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7)doc初中语文 (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下册 巍巍中山陵教案1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巍巍中山陵教案1 苏教版

武进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题组活动――《巍巍中山陵》教案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中山陵的特征。

(2)学习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加深对我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的了解,从“巍巍”的中山陵中感受到他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不朽,继续培养自己对革命者的崇敬和缅怀之情。

教学重点:理清说明时采用由总到分,由外到内的顺序和文章是如何紧扣“巍巍”这一特征展开介绍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文本:从题目中获取说明文的有效信息:说明对象――中山陵说明对象的特征――巍巍二.走进文本,探究文本:探究平台一:说明对象的特征1、解释“巍巍”,理解含义“巍巍”:形容高大。

“巍巍”不仅指陵园的高大雄伟气势,而且指孙中山先生在广大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2、阅读文本,找出显示“巍巍”特征的语句。

地理位置看,用钟山的雄伟高大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特征。

作者用“最高峰”“海拔约460米,东西走向,长约7千米,南北宽度约3千米”来说明钟山的高大雄伟,而中山陵就建于钟山南麓,钟山地势的开阔,气势之雄伟,有力地衬托了中山陵的“巍巍”特征。

陵园建筑看,直接用数字体现中山陵的高大。

“陵园用地面积2000多亩”,陵门“高15米,宽24米,深8米”,石碑高8米、石级共290级、祭堂“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墓室“高8.4米,直径13.7米”,这些数据准确无误地说明了中山陵的“巍巍”特征。

陵墓主人看,“博爱”“天下为公”遗著《国民政府建国大纲》,雕像和卧像等,突出他思想精髓之伟大。

探究平台二:说明顺序3、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根据课文说明的内容填写下列示意图,并思考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

假如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吗?三.模仿写作,超越文本画一张学校的简易示意图,并用今天所学到的说明顺序为你的图配一段介绍性文字(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教学设计】《巍巍中山陵》

初中新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1【教学设计】《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巍巍中山陵》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建筑艺术”为主题展开。

《巍巍中山陵》是一篇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由远及近按方位顺序描写和说明;叙述特征突出,角度多变;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文笔优美,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的说明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阅读、讨论、探究法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1.自读课文;2.课前预习;3.查阅孙中山先生资料。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出示孙中山先生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吾志所向,一往无前;百折不挠,愈挫愈奋。

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

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外,只有好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

师: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些名言出自哪位伟人?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开国领袖,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他甚至不是一位共产党员,可是他被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被尊为“国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他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前一段台湾来了几位政界要员——连战和宋楚瑜等,到大陆后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南京的——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

二、资料链接简介孙中山: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巍巍中山陵》表格式教案11(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巍巍中山陵》表格式教案11(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巍巍中山陵》表格式教案11(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课题巍巍中山陵课时1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把握中山陵的特征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重难点重点: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难点: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1-2分钟)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南京的风景名胜古迹——中山陵,去领略它的风采。

揭示目标1、把握中山陵的特征2、学习文章是如何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3、感受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中山陵的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征的?3、阅读课文5-11小节,把课后练习2的中山陵钟形布局图填完整。

思考: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1、检查预习:生字词注音嵯峨( )断垣( )颓壁()灵柩( )深邃( ) 入殓( )石坊( )龟趺( )纤( )细门楣( )参差( )穹隆( )巉( )岩2、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的说明了中山陵的特征。

3、中山陵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课文是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一特征的?“巍巍”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陵园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二是指中山陵以及墓主孙中山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从三个方面体现其特征:(1)用钟山的雄伟气势衬托;(2)用具体的数据说明其高大;(3)从孙中山">从孙中山先生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来表现。

4、请同学们读读课文5-11小节,把课后练习2的中山陵钟形布局图填完整。

并思考问题: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中山陵的?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知和爱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的建筑特点的详细解读。

2. 中山陵艺术价值的深入探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山陵的认知和感受。

3. 比较分析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对中山陵有哪些了解?2.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占地面积、建筑风格、结构布局等。

(2)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如雕刻、建筑风格等。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 比较分析(1)教师展示其他类似建筑,如南京明孝陵、北京天坛等。

(2)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中山陵与其他建筑的异同,深入探讨中山陵的艺术价值。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提问: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3)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爱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意识。

6. 布置作业(1)请学生课后搜集有关中山陵的资料,加深对中山陵的了解。

(2)写一篇关于中山陵的短文,阐述自己对中山陵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课堂氛围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巍巍中山陵教学目标:、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前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二、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前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教学方式:合作探讨法教学进程:第一时一、导入:熟悉孙中山,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出示孙中山的图片,问:熟悉那个人吗?(学生介绍孙中山的生平、思想及奉献。

)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广东香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

190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集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选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的思想:民主博爱、天下为公孙中山的奉献:领导中国革命二、关于孙中山如此举世景仰的伟大的革命家,他逝世后,若是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以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址、建造如何的陵墓比较适合?(学生讨论、发言、交流)出示一组紫金山、中山陵的图片给学生欣赏。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座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势宏伟。

今天,咱们一路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巍巍中山陵》。

三、释题:巍巍,高大的样子。

既指陵寝建筑群体的规模气势,也指它在广大人民心中的高贵地位。

这两个字是这篇的文眼。

四、钟山的地形、环境能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吗?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描述。

明确:五、陵寝的设计方案是如何入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联系《展现华夏文化魅力》一)明确:陵寝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幸免了后门、人情等短处,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寝与周围环境、地形的结合(注重和谐和谐),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假设干优秀的传统体会,采纳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练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宏扬民族精神),达到了表现陵寝庄重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追求形神兼备)。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教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中山陵的壮丽和历史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详细信息。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山陵的感受和认识。

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中山陵的历史文化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中山陵的建筑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布局、建筑风格等。

2. 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中山陵的建筑艺术。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如布局、建筑风格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

4.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中山陵建筑艺术的感受和认识。

5.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强调中山陵的建筑艺术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欣赏能力。

第三章:中山陵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中山陵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思考中山陵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一《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十一《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 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十一《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2.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教学目标: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人,他既不是我们的开国领袖,也不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他甚至不是一位共产党员,可是他被每一个中国人深情缅怀,被尊为“国父”,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他带领国人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

他就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前一段台湾来了几位政界要员——连战和宋楚瑜等,到大陆后第一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南京的——中山陵!现在让我们一起跟随着一位名叫刘叙杰的作者,一起去巍巍的中山陵,缅怀这位伟大的人物。

(板书课题)二、解题并明确教学重点我一直很喜欢品味文章的题目,只有两个词,“中山陵”是交待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那“巍巍”二字道出的是什么信息?解释:巍巍:形容高大这是一个形容词,阅读说明文的第一要著是抓住事物的特征,而建筑物的特征多是由这样看似空洞的形容词来表现的。

此文在文题中就告诉了我们“中山陵”的特征了——巍巍!“中山陵”巍巍在何处?在那一重重的巍巍之中所要展现的到底是先生怎样巍巍的品格?都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三、浏览全文(默读课文),寻找巍巍!山势巍巍;建筑巍巍;先生的品格巍巍!前两条是通过数字来完成的,后一条需要从文中字里行间对先生品格的赞美去体会。

另外,地点的选择、方案的筛选、工程的实施都显示了重视,也是“巍巍”的一种表现。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公开课《巍巍中山陵》教案

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公开课《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学目标1. 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 学习文章是如何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教学重点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生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2. 学习文章是如何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中山陵的。

教学重点把握中山陵的建筑特征以及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流程:一、走近孙中山⒈板书课题⒉检查字词⒊你所了解的孙中山二、走近巍巍中山陵⒈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平逝世。

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根据胡汉民的说法,孙中山还曾说过“他日我辞世后,愿向国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病危之时又对汪精卫等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

”从未有过厚葬要求。

⒉国民政府葬事筹备处从选址到花费,在四年多时间里,花费白银100多万两(仅美国造的铜棺就达1.5万两),占地6500多亩,折合大洋400多万。

有人认为:经济萧条,此项花费实属惊人,劳民伤财;有人认为,陵墓修得雄伟宏大才能彰显孙中山先生不朽的功绩。

三、走进巍巍中山陵⒈对话葬事筹备处:⑴中山陵为何会选址南京钟山?这是孙中山的遗愿(钟山地势雄伟,风景优美,并且有沉重的历史感)①正是钟山的这些地理和人文环境,才使孙中山选择这里;②用钟山雄伟的壮观的气势来衬托中山陵的“巍巍”。

⑵中山陵设计方案是怎样入选的,为什么最后会选择吕彦直的方案的?密封评议,竞争入选。

注重和谐协调;弘扬民族文化;追求形神兼备。

⑶吕彦直的设计占尽优势,可见设计方案的竞争非常激烈,而设计方案的实施又是如何呢?(“陵园工程…余万元”;列数字;列举说明中山陵从动工到竣工耗时之久、占地面积之大、使用经费之多,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山陵建筑的“巍巍”以及它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巍巍中山陵》教案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Contents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与步骤 • 教学难点与重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中山陵的历史背 景和建筑特点。
掌握中山陵的地理环 境和周边景观。
了解中山陵在中国近 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和意义。
05
作业布置
作业一:中山陵的建筑特色总结
总结词
总结中山陵的建筑特色,包括外观、内部结构、装饰等方面。
详细描述
学生需要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特点,总结出其外观、内部 结构、装饰等方面的特色,并撰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总结。
作业二:中山陵的历史意义分析
总结词
分析中山陵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和 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我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通 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同时,我注重因材 施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 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教师自我评估
总结词
教学相长、持续改进
详细描述
在完成《巍巍中山陵》的课堂教学后,我进 行了自我评估,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 我认为自己在引导学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方面做得比较好,但在课堂节奏的把握 和教学难度的层次上还有待提高。未来,我 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
重点2
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特点。中山陵的建筑风格独特, 设计精妙,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需要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 。
重点3
中山陵的文化意义和价值。中山陵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历史 的见证,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其文化意义和价值是 本课的重点之一。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认同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学会欣赏和评价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传承历史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建筑风格的理解和分析。

2. 学生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山陵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对中山陵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山陵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 欣赏评价教师组织学生欣赏中山陵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评价中山陵的美。

5.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对中山陵的认识,用自己的彩笔描绘出中山陵的画面。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山陵的历史文化价值。

7. 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议和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成果,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增强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感受。

2.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作者刘叙杰,我国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写的巍巍中山陵发表到光明日报,经下卷改动后收入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书11课,所著中国古代建筑史、东南大学文学院创作理论与创作丛书。

孙竹丹以下是整理的巍巍中山陵苏教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参照与参考!《巍巍中山陵》教案教学目的:1、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先后及空间位置的来介绍对象的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布局。

3、切身感受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教学难点:说明顺序的理解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现在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到处绿阴浓浓花香似海,那你们知道每月的3月12日是什么节日?为了纪念谁?学生纷纷回答。

孙科今天咱们就走进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去中山陵的宏伟和先生人格的伟大。

二、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结果:1、课堂交流孙中山生平事迹的资料及中山陵的图片资料。

(教师总结略)2、给下列字注音:山麓莽原嵯峨汲取参错灵柩坡陀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嵌三、合作探究:1、阅读5—11段,根据说明内容填写上列下述示意图,比一比迟哪组填得又快又准确:(图略)学生活动:4—5人一小组,阅读填表。

2、明白你当一次讲解员,用简洁的语言把米开朗基罗图解说清楚。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选口才较好推举者才所讲导游员。

比比谁讲得好?(可以出示准备好的图片)3、请你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教师明确:空间顺序由内而外,由整体到局部。

四、难点探讨:文章7—11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就建筑,为什么第六段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教师明确:本段关于段陵园的平面布局的总说,起了提挈下文的积极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主要公共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五、板书设计:南北中轴对称,九座风景区联为一体总体特点: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总体介绍:总平面布局:南:石牌坊、墓道北:陵门、墓室依次介绍:南石牌坊、墓道、守陵卫士驻所、陵门石阶、碑亭平台、石阶、祭殿北祭堂墓室附补充资料:孙中山(1866—1925)伟大的工人运动先行者。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

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艺术价值。

(2)培养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运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地展示中山陵的壮观景象,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增强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敬仰之情。

二、教学重点:1. 中山陵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山陵的艺术价值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山陵建筑风格的理解和把握。

2. 学生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中山陵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3. 合作探讨: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欣赏评价:学生欣赏中山陵的图片和视频,提高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搜集更多关于中山陵的资料,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 参观当地的历史文化景点,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展示中山陵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 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4. 比较法:引导学生将中山陵与其他文化遗址进行比较,加深对中山陵的认识。

七、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中山陵的相关课件,展示中山陵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教材:准备七年级下册的《巍巍中山陵》课文。

3. 参考资料:搜集关于中山陵的历史、建筑、艺术等方面的资料。

4.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

八、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学案-word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学案-word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巍巍中山陵》教学案内容预览:《巍巍中山陵》教学案一、学习目标:1、领会课文紧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选取材料,突出重点。

2、学习本文按时间先后及空间位置的变化来介绍对象的方法,能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3、了解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

二、课前预习1、注音山麓()莽原()嵯峨()汲取()参错()灵柩()坡陀()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嵌()2、中山陵有关知识三、学习过程1、整体地感知课文。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点击进入初中学习小组3、分析课文内容1)写中山陵的巍巍气势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托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为什么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3)陵园的设计方案是怎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4)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为什么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严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5)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主要建筑,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6)重点研讨文章第9自然段。

①本段采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有哪些?②说明文的语言一般要求准确,朴实。

为什么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4、总结课文内容四、当堂反馈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山脉(A.mài B.mò)()崖峭(A.yá B.yé)()中轴(A.zhóu B.zhú)()灵柩(A.jiù B.qū)()穹隆(A.qióng B.qiōng)()纤细(A.qiān B.xiān)()参错(A.cēn B.cān)()门楣(A.miéB.méi)()称道(A.chēn B.chēng)()龟趺(A.fū B.fú)()2.解释加点的字。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教学课题:巍巍中山陵(刘叙杰)教学目的:1、体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的精神2、学习介绍陵园建筑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教学方法:研读、讨论交流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一、阅读序幕孙中山,一个世纪的伟人。

伟人,自有伟人的思想,自有伟人的追求,自有伟人的归宿!那巍巍的中山陵,就是伟人孙中山的归属。

中山陵,有怎样的特征?中山陵,有怎样的气魄?巍巍乎,中山陵!中山陵,巍巍乎!二、阅读主场(一)学生快速自读课文1-5段,获取介绍的主要信息,画出气泡图,小组交流,班上发言。

1段:交代中山陵的方位:“位于南京东郊中山南麓”2、3段:交代中山陵建造于中山南麓的原因:⑴地理环境有巍巍气势⑵人文环境丰富⑶中山先生生前愿望4段:交代中山陵的设计方案、特点及修建经过:⑴钟形图案⑵采用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大面积绿化⑶1926年1月-1931年10月5段:交代中山陵的具体位置。

(二)按“研究.练习二”的要求,研究6-11段。

先找出标号①-⑩所代指的建筑物名称,在班上试作游览解说交流。

(三)由(二)的交流引出对说明顺序的归结。

以空间为序,由总到分展开说明。

(四)重点阅读2、5、9、10段,划出段中描写的句子,体会并交流描写在说明中作用。

2段:描写山形--“山顶坡陡崖峭”,“山腰以下渐趋平缓”,紧接着又以“大自然图画”作比喻,展现了林海与山的幽美景色。

这些从上到下的描写,气象宏阔,生动的衬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气势。

5段:采用描写手法,从道上写到外丘岗坡坨。

道上是“浓翠蔽日”,丘岗坡坨上是“林丛复叠,莽苍深邃”,极力渲染了陵园庄严肃穆的气氛。

9段:展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城犹潜蛇,山若伏鳖”。

变幻无穷的四时景色,起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山河辽阔壮丽,钟山巍巍气势,陵园庄严肃穆,这正是中山陵建筑的特征。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巍巍中山陵》(苏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山陵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2、了解中国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历程,学习他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

3、能从中山陵的建筑中体会华夏文化魅力。

课前学习:利用网络或查找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事迹及思想。

课堂学习:第一块:导入,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及思想。

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导入:对于孙中山这样举世景仰的伟大革命家,他逝世后,如果请你设计他的陵墓,你认为将他葬于什么样的地方,建造怎样的陵墓比较适合?紫金山古称金陵山,紫金山共有三座东西并列的山峰。

主峰北高峰,其余分别为天堡山和茅山,著名的中山陵便坐落于此。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

畅谈孙中山各抒己见2多媒体展示陵墓及周围环境出示课题、作者第二块:整体感知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谈谈中山陵的设计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这种特征与孙中山的伟大品格和不朽精神有何联系?学生阅读思考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讨论3你认为有哪些建筑直接表现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和伟大形象?学生思考4教师评价学生交流第三块:深入探究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请你联系《展现华夏文化魅力》一课,说说吕彦知设计的钟形图案为什么会入选;想一想,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详细描绘中山陵的地理环境。

学生阅读思考2教师巡视指导小组讨论3教师组织评价学生交流讨论第五课时巍巍中山陵(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文内容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

2、体会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课前学习:搜集有关中山陵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中山陵。

课堂学习:第一块:理清中山陵的大体布局步骤教师组织学生活动1根据课文说明的内容填写探究练习二中的示意图,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中山陵的。

阅读,思考,填表。

2组织交流、评价讨论、交流。

3假如让你当中山陵的讲解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这幅图解说清楚。

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搜集的资料准备解说词,四人小组交流,选出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巍巍中山陵》教案(苏教版初一下) (7)doc
初中语文 (1)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点,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讲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讲明语言。

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点,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讲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讲明语言。

教学预备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及
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在此基础上,再去明白得如何抓住特点,有重点地讲明事物,揣摩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进一步领会作者的写作思路。

以上这些咨询题,可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中山陵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坐落在南京市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层层上升,气概宏伟。

今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笔墨,去瞻仰一下中山陵。

(板书课题。

)
2.介绍作者。

刘叙杰,东南大学古建筑研究所教授。

二、自主学习
师:本文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讲明文。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咨询题:(出示
幻灯片1。

)
1.认真读课文。

朗读或男女生分角色读。

2.画出并把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

3.写中山陵的巍巍气概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予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4.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什么缘故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优美景色?
5.陵园的设计方案是如何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6.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什么缘故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重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7.文章第7—1l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要紧建筑,什么缘故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咨询题。

三、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咨询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咨询题。

四、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

(出示幻灯片2。

)
麓莽灵柩竣工深邃牌坊琉璃门楣趺参错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假如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进行纠正。

2.写中山陵的巍巍气概与写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有什么关系?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予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如何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中山陵的巍巍气概衬托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和不朽精神,也能够讲它是孙中山先生品行和精神的象征。

作者营造中山陵肃穆的氛围,寄予了人们对孙中山先生无限仰慕的思想感情。

孙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
3.本文是介绍中山陵的,什么缘故文中第2自然段用一多半的文字写钟山的地理形势、
优美景色?
明确:(正因为钟山山形雄壮而险峻,景色鲜丽而和谐,中山先生才有身后要埋葬于此的愿望。

)
,4.陵园的设计方案是如何样人选的?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哪些特点?
明确:(陵园的设计方案是通过竞争入选的。

〝密封评议的方式〞,幸免了后门、人情等弊端,保证了设计方案的最优化。

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有如下特点:较好地考虑了陵园与周围环境、地势的结合,参照了我国古代建筑中假设干优秀的传统体会,采纳了中轴对称的总平面布局、民族形式的建筑外观、淳朴的色调、简洁的装修和大面积绿化等手法,达到了表现陵园庄重气氛和中山先生不朽精神的要求。

)
5.中山陵的总体设计什么缘故是〝值得称道的〞?陵园大道及其周围栽种的树木,与陵园庄重肃穆气氛的形成有何作用?
明确:(中山陵的设计将三区名胜联为一体,扩大了东郊风景区的游玩范畴和内容,因而在总体设计上〝值得称道〞。

陵园大道及周围栽种的树木浓翠蔽日,莽苍深邃,象征了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和不朽业绩,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之前,就已逐步进入庄重肃穆的气氛之中。

)
6.文章第7一11自然段分写了陵园的要紧建筑,什么缘故第6自然段还要总写陵园的平面布局?
明确:(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自下而上的顺序介绍中山陵的。

这段关于陵园平面布局的总讲,起了提挈下文的作用,使读者对中山陵的要紧建筑有了一个概括的了解。

)
7.放声朗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并把喜爱的缘故和同桌进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

)
8.重点研讨文章第9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以下题目:(出示幻灯片3。

)
①本段采纳的要紧讲明方法有哪些?
②讲明文的语言一样要求准确,淳朴。

什么缘故第9自然段写平台所见景象却用了生动的语言描写手法?
(2)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明确:
(①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②诚然,讲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平实。

但为了生动地表现讲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并不排斥适当使用描写的手法。

本文写登临平台所见景象即为典型一例。

它用语生动,蕴合深情,既准确地讲明了中山陵的建筑特点,又专门好地衬托了中山先生的伟大品行。

)
五、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成。

(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讲出某些方面即可。

)
六、拓展训练
(假如有时刻的话,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无时刻可不进行。

)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阅读明白得〞部分。

七、布置作业
«新课标作业设计»中的〝积存运用〞部分。

板书设计
巍巍中山陵
刘叙杰
介绍中山陵(第5—11段)
总体介绍总体特点南北中轴对称,三处风景区联为一体
陵园大道两旁及道外大面积绿化
总平面布局南:石牌坊墓道
北:陵门——墓室
依次介绍南一石牌坊墓道守陵卫士驻所陵门
北——石阶碑亭
平石石阶祭殿
祭堂
墓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