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啊)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案(经典啊)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计量的概念及其在实验中的应用。
2. 掌握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包括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
3. 学会使用化学计量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计量的概念及意义2. 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3. 摩尔质量的计算与应用4.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与应用5. 化学计量法在实验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开展实验操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化学计量学》、《实验化学》等。
2.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电子天平等。
3. 实验试剂:标准溶液、未知溶液等。
4. 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案例,引发学生对化学计量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化学计量的概念、物质的量的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化学计量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实验操作练习: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化学计量概念和物质的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对化学计量法的应用能力。
3. 作业批改: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七、拓展与延伸1. 介绍化学计量在工业生产、科研等领域的应用。
2. 探讨化学计量法在现代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八、课程回顾与展望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2. 展望下一节课内容,引发学生对后续学习的兴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学时)
太原外国语学校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太原外国语学校课时教学流程
太原外国语学校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二、摩尔质量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符号M
单位g/mol kg·mol-1
资料:
(一)基本物理量及其国际制单位
1、米: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过的距离。
2、千克:质量单位,等于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
3、秒:铯-133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所对应的辐射的9 192 631 770个周期的持续时间。
4、安〔培〕:一恒定电流,若保持在处于真空中相距1米的两无限长而圆截面可忽略的平行直导线内,则此
两导线之间产生的力在每米长度上等于2×10-7牛顿。
5、开〔尔文〕:水三相点热力学温度的1/273.16 。
6、摩〔尔〕: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含的基本单元数与0.012千克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在使
用摩〔尔〕时应指明基本单元,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它粒子,或是这些粒子的
特定组合。
7、坎(德拉) :发射出频率为540×1012赫兹单色辐射的光源在给定方向上的发光强度,而且在此方向上的辐
射强度为1/683瓦特每球面度。
(二)若1 kg稻谷有4万粒,每人每天吃0.5 kg大米。
则6.02×1023粒稻谷的质量为1.5×1019 kg,这些稻谷平均颁给10亿人,每人1500万吨,可以吃8千万年之多。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最新课件)
第二节物质的量(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人教版《必修1》教材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处于教材如此靠前的位置,可见其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一个全新且较抽象的概念,它是整个化学计算的核心,可以联系微观粒子数目、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
它的应用贯穿于整个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始终。
在高考中也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此外,物质的量还被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在高中化学中讲授物质的量,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反应时,对化学方程式的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已经比较熟悉,但并未建立起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的联系。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抽象、难懂的,而且非常容易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以致错误地理解物质的量的涵义。
因此,学生正确地理解物质的量这一概念,是学生学好这一章知识的前提条件之一。
本节内容是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方程式宏观意义和微观意义联系的第一步,可以填补学生的知识空白。
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贴近生活实际,把抽象的内容简单明了的表达出来,突出物质的量在计量微观粒子数目上的工具性作用,增强学生的理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的问题性,创设探究情景,增加学生主动求知的精神;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3)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科学方法,在讨论中学会相互协作、相互欣赏。
基于教改新理念的“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法探讨
、
基于教改新理念的教法定位
对 于“ 化学计量在 实验 中的应用 ( 第一课时 )的教 ” 学, 通常老 师是对 “ 物质 的量” 表示含 有一 定数 目的 是 粒子 的集合体 这一概念进行剖析 ,用 生活 中的例子 进 行类 比, 注重概 念的理解 。而在新课 程 中, 教材 的前 两 章 为学 生提供 了一些研究化学 的方法 和工具 。我们 在 这部分 的教学 中就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 这些方法 和工 具, 体会他们 的重要 性 , 随着学 习的深入 , 生在不 断 学 的应用 中 , 对这些方法和工具 的认识 也会逐步地深入 。 所 以 , 这一课 时的教学 中我特别 注意转变观念 , 在 改变
_ ” — “—卜 ”— ”—卜 一— 卜 - 卜 +- - +-一— - 卜
”
+
” +
” +
”卜 一+n+ 一+n+ n+-・ “- —一 — — _ — - — _ — 一 — - . 卜 — 一” + —
生, 仅一分之差未进 重点 中学 的考生大有人在 。 时在 有 关键的一分之 内挤着一 、 十名考生 。因此家 长对 自己 二
师角色, 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改变学 习方式 ,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 用。 关键词 : 堂教 学设计 ; 课 关注概念的建构过程 ; 促进 学生的认识发展 中图分类号 : 3 . G638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64 92 ( 02 0 — 0 3 0 17 — 3 42 1 )7 02 — 2
化学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 论是学习其他化 学知识 的 基础 , 是掌握物质变化 规律 的基础 , 也是进行 化学计算 和化学实验的基础 , 对培养 学生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 新 课程改革倡导 的是以发现学习 、 探究学 习、 作学 习为 合 特征 的学生 自主学习 、 知识 自我建 构的过程 。教师在教 学 中要善 于把 知识 问题化 、 把问题情境化 , 捕捉新 旧知 识 的结合点 和联 系 , 意识 地在事物 之间多建立联 系 , 有 形成各种联想 , 联 想” 凭“ 向问题情境 中迁 移 , 质疑 ” 以“ 和“ 创造 ” 知冲 突来 激起 学生学 习 的兴 趣 和动机 , 认 使 学生在情境学 习中达到知识 的 自主构建。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
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2019-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一第1章第2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课时)教案从容说课本节内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是中学化学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
物质的量这个词学生初次接受,难以理解,为了加强学生的直观感觉,可结合实际导入对不同的物质量度单位不同进行比较说明。
小米只能按斤,不能按粒;钻石的单位是“克拉”等。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原子之间的反应,能否找一个物理量,把宏观质量与微观微粒数联系起来——这就是物质的量的意义。
物质的量既不能理解为质量,也不能理解为数量,它是衡理物质微粒数多少的物理量。
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介绍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及摩尔质量,后两部分介绍气体摩尔体积和物质的量浓度,并分别介绍有关概念的简单计算。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不要在本节内容中出现,目的是减轻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负担,又有利于学生理解、巩固和运用有关概念。
本节概念较多,理论性较强,而且都很抽象。
限于学生接受能力,不能要求学生在本节中对这部分内容理解得很透,只能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节知识时,对所学知识基本理解。
在讲述难度比较大的一些概念时,如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尽量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概念,尽可能多地利用比喻性描述和直观教具,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2.气体摩尔体积3.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烧杯、铝片、硫磺、镁、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钻石早在4000多年前就被人类发现,事实上它已在地表蕴藏亿万年。
由于它所散发出来的光泽永恒灿烂,在远古法老时代,钻石是贵族独有的珍宝,渐渐地,钻石被用来象征爱情的坚贞不渝。
高中化学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含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准备实验仪器:100 mL的容量瓶,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托盘天平,量筒,两张大小相同的纸片。
所需药品:氯化钠固体,蒸馏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在初中学习过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应用这种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可以计算一定质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
[讨论]如何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分析]配制溶液:先称取20 g NaCl放入烧杯中,再加入80 g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均匀。
先算出100 g质量分数为20%的NaCl溶液中含有NaCl的物质的量,然后换算出含0.1 mol NaCl的溶液的质量,最后用托盘天平称出相应质量的溶液。
推进新课显然上述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
很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中进行,对于溶液我们通常不称其质量,而是量它的体积。
同时,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物质的量相互间有一定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
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一、教学设计总体思路(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学内容分析化学反应有很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宪中要定量研宛在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通常用物质的最浓度进行计算比较方便,在高中化学计算中更是离不开物质的議浓度.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在九年级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又一种新的浓度表示方法。
物质的量浓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不同点是:前者的溶质用物质的量表示,后者的溶质用质量表示;前者的单位是mol L-S后者是质量之比,单位为1;两者的最大区别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而相同质邀分数、相同体积的不同溶液,它们所含溶质的物质的虽不相等.因为在生产和科学实验中很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称量液体的质绘在实际操作中是比较麻烦的,而且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粒子数目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所以有必要引入物质的绘浓度。
本节课題目为“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因此,考虑到从“应用"的角度切入,所以从生活实际引入,引起学生的注意.作为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的第三部分,是在已经学习过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和关系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可以通过分析己知数据的单位,归纳出关系式,最终得出物质的址浓度的概念及相关知识,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物质的童浓度是一种使用更方便、更广泛的浓度的表示方法.学生通过学习,可以扩大对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认识,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习目标分析3•学情分析⑴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过质量分数,知道溶液的浓度是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
⑵学生在前两节学习了物质的两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二)教学设计思路和流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能进行简单计算。
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二课时)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本节先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和摩尔质量,然后由此重点学习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即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物质的量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容易和物质的质量混淆起来。
因此教材首先从为什么学习这个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纽带,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即引入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然后介绍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物质的量与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关于这方面,应注意不要随意拓宽和加深有关内容,加大学生学习的困难。
关于摩尔质量,教材是从一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出摩尔质量和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和联系,自然此出摩尔质量的定义,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是在学习了物质的量以及摩尔质量基础上,结合初中学习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知识进行学习的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
本节还涉及了相关的计算内容。
主要包括: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粒子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计算。
教学重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4、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计量教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计量教案
学科:化学
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反应的计量原理和相关概念。
2.掌握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法则的应用。
3.能够通过化学计量计算出物质的质量、摩尔数等相关数值。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3.化学计量法则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
1.导入: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计量的概念,并询问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
2.讲解:通过例题和实验展示化学方程的平衡和化学计量法则的应用。
3.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计算给定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摩尔数等相关数值。
4.讨论:通过小组讨论或互动问答,加深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化学计量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作业:完成课堂练习,并思考化学反应计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教科书相关章节。
2.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
3.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能否熟练运用化学计量进行计算。
2.作业完成情况: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能够掌握化学反应计量的基本原理。
3.课后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备注: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化学计量在化学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是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由它可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物理量,这些物理量不但贯穿于整个高中化学阶段,而且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因此,物质的量概念的教学历来被认为是重点和难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内容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其特征是研究分子和创造分子。
本课时新课标的内容要求:认识化学计量的基本单位——摩尔,能运用于相关的简单计算,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定为教学的重点。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
环节二 : 仪器选择 1 . 学生思考实现上述方案需要 的实验仪器 2探究能够准确量取液体仪器 的结构特点 . 3 . 介绍容量瓶 的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4引导学生完善配制一定物质 的量浓度溶液 的步骤 .
仪器 : 托盘天平 、 药匙 、 烧杯 、 量筒 、 胶头滴 利用所选仪器准确配制一定物质的 管、 玻璃棒 量浓度溶液, 引导学生反思, 培养创 1 . 学生实验 : 用烧杯量取 2m 蒸馏水 , 0L 转移 新能力。 根据启发性教学原则,由读数的巨 至 5m 0 L量筒中并读数。 大差异 ,引发学生质疑 自己所选的 2学生动手实验后 , . 总结得到的启示 : 仪器,并激发学生探究能准确量取 () 1烧杯是一种粗量的仪器。( ) 2刻度每一小 液体仪器的结构特点。 格表示的体积越小 , 量取液体越精确。 3瓶 ( ) 学生归纳总结 , 在头脑中形成容量 颈越细, 量取液体越精确。学生观察容量瓶, 瓶的模型。 了解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根据直观性教学原则. 增强感性认识, 步骤 :计算一称量一溶解一转移一 洗涤转 利于学生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移 为学生配制溶液梳理思路 ,方便展 定容一摇匀 开实验
分数的溶液, 但探究 问题的能力发展不 够均衡 , 探究问题方法单一 , 有待在学 四、 教学准备
( 材料准备 一)
五、 教学过程
传授, 又重视智力和能力的培养, 循序 渐进 ,较好地实现了本节课 的学习 目
习中逐渐培养。
1 . 教师用品 : 多媒体课件 、 学案 、 标 , 不 突破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
:
下列操作 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有影响吗?
学 生思考
依据直观性 教学原则利用照 片展 示学生操作 增强学生认识 :
物质的量说课稿-(完美)
物质的量说课稿-(完美)《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领导: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教材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本节教材是在介绍“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通过本节的探究既要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又为以后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和化学定量分析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和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和难点,它是高中化学定量分析的基本工具,在高中化学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本节课学习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会影响整个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是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也是按一定的质量关系进行的。
今天要学习的物质的量可以使学生把微观量和宏观量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也能体会到物质的量在表征物质的相应量的数量时带来的方便。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消除学生对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三、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了解,采用“质量”和“物质的量”的类比,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物理意义、标准、单位等概念的掌握和理解。
(2) 学习类比、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的逻辑思维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 通过类比探究,学会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2)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构建,学会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相互交流与评价中,养成团结协作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掌握难点:物质的量(n)及其单位摩尔(mol)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概念的引入和理解。
新课程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新课程物质的量教学设计湖北枣阳一中杨政第一章从实验中学化学课题2 化学计量在实验的应用第1课时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的教学采用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对人教版新教材中的“物质的量单位—摩尔”一节进行了设计,设计尽量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课试图通过试验和概念探索,培养和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探究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1.在引入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时,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了解学习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理解物质的量是联系微观粒子和宏观物质的桥梁,可以适当举例说明。
2.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的名称。
不能拆分。
它和物质的质量虽一字之差,但截然不同。
教学中应该注意对比,加以区别。
3.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但是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很陌生也很抽象。
再加上对高中化学的畏惧,无形中增加了学习的难点。
因此应注意分散难点,多引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发学习兴趣。
4.应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5.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理清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6.有能力和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拓展知识面,了解科学探究的严谨和艰辛,学习科学家的科学奉献精神。
《物质的量》一节是高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教学难度较大。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突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其本质就是一种探究、选择、创造、实践的过程。
只有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更好的掌握知识。
因此,在《物质的量》一节的教学设计中,我们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有所改变,突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信息和与人合作等能力。
[能力提高](约18题,1.5页,可以有文字引导)。
高三化学常用计量教学设计
高三化学常用计量教学设计导语:计量是化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实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在高三化学教学中,设计合理的计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计量原理与技术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常用的高三化学计量教学设计。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滴定管、量筒等实验仪器,培养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材料和仪器:1. 高锰酸钾(KMnO4)、氧化亚铁(Fe2O3)、盐酸(HCl)、硫酸(H2SO4);2. 天平、滴定管、量筒。
三、实验操作步骤:1. 预热天平,在干净的皿中称取适量的高锰酸钾固体(W1,单位为克)。
2. 使用天平称取一定量的氧化亚铁固体(W2,单位为克)。
3. 将称取好的高锰酸钾固体和氧化亚铁固体分别溶解在分别标定好体积的盐酸中,并加热使反应完成。
取适量的溶液进行滴定。
4. 用硫酸进行稀释,并用滴定管滴定,直到溶液呈现浅粉红色。
5. 记录滴定过程中消耗的硫酸体积(V,单位为毫升)。
6. 计算所需确定的含量。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操作步骤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实验结果。
根据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分析运用计量原理的实验方法。
五、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精确性,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2. 在称取药品时,要精确控制称量的重量,避免误差的产生。
3. 在滴定的过程中,要缓慢滴加滴定液,并不断摇晃试管,使液体充分混合。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相关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实验数据,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加深对实验技术和计量原理的理解。
七、教学拓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文献查阅和阅读相关化学实验手册,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其他计量实验的方法和技巧,扩大他们的实验视野,加深对计量教学的理解。
高中化学一_1.2.1物质的量(教案3)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主要内容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建立;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量,阿佛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之间关系;气体摩尔体积概念以及气体摩尔体积、气体体积、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以及相关计算。
本节的标题为: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相比较旧教材,强调“化学剂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承接上节课的“实验有关知识”,同时也给学生一个较完整的体系,这些物理量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定位时,不能单单就知识讲知识,而应该将这些物理量很好的融合在于实验有关的内容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
但课本上关于物质的量,没有设计实验内容,气体摩尔体积有“电解水的实验”,物质的量浓度有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实验。
所以教师应该自主的开发一些小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感悟。
2、教材前后内容:承上启下,对前面所学内容的巩固、对将要学习的内容埋下“伏笔”。
上节课讲的是“实验室相关内容”,以后的课设计有关计算的、实验的基本都与本节课的内容有关系或者说很大关系,所以本节课的地位不仅仅是承上启下,更是一个“基础"的地位,本节内容学生的掌握与否,直接决定了后面相关内容的计算、实验。
3、考试内容:本节课内容在历年的高考题中出现的频率极高,年年必考,年年以选择题为主,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定律及阿伏加德罗常数、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相关概念、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及其他计算、溶液的性质及其计算(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变化)、物质的量浓的的配置及误差讨论。
所以,在本节内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深刻理解本节内容——三个化学计量,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主的构建起来。
二、学生分析: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过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对这些粒子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学生对宏观世界的物质质量、物质体积等内涵也有所了解;学生的这两项基本知识有利于建构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有利于学生这节内容的学习。
基于“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
972019年/第22期/8月(上)基于“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为例刘潇*郭珍(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810000)摘要本文以“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教学片段为例,展示了一节以学生为“主”的课堂。
尝试用“双师课堂”的教学模式响应课程改革及新课标的要求,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努力实现课堂由学生做主,让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堂学习,并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关键词双师课堂导学案化学教学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ki.kjdks.2019.08.048Instructional Design Based on the Teaching Mode of "Double Teacher Classroom"——Taking "Application of Stoichiometry in Experiments"as an ExampleLIU Xiao,GUO Zhen(Qinghai Normal University,Xining,Qinghai 810000)982019年/第22期/8月(上)第二节。
本节课为高中化学第二个课时,且本节的内容为高中化学阶段重要的基本化学概念集合的内容,第一课时已经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化学实验需进一步学习化学实验中运用的相关化学计量的知识。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对基本的化学实验中基本的化学计量有所学习了解,更进一步的学习可以确保学生更有效安全的进行化学实验,为学生精确的进行实验计算奠定了理论基础。
4.2学情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实验计算的一般思路与方法,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意识,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本节课时的内容。
4.3教学目标(1)认识到原子、离子或分子都是可用相关物理量去计量的。
(2)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含义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学科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教学设计
课题: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
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
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学情分析:对于化学课的学习,高一学生中还有相当一部分需要老师将一个知识点多次讲练以强化其理解与记忆,因为学生对新概念的接受速度较慢,遗忘速度快。
由于物质的量这一节的概念比较抽象,限于接受能力,不能要求每个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理解透彻。
因此在教学中,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在本节课的概念学习中,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建构自己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物质的量概念的建构,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引入、建立和应用,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及其对化学研究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为以后学习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一系列概念打基础,因此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概念的建构定为教学的重点。
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课程改革的基本概念,因此,构建“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概念的同时,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定为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引入】大家知道一盒粉笔里面有多少支粉笔吗?那一杯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呢?一滴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让10亿人去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的数,需要3万年才能数完.但是今天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一种快速数水分子的方法。
[板书]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讲述] 个体数量大时,人们习惯以集体为单位统计个体数量微观粒子的数量很大,我们将以集体为单位对其进行计算。
[提问]同学们思考在我们生活中的以集体为单位统计数量的例子?
[讨论回答]年级、班级、团、连、排、打、箱......
设计思想: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
[板书]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
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举]1mol氧气;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
[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H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1mol自行车、5mol人[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回答]结果:都是6.02×1023个。
[学生归纳、回答]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板书]1、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投影]感受阿伏加德罗常数
(1)如果把6.02×1023个直径为2.5cm的硬币排成一行,可以来回于地球与太阳之间240.8亿次
(2)如果把6.02×1023 粒米给全球60亿人吃,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14万年,所以物质的量只用来表示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
[强调]摩尔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
[合作学习]探究物质的量与微粒个数的关系
[板书]2、公式:n=N/NA
[练习] 1、在0.5 mol O2中含有的氧分子数目是多少?
2、在0.5 mol 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多少?
3、与0.3 mol H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3
B. 3.612 X 10 23个 HNO3分子
C. 0.2 mol H3PO4
D. 0.1mol NH3
[启示]假如每颗米的质量都一样,现知道每10000颗米的质量都为5公斤.那么要取10000颗米时,你会怎么办?
[投影]找出1摩尔物质有什么规律
[板书]二、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1、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举例]Mg的摩尔质量:24 g/mol,KCl摩尔质量:74.5 g/mol,CO32-摩尔质量:60 g/mol。
强调单位。
[板书]2、公式:n=m/M
[练习]1、2molH2SO4的质量是多少?
2、2molH2SO4中氧元素的质量是多少?
[合作学习]探究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微粒数(N)、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板书]3、计算公式:
n=N/NAn=m/M
[辨析]
1 mol O2的质量是 3
2 g/mol
OH_的摩尔质量是17 g
1 mol H2O的质量是18 g/mol
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mol
【巩固提高】
1、1 mol H2O含个H2O; mol H mol 质子。
2、0.5 mol H2SO4中含个H, mol O,个电子。
3、0.2 mol H3PO4有相同H原子数的HNO3为mol,有相同氧原子数的H2SO4有个,有相同的分子数的HCl 有mol,有相同原子总数的
NH3mol。
4、20g NaOH含Na+mol,含OH-mol,与mol
Ba(OH)2所含OH-相同。
作业:《同步解析与测评》基础测评部分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第一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作用
一、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2、公式:n=N/NA
二、摩尔质量: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1、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摩尔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2、公式:n=m/M
3、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微粒数(N)、摩尔质量
(M)之间的关系:
n=N/NAn=m/M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
学生在分析思考、交流讨论等学习过程中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单位,培养初步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的能力。
在学生感到有意义、有兴趣的活动中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终生学习的习惯。
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给予指导,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关注知识获取过程中的能力提高,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