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合集下载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叶绿素的提纯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2.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和提纯方法。

3. 学习利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并通过色谱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二、实验原理叶绿素是绿色植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主要由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组成。

叶绿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丙酮等。

通过提取和提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叶绿素,为进一步研究其性质和作用提供条件。

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植物叶片用有机溶剂提取叶绿素,然后通过层析法分离叶绿素和其他色素,最后收集纯化的叶绿素。

三、实验器材1. 新鲜植物叶片(如菠菜、青菜等)2. 研钵、研杵3. 乙醇、丙酮(分析纯)4. 层析柱、层析板5. 滤纸、脱脂棉6. 移液管、滴管7. 恒温水浴锅8. 显微镜9.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四、实验步骤1. 提取叶绿素(1)取新鲜植物叶片,用剪刀剪碎,放入研钵中。

(2)加入适量乙醇和丙酮(体积比1:1),研磨至匀浆。

(3)将匀浆倒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

(4)收集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

(5)过滤,得到叶绿素提取液。

2. 分离叶绿素(1)将层析板放入层析柱中,在底部铺一层脱脂棉。

(2)取适量叶绿素提取液,用移液管滴加于层析板上,确保液面低于层析板边缘。

(3)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如正己烷-乙酸乙酯(体积比4:1)。

(4)将溶剂滴加于层析板上,观察层析过程,直至溶剂前沿到达预定位置。

(5)取出层析板,用铅笔标记层析结果。

3. 收集纯化叶绿素(1)用移液管收集叶绿素层,倒入小烧杯中。

(2)加入少量乙醇,搅拌均匀。

(3)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4)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用恒温水浴锅蒸干。

(5)用少量乙醇溶解残留物,得到纯化叶绿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叶绿素提取: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可以得到绿色叶片提取物,表明叶绿素已从植物叶片中提取出来。

2. 叶绿素分离:通过层析法,可以将叶绿素与其他色素分离,证明叶绿素具有独特的性质。

3. 叶绿素纯化:通过蒸发和溶解,可以得到纯化的叶绿素,说明实验过程中叶绿素得到了有效的纯化。

(完整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完整版)《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中的基本实验,加之此节是生物三大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的核心内容。

所以在展开光合作用的相关学习内容之前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的动手操作完成对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学习,增强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和学习光合作用的兴趣,也为后续光合作用内容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并以此提高了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带的是职业中学的体育班,全班29位学生,其中只有3名女同学,以男生居多的这个班级学生学习的重视度,自觉性都比较差。

而且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文化课的底子薄,对课堂教学兴趣不浓厚。

但学生比较好动,具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往往他们对实验课具有很高的兴趣,这样对开展生物实验课很优势。

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探索叶绿体有色素的种类。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和技能。

(2)使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提高学生口头表达、相互交流的能力及思维的严密性。

情感态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关心爱护绿色植物,关心发展农业的意识,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四、重点难点: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和色素的提取。

五、实验原理: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所以可以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当没有丙酮时,也可以用其他有机溶剂替代,如酒精。

分离原理:分离色素的方法叫纸层析法。

分离色素与色素的溶解度有关,而与色素的浓度、含量无关。

因为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虑纸条上扩散得快,反之则慢,从而将各种色素分开。

实验六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实验六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一、实验目的1.掌握从植物叶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2. 了解纸层层析的原理,掌握纸层析的一般操作和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1. 叶绿素提取原理: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

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而不用水。

2. 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

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

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毛细管点样薄层色谱展开三、仪器和药品研钵、毛细管、漏斗、纱布、小烧杯、试管、培养皿等剪纸形状滤液基线95%酒精、丙酮、石油醚碳酸钙,石英砂四、实验步骤(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20g左右,洗净,用滤纸擦干,去掉叶柄和中脉剪碎,放入研钵。

(2)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石英砂,加4-5ml 无水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无水乙醇充分混匀以提取叶片匀浆中的色素,15-20分钟后,过滤入50ml锥形瓶中加塞待用。

分离:(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15cm),将其剪成滤纸条(15cm×2cm),将其2cm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的窄条,并在滤纸剪口上方用铅笔画一条直线,作为画滤液细线的基准线(注意:滤液线必须距底边1-1.5cm)。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生物实验报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八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有几种色素。

实验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丙酮(有机溶剂,酒精、汽油、苯、石油醚等)中,所以用丙酮可提取叶绿体中色素。

2.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分子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得慢,因而可用层析液将不同的色素分离。

实验程序1)称取5g绿色叶片并剪碎提取色素2)加入少量sio2、caco3和5ml丙酮收集到试管内并塞紧管口1)将干燥的滤纸剪成6cm长,1cm宽的纸条,剪去一端两角(使层析液同时到达滤液细线)制滤纸条2)在距剪角一端1cm处用铅笔画线1)用毛细管吸少量的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划一条滤液细线滤液划线2)干燥后重复划2-3次1)向烧杯中倒入3ml层析液(以层析液不没及滤液细线为准)纸上层析(2)将滤纸条尖端朝下略微斜靠烧杯内壁,轻轻插入层析液中3)用培养皿盖盖上烧杯观察结果:滤纸条上出现四条宽度、颜色不同的彩带(如下图)最宽:叶绿素a;最窄: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近:叶绿素a和叶绿素b;相邻色素带最远: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实验关键1.选材时应注意选择鲜嫩、色浓绿、无浆汁的叶片。

如菠菜叶、棉花叶、洋槐叶等。

2.画滤液细线时,应以细、直、颜色浓绿为标准,重复画线时必须等上次画线干燥衙再进行,重复2-3次。

3.层析时不要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注意事项1.因丙酮和层析液都是易挥发且有一定毒性的有机溶剂,所以研磨要快,收集的滤液要用棉塞塞住,层析时要加盖,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的挥发。

2.在研磨时要加少许二氧化硅,目的是为了研磨充分,有利于色素的提取;加少许碳酸钙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3.分离色素时,一定不要让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接触到层析液,这是因为色素易溶解在层析液中,导致色素带不清晰,影响实验效果。

【同类题库】.下列哪一种液体不能作为叶绿体中色素提取液?(c)a.丙酮溶液b.酒精溶液c.水溶液 d.汽油.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d)a.叶绿素ab.叶绿素b c.叶黄素 d.胡萝卜素.将菠菜叶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制成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30%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重复吸收几次,分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是(d)a.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也发生质壁分离b.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破裂c.前者发质壁分离,后者质壁分离复原 d.前者发生质壁分离,后者皱缩.如果没有丙酮和菠菜叶,要保证分离后色素带清晰,可以用来替代的最佳实验材料是(a)a.酒精和麦苗 b.酒精和大白菜 c.蒸馏水和大白菜d.蒸馏水和麦苗.用韭菜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下列不能用作提取剂的是(a)a.水 b.丙酮 c.酒精 d.ccl4.为了提取绿色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在研磨绿叶时加入少许碳酸钙,其作用是(b)a.调节ph,加速色素溶解 b.调节ph,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使绿叶研磨充分 d.有利于四种色素的分开.在研磨绿叶时,下列哪种物质不需要加入(b)a.丙酮b.层析液 c.碳酸钙 d.二氧化硅.(多选)某学生在做“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时,收集到的滤液呈淡绿色,其原因可能是(ac)a.叶片较老较黄 b.加入的二氧化硅多了些c.研磨不充分d.漏斗基部塞的脱脂棉多了些.做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正确装置是图中(d).在进行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时,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的原因是(c)a.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扩散不均匀而影响实验结果b.滤纸条上滤液细线会变粗而使色素太分散c.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中而使结果不明显d.滤纸条上几种色素会混合起来.某人做叶绿体中色素分离实验时,使用的是圆形滤纸,装置如下图。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式在高中生物实验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是一个重要的实验,学生在做那个实验时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研磨植物叶片的时刻太长,掌握不好加入二氧化硅的用量,往往是二氧化硅过量,致使滤液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硅,滤液颜色变浅,影响实验效果;二是毛细吸管易堵塞,色素线画得不够细、平、齐,使色素带重叠;三是层析液中含有苯,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四是在分离色素时,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容易没及到层析液,使色素溶于层析液中,致使色素不清楚。

做那个实验,主如果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式和技术,在探索、试探和主动实践中,吸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实验前的知识预备一、证明叶绿体中存在色素。

取一支干燥的白色粉笔,将其一端(约)竖直浸入预做好的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充分吸液后,使其略微干燥,接着将该端竖于95%的乙醇中,片刻后,粉笔会出现四条不同颜色的色带。

二、实验原理:由于光合作用色素位于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膜上,要把它提掏出来就必需破坏叶表皮、细胞壁和细胞膜、叶绿体的双层膜,所以要剪碎叶片后加入二氧化硅进行研磨,以便使色素被充分提取,又因为叶绿体中色素不溶于水,但可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或丙酮,形成色素液,所以要加入丙酮使色素溶解来提取各类色素。

另外要加碳酸钙以保护叶绿体中的色素,原因是碳酸钙可调节色素液中的酸碱度,避免叶绿素被破坏。

分离叶绿体色素常常利用的纸层析法是一种分派层析,即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两种不同溶液中的分派系数不同将它们分离。

在纸层析中的流动相是指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层析液可不断地由下向上流动。

由于滤纸纤维素上的羟基亲水性,因此水分子被吸附在纤维之间不易扩散而成为固定相。

在层析进程中,当层析液在毛细拉力作用下,上升流经色素滤液细线时,滤液细线的色素就接踵融入层析液,随层析液上升并发生再分派,即有一部份色素从层析液分派溶解到固定相中直到平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讲义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讲义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讲义一、实验目的1、掌握绿叶中色素的提取方法。

2、学会用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

3、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和含量。

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因此可以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分离原理纸层析法是利用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从而将不同色素分离开来。

三、实验材料和用具1、材料新鲜的绿叶(如菠菜叶)2、用具研钵、漏斗、玻璃漏斗、尼龙布、剪刀、药匙、量筒(10 mL)、天平、试管、棉塞、铅笔、直尺、毛细吸管、层析液(由石油醚、丙酮和苯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无水乙醇、二氧化硅、碳酸钙四、实验步骤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1)称取 5 g 新鲜的绿叶,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再加入 10 mL 无水乙醇,迅速、充分地研磨。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中进行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1)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略小于试管长与直径的滤纸条,将滤纸条一端剪去两角,并在距这一端 1 cm 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1)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画一两次。

4、分离绿叶中的色素(1)将适量的层析液倒入试管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轻轻插入层析液中,随后用棉塞塞紧试管口。

(2)注意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5、观察与记录观察滤纸条上出现的色素带,记录不同色素带的颜色、位置和宽窄。

五、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应选择新鲜、浓绿、无病虫害的叶片,以保证提取到较多的色素。

2、研磨研磨要迅速、充分,目的是使色素充分释放出来。

加入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加入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过滤过滤时要用尼龙布而不能用滤纸,因为滤纸会吸附色素。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脱镁叶绿素) ↓
↓ 分离色素
Cu取代 ↓
扫描光谱 花色素实验
17
四. 结果与分析
对实验现象作好详细记录, 并加以解释 请对皂化反应现象做出合理解释,而不是
单单用反应方程式来表示
18
五. 注意事项
实验中注意安全,石油醚、丙酮等试剂要 远离火源。
研磨过程中丙酮要少量多次加入,以免研 磨时四处飞溅。
– B环上羟基和甲氧基数目 羟基数多,吸收光向长波迁移,颜色偏蓝 羟基被甲氧基替代,吸收光向短波迁移,颜色偏红
– 芳香酸对主要骨架的酯化 – 液泡中pH值 酸红碱蓝 – 营养状况 低温、缺氮、缺磷 促进化色素的形成和积累
14
不同花色素的取代基和颜色
花色素
3’
4’
花葵素
-H
-OH
花青素
-OH -OH
根据三碳桥的氧化程度可分为:
花色素苷:呈现颜色。紫色锌化物、红色的碱盐、无色化合物
黄酮
防御伤害。 存在于花器官和绿叶中。
黄酮醇 紫外光保护剂,吸收UV-B,避免细胞受到伤害。
异黄酮
功能多样。鱼藤酮杀虫,植物防御素抑制微生物。
13
花色素苷分布广,溶解于细胞液中,与花、果、叶的颜色有关。 颜色受多因素影响:
6.3 如何判断呈橙黄色的花和果实中含的是类 胡萝卜素还是花色素?
20
(2)荧光和磷光 荧光现象:Chl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反射
光下呈红色的现象。强度大,寿命短(10-9秒) 磷光: Chl溶液停止光照后,仍能在一定时间内
放出暗红色的光。 寿命长(10-2秒——10-3秒)
5
6
7
8
9
பைடு நூலகம் 1.2 类胡萝卜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实验设计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有不同的探究任务,通过让学生预习教材→提出质疑(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合作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来学习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

另外,此实验是高中生物课本中经典实验之一,设计合理、方法经典,但是,如果课堂中只是让学生进行对经典的照搬,禁锢于经典,这样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本设计将教学组织方式调整为活跃学生思维为主,学生实验操作为辅,如:让学生尝试用不同材料做实验、让学生改进滤液细线的画法、析色素的方法,以及用圆形滤纸对实验进行变式练习等等,相信这样定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提升学生各种能力。

二、实验教学分析1、内容分析:本节内容承接前面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的理论内容,接着进行实验操作,既突出了生物实验及其实验基本技能在中学生物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学生对上节知识的理解和升华,也能为接下来光反应和暗反应及环境因素影响光合速率的学习作一个很好的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初中学生已经简单了解了解光合作用,但对于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光合色素的作用缺乏认识。

通过对第五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实验已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对照实验、以及等量、单一变量原则等在生物实验中的重要性,但对解决实验操作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另外,因为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程度比较好,因此,设计更注重了实验的拓展延伸.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难点: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对经典实验的改进及变式练习。

四、实验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原理,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组成、颜色。

能力目标:掌握色素的提取与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wor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纸层析

(完整word)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纸层析

实验七: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纸层析一、实验目的①、提取叶绿体色素②、对叶绿体色素进行纸层析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是层析中最简便的一种。

一般的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都能溶解的纸层析属于分配层析,它实际上是以滤纸纤维的结合水为固定相,以有机溶剂为流动相,当流动相沿纸经过样品时,样品点上的溶质在水和有机相之间不断进行分配,一部分样品随流动相移动,进入无溶质区,此时又重新分配,一部分溶质由流动相进入固定相(水相)。

随着流动相的不断移动,各种不同的部分按其各自的分配系数不断进行分配,并沿着流动相移动,从而使物质得到分离和提纯。

当层析溶剂不断从纸上流过时,由于混合物(叶绿素提取液)中各种成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溶解度和吸附能力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实验原理:植物叶绿体色素是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物质。

它一般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它们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相结合,而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这两类色素都很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提取。

三、实验器材菠菜或青菜叶片.仪器设备研钵,漏斗,冻存管,剪刀,滴管,滤纸,脱脂棉(或尼龙布或纱布),毛细管,吸水纸.药品试剂:①无水乙醇和丙酮;②石英砂;③碳酸钙;④层析液:石油醚10ml+丙酮2ml+苯1ml。

四、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植物新鲜叶片2 g,洗净,擦干,去掉粗的叶脉,剪碎,放入研钵中;(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 研磨至近乎糊状,加入10—15mL 无水乙醇,再研磨片刻,提取3—5 min,然后用漏斗(内放一层薄的脱脂棉)过滤,即得色素提取液。

2.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制备滤纸条:剪去一端两角,在距离剪角一端1~ 1.5 cm处用铅笔画线(或简单做个记号)。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普通高中叶绿素提取和分离实验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的研究 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推动叶绿素提取和分离技术的发展
叶绿素提取和 分离实验在农 业生产中的应

在食品工业中 利用叶绿素作 为天然色素的
潜力
叶绿素在医药 领域的应用前

叶绿素提取和 分离实验在实 际应用中可能 面临的问题和
挑战
汇报人:XX
叶绿素的颜色和状 态
实验前后的颜色变 化
分离后的叶绿素纯 度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 讨论
实验步骤:将提取液在分光光 度计上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 曲线计算叶绿素含量
实验原理:叶绿素在有机溶剂 中溶解,通过比色法测定其含 量
结果分析:比较不同实验组之 间的叶绿素提取量,分析实验
结果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叶绿 素提取量的影响因素和最佳提
实验目的:通 过实验了解叶 绿素的结构和
性质
实验原理:叶 绿素是植物光 合作用的主要 色素,具有吸 收光能的作用
实验步骤:通 过提取和分离 实验,观察叶 绿素的物理性 质和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通 过实验结果分 析,了解叶绿 素的结构和性

了解叶绿素的结构和性质 探究叶绿素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机制 掌握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 了解叶绿素在植物生长和发育中的重要地位
叶绿素是一种脂溶 性色素,可溶于有 机溶剂如乙醇、丙 酮等。
实验中常采用研磨 法将叶绿素从植物 组织中提取出来。
提取时需加入适量 的有机溶剂,如乙 醇或丙酮,并不断 搅拌。
提取过程中需注 意温度和时间, 避免叶绿素分解。
叶绿素组成:由 叶绿素a、叶绿 素b、叶绿素c等 多种成分组成
分离原理:利用 不同叶绿素在溶 剂中的溶解度不 同,采用萃取法、 沉淀法等方法进 行分离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生物学实验报告报告题目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姓名刘伟学号专业生物科学批次/层次指导教师学习中心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的1. 学习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

2. 通过叶绿体色素提取、分离方法的学习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相关理化性质。

3. 为进一步研究各叶绿体色素性质、功能等奠定基础。

二、原理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素(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和黄色素(包括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大类。

它们与类囊体膜蛋白相结合成为色素蛋白复合体。

它们的化学结构不同,所以它们的物化性质(如极性、吸收光谱)和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

这两类色素是酯类化合物,都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故可用乙醇、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

提取液可用色谱分析的原理加以分离。

因吸附剂对不同物质的吸附力不同,当用适当的溶剂推动时,混合物中各种成分在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间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所以移动速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后,可将各种色素分开。

三、材料、仪器设备和试剂1. 绿色植物如菠菜等的叶片。

2. 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滴管、康维皿、圆形滤纸(直径11cm)。

3. 试剂:95%乙醇,石英砂,碳酸钙粉,推动剂:按石油醚:丙酮:苯=10:2:1比例配制(v/v)四、试验步骤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4-5片(4g左右),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研钵中加入少量石英砂及碳酸钙粉,加2-3ml 95%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95%乙醇,然后以漏斗过滤之,残渣用10ml 95%乙醇冲洗,一同过滤于三角瓶中。

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1)将11cm的滤纸的一端剪去二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窄条。

(2)用毛细管取叶绿体色素浓溶液点于窄条上端,用电吹风吹干,如一次点样量不足可反复在色点处点样数次,使色点上有较多的叶绿体色素。

(3)在大试管中加入四氯化碳3-5ml及少许无水硫酸钠。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

叶绿素的提取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及叶绿素铜钠的合成及测定⽣物资源系⾷卫101 韦琪(20102023)指导⽼师:张倩、刘新梅⼀、实验⽬的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并计算提取率;2.研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艺条件;3.分析叶绿素铜钠产品的纯度,计算产率;4.通过试验提⾼综合能⼒及练习巩固各种相关操作。

⼆、实验原理蚕沙是桑蚕的排泄物,由蚕沙制取天然⾊素——叶绿素酮钠盐,是国外普遍采⽤的最佳途径。

叶绿素是⼀种酯,因此不溶于⽔,⽽溶于⼄醇、丙酮、⼄醚等有机溶剂。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太阳能进⾏光合作⽤的主要⾊素,叶绿素是⼀种含有卟吩环的天然⾊素,在叶绿素的结构中,含有⼀个由四个吡咯环和四个次甲基交替相联形成的卟吩环.卟吩环闭合的共轭体系提供了包围镁离⼦(或其它相似离⼦)的刚性平⾯.⾼等植物中含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式如下:蚕沙中含有丰富的叶绿素,其纯含量达0.8—1.0%,居所有天然⾊素之⾸,故可⽤蚕沙来提取叶绿素,由于叶绿素易溶于⼄醚、苯、丙酮、⼄醇的脂性溶剂,故可⽤⼄醇、丙酮混合液来提取。

所得的叶绿素由于遇热、光、酸、碱等易分解,且⼜不溶于⽔。

110度左右会分解,故把叶绿素制备成叶绿素铜钠,其性质更稳定溶解性也会有所提⾼。

叶绿素分⼦中的镁原⼦和四个吡咯上的氮原⼦相结合,环上是双羧酸的酯,⼀个被四所酯化,另⼀个被叶醇基所酯化,故可以发⽣皂化反应⽣成钠盐:C55H72MgN4O5 + 2 NaOH →C34H30O5N4MgNa2 + CH3OH + C20H39OH在酸性介质中,叶绿素钠盐分⼦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取代⽣成褐⾊的叶绿素酸:C34H30O5N4MgNa2+ 4 H+→C34H34O5N4 + Mg2+ + 2 Na+叶绿素酸可与铜盐加热条件下⽣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就⽣成叶绿素铜钠盐:C34H34O5N4 + Cu2+→C34H34O5N4Cu + 2 H+C34H34O5N4Cu + 2 NaOH →C34H34O5N4CuNa2 + 2 H2O由叶绿素转化成叶绿素铜钠的过程也可⽤化学反应⽅程表⽰:(1)皂化:COOCH3COONaC32H30ON4Mg + 2NaOH → C32H30ON4Mg + CH3OH + C20H39OH COOC20H39 COONa(2)酸化:COONa COOHC32H30ON4Mg + 2H2SO4 → C32H30ON4H2 + MgSO4 + NaSO4COONa COOH(3)铜代:COOH COOHC32H30ON4H2 + CuSO4 → C32H30ON4Cu + H2SO4COOH COOH(4)成盐:COOH COONaC32H30ON4Cu + 2NaO H → C32H30ON4Cu + 2H2OCOOH COONa三、实验仪器和试剂1.仪器:(⼀个),分液漏⽃(2个),250mL锥形瓶(1个),烧杯(100ml、250 mL、500mL )各1个,容量瓶(100mL、250mL)各1个,蒸馏装置,减压过滤装置,玻璃棒,电⼦天平,圆底烧瓶(250mL)2个,酸度计,分光光度仪(⼀台)。

普通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

普通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叶绿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

普通生物学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叶绿素的提取分离与理化性质二、实验目的1.学习应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方法2.验证叶绿体色素的多种理化性质三、实验原理1.叶绿素中的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可以用乙醇进行提取。

2.由于硅胶板的吸附剂对不同色素的吸附能力不同,不同色素在展开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因而叶绿素提取液进行薄层层析时各组分移动速度不同而分开,因此可以用薄层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进而对色素进行观察鉴别。

3.叶绿素是由叶绿酸与甲醇和叶绿醇形成的复合酯,能与碱性物质发生皂化反应生成甲醇和叶绿醇及能溶于水的叶绿酸盐,从而绿色素和黄色素分离。

4.叶绿素可以吸收光量子变成不稳定的激发态,当它变回基态时可发射红光量子产生荧光。

5.叶绿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强光照下易被破坏,类胡萝卜素则较稳定。

6.叶绿素中的镁可被氢离子取代生成绿色的去镁叶绿素。

去镁叶绿素可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稳定的铜代叶绿素。

四、实验仪器和材料1.新鲜的菠菜叶片。

2.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碳酸钙粉末,展开剂。

3.天平,研钵,漏斗,三角瓶,剪刀,毛细玻璃管,层析缸,硅胶预制板,滤纸。

4.刻度试管,小试管,试管架,水浴锅,10mL移液管。

5.苯,醋酸铜粉末,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醋酸-醋酸铜溶液,氢氧化钾-甲醇溶液。

五、实验步骤1.叶绿素提取液的制备2.叶绿体色素的分离3.光对叶绿素的破坏作用取两只小试管,各加入2.5mL 的叶绿素提取液和2.5mL 的95%乙醇。

一支试管放在直射阳光下,另一支试管用锡箔纸包严,均静置40分钟。

4.皂化作用5.H 离子和Cu 离子对叶绿素Mg 离子的取代作用1) 取两只试管,试管1中加入5mL 叶绿素提取液作为对照。

试管2中加入5mL叶绿素提取液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数滴并摇匀,当溶液变褐后再加入少量醋酸铜粉末,60℃水浴加热,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和试管1比较。

高中生物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高中生物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教学目的 1.初步学会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方法。

2.探索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本实验的原理 2、掌握本实验的过程三教学重点:理解本实验的原理和本实验的基本过程及本实验结论四教学难点:本实验的原理五教学方法:先讲解再实际操作六教学过程一、讲解本实验的原理1、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中,因而可用丙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2、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叶绿体的色素在其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慢。

二、实验过程1、提取绿叶中的色素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4、分离叶绿体中色素5、观察实验结果6、清理实验台,填写实验报告,用肥皂洗手。

三、实验注意事项1、提取色素 (1)将CaCO3、SiO2量定为1 g,放入过多往往使滤液混浊。

(2)丙酮量改为4 ml,因加2 ml 丙酮研磨时,最终会因干燥而得不到滤液,在研磨过程中不断添加,又往往因为丙酮过量而使滤液稀释,影响效果。

(3)将过滤时漏斗基部塞有少许脱脂棉改为:将薄片状脱脂棉垫在漏斗基部,这样便于过滤,或改用4层纱布包好研磨液挤出滤液的办法过滤。

(4)合格的滤液直观表现为深绿色液体,呈浅绿色时色素含量太低,影响实验结果。

2、制备滤纸条 (1)将滤纸条改剪成长6.5 cm、宽1 cm,以便与实验室提供的100 ml的烧杯高度相适应,否则加盖时纸条翘起,不与层析液接触。

(2)剪角时,以底边沿长线与裁剪线夹角在76 ℃~80 ℃之间,或剪角后底边宽度接近滤纸条宽度的1/2时为最好,可有效防止由液体表面张力引起的滤纸条边缘扩散过快的现象。

3、划滤液细线 (1)划线用具以细毛笔为最好,滤液自毛笔渗出均匀,划出的滤液线细而匀。

玻璃毛细管和自动铅笔(去芯)中的滤液流出不连续,导致划线中断或粗细不匀,加之玻璃毛细管尖端易断,影响继续使用。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设计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一、实验目标1、知识方面(1)探究叶绿体中含有几种种色素:理解它们的特点及与光合作用的关系(2)了解纸层析法的原理。

2、能力方面掌握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二、实验原理1、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于有机溶剂中,故可用丙酮和无水乙醇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叶绿体中的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上随层析液的扩散速度慢。

三、实验准备实验材料:新鲜的绿叶(如新鲜菠菜叶片)。

实验仪器及用具:定性滤纸,研钵,玻璃滤斗,脱脂棉,尼龙布,毛细吸管,剪刀,药勺,量筒(10mL),天平,试管,试管架,滴管,培养皿,三角瓶,烧杯试验试剂: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CCl4),石英砂(SiO2)和碳酸钙(CaCO3)四、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的提取(1)取菠菜新鲜叶片5g,洗净,擦干,去掉中脉,剪碎,放入研钵中。

(2)向研钵中加入少许碳酸钙和二氧化硅,再加10mL无水乙醇,进行迅速、充分研磨(二氧化硅有助于研磨得充分,碳酸钙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3)将研磨液迅速倒入漏斗(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中进行过滤。

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

2、制备滤纸条用预先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将滤纸剪成长10 cm、宽1cm 的滤纸条,在滤纸条的一端剪去两角(防止层析液在滤纸条的边缘扩散过快),并在距离这一端1cm处用铅笔画一条细的横线。

3、画滤液细线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均匀地画出一条细而直的滤液细线。

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

4、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将3 mL层析液到入烧杯中,将滤纸条(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略微斜靠着烧杯的内壁,轻轻地插入到层析液中,随后用培养皿盖盖上烧坏。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六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实验六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实验六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Ⅰ实验程序五、方法步骤(观察录象)1.研磨2.滤液3.把滤液印在滤纸上(与教材不同)4.层析☆用毛细吸管划线时间长易损伤纸纤维,效果欠佳,改用玻璃片印迹,效果好。

结论:叶绿体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在最上端,呈橙黄色;其次是叶黄素,呈黄色;中间是蓝绿色的叶绿素a ;下端是黄绿色的叶绿素b。

注意:本实验丙酮加入3mL足够,研磨液用杵棒推挤,即可挤出较浓的色素提取液,连同糊状物直接倒入小烧杯,不需过滤,但挤出的研磨液仍可称为“过滤液〞。

Ⅱ随堂演练1.通过纸层析分离叶绿体色素,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为〔〕A.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B.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C.叶绿素b、叶绿素a、叶黄素、胡萝卜素D.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2.以下关于“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描述中,不属于实验要求的是〔〕A.提取高等植物叶绿体中的色素B.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C.了解各种色素的吸收光谱D.验证叶绿体中所含色素的种类3.用纸层析法将色素进行分离,在滤纸条上出现的最窄的一条色素带的颜色是〔〕A.黄色B.橙黄色C.黄绿色D.蓝绿色4.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时要加丙酮,其原因是〔〕A.让色素溶解B.防止叶绿素被破坏C.便于将叶片研磨成匀浆D.促使叶绿体中色素分离5.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A.叶绿素aB.叶绿素bC.胡萝卜素D.叶黄素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叶绿素是〔〕A.光合作用的原料B.光合作用的产物C.能量转换器D.氢的接受器7.右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8.将几株相同的天竺葵放在不同的光下生长,其他条件都相同,一段时间后,生长状态最差的应是〔〕A.蓝紫光下的天竺葵B.黄绿光下的天竺葵C.红橙光下的天竺葵D.红光下的天竺葵9.以下作用不属于叶绿素的功能的是〔〕A.吸收光能B.利用光能使水分解C.利用光能合成ATPD.固定和还原二氧化碳参考答案:1.A 2.C 3.B 4.A 5.C 5.C 6.A 7.B 8.D 9.DⅢ课后作业1.能力提高练习(1)在圆形滤纸的中央,点上叶绿体色素的提取液进行层析,随着层析液从滤纸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四个色素环带,排在最里圈的色素是〔〕A.橙黄色B.黄绿色C.蓝绿色D.黄色(2)生物学家恩格曼将可见光通过三棱镜后照射在丝状绿藻上,发现原来丝状绿藻周围均匀分布的好氧性细菌发生重新分布,不同区域聚集着不同数量的细菌(如图),请分析回答:①细菌重新分布时,主要聚集在光投射区的绿藻周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的提取、分离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从植物叶中提取叶绿素的方法。

2. 了解纸层层析的原理,掌握纸层析的一般操作和定性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叶绿素提取原理:叶绿素等是脂溶性的有机分子,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叶绿体中含有叶绿体色素(叶绿素a和b、胡萝卜素及叶黄素)等色素分子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有极性的水。

故在研磨和收集叶绿色素时要用丙酮或乙醇等有机溶剂提取而不用水。

2. 色素分离的原理:纸层析是用滤纸作为载体的一种色层分析法,其原理主要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的分配比(溶解度)的不同而使之分离。

滤纸上吸附的水为固定相(滤纸纤维常能吸20%左右的水),有机溶剂如乙醇等为流动相,色素提取液为层析试样。

把试样点在滤纸的滤液细线位置上,当流动相溶剂在滤纸的毛细管的作用下,连续不断地沿着滤纸前进通过滤液细线时,试样中各组份便随着流动相溶剂向前移动,并在流动相和固定相溶剂之间连续一次有一次的分配。

结果分配比比较大的物质移动速度较快,移动距离较远;分配比较小的物质移动较慢,移动距离较近,试样中各组分分别聚集在滤纸的不同的位置上,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剪纸形状
滤液基线
毛细管点样薄层色谱展开
三、仪器和药品
研钵、毛细管、漏斗、纱布、小烧杯、试管、培养皿等
95%酒精、丙酮、石油醚
碳酸钙,石英砂
四、实验步骤
(1)取菠菜或其他植物新鲜叶片20g左右,洗净,用滤纸擦干,去掉叶柄和中脉剪碎,放入研钵。

(2)研钵中加入少量碳酸钙和石英砂,加4-5ml 无水乙醇,研磨至糊状,再加10ml 无水乙醇充分混匀以提取叶片匀浆中的色素,15-20分钟后,过滤入50ml锥形瓶中加塞待用。

分离:(1)取圆形定性滤纸一张(直径15cm),将其剪成滤纸条(15cm×2cm),将其2cm一端剪去两侧,中间留一长约1.5cm,宽约0.5cm的窄条,并在滤纸剪口上方用铅笔画一条直线,作为画滤液细线的基准线(注意:滤液线必须距底边1-1.5cm)。

用毛细管吸取乙醇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沿纸条的滤液线涂,等风干后,再重复操作数2-3次。

(用滤液涂圆点状类似)
(2)在层析缸中加入适量(约2ml)的丙酮作为推动剂,将滤纸条带有色素的一端轻轻插入层析缸中,使滤纸条下端浸入推动剂中。

迅速盖好层析缸盖,静置40-60min。

此时,推动剂借毛细管引力顺滤纸条向上扩散,并把叶绿体色素向上推动,不久即可看到各种色素的条带。

(3)当推动剂前沿接近滤纸边缘时,取出滤纸,风干,即可看到分离的各种色素,从上到下为:胡萝卜素为橙黄色、叶黄素为鲜黄色、叶绿素a为蓝绿色,叶绿素b为黄绿色,用铅笔标出各种色素的位置和名称。

五、数据记录
六、注意事项:
1. 纸层析法中所用的有机溶剂如丙酮、石油醚等,一般有挥发性、并有一定毒性,使用时要注意密封层析,避免吸入过多有害挥发物。

2. 叶绿素分布于基粒的片层薄膜上,加入少许二氧化硅是为了磨碎细胞壁、质膜、叶绿体被膜和光合片成,使色素溶解于酒精中。

3. 插入层析液的滤纸条一端剪去两个角,由于液面的不同位置表面张力不同,纸条接近液面时,其边缘的表面的张力较大,层析液沿滤纸边缘扩散过快,而导致色素带分离不整齐的现象。

4. 加入的层析液要适量,滤纸放入层析缸时色素滤液线不能接入层析液,为了防止滤纸条倒入层析液中而使层析实验失败。

同时,防止因液体表面张力引起层析液沿滤纸条向上的“壁流”而导致色素溶解。

七、思考题:
1. 在研磨时为什么加入适量的碳酸钙粉末?
2. 在过滤时为什么选用脱脂棉或纱布,而不用滤纸?
3. 画滤纸细线前滤纸必须经过风干处理,为什么不用火烤干或在烘箱内烘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