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生产力:人们运用生产资料,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

三个实体性要素。

2.生产资料: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劳

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生产资料。

3.生产方式 :是指人类社会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它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

立统一所构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

4.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经济关系。它包括三方面:生产

资料的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和交换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着生产关系中的其它方面。

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生产是起点,消费是终点。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

5.经济规律 : 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

简答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它们

既矛盾又统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想适应。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要求建

立什么样的上层建筑为它服务。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要求改变上层建筑建立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新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起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反之起阻碍作用。

3.经济规律的分布:一切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若干社会经济形态共有的经济规

律;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所占支配地位的特有经济规律。

第二章

名词解释:

1.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最大量、最简单的经济细胞。

2.价值 : 是指凝结在劳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

品的本质特征,它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互相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

3.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的有用性。商品使用价

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4.交换价值:是指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5.商品经济: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6.具体劳动:是指具有特定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和劳动结果的各种具体形式的千差万别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7.抽象劳动:是指撇开各种具体形式的一般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8.简单劳动:是指简单劳动力的支出,即任何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头脑和肌体平均具有的劳动力的耗费。

9.复杂劳动:是指经过专门的学习和训练,具有一定的技能和知识的复杂劳动力的支出。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11.价格标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职能通过价格标准来实现。

12.货币:是在长期的商品交换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13.价格:以价值为基础,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14.通货膨胀: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属含量就相应减少,纸币就会贬值,物价随之上涨,这种现象就是通货膨胀。

简答题:

1.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性表现在:两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一方面,价值必须以使用价值为物质承担者,无用之物不能成为商品,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另一方面,使用价值必须具有价值,无价值之物,不是劳动产品,也不会成为商品。

(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在:两者互相排斥、相互对立。1)生产使用价值的直接动机是为了实现价值。商品生产者为了实现价值,才不得不关心使用价值。2)在商品交换中,双方都不能同时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对买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会失去价值;对卖者来说,他获得商品的价值,就会失去使用价值。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实现以商品交换为条件,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使商品内部两个因素的矛盾获得解决。

2.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商品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二因素。一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出了能被人们所利用的具体形态,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抽象的劳动又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成了商品具有价值的原因。

3.商品价值如何决定: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4.商品经济内部存在哪三对矛盾及其解决方案:

三对矛盾:价值与使用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

解决方案:交换

5.价值形式演变的四个形式: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6.货币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7.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它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参加流通的商品数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8.如何理解“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是指金银是一种自然物,它在货币产生以前就存在。货币产生以后,也并不是所有的金银都是货币,只有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银才是货币,到货币消失时,金银依然存在。“货币天然是金银”:指的是金银具有价值大,携带方便,便于分割等优点,因此,金银天然具有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自然特点。

9.价值规律内容及其表现形式、作用:

内容: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表现形式: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作用:第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再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