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汤显祖

合集下载

《明史》卷二百三十汤显祖传

《明史》卷二百三十汤显祖传

《明史》卷二百三十汤显祖传湯顯祖,字若士,臨川人。

少善屬文,有時名。

張居正欲其子及第,羅海內名士以張之。

聞顯祖及沈懋學名,命諸子延致。

顯祖謝弗往,懋學遂與居正子嗣修偕及第。

顯祖至萬曆十一年始成進士。

授南京太常博士,就遷禮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變嚴責言官欺蔽,並停俸一年。

顯祖上言曰:“言官豈盡不肖,蓋陛下威福之柄潛爲輔臣所竊,故言官向背之情,亦爲默移。

御史丁此呂首發科場欺蔽,申時行屬楊巍劾去之。

御史萬國欽極論封疆欺蔽,時行諷同官許國遠謫之。

一言相侵,無不出之於外。

於是無恥之徒,但知自結於執政。

所得爵祿,直以爲執政與之。

縱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貴矣。

給事中楊文舉奉詔理荒政,徵賄鉅萬。

抵杭,日宴西湖,鬻獄市薦以漁厚利。

輔臣乃及其報命,擢首諫垣。

給事中胡汝寧攻擊饒伸,不過權門鷹犬,以其私人,猥見任用。

夫陛下方責言官欺蔽,而輔臣欺蔽自如。

失今不治,臣謂陛下可惜者四。

朝廷以爵祿植善類,今直爲私門蔓桃李,是爵祿可惜也。

羣臣風靡,罔識廉恥,是人才可惜也。

輔臣不越例予人富貴,不見爲恩,是成憲可惜也。

陛下御天下二十年。

前十年之政,張居正剛而多欲,以羣私人,囂然壞之。

後十年之政,時行柔而多欲,以羣私人,靡然壞之。

此聖政可惜也。

乞立斥文舉、汝寧,誡諭輔臣,省愆悔過。

”帝怒,謫徐聞典史。

稍遷遂昌知縣。

二十六年上計京師,投劾歸。

又明年大計,主者議黜之。

李維禎爲監司,力爭不得,竟奪官。

家居二十年卒。

顯祖意氣慷慨,善李化龍、李三才、梅國楨。

後皆通顯有建豎,而顯祖蹭蹬窮老。

三才督漕淮上,遣書迎之,謝不往。

顯祖建言之明年,福建僉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時行十罪,語侵王錫爵。

言惟錫爵敢恣睢,故時行益貪戾,請並斥以謝天下。

帝怒,削其籍。

甫兩月,時行亦罷。

琯,豐城人。

萬曆五年進士,嘗官御史。

旣斥歸,家居三十年而卒。

顯祖子開遠,自有傳。

《明史·汤显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汤显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明史·汤显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汤显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明史·汤显祖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明史·汤显祖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

少善属文,有时名。

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

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

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

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

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

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

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

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

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

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

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

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

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

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

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

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

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

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

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

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

此圣政可惜也。

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

”帝怒,谪徐闻典史。

稍迁遂昌知县。

ニ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

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

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

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オ、梅国桢。

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

三オ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

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译文: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二、思想:行为来自于思想。
1、政治思想:反礼教、反权威、追求个性自由。思想
的形成主要是三股力量的影响所致(也是三个来源)。
其一,明显地受到了王学左派的影响。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方,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 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其师观点:“制欲”不符合仁的 观点,肯定人的多重欲望的合理性,肯定自我。 作者晚年还说:“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汝芳) 师”。 另外,著名的反封建斗士、王学左派大师李贽是其好 友。李贽的“童心说”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的色 彩,深刻地影响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弃官第二年, 两人在临川与李贽相见。李贽更是强调对自我的肯定, 否定一切虚假的东西,特别是对理学的否定。(反礼教 )
2)审美上: 其一,风情戏是一种审美,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 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主要人物是真善美的具体 体现。 如霍小玉爱郎、盼郎和恨郎的过程,杜丽娘由生而死 、由死再生的恋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世人的心,堪称青 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他似乎在告诉读者,女儿是水 做的骨肉,清爽可爱。
其二,官场戏中是审丑,主要基点是对主要人物及其所 出的环境的整体否定。

•其三,创作,达成至情。 •回家后,他居住在临川的玉茗堂(是他构建的实现理想 的平台),构想和放飞着更大的人生理想。
•主要从事戏曲创作,在梨园小天地实现人生大舞台无法
实现的愿望。他要以戏曲救世,以至情悟人。
•另一个任务即从事情的研究和探索。
•四梦有三梦创作于此。在玉茗堂中他生活了十九年,致
力与“至情”世界的打造。

2、文学思想: 以上的思想表现在文学上,就是“至情论”,是贯穿 汤显祖人生和创作始终的思想,也是其作品中最闪光 的地方。他极力渴望使世界变成“至情”的世界,使 人们变成“至情”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他的 “至情”论的内涵。

昆曲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昆曲明代汤显祖牡丹亭原文

《牡丹亭》——汤显祖原文戏折列表(前二十五出)(后三十出)第一出标目第二十六出玩真第五十一出榜下第二出言怀第二十七出魂游第五十二出索元第三出训女第二十八出幽媾第五十三出硬拷第四出腐叹第二十九出旁疑第五十四出闻喜第五出延师第三十出欢挠第五十五出圆驾第六出怅眺第三十一出缮备第七出闺塾第三十二出冥誓第八出劝农第三十三出秘议第九出肃苑第三十四出诇药第十出惊梦第三十五出回生第十一出慈戒第三十六出婚走第十二出寻梦第三十七出骇变第十三出诀谒第三十八出淮警第十四出写真第三十九出如杭第十五出虏谍第四十出仆侦第十六出诘病第四十一出耽试第十七出道觋第四十二出移镇第十八出诊祟第四十三出御淮第十九出牝贼第四十四出急难第二十出闹殇第四十五出寇间第二十一出谒遇第四十六出折寇第二十二出旅寄第四十七出围释第二十三出冥判第四十八出遇母第二十四出拾画第四十九出淮泊第二十五出忆女第五十出闹宴第一出标目【蝶恋花】〔末上〕忙处抛人闲处住。

百计思量,没个为欢处。

白日消磨肠断句,世间只有情难诉。

玉茗堂前朝复暮,红烛迎人,俊得江山助。

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汉宫春〕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

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

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

赴临安取试,寇起淮扬。

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

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

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杜丽娘梦写丹青记。

陈教授说下梨花枪。

柳秀才偷载回生女。

杜平章刁打状元郎。

第二出言怀【真珠帘】〔生上〕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论星宿,连张带鬼。

几叶到寒儒,受雨打风吹。

谩说书中能富贵,颜如玉,和黄金那里?贫薄把人灰,且养就这浩然之气。

〔鹧鸪天〕“刮尽鲸鳌背上霜,寒儒偏喜住炎方。

凭依造化三分福,绍接诗书一脉香。

能凿壁,会悬梁,偷天妙手绣文章。

必须砍得蟾宫桂,始信人间玉斧长。

”小生姓柳,名梦梅,表字春卿。

原系唐朝柳州司马柳宗元之后,留家岭南。

父亲朝散之职,母亲县君之封。

汤 显 祖

汤 显 祖

思想。( 。(一 哲学思想。 二、思想。(一)哲学思想。 师承。他在《答邹宾川》 1、师承。他在《答邹宾川》的信札中曾说过自己思 想的师承关系: 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想的师承关系:“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寄石楚阳苏州》的信里说: 有李百泉先生者, 在《寄石楚阳苏州》的信里说:“有李百泉先生者, 见其《焚书》 畸人也。肯为求其书,寄我骀荡否? 见其《焚书》,畸人也。肯为求其书,寄我骀荡否?” 哲学思想。 2、哲学思想。他哲学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尊情 反理。情和理的含义是什么? 反理。情和理的含义是什么?汤显祖显然是从两个互 有联系的角度来解析情和理这一对范畴的。 有联系的角度来解析情和理这一对范畴的。一是主要 从心理学角度。他说: 是非者理也,爱恶者情也。 从心理学角度。他说:“是非者理也,爱恶者情也。” 二是主要从伦理学角度。陈继儒在《批点牡丹亭· 二是主要从伦理学角度。陈继儒在《批点牡丹亭·题 中曾记载了汤与他的老师张位的一段对话: 词》中曾记载了汤与他的老师张位的一段对话: 张新建相国尝语汤临川云: 以君之辩才, 张新建相国尝语汤临川云:“以君之辩才,握麈而登 皋比,何渠出濂、 闽下? 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 队间,将无为青青子矜所笑! 临川曰: 队间,将无为青青子矜所笑!”临川曰:“某与师终 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 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师讲性,某讲情。”张公无 以应。 以应。
他将情分为真情和矫情,肯定真情。他认为, 他将情分为真情和矫情,肯定真情。他认为, 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 “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而终有所不可 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 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固圣贤之所不 能遗,而英雄之所不能晦也。 能遗,而英雄之所不能晦也。” 真情则可分成善情与恶情两种。 真情则可分成善情与恶情两种。汤显祖用的是有利 于人的正常生存成长的标准,即他自己所说的“贵 于人的正常生存成长的标准,即他自己所说的“ 他说: 天地之性人为贵” 大人之学, 生”。他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大人之学, 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 起于知生。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重 也。” 矫情也可分为两种。假情是矫饰的,虚伪的感情。 矫情也可分为两种。假情是矫饰的,虚伪的感情。 宗教感情虽然也是经过修饰的感情, 宗教感情虽然也是经过修饰的感情,但对此他并不 持否定态度。 持否定态度。

第七章汤显祖

第七章汤显祖

第二节
汤显祖的代表作《牡丹亭》
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 丹》”。 一、题材渊源 明代拟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 还魂》(《杜丽娘记》)
汤显祖作了哪些改造:
首先,作者强调了双方门第的差异, 以反对将门第作为婚姻筹码的封建意识。 其次,作者有意将人物性格及其相互 关系置于为爱情自由而行动的戏剧冲突 中去。 第三,作者着意营造和描绘自由爱情 实现的艰难历程。


汤显祖(1550-1616.6.16农)——“东方的莎士 比亚”与莎士比亚(1564-1616.4.23): 一、爱情观的共性: 1.反封建传统的爱情观 2.提倡纯真、忠诚的爱情观 3.突破禁欲主义的爱情观 二、特性: 1.莎士比亚的乐观性 2.汤显祖的妥协性
五、文化警示意义
一是以情反理。 二是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肯定了青春的美好、爱情的崇高以及生 死相随的美满结合。 三是在商业经济日益增长、市民阶 层不断壮大的新形势下,对于正在兴起 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复习思考题] 1. 试论《牡丹亭》的主题思想的时代特征及 进步意义。 2. 以“惊梦”为例,分析《牡丹亭》的艺术 特色。 3. 名词解释:玉茗堂四梦(临川四梦)。 [参考书目] 1. 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人民 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 2. 钱南扬校点:《汤显祖戏曲集》,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2年版。

二、思想 徘徊于儒、道、释之间 1. 在哲学上,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 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2. 在政治上,汤 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3. 在文学思想 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 人生的“至情”论 A.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B.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六韬· 文师》:“言至情者,事之极也”。 C.最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 达。

第七章汤显祖

第七章汤显祖

第七章汤显祖【教学目标】汤显祖、玉茗堂派、汤显祖的创作的情况。

【教学重点】《牡丹亭》中的人物性格冲突与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杜丽娘形象的意义。

【学时数】4学时【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至情”论、玉茗堂派、杜丽娘形象。

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一、汤显祖的生平(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江西临川人。

是我国杰出的戏剧大师,生活在十六世纪下半叶,与英国的莎士比亚同时。

汤显祖出生在读书世家,但在科考上却一再受挫,直到万历十一年才中了进士。

又因为不愿结交权贵,一直身居闲职。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改派浙江遂昌知县,虽然政声极佳,但对时事的失望,使他于万历二十六年毅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专心于戏曲创作。

二、汤显祖思想中的“至情”论在哲学思想上,汤显祖受王学左派(如李贽、罗汝芳,达观禅师等)的影响,反对维护封建礼教的程朱理学,崇尚真性情,用“情”对抗道学家的“理”。

他说:“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寄达观》)这种对“真情”的推崇和追求,构成了他蔑视权贵、痛恨暴政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

在政治思想上,他支持代表中小地主和工商业主利益的东林党人,和东林党早期的领袖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有交往。

在文艺思想上,他和徐渭及公安派领袖袁氏兄弟站在一起,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提倡抒写性灵,不拘格套。

表现在戏曲领域,就是反对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的主张。

总之,汤显祖的思想是进步的,因而他的作品能闪现耀目的思想光辉。

在归隐临川期间,汤显祖先后创作了《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地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晚年因政治失意和爱子夭折,崇尚佛道,消极的出世思想有所滋长。

这在他的《邯郸记》、《南柯记》及部分诗文中都有所表现。

因他所居之处名“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

四部传奇都描写了梦境,但并不脱离现实,这些梦境正是作家生活的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折光反映,是作家一生的经历、痛苦、愤慨和不平的倾泻。

第七章 汤显祖和《牡丹亭》

第七章  汤显祖和《牡丹亭》

2.其他形象: • 春香:活泼可爱。 • 柳梦梅:痴情、钟情与纯情。 • 杜宝:代表顽固不化的封建统治阶层(陈最良: 陈腐迂阔的封建教化)。 • 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杜安抚摇 头山屹,强笑河清,一味做官,片言难入”。 3.《牡丹亭》人物塑造的特点: • 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中揭示人物性格。《训 女》《闺塾》《惊梦》《寻梦》《圆梦》 • 细腻的心理刻划。
第七章 汤显祖与《牡丹亭》
第一节 汤显祖生平思想及创作
一.生平 • 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清 远道人。临川人。 • 诸生、张居正。“吾不敢从处女 子失身也。” • 张四维、申时行 • 拒绝与王世贞唱酬。 • 《论辅臣科臣疏》:弹劾首辅申 时行和科臣杨文举、胡汝宁。 • 贬徐闻典史、迁遂昌知县。 • “去钳剭,罢桁杨,减科条,省 期会”,建射堂,修书院。
二.《惊梦》的解读: 1.现代精神分析:无意识 的情欲→有意识的青春 觉醒。 2.心理描写:诗一样的语 言含蓄委婉地表达了人 类生存的价值。 3.戏剧冲突:平静表现是 生死冲突的前奏曲。 4.语言:华美典雅,音节 明亮。
唱腔欣赏
三.《牡丹亭》的人物: 1.杜丽娘形象: •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明确个性解放 意识的女性形象。 • “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 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 • 杜丽娘的世俗性:性格复杂而丰满的体 现。 • 社会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第三节 《牡丹亭》艺术与影响
一.《牡丹亭》艺术特点: 1. 大型诗剧。语言华美典雅,色彩绚丽,抒 情气氛浓厚。 • 吴江派等辈伏低,称“自足不朽也”。 2. 有意识地用情与理组织戏剧冲突,虚实相 生,观众形象地体验到“理学杀人”这一 抽象的哲学命题的丰富内涵。 • “秀才,比前不同。前夕鬼也,今日人也。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明代文学第七章-汤显祖

明代文学第七章-汤显祖

汤显祖与元代剧坛上诸家并立、各有千秋的创作局面不同,明代剧坛总体上呈现出一峰独秀、群山环拱的气象。

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作家,其“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剧创作的高峰。

汤显祖:《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紫钗记》合称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汤显祖创作的第一本完整的传奇是《紫钗记》。

“临川四梦”中,艺术成就仅次于《牡丹亭》的剧作是《邯郸记》。

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枕中记》。

综观“临川四梦”,我们可以大致作一些比较。

从题材内容上看,《紫钗记》和《牡丹亭》属于儿女风情戏,《南柯记》和《邯郸记》属于官场现形戏或曰政治问题戏。

儿女风情戏主要以单向型或双向型的爱情中人为描摹对象,例如霍小玉对李益是十分强烈的单向恋爱,杜丽娘与柳梦梅则是奇幻而又统一的双向恋爱。

在风情戏中,女性是占主体地位的,男子则相对处于从属的地位在政治戏中,男子则是占主要和绝对的位置。

从审美倾向上看,风情戏的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

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生死恋,有若金童玉女的般配,更堪称青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

而政治戏的基点在于对主要人物及其所处环境的整体否定。

政治戏始终以揭露和批判作为审丑手段。

风情戏中的儿女情往往是真善爱的体现,政治戏中的官僚行径则无一不是假恶丑的典型。

前者寄寓着作者对人生的肯定与期望,后者则表现了对生存环境无可救药的痛心疾首。

从哲学主张和理想皈依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时刻高举真情、至情的旗帜,而政治戏则反映出矫情、无情的可憎可恶。

风情戏不仅在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充沛的理想,而且这种理想和最后权威的裁决是一致的。

政治戏中的官僚社会整体腐败不洁,汤显祖便在很大程度上把仙佛两家的出世理想与终极权威联系了起来。

从曲词风格上看,汤显祖的风情戏妙在艳丽多姿,政治戏则显得尖锐深刻。

汤显祖自己的评价较准确: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汤显祖的“至情”论,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道的因缘。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  汤显祖

明代中后期,政治腐败、社会黑暗 万历十九年,汤显祖上《论辅臣科臣疏》, 揭露赈灾官员贪贿行为,并将矛头直指万历 皇帝,因而震动朝野,激怒皇上,被贬为广 东徐闻县典史 汤显祖深感朝政日非,官场黑暗,从政热情 渐渐冷却 万历二十六年(1598),毅然辞官,隐居故 乡王茗堂。主要精力从事戏剧创作
汤显祖的思想
《南柯记》
取材于唐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 写淳于芬与友人在庭中古槐树下饮
酒,酒醉梦入槐安国,被召为驸马, 与瑶芳公主成婚,从此仕途平步青 云。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间,政绩 显著,举国欢诵,升左丞相。瑶芳 公主病逝,断送前程。梦醒,其酒 尚温,方知大槐安国乃大槐树下的 蚁穴。后经契玄大师以剑斩断其情 缘,大悟万象皆空,立地成佛
第七章
汤显祖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 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 皆非情之至也。 ——《牡丹亭题词》
本章要目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 《牡丹亭》 第三节
“临川四梦”其余三部
第一章
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
汤显祖(1550~1616),
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 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十四岁补为诸生 二十一岁中举 三十四岁中进士 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 升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文化警示意义
一、以情反理 二、崇尚个性解放,突破禁欲主义 三、对当时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牡丹亭》其实还未从根本上跳出“发乎情,止 乎礼义”的传统轨道 《牡丹亭》是继《西厢记》以来影响最大、艺术 成就最高的一部杰作,杜丽娘已经成为人们心中 青春与美艳的化身,至情与纯情的偶像。
男主人公柳梦梅身上的才华与痴情紧密地结合在一

起,个性鲜明 封建家长杜宝夫妇,顽固保守的一面;慈爱的一面 陈最良僵化穷酸,被科举和封建教条奴化的典型 丫环春香天真活泼娇憨 这些人物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显得真实可感 《牡丹亭》在艺术上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是篇幅 过长,结构松散,尤其是后半部李全兵乱、杜宝平 叛的描写,游离于全剧爱情主线之外。

汤显祖和《牡丹亭》(褚友翠)(1)

汤显祖和《牡丹亭》(褚友翠)(1)

第七章汤显祖和《牡丹亭》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海若士,一说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

所居名玉茗楼、清远楼。

戏剧作品为传奇五种,《紫箫记》作于万历初年,万历十五年改为《紫钗记》,《牡丹亭》、《南柯梦》、《邯郸梦》都作于作者晚年。

因《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写本,故历来都将其除去不计,称其它四种为“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

一、生平。

汤显祖出身于一个中等富户,高祖和祖父都是藏书家。

他十三岁开始学习古文词,结社唱和,为以后的戏曲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他十四岁进学,二十一岁中举,以孝廉和文章天下闻名。

因拒绝张居正的延揽,故科举不第。

直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即万历十一年(1583),他已三十四岁时才考中进士。

次年任南京太常寺博士,后升至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代南京官署只是安置官员的地方,没有实际的政务。

汤显祖在此期间,与后来成为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等多有往来,非常关心时政。

万历十九年,他上《论辅臣科臣疏》,指出,万历朝政治的败坏是因为前十年张居正,后十年申时行主持朝政造成的。

并且揭露抨击了赈灾官员的贪污行为。

此疏一上,震动朝野,得罪执政,他因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万历二十一年,他任浙江遂昌县知县,前后五年。

宽刑简政,颇有政声,受民爱戴。

当时神宗借收矿税之名横征暴敛,朝廷对各地灾荒处理不力,加之边境作战失利,他感到在政治上已不可能有所作为。

万历二十六年他投劾弃官归乡,时年四十九岁。

万历二十九年朝臣以“浮躁”之名,将他的官籍削除。

他弃官后一直在故乡过着隐居生活。

在这前后,他大约在万历二十五年写成了不朽的名作《牡丹亭》,次年写《牡丹亭记.题词》,一并付刻。

万历二十八年写成《南柯梦》,次年写出《邯郸梦》,这也是他最后一部剧作。

二、思想。

他不仅是个伟大的戏剧家,而且是晚明时代最进步的思想家之一,在文学理论和戏曲理论方面也颇有建树。

(一)哲学思想。

1、师承。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 汤显祖

2、为官理想化: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张 、为官理想化:直到万历十一年( ) 居正死后,他才考中进士。 居正死后,他才考中进士。又因他不愿巴结权 贵张四维和申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贵张四维和申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 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万历十九年(1591) ) 因灾异下诏求谏,他写了有名的《 因灾异下诏求谏,他写了有名的《论辅臣科臣 弹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 疏》,弹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广东徐 闻县典史。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闻县典史。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 在遂昌五年,颇多善政,曾在除夕遣囚度岁, 在遂昌五年,颇多善政,曾在除夕遣囚度岁, 在元宵纵囚观灯。但终因不附权贵而遭罢斥, 在元宵纵囚观灯。但终因不附权贵而遭罢斥, 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并于这年 于万历二十六年( )弃官回家, 秋天由城郊迁居临川城内玉茗堂。 秋天由城郊迁居临川城内玉茗堂。此后他绝意 仕进,隐居家中,从事写作。 仕进,隐居家中,从事写作。
五、影响
二、思想 (一)政治思想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区,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区,汤显祖在少 年时朗就接受了王学左派的影响, 年时朗就接受了王学左派的影响,他的老师罗 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 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他还崇拜被 封建卫道者视为洪水猛兽的另一左派王学大师 李贽。汤显祖弃官后的第二年, 李贽。汤显祖弃官后的第二年,曾在临川会见 当时“名振东南”的达观(即紫柏)禅师, 他。当时“名振东南”的达观(即紫柏)禅师, 以禅宗反对程朱理学,与汤显祖关系尤为密切, 以禅宗反对程朱理学,与汤显祖关系尤为密切, 汤显祖尊他们为“一雄一杰” 认为“ 汤显祖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见以可 上人(达观)之雄,听李百泉( 之杰, 上人(达观)之雄,听李百泉(贽)之杰,寻 其吐属,如获美剑” 答管东溟》 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

牡丹亭原文翻译

牡丹亭原文翻译

牡丹亭原文翻译牡丹亭原文翻译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到文言文的精华,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牡丹亭原文翻译文言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

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

传杜太守事者,彷彿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为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

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

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翻译】天下女子的多情,难道还有像杜丽娘那样的吗?梦见那位情人就得病,一病而迅即不起,以至亲手描绘自己的画像传于世以后就死了。

死去三年了,又能在冥冥之中寻求到所梦的人而复生。

像杜丽娘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多情的人了。

她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活着时可以为情而死,死了又可以为情而生。

活着不愿为情而死,死而不能复生的,都不能算是感情的极点啊。

梦中产生的情,为什么一定不是真的呢,天下难道还缺少这样的梦中之人吗?一定要挨到男女同席了才算是成亲,等到挂冠辞官后才感觉安全的,都是只看事情表面的说法啊。

记述杜太守事迹的故事,模仿了晋代武都太守李仲文、广州太守冯孝将儿女恋爱的传说。

我稍加改动而写成了这个剧本。

至于杜太守拘押拷打柳梦梅,也就象汉代睢阳王拘押拷打谈生了。

唉,人世的事情,不是人世所能理解透彻的。

自己不是学问贯通古今的人,所以常常用“理”去加以推究了。

只是一味强调(杜丽娘死而复生与柳梦梅结合的事)从理的角度看一定没有,又怎么知道从情的角度看一定存在呢?内容简介:内容简介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 汤显祖

《牡丹亭》的艺术魅力
奇幻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强烈的主观精神 追求,浓郁的抒情场面,典雅绚丽的曲文 铺排,都体现出《牡丹亭》较为典型的浪 漫主义风格和多重艺术魅力。以一系列抒 情场次表现主人公强烈的追求,使其主观 精神外化,并在此基础上令戏剧冲突持续 升级,这正是《牡丹亭》的神韵与魅力之 所在。《牡丹亭》又是一部兼悲剧、喜剧、 趣剧和闹剧因素于一体的复合戏。各种审 美意趣调配成内在统一的有机体。
全剧3030折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折本事源于唐沈既济的传奇南柯记和和邯郸记邯郸记两两个剧本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恶情的批判在个剧本主要表现了作者对恶情的批判在主人公淳于棼和卢生梦魇般的生涯中汤主人公淳于棼和卢生梦魇般的生涯中汤显祖传达了恶情会如何成为一种异己的力显祖传达了恶情会如何成为一种异己的力量而导致人格的消失和人性的堕落
第七章 汤显祖
汤显祖作为明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剧 作家,其“临川四梦”达到了同时代戏剧 创作的高峰。一些中外学者曾将汤显祖与 莎士比亚进行平行比较,认为这两位戏剧 大师在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 都作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与思想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 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出生在读书世家,汤显祖承袭了四代习文的家风。 他5岁就能属对联句。10岁学古文词,对《文选》 颇为喜爱。14岁补为诸生,在县学里名列前茅。 21岁时又以排名第八的成绩中了举人。 万历十一年(1583)汤显祖以第三甲第211位的排 名中了进士。此后,汤显祖仕途颠簸,乃于万历 二十六年(1598)毅然辞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 中。汤显祖先后创作了《牡丹亭》(1598)、 《南柯记》(1600)、《邯郸记》(1601),连同 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四梦” 或“玉茗堂四梦”。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 汤显祖






2.为官: 万历十九年(1591)因灾异下诏求谏,他写了有名 《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内阁大学士申时行,被贬为 广东徐闻县典史。 万历二十一年,改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他在遂昌五年, 颇多善政,曾在除夕遣囚度岁,在元宵纵囚观灯 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乡,时年四十九岁。 万历二十九年朝臣以“浮躁”之名,将他的官籍削除。 3.创作: 他弃官后一直在故乡过着隐居生活。大约在万历二十 五年写成了不朽的名作《牡丹亭》,次年写《牡丹亭 记.题词》,一并付刻。万历二十八年写成《南柯 梦》,次年写出《邯郸梦》,这也是他最后一部剧作 万历四十四年逝世,享年67岁。
第二十七出《魂游》丽娘魂游杜府,听到有人在叫“俺 的姐姐呵! 俺的美人呵!”心中惊疑而现身梅花观。 第二十八出《幽媾》柳梦梅在屋内拈香拜画,丽娘鬼魂 敲门,柳梦梅以为是邻女,二人完其前梦。至此,男 女两条线索真正重合了。 第二十九出《旁疑》石道姑因听到柳梦梅屋内有女人声 息,怀疑游方小道姑在与柳梦梅说话。这里透露出柳 杜二人幽会消息泄露,马上会起波折。 第三十出《欢挠》柳、杜幽会,石道姑与小道姑来查看, 丽娘藏到画后。 第三十一出《缮备》杜宝一方 的情况。 第三十二出《冥誓》丽娘让柳梦梅盟誓娶自己为妻,然 后说出真相,嘱其发掘坟墓让自己回生。 第三十三出《秘议》柳梦梅找石道姑商议让丽娘回生的 事情。这一出石道姑对柳梦梅说:“大明律: 开棺见尸, 不分首从皆斩哩。”“只怕事发之时怎处?”使冲突的 核心由丽娘转移到了柳梦梅身上。丽娘所承担的以情 反理的任务大部分完成。
主体第二层次21-39出
第二十一出《谒遇》钦差苗舜宾寺中祭宝,柳梦梅求 见,得其资助上京路费。这出戏点出了苗舜宾与柳 梦梅的关系,为后文科考迟到受照顾做张本,也为 男主人一线向女主人一线移动起了推动作用。 第二十二出《旅寄》柳梦梅路过南安病倒,被陈最良 搭救,让他住进梅花观养病。男女两线相交终于要 成为现实了。 第二十三出《冥判》丽娘在阴间向判官表明自己因梦 慕色而亡。判官放丽娘出枉死城中,并让花神保护 她的肉身,此出丽娘迈出了自死而生的第一步。 第二十四出《拾画》柳梦梅游园拾到了丽娘的春容, 误当成观音像供奉。男女相遇由春容牵线。 第二十五出《忆女》丽娘死了三年,杜母与春香在其 生辰之日祭奠。 第二十六出《玩真》柳梦梅瞻礼观音像,认出是人间 女子,对画膜拜。

牡丹亭简介

牡丹亭简介
• 理解杜丽娘的的形象有三点值得重视: • 1.情的合理性: 在这里“情”,狭义的理解即是爱情;
广义的理解,即是人的自然要求。剧作通过杜丽娘的遭遇, 表达了对青春难再的珍惜,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对纯真爱 情的憧憬。
• 她对爱情的追求,首先来自于生命的自然冲动,来自于 “欲”的追求,面对着大好春光,不禁发出:“关了的睢 鸠,尚有州渚之兴,何以人不如鸟乎!”又想到自己: “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光阴如过隙 耳,可惜妾身颜色如花,岂料命如一叶乎!”在最著名的 《惊梦》一出中,她抒发了自己美丽的生命如同美好的春 光一样被荒废的无奈和忧伤:
• 杜丽娘的母亲,也已被封建教条所奴化。她平时看见女儿 裙子上绣着两朵花两只鸟都怕惹动情思。
• 杜丽娘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与社会隔绝甚至与大自然 隔绝的环境氛围中,她的身份是娇贵小姐,她的生活是养 尊处优。这对一个情窦初开的青春少女而言,无疑是精神 牢笼,人间地狱。而杜丽娘所追求和向往的爱情就是在这 样充满荆棘的贫瘠土地上萌生的,因而就显得格外的艰难、 可贵和美好。
•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 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面对的是由近及远的红花紫蓓、亭台楼阁、细雨轻风、烟 雾游船,这是一片动人的春景。在这样的春景中,先是惋 惜只有“断井颓垣”相伴,后是感叹“忒看的这韶光贱”, 核心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惆怅郁闷。 通过杜丽娘的直白,以“乐景”写“哀心”,“倍增其 哀”,宣泄了杜丽娘内心的郁闷,表达了她追求自由的热 望。
• 3.由欲到情,与崔莺莺不同(由情到欲)
• 肯定了由“欲”到“情”的自然合理要求,表现了由“欲” 到“情”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由情 到欲与封建礼教冲突小,而由“欲”到“情”与社会、礼 教之冲突更大!

考研文学复习64第七章汤显祖

考研文学复习64第七章汤显祖
4、“临川四梦”中,汤显祖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是,艺术成就仅次于它的是。
三.简答
1、《牡丹亭》的爱情描写与《西厢记》表现的爱情有何异同?
2、试析《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四.论述
1、简述《牡丹亭》的取材来源和主题提炼
2、试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述《牡丹亭》浪漫主义的艺术成就
二轮复习64:第七章:汤显祖

第七章:汤显祖
一.解释:1、“临川四梦” 2、《牡丹亭》
二.填空
1、“临川四梦”是著名戏剧家创作的、、、四部传奇的合称,又称。
2、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的人物形象,是人间至情的偶像,是封建家长的代表,
是封建教化的象征。
3、汤显祖传奇《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分别取材于唐传奇、、。

青莲阁记(汤显祖)阅读答案附翻译,青莲阁记(汤显祖)阅读答案附翻译

青莲阁记(汤显祖)阅读答案附翻译,青莲阁记(汤显祖)阅读答案附翻译

青莲阁记(汤显祖)阅读答案附翻译,青莲阁记(汤显祖)阅读答案附翻译青莲阁记汤显祖李青莲居士为谪仙人,金粟如来后身,良是。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心神如在。

按其本末,窥峨嵋,张洞庭,卧浔阳,醉青山,孤纵掩映,止此长江一带耳。

风流遂远,八百年而后,乃始有广陵李季宣①焉。

季宣之尊人乐翁先生,有道之士也。

处嬉而神清,休然穆然,《五经》师其讲授,六德②宗其仪表。

达人有后,爰发其祥。

梦若有持清都广乐,徘徊江庭以将之,曰:“以为汝子。

”觉而生季宣,因以名。

生有奇质,就傅之龄,《骚》《雅》千篇,殆欲上口。

弱冠,能为文章。

云霞风霆,藻神逸气,遂拜贤书,名在河岳。

公车数上,尊人惜之,曰:“古昔闻人雅好鸣琴之理,子无意乎。

”季宣奉命筮仕,授以山东济阳长。

资事父以事君,亦资事君而事父也。

三年,大著良声,雅歌徒咏。

然而雄心未,侠气犹厉,处世同于海鸟,在俗惊其神骏。

遂乃风期为贾患之媒,文字只招残之檄矣。

君慨然出神武门,登泰山吴观而啸曰:“使吾一饮扬子中泠水,亦何必三周华不注耶!且亲在,终致吾臣而为子矣。

”则归而从太公。

群从骚牢,夷犹乎江皋,眺听壶觞,言世外之事,颓如也。

起而视其处,有最胜焉。

江南诸山,翠微晔几席,欣言外之。

夷堂发凶,层楼其上。

望远可以赋诗,居清可以读书。

书非仙释通隐丽娟之音,皆所不取。

然季宣为人伟朗横绝,喜宾客。

而芜城真州,故天下之轴也,四方游人,车盖帆影无绝,通江不见季宣,即色沮而神懊。

以是季宣日与天下游士通从,相与浮拍跳踉,淋漓顿挫,以极其致。

时时挟金、焦而临北固,为褰裳蹈海之谈。

故常与游者,莫不眙愕相视,叹曰:“季宣殆青莲后身也。

”相与颜其阁曰“青莲”。

季宣叹曰:“未敢然也。

吾有友,江以西清远道人,试尝问之。

”道人闻而嘻曰:“有是哉!古今人不相及,亦其时耳。

世有有情之天下,有有法之天下。

唐人受陈、隋风流,君臣游幸,率以才情自胜,则可以共浴华清,嬉广寒。

令白也生今之世,滔荡零落,尚不能得一中县而治,彼诚遇有情之天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其不朽名作《牡丹亭》则是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一、仕履和交游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

他十四岁补诸生,二十一岁中举。

自幼即有文名,为人正直,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万历五年(1577)参加会试,权相张居正令次子嗣修结纳汤显祖及其同乡沈懋学。

汤显祖拒绝,落第而归。

万历八年,张居正之三子懋修又来结纳,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相拒,依然未中。

直到万历十一年才考中进士。

又因不愿巴结张四维和申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

万历十九年因写下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改任遂昌县知县。

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从事创作。

二、思想与“至情论”(一)哲学思想。

1、师承。

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答邹宾川》)《寄石楚阳苏州》:“有李百泉先生者,见其《焚书》,畸人也。

肯为求其书,寄我骀荡否?”2、哲学思想。

他哲学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尊情反理。

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词》:“张新建相国尝语汤临川云:‘以君之辩才,握麈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矜所笑!’临川曰:‘某与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

师讲性,某讲情。

’张公无以应。

”他将情分为真情和矫情,肯定真情。

“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

而终有所不可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

固圣贤之所不能遗,而英雄之所不能晦也。

”矫情是为了某种现实功利的目的,伪装出来的情绪。

如他评价当时的士大夫,“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行俯立,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

”李贽和达观(紫柏)禅师,汤显祖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见以可上人之雄,听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

(二)政治思想主张仁民爱物(三)文艺思想——“至情”观第一,从宏观看,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第二,从程度看,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第三,从途径看,有效的“至情”感悟方式是借戏剧之道来表达。

“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疬不作,天下和平”,人们最终在“至情”的照耀下,于戏剧的弦歌声中,把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

李贽和达观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汤显祖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反抗和蔑视礼教,抨击权贵豪门、揭露腐败政治和要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基础,是他后期作品中出世思想的主要来源。

三、文学理论与创作在具体创作中,汤显祖的重情论变而为灵气论。

“自然灵气,恍惚而来,不思而至。

怪怪奇奇,莫可名状。

非物寻常得以合之。

”“天下文章所以有生气者,全在奇士。

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能飞动则下上天地,来去古今,可以屈伸长短,生灭如意,如意则可以无所不如。

”“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四者到时,或有丽词俊音可用。

尔时能一一顾九宫四声否?如必按字摸声,即有窒滞迸拽之苦,恐不能成句矣!”在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方面,汤显祖主张内容是第一位的,内容决定形式,而不能为了追求所谓完美的形式,以文害意。

在这个问题上,他与吴江派的沈璟有过非常激烈的论战。

四、汤显祖的创作剧作《紫箫记》和“临川四梦”:《紫钗记》写于万历十五年(1587 )、《牡丹亭》写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南柯记》及《邯郸记》分别写于万历二十八年和二十九年(1600和1601)。

前后历时共十五年:这十五年正是汤显祖从南京任闲职到贬官徐闻,从治理遂昌到愤而去职,经历宦海沉浮、人世坎坷,对现实、对人生感慨良多的时期。

这四个剧本用戏剧的形式集中地表现了汤显祖对人性、人生及其意义的思考。

其中《牡丹亭》有英、德、日三种文字的全译本。

诗文集《红泉逸草》、《雍藻》、《问棘邮草》;《玉茗堂文集》、《玉茗堂集》等。

钱南扬、徐朔方把他的现存作品详加考订,合编为《汤显祖集》。

第二节《牡丹亭》一、《牡丹亭》的题材渊源《牡丹亭》脱稿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汤显祖弃官返回临川之后。

其题材之来源,据作者自叙云:“传杜大守事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

予稍微更而演之。

至于杜守收考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考谈生也。

”(《牡丹亭·题词》)上述李仲文,冯孝将及睢阳王等故事中之女子,都是死后主动追求男子,自由结合,争取还魂复生,只是有的如愿以偿,有的功败垂成而已(李仲文事载《搜神后记》卷四,冯孝将事载刘敬叔《异苑》卷八,睢阳王事载《搜神记》卷十六。

三事亦可见《太平广记》),所谓“传杜太守事者”,是指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原作见明末编刻的《燕居笔记》。

二、《牡丹亭》的思想内涵故事情节梗概:第一出《汉宫春》词: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

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

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

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

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睢阳。

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

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

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

主题:剧本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死不谕的爱情,歌颂了男女青年在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上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表达了挣脱封建牢笼、粉碎宋明理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理想生活的朦胧愿望。

杜丽娘的形象追求爱情,坚持理想,生死以之,敢于斗争,是杜丽娘这个形象最本质的特点。

王思任《牡丹亭叙》:“杜丽娘……触似羚羊,月可沉,天可瘦,泉台可瞑,獠牙判发可狎而处;而‘梅’、‘柳’二字,一灵咬住,必不肯使劫灰烧失。

”杜丽娘是一个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

1、苦于幽闺,乐于梦境。

2、因情而死,为情再生。

3、捍卫爱情,勇于抗争。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生者可以死,死可能生。

生而不可与死者,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种性格特征有着很深刻的时代意义,她的遭遇和反抗精神有着广泛的代表性。

据记载:当时有娄江女子俞二娘,因读《牡丹亭》断肠而死。

杭州女伶商小伶,演《牡丹亭》至“寻梦”一场,联想到自己的不幸,伤心而死。

冯小青,广陵人,年十六嫁杭州冯生为妾,丈夫窝囊,大妇悍妒,离居孤山,两年后便抑郁死去。

留诗云:“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内江一女子,才色出众,一心觅快婿,读《牡丹亭》后,愿许配作者,汤以年老辞,女不信。

一日,汤游西湖,女得知往观,见汤皤然一老翁,喟叹命苦,投水自尽。

他极为感动,写下了两首《哭娄江女子》诗,表示沉痛的哀悼。

其一云:“画烛摇金阁,真珠泣绣窗。

如何伤此曲,偏只在娄江。

”其二云:“何自为情死?悲伤必有神。

一时文字业,天下有心人。

”《牡丹亭》的其他人物,写得也很出色。

如另一主要人物柳梦梅,是一个既热中功名又忠于爱情的人物。

这个形象既体现了时代的理想,也反映了作者思想上的局限。

杜宝是个矛盾人物,既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也是坚定的正统主义者。

按照剧本的思想倾向,作者只能谴责杜宝的专横迂腐,而颂扬他的清廉正直,就势必造成对这个人物爱憎不明、是非混淆的感觉,进而造成这个形象被割裂和不合谐的印象。

三、《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奇幻与现实结合表现在他是第一个把浪漫手法引入传奇创作并取得巨大成就的作家。

特别是《牡丹亭》,无论在全剧构思和人物塑造上,都能大胆采用浪漫的创作方法,那种超越三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情”,就是剧本浪漫构思的基础。

他总是从“情”的理想高度来观察生活和表现人物的。

笔下的人物首先是一种感情的存在,不同的形象就表现在不同的感情差别之上。

正如王思任在《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中所说:“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即有泪;叹者真叹,叹即有气。

杜丽娘之妖也,柳梦梅之痴也,老夫人之软也,杜安抚之古执也,陈最良之雾也、春香之贼牢也,无不从筋节窍髓以探其七情生动之微也。

”2,浓郁的抒情和强烈的主观追求。

如《牡丹亭·惊梦》出中〔步步娇〕一曲,就通过梳头、照镜、出闺房等小动作,写出了一个顾影自怜、脉脉含情的少女的微妙心情。

汤显祖最善于抒发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感觉,倾泻人物的内心激情。

如:《牡丹亭·惊梦》〔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

〔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通过杜丽娘赏春——感春——伤春的感情变化,透露出她的青春苦闷和精神压抑,从而成为人物找回自我的过程,意识觉醒的过程。

3,典雅绚丽的曲文铺排其语言浓丽华艳,意境深远,历来被尊为“文采派”之首。

不少唱辞长久以来烩炙人口,确有“婉丽妖冶,语动刺骨”(王骥德《曲律》)的特色。

另一方面又能吸收元杂剧语言自然真切的特点,不因重文采而轻视本色。

第十出惊梦【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停半晌、整花钿。

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啊,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啊。

〔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

〔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

〔旦〕提他怎的!王思任《牡丹亭叙》:“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张琦《衡曲麈谈》:“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实甫《西厢》交胜”。

沈德符《野获编》:“汤义仍《壮丹亭》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四、作品的缺陷(一)内容方面:1、无法摆脱皇上赐婚,皆大欢喜的旧套。

2、有些色情描写或低级趣味的描写。

(二)艺术方面:1、结构枝蔓松散。

2、语言方面的问题。

如“找烟花状元,热赶在谁边毛臊打教遍。

”第三节《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紫箫记》和《紫钗记》一、《紫钗记》汤显祖的传奇中,《紫箫记》是他早期的一部不成熟的作品,万历五至七年(1577—1579)写于临川,取材唐传奇《霍小玉传》。

帅机评曰:“此案头之书,非场上之曲也。

”《紫钗记》是《紫箫记》的改写,也取材于小说《霍小玉传》,霍小玉、卢太尉、李益、黄衫客。

汤显祖在《题辞》中说:“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衣客能做无名豪,余人微各有致。

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二、《南柯记》和《邯郸记》《南柯记》共四十四出,取材于唐李公佐传奇小说《南柯太守传》:被免职的裨将淳于棼,终日借酒浇愁。

一日醉卧榻上,梦见槐安国使者来迎,国王招他为驸马,出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颇有政绩:“征徭薄,米谷多”;“行乡约,制雅歌”;“多风化,无暴苛”;“平税课,不起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