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关于申报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立项的通知
关于申报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立项的通知各本科高等学校:按照《黑龙江省高教强省规划》和子计划“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服务计划”中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省教育厅决定适当新增一批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现将申报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各校要按照《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规定的工程中心建设宗旨、目标和主要任务等要求,重点围绕省委确定的建设“八大经济区”、实施“十大工程”发展战略和我省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就共同关注的工程技术问题共同建设工程中心。
要结合本校实际,优选符合条件、并已与企业共同建设一年以上且运行良好的工程中心进行推荐申报。
二、工程中心建设资金实行多元化融资,建设初期投入以所在学校和共建企业共同投入为主,要有投入计划和措施;省教育厅对择优立项建设的省属高校工程中心给予一定的补贴鼓励性经费资助,部委属、地方政府属高校的工程中心其建设经费自筹解决。
三、申报的工程中心要与共建企业共同制定好工程中心“十二五”发展建设规划,规划要注重符合我省重点行业领域发展目标,要注重与本校整体发展规划的衔接,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明显、服务到位。
四、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工程中心须按《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中“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见附件)的要求和内容编写《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要客观、实事求是,文字要精炼、清晰,用word格式,内容为4号字,于左侧装订成册。
五、《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式七份,于2010年12月10日前报省教育厅科技处。
附件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立项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一、工程中心名称、依托单位和共建单位的自然状况二、工程中心立项建设的背景及其必要性1.工程中心立项建设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本领域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国内外本领域技术研发现状、需求及发展趋势,与本中心立项建设的关联度;4. 共建企业对工程中心的技术需求。
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施方案一、项目概况校企合作共建工程是指学校与企业在共同的发展目标下,通过经济、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合作,共同策划和实施一项具体的合作工程,以实现双方的共赢。
本项目拟建立在学校校方与企业合作共建的基础上,通过推动校企合作项目,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转化等领域的合作,提高学校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本项目共建于XX学院与XX企业,旨在充分利用双方资源和优势,提高双方在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合作水平,共同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产学研结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二、项目目标1. 提高校企双方的合作水平,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2. 提升学校与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形象;3. 为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4. 推动学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技术转化等领域的合作;5. 培育一批具有产学研结合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项目实施方案1. 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工程领导小组学校与企业共同成立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和评估。
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组成,明确各自职责和任务,确保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
2. 确定合作共建项目内容根据双方的需求和资源情况,共同确定合作共建的项目内容,明确项目的目标、内容、规模、时间表、预算等。
项目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示范性和实践性,能够有效整合双方的资源和优势,推动校企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
3. 确立合作共建机制建立校企协调机制,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和权利,规范合作的程序和流程,明确合作共建工作的组织结构和分工,建立信息共享和协同发展机制,制定合作达成的标准和指标,促进双方在合作共建中的利益平衡与风险共担。
4. 打造产学研合作平台在相关领域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吸引更多的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合作共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双方在相关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产学研合作的持续发展。
5. 开展校企合作共建项目根据项目的具体内容和安排,双方予以行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和资源,积极投入到项目的实施中。
校企共建研究中心协议范本
校企共建研究中心协议范本一、协议的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协议。
二、合作内容:1.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设立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具体描述研究方向)2.学校和企业将共同承担研究中心的日常运行费用,共同配备研究所需的设备、仪器等。
3.学校将提供研究中心所需的场地,并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
4.学校将配备研究中心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支持。
5.企业将提供研究中心所需的资金支持,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参与研究工作。
6.学校和企业将共同组织科研项目,申请科研经费和项目支持。
7.学校和企业将建立科研成果共享机制,在确保知识产权的同时,共同推广和应用科研成果。
三、合作期限:本协议的合作期为五年,期满后双方可以协商决定是否延长合作期限。
四、合作方式:本研究中心采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管理的方式运行。
学校和企业各派出一名负责人组成管理委员会,负责研究中心的运营和管理。
五、协议变更或解除:1.双方如需变更本协议的内容,必须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签订书面变更协议。
2.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解除本协议,需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对方,并经过双方协商一致。
六、不可抗力及争议解决:1.因国家法律法规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本协议无法履行的,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责任,并协商解决方案。
2.双方如在合作过程中发生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有关部门申请调解或仲裁解决。
七、其他事项:1.本协议涉及的知识产权归属原则上以项目执行单位为准。
2.研究中心的各项工作应按照学校和企业的有关规定和安排进行。
3.双方将建立定期沟通和协作机制,互相交流进展和问题,及时调整合作方向。
八、本协议自双方盖章之日起生效,至合作期满或解除为止。
学校:(盖章)企业:(盖章)。
校企共建工程中心方案
校企共建工程中心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领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作为高等院校,我们要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因此,本方案旨在建立一个校企共建工程中心,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校工程学科的发展。
二、中心目标1. 培养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在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教学资源,提供专业的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科研合作。
搭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平台,共同开展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研究与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3. 推动工程领域的产学研结合。
利用中心资源,促进工程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加快工程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4. 提升学校工程学科实力。
通过校企共建工程中心的合作,谋求学校工程学科的内外融合,提升学校工程学科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中心建设1. 中心组织架构(1)中心管理机构:校企领导共同组成的中心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整体规划和决策。
(2)学术委员会:由学校工程学科教授、企业技术专家等组成,负责制定工程人才培养计划及科研合作方案。
(3)实施团队:由学校的教学团队和企业的技术团队组成,负责具体的教学实施和科研项目的合作。
2. 中心资源构建(1)教学资源:学校提供教授、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为企业提供培训和实地教学。
(2)科研资源:学校提供科研项目支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难题,推动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应用。
(3)资金资源:各方共同投入资金,用于中心日常运行、设备更新、科研项目支持等。
四、中心机制1. 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共建合作协议,明确合作的目标、任务和资源投入等。
2. 学校与企业共同设立校企共建工程中心,提供统一的管理和运营机制。
3. 中心设立专门的教学实施团队和科研合作团队,负责具体的项目实施。
校企合作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校企合作联合研发中心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
咱都知道啊,学校和企业就像两个身怀绝技的大侠,学校有大把的知识储备、科研力量和朝气蓬勃的学生,企业呢,那可是在市场的江湖里摸爬滚打,对实际需求和行业趋势门儿清。
但这俩大侠要是各干各的,总觉得少了点啥。
所以啊,建立校企合作联合研发中心,就像是给他们俩牵红线,让他们的本事融合起来,发挥出超级无敌的力量。
二、建设目标。
1. 短期目标(1 2年)让学校的教授和企业的工程师们能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互相熟悉彼此的情况,然后找出那么几个大家都觉得有意思、有潜力的小项目开始搞起来。
比如说,企业老是觉得产品包装不够酷炫,学校这边就可以让设计专业的老师带着学生来出出主意。
至少建立起一套初步的合作流程,就像玩游戏得有个规则一样,这个流程得简单明了,让大家知道谁负责啥,什么时候该干啥。
2. 中期目标(3 5年)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做出成果。
比如说,如果是科技类的校企合作,那就得搞出几个小发明或者小创新,能让企业在市场上有新的卖点,学校呢,也能在学术上有点新东西拿得出手。
让学生们能真正地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可不是那种打酱油的参与哦。
就像给他们一把钥匙,让他们能打开企业的大门,了解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和需求。
把这个联合研发中心打造成行业里的一块金字招牌。
不管是同行企业还是其他学校,一提到咱们这个中心,就竖起大拇指说:“牛!”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从研究成果到产品,再到市场,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就像一个永远转不停的小风车。
三、建设内容。
1. 人员组成。
学校团队:从各个相关专业挑选最厉害的教授和老师,就像组建一个超级战队一样。
这些老师得是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一颗好奇的心,愿意和企业一起探索新东西的。
还要鼓励一些研究生和高年级的本科生加入,他们就像新鲜血液,充满了活力和创意。
企业团队:企业得派出自己的技术骨干和有经验的工程师。
这些人可是在战场上真刀真枪干过的,知道企业的痛点在哪里,知道什么样的研发成果才能在市场上大卖。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设方案1. 引言哎,说到校企合作,大家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的,没错,就是一个“共赢”的美好愿景。
学校和企业如果能够紧密合作,真是如鱼得水,珠联璧合。
今天,我就来聊聊怎么建设一个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让我们在这个创新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一起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2. 目标设定2.1 清晰的愿景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目标。
这个研发中心究竟要干什么?是培养人才,还是研发新技术,亦或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其实,这些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就像打麻将,缺一不可。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中心,培养出既懂理论又能实操的人才,做到“知行合一”。
再者,创新的技术也得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互惠共赢”。
2.2 定义合作模式说到合作模式,得讲究一些“套路”。
可以是课程共建、项目合作、科研共享,甚至是技术转让。
想象一下,学校的教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块儿,像小伙伴一样,围坐在一起,讨论最新的研究进展,思路碰撞得火花四溅,简直是一幅美丽的画面!这种合作,不仅能提高科研的效率,还能让大家在实际操作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真是一举两得。
3. 基础设施建设3.1 硬件设施当然,光有目标和合作模式还不够,我们还得有过硬的基础设施。
这个研发中心可得“高大上”一点,得有现代化的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设备,保证大家能够在最优的环境中工作。
想想看,如果实验室里只有几张旧桌子,大家肯定会心里犯嘀咕,“这地方靠谱吗?”所以,投资建设是必须的,毕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3.2 软件支持除了硬件,软件的支持也不能忽视。
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方便大家随时随地共享数据,协同工作。
想象一下,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就像一场热火朝天的聚会,人人都有话说,气氛那叫一个好!而且,还能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做到资源共享。
4. 人才培养4.1 多层次的培训在这个研发中心,人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得设计一些多层次的培训课程,从基础到高级,循序渐进,确保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校园企业合作共建解决方案
校园企业合作共建解决方案
背景
随着社会进步与发展,校园企业合作共建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
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学校与行业的联系,实现共荣共赢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企业合作共建,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方案一:设立实基地
在校园内设立实基地是加强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
实基地可以提供学生与企业进行实践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此外,还可以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资源,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学生,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
方案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
校园企业合作可以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来实现深度互动。
学校可以和企业共同合作研究项目,共享资源与经验,促进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项目,提高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方案三:建立联合培养机制
建立联合培养机制是实现校园企业合作共建的有效途径。
学校与企业可以共同制定联合培养计划,将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企业的实践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校企共同培养的方式,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提高就业率,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结论
校园企业合作共建是促进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设立实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以及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可以有效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推动社会进步。
希望能够得到各方的重视与支持,共同实现校企合作的共赢局面。
>注:本文档仅为提供参考,具体合作方案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建协议范文
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建协议甲方(高校方):大学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电话:乙方(企业方):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法定代表人:联系人:联系电话: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经友好协商,双方就共建校企联合研发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达成如下协议:第一条中心概况1.1 中心名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1.2 研究方向:1.3 建设周期:年(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1.4 建设地点:主要依托甲方,在乙方设立分中心1.5 中心性质:非独立法人实体第二条组织架构2.1 成立中心管理委员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2.2 管理委员会组成:甲方名,乙方名2.3 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研究方向和项目评审2.4 设立中心主任1名,副主任名,由双方协商任命2.5 下设若干研究部门和公共技术平台第三条建设内容3.1 研发平台建设a) 建设个联合实验室b) 购置大型科研设备台/套c) 开发套研发软件系统3.2 人才队伍建设a) 组建个研发团队b) 引进高层次人才名c) 培养技术骨干名3.3 重点研发项目a) 开展项关键技术研究b) 申请发明专利项c) 开发新产品/新工艺项3.4 产业化推进a) 建立中试基地b) 孵化科技型企业家c) 推动项成果产业化第四条双方职责4.1 甲方职责:a) 提供研发场地和基础设施b) 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参与中心工作c) 提供学科优势和科研资源d) 协助申请政府科研项目和经费4.2 乙方职责:a) 提供研发经费和市场资源b) 选派技术骨干参与中心工作c) 提供研究课题和应用场景d) 推动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第五条经费投入5.1 中心建设总经费:人民币万元5.2 甲方投入:人民币万元,主要用于场地、设备和人员5.3 乙方投入:人民币万元,主要用于研发经费和运营费用5.4 经费使用计划:详见附件15.5 经费使用接受双方监督,并接受审计第六条知识产权6.1 中心成立前各自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6.2 中心运营期间产生的知识产权按以下方式归属:a) 甲方独立完成的归甲方所有b) 乙方独立完成的归乙方所有c) 双方共同完成的,按贡献比例共同所有6.3 共有知识产权的使用和收益分配另行约定6.4 专利申请费用由专利权人承担6.5 技术秘密的保护措施:第七条成果转化7.1 中心产生的科技成果优先向乙方转化7.2 成果转化方式:许可使用、技术转让、作价入股等7.3 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甲方 %,乙方 %,发明人 % 7.4 乙方有义务推动中心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第八条人才培养8.1 联合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每年不少于名8.2 乙方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每年不少于个8.3 共同制定产业化人才培养方案8.4 建立双向挂职交流机制第九条保密义务9.1 双方对中心的未公开科研信息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9.2 涉密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9.3 保密信息的范围:9.4 保密期限:本协议终止后5年内继续有效第十条风险分担10.1 研发风险由双方共同承担10.2 因一方原因造成的损失,由责任方承担10.3 因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双方协商解决第十一条考核评估11.1 每年度进行一次中心工作评估11.2 评估内容包括:研发进展、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11.3 评估结果作为经费投入和合作调整的依据第十二条协议期限12.1 本协议有效期: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12.2 协议到期前6个月,双方协商续约事宜第十三条协议变更与终止13.1 经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或终止本协议13.2 一方严重违约,致使协议目的无法实现时,另一方有权终止协议13.3 协议终止后,双方应妥善处理中心资产和已产生的成果第十四条违约责任14.1 任何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14.2 违约金为本协议约定投入总额的 %14.3 支付违约金不影响守约方要求继续履行协议的权利第十五条争议解决15.1 因本协议引起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15.2 协商不成的,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十六条其他条款16.1 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16.2 本协议附件与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6.3 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16.4 本协议自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之日起生效甲方(盖章):乙方(盖章):法定代表人(签字):法定代表人(签字):年月日年月日。
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施方案
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校企合作共建工程旨在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二、目标与意义1. 目标: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工程,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
2. 意义: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参与共建工程,获取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
三、实施方案1. 确定合作内容: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合作内容,包括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建设、双方教师交流与合作、联合科研项目申报等。
2. 确定合作机制: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工程的管理机构和工作流程,明确双方的权责和合作方式,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3. 推动资源共享:学校与企业共享实验室、科研设备、人才资源等,促进双方资源的互补和共享。
4. 建立双向沟通渠道: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及时了解双方需求和合作进展,促进合作的深入发展。
5. 加强评估与反馈:建立合作项目的评估机制,定期进行合作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合作方案,确保合作取得实效。
四、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学校和企业共同出资,建立合作共建工程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合作项目的实施。
2. 政策支持: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政策扶持,获得更多支持和激励,鼓励双方更加积极地参与合作共建工程。
3. 人才支持:学校和企业可以通过人才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双方教师和员工的专业水平,为合作共建工程提供更多人才支持。
五、预期效果1. 学生能力提升: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工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2. 科研成果转化: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4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计划(3篇)
2024年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立计划一、指导思想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支撑计划”作为关键举措,紧密围绕全市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有效整合并集聚国内外优质科研资源。
积极引进并培育高层次人才,以加速推进行业研发中心的建设,为区域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以及提升我市核心竞争力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二、建设计划与重点1. 计划在三年内,推动全市的龙头骨干企业普遍建立研发中心,并确保规模企业在同一时期内研发机构的建立比例达到____%以上。
2. 全面推进新材料、装备制造、眼镜及视光学、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纺织家纺、木业、精细化工、生物医药、农村产品深加工等多个产业领域的市级研发中心建设,以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 聚焦功能纤维、高性能合金、新能源、煤化工、医疗器械、数字装备、气体资源、电子信息等前沿领域,重点推动企业研发中心及实验室的建设,并力争向省级、国家级层次迈进,以抢占行业技术的制高点。
4. 鼓励企业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建设研发中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5. 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或在省外乃至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以拓宽国际合作与交流渠道。
三、推进措施1. 将重点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纳入市科技创新支撑计划的支持范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2. 优先推荐已建成的市级研发中心申报国家、省和市级科技计划,助力其获得更高级别的认定与支持。
3. 优先支持研发中心承担的技术开发项目,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人才等资源保障。
4. 将研发中心作为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的重要条件之一,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5. 对符合建设要求的研发中心,由市政府颁发荣誉证书,以表彰其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突出贡献。
四、建设标准企业研发中心的建设应达到以下“五有”基本标准:1. 有明确的研究开发方向与计划: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及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三年以上研发计划及在研开发项目计划,确保研发活动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
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学校校企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创新科技投入机制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动中小企业与中职学校深入合作,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指中小企业(以下简称“企方”)与中职学校(以下简称“校方”)开展长期稳定合作,企业提供主要研究经费,学校提供科技资源,共同建立的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第三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是我校校企合作体系的组成部分。
设立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的宗旨主要是引导中小企业面向市场,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加快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第四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的主要职责是:(一)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持续不断地开展技术开发,为企业提供成熟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二)开展校企合作交流,参与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成为企业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的技术依托;(三)参与企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并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第二章运行管理第五条校企双方应签订长期的共建合作协议,对于具体项目(课题)合作可单独签订协议。
研发中心双方人员隶属关系不变,研发中心在协议范围内开展技术研究开发业务方面相对独立。
第六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实行中心校长负责制,双方主管领导任副主任,处室部主任任委员。
负责制定有关规章,审定中心研发方向、规划、年度计划、双方提交的研发任务等;监督和审查中心经费预决算;决定中心的有关重大事项。
同时可由双方人员组成专家组,负责对中心的技术研发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七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运行研发经费主要由企方提供,共同承担的项目(课题)可另行协商。
第八条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必须履行有关统计义务。
第三章附则第九条本管理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解释权属×××学校。
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强省建设规划》(以下称:《高教强省规划》),推进黑龙江省高等学校科技工作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完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实施好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服务计划,规范黑龙江省高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称:工程中心)的建设与管理,促进工程中心持续健康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工程中心是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校企共建是高校科技服务于企业的一种新的尝试。
第三条工程中心建设宗旨是以国家和省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为指导,重点围绕黑龙江省重点产业、行业和领域的经济社会需求,针对共建企业的发展需要,将具有商品化、产业化市场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工程化研发和系统集成,使之形成规模化生产所需要的工程化共性、关键技术或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产品。
第四条工程中心建设目的是形成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工程化验证环境,提高对科技成果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工程评估的能力,推动行业、企业技术进步。
通过校企双方的共同建设,全面提升高校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共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基地,达到校企共建、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技术进步的目的。
对建设发展成效优秀的工程中心,将给予重点培育,推荐进入省、部或国家级工程中心建设行列。
第五条工程中心主要任务是以《黑龙江省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确定的任务为目标,以技术集成创新为核心,持续不断地为企业提供工程化技术成果:1、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针对行业或领域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自主研究和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将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发,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装备、工艺、技术,并不断研发出新产品;2、参与企业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引与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3、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工程技术培训,具备条件的可以承担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任务;4、参与企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并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5、实行对外服务。
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方案范文
工程研究中心共建方案范文一、总述工程研究中心是一个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对各领域进行整合及协同研究的重要平台。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有助于整合各方力量,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进而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二、共建目的1、强强联合。
各方单位通过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可以整合高校、企业、政府部门等各方资源,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形成强强联合的研究团队和平台。
2、优势互补。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可以让各方单位进行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促进科研成果的相互融合和提升。
3、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有助于大学与企业、政府等社会资源的深度融合,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研成果的应用转化。
4、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产业化率。
通过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可以更好地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共建原则1、平等互利原则。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各方单位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推动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2、开放合作原则。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应本着开放合作的原则,积极向外界开放,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促进工程研究中心的成果更好地推广应用。
3、多元融合原则。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应本着多元融合的原则,充分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等各方资源,促进科研成果的多元融合和提升。
四、共建内容1、组建研究团队。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应组建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吸引一流的学术带头人和高水平的科研人员,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研团队。
2、开展合作研究。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应开展合作研究,组织各方单位共同开展科研项目,促进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的深度融合。
3、推动产学研用结合。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应推动产学研用结合,组织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转化。
4、开展科研成果推广应用。
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应开展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推动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社会服务。
五、共建模式1、资金共建模式。
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及制度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的组织管理措施及制度体系建设校企合作研发项目是众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一种紧密合作方式,它通过利用双方的优势,共同研发产品和技术,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而这样的研发项目不仅需要具有强大的技术实力,更需要完善的组织管理措施和制度体系建设,以确保项目能够达到预期目标,并为双方带来最大的利益。
一、组织管理措施1. 项目第一责任人制度在校企合作研发项目中,第一责任人制度相当于是一个合同制约束条款,其能够使项目组织管理更加严格、明确、规范。
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在开展项目前必须做好项目的详尽规划和管理计划,拟定项目的工作方案,并负责项目组织与管理,协调各方关系,推动项目进程,保证项目达到预期目标。
2. 项目管理委员会制度为了保证项目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机构,项目开展前应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
项目管理委员会成员由企业与高校代表组成,负责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高效的管理。
委员会应该规定项目研发周期,制定项目管理计划和监测指标,并监控项目的进展和质量情况,及时调整和协调工作进度和任务分配,依法合规地推进项目发展。
3. 项目组织结构校企合作研发项目通常会设计出科学合理的项目组织结构,例如,项目组设立技术、财务、市场等部门,并进行相应的分工。
项目部门内部还需设立项目经理、技术员、工程师等职位,清晰的分工使得项目进展更为顺畅、高效。
二、制度体系建设1. 项目管理制度的建立项目管理制度是项目管理的基础,对于项目的实际开展非常重要。
项目管理制度应该详细说明项目的任务分配、组织机构、工作流程、实施计划,以及安全、保密等方面的管理规定。
这些制度的规定和执行,将有效增强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水平。
2. 知识产权、技术合同及保密协议的签订针对校企合作研发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技术合同等方面的问题,应本着合法、公正、公平、诚信的原则,共同达成意见,通过签订相关的合同和保密协议的形式来保护双方的权益。
3. 财务管理及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校企合作研发项目的财务管理应该以规范、严密为出发点,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应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实现项目成本的全面掌控。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暂行管理办法
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暂行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进高等学校科技与经济建设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根据《黑龙江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下简称研发中心)是我省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省高校科技研究平台的重要基地。
其建设计划列入《黑龙江省教育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计划》和《黑龙江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第三条研发中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研究开发机构,享受国家和省给予独立科研机构的各项优惠政策.第四条省教育厅会同省经委、省科技厅负责指导研发中心的组建与管理工作.第二章性质、目的、任务第五条性质.研发中心是依托于行业、领域具有研究开发优势的高校重点实验室或省级科研机构,通过与企业合作、共建方式进行科技资源的整合,使之具有较完备的工程技术综合配套试验条件,有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开发、工程设计和试验的专业科技队伍,并能提供多种综合性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机构。
第六条目的.根据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采取合作、共建方式,建立一批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旨在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高校与企业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通过省里扶持和校企双方的共同建设,全面提升高校和企业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广基地.并从中选拔、培养优秀者使之建设成省级或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
第七条研发中心的主要任务1、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要,针对行业或领域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自主研究和引进技术的基础上,持续不断将科研成果进行工程化研究开发,为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装备、工艺、技术,并不断推出新产品;2、参与企业引进技术和装备的消化、吸引与创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3、为企业和行业提供工程技术培训,具备条件的可以承担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任务;4、参与企业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并为本企业技术进步提供技术支持;5、实行对外服务。
学院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
学院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是我校科技创新建设的重要支撑,是校企合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以下简称“平台”)的管理,提升平台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根据和省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管理办法及实施规范。
第二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主要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依托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科研机构或企业组建的研发中心,其任务是针对行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开展研发和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推动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重点实验室是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开发研究,构建知识创新体系和科技实验研究体系,研究方向和目标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研究领域与学校发展方向相符,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达到省内外较高水平,具有明显。
第三条平台建设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研发,为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四条我校校企合作办公室是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一)组织制定全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平台的整体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二)组织平台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考核与评估验收;(三)对平台建设进行指导、监督与管理;(四)组织或支持平台开展学术活动等。
第五条平台项目负责人负责平台的组建、运行、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一)组织编写平台的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二)负责落实平台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三)负责平台组建和运行的具体实施;(四)编写平台的年度报告、检查评估报告和验收报告;(五)制定平台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六)积极筹集科研经费,并负责平台建设经费的使用。
第三章申报与建设第六条平台申报与立项要符合学校学科发展规划、布;研究方向明确,且不与已有的同级别科研平台及其主要研究方向重复,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在本学科领域具有;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一支团结协作、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敢于创新的核心研究XX。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立方案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立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
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工程技术研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为了提升我国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我公司拟成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二、项目建设目标1.打造高水平的研发团队,致力于解决行业技术难题,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结合公司现有业务,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为公司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3.打造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项目建设规模1.建设地点:研发中心选址在公司现有总部所在地,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2.人员组成:团队由一批在工程技术领域具有较高研发能力和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包括高级工程师、博士、硕士等,规模约50人。
3.研发设备:购置高端的研发设备和软件工具,满足研发需求。
四、项目建设内容1.研发团队建设:组建一支由技术专家、学术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组成的研发团队,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研发设备购置:购置先进的研发设备,包括试验台、实验仪器、软件工具等,确保研发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研发项目建设:依托公司现有业务,开展一批具有市场前景和行业影响力的研发项目,推动公司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4.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研发成果转化平台,打破科研成果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壁垒,实现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五、项目进度安排1.项目立项阶段:成立研发中心筹备组,确定项目立项计划,召开项目启动会议,成立项目工作小组,明确项目组织架构和工作任务。
2.项目建设阶段:根据项目规划,分别制定团队建设方案、设备购置方案、项目研发方案和成果转化方案,启动各项工作。
3.项目验收阶段:项目完成后,召开项目验收会议,对研发成果进行评估,进行成果推广和转化,确定项目效果。
六、投资与融资计划1. 资金来源:公司自筹部分资金,引入外部融资,包括银行贷款、科技创新基金支持等。
(完整版)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大学党委部署的《佳木斯大学2007年重点工作》,为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采取合作、共建方式,建立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一、建设目的和原则1.建设目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全面提升学校和企业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广基地。
2.建设原则:以提高我校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突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以传统学科分割为特征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鼓励院际联合,整合校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合理布局,提升学校综合创新能力,注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与我市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相结合,为我校更好地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
二、建设目标:经过3~5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2~3个工程中心达到或接近省级工程中心的水平,并为进入省部级工程研发中心奠定基础。
使工程中心成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三、立项与建设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施等。
(一)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1.依托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群,整合资源高起点构建;在相应技术领域中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特色和业绩;具有相关支撑学科、技术的系统集成条件,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大学党委部署的《佳木斯大学 2007 年要点工作》,为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美学校科技创新系统、增强学校社会服务功能,依据我省复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采纳合作、共建方式,成立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
一、建设目的和原则1.建设目的:充足利用和发挥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资源优势和公司吸纳、转变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进公司及有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使公司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使学校与公司的联合,提高科研成就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成就转变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质量量等方面的单薄环节。
全面提高学校和公司科研水平易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行基地。
2.建设原则:以提高我校和公司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突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创新管理系统和运转体制,打破以传统学科切割为特点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突出要点,表现特点,促使学校与公司联合,鼓舞院际联合,整合校企资源,优化配置,推进形成学校科技创新系统的合理布局,提高学校综合创新能力,着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与我市经济发展优势和家产构造相联合,为我校更好地参加地区创新系统建设供给有力支撑;坚拥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推行资源共享。
二、建设目标:经过 3~5 年的要点建设,力求使 2~ 3 个工程中心达到或靠近省级工程中心的水平,并为进入省部级工程研发中心确立基础。
使工程中心成为学校科技创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成为学校增强资源共享、促使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速科技成就转变、培育和齐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材和管理人材、组织科技合作与沟通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三、立项与建设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含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方案
为贯彻落实大学党委部署的《佳木斯大学2007年重点工作》,为加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完善学校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根据我省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要求,从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采取合作、共建方式,建立佳木斯大学校级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
一、建设目的和原则
1.建设目的:充分利用和发挥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的资源优势和企业吸纳、转化科技成果的市场优势,推动企业及相关行业的科技进步,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开发的主体,促进学校与企业的结合,提高科研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水平,解决科研选题的针对性和成果转化中在工艺、装备、测试、标准及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薄弱环节。
全面提升学校和企业科研水平和开发能力,使之成为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基地、开发基地和推广基地。
2.建设原则:以提高我校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突出学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功能,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突破以传统学科分割为特征的科研管理与组织模式,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促进学校与企业联合,鼓励院际联合,整合校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形成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合理布局,提升学校综合创新能力,注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要与我市经济发展优势和产业结构相结合,为我校更好地参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实行资源共享。
二、建设目标:
经过3~5年的重点建设,力争使2~3个工程中心达到或接近省级工程中心的水平,并为进入省部级工程研发中心奠定基础。
使工程中心成为学校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加强资源共享、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组织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培养和聚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和管理人才、组织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和平台。
三、立项与建设
立项与建设管理主要包括立项申请、评审、计划实施等。
(一)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1.依托重点学科或优势学科群,整合资源高起点构建;在相应技术领域中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特色和业绩;具有相关支撑学科、技术的系统集成条件,有利于推动学科交叉,可以为学校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研发项目和科技成果。
3.已有科研成果工程化所需要的部分装备和基础设施,并能够为项目的建设、运行提供必要的配套保障。
4.具有较强市场意识和转化经验的精干管理班子和技术带头人,能够在该领域建成一支结构合理、工程化研究开发与转化素质较高的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技术创新队伍。
5.具有较好的工程化运作管理水平和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6.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与建设思路,所提组建方案切实可行。
(二)项目申请
符合工程中心立项申请基本条件的学院或部门,根据工程中心建设规划,编写《佳木斯大学校企共建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项目评审
评审工作贯彻科学、公正、注重质量和宁缺勿滥的原则。
学校成立工程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长担任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设在科技处成果办。
学校对报送的《佳木斯大学校企共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将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进行实地考察。
根据专家论证意见和考察结果,择优批复立项。
(四)建设实施
1.依托学院或部门依据立项批复,落实资金与建设条件,组织项目具体实施。
工程中心建设期间,依托学院或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按时报送年度工作总结。
科技处将对工程中心建设情况进行检查。
2.依托学院或部门应当保证工程中心建设期内负责人的相对稳定。
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如对原计划进行必要调整,须经学校组织专家重新论证并批准后实施。
3.工程中心必须有足够用于研发和成果转化使用的厂房及相应条件实施,且相对集中。
确有行业或领域特点者,须在立项申请时说明,并按学校批复的建设规划执行。
4.工程中心建设资金可实行多元化融资,鼓励社会投资机构、企业或个人投资工程中心的成果转化工作。
中心建设资金的政府拨款须专款专用,主要用于项目研究和人员培训。
5.工程中心建设周期为三年。
四、措施
1.加大工程中心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进行财政预算时,对工程中心建设等项目要重点给予支持。
2.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责任体系
校级工程中心建设采取学校、依托单位二级管理。
校级工程中心建设由科技处归口管理。
其主要职责是:依据学校和佳木斯市科技发展战略及行业技术发展状况,编制工程中心发展规划与实施计划,制订有关工程中心建设与管理的政策和办法。
指导工程中心的运行和管理;确定工程中心立项,组织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对工程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进行备案。
依托学院或部门是工程中心建设的依托单位,负责工程中心的建设与日常管理。
主要职责是:组织编制工程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协调并解决工程中心建设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落实资金及其他配套条件;负责遴选聘任和考核工程中心主任、技术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制定工程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考评体系,负责工程中心日常考核和预评估,并将考核和预评估结果报送科技处;配合主管部门做好工程中心的验收与评估工作。
在依托单位领导下,工程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持工程中心全面工作,并负责提名推荐工程中心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技术委员会成员人选。
工程中心主任由依托学院或部门聘任,科技处备案。
工程中心主任任期3年,依托单位对工程中心业绩和工程中心主任进行届中考核并报科技处核准。
对考核不通过的科技处将建议依托学院或部门予以解聘。
技术委员会是工程中心的技术咨询机构,其职责是负责审议工程中心的发展战略、研究开发计划,评价工程设计与试验方案,提供技术经济咨询和市场信息,审议工程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等。
技术委员会会议每年至少召开一次。
技术委员会由工程中心所在领域科技界、工程界和相关企业与经济界专家组成,技术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三年。
工程中心实行项目合同制和人员聘任制。
研究开发队伍由固定人员和客座流动人员组成。
固定人员由工程中心主任在校内外聘任。
客座流动人员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工作需要和研发项目的实际情况聘任,经工程中心主任核准后作为流动编制。
3.建立健全工程中心建设工作评估检查和验收制度
对校级工程中心建设,实行年度报告、中期评估检查和项目验收的办法,适时处理工程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年度报告制。
项目责任人将工程中心建设年度进展情况、年度统计、年度经费预决算及有关资料汇总后报科技处。
对工程中心建设实行中期评估检查制。
由科技处组织实施,主要的任务是对学校的配套经费到位情况、工程中心建设的进度情况、建设质量、建设效益等进行评估检查。
对建设优秀的工程中心将增加经费投入、在科研项目上给予重点支持;对建设不合格的工程中心,视情况取消建设资格,今后不再资助;对首批未能入选的拟报校级工程中心,经过几年建设,成效卓著的,可以申请进入建设资格。
依托学院或部门完成工程中心建设任务后,应及时进行总结并提出验收申请,编写《佳木斯大学校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总结报告》。
科技处组织专家按照项目议定书对工程中心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的工程中心确定为校级工程中心,正式命名并授牌,纳入校级工程中心序列管理,聘任工程中心主任。
对于未通过验收的工程中心,科技处责成依托学院或部门对验收专家组提出的问题限期加以整改。
被责令整改的工程中心一年之内可再申请验收,通过验收后正式命名并授牌,仍未通过验收的取消校级工程中心建设资格,并对有关责任人提出处理意见。
佳木斯大学科技处
图解:在上一期3D开奖号码中找到3个临近数字的连线,在这三个数字的其中一个数字为轴,找到下期三个邻近数字的连线,既有可能为当期的开奖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