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帅:电影越娱乐,现实越残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小帅:电影越娱乐,现实越残忍
葛维樱
2019年2月16日,第69届柏林电影节闭幕,王景春、咏梅凭借《地久天长》斩获影帝、影后两座银熊。这部电影由中国导演王小帅指导,是其“家园三部曲”中的首部作品。影片用3个小时铺设了一幅跨度30年的中国社会画卷,从知青返城到计划生育,下岗大潮……被时代裹挟的个人命运与家庭变迁牵动着两代人的记忆,在导演王小帅眼中,“这已经不是电影,这就是生活。”
“逆来顺受”是王小帅形容自己童年性格的词。与强调个体矛盾的当代亲子关系不同,那是一个共性强烈的时代,而要脱颖而出是所有人想象之外的事情。
王小帅的父亲曾在上海戏剧学院任教,1966年上海光学仪器厂要组织800人去贵阳组建新工厂,王小帅的母亲在仪器厂工作并列名列其中,因此父亲便放弃了教职,选择陪同妻子、孩子一起去贵阳,他们一家到达贵阳时,王小帅才5个月大,“别说孩子,大人的自我意识都完成得很晚。”王小帅说,那时的家长忙于工作,而自己只要做完作业就可以玩耍,未来的目标并不明确。父亲对他的引导也很直观,“你要是学会画画,至少不会捡垃圾。”于是,王小帅和父亲学起了画画。
当然,父亲的浪漫想象是要给孩子的未来更多自由,可问题是,当时,谁也没有想象力能够预知未来,那个环境里以常规思维生活着的人是大多数。这个游戏样式的教学直到王小帅12岁时才有了明确的目标——他们看到了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招生的通知。
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恢复招生,王小帅便邮寄了自己的创作和材料过去,但是被招生者拒绝,“到那时候就‘现实’了,人家要求15岁,我12岁就想去,年龄太小。但是这样的消息一来一回,你发现对方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你的材料,画的东西被退回来,对方说你的年纪很小,值得鼓励,要再接再厉。”孩子就有了功利化的转变。
王小帅在15岁考上了央美院附中,去了北京,这个消息传回贵阳,引起了整个区域的震动。他和父亲学画画来抵御大环境的另类行为得到了人群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大家知道了,“原来还有别的路可走”。王小帅和父亲没有目标的摸索,也成了后来的榜样。“后来我们三线地区才有学画学音乐的孩子。”王小帅说。
“你往后走的每一步,都在受童年的影响。”王小帅琢磨更多的是自己为什么会不断想要回溯青春和童年。“每个时代、环境的人去回顾自己的童年,都会有不一样的经历……而其实背后都是时代背景。”
王小帅选择正视自己的过去和童年,他说,那种生活是充满安全感的,不管孩子还是大人,因为对未来没有预设也难以把握,反而只满足于简单的快乐。王小帅说自己从来没有好胜心,只想做个传播者。他对电影的不主流的理解和拍摄总是引来反对之声,一种意见是,现实世界已经够残酷了,为什么不能把电影搞得像春晚一样娱乐者嬉笑怒骂呢?“可艺术越这样,现实越残忍。”王小帅认真的说。
素材点拨:虽然《地久天长》的故事背景距今已很遥远,但是它所揭示的道理历久弥新:儿时的我们在时代的浪潮拍打下,并没有多少搏击的抵抗力,也没有太清晰的方向,我们历经风雨才看见了通往彼岸的道路,有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但直到这时成长的伤痕才提醒我们现实的残忍,而我们都如王小帅导演一样,安享过简单的快乐,也曾放肆的大哭一场,成为立体的普通人。
话题拓展:平凡人生、成才之路、年代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