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教学更应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在概念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对教材中干扰概念教学的例子要更换,对脱离学生实际的概念运用问题要大胆删去,优化教学设计,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达到认识数学思想和本质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1注重概念的本源、概念产生的基础,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
每一个概念的产生都有着丰富的知识背景,舍弃这些背景,直接抛给学生一连串的概念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司空见惯的做法,这种做法常常会使学生感到茫然。
由于概念教学在整个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
轻重的作用,我们应重视在数学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引入是概念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形成概念的基础。
概念引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猜想,即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材料作出符合事实的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
牛顿曾说:没
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猜想作为数学想象表现形式的最高层次,属于创造性想象,是推动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概念引入时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是发展数学思维,获得数学发现的基本素质,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
如何让概念教学更有效论文
如何让概念教学更有效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认识数学的基础和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前提,是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
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尚处于形象思维,而概念本身具有抽象性,所以概念教学有时显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更是苍白无力。
如何能够让概念教学更加情趣化,有效化呢?下面我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看法。
一、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入学习,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系列的良好变化,可以提高和促进概念的教学。
如在教学“自然数”这个概念时,我出示了红红和亮亮数星星的动画,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数的,再让学生回忆自己数星星的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交流,水到渠成的引出自然数的概念:像1、2、3、4、5……这样一个一个的数,我们把它们叫做自然数。
根据这样的情境,教师还可接着问“阴天的时候,一颗星星也没有,我们怎么表示呢?”这样很自然的引出0也是自然数,而且是最小的一个。
二、从自主操作实践中理解概念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所以我们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实践,让学生从活动中自主构建知识。
一些几何概念的教学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经历过程,来体验并理解这些概念。
如在教学《周长的认识》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花边及大小不一的手帕,这节课主要的活动就是让学生为自己的手帕围上一周漂亮的花边,要求学生找出自己的手帕需要多少的花边来装饰,学生兴趣盎然。
其实让学生做花边就是一个认识周长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掌握周长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经历,而这种历足够让学生明白周长这一概念。
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概念,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也使学生喜欢上了数学这一学科。
概念教学更应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概念教学更应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作者:陈学云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21期学习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反复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知识。
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有的来自于成人的帮助,有的来自于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的来自于自身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其来源如何,既然学生已经掌握,就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作为小学生已有知识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资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很多教材中的"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新知识"。
正因为这样,我理解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进行交互作用,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生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和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已有知识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庞大资源库。
而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科学合理进行利用,与学习数学新知互相结合起来,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
一、复习题的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为概念的学习作好铺垫。
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论文
论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坚固基石。
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更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存在问题]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的概念包罗万象,它们有的需要用一定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有的需要一定的概括能力,有的又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掌握起来并不那么容易了。
在第一学段的概念教学中存在着如下几方面问题:来自学生的:对于第一学段的孩子来说,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和表达有一定的难度,而这将直接影响孩子们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来自教师的:教师对数学概念本身就没有一个系统的、清晰的认识,只是跟着教材、教参走,结果在某些问题上自己也拿捏不准,自然会使得孩子们数学概念越来越不确定,越来越糊涂。
同时由于课堂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使得概念教学显得枯燥、乏味,教学也往往只浮于表面。
[解决策略]怎样让这些枯燥、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使课堂教学更有效,减轻孩子们的学习负担,让概念在孩子们心中得到完美内化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加号就是横一部分,竖一部分组起来的,减法则反过来展示。
在教二年级孩子感受厘米和米时,我让孩子们学会用手势来表示1厘米和1米,使得孩子们在估计具体物体的长度时有据可依。
形象生动的讲解,让孩子们自然接受数学符号。
教师的语言讲解也要力求符合学生实际,特别是第一次描述时,教师一定要斟字酌句地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尽可能用数学语言简洁地描述。
关于数学概念教学几点思考论文
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必须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透彻,又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作者在本文中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了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以期更好地促进数学概念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学概念;教学;体会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数学知识,必须获得清晰、明确的数学概念。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是否全面、透彻,又直接影响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概念教学在数学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忽视概念教学,只注重学生解习题而采取题海战术并不能应付千变万化的数学题目,更不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
现谈谈我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概念。
数学的很多概念、运算和法则都是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抽象出来的。
因此,概念的教学应该遵循从实际到理论的原则,紧密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际,在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提高到理性认识,是一种基本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在讲概念时,尽量通过实际事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实际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建立异面直线的概念前,我先让学生通过教室一角观察空间两条直线的各种相关位置,让学生发现存在异面直线这种情况后,再归纳、抽象出异面直线的定义,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上升到理性认识。
这样,就使抽象的东西变得较直观,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从而使学生能较顺利地接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2.揭示概念的内涵。
抓住概念的本质。
学生对慨念的本质缺乏透彻理解,势必造成概念模糊、思维混乱、推理错误。
因此,在概念救学中,要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内涵,将定义中的关键词用彩色粉笔打上记号,深入地解剖定义,使学生对定义有正确的认识,抓住概念的本质。
基于学生理解的有效概念教学策略论文
基于学生理解的有效概念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当前数学课堂中,不少青年教师缺乏对概念核心的把握能力,对概念所隐含的本质没有深刻的理解,不知如何教概念。
对概念的教学也是走过场,导致学生对于概念的辨别也十分模糊。
因此,有效的概念教学必须要基于学生的理解。
关键词:概念;有效;概念教学中图分类号:g623.5一.当前概念教学的现状一直以来,“枯燥、繁琐、刁难……”似乎是数学的代名词,“令人窒息、死气沉沉……”似乎是数学课堂最真实的写照。
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如何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应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概念教学,这是数学的基础,也是快乐的源泉。
然而,在当前的概念教学中,依然存在某些局限:1、教材编排的局限性初中数学教材版本很多,编排的顺序先后不一,对数学概念的理解程度也不同,这样易使教师削弱对概念的教学,同时“暗示”学生数学概念并不是很重要。
如:浙教版数学教材侧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基本的概念知识的介绍比较简略甚至省略就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补充说明,在数学概念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标。
2、教师对概念的认识和教学方法的局限性从平常数学概念教学的实际来看,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在概念教学中,不注重揭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只注重概念的应用,对中学数学概念的核心把握不准确,对概念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理解水平不高;有些老师不知如何教概念。
概念教学走过场,常常采用“一个定义,几项注意”的方式,在概念的背景引入上着墨不够,没有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概括本质特征的机会,以解题教学代替概念教学,认为让学生多做几道题目更实惠。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概念教学(一)创设有效的数学情境新课程下的情境教学讲究强调学生的积极性,强调兴趣的培养,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和广阔性论文
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摘要:概念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自我发现,如何通过挖掘数学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发展思维能力,如何通过重视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是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的关键。
关键词:概念;培养;思维知识就是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各种联系。
概念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核心。
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
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前提。
所谓概念明确,是指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概念质的方面,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特征。
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范围。
概念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自我发现,如何通过挖掘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来发展思维能力,如何重视练习中习题的设计,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的关键。
概念是抽象严谨和系统的,学生要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深、透、准、熟的程度,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通过对表象的再深入加工、剖析,在更高层次上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精心设计一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梯度适中,多层次、多变化的问题情境,启发思考、诱导思维,促使学生养成多角度分析问题、善于质疑、勤于思考、深入钻研的好习惯。
一、概念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我发现由于学生缺乏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认识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容易被概念的非本质属性所迷惑,造成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展对比、辨析、推理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给学生设疑,让学生在疑问、解疑的思维训练中,建立准确、清晰的数学概念,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数学模型及一些数学实验,在老师引导下观察、分析在所做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兴趣,在做中自然形成数学概念。
例如:讲“双曲线的定义”,先组织同学们动手去画双曲线,进一步设问:(1)几个动点几个定点。
(2)定点与定长距离的关系。
(3)动点到两个定点距离是以什么为定长?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强化概念的本质属性。
学生经过思考和做的过程后回答出“两个动点”“距离的绝对值之差”“定长2c与2a的数量关系”,掌握和巩固了双曲线的概念。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论文
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用好概念数学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概念,对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小,知识不多,生活经验不足,抽象思维能力差,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在有关概念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小学生年龄实际出发,这样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1.直观形象地引入概念数学概念比较抽象,而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年龄、知识和生活的局限,其思维处在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
认识一个事物、理解一个数学道理,主要是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
因此,教师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细心、耐心,尽量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开始引入。
这样,学生学起来就有兴趣,思考的积极性就会高。
如在教平均数应用题时,我利用铅笔做教具,重温“平均分”的概念。
我用9个同样大的小木块摆出三堆,第一堆1块,第二堆2块,第三堆6块,问:“每堆一样多吗?哪堆多?哪堆少?”学生都能正确回答。
这时,我又把这三堆木块混到一起,重新平均分三份,每份都是3块,告诉学生“3”这个新得到的数,是这三堆木块的“平均数”。
我再演示一遍,要求学生仔细看,用心想:“平均数”是怎样得到的。
学生看我把原来的三堆合并起来,变成一堆,再把这堆木块分做3份,每堆正好3块。
这个演示过程,既揭示了“平均数”的概念,又有意识地渗透“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然后,又把木块按原来的样子1块,2块、6块地摆好,让学生观察,平均数“3”与原来的数比较大小。
学生说,平均数3比原来大的数小,比原来小的数大,这样,学生就形象地理解了“求平均数”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
2.运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数学中的有些概念,往往难以直观表述。
如比例尺、循环小数等,但它们与旧知识都有内在联系。
我就充分运用旧知识来引出新概念。
在备课时要分析这个新概念有哪些旧知识与它有内在的联系。
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是容易接受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论文
概念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是进行数学学习的基础,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要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推理和判断。
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探讨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概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用数学知识较为抽象,而数学概念是理解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的前提,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概念不易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出现了一些忽视理论知识的现象,教师只重视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
这种“轻理”现象容易导致小学生对一些概念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学问题,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所以,概念教学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师应该重视概念教学。
引入概念,实现概念教学概念教学的第一步是引入概念,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课堂引导作用,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入数学概念,使学生乐于接受概念。
一次“时分秒”的认识课堂上,教师突然问学生“还有多久下课,要精确到秒。
”这时学生们纷纷看墙壁上的时钟,大家认真计算着时间。
教师用这样一种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时、分、秒的概念传递给学生。
通过这样的例子,可以总结一些概念引入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课堂活动,引入概念,使学生主动接受概念。
小学生正对于思维活跃期,对一些直观、生动的事物较为关注,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为学生设立情境,打破概念的抽象性,以直观的形式为学生设立概念。
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中,教师就可以设立一种认识情境,让学生进入超市购物,以一种模拟的形式,引入概念。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较为直观、具体的认识概念,同时这种活动形式,还能够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引入概念,使概念更为生动。
如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认识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平行与相交图片,如街道、立交桥等。
对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对于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的探讨摘要:概念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的新的教学要求,数学概念对于整个数学知识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概念教学首先就要对概念进行引入,教师注重数学概念的形成分析,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根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质,然后要不断的复习和巩固数学概念,用准确地数学语言阐述数学概念,最后将数学概念熟练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提高数学教学水平,实现数学教学的新突破。
关键词: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探讨3概念的形成分析很多数学概念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来的。
讲明白概念的形成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正确理解,也不会感觉到抽象,也易于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
通常来说,概念的形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内容:首先是确定引入概念的必要性,然后通过对一些相关的感性材料进行认识、分析、抽象和概括,最后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概念的形成过程是需要重点讲解的部分,如果仅仅是依赖于传统的先引出条文再讲解例题的方式,则会使得原本生动形象的概念形成过程变得死板、枯燥,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正确理解概念也有不好的影响。
因此,重视对概念的形成过程的讲解,可以完整的、本质的、内在的将概念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一方面使学生具备了理解概念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也增强了概括能力。
例如,在讲解负数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讲解:(1)回顾已经学过的自然数的概念,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的数都是自然数,如果没有物体就用0来表示。
测量和计算的结果有时候不是整数,就用分数来表示。
(2)通过与正数的比较,引出负数的概念。
比如收入5元,用正10来表示,那么支出10元,就用-10来表示,同样的实例,温度计上的刻度,零上的数用+来表示,零下的数用-来表示,这样,就出现了一种新的数——负数。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让学生明白负数的形成过程,也理解了正数和负数的区别,易于掌握负数的概念。
小学数学教学概念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概念教学策略摘要:小学数学是基础教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通过小学数学教学既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又要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知识、智力和能力都建立在一系列概念的基础之上,学生只有明确所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才能提高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观念和解答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令必须抓好的重要一环,努力改进和加强概念教学,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小学数学概念小学数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进行逻辑思维的第一要素;又是数学教材结构与小学生数学认识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因素。
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学生如果正确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就等于抓住了知识网络结构中的纲,就可以纲举目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引领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既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又要使学生有意义地获取基本概念。
一、概念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1.从心理学角度。
概念的心理表征有一些主要的特征:(1)丰富性。
个体关于某一概念的心理表征往往包括多种不同的成分,比如图像、性质、过程等记忆;(2)个体性。
不同的人对于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心理表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人而异的;(3)相关性。
心理表征的各个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联系,而并非互不相关的孤立成分;(4)可变性。
对概念的心理表征并非绝对不变的,它也依赖于后天的经验和学习,并处于经常的变化之中。
2.从教学角度。
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容易看出,数学概念教学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关于各个数学概念恰当的心理表征。
对于新知识的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或较难理解的,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先列举大量具体的例子,从学生实际经验的肯定例证中,归纳出这一类事物的特征,并与己有的概念加以区别和联系,形成对这一特性的一种陈述性的定义,这就是形成概念的过程。
数学概念教学论文范文3篇
数学概念教学论⽂范⽂3篇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论⽂关键词]概念教学有意义化探究性情境性[论⽂摘要]概念是数学知识体系中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的教学与对学⽣概念思维能⼒的培养有密切的联系。
中学数学⾥包含着⼤量的数学概念。
利⽤这样的⽅法学习概念,学⽣不但有意义地获得了概念,⽽且通过对概念获得的过程,发展了他们的归纳推理能⼒,相⽐灌输的⽅式教授概念的模式⽽⾔,可以产⽣更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材,⼀改以往⽼教材中严密的知识结构体系和严谨的数学概念体系,对概念的描述、概括不再特别注重其表达形式,注重新课程标准强调的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帮助学⽣克服机械记忆的学习⽅式。
”在这个背景下,新教材带给数学概念教学许多新的理念和教学⽅式。
笔者在数学概念的教学⽅式上曾做过⼀些初浅的探索,现与⼤家共同交流。
⼀、数学概念的有意义化教学我们知道学习概念⼀是要知道它的外延意义,⼆是要理解它的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概念名称在学习者内部唤起的,独特的、个⼈的、情感的和态度的反应。
学习者的这类反应,取决于他们对这类物体的特定经验。
像“⽆理数”这类数学名称对⼤多数学⽣来讲具有很少的内涵意义,如果直接讲授,抽象难懂,则学⽣不易接受,⼼⾥容易疲劳。
例如:上《⽆理数》这课时,我准备了⼗个乒乓球,在每个乒乓球上分别贴上0-9这⼗个数字放在不透明的袋⼦⾥,上课时先出⽰乒乓球,然后请同学们上来在袋中摸出⼀个球,看谁摸到的球上的数字最⼤,并请⼀个同学在⼩数点后⾯写上同学所摸到乒乓球上的数字,随着⼀个个同学上来摸球,数字⼀次次地记,⿊板上出现了⼀个不断延伸的⼩数:0.418532469…在学⽣玩得起劲的时候,暂停他们的⼯作,然后问“同学们,如果你们不停地上来摸球,数字不断地记下去,那么我们在⿊板上能得到⼀个什么样的⼩数?学⽣回答“能得到⼀个有⽆限多位的⼩数。
”我追问“是⽆限循环⼩数吗?”学⽣异⼝同声“不是”。
“为什么”我追问。
有学⽣答“点数是摸乒乓球摸出来的,并没有什么规律。
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概念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就如何识记数学概念谈几点看法。
一、数学概念的重要性。
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形成数学知识体系的基本要素,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坚固基石。
对于学生来说,正确地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更是孩子学好数学的前提和保障,有利于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形成完整的、清晰的、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二、数学概念教学困难重重1、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
学生对数学概念因受思维能力的影响,普遍对对数学概念学习有畏难情绪,主要是因为数学是抽象思维,而小学生是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因而对以数学语言定义的数学概念小学生不易掌握。
2、教师不容易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
教师面对基础不同的学生,需要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所以,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想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就一定要对数学概念要有整体的把握,选择合适的语言和方式,使学生容易接受。
3、数学概念概括性太强。
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具有抽象概括性;数学概念又是以语言和符号为中介的,这和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是不同的,造成了生活概念和数学概念的混淆。
比如大部分孩子对于“角”就仅停留在角的顶点上,并需要依托具体的实物才能进行描述,而数学中的“角”则是“角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几何图形”,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费劲的。
三、如何化解数学概念教学难把数学形态化,通过“肢体语言”化,解概念之难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
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教师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就用加号等等。
浅谈概念教学申雪萍尧都区实验小学浅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事物的一般和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论文 实施概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实施概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从其结构来说,是概念与概念间所形成的这样和那样的联系,因此也可以说概念是知识的细胞,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的掌握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物学科也不例外。
概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学知识的核心,学生只有正确理解概念,才能掌握生命活动的规律。
初中的生物学初次让孩子真正意义上接触到系统的生物学知识。
是让系统知识取代模糊印象的一个桥梁。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生物学的感性经验很多,如何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如何在他们的大脑中绘出一幅比原来更加美丽的图画?如何让他们保持原有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甚至让他们日后成为一个有专业水准的研究人员?我认为应该从生物学基本概念入手。
并且生物学概念作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它也是考试的重点内容。
在近三年的初中生物学结业考试中,重要概念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同时,新板本的《生物学课程标准》已经开始使用。
与2001年课程标准相比,作出了几处重点修定,其中之一就是“突出了重要概念”和增加了“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的建议。
那么为什么要重视概念以及核心概念的教学,什么是概念与核心概念,怎样进行概念教学,针对这些问题,我将个人的一点看法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与分享。
一、什么是概念及核心概念(一)什么是概念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通过抽象、概括,舍弃了事物的次要的、非本质的特性,把握了事物的本质特性,并据此把同类事物联合起来,就形成了事物的概念。
所以概念是在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概念和表象不同,表象是关于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而概念则是关于事物内在的属性或关系的反映。
每一个概念都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分析。
概念名称:生物学每个概念都有一个名称,如细胞、染色体、基因、组织、器官等。
概念定义:指同类事物共同本质属性的概括。
如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成分的过程;吸收是指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概念教学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揭示在概念之下的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
因此抓住概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
相反如果学生不能正确地理解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各种法则、公式、定理,也就更谈不上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
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尽管数学概念教学让学生感觉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生活经验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要接受教材中的所有概念是不容易的。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仍然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充分理解有关的基本概念。
一、概念的引入概念属于理性认识,它的形成依赖于感性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容易理解和接受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是提供丰富、正确的感性认识的主要途径。
所以在讲述新概念时,从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有关具体实物入手,比较容易揭示概念的本质和特征。
例如,在讲解“梯形”的概念时,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梯形的典型实例(如梯子、堤坝的横截面等),再画出梯形的标准图形,让学生获得梯形的感性知识。
再如,讲“数轴”的概念时,教师可模仿秤杆或温度计。
秤杆和温度计都具有三个要素:一是度量的起点;二是度量的单位;三是明确的增减方向,这样以实物启发人们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从而引出了数轴的概念。
这种形象的讲述符合认识规律,学生容易理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比较深刻。
二、注重概念间的联系数学概念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概念的形成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的变化过程,先前的概念往往是后续概念的基础,从而形成了数学概念体系。
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要先弄清楚学习这个概念需要怎样的基础,地位如何,在以后的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这样在教学时能主次分明,做到既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概念,又为以后要学习的概念作好准备。
例如,绝对值概念贯穿着整个中学数学,先是在七年级《有理数》这一章引入,接着在算术平方根及方程、不等式中出现,把绝对值的概念从有理数拓展到实数,而在高中又扩展成复数的模。
概念教学论文:巧妙创设情境,轻松进行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论文:巧妙创设情境,轻松进行概念教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学生切实理解概念的内涵,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传统的教育理念都是沿袭着“说概念、讲概念”的陈旧教学方式,致使课堂失去了本该拥有的生机与活力,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理解概念,对概念的感知只停留在问题的表面,不能深入把握问题的实质。
面对新课改,怎样运用新的理念来进行概念教学,曾使我一度陷入迷惘之中。
参考了众家之长后,我重新审视了我的课堂教学,开始尝试着变换方式进行概念教学,收到了前所未有的成效,取得了课堂最优化的效果。
一、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对于一些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是亲身经历,所以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激发探索乐趣。
创设现实素材的思维情境,学生往往都会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从而一开始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角平分线”教学时,我巧设问题情境。
如图1,我镇要在双牛线公路的西侧建一个工厂,要求到公路的距离与河岸的距离相等,请试着确定工厂的位置。
学生尝试着在图中找到若干个点,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猜测,这些点可能在哪条线上?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些点在以公路、河岸为边,公路桥为顶点的角的平分线上。
为什么角平分线上的点能满足上述条件呢?学生此时思维活跃起来,对探求新知识兴趣盎然,师生很顺利地完成了此环节的教学,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由于背景材料富有强烈的生活气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概念的欲望,同时让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建模求解和解释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二、从复旧中孕育新知运用这种方法教学概念,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使新知识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把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而有利于通过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基于学生已有经验,降低概念学习难度论文
基于学生已有经验,降低概念学习难度1.案例背景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反映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丰富和深刻的认识。
一切数学思维都以数学概念为基础,凭借数学概念来进行,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在数学学习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困难的。
在有关学生概念学习的大量实践研究中,多次证明了这一点。
作为一线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也是深有体会的。
科学研究表明从婴儿开始,人就具有组织经验的能力,对面孔、声音、表情、颜色等等进行分类,形成了儿童自己的一些概念。
来到课堂中的学生并不是一张白纸。
这些儿童已经具有的前概念是我们进行教学的起始基础。
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是在他们己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认为:有效的概念教学应将概念的逻辑联系与学习者已有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一课前做了认真的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有了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展开的。
在三年级上册,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几分之几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
在三年级下册,学生又学习了把若干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用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五年级下册的《认识分数》单元主要引导学生抽象出单位“1”的概念,概括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单位。
以对分数单位的认识为基础,认识真分数、假分数。
探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继而用分数与除法之间关系进一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等等。
分数的意义是这一系列知识的核心概念,后续知识都是围绕它而展开的。
整个知识系统如图所示:在分数意义这个核心概念中,帮助学生抽象出单位“1”是教学的关键。
而对于单位“1”的认识,学生是有经验的,学生在三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感性认识。
结合小班教学的特点,我决定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交流、讨论、思维的碰撞来得出新概念。
如何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论文
如何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论文【摘要】概念图是一种学习、创造、合作、评价的工具,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D.Novak)教授等人通过研究儿童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如何利用概念图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
他认为概念图是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最佳工具。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如果教师能引导他们学会使用概念图,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概念图的作用,就能提高其学习效率,帮助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巩固旧知、认识新知。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芦荻西小学"跨越式"课题实验小组尝试在语文学科中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概念图可运用到低年级的拼音教学和识字教学中,且效果较好。
实验班学生对字、词的分析、比较、归纳能力比普通班学生要强。
在中年级实验班中,尝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使学生把握文章主要脉络的准确性有所提高,提高了阅读的整体水平。
在整个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需要经历很长的过程。
低年级儿童所掌握的概念大部分是具体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看问题也比较浅,要求低年级学生指出概念中重要的、本质的东西,常常比较困难。
他们的思维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与面前的具体事物或其生动的表象联系着,他们的知识少,经验不足,方法欠缺,发散性思维水平也较低。
随着知识经验的不断增多,从中年级开始,学生才逐渐学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由于受定势思维和习惯的束缚较少,他们经常会出现异想天开的新奇念头,如果引导得法,就能让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在低年级阶段实现加快发展。
概念图的使用,就是培养儿童发散性思维的最佳工具。
因此,如何有效、得当地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就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方向。
一、相关概念概念图是由美国康奈儿大学诺瓦克(J.D.Novak)教授等人通过研究儿童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在概念图逐步的应用过程中,形成了概念图教学法。
概念图教学法是利用概念图这种可视化的语义网络表示方法,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进行组织呈现和意义建构的一种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教学更应该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
学习完”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反复地在思考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的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已有知识。
尤其对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在以前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知识,尽管这些知识的获得有的来自于成人的帮助,有的来自于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的来自于自身的感悟,但是不管怎样,不管其来源如何,既然学生已经掌握,就纳入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中,这些的确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并作为小学生已有知识的一部分构成进一步学习新知的数学资源。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基础之上”。
小学生已有的知识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其实,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相关的数学知识,很多教材中的”新知识”对于学生来讲并非”新知识”。
正因为这样,我理解的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实质是,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进行交互作用,进而重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生以前学习的”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和今天学习的”比的基本性质”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已有知识理所当然地成为他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基础,进而成为我们进行数学教学的一个庞大资源库。
而这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教师如果能够注意到这些情况,并将学生已有的知
识科学合理进行利用,与学习数学新知互相结合起来,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是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更是数学学习所必需的。
一、复习题的设计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结点,为概念的学习作好铺垫。
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总是要利用他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
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好复习题,能使学生己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充实,又能激励学生应用迁移类推规律主动探索新知。
本课中,我抓住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设计了铺垫练习,为实现知识的正迁移作好准备。
我先是用填空题的训练,给学生复习了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要求学生把填空题两小题改成比的形式。
这样设计复习题,有助于学生通过寻求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建构比的基本性质这一概念,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迁移规律。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思考,主动建构概念。
数学建构主义学习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对客体的思维构造,在心理上建构客体的意义。
所谓”思维构造”是指主体在多方位地把新知识与多方面的各种因素建立联系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意义。
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感性材料,己初步形成概念的表象,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将新知识与已有的适当知识建立联系,又要将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互结合,通过纳入、重组和改造,构成新的认知结构,建构出新的概念。
本课中,引导学生观察了两组比
的特征后,进一步启发学生联系起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比、思考、重组等思维活三、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广开言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就会被遗忘。
应用概念解决问题其实就是进一步巩固概念知识。
只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学习才是有意义的。
本课中,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方法不只一种,不管采用的是哪一种方法,只要合符规律,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尊重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随后还安排了综合性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起到巩固、深化概念的作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