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赏析

合集下载

《黄河大合唱》乐章简介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乐章简介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乐章简介及赏析《黄河大合唱》曲谱乐章简介《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原稿为男声合唱)此曲吸取民间劳动歌曲尤其是船夫号子的音调素材,运用动机式的主题核心贯穿发展手法和领合呼应的演唱形式,引子和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第二部分以原有主题核心拉宽节奏,放慢速度,表现人们登上河岸时的乐观情绪;尾声又以快速有力的动机进行,由强渐弱,由近到远,表示中国人民的斗争仍在艰苦顽强地继续……。

《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音乐壮阔、热情、深切。

第一段唱黄河的雄姿,第二段赞五千年文化,第三段颂民族精神的发扬。

《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三弦伴奏)吸取了《义勇军进行曲》和《满江红》的音调材料,痛诉民族的灾难,歌颂时代的英雄。

音乐会上往往略去此段。

《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原稿为齐唱)这是一首歌谣式的三段体歌曲。

第一段抒情而深切,中段是悲痛的呻吟,第三段情绪更为凄凉,诉叙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河边对口曲》(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原稿是男声对唱)采用乐段反复的结构形式,吸取山西民歌音调,并借用锣鼓伴奏的某些手法,形象地叙述了流亡群众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打回老家去”的斗争决心。

《黄河怨》(女高音独唱,音乐会上常按修订稿加入女声三部伴唱)运用大小调和变化节拍,以悲惨缠绵的音调,唱出了被压迫、被侮辱的沦陷区妇女的痛苦哀怨。

《保卫黄河》(轮唱)成功地运用卡农手法,表现了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衬词“龙格龙格龙格龙”的加入则别具风格。

《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运用主调与复调的混合写法,以号角性、战斗性的音调,象征东方巨人为最后胜利发出呐喊,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结构分析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黄河大合唱译文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译文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译文及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的合唱作品,也是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为中国现代合唱音乐的代表作,黄河大合唱不仅在音乐上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文化传承和情感表达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读者带来黄河大合唱的译文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最早诞生于1941年,是由谭世兰、聂耳等众多杰出的中国音乐家共同创作完成的。

本曲以黄河为题材,展示了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侵略时期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了当时作曲家和歌唱家的心声,也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

以下是黄河大合唱的译文:黄河啊黄河,怒吼吧!你的悲壮奏鸣,象我沉沦的心灵一样澎湃!黄河啊黄河,你的波浪比百姓的愤怒的眼泪更加汹涌!黄河啊黄河,你奔流不息比革命烈士的鲜血还要红!黄河啊黄河,你永远是我们的母亲河流!我们的悲欢可以借你来抒发,你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我们的命运就是你的命运!黄河大合唱以崇高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深情厚意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合唱的音乐旋律豪放磅礴,充满激情,歌声嘹亮,表达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这首合唱作品通过音乐的形式,将革命斗争的艰辛与坚定信念融入其中,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意志和民族自豪感。

在黄河大合唱中,黄河被赋予了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形象,代表了团结、奋斗和希望。

作品以强烈的旋律性和激昂的节奏,激励人们迎难而上,面对生活的困境和逆境,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黄河大合唱将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歌词充满力量和激情,旋律优美动听,引人入胜。

作品流传至今,已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经典之作,在国内外演出中一直倍受瞩目和喜爱。

综上所述,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激昂豪情的音乐语言和凛然不惧的精神面貌,让人们在困境中发现勇气和希望,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

黄河大合唱译文及赏析正是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表达了对创作者和演绎者的敬意,也彰显了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创建的一首世界名曲,以其辉煌的音乐,铿锵的节奏,强烈的旋律和雄浑的气势,表现出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本文将对《黄河大合唱》进行赏析。

《黄河大合唱》由邓亚萍与郭淑珍作词,西安音乐学院合唱团编曲演唱,1939年5月于延安首演。

这首歌曲赞颂了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并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

其演唱者通过凝练的音乐语言,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热爱生活、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内心情感,表现出团结奋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革命主题。

整首歌曲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黄河的翻滚奔腾,展现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第二部分是人民的歌声,表达了人民的心声和呼唤自由的声音;第三部分是人民斗争的胜利,表现出人民的奋斗与胜利。

每一部分都有感染人心的旋律和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歌词,将音乐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表现出了黄河流域的民族气质和人民的革命意志。

歌曲的歌词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

歌曲的第一句歌词就表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黄河在咆哮”,表达了中国文化的宏大气魄。

歌曲的第二部分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由与幸福的追求,并表现出了其自信和决心,“光荣光荣父老乡亲,把你们的眼睛都睁开,把自由的歌声唱响,让我们一起建设美好的祖国”,这段歌词表达了人民的呼唤和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强烈愿望,也表达了人民的自信和决心。

整首歌曲的最后一段,更是表现了人民的志愿和胜利,“从今走向光明,从今走向进步,从今永没有贫困,从今永没有奴隶”,表现了革命现实和带给中国人民的历史胜利。

总之,《黄河大合唱》通过音乐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由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民族团结和奋斗的渴望。

它以其铿锵有力的歌声,奏响了中国人民的心弦,激励着人们前进、不断进步,成为了祖国和人民心中不朽的经典。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完整

《黄河大合唱》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抗战时期的伟大史诗,以其铿锵有力的力道影响着抗日的人民,激励着中华名族的前进。

如此伟大的作品,当它出现在和平安逸的今天,更能给人以一种精神上的催化、灵魂上的洗涤。

与其说《黄河大合唱》是一部振奋人心的作品,不如说它是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的动力。

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黄河大合唱》,每一章节,都有其独特的内涵,再配上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朗诵,使人顿时心生敬畏,唤起了灵魂深处的斗志。

下面,就分三方面对其进行我个人浅陋的赏析。

一、硝烟弥漫中的产物《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

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其在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音乐成就与独创性。

这首作品的创作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黄河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庄严地讴歌了中华民族的坚贞不屈、顽强抗争的英雄气概。

这部作品的词写出了中华民族的气魄,音乐表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风格,其高度的思想性、象征性、艺术性为我国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作品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它以我们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展示了黄河岸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二、浅谈《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等8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赏析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赏析

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赏析优秀的音乐作品不分国界、不分民族、是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音乐的欣赏往往能够开阔我们的精神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帮助我们更高尚、更和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是以黄河为背景,描述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整个作品贯穿的思想是“抗日救亡”,同时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一首混声的合唱,运用了黄河船夫调子的素材,分为三个部分:从歌词上来看,第一部分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击的壮观场景,音乐中充满了战斗的力量;第二部分根据开始的主题旋律,逐渐的放慢了速度,表现了船夫们穿过激流、靠近了河岸的欣慰感,从这个地方可以体会到中国人民尽管在进行着艰难的抗日斗争,但是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第三部分,音乐又回到乐章开始的速度,但是由强渐弱。

就从《黄河大合唱》第一乐章来说,一部具有革命史诗的音乐作品不仅仅能让我们感受到音乐的强大号召力,它让我们的内心得到震撼的同时,也使我们的身心受到了启迪与鼓舞。

下面说说我的感受:《黄河船夫曲》不是一首单独的劳动号子,而是一首表现中华民族英勇战斗的战歌。

以前看过一部影片《战马》里面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历史留给人们的往往是战争,但他们都忘记了杀戮”。

我想《黄河大合唱》这一部作品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怀念我们的先辈们的英勇事迹,我们更多地还是需要思考,思考祖辈们为我们打下来的和平年代,我们该怎么样去守卫。

我又想起了美剧《新闻编辑室》里面的场景,一位大学生采访现今美国最杰出的新闻编辑师们:“请问是什么造就了是美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主角威尔的一席话让我久久不能平静“我们的《宪法》是一项杰作,对我而言,《独立宣言》是美国史上最伟大的文学作品,美国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是我的回答。

我们过去的确辉煌过,我们会为正义而拼,为道德而战;我们有过伟大的发明,有过逆天的科学;我们出过世界上最出色的艺术家,有过世界上最棒的经济体制……以前我们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我们遥遥领先……美国再也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了……现在的你们毋庸置疑的生活在世上这个最糟糕最悲剧的年代,你们现在只会逛公园,只会听演唱会,只会去追星……”美国是个开放的国度,事实上我们也在经历着同样的事情,我们自认为有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个泱泱大国,有56个民族,大家都是一家人……同样的,我们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知多少?我们也生活在这个糟糕的年代,现在的我们只懂得享受,以至于听曲子都不能听出里面要表达的意境,只会说“好听”“听不懂”。

《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这激昂的旋律响起,我们的心中便涌起一股澎湃的力量,这便是《黄河大合唱》的魅力所在。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音乐巨作,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这部作品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深重灾难,展现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反抗侵略的坚定决心。

从音乐的旋律上来看,《黄河大合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冲击力。

整首作品的旋律起伏跌宕,时而激昂豪迈,如黄河之水汹涌澎湃;时而深沉悲壮,如泣如诉,令人动容。

在《黄河船夫曲》中,通过快速有力的节奏和坚定有力的旋律,生动地展现了船夫们与惊涛骇浪奋勇搏斗的场景,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紧张而激烈的气氛。

而在《黄水谣》中,旋律则变得优美而抒情,描绘出黄河两岸曾经的美好景象以及被侵略者践踏后的凄惨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禁为祖国的命运而忧心。

在和声方面,《黄河大合唱》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丰富的和声手法,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深度。

例如,在《保卫黄河》中,采用了轮唱的形式,各声部之间的和声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感,仿佛是无数中华儿女在为保卫祖国而齐声呐喊,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

从歌词的角度来看,《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充满了力量和情感。

光未然的词简洁而生动,富有诗意和感染力。

他以黄河为象征,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屈意志融入其中。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这样的歌词不仅描绘了抗日军民的英勇形象,更传递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

在演唱形式上,《黄河大合唱》更是丰富多样。

它融合了独唱、合唱、对唱等多种形式,使得音乐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黄河怨》采用了女高音独唱的形式,演唱者通过深情的演唱,将一位遭受侵略者凌辱的妇女的痛苦和悲愤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让人闻之落泪。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姓名:学号:专业:目录乐曲简介 (2)感想 (3)《黄河大合唱》赏析通过本学期选修汪美斐老师的《音乐欣赏》这么课程,我学到很多乐理知识,也欣赏到了像《黄河大合唱》、《梁祝》、《蓝色多瑙河》等优秀音乐作品,其中《黄河大合唱》坚定的节奏、恢弘的气势、振奋人心的歌词深深感染着我。

作者用自己的整个生命与激情谱写了这曲感人肺腑的乐章,诗一般的语言与激昂的旋律完美地交融在一起,那种和谐与坚定,深刻的表现出黄河奔流,波涛汹涌,九曲连环的壮阔景象,同时也表达了我们中国人的爱国主义热情。

当今中国,复兴在即,年轻一代,勿忘历史,发奋图强,有朝一日,中华民族,雄踞东方,万众一心,重现盛世!1.乐曲简介《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

在六十年代后期,还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作词:光未然作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当时,冼星海仅用了6天时间,就谱出了全曲。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合唱)、《河边对口曲》(对唱、轮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相关推荐黄河大合唱赏析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歌曲吧,歌曲是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

歌曲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歌曲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河大合唱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大合唱。

音乐向我们展示了伟大的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象征着我们民族的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的心灵依托。

赏析这部大合唱曲,其实对于我们新一代音乐专业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黄河大合唱》创作时代背景《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战争时期1939年春,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礼堂,反响巨大,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典型代表。

《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词作者光未然,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曲作者冼星海,现代著名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

创作了大量的战斗性群众歌曲。

21岁入北京艺专学习小提琴与作曲。

2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

24岁赴法勤工俭学。

26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创作出《风》、《游子吟》等音乐作品。

30岁回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救国军歌》、《夜半歌声》等歌曲。

1937年抗战爆发,积极参加救亡歌咏运动,创作出《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救亡歌曲。

1938年冬,赴延安任“鲁艺”音乐系主任,创作出《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等。

1939年,创作完成《黄河大合唱》。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

由于他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被誉为“人民音乐家”。

二、《黄河大合唱》各乐章简析《黄河大合唱》共8个乐章,每章均在开头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是一首混声合唱曲。

《黄河船夫曲》表现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精神,它不是一首单纯的船夫号子,有更深刻的内涵,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正如作者自己说的“象征斗争的不断性。

”这体现了作者在创作上的思想高度。

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赏析及感悟

黄河大合唱赏析及感悟

黄河大合唱赏析及感悟《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在延安整风期间创作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黄河大合唱》共有4个乐章,即:《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和《黄河怨》。

全曲分为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全曲的引子。

它采用了山东号子、船工号子等音调,显得气势磅礴、生动有力。

具有浓郁的黄河生活气息。

第二乐章“黄河颂”是全曲的中心内容。

这一乐章共分三段。

在第一段中,音乐节奏紧张、急速,仿佛表现出黄河船工们在风浪中搏斗以及驾驶着黄河船只在黄河激流中逆水行舟的紧张而激烈的情景。

第二段抒情性较强,由深沉宽广的“男高音独唱”引入主题。

这一乐章运用了不同形式的演唱技巧,更好地刻画了黄河波澜壮阔、雄伟豪迈的英雄气概。

第三段是整个作品的高潮,由混声合唱与乐队竞奏相结合。

以三连音的节奏音型和带有金属光泽的音色,描绘出黄河奔腾咆哮的宏伟场面,具有强大的感染力量。

第四乐章“黄河怨”是对第三乐章的回答,也是全曲的终曲。

这一乐章用长笛模仿惊涛骇浪的声音,使人联想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景象。

整个乐章以悠扬的慢板旋律为主要基调,时隐时现地闪烁着进行曲的特点,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整部《黄河大合唱》的结构比较严谨,写法简练,仅用了不足六分钟的时间,就描绘了黄河从源头奔腾至入海口的壮丽景象,展现了黄河儿女们的战斗豪情。

作者以澎湃的热情,集中地表现了黄河的伟大精神。

这首歌以黄河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通过赞美黄河表达了对祖国、对民族的挚爱之情。

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激昂慷慨的情绪。

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都是千百年来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从字里行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

音乐语言的选择十分贴切,对各种不同情绪的表现恰如其分,塑造的音乐形象鲜明而又富于感染力,让人过目难忘。

除此之外,作品的词曲、钢琴伴奏等方面也堪称经典,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大型声乐套曲《黄河大合唱》无论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还是音乐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以气势恢弘、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无数人为之倾倒,成为中华民族团结抗战、鼓舞斗志的精神动力。

___—共享课程—冼星海作品赏析

___—共享课程—冼星海作品赏析

___—共享课程—冼星海作品赏析
冼星海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民
族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元素,开创了独特的音乐风格。

以下是对冼星
海作品的简要赏析。

1. 《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此曲表达了中国
人民对黄河的深情厚意,并表达了团结一致的力量。

冼星海通过巧
妙的编曲和合唱部分的运用,展现了壮丽的音乐画面。

2. 《红旗颂》
《红旗颂》是冼星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创作的一首歌曲。

通过歌颂革命先烈对新中国的无私奉献,这首歌曲激励着人们
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3. 《祝福祖国》
《祝福祖国》是冼星海在中国最艰苦的岁月中创作的一首歌曲。

它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以及对国家建设的希望。

这首歌曲
充满了力量和激情,鼓舞着人们为国家的繁荣而努力。

4. 《白毛女》选段
《白毛女》选段是冼星海对于中国民间戏剧的音乐化演绎。

这段音乐描绘了白毛女与党员儿子的精彩故事,通过旋律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人民在困境中拼搏奋斗的精神。

冼星海的作品不仅代表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同时也体现了中国音乐创作的独特风格。

他的作品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音乐的元素,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于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民歌《黄河颂》的改编,由中国著名作曲家西安董事长谱曲,全词共11段,以合唱加管弦乐器的形式展现了黄河流域人民对黄河的深情厚意,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

《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的民族音乐作品之一,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该曲音乐气势恢宏,旋律激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作品中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如黄族民歌中的唱腔和调式,使得整个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黄河大合唱》旋律朗朗上口,歌词深情质朴,歌颂了黄河伟大而壮丽的形象,表达了人民对黄河流域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歌曲中融入了各个民族的特色音乐,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每一段都有独特的音色和情感表达,从而使整个合唱更加丰富生动。

《黄河大合唱》在演唱时往往采用大合唱的形式,由数百人共同演唱。

演唱者声音浑厚而有力,凝聚起一种巨大的力量感。

演唱过程中,演唱者们以饱满的情感和声音将作品中的热血激情和豪情壮志传递给听众。

《黄河大合唱》作为一部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不仅具有音乐上的魅力,更是一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祖国母亲深厚感情的艺术形式。

这首歌曲凝聚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和家国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它也经常被用作重大国家庆典的演唱曲目,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通过《黄河大合唱》,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民对黄河的深厚情感和对祖国母亲的热爱之情,同时也体味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量。

这首作品不仅成为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也影响和感动着无数的人们。

黄河大合唱古诗词赏析

黄河大合唱古诗词赏析

黄河大合唱古诗词赏析唐代著名的古诗词《黄河大合唱》,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首具有深远意义的作品。

这首诗词以豪迈激昂的文学语言,歌颂了伟大的黄河,表达了民族团结和奋斗精神,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下面将对《黄河大合唱》进行详细的赏析。

《黄河大合唱》是在1939年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由胡鹏、林秋实共同谱曲,文学创作由高桥信作和田汉完成。

这首作品在当时迅速走红,成为了抗战时期最为响亮的音乐作品之一。

它以壮丽的音乐和亲切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诗词以歌唱黄河为主题,通过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坚定意志和无畏精神。

诗词开头的几句:“黄河新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揭示出广阔的河流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接着,诗词引入了黄河大合唱的主题:“黄河大合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表达了人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日斗争的决心。

诗词的前两句:“黄河新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将黄河的雄浑气势展现在读者面前。

它将黄河的声音与自然景色有机结合在一起,刻画出了黄河的壮丽景色。

这种描写方式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人感受到黄河的磅礴力量。

诗词的后两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描绘了黄河周围的自然环境。

翻涌的波浪、广阔的平原、风吹草低见牛羊,让人们感受到黄河两岸的广袤土地和丰硕农田,体现了中国人民生活的丰富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在歌颂黄河的同时,还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对抗日斗争的决心。

诗词中的歌词“红旗漫卷西风,回乡各展风沙”,揭示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发向前的精神风貌。

红旗象征着革命的力量,风沙则寓意着艰苦困难。

这些象征的融合使整首诗词充满了战斗的气息和决心。

总的来说,唐代古诗词《黄河大合唱》以其豪迈激昂的文学语言,歌颂了伟大的黄河,表达了民族团结和奋斗精神。

它是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鉴赏“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心中便似有万匹马在奔腾,每个细胞都在叫嚣着,似要奔出身体。

这是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首民族歌曲,那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旋律使得每一位听众都禁不住激动万分、热血沸腾。

纵使过了几十年,依旧是不衰的经典。

《黄河大合唱》是一首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它诞生于中日战争前最为惨烈的日子。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灵感。

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

冼星海在去看望病床上的光未然时听得其朗诵了这首《黄河吟》,并为其讲述的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所共鸣,遂创作一个星期,又于半个月内完成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一部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独立于解放而奋勇前进。

全曲由《序曲》(乐队)、《黄河船夫曲》(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独唱)、《河边对口曲》(对唱、合唱)、《黄河怨》(女声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合唱)9个乐章组成。

各个乐章既相对独立,又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形成鲜明对比。

全曲亦与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主题紧密联系。

在敌人烧杀抢掠的凌辱中,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像猪羊般任人宰割,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全曲语言明快简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宏伟规模,表现出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

纵容敌强我弱,纵然艰难困苦,纵然经受再多磨难,亦压不倒坚强的中国人民,你看“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靳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那大刀长矛”,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正在以誓死的决心和强大的力量“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当铿锵的音乐逐渐响亮起来,你是否能感受到黄河之水滚滚袭来,千军万马飞沓而至,金戈铁马,挥斥方遒,那滔滔不绝的水声,震耳欲聋的吼声是否激起你满腔爱国之情。

黄河大合唱原文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原文及赏析

黄河大合唱原文及赏析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的合唱曲目,由刘炽刚作词,卡斯特尔作曲,黄草民编曲。

该曲于1939年创作完成,是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而创作的。

这首曲目具有激昂壮丽的旋律,寓意深远,成为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的象征。

以下是黄河大合唱的原文: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看,那边那个人民英雄的怒号,像雷霆般震撼着长空!他说:我们是黄河的儿女,不怕洪水来患难!我们不怕洪水来患难!我们不怕洪水来患难!万里长征正在跋涉,万里烽火照亮了我们的前程!愿那热血沸腾的青春都握紧了拳头!都握紧了拳头!都握紧了拳头!看,那一群倔强的人们,他们用血肉筑起了长城!他们站立在那里,不屈不挠,心中有阳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心中有阳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以上就是黄河大合唱的原文。

这首曲目以激昂的旋律、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

曲调豪迈嘹亮,歌词铿锵有力,充满激情和力量。

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为象征,将黄河作为中华民族血统的象征。

黄河曾经多次泛滥成灾,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曲中所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表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敌人侵略时的敢于奋斗、不惧牺牲的精神。

歌中还提到了中国人民在长征中的艰苦奋斗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黄河大合唱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在历史的背景下,这首曲目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民,使他们以更加坚定的信念继续抗战,为了国家的解放和民族的独立而奋斗。

黄河大合唱的创作以及它所包含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国内外广为流传的音乐作品。

它以其激励人心、奋发向前的气质,成为中国人民齐心协力、奋发图强的象征。

黄河大合唱不仅成为了中国合唱音乐创作的典范,也被誉为世界合唱音乐的杰作之一。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鉴赏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鉴赏

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鉴赏《黄河大合唱》的背后,凸显的是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激情的革命精神。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推荐一篇关于《黄河大合唱》鉴赏,一起来看看吧!黄河大合唱的鉴赏篇1《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整体把握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

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

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

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

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

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中国传统散文赏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

中国传统散文赏析:《黄河大合唱》的艺术特点
召力
关注作品的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
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表现手法:运用象征、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结构:严谨有序,层次分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音乐与诗歌的结合:音乐与诗歌相 辅相成,共同营造出强烈的艺术氛 围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深层含义
主题思想:歌颂黄 河,赞美中华民族 的伟大精神
史地位。
它以其独特的艺 术形式和深刻的 思想内涵,影响 了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方向和进
程。
《黄河大合唱》通 过对黄河的描写和 赞美,表达了中国 人民不屈不挠、英 勇奋斗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对现代文 学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黄河大合唱》在 艺术形式上突破了 传统的诗歌创作模 式,开创了一种新 的诗歌创作方法, 为现代文学提供了 新的创作思路和灵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丰富了传统散文的内容:《黄河大 合唱》通过描绘黄河的壮丽景色和 历史背景,丰富了传统散文的内容。
提升了传统散文的地位:《黄河大合 唱》的成功演出和广泛传播,提升了 传统散文的地位,使其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黄河大合唱》 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一部重要 作品,具有很高 的艺术价值和历
感。
对后世读者的启示和价值
弘扬民族精神:《黄河大合唱》弘扬 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 神,鼓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而努力。
艺术价值:《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 乐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 艺术价值,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
远影响。
激发爱国热情:《黄河大合唱》 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提醒人 们要珍惜和平、保卫祖国。

黄河大合唱作品赏析及感想

黄河大合唱作品赏析及感想

黄河大合唱作品赏析及感想《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音乐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大型声乐套曲。

作品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

它从抗日战争时期黄河流域的炮声中走来,以气吞山河的壮阔激情,讴歌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不屈的民族精神,展示了我国各族人民坚强不屈、团结奋进的民族风貌,成为鼓舞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战歌。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是全篇的序曲,也是全曲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章。

乐章共分三段,每段都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第一段,小号以粗犷有力的音调吹出:“风啊!风啊!在我的头上呼啸!”中国老百姓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恶风暴雨,真有点不知所措,只得把唯一的救生工具——那破旧的木船,驾到高高的桅杆顶上,企图躲避这难以驾驭的狂风巨浪。

他们边用铁浆“哗啦哗啦”地使劲划,边望着逐渐逼近的大海发呆;有的则双手抱着头颅,发出痛苦的呻吟,就象即将被压扁似的。

第二段用较高音区奏出了船夫们“嗷”的呐喊声,他们不敢回答,因为头顶上那只沉重的舵板正虎视眈眈地注视着他们。

第三段船夫们的呐喊更加凄惨,可又无可奈何,只好听凭命运摆布了。

在这悲壮的呐喊声中,表现出一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但同时也表达了船夫们哀伤与愤懑的复杂心情。

这一乐章的旋律在多处使用了平行三度和四度的跳进,既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又突出了音乐所要表现的特定内容。

像中间的八度跳进,使全曲形成了一个前呼后应的整体,同时还具有华彩的效果,把原本刻画船夫们在狂风怒涛中绝望挣扎的场面,改变为表现他们在拼搏中顽强抵抗,而又在激流冲击下昏昏沉沉的情景。

这是典型的“摇船曲式”,即以平稳的三连音旋律开始,然后逐步推向高潮,随之以一连串平行三度或四度的大跳,并形成优美的波浪式起伏,最后以平静、舒展的四分音符结束。

第二乐章《黄河颂》,是以热情澎湃的旋律,深情赞颂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表现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繁荣富强的愿望。

【音乐】《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

【音乐】《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

《黄河大合唱》音乐鉴赏1️⃣ 引言:《黄河大合唱》的历史背景与创作意义《黄河大合唱》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由著名音乐家冼星海作曲,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作词。

这部作品诞生于1939年,正值中华民族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艰苦岁月。

它以黄河为背景,通过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的精神风貌,成为激励中华民族团结抗日、奋勇向前的时代强音。

2️⃣ 音乐结构与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独立成章,又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部宏伟的音乐史诗。

这些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

每个乐章都运用了不同的音乐手法和表现形式,如合唱、独唱、对唱、轮唱等,充分展现了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力。

在艺术特色上,《黄河大合唱》融合了中西音乐元素,既有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又吸收了西方交响乐的大气磅礴。

冼星海巧妙地运用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和节奏,与西方管弦乐相结合,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

同时,作品在旋律上激昂有力,节奏鲜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感染力。

3️⃣ 歌词内涵与情感表达《黄河大合唱》的歌词深刻而富有诗意,光未然以黄河为象征,通过描绘黄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抒发了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歌词中既有对黄河壮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更有对民族精神的颂扬和对胜利信念的坚定。

这些情感通过音乐的渲染和表达,更加生动而感人。

在音乐鉴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黄河大合唱》所传递的强烈情感力量。

无论是《黄河船夫曲》中的坚韧不拔,还是《黄河颂》中的豪迈壮丽,亦或是《保卫黄河》中的激昂斗志,都让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是一部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的生动教材。

总结而言,《黄河大合唱》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部不朽之作,它以壮丽的音乐语言和深情的歌词表达,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历史风貌。

音乐赏析《黄河大合唱》

音乐赏析《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一、关于作者曲作家:冼星海,生于一九零五年,留学回国后,参加了汹涌澎湃的国防音乐运动,曾为《壮志凌云》《夜半歌声》《青年进行曲》等片做音乐指导。

一九三七年初,创作《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作品。

一九四○年五月,冼星海离延安赴苏联深造音乐,一九四五年四月在病中完成他的“天鹅之歌”——《中国狂想曲》。

十月三十日病逝莫斯科,享年四十岁。

词作家:光未然生于1913年,原名张光年,湖北省人,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著作颇丰。

1939年3月,到延安后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二、关于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史诗性大型声乐套曲。

《黄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武汉沦陷后,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

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这组诗,雄健磅礴,深沉浑厚,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诗篇,也是抗日战争时代现实的悲壮图画。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

以启迪人民来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作品气势宏伟磅礴,音调清新、朴实优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强烈反映了时代精神。

它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后来的大合唱及其他体裁的音乐创作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当年首演共分八段,但不知何故采用三弦伴奏,人声朗诵的第三段《黄河之水天上来》却往往被略去不演。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

黄河大合唱赏析简介《黄河大合唱》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的一部合唱音乐作品,也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合唱作品之一。

该作品于1939年创作完成,旋律激昂豪放,歌词振奋人心,深受全国人民喜爱。

本文将对《黄河大合唱》的背景、曲调、歌词以及艺术价值进行赏析。

背景聂耳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背景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时期,当时黄河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象征。

这首合唱曲旨在表达中国人民的坚强意志和抵抗侵略的决心,鼓舞国人抗日斗争的信心。

在那个时期,这首曲子几乎成了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强国之曲。

曲调《黄河大合唱》采用了西洋合唱和民族音乐的结合方式,创造出了雄壮激昂的曲调。

开头的著名旋律部分采用了黄河泛滥时的怒号,让人们感受到黄河的浩荡气势和威力。

曲中还穿插了多个民族音乐元素,如云南民歌、蒙古族音乐等,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

歌词《黄河大合唱》的歌词由田汉创作,他运用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以浓烈的抒情情感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的意志。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人在歌唱在那美丽的地方有人在劳动他们用汗水浸透大地用辛勤的劳动去创造着生活这段歌词描绘了边疆上的人们在艰苦环境中努力生活,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坚定意志。

艺术价值《黄河大合唱》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以激昂的音乐和抒情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激励了整个民族的士气。

其次,它采用了民族音乐元素,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力量。

最后,它的旋律雄浑壮观,极富感染力,成为中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了许多后来的音乐创作。

总结《黄河大合唱》作为中国的音乐经典之作,以其激昂的音乐和抒情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展示了中国的多元文化,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它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成为了中国人民抗战时期的精神支柱。

它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仍然是中国音乐的瑰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大合唱》赏析发表时间:2010-01-19T13:48:40.420Z 来源:《戏剧之家》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徐亚娟[导读]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合唱曲目,在中外乐坛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黄河大合唱》是我国现代声乐史上著名的合唱曲目,在中外乐坛上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是合唱的首选曲目。

因此,全面、正确地解读、赏析这部合唱曲,对于中国合唱艺术而言,至关重要。

一、《黄河大合唱》创作的时代背景《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春天,同年4月13日首演于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由邬祈零指导),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随即很快唱响全国,成为抗日歌曲的“主旋律”和时代的最强音。

词作者光未然(张光年),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建国后曾任《文艺报》主编。

曲作者冼星海,我国现代著名作曲家,广东番禺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的船工家庭。

中学时开始学习小提琴。

21岁入北京艺术专门学校学习小提琴与作曲。

23岁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并参加了“南国社”。

24岁赴法勤工俭学。

26岁考入巴黎音乐院,并创作出《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音乐作品。

30岁归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出《战歌》、《茫茫的西伯利亚》、《救国军歌》、《热血》、《青年进行曲》、《夜半歌声》、《拉犁歌》等歌曲。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他参加了救亡歌咏运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创作出《游击军》、《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做棉衣》等救亡歌曲。

1938年冬,他接受“勇艺”的邀请,赴延安任“勇艺”音乐系主任,创作出《军民进行曲》、《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等,1939年,创作完成《黄河大合唱》。

1940年因病赴前苏联医治,病中创作出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等。

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享年40岁。

由于他对中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巨大贡献,获“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张光年与冼星海1937年即已结识,并合作过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共同参加抗日救亡歌咏运动。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张光年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东渡黄河,亲临黄河的险滩急流,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并聆听了高亢悠长、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1939年1月,他抵达延安,开始着手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很快就在春节联欢会上朗诵了歌词。

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仅用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作品的全部曲作。

二、《黄河大合唱》的具体内容《黄河大合唱》共分8个乐章,每章均在开首配乐朗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曲。

开始在强劲的前奏引入之下,唱出急促、喊叫般、特性极强的乐句:“咳呦!划呦!划呦!划呦!划呦,冲上前!划呦,冲上前!”紧接着,长音呐喊与领唱、合唱,强化了号子的音乐特征。

其中后半拍起的小节和同音八分音符与同音三连音的反复加以强调,使情绪更加紧张。

随后一阵错落的大笑声,缓解了喘不过气来的激烈搏斗般的紧张气氛。

舒展的弦乐间奏后,平稳的四部合唱,重复唱出弦乐演奏的舒展旋律。

随即,音乐又转入强烈的搏斗式的旋律和浓厚的号子音调。

全曲在船工号子的基础上,经高度提炼、加工,用精当的合唱技巧组成了紧张搏斗、光明展望、继续奋战三个鲜明的场景,写出了一个斗争的运动过程,勾勒出一幅音乐图画。

第二乐章:《黄河颂》。

这是男声独唱,也是一首深情而豪迈的民族颂歌。

朗诵之后,乐队在中声区奏出连绵起伏的悠长前奏,这段前奏系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演化而成,三个大的波浪线和几个富有特点的旋律片段,提示出全曲发展的主要音乐素材和内在的气质特征。

五声调试的旋律进行,典型的引申发展的手法,都使这首歌曲酣畅淋漓,气势宏伟,并富有象征性的艺术感染力:以雄伟的黄河象征着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永不停歇,必将浩浩荡荡,更加辉煌。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这是一首独特的歌曲——朗诵歌曲。

歌词内容十分丰富,从黄河悠久的历史到黄河的壮阔景观和炎黄子孙今日的觉醒、奋起与对未来的呼唤,构成了宏伟的篇章。

一般曲作无法表现如此丰厚的内容,于是作曲家借鉴西方歌词与伴奏互相独立的歌唱形式,采用民族乐器三弦进行伴奏,并融入古曲《满江红》和歌曲《义勇军进行曲》的一些旋律,以凸显民族化特色。

而在实际演出中,这首歌曲常常被省略不唱。

第四乐章:《黄水谣》。

这是女声二部合唱和混声合唱歌曲,也是一首谣唱体的抒情歌曲。

歌曲的旋律委婉而又深情,并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使简洁的再现部音乐首尾呼应,完整统一。

开始的乐句为上下13度的宽阔音域,包含了全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成为全歌曲音乐发展的基本音乐素材。

前8句为一个乐段,旋律发展流畅自如,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与黄河息息相关、辛勤劳作、世代耕耘的血肉关系,营造出人河一体、人地一体的音乐氛围。

随后,音乐进入对比性的第二乐段,以速度、节拍、音色的对比,产生了令人痛楚、震惊的艺术效果。

中间补充、连续性的间奏,为小调性的和弦。

第三乐段歌词只有两句,曲作将其扩充,重复歌词,形成全曲的结束。

补充部分由器乐演奏完成,虽然带有一点痛苦呻吟的意味,但并不是颓废不振的情绪,而是充满着希望与奋斗。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唱》。

这是一首男声对唱、重唱与混声合唱歌曲。

通过黄河岸边两个老乡的相互问答攀谈,表现出两个人共同的身世、共同的遭遇、共同的仇恨、共同的决心——为国当兵,一起打回老家去。

歌词以个两小分句的一问一答为一节,共7节。

前五节则重于叙事,用对唱的形式,上下句之间均有短小的过门。

后两小节表现共同的心愿,采用重唱的形式,甲、乙同时演唱各自声部的旋律,然后再颠倒过来连续演唱。

而后混声合唱与重唱重叠,最后是节奏扩展一倍的强劲的结束句。

整个歌曲就在上下两句旋律的重复和结合的基础上,共重复13遍,但并不显得单调乏味,反而显得丰富多彩。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两个曲调具有纵向可动对位的规律,即用复对位的作曲法生成;另一方面,两个旋律分别建立在不同的调式变化上,因而简单中寓丰富,不变中有变化,形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具有精炼集中的艺术效果。

第六乐章:《黄河怨》。

这是一首女高音独唱歌曲,也是一首抒情歌曲,并不是一首可以独立演唱的艺术歌曲。

歌曲以悲愤的音调,表现出被日寇践踏之下中国妇女的哀怨之情。

与歌词的排比句式相匹配,歌曲的乐句紧缩加大了哭诉的情感含量,并且由悲到痛、由痛到愤,形成了音乐的层次感。

结尾的音乐推向高潮:“你要替我把这笔血债清还!”成为中国人民的集体呼喊,荡气回肠,催人泪下。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这是一首齐唱、轮唱歌曲。

节奏整齐,句式短小,采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音乐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成双成对的民间音乐的发展手法,与音乐主题紧密结合。

快速的演唱更加上口易唱。

两部轮唱、三部轮唱、四部轮唱,使旋律的民族风格更加浓厚。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这是一首混声合唱歌曲,也是整个大合唱中分量最重的一首合唱歌曲,也是整个大合唱中分量最重的一首合唱歌曲。

前奏即显示出激越、果敢的气势,随即由三次重复的“怒吼吧,黄河!”构成的开头乐句,音域由四度逐层扩展到六度、八度,节奏也由短顿而拉开一个长句。

接着,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男低音各差一拍依次唱出。

复调作曲法显示出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景象。

然后又变为先女声二部、后男声二部的“啊”,又由如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女低音唱出,以模进模仿、横向逐步紧凑等主复调结合的手法写出出色的音乐段落,充分表现出历史要峰回路转、继往开来的音乐主题。

又通过和声色彩、力度聚集、直线旋律构成等手法,把音乐推向最高潮,使整个歌唱完满结束。

三、《黄河大合唱》的艺术成就《黄河大合唱》以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音乐形象为象征,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显示出中华民族底蕴无穷的伟大气魄和力量,也显示出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护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由此可见,《黄河大合唱》,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艺术成就上,《黄河大合唱》也是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高水准的大合唱,这在西方称作“康塔塔”,它融独唱、重唱、对唱、齐唱、朗诵等为一炉,是一种多声部、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通常用管弦乐队伴奏。

冼星海做到了中西合璧,水乳交融,也达到了技术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从而使《黄河大合唱》成为音乐经典。

正因为如此,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经段承宗、郎朗等钢琴家的出色演奏,使其响遍全世界,成为中国音乐作品和中国音乐文化的光荣与骄傲。

OK,伟大的《黄河大合唱》! OK,伟大的黄河! OK,伟大的中华民族! (注:该项目为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HEURSO764) 责任编辑王庆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