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 新人教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爱。
3、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兴趣。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生平中的重要事件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50-1583)为读书应举阶段。
受业于罗汝芳,拒绝张居正的延揽以致科考坎坷。
第二阶段(1584-1597)为入仕做官阶段。
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五年遂昌知县生涯政绩显赫。
第三阶段(1598-1616)为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阶段。
二、汤显祖的思想1. 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
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杰”。
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 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2024年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优质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2024年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优质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古代戏曲欣赏》中的《牡丹亭·游园》选段。
具体内容包括《牡丹亭》第二十四出《惊梦》中的游园部分,详细解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对白,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学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游园》选段的文学背景,掌握其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2. 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人物形象,领会其表达的情感与精神内涵。
3. 提高学生对古代戏曲的欣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古代戏曲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教学重点:分析《牡丹亭·游园》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领会其文学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牡丹亭》选段的视频片段,引发学生对古代戏曲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牡丹亭》的背景,详细解析游园部分的剧情,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人物形象。
3. 例题讲解:以选段中的一段对白为例,讲解古代戏曲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选段,体会人物情感,并进行点评。
5.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游园选段中的爱情主题,探讨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游园》2. 主要内容: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对白,艺术特色分析3. 人物形象:杜丽娘、柳梦梅4. 重点词汇:缠绵、婉约、意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游园》选段中的爱情主题,结合现代社会,谈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堂所学,从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中提炼出主题,并结合现代社会进行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牡丹亭》全本,深入了解古代戏曲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学校举办的戏曲社团,亲身体验戏曲表演艺术。
汤显祖与《牡丹亭》优秀教学设计
生情 者不 可知 以所 死起 ,, 死一 者往 可而 以深 生。 。
汤 显 祖 与 牡 丹 亭
二、预习检查
(一)汤显祖
汤显祖(1550-1616),是明代首屈一 指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的戏曲代表作 为“临川四梦”,包括《牡丹亭》、 《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以卓绝的才华展现了社会与文化意 识的变迁,凸显了个人主体对人生意义 的探寻,艺术地表现了世总为情的人生 理念,并把这种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归 结为至情。
【步步娇】杜丽娘游园前精心梳妆准备的情状【醉扶归】杜丽娘梳妆完毕后的顾影自怜 【皂罗袍】【好姐姐】杜丽娘眼中的园景 【隔尾】杜丽娘游园的感叹
第一层:(1--3)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 第二层:(4--6)杜丽娘游园中的所见、所感
探究二:精读第二层
精读 【皂罗袍】【好姐姐】两支曲子,鉴赏其妙处。
(一)景美 描绘了一幅姹紫嫣红、春意盎然的春景图, 富于诗情画意。 (二)情真 抒发了她对年华在深闺寂寞生活中虚度的 叹惋 (三)韵齐 一韵到底、韵调明快 (四)技高 以乐景衬哀情、对比、用典、视听结合
(三)《牡丹亭·惊梦·游园》
《游园》选自第十出《惊梦》, 这一出,可以分为游园和惊梦 两部分,游园是惊梦的铺垫, 由六支曲子组成,主要是刻画 杜丽娘的内心世界。
三、精读探究
探究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快速阅读课文选段,讨论并明确:
1、六支曲子各讲了什么内容? 2、六支曲子可以分为几层?
明确1:【绕池游】揭开了游园的序幕,为整个游 园奠定了感情基调
(二)《牡丹亭》
1.故事梗概
主要戏剧动作可以分解成三个段落:爱得死去、 爱得活来、爱的完成,又可以概括为梦中情、 人鬼情、人间情。
2.作品人物及特征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案例和
教学
材料
案例1.《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到:‘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林黛玉听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中第十出《游园》。其中《皂罗袍》一曲文词优美,婉转典雅,意味深长,情景交融,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伤春佳作。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封建时代的青年女子大多都有与杜丽娘同样的感受,因此这支感叹韶华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
杜丽娘的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有一个成长过程,并包含着一定的复杂性。汤显祖一方面通过人物关系提供杜丽娘的生活环境,一方面通过剧情发展揭示杜丽娘的内心活动,从而表现了杜丽娘叛逆性格的成长过程及其复杂性。
杜丽娘是个封建官僚的女儿。她的父亲杜宝任南安太守,自称“西蜀名儒”,是以儒学传家的。封建社会讲究门第家声、光宗耀祖,要求儿子尽孝道,而最大的孝道则是飞黄腾达之后“扬名声,显父母”。杜宝因膝下无儿,就对杜丽娘格外看重,竭力把她培养成标准的“淑女”,在家是个敬父母的温顺女儿,出嫁是个相夫教子的贤妻良母。杜宝一心指望杜丽娘“他日到人家,知书知礼,父母光辉”。因此,杜丽娘从小受着严格的封建教育,男女《四书》都可以背诵,她不能自由行动,也不能自由思想,绝不允许有个人的意志和感情。她被严密地关在家庭里,同外界社会是完全隔绝的;她同时被严密地关在闺房里,同外界自然也是完全隔绝的。按照封建时代对妇女的要求,她只能做一具行尸走肉。实际上,杜宝的家庭里本来就充满着腐烂霉臭的气味,在理学思想的统治之下,一切都丧失了自由,丧失了活力,丧失了生命。生长在这样家庭里的杜丽娘,礼法、家规、女诫、妇道等等像一重又一重的枷锁,紧紧地套在她的身上。她因为疲乏,白天稍为睡一会儿,都被认为是行为放纵,有失检点,就连她在裙子上面绣了成双成对的花鸟,也要引起封建家长的大惊小怪,被看作是了不得的邪思妄念。就这样,杜丽娘确乎驯良得像一头羔羊。她的丫环春香说她:“名为国色,实守家声。嫩脸娇羞,老成尊重。”但杜宝还不满足,他与杜丽娘的母亲商量决定,专门请了一位塾师陈最良来教杜丽娘念书,目的倒不在乎要杜丽娘学文化、长知识,而在于用儒家圣贤书籍使杜丽娘“拘束身心”。“拘束身心”,就是不准自由行动,也不准自由思想,一切都服从于“理”。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色,提高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和理解。
2.通过学习《牡丹亭》,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提升文言文素养。
3.深入剖析作品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具备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4.感悟作品所传达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牡丹亭》第三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至第五折“但见泪痕湿故纸,心知肚明是故人”。
2.作品背景:汤显祖、明代戏剧、南曲四大传奇等。
3.重点词汇:姹紫嫣红、断井颓垣、泪痕、故纸等。
4.难点语句:结合课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西厢记》、《长生殿》等古典戏剧作品,了解戏剧的特点及审美价值。
进而引入本课《牡丹亭》,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15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品情感。
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课堂讲解(40分钟)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1)背景介绍:汤显祖、明代戏剧、南曲四大传奇等。
2)课文解析:a.姹紫嫣红、断井颓垣等词汇的解释。
b.泪痕、故纸等语句的剖析。
c.人物形象分析:杜丽娘、柳梦梅、陈最良等。
3)作品鉴赏: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如情节、人物、语言等。
4.课堂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课后作业(10分钟)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检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感悟文章:阅读学生提交的感悟文章,了解学生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教版选修汤显祖与《牡丹亭》word教案
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教学目标】1.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爱。
2.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兴趣。
教学设想一、由于大多数学生对中国古典戏曲不熟悉,缺乏欣赏的兴趣,本单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引发学生对中国戏曲的好奇心。
在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何以把中国昆曲列为“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之后,最好就直接播放昆曲《游园惊梦》或白先勇策划、苏州昆曲剧院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惊梦》。
也可以请一两位懂行的人与学生座谈,说说昆曲何以让他们着迷。
二、在引导学生了解该剧的人文内涵时,可以把该剧同《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两者都是言“情”。
《罗密欧与朱丽叶》展开的是“情”与“仇”(家族)的冲突;而《牡丹亭》则是“情”与“理”的冲突。
这个“理”是封建旧礼教之“理”。
“情”在与“理”的斗争中,突出地表现出了超越生死的顽强和坚韧。
三、在欣赏的过程中可以随时介绍一些中国戏曲在程式与行当方面的知识。
这一方面,不宜脱离剧作本身做系统介绍,否则学生可能会觉得繁琐而枯燥。
最重要的介绍点应该是中国戏曲与中国抒情诗的关系,结合“游园”指出其中的抒情诗成分及其为戏曲增添的动人光彩。
课内关于“牡丹亭意象”的论述,可以作为一个典型例子加以详尽解剖。
赏析举隅一、在《牡丹亭》产生的历史环境中了解剧作的意义。
汤显祖所生活的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年代。
其时,东南半壁自明代中叶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从繁荣走向衰颓。
张居正的政治改革振兴一时,很快又跌入低谷。
都市的出现和经济上的富裕造就了一批“富人”,过度的享乐欲望刺激了消费文化的发展,政治上不得志的文人转向文化创造,戏曲空前繁荣。
在这种形势下,占据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越发显示出它“存天理灭人欲”的压抑作用。
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心学崛起,强调对心性及人生意义的探索,肯定个人主体的意义,因而引发了个人欲念与官方意识形态的进一步冲突。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戏剧欣赏与表演》中的《牡丹亭》章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牡丹亭》的经典选段,如《惊梦》、《寻梦》、《诊梦》、《圆梦》等,详细分析作者汤显祖的创作背景、剧情结构、人物性格以及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的剧情,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掌握汤显祖的戏剧创作风格,体会古代戏剧的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性格及其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牡丹亭》的剧情,体会汤显祖戏剧创作的艺术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经典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古代戏剧的魅力。
2. 讲解:详细讲解《牡丹亭》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性格,解读汤显祖的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3. 例题讲解:以《惊梦》为例,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阐述戏剧中的矛盾冲突。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寻梦》、《诊梦》、《圆梦》等选段的剧情,分析人物性格,体会戏剧艺术。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教案2. 内容:剧情简介人物性格分析汤显祖戏剧创作风格艺术特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谈谈你对古代戏剧爱情观念的认识。
2. 答案:分析要点: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表现了古代戏剧中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学生答案示例:在《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经历了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他们对爱情的执着与勇敢。
这种爱情观念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封建礼教对爱情的束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了《牡丹亭》的剧情、人物和艺术特色。
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背后的文化内涵。
牡丹亭教案_大学语文
课程名称:大学语文授课对象: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学习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4.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1. 《牡丹亭》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形象。
2. 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1. 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在《牡丹亭》中的具体体现。
2.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牡丹亭》故事梗概、人物介绍、汤显祖生平及创作背景。
2. 《牡丹亭》剧本。
3. 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介绍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牡丹亭》为何能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的巅峰之作?二、故事梗概及人物介绍1. 简述《牡丹亭》的故事梗概,包括主要人物杜丽娘、柳梦梅、春香等。
2.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特点,如杜丽娘的纯真、痴情,柳梦梅的勇敢、执着等。
三、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1. 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分析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如情景交融、人物心理描写等。
3. 以《牡丹亭》为例,具体讲解汤显祖的艺术特色,如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等。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就《牡丹亭》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交流。
2.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五、总结1. 总结《牡丹亭》的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2. 强调《牡丹亭》在戏曲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戏曲创作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1. 阅读汤显祖的其他作品,如《紫钗记》、《南柯记》等,了解其创作风格。
2. 撰写一篇关于《牡丹亭》的读书笔记,内容包括故事梗概、人物形象、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牡丹亭》的故事梗概、人物介绍、汤显祖的戏曲创作手法和艺术特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
2024年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戏曲欣赏与表演》中《牡丹亭》选段。
具体章节为第四单元《爱情篇》中的《牡丹亭·惊梦》。
内容包括对《牡丹亭》背景及作者的介绍,对选段的文字解读、情节分析、角色分析以及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掌握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通过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培养学生对古典戏曲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通过角色分析和表演实践,提高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选段的情节理解和角色分析,戏曲表演的基本技巧。
教学重点:对《牡丹亭》文学价值的认识,对选段的深入解读和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戏曲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牡丹亭》的图片和简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汤显祖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分析《牡丹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3. 选段解读(10分钟)引导学生对《牡丹亭·惊梦》选段进行文字解读,分析情节发展和角色特点。
4. 例题讲解(15分钟)以选段中的一段台词为例,进行详细解读和赏析。
5. 表演实践(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分配和表演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6. 随堂练习(10分钟)针对选段内容设计相关问题,检验学生对选段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8.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强调作业要求。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惊梦》2. 内容:(1)作者:汤显祖(2)选段情节概括(3)角色分析(4)戏曲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牡丹亭·惊梦》的情节发展。
(2)分析选段中的主要角色特点。
(3)尝试编写一段《牡丹亭·惊梦》的表演剧本。
2. 答案:(1)情节发展: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惊梦而醒,彼此思念。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高中语文必修四中《牡丹亭》。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三章第三节,详细解读汤显祖这部经典之作。
《牡丹亭》讲述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通过这个凄美爱情故事,我们将分析文本中人物形象、语言特点以及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牡丹亭》故事情节,掌握作品基本内容。
2. 分析杜丽娘、柳梦梅等主要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
3. 掌握文本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解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所反映社会背景。
2. 教学重点:文本语言特点,故事情节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牡丹亭画作,引发学生对美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教学内容。
2. 讲解:详细解读《牡丹亭》故事情节,分析杜丽娘、柳梦梅等人物形象,讲解文本语言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作品中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学生对文本理解。
4. 例题讲解:针对文本内容,设计相关题目,进行讲解。
(1)分析杜丽娘人物形象。
(2)从文本中找出具有代表性语言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2. 人物形象:杜丽娘、柳梦梅3. 语言特点:生动形象、寓意深刻4. 社会背景:明朝中叶,封建礼教束缚下爱情悲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牡丹亭》中人物形象,不少于300字。
(2)从文本中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语言特点,并简要分析。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汤显祖其他作品,如《紫钗记》、《邯郸记》等,解明代戏曲发展历程,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外观看《牡丹亭》戏曲表演,加深对作品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优质教学课件教学设计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优质教学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汤显祖的经典戏剧《牡丹亭》,主要聚焦“游园”一折。
教材章节为《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与表演》的第三节,《牡丹亭·游园》部分。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牡丹亭》背景介绍、游园情节解析、角色性格分析、戏剧语言特点、表演技巧展示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历史背景,理解游园一折的情节内容,感受戏剧的魅力。
2. 分析游园中主要角色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掌握戏剧语言的特点,学会运用表演技巧进行戏剧表演。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戏剧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表演技巧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牡丹亭·游园》情节分析,角色性格的理解,戏剧表演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游园》剧本、戏剧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牡丹亭》选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戏剧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介绍汤显祖及《牡丹亭》的历史背景,为学生理解戏剧内容打下基础。
3. 情节解析:详细讲解游园一折的情节,分析角色性格,帮助学生理解戏剧内涵。
4. 语言特点:分析戏剧语言的特点,举例说明,让学生学会欣赏戏剧文学之美。
5. 表演技巧:讲解戏剧表演的基本技巧,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实践表演。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游园》2. 内容:(1)汤显祖与《牡丹亭》(2)游园情节解析(3)角色性格分析(4)戏剧语言特点(5)表演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牡丹亭·游园》的情节。
(2)分析杜丽娘、柳梦梅的性格特点。
(3)尝试创作一段戏剧对话,体现戏剧语言特点。
2. 答案:(1)情节简述:《牡丹亭·游园》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共游花园,两情相悦,但醒来后却无法忘怀的故事。
(2)角色性格分析:杜丽娘端庄、含蓄、勇敢追求爱情;柳梦梅风流倜傥、多情、才子佳人。
汤显祖的牡丹亭·游园优质教学优质课件教学设计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优质教学优质课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戏曲欣赏》中,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一节进行深入学习。
这一部分主要包括《牡丹亭》背景介绍、游园情节详细内容、以及其中所蕴含丰富情感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牡丹亭·游园》,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作品历史背景,感受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悲剧,分析汤显祖艺术表现手法,并提升对中国古代戏曲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汤显祖通过“梦”与“现实”对比所表达情感与哲理。
教学重点则是分析《牡丹亭·游园》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游园》经典选段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戏曲魅力,并引导他们关注剧中主要人物和情节。
2. 讲解:详细介绍《牡丹亭》背景和游园情节,对杜丽娘与柳梦梅爱情故事进行分析,讲解汤显祖艺术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选取游园中一段对白,分析其语言特点和表达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角色,尝试表演游园中某一情节,并分析角色心理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游园》作者、背景及主题。
2. 情节结构分析:梦前、梦中和梦后。
3. 人物关系图:杜丽娘、柳梦梅等主要角色关系。
4. 艺术特色:如梦幻与现实、情感与理智对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游园》中杜丽娘情感变化,并谈谈你对“梦”与“现实”理解。
2. 答案示例:杜丽娘在游园中由对爱情憧憬变为对现实不满,在梦中实现愿望。
梦与现实对比,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反思教学过程中优点与不足,针对学生们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们课外阅读《牡丹亭》全剧,深入解汤显祖创作风格,提高戏曲欣赏能力。
组织一次关于“梦与现实”主题讨论,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一话题,提升他们思辨能力。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课程介绍与背景•文本解读与赏析•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目录•知识巩固与拓展延伸•评价方式与标准课程介绍与背景《牡丹亭》概述汤显祖生平创作背景030201《牡丹亭》简介及作者汤显祖时代背景与文学地位明代社会文化背景01《牡丹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02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03教学目标与要求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掌握《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讨论、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牡丹亭》所表达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文本解读与赏析情节梳理《牡丹亭》以情为主线,通过梦幻写情,情节跌宕起伏,虚实相生。
全剧共五十五折,分上下两本。
上本写杜丽娘游园惊梦,因梦生情,伤情而死;下本写柳梦梅拾得杜丽娘画像,情有所钟,杜丽娘复生后与柳梦梅历经曲折,终成眷属。
杜丽娘柳梦梅春香优美词句欣赏与解读优美词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
”解读这些词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
通过欣赏这些优美词句,可以感受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和对情感的深刻表达。
010405060302主题思想探讨及现实意义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性教学方式应用问题导向法情境教学法围绕《牡丹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比较分析法视频资料选取与《牡丹亭》相关的优质视频资源,如经典演出片段、专家解读等,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视听体验。
多媒体课件运用PPT 等多媒体工具,展示《牡丹亭》的背景资料、人物形象分析、剧情梳理等内容,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查找与《牡丹亭》相关的背景资料、学术论文等,拓宽学生视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
高中必修四《牡丹亭》精品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必修四《牡丹亭》章节。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经典之作,以昆曲形式演出,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
本节课主要详细讲解《牡丹亭》的第一折“游园惊梦”,内容包括:剧情梗概、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人物关系及形象、主旨思想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牡丹亭》第一折“游园惊梦”的剧情,把握故事情节发展。
2. 掌握本折中的重要生僻字词、句式结构,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分析本折中的人物形象和关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本折中的生僻字词、句式结构,以及对人物形象和关系的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剧情发展,掌握重要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昆曲《牡丹亭》选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牡丹亭》第一折“游园惊梦”的剧情,分析生僻字词、句式结构,解释人物关系及形象。
3. 例题讲解:针对本折的重点和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本折中的人物形象和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牡丹亭》第一折“游园惊梦”剧情梗概。
2. 黑板右侧:本折重要生僻字词、句式结构。
3. 黑板中央:人物关系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牡丹亭》第一折“游园惊梦”,概括故事情节。
(2)分析本折中的人物形象和关系,谈谈你的理解。
2. 答案:(1)故事情节:杜丽娘游园惊梦,与柳梦梅相识相爱,因梦而病,病中思念梦梅。
(2)人物形象和关系:杜丽娘:聪明美丽,对爱情充满向往;柳梦梅:英俊潇洒,对杜丽娘一见钟情。
牡丹亭教案[精品]
牡丹亭教案[精品]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精选》第四章《明清戏剧》,详细内容为汤显祖的《牡丹亭》第一折至第三折。
主要分析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以及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牡丹亭》的故事情节,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掌握作品中的生僻字、词、句,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了解明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作品中的生僻字、词、句的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教学重点:《牡丹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牡丹亭》剧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牡丹亭》的经典唱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牡丹亭》第一折至第三折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解释生僻字、词、句。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戏剧的魅力。
4. 例题讲解:分析《牡丹亭》中的经典句子,如“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等,讲解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以《牡丹亭》为题材的诗歌。
六、板书设计1. 《牡丹亭》教案2. 内容:(1)故事情节:杜丽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2)人物关系: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母等(3)艺术特色:生僻字、词、句;修辞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牡丹亭》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彩,其中杜丽娘是一位典型的大家闺秀,她聪明、美丽、善良,对爱情充满向往。
柳梦梅则是一位才子,他对杜丽娘的爱情真挚而执着。
杜母则是一位封建礼教的捍卫者,她对杜丽娘的管教严厉,但也是出于对女儿的关爱。
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背景下的人物性格和命运。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
2019-2020年人教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通过对《牡丹亭·游园》的研读,了解在“理”(封建礼教)与“情”的冲突中,“情为何物,一往而深”的内涵,珍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至爱。
3、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引发学生欣赏这一文化瑰宝的兴趣。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汤显祖的生平和思想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晚年自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他的一生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
一、汤显祖的生平及生平中的重要事件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家,他的生平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50-1583)为读书应举阶段。
受业于罗汝芳,拒绝张居正的延揽以致科考坎坷。
第二阶段(1584-1597)为入仕做官阶段。
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五年遂昌知县生涯政绩显赫。
第三阶段(1598-1616)为辞官归隐,从事文学创作阶段。
二、汤显祖的思想1. 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
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杰”。
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
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 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牡丹亭教案
牡丹亭教案牡丹亭是一部著名的大型古典戏剧,由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创作。
教授《牡丹亭》这个经典文学作品时,需要设计一份教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戏剧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一份牡丹亭教案的例子,仅供参考。
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牡丹亭》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汤显祖的文学成就。
2.理解和分析《牡丹亭》的情节结构和主题。
3.鉴赏《牡丹亭》的抒情和音乐艺术。
二、教学内容:1.汤显祖及其文学成就2.《牡丹亭》的情节结构和主题3.牡丹亭的抒情和音乐艺术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牡丹亭的场景和背景,激起学生的兴趣。
介绍汤显祖的生平和他在文学上的贡献。
2.学习《牡丹亭》的情节结构和主题(15分钟):让学生简单地了解《牡丹亭》的情节,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故事线。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主要冲突和主题,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3.解读牡丹亭的抒情和音乐艺术(20分钟):播放一段牡丹亭的唱段,让学生聆听舞台上的美妙音乐,从中感受戏曲的独特魅力。
展示几幅牡丹亭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其中的抒情。
引导学生理解这些抒情和音乐如何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4.讨论和活动(15分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他们对《牡丹亭》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他们就情节、主题和艺术形式进行深入的讨论。
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戏剧。
5.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牡丹亭》的艺术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四、教学辅助工具:1.图片展示牡丹亭的场景和背景2.《牡丹亭》唱段的音频或视频3.牡丹亭的美术作品五、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深度2.小剧场表演的表现能力3.学生对于《牡丹亭》的理解和感受的书面反馈。
六、拓展阅读:学生在课后可以阅读更多关于《牡丹亭》的研究文章,扩展对这部作品的了解,并写一篇读后感。
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
第三单元汤显祖与《牡丹亭》-人教版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汤显祖、《牡丹亭》和汉剧的基本概念;2.掌握《牡丹亭》中关键人物和情节;3.欣赏《牡丹亭》的艺术魅力和独特之处;4.培养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牡丹亭》的艺术魅力和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正剧的传统结构、情节和人物塑造。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中国古代戏曲的基本分类。
2.引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汤显祖和《牡丹亭》。
2. 课堂学习2.1 汤显祖和《牡丹亭》1.向学生介绍汤显祖和他在中国戏曲史上的地位。
2.带领学生了解《牡丹亭》的基本情节和关键人物。
3.分析《牡丹亭》中角色性格和形象的塑造。
4.欣赏《牡丹亭》部分戏曲片段,让学生感受其艺术魅力。
2.2 民间艺术和宫廷文化的交融1.探究《牡丹亭》的源头——元曲《牡丹亭记》。
2.分析《牡丹亭》中的宫廷场景和乡村场景的差异。
3.探究汤显祖在宫廷文化和民间艺术交融中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 课堂练习1.观看《牡丹亭》选段并欣赏。
2.小组讨论:讨论《牡丹亭》中的关键人物和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的塑造,并分析《牡丹亭》的艺术特点和意义。
3.设计《牡丹亭》的幕后花絮,让学生体验舞台幕后的各种技术和工艺。
4. 课堂总结1.复习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总结《牡丹亭》的艺术魅力和汤显祖在中国戏曲史中的地位。
3.引导学生对《牡丹亭》进行感性理解,发表自己的审美见解。
四、作业与评价1.完成《牡丹亭》的观看报告,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义,体现学生的感性理解和审美能力。
2.课后阅读《牡丹亭》相关的文献和评论,并写一篇读后感。
3.评价:按时完成作业、课堂表现和参与度。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三单元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七、教学过程
阶段安排
学习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活动
教学设计意图
1、引课
用鸳鸯及蝴蝶的传说引出杜丽娘为爱还魂的传奇。
讲述
聆听、观看
幻灯片展示、播放小视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明确本课时的学习目标
1、了解汤显祖和?牡丹亭?,掌握昆曲的根本特点。
2、理解?游园?中六支曲词的内容,鉴赏曲词之美,并透过曲词感悟人物的心理和性格。3、体味杜丽娘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之情。
强调
聆听
幻灯片展标
明确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3、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
1、介绍汤显祖;
2、介绍?牡丹亭?。
聆听、点拨
聆听、观看
播放小视频
促使学生在预习的根底上迅速了解汤显祖的生平、创作情况及?牡丹亭?的剧情。
4、预习反应
昆曲的根本特点
聆听、启发
学生展示
使学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昆曲的特点。
5、合作探究一
1、欣赏梅兰芳、俞振声演唱的?游园·皂罗袍?片段。
教
学
过
程引课---展标---了解作家作品---预习反应---合作探究一、二---欣赏经典片段--作业
流
程
图
八、教学评价
1、目标明确。
2、环节设置好,井然有序。
3、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参与度高。
九、教学反思、
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进行认真思考,课堂的有效性表达的较为充分;2、老师的板书还需精心设计;3、组织并鼓励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
2、尝试鉴赏:①内容、景物、画面;②心理、性格;③艺术手法、韵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主讲:刘咏梅
教学目的: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深入理解这段唱腔的内在含义。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教学时数:一大节。
一、正反两方的矛盾冲突:
提问:
1、正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丫环春香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性格如何?
2、反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各自代表哪些阶级?各有些什么言论?
二、《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提问:
1、《牡丹亭》是悲剧吗?杜丽娘的悲剧意蕴何在?
2、《牡丹亭》诞生于16世纪末,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特殊的文化意义?
明确:
1、以情反理,反对程朱理学,提倡情感价值。
2、以梦反理,反对禁欲主义,崇尚人性解放。
3、以柳反理,反对封建道德,鼓舞青春理想。
小结:
《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
一体的复合戏。
“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则有泪;叹者真叹,叹则有气。
”――――王思任
《牡丹亭》的悲剧意味也着实令人伤感:
原来做官是要以六亲不认、牺牲情感作为起码代价的!
三、《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之比较:
1、作者生平汤显祖――――莎士比亚
(1550—1616)(1564—1616)
2、时代背景中国明朝———英国文艺复兴
3、人物性格杜丽娘――――哈姆莱特
不同点:杜敢说敢做,敢爱敢恨
(重于行动)
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哈苦闷矛盾,犹豫不决
(重于思考)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