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体复习资料
论述类文本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纲要求和相关知识一、考纲要求:1.理解: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二、论述类文本阅读命题特征(一)观点鲜明1、题目就是中心论点的简单概括(或论题)2、开头第一段可能就提出中心论点3、结尾回扣中心论点(二)结构清晰1、分论点置于段首或独立成段2、分论点之间要注意过渡衔接(三)命题范围及考点1.阅读文本的选择:题材侧重艺术、科学、文化、现实等等2.阅读文本的篇幅:四至五段,900字左右的文本。
3.选择题的设置:部分设题是原文的相关内容的直接转换。
部分选择题需要适度的迁移。
不少设题不再是较多地照搬原文或稍加改造的思路,不再纠缠于考查局部的、字面上语词概念内涵的细微差别辨析,更多的是着眼于文本内容的整体理解,着眼于繁杂信息的把握、筛选。
采用一种有一定跨度的信息筛选整合方式,语言表达形式的转换中常常还包含了一定的因果推断意味,隐含了一定的能力迁移要求。
这种能力迁移可以看作是以文本的说法(核心概念)为依据,来判断、理解文本未有提及,但又与之相似的某些情形。
三、阅读方法点拨(一)阅读步骤1.快读首句(20秒)2.读全文,边读边画。
(画与核心概念相关的信息)3.边读边复述。
(便于集中注意力)(二)勾画词语1.核心概念(即文章阐述的论题或论点)2.与核心概念相关的其他概念。
3.表现作者的认识过程与程度的词语。
4.表示强调的词语。
5.表示判断、性质、范围的词语。
6.年代与数字。
7.表总括的词语。
(三)勾画句子1.对核心概念的判断句。
2.总结性的句子。
3.发表观点、态度的句子。
4.使用修辞的句子。
(四)读完文章,明确四个问题。
1.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2.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3.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4.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第二部分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课件(32张PPT)

添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性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 (添加) 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调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 (调换) 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
改 (改变)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 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代替局部、 现实代替猜测等等。
【设错手段】 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以部分代 替整体(或相反)、以特殊代替一般(或相反)。
【识别方法】 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对比,字斟句酌,注意修饰语、限制 语,关注原文表达是涵盖全部还是有所针对,是统一而论还是具体分析,是特称还是 全称。
【例题】 (2017天津卷) T5-A项:“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
不同的名称,这种情况在«淮南子»中已有记载。 找原文:在某些历史时期,某些节气的名称与今或有不同,但在汉代刘安著«淮
【设错手段】移花接木,把不同位置的语句或不同的对象错位嫁接。表现为:① 在有关联的陈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事物说成是乙事物,或把甲人的事迹、言论、 成绩说成是乙人。②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甲方面说成是乙方面。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注意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梳理 清楚信息所牵扯到的人、事、物、理的对应关系,越是复杂的关系越要理清线索。
【设错手段】命题者在干扰选项中故意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表现为:选项中的 内容在原文中没有提及,或选项中的内容无法由原文推论而出,纯属主观臆断。
【识别方法】找到选项所对应的内容,逐句比对,看原文有无此说法,或原文有无 此说法的依据。
【例题】 (2017全国卷2) T2-A项: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
2024年高考语文备考之论述类文本精练(适用于旧高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学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而常见的文体,属于“记”类散文,起初主要用来叙述学校的兴建过程。
学记起源于中唐,兴盛于宋。
一种文体的兴盛,往往是时代文化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归因于文体形式本身的演进。
宋代学记的创作发生与发展同宋代文化诸层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科举制度是宋代学记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举制度对宋代政治、文化及文学创作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学记创作的影响尤其明显。
从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宋代学记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科举催生,地方政府因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兴建官学,学记也随之大量产生。
地方官学的兴建,最初的动机之一便是地方官员想为本地的士子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场所,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科举考试。
而学校兴建完毕后,负责修建的官员士绅往往请一些著名的文人来撰写学记,以表彰其政绩。
比如,仁宗庆历七年,杜应之出守浔州,“下车三日……乃大相厥土,而营学宫”,完工以后便请余靖作记。
科举取士人数较多的地区,官学教育往往比较兴盛,该地的学记作品数量也比较多。
科举制度催生了宋代学记,但宋代创作的学记并没有因此对这一制度歌功颂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反而变成了反思、批判科举制度的一面镜子。
胡寅在《桂阳监学记》中就将科举取士视为“世远道丧”的表现。
随着科举考试中各种弊端的显现,越来越多的对科举制度进行批评与否定的内容涌现在宋人的学记里面。
学记成了宋人表达自己崇高的“政学一体”政治文化理想的一种常用文体。
如王安石的名作《虔州学记》《慈溪县学记》,在批评科举取士之弊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学校乃为政之本。
其次,道学的兴盛对宋代学记产生了重大影响。
道学是儒学的新形态,是宋代思想界最为重要的学说之一。
从学记创作的数量上看,南宋远超过北宋,但其创作质量却又另当别论,这一点与道学家对学记的情有独钟密不可分。
南渡以后,道学家积极地利用书院讲学、修建社仓等方式,向外界宣扬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
部编版本 八年级 下册 语文 论述文复习 (含答案)

部编版本八年级下册语文论述文复习(含答案)本文档是关于部编版本八年级下册语文论述文的复材料,也包含了答案。
第一篇1. 如何写好论述文?论述文是在某个话题上阐述自己的观点、支持理由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文章,要想写好论述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选好话题:选择深入了解的话题并对其进行反复推敲。
- 明确自己的观点:需要有清晰的观点立场,并进一步明确论述中各个段落的内容,要注意反复锤炼。
- 引用有力的支持理由:要有具有说服力的论据或具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切忌空谈误读。
- 善于解决问题:问题解决是论述文中核心内容,需要具备应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方法得当,才能更好体现论述文的价值。
2. 论述文的写作结构论述文的结构一般包括开头、论点分析、论据论点的论证、解决问题和结尾。
具体结构如下:开头开头可以通过问题引入法、作者引用法、引用名言、说明文意义等方式进行,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论点分析论点分析是阐述自己观点的重要部分,需要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立场。
论据论点的论证论证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支持的方法,可以通过事实论证、假设论证、推理论证等方式进行。
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论述文中的核心内容,需要通过论述文的主体部分来表明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结尾结尾可以系统总结论述中要点,并给予自己的看法,并呼应文章开头。
第二篇1. 简述“胶囊战争”事件并分析原因。
“胶囊战争”是指美国海军“杜鲁门”号航空母舰与中国军舰在南海发生的一次事件,当时美国驱逐舰在福克兰群岛上拦截了中国船只,并将10名中国船员抓获,引起中国舆论的极大关注。
导致此事件的原因包括:- 地缘政治问题:中国对南海的主权问题是导致此次事件的根本原因。
- 对利益的争夺:南海为多国所共有的海域,其中约有11万公里平方米为中国经济专属区,这里蕴藏了大量的海洋生物与石油资源,对此多国存在争夺的情况。
- 情感因素:两国间长期存在的竞争关系也是此次事件的重要原因。
2. 你如何看待中国外交在该事件中的处理方式?中国外交部对此事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并通过多种途径向美国施压,最终缓和了局势。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之教考衔接课件

一、论证类阅读的思维
3.关于逻辑的常识
202X全国乙卷第3题第3选项:“相较于长篇作品,笔记小说短小精悍, 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 能。”(错误)这个表达,贯穿一个简单的对照思维,合成一句话就是: “笔记小说因为短小精悍而比长篇作品在采用流动视角或复眼映视式视 角叙事时更容易实现多重的叙事功能。”从逻辑方面进行推断,很自然 就会产生一个问题:先不用顾及中间出现的诸多陌生名词,是不是“因 为短小精悍”就“更容易实现多重叙事功能”?盯住关键词“短小精悍”与 “多重叙事”稍一思索,哪怕不能立刻确定它存在问题,在回归文本时也 会有一个明确的指向——做题,能够轻易地捕捉到隐含于文字背后的暗 示,是一种工夫。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4分)(文本特 征题)
5. 有人认为,在对待人工智能的态度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截然 相反。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评价 文本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03 论述类阅读习题
三、论述类阅读习题
①现代技术正在以令人瞠目的速度发展,不断创造出令人瞠目的奇迹。人们 奔走相告:数字化生存来了,克隆来了……接下来还会有什么东西来了?尽管难 以预怪兽,人们兴奋而又不安,欢呼声和谴责声此起彼伏,而它对这一切 置若罔闻,依然迈着它的目空一切的有力步伐。按照通常的看法,技术无非是人 为了自己的目的而改变事物的手段,手段本身无所谓好坏,它之造福还是为祸, 取决于人出于什么目的来发明和运用它。乐观论者相信,人有能力用道德束缚自 己的目的,控制技术的后果,使之造福人类,悲观论者则对人的道德能力不抱信 心。好像全部问题在于人性的善恶,由此而导致技术服务于善的目的还是恶的目 的。(段1:人们面对现代技术的三种态度)
高考专题复习:《论述性文本必备知识梳理》课件(精品PPT共48张)

从结构上说,是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指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
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合。 所谓“筛选”,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区
2.论据 论据是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指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格 言、原理、定律及人们公认的道理等。运用事实论据要详略得当,引用道理论据要准确恰当。当 列举多个论据论证一个论点时,论据的排列要有一定的顺序。
3.论证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一般来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而论证解决 “怎样证明”的问题。 论证要围绕论点进行,论据的运用要典型、新颖、有说服力。
分信息的有无、主次、轻重,去粗取精,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其实,这也 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进行理解的过程。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来的有用的语言材料按题干要求进行分类集中, 用准确的语言对加工过的信息进行描述、重新组合或总结概述。
释义
类别
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文中的信息”主要是指文章 对重要概念、最新知识进行阐释的相关材料(特别是有关特
五、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常见选文类型
1.政论文 政论文是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指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性 文章。 狭义上的政论文主要包括社论、政治评论、思想评论、国际时事评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 要文章和报告等;而广义上的政论文,也指一般人书写的关于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的评论文章。 政论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要用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和事理以及逻辑推理的方法来证明作 者的观点或看法,辨明是非曲直,做到以理服人。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总结+课件

提取要点,整体把握
词句
类型
阐释
提示信息的 词语
表述中心论点的关键词语(一般会在文中频繁出现)
分类分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
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举例子(例如、如、比方说等)
逻辑关系 因果(因为、因此、原因在于、因而、由于、从而等)
的词语
转折(但是、反而、可是、却、然而、不过等)
选择题主要有四类:
简答题主要有三类:
(2)下定义题。 (3)关键句作用题。
三、简答题(2)下定义题 (3)关 Nhomakorabea句作用题
(2)下定义题
首先,通读全文,勾画出论及重要概念的句段。 其次,找出比种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大概念)。 然后,筛选归纳关键信息,明确哪些是能表示概念本 质属性的语句。 一般来讲,应该淘汰以下六种信息: ①重复、冗赘信息; ②比较信息; ③成因、背景信息; ④描写信息; ⑤作用、意义信息; ⑥举例的信息。
b.混淆肯定与否定,是指选项将原文中肯定的事物加 以否定,或者将否定的事物加以肯定。
[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第2题D项]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 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原文] 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 也能从中发掘史料。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 就很可虑了。《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 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戏说 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如中俄签订 《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 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 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论述类文体复习资料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实用文体包括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二、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经过近几年的完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臻于完美。
仔细揣摩,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清晰,题型成熟。
如果能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内在规律,强化答题思路,那么一定能答到点子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果能根据命题题型,探索答题技巧,加强答题规范,那么就一定能答得规范些,提高得分率。
(一)、含义类就现有命题而言,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
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
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
二是要划出要点。
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是要筛选领悟。
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做出正确答案。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
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
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
其二是要分条。
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
其三是要升华。
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
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
(二)、思路类所谓思路题,就是理清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思路是结构的先导,结构是思路的反映;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只是有先有后而已。
当然,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
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
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
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 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知识梳理与练习题汇编【新课标全国卷】第1节论述类文本整体阅读一、论述类文本“三要素”定义说明论点指议论中的确定意见以及论证这一意见的理由。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
论据指立论的根据,一般指用来论证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的事实、亲身经历等,选择事实论据注意要有针对性、典型性、确切性、新颖性。
理论论据指经过实践检验的权威性言论、原理、定律、公认的道理等。
论证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是由论据推出论题时所使用的推理形式。
论证是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为真的判断,运用一定的推理形式,确定另一判断的真实性的思维过程。
任何论证都是由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三个要素构成的。
论证时用到的方法就是论证方法。
二、论述类文本四种常见文体及特点类型定义特点政论文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主题鲜明,结构简明,行文流畅。
学术论文学术论文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个问题或成果的学理性文章。
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专业性、规范性和应用性。
时评时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新闻中的事实发表见解的文章。
具有时效性、针对性、说理性、准确性和思想性。
书评书评是评论或介绍书籍,探求书籍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艺术性的文章。
具有评价的科学性、见解的独创性、语言的生动性。
三、论述类文本四种常见结构及特点论述类文本的基本结构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
其常见结构有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总分式等。
1.并列式并列式指的是展开的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其实,通篇使用并列式结构的论述类文本不多,一般是在主体论述部分,分几个角度对观点加以阐述,这样便与总分式重合了。
2.对比式对比式指的是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主观题阅读+课件

原文: 但一些作家似乎过多沉迷于叙述模式的借鉴和实验,陶醉于魔幻现实的营造,
痴心于恢宏历史的展现,执着于玄妙故事的构思,却忽视或者漠视了小说诗性的构 建。在他们的作品中,难于找寻到诗化的现实、诗意的语言和充满诗魅的意象,而 直露的现实、粗鄙的语言和意象的缺席,却占据了不小的空间。而且,过度商业化 的氛围造成了他们心态的浮躁和对利益的追逐,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小说的通俗性和 庸俗化,使其几乎成了“快餐文化”的一分子。
他的小说语言富有诗的特质、诗的美感。巧设比喻,是孙犁小说语言诗性美 的突出表现。围绕一个描写对象,以比喻为手段多方网罗物象,扩大语言的意象密 度,增强语言的诗意,这可以说是他的“繁笔”。而“简笔”他也同样用得富有诗 意,他善于捕捉富有表现力的生活细节,白描勾勒,寥寥数语,便传达出丰富的意 味。
如何提升中国当代小说的“诗性”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6分)
(四)侧重点不同类
提问方式: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侧重点、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分别简要说明。(6分) 世界各国媒体分别从哪些角度对我国的共享经济进行了报道?综合各国媒体视 角的目的何在?请简要概括。(6分) 两则材料对“文化全球化”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为什么?
抓住每则材料论述的重心:一看题目,二看中心观点, 三看内容比重。
治病的最佳策略。 材料三侧重阐明天道、人道、医道相结合的整体中医观,目的在于为疫
情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文体特征:
1、新闻的文体特征:迅速及时(时效性)、内容真实(真实性)、客观平实 (客观性)、信息准确(准确性)。
2、调查报告的文体特征:材料真实;对象典型;叙议结合;针对性强。 3、传记的文体特征:真实性;文学性(选材典型;详略得当;重视细节;叙 议结合;巧用手法;引用传主的话、书信等,使传记更真实感人。) 4、科普文章的文体特征:内容科学;文笔生动;内容通俗。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重头戏,也是很多学生比较头疼的考试内容,因此了解其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论述类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
一、论述文的基本要素论述文的基本要素主要由题目、中心思想、论据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题目是论述文的标题,是文本话题和讨论的中心;中心思想是论述文的核心,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论据是对主题进行探讨和说明的依据;结论是作者对主题做出的判断或总结,也是整篇文章的归宿。
二、论述文的写作方法1.逻辑关系的使用论述文的正确撰写需要严谨的逻辑关系。
一般有2种逻辑关系,即因果关系和对比关系。
因果关系指的是事件之间的因、果、条件、结果、措施等之间的关系,它告诉我们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比关系指的是在文章中使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和互补关系,从而达到更直观、更生动的表达。
2.说理的启发思维论述文的写作是一种说理的过程。
在表达观点时需要充分说明问题,通过有要有据有理的方式进行分析,让读者了解观点的真伪。
在说理的过程中需要启发读者的思维,引领读者对问题的深入思考。
3.点线结合的表达方式点线结合是一种比喻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观点用形象生动、幽默的比喻进行表达,使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这种表达方式在文章中被广泛应用,可以更好地将观点进行传递。
三、文本修辞手法的运用1.比喻比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论述文中的修辞手法,即用一种事物来形容另一种事物,突出两种事物的共性和相似之处,增强表达的效果。
通过比喻可以达到更深入的理解和揭示文章的隐藏含义。
2.排比排比是一种表达方式,通过重复使用同种语法结构,让作者的观点更加明晰,增强语言的力度。
排比的语言效果可以使文章显得华丽而有力,增强阅读的体验感。
3.对比对比是一种表达手法,并不是只有比喻才有对比,对比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比两种事物的异同从而突出文章的论点。
对比的使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文化色彩和表达的深度。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必备主干知识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必备主干知识2021年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必备主干知识主干知识思维导图:二.其他论证方法还有:①引申论证:是反证法的一种,又叫归谬法,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先假设对方错误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从对方的论点中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来,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不能成立。
②归纳论证:也叫“事实论证”,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③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3.论证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的整体结构属于总—分—总结构,在分说部分,往往会采取并列、层进、正反的结构模式。
驳论文,一般会采取先破后立或边破边立的结构模式;驳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驳斥对方,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4.论证的逻辑性方法,然后由此确立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论述类文本的逻辑性要求比较强,表现在三个方面:①一篇文章的论点是一个体系,文章中的所有观点结论都应该紧紧围绕一个核心观点展开;②观点和材料之间契合度要高;③论述类文本的语言要具有严密性,如下定义要精准,做判断要有分寸。
三、整体阅读六个步骤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读(圈点勾画)、审(题干、选项)、找(筛选信息)、比(干扰项)、排、选六步法来进行解题。
(一)读(圈点勾画)——读原文,读题干,读题肢。
读是重要的一步,只有读懂了文章才有可能准确地筛选信息,找出正确答案,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划读原文找“概念”,将以下一些重要信息标示出来——1.重点阐述的名词术语。
2.重要问题及概念前后的修饰语、限制语以及有指代意义的词语。
3.关联词4.中心句、要点句及联结句。
5.特殊句(判断句或有判断意义的句子;双重否定句;疑问句等)(二)审(题干、选项)这一步是审题,要求划读题干找方向(题目要求、提示):1.题目要求是什么:正确还是不正确的项。
找正确项,须用排除法;找错误项,运用重点突破法;2.提示方面:题干中有些词语经常出现,分为三类:A.“解释”“理解”——表明命题者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因应注意“内容方面”和“程度差异”;B.“推测”“分析”——考查对文章延伸意义的理解,错因常在“程度差异”与“逻辑错误”;C.“原因”“证据”——考查对文章逻辑关系的理解,错因与B 类同。
精品资料--论述文知识要点(精校完美打印版)

论述文知识要点论述文知识要点小喜多现代文阅读有31分,必考题是16分。
要求答题前,要默想一下现代文阅读之口诀。
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抓住关键词;答题用短语,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文中找依据;文章看头尾,段落也一样。
当然,还得理解句间关系,过渡段过渡句,承上启下句,铺垫烘托语等。
平时要有文章理论方面的术语。
一般论述类文章的阅读(16分)考纲陈述:1、理解:(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意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一】依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1)根据文体特征读懂文章。
一类是以社会科学为研究对象的一般论述类文章(学术论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议论的表达方式行文,内容涉及到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历史学,语言学,美学等,且内容多为介绍学术论点及其分论点,论据,背景和意义。
(2)注重整体阅读。
逐段阅读,标出各段的中心句子,并在头脑中大体复述各段内容。
最后在找到全文议论对象的基础上整合文意。
【二】选择题的解答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命题者改造原文设置错部分定语或状语(复句的部分分句),从而改变句意。
(1)设误的常用五种方法:添:添加定语或状语。
删:删除句子而改变句意。
换: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
调:调换词语或句子顺序,改变句意。
凑: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凑合而造成错误。
(2)仔细辨别干扰项逻辑错误,特别关注选项中处于定语或状语位置的类似词语是否等值换:偷换概念:通过漏字,添字,改字,换序等方法扩大、缩小或移概念。
尤要注意代词的指代。
以偏概全: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
重点关注:a 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b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c 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d 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混淆时态:(已然与未然)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课件35张

• 还有一种写作或许更具特质,那就是援鄂医生的亲历写作。《查医生 援鄂日记》是其中的代表作。作者是上海仁济医院呼吸科查琼芳医生,她 将自己特殊的经历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作品没有宏大叙事,有的只是 与抗疫一线相关者具体而细微的叙事。“无数人都在发一份光,然后萤火 汇成星河”。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大疫迎面,人心可鉴。抗疫战斗中涌现出许 多令人感动、感奋的闪光人物,在他们自带光源的抗疫故事中流溢出人性 美好的粲然。熊育群的《守护苍生》,主人公是战“疫”中的钟南山。抗 击“非典”时67岁的他临危受命,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时已是84岁高龄的他 再度披挂上阵,“他劝别人不要去武汉,他却去了。明知道老年人最易感 染”。作品通过“天下救人事最大”“仁心乃本心”“敢医敢言是天性” 多侧面典型情节的描写,垒筑起钟南山这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老而弥 坚的精神丰碑。李春雷的《铁人张定宇》,深情记写作品主人公大山一样 的坚守,钢铁一般的意志。张定宇是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同时又是一名 行动受限的渐冻症患者。作品用一系列独具人物个性的语言和细节,真实 生动地再现了这位“人民英雄”的鲜明形象,唤起读者内心庄严的崇高感。
• 答案
突破三 概括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并分析作用
•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或阐述的观点或者中心思想或 者是文章的主旨。如果论点不止一个,那就需要明确中心 论点。其他的几个论点(除中心论点外)可以是并列的,也 可以是递进的,但它们都应该服从全文的中心论点。文章 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安排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 有时会是标题。
• 第一步:速读全文(或某一段落),结合材料的标题,概括作者主要的观点态度。 • 第二步:能区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 第三步:在文中找出论据是哪一分论点或结论的理由依据,进而判断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实用文体包括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
二、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指导经过近几年的完善,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已经走向成熟,臻于完美。
仔细揣摩,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命题思路清晰,题型成熟。
如果能依据命题思路,挖掘内在规律,强化答题思路,那么一定能答到点子上,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如果能根据命题题型,探索答题技巧,加强答题规范,那么就一定能答得规范些,提高得分率。
(一)、含义类就现有命题而言,主要考查重要词语或关键句子的理解,有客观选择题和主观表达题两种题型。
从命题趋势来看,已经由客观选择与主观表达的两者并存逐渐转向主观表达的一统天下。
答题思路上,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放入语境。
无论是重点词语,还是关键句子,都要放到具体的语境之中。
二是要划出要点。
要根据上下文,紧扣重点词语或关键句子,划出相关的有效信息。
三是要筛选领悟。
如果是客观选择题,就要通过筛选来作出正确选择;如果是主观表达题,就要通过领悟来做出正确答案。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其一是要点题。
要紧扣题目,在开头标出“理解”。
可直接用“理解”二字,也可用“某词语或句子理解如下”。
其二是要分条。
要分条进行阐述,体现出答题的层次性;要用①②③标示出来,表现出答案的条理性。
其三是要升华。
或略作总结,让答题有所提升;或阐述作用,让解答更加完善。
当然,答题还必须简明扼要,语言精练;大体相当,讲究匀称。
(二)、思路类所谓思路题,就是理清文本脉络,把握文章结构。
思路是结构的先导,结构是思路的反映;二者是融为一体的,只是有先有后而已。
当然,论述类文本的思路,总体上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或者说是提出观点,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从答题思路来说,不外乎三点:第一是紧扣段落入手。
虽说段落属于结构,但段落是思路的反映。
把握了段落,也就把握了思路。
第二是划分段落层次。
弄清段落关系,把握结构脉络。
也就是说,将段落归纳成几个层次,分解成几个部分。
第三是概括段落大意。
可以按节进行归纳,也可逐段进行概括;将每层层意归纳出来,将每段段意概括出来。
如此,前后连接起来,论述思路也就形成了。
就答题规范而言,必须注意表述顺序,体现出文本的思路;使用承接词语,表现出文章的脉络,体现段落之间的关系,表现层次之间的联系。
在通常情况下,可以表述为: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或者,首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总之,要体现思路的承接性,表现脉络的过程性。
(三)、原因类一般说来,有结论就必有理由,有结果就必有原因。
所以,回答原因题,最佳办法是由结论推出理由,由结果找出原因。
具体地说,其一是寻找。
在上下文中,要寻找出相关的重点句或关键句;并用笔划上横线,做好相应的记号。
其二是浓缩。
要去除重点句或关键句的附加成分,圈出它们的核心词语。
其三是整合。
要将圈出的核心词语连接起来,组成表原因的句子。
其四是验证。
要用“因为”来连接整合起来的句子,看看能否推出有关结论或结果。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一是要扣题回答。
因为题目是要回答原因,开头或每点开头可直接用“因为”。
二是要分点列举。
要用①②③标出,也要注意先后顺序;4分题至少要列出两点,6分题至少要列出三点。
三是要回应题目。
在结尾点一下题目,使之更为完整。
(四)、论证类通常考查两类题目。
一是考查观点与论据的关系,也就是论据证明了什么。
二是考查论据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证据之间有什么关系。
考查观点与论据的关系,先要分析论据,看看论据到底证明了什么,推出了什么结论,根据分析论据的结果,确定观点与论据的关系。
考查论据之间的关系,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论据之间的关系。
规范答题,要做到三点:首先要总说观点。
根据试题问法,开头先总说一下观点。
其次要具体阐述。
要列点进行阐述,证明自己的观点。
最后要收束答案。
对阐述进行小结,作出提升。
(五)、观点类众所周知,作者表明观点态度,大体有三种情形:一是直截了当,通过语段的中心句来表达;二是有所显露,蕴含在对事物特征的理解中;三是比较含蓄,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
对于前者,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中心句,直接提取就可以了。
对于中者,要寻找点点滴滴,通过辨别比较,得出正确的判断。
对于后者,要透过表面,深入体悟,作出准确的概括。
要想答题规范,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其一是要分小点。
如果题目问“哪些”,那至少是两点,肯定要分小点来回答。
如果题目没问“哪些”,那总说观点之后,也要分解成几个小点。
其二是要分类别。
回答题目时,既要防止观点重影,又要防止观点交叉。
如果能按类别回答,那就能避免观点的重影与交叉。
其三是要分层次。
要么采用并列式,要么采用层进式;要让回答思路清楚,让答题层次清晰。
(六)、探究类就探究对象而言,可能有多个;但回答题目时,只能抓住其中一个,深入进行阐述,并且选择了某一对象,就得围绕某一对象来阐述。
从探究观点来说,也可能有多个,有时观点还正好对立;但解答题目时,只能抓住一点,不能面面俱到,并且选择了某点,就必须紧扣某点来阐述。
由态度来说,可以持肯定态度,也可持否定态度;但无论是持肯定态度,还是持否定态度,都要自圆其说。
如此,才可能深入下去,深刻起来。
说到答题规范,很有些跟段落论证类似。
概括地说,是观点+例子+升华。
首先,要提出主张。
也就是要摆出自己的观点,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
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都是可以的。
其次,要选例证明。
要围绕自己的观点或态度,到原文中去寻找论据;然后分条列举,进行证明;最后,要总结提升。
小结一下,收束论证;升华一下,升格观点。
三、论述类类文章阅读方法与答题技巧(一)论述类类文章阅读方法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论述类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
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文中重要的句子,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通常指传递重要信息的关键语句,对理解文意起重要作用的名言、引文,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全文主题思想或脉络层次的语句(即文眼),结构比较复杂的语句等。
从多年论述类文章阅读测试题来看,有时要理解的句子往往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这样我们就要通过理解喻体的意思来理解本体的意思,进而理解全句的意思。
3.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的信息论述类文章为了证明某一个观点,往往要摆出一系列证据,不少证据往往是新发现、新情况、新知识,即新信息。
我们阅读它就是获取信息。
这个获取的过程,就是筛选的过程。
要对文中的信息进行分类,区分重要、次要的信息;要对这些信息归类,还要证明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从属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是文章内容的核心,是文章的灵魂。
论述类类文章的阅读一直把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作为考查的一个重点。
不过,题型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语言做分析概括的;有列出文中的一些语句要求做是非判断的;也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的观点作判断的;还有另列材料要求依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推断的。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要注意着眼于全文,不能只盯住局部。
作者直接表述的观点,可从字面上看出来,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的观点,就需要综合与概括;二要注意把握关键句子,如各段的起始句、结束句,文章的结论性句子等,把握这些句子,都有助于正确的分析概括。
(二)答题技巧1、通读原文。
先仔细阅读所给的文章,标记重要信息,做到句清段结。
了解文章说的是什么事,或讲的是什么理;文章涉及到什么人,什么观点等。
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概括,我们都必须首先通读全文,然后抓住文章里的那些关键性的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语或句子多高考冲刺之如何快速提高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内容表达技巧归类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有一些就是在文章的过渡处。
有的时候,文章的题目里也透露这作品主旨的天机。
总之,文章的一些敏感部位,常常明摆着或隐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我们只有抓住了这些,才能准确的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2、细读试题。
对材料有了总体印象后,应根据试题仔细审准题意,弄清题目要求,即从内容上弄清是有关什么的选择,从选择标准上看清是选说法正确的还是不正确的。
要善于从题干中搜寻隐含的信息。
体会命题意图。
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
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
寻找阅读区间。
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传记作品包含了议论和抒情,这些就是答题的重要区间。
最终,我们要具有信息筛选与语言转换整合能力。
转换说法、语言重组、提炼概括等。
,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因为高考现代文阅读试题题干的设置十分巧妙,颇具匠心,具有很重要的暗示作用。
因此,要充分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有效信息,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3、题文对应。
论述类文本阅读答题有一个基本原则:答案就在原材料中。
为此,根据题意,从原材料中找出与各个选项相对应的句段,并从这些句段中提炼有效信息,找准已知条件,作为解题的依据。
这是答题的关键。
4、筛选答案。
做客观题筛选时一定要注意题干和选项所涉及信息与原文所存在的“变”与“不变”。
如果选项在原文基础上出现了修饰、限制、补充成分的培养,那么就要特别小心是否出现了范围的扩大或缩小,程度的加深或减轻,数量的减少,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因果关系、先后顺序、主次关系,是否将或然性变成了必然性,预见性变成现实性,将来时变成了完成时等等。
5、准确判断。
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必须做出客观周全的判断,不可以偏概全,不可主次颠倒,不可主观臆断。
文本的主要观点是隐藏在文本采用的材料之中的,基本倾向是隐含在作者对材料的处理和评说之中的,对文本材料的解读、对作者材料处理与评议的分析是我们获取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认识的必由之路。
离开了对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准确判断,就失去了对其进行“负责任”的评价的基础四、补充:(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