓库;2. 降价销售:对于库存周期较长且市场需求较低的物料,可适当降低价格进行销售,促进库存周转;3. 报废处理:对于已超过使用期限或无法再次使用的物料,按照公司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包括安全环保的处理方式;4. 物料回收:对于可回收利用的物料,如废纸、废铁等,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5. 换货处理:对于丢失市场竞争力的物料,可与供应商进行换货处理,以减少库存压力。
六、呆滞物料管理绩效考核1. 库存周转率:企业可以设定合理的库存周转率指标,对每个部门的呆滞物料进行绩效考核,以激励各部门提高物料周转效率;2. 呆滞物料比例:企业可以设定合理的呆滞物料比例指标,对每个部门的呆滞物料比例进行绩效考核,以鼓励各部门严格控制呆滞物料。
呆滞料、成品管理规定
![呆滞料、成品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83eba6523b3567ec102d8aaa.png)
呆滞料、滞成品管理规定一、目的有效推动公司滞存材料及成品的处理,以达物尽其用、货畅其流,减少资金积压及物料管理困扰。
二、范围:公司所有呆滞、滞成品。
三、定义:1.呆料: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效能等)不合标准,存储过久无使用机会,或有使用机会。
但很少。
存量多且有变质疑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储存超过6个月近3个月内无异动的材料。
2.滞成品:因品质不合标准,储存不当变质或做好后遭客户取消、超量制造等,导致储存超6个月的成品。
四、呆料形成原因1、呆滞物料形成原因:①、销售预测值高、造成储料过剩;客户订单取消而剩余的料。
②、工程变更所剩物料。
③、品质不合标准。
④、储存不善使材料变质腐化。
⑤、请购不当,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
⑥、试验材料、样品用料等。
⑦、产品更新换代所剩物料。
2、滞成品形成原因如下:①、计划生产,导致的在库产品超6个月;或是在6个月未销售完。
②、正常的库存产品在未到6个月就发生变质;或是因为品质、其他原因不能出库。
③、次一级产品,存放超过3个月的产品。
④、客户订单取消而留下的产品。
⑤、样品、客退品等。
五、执行方法(物料处理):1、物料控制部门设定呆滞处理小组,专门预防及跟踪处理呆滞料事件。
定每月15号召开呆滞物料处理会议。
2、仓库每月五号前依类别将超过3个月无异动且储存期限超6个月的物料填制报表。
3、呆滞处理部门接报表后,对呆滞物料进行分析列出A类呆滞物料、新增呆滞料。
并追查滞存原因(由物控、仓库办理品管工程协助)及拟定初步处理方式。
10号之前完成。
4、15号之前由物控主管召开呆滞物料处理会议。
5、处理物料规定1、仓库库存1年以上且在1年内无任何进出异动的物料交采购联系退、或者降价处。
2、仓库库存1年以上的半成品,交工程研究改件返工处理。
3、仓库库存2年以上的材料无任何进出的物料且实在处理不了的调报废仓。
六、执行方法(成品处理):1、仓库每月五号前依类别将超过3个月无异动且储存期限超6个月的成品填制报表。
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规定
![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f8effe1090c69ec3d5bb7562.png)
制品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规定制品、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规定1 目的1.1为能减少呆、滞料的产生,严格控制制品的根源。
1.2为了有效推动本公司制品、呆滞原材料的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管理压力。
1.3规范制品、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
制定合理的评审、奖罚机制,促进制品、呆滞物料的处理力度。
2 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制品、呆滞物料的控制与处理,及仓储管理的全过程。
3 定义/术语及处理原则3.1 呆料的定义: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案处理,或因技术更改后,根据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库存物料;3.2 滞料的定义:存放在仓库达到一定期限,且期间异动率(异动率=期间出库/期初库存×100%)小于标准(详见下表)的非呆料库存物料;3.3 呆滞料的定义:呆料与滞料合称为呆滞料;3.4制品的定义:因技术更改、生产计划更改及其他各种原因有可能使物料转变为呆滞料的在库和在途物料;3.5制品、呆滞料处理原则;3.5.1 以公司利益为本,且对合作供应商负责的原则;3.5.2不能因制品、呆滞料处理造成新的制品或呆滞料。
所有处理方案必须经过评审以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制品、呆滞料处理造成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定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3.5.3 所有制品、呆滞料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
3.5.4对于所有呆滞物料,各部门均可向制造部生管课提出处理呆滞物料的提案;提案在进行评审并且通过后,即可对物料进行处理。
4 职责4.1设计开发部:a)负责给出因技术更改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在评审通过以后以技术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b)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4.2技术工艺部:a)负责给出因工艺更改不当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在评审通过以后以工艺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b)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4.3事业部财务部:a)负责所有呆滞料处理方案的评审;b)负责对发外返工处理物料的费用确认和结算;c)负责对各部门(中心)产生呆滞料的金额进行考核。
呆滞物料处置管理规定 (修改) 3(1)(4)
![呆滞物料处置管理规定 (修改) 3(1)(4)](https://img.taocdn.com/s3/m/ec605eb1941ea76e58fa04e7.png)
呆滞物料处置管理规定1、目的对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呆滞料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
防止库存资金积压,提高物料储存能力、提高存货周转率,促进公司资金的良性运作。
2、呆滞料定义储存期限超过12个月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12个月有使用但存量过多、用量极少、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继续库存半年就可能变质且半年内没有利用计划)。
包括原设备已报废其配件和备件无法再使用的或设备更新拆除的物料,一年内无利用计划或虽有利用计划,但库存数量超出实际计划需要的;其他经权责人员判定为呆滞的物料等。
3、范围适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品、半成品、在制品、成品及设备零配件等呆滞料的处理。
4、职责4.1仓库:负责呆滞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呆滞料清单,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料处置工作;定期对库存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及上报。
负责呆滞料处理申请;统计月度呆滞料数据提报,负责呆滞料的处理计划和工作分工安排;负责查证并判定呆滞料产生的原因;负责呆滞料处理方案的制定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处置方案进行评审;4.2 品质部:负责呆滞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负责消化方案处理过程的质量监控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4.3技术部:负责呆滞料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报废、回收再利用、改制等)和制订具体的消化方案并指导生产处置作业的进行。
产品变更、产品淘汰、产品优化、技术变更(包括更改原材料、换模、改版本、更换配件、BOM表、品质要求、成本优化等引起的变更),技术部应在变更发生后一天内通知相关联部门并给予相关指引,以防止呆滞料的产生,对已造成呆滞料情况发生的,应提出相应的处置方案。
4.4销售部:因销售订单取消或变更、市场需求预测变化时,销售部应在变更发生后一个工作日内通知相关部门并给予相关指引,以防止呆滞料的产生,对已造成呆滞料情况发生的,参与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置计划方案;新订单受订时,需提前检讨可用库存的处理计划并提报总经理确认。
呆滞物料管理及控制办法(定稿)
![呆滞物料管理及控制办法(定稿)](https://img.taocdn.com/s3/m/7186a8d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2.png)
呆滞物料管理及控制办法一、目的对公司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呆滞物料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和处理,规范呆滞物料管理,促进公司资金良性运作。
二、呆滞物料的定义自入库后超过半年仍未领用的物料,或虽有领用但存量过多、用料较少的物料以及超过有效期的物料。
三、适用范围适用原材料、包装物、低值品、半成品、在产品及产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四、呆滞物料处理小组公司应成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成员包括:生产部、研发部、质量部、采购部、仓库、财务部、综合管理部、总经办,各部门职责如下:1、仓库:负责每月5日前提供库存月报表,对呆滞物料清单进行整理;负责呆滞物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物料的处置工作;2、财务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置过程进行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3、质量部:负责对呆滞物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为:合格、不合格等。
4、生产部:负责定期对车间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同时配合进行呆滞物料的处置;5、研发部:研发项目如果发生变更、停产、工艺优化、技术变更等情形,应及时整理项目相关物料,将物料退回仓库,防止呆滞物料的产生。
若已造成呆滞物料情况发生的,应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6、综合管理部:负责呆滞物料的变卖、遗弃等处理工作;7、采购部:及时了解物料的使用情况,作好采购计划,减少使用频率低物料的采购。
8、总经理:负责对呆滞物料的处置方案进行审批。
五、呆滞物料的处理流程(一)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1、产品工艺变更导致物料呆滞;2、研发项目暂停导致物料呆滞;3、研发项目因试验方法改变导致物料呆滞4、采购计划失误导致物料呆滞;5、生产余量无处消耗导致物料呆滞;6、其他原因导致物料呆滞。
(二)呆滞物料的处理原则1、呆滞物料原则上由造成呆滞的责任部门负责消耗;2、以公司利益为本,处理呆滞的费用不能超过呆滞物料成本;3、不能因呆滞物料处理造成新的物料呆滞;4、呆滞物料的处理必须在遵循质量标准的前提下进行。
呆滞料管理制度
![呆滞料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e7f519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0a.png)
呆滞料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公司呆滞料的管理,减少库存积压,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呆滞料的识别、处理及预防。
三、定义呆滞料是指在公司库存中存储时间超过一定期限,且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预计无使用需求,或使用量极少,占用资金和库存空间的物料。
四、呆滞料的识别1、设定呆滞料的判定标准物料存储时间超过_____个月未被领用。
连续_____个月内领用数量低于最低库存量。
2、定期进行库存盘点仓库管理人员每月对库存进行盘点,统计符合呆滞料判定标准的物料。
3、建立呆滞料清单将盘点识别出的呆滞料列入清单,注明物料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时间等信息。
五、呆滞料的处理流程1、分析呆滞料产生的原因采购计划不合理。
产品设计变更。
市场需求变化。
质量问题。
2、制定处理方案内部调拨:在公司内部其他部门寻找可能的需求,进行调拨使用。
降价销售:对于市场上仍有一定需求的呆滞料,可适当降价销售。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使用或无任何价值的呆滞料,进行报废处理。
3、审批处理方案处理方案需提交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高层领导审批。
4、实施处理方案按照审批通过的方案,及时进行呆滞料的处理。
六、呆滞料的预防措施1、优化采购计划加强与生产、销售等部门的沟通,根据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2、加强产品设计管理在产品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物料的通用性和可替代性,减少因设计变更导致的呆滞料产生。
3、市场预测与销售计划销售部门加强市场预测,制定准确的销售计划,避免因市场需求变化导致库存积压。
4、质量控制加强来料检验,确保入库物料质量合格,减少因质量问题产生的呆滞料。
七、责任划分1、采购部门对因采购计划不合理导致的呆滞料负责。
2、设计部门对因产品设计变更导致的呆滞料负责。
3、销售部门对因市场预测不准确导致的呆滞料负责。
4、仓库部门负责呆滞料的识别、盘点和日常管理。
八、监督与考核1、成立呆滞料管理监督小组定期对呆滞料的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2篇)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2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ca2ea4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4275f67.png)
呆滞品管理制度范本一、前言该呆滞品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呆滞品的处理流程,保障企业库存的有效管理,提高效益。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
二、定义1. 呆滞品:指公司的存货中,在一定期限内未能销售或者难以销售出去的产品或物品。
三、呆滞品管理责任部门与人员1.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的库存管理和呆滞品的登记、归类。
2. 销售部门:负责呆滞品的销售工作。
3. 财务部门:负责呆滞品的评估和会计处理。
四、呆滞品登记与归类1. 每月初,仓库管理部门将所有库存产品进行登记,并结合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数据,对呆滞品进行归类。
2. 归类依据包括但不限于:存货周转率低于预期的产品、过期的产品、技术更新导致过时的产品等。
五、呆滞品销售流程1. 销售部门根据仓库管理部门提供的呆滞品清单,制定销售方案并提交审批。
2. 经审批后,销售部门通过合适的渠道进行呆滞品的销售工作。
3. 销售部门应定期向仓库管理部门报告呆滞品的销售情况。
六、呆滞品评估和会计处理1. 财务部门定期进行呆滞品的评估,以确定其净值。
2. 呆滞品的净值应作为公司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部分的一项进行记录。
3. 若呆滞品已确认无法销售,则应在财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减值处理,并将其减值损失计入损益表。
七、呆滞品处理的原则和措施1. 优先选择销售渠道:销售部门应通过市场调研和合作伙伴的帮助,寻找适合的销售渠道,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呆滞品的损失。
2. 加强售后服务:对于难以销售的产品,销售部门应积极提供售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加二次销售机会。
3. 降低价格促销:对于呆滞品的清理,销售部门可以通过打折、促销等方式,降低价格以提高销售速度。
4. 慎重采购:为了减少呆滞品的数量,采购部门应审慎选择供应商和产品,避免过量采购和过时产品的进入。
八、呆滞品管理的监督与考核1. 仓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呆滞品的登记和归类进行审核,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2. 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呆滞品的评估和会计处理进行监督和审核,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呆滞物料管理规定
一目的
1、为了规范呆滞物料管理,避免公司库存物料的积压,以达到物尽其用,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
严格区分呆滞料和有效物料,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和物料流转效率,有效使用空间,促进公司资金的良性运作。
2、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两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两年内有使用但次数不超过10次,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3、范围: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二、范围
1、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一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一年内有使用但存量过多、用量极少、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2.呆滞物料的范围:
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对成品、半成品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
对原材料、成品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已到保存期限的。
因工艺变更,结构或设计变更造成的成品、半成品均视为呆滞物料。
在仓库库存3个月以上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未有出库记录的均视为呆滞物料。
因公司策略原因停止销售的成品、半成品视为呆滞物料。
三、职责
1、仓库:负责对呆滞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料处置工作,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呆滞料的更换以及委外加工的物料产生的呆滞料返工返修、退换等。
2 、质量部:针对仓库统计的呆滞物料进行质量的检验。
、库存超过12个月的呆滞物料仓库再次报检,检验进行质量判定。
、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并且已到保存期限的,或该呆滞物料保存期间出现问题需进行品质判定的。
3、生产工艺部:负责核对是否现有的订单可以使用,并由生产工艺将其纳入订单物料,不再申购。
4、采购部:负责联络供应商是否可以退换料,低价卖出及其他处理方案。
5、质量部:评估现有的呆滞物料是否可以代用,并出具代用的方案。
6、生产工艺部:执行质量部出具的呆滞物料代用方案。
7、市场开发部:因销售订单取消或变更、市场需求预测变化,市场开发部应在变更发生后一天内通知生产工艺部并给予相关指引,以防止呆滞料的产生。
8、内务部财务人员:负责对呆滞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9、生产工艺部:负责对呆滞物料进行统计。
10、总经理:对呆滞料的处置进行审批。
四、呆滞物料的处理流程
(一)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下几类: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较大,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3、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4、实施安全库存管理的物料由于订单结构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5、生产剩余物料无处消耗,导致物料呆滞。
6、其他原因导致物料呆滞。
(二)拟定呆滞物料处理预案
1、呆滞物料处理原则:
a呆滞物料原则上由造成呆滞的责任部门负责消耗。
b以公司利益为本,处理呆滞的费用不能超过呆滞物料成本。
c不能因呆滞物料处理造成新的物料呆滞。
d呆滞物料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
2、计划部根据呆滞物料归属情况及形成原因,确定形成呆滞物料的直接责任部门,并参照以下几种拟定处理预案:
A在不违反客户需求和技术需求的前提下设法进行销售;
b协调供应商退、换货处理;
c折价卖给供应商;
d出具可行的再利用技术方案,如降级使用等;
e暂缓处理,等待利用时机,如新产品开发使用等;
f报废处理;
g坏帐报损;
h其他处理方案。
3、评审呆滞物料处理方案
、计划部定期(每月1日至10日之间)组织总经理、副总经理、采购部、内务部、生产工艺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等召开呆滞物料分析会,共同商讨、评审处理预案,确定最终处理方案。
具体评审项目如下:
a、评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使用情况;
b、评审需发外返工物料(包含退、换物料)的实施方案、回料时间、所需费用等;
c、销售可能性;
d、报废与折价部分的金额确认。
计划部根据最终处理方案在分析会上进行任务分配,明确方案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部门以及完成时限。
实施呆滞物料处理方案。
生产工艺部采购人员、内务部财务人员、质量部门、市场部门、技术部门严格按照呆滞物料最终处理方案执行,并在要求时限内完成。
如执行与供应商进行退换货或折价卖给供应商的方案时,采购人员应与供应商做好协调沟通,并填写《呆滞物料退换货单》和《质量异常信息反馈表》进行换货,经部门负责人、副总审核后,转交库房办理K3制单等相关手续。
如执行呆滞物料再利用方案时,生产工艺部应及时将呆滞物料进行报检,质量部门按照呆滞物料处理方案中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若检验部门无法检验其是否可以再利用,需返回厂家重新检验,并由厂家出具检验合格单。
执行其它处理方案时,各部门按改制、销售、报废等业务流程操作。
如某部门在无法按处理方案实施或要求时限内完成时,该部门应及时通知生产工艺部,由计划部召开临时会议重新商讨处理方案。
生产工艺部对呆滞物料的形成和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五、呆滞物料的奖惩(有关奖励和惩罚由相关领导讨论决定)
(一)呆滞物料、报废物料利用后的奖励公司内部人员可提出利用呆滞物料、报废物料的方案报“专项小组”。
对可行的方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实施。
实施完成后对方案提出人或积极推动方案实施的部门予以奖励。
奖励金额为被处理物料价格的%~5%报废处理呆滞物料不参与奖励;本部门责任造成的呆滞物料本部门人员处理的不参与奖励,但消除其相应扣罚金额;出库了但未实际消化的不参与奖励。
(二)造成呆滞物料的考核
1、直接导致呆滞物料产生的责任部门,按呆滞物料价值罚款20%~50%。
2、对于已出处理方案的呆滞物料,未及时按处理方案处理呆滞物料的责任部门,罚款50元/次;
3、扣罚责任部门的比例分配:若呆滞物料产生的责任部门有多个,责任认定时只分主、次,所有主要责任部门承担70%,所有次要责任部门承担30%;(三)根据处理进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处理成果通报和奖励。
六、附件?
(一)呆滞物料流程图?
(二)报废单?
(三)质量异常信息反馈表?
(四)退货检验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