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九龙里伍铜矿接替资源勘查-全国地质资料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九龙县里伍铜矿接替资源勘查
一、项目概况
矿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九龙县,属四川省甘孜州九龙县魁多乡、烟袋乡;矿山位于九龙县160°方向水平距离约50 km,公路里程90 km, 探矿权面积约120km2。

矿山1988年开始设计建设,1994年投产,设计采矿能力16.5万吨/年,服务年限21年,后经二、三期技改后实际采矿能力达70万吨/年,开采对象为铜锌矿体,目前开采深度在2520米标高以上,主要产品为铜精矿和锌精矿。

在职职工人数600人。

1965年9月—1976年12月,四川省地质局406地质队完成了对里伍铜矿3.2 km2面积的普查-勘探,提交了《四川省九龙县李伍矿区铜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共探明工业矿体26个,获表内铜金属量B+C1+C2级26万吨,伴生锌8万吨。

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核实,里伍铜矿至2003年底保有111b+122b+333资源储量矿石量606万吨,铜金属13万吨。

2004年至2007年底共采出矿石270万吨,2007年底保有矿石量仅剩336万吨,按现有采选能力70万吨/年,服务年限仅4.8年,为严重危机矿山。

项目2008年立项,项目编码200851022,工作起止时间2008年12月~2011年3月。

项目承担单位为四川里伍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勘查单位为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省级主管部门为四川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监审专家黄与能,卢贤志。

2010年12月12~15日进行野外工作验收,2011年7月20~22日,全国危矿办对项目勘查报告进行了评审验收。

总体目标任务:
在全面收集以往研究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以钻探为主,坑探为辅,在黑牛洞-大水沟、柏香林、中咀及笋叶林矿区开展普查找矿工作,探求333资源量;对江浪穹隆里伍式铜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标志开展综合研究,综合评价资源远景;预期提交333铜金属量20万吨。

投入主要工作量:
本次勘查累计完成机械岩心钻探25539 m,坑探855 m。

项目本次勘查累计投入地质勘查经费213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1067万元,矿山匹配资金1068万元。

随后矿山再投入13784万元对本次主要新增资源量的黑牛洞矿段进行了勘探。

二、矿床地质
里伍铜矿田处于羌北-扬子板块。

按《中国成矿区带划分方案》(2010年,徐志刚、陈毓川等)的划分,Ⅰ级为特提斯成矿域,Ⅱ级为巴颜喀拉-松潘(造山带)成矿省,Ⅲ级属南巴颜喀拉-雅江Li-Be-Au-Cu-Zn-水晶成矿带,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缘,北东向弧形推覆构造带北西侧后缘。

区域地质构造主要由从北向南推覆的木里-锦屏山弧形推覆构造带及其北西侧后缘拆离出露的一系列由变质核杂岩穹隆体所形成的穹隆链组成。

里伍铜矿田即分布于其中的江浪穹隆内(图1)。

图1 区域地质简图
1—变质核杂岩;2—隐伏的变质核杂岩;3—大陆斜坡变质核杂岩带;4—逆冲推覆带;5—古裂谷边界断层;6—走滑断层;7—飞来峰;8—花岗岩体;9—三叠纪岛弧钙碱性火山岩;YZB—扬子板块;KD—康滇地轴;FT—前陆逆冲推覆带;SG—松潘-甘孜造山带;YA—义敦岛弧带;AM—若尔盖地块;1—摩天岭;2—桥子顶;3—雪隆包;4—雅斯德;5—公差;6—格宗;7—踏卡;
8—江浪;9—长枪;10—恰斯;11—三垭;12—田弯;13—瓦厂;14—唐央
2.1 矿区地质
里伍铜矿田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里伍岩群中,产状主要受穹隆环状滑脱构造带控制,矿体呈似层状、薄透镜状、脉状产出。

自南而北,沿里伍穹隆环状滑脱构造带西缘分布里伍、黑牛洞、柏香林、中咀、笋叶林等矿段(图2)。

图2 矿区地质简图
2.1.1 地层
矿区含矿地层为中元古界里伍岩群,岩性以云母片岩、云母石英片岩、片状石英岩为主,夹较多透镜条带状变基性(火山)岩,原岩主要为一套含火山凝灰质的砂、泥质浊流沉积岩。

2.1.2 构造与变质作用
里伍矿田构造主要为环绕变质核杂岩发育的一系列环状拆离断裂构造组成,它们为区内主要控矿构造。

2.1.3 岩浆岩
变质基性(火山)岩:在里伍岩群中主要呈条带状、条带状透镜体产出,受多期构造变质变形叠加,均为一些呈似层状分布的条带状透镜体,两侧沿走向延伸不连续。

2.1.4 地球化学特征
在里伍矿区Cu、Au、Ag、Pb、Zn元素均有一定的异常,且异常套合较好、浓度较高。

其中Cu异常最为显著,Pb、Zn异常浓度也较高,而Ag、Au异常则较弱。

2.2 矿床特征
2.2.1主要矿体规模、形态、产状
里伍铜矿田工业矿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里伍岩群中,产状主要受穹隆环状滑脱构造带控制,呈似层状、薄透镜状、脉状产出。

本次工作共圈出工业矿体10个,分布于以黑牛洞-大水沟矿段为主,中咀、柏香林、笋叶林为次的四个矿段(图2)。

其中,黑牛洞--大水沟矿段的4个矿体(Ⅰ3、Ⅱ4、Ⅱ5-1、Ⅰ1-1)和中咀矿段的2个矿体(Z1-2、Z1-3)为主要勘查目标;柏香林和笋叶林矿段的矿体规模小。

1)Ⅰ3矿体为黑牛洞-大水沟矿段的主要矿体,呈似层状产出,走向NW-SE,倾向南西,倾角20°~41°,地表出露长1450m,控制矿面延深宽度915m,控制标高2974~3570m,埋深0~596m。

矿体主要由块状含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组成,仅少量为浸染状、条带状矿石。

矿体厚度1.03~17.54m,平均6.02m,厚度变化系数为65%。

矿体以铜、锌矿化为主,单工程品位:Cu0.44~10.49%(变化系数308%)、Zn 0.03~8.69%,矿体平均品位Cu 2.83%、Zn 1.56%。

本次勘查新增Cu 20.64万吨、Zn 11.33万吨,分别占本次勘查新增总资源量的67%及57%。

2)Ⅰ1-1矿体呈似层状,位于Ⅰ3矿体下面,多由块状含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组成。

矿体呈似层状产出,走向NW-SE,倾向南西,倾角20°~41°,矿体走向长252m,倾向长338m,矿体单工程最大铅直厚度13.33m,最小厚度2.06m,平均厚度7.05m;矿体单工程含铜1.21~10.49%,矿体铜平均品位为4.20%,矿体单工程含锌0.06~1.75%,矿体Zn平均品位为0.71%。

图3 黑牛洞-大水沟矿段0勘探线剖面图
3)Ⅱ4矿体呈似层状展布,总体走向NW-SE,倾向南西,倾角20°~41°,矿体走向长656m,倾向长715m,控制标高3048~3585m(K15探槽),埋深0~537m。

矿体结构较简单。

主要为层状、似层状矿体,主要由浸染状、条带状含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矿石和块状硫化物矿石组成,块状矿石较Ⅰ3号矿体少。

矿体铅直厚度变化于0.90—5.54m,算术平均2.66m,矿体单工程含铜0.50—1.01%,矿体铜平均品位为0.60%,矿体锌含量较高,单工程含锌0.03—6.67%,矿体Zn平均品位为3.37%。

4)Ⅱ5-1矿体分布于Ⅱ4矿体之下、Ⅰ3矿体之上,范围小。

矿体呈似层状展布,总体走向NW-SE,倾向南西,倾角20°~41°,走向长251m,倾向长221m,矿体呈层状,矿石为浸染状-条带状。

矿体厚度1.14~6.48m,厚度变化大。

单工程含铜0.22~0.98%,单工程含锌0.05~0.35%。

矿体Cu、Zn含量低。

5)Z1-3矿体总体呈似层状,走向210~24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变化于30~50°之间,总体浅部稍缓。

矿体水平投影走向长734m;倾向长378m,控制标高为2794.76m(8线)至3131.90m,埋深0~626.77m。

沿走向和倾向延伸均较为稳定和连续,厚0.66~7.13m,
平均厚度2.50m,厚度变化大,厚度变化系数为105.25%。

矿石类型主要为闪锌矿、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部分黄铜矿、磁黄铁矿矿石。

以致密块状为主,其次为条带状、网团状构造。

含铜0.22~6.80%,平均1.77%,品位变化系数为138.31%;含锌0.03~2.59%,平均0.74%,品位变化系数为67.26%。

6)Z1-2矿体总体呈似层状,走向210~240°左右,倾向北西,倾角变化于30~50°之间,总体浅部倾角稍缓。

矿体水平投影走向长372m;倾向长252m,矿体控制标高为2973.82m(11线)至3165.71m(7线)。

矿体沿走向和倾向延伸均较为稳定和连续,矿体厚0.96~3.13m,平均厚度2.50m,厚度变化系数为55.57%。

含铜0.22~0.94%,平均0.57%,品位变化系数为10.17%;含锌0.18~1.54%,平均0.61%,品位变化系数为41.89%。

2.2.2矿石质量
里伍铜矿田各矿区矿石成分较为简单,各矿段的矿石成份差异不大,原生金属矿物以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为主,其次有少量黄铁矿、方铅矿。

次生金属矿物不发育,仅在地表氧化带见有褐铁矿、孔雀石、铜蓝以及铁、铜、锌、铅的硫酸盐矾类矿物。

非金属(脉石)矿物以石英、白云母、黑云母、绢云母、绿泥石为主,其次为石榴子石、角闪石、电气石、长石等。

矿区各种类型的矿石结构主要有他形粒状结构、片状变晶结构、溶蚀残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固溶体分离结构。

矿石构造均较为简单,以致密块状构造为主(照片1、照片2),其次为条带-浸染状构造(照片3、照片6),少量为脉-网脉状构造(照片4)、团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照片5)。

照片1 黑牛洞-大水沟矿段4线ZK401孔致密块状矿石
照片2 中咀矿段平硐ZPD5致密块状矿石
照片3 黑牛洞-大水沟矿段条带状矿石
照片4 黑牛洞-大水沟矿段网脉状矿石
照片5 中咀矿段团块、角砾状矿石
照片6 黑牛洞-大水沟矿段浸染状矿石
矿石自然类型分为:致密块状矿石、浸染状矿石(包括稠密浸染状、中等浸染状、稀疏浸染状和星散浸染状矿石)、脉状、团块状石英脉型矿石和角砾状矿石。

矿石工业类型依据矿石有用组份可划分为:黄铜矿矿石、闪锌矿黄铜矿矿石及闪锌矿矿石。

2.2.3 矿石化学组分
各矿段的矿石中主要有用成分为铜和锌,伴生有益组分为金、银、硫等。

银、硫在每个矿体都具综合回收利用价值;钴在块状矿石含量高,具综合利用价值,金不具综合回收价值;有害元素As含量低,对利用的影响极小。

2.2.4 围岩蚀变
蚀变类型主要有黑云母化、电气石化、斜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

根据野外及室内镜下观察,蚀变作用经历了早期黑云母化、斜长石化,中期电气石化、硅化到晚期绢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的演变,成矿与晚期蚀变作用关系密切。

近矿部位晚期强烈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常使岩石发生明显褪色现象,岩石变得较松软,片理构造趋于消失,为重要近矿标志。

此外,在柏香林、挖金沟、中咀、笋叶林等矿段还出现大量石榴石、十字石等热变质矿物,与矿化关系密切。

2.2.5 成矿期次及成矿阶段划分
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矿物共生组合及矿石组构特征研究,就黑牛洞-大水沟铜矿床形成定位的主成矿过程而言,可划分一个中高温热液成矿期和中高温热液蚀变、中(低)温硫化物沉淀两个成矿阶段,前一成矿阶段以形成黑云母化为特征的蚀变,伴有少量磁黄铁矿形成,
后一成矿阶段以发育中(低)温绢云母、绿泥石化和大量硫化物沉淀为特征。

3.2.5 矿床成因、矿床类型:
铜矿应属典型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成因,成矿环境具有中高温、封闭还原、流体富挥发分等特征。

2.3 开采技术条件:
矿区各矿段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应属简单类型;矿区内山体稳定,地表水、地下水水质良好,矿石和废石较易分解出有害组分,矿区地质环境质量良好。

其工程地质条件应属简单类型。

2.4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2.4.1 控矿因素
从矿床的分布特征所揭示的控矿因素来看。

一方面,矿床均分布于中元古界里伍岩群内—即一套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张性构造活动产生的具大陆拉斑玄武岩性质的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沉积作用形成的“火山-陆屑含矿建造”。

矿床受其控制明显。

另一方面,这些矿床同样亦受到成穹过程中后期构造的控制,表现在矿床往往局限在穹窿构造的转折端区域的早期韧性剪切与后期脆韧性滑脱叠加部位。

2.4.2 成矿作用及发生的时间、空间规律
火山-沉积、韧性剪切塑性流变和脆韧性滑脱,这三者是形成里伍式富铜矿床不可缺少的成矿作用。

火山-沉积为富铜矿带来了重要的矿源;剪切塑性流变使矿质发生活化、迁移;而脆韧性的滑脱使富矿最终形成和定位。

因此,这三种成矿作用通过不同的时间,在同一地域进行叠合,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叠加成矿模式。

2.4.3 矿源层及成穹构造
矿床形成与中元古界里伍岩群这一特定的矿源层有关,与穹隆构造内先期堆垛层的后期成穹构造作用有关。

继印支期末区域褶皱造山后,燕山期进入陆内碰撞造山阶段,锦屏山推覆构造形成并持续向南-南东逆冲叠置,进一步发展导致后缘出现伸展,并伴有深部重熔花岗岩侵位上拱,早期堆垛层面理S3发生褶皱变形形成具有背形形态的热穹隆,后期沿平行S3面理的S4剪切面理出现重力滑脱及部分挠曲虚脱构造,在有岩浆热液参与的中高温成矿流体萃取围岩中含矿物质沿重力滑脱-拆离构造发生充填,经济意义的工业矿体形成定位。

2.4.4 找矿方向
基于上述成矿规律,里伍铜矿的找矿方向,应是在江浪穹窿范围内,既要考虑“矿源层”,同时也要重视后期韧性剪切塑性流变和脆韧性滑脱构造,两者缺一不可。

在同一推覆带上的其他穹隆也可进行类比找矿。

基于上述模式,在江浪穹隆区找矿有二个层次: ①在变质核杂岩核部的里伍岩群中,侧重于寻找与成矿有关的重要的控矿构造,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顺层韧性剪切带,尤其是沿韧性剪切带后期重力下滑形成的规模较大的重力滑脱破碎带是寻找块状富矿体的关键。

②江浪穹隆外缘古生代地层中与拆离滑脱有关的褶叠层中,往往发育一些韧性或脆韧性剪切带,在其中也有可能找到新的铜矿床。

三、勘查工作过程
3.1 勘查工作部署思路的形成
勘查工作根据以往勘探工作经验,在本次勘查前中央资源补偿费勘查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铜矿预查取得重大找矿成果的基础上,经专家论证,采用以钻探为主,坑探为辅的工作思路对矿体进行揭露和控制。

勘查类型针对主矿体特征采用了Ⅱ类型,其它次要矿体则按Ⅲ类型布置。

施工过程中勘查手段基本没变化,只是由于地形的原因,少数孔位偏离设计孔位,同时部分钻孔孔斜超标。

四、勘查工作成果
本次勘查工作新增铜、锌资源量分别达到中型,矿山还在本次勘查基础上,在黑牛洞-大水沟矿段完成了勘探工作,整个里伍铜矿区新增331+332+333富铜矿石量1582.5万吨,铜金属量31.95万吨,伴生锌金属量20.02万吨。

全矿区矿体平均厚度4.41 米,平均品位Cu2.02%, Zn1.26%。

可以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5-20年以上,稳定就业人数600人。

五、经验与教训
1 因地形限制,部分钻探工程偏离勘探线较远,但工程间距符合普查中333资源量的间距要求。

2 由于钻进岩层复杂,个别钻孔孔斜超差,偏距过大,今后工作应注意在钻探施工技术的改进。

3 钻探施工中道路、钻探机场、工棚修建、物资设备搬运等工作极为艰巨,费用太大。

4 勘查区夏季雷电频发,常发生雷电击毁钻机等生产设备,引起停工,存在安全隐患,今后工作需认真防范。

六、工作建议
1黑牛洞—大水沟矿段及中咀矿段主要矿体延伸未封闭,具有进一步找矿潜力。

继续开展黑牛洞—大水沟矿段深部找矿工作,继续追索尚未控边的工业矿体,扩大矿床规模,增加资源量。

中咀矿段东部Z1-3矿体向东沿走向延伸和向北沿倾向延伸厚度变厚,品位变富,重点继续向东追索矿体,扩大资源量。

2 加强成矿规律总结和矿床成因研究,组织对造山带推覆构造,穹隆构造成矿等关键地质问题攻关,创新成矿理论,建立完善成矿模型和矿床勘查模型,指导区域找矿。

编写者:黄与能冯孝良夏祥标张惠华卢贤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