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田地质概况PPT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中国煤田地质特征概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综上所述,中国聚煤盆地从晚古生代到中、 新生代,总体演化趋势是:
大型内陆碎屑陆表海聚煤坳陷
大型内陆湖盆坳陷(古前陆塌陷)
断陷盆地群(湖盆为主)
山间小型坳陷和断陷盆地
第十二章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
§3 聚煤古地理环 境和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第十二章 §3聚煤古地理环境和 古气候的演变
早二叠世华北、西北地区广泛海退的同时,华南地区 的海域范围则继续扩展,海水向西北上扬子古陆区快速侵 漫,沿古陆边缘的泻湖潮坪环境发育早期含煤沉积,并迅 速被广海碳酸盐沉积所代替。早二叠世晚期,由于东吴运 动的影响,华南广大地区隆起为陆,海水退居东南隅,在 海西期造山带的前缘堆积了滨海碎屑含煤岩系。晚二叠世 早期,海水由西南方向再度进侵。在海域不断扩大的趋势 下,华南地区呈现比较复杂的岛海古地理景观,海陆穿插, 沉积类型多样。东南沿海为陆相、过渡相碎屑含煤沉积, 盆地中部为滨海、浅海相碳酸盐含煤沉积,黔西、滇东地 区则持续发育大型三角洲复合体,为煤层最富集的地区。 随着海域不断扩展,聚煤带向古陆方向迁移。晚二叠世晚 期,华南地区再次被广海淹没,以碳酸盐和硅质沉积为主, 含煤沉积则局限于川滇古陆东侧的滇东、黔西和川西一带。
中国煤盆地富煤带的展布和特厚煤层的形成, 也受着盆地构造演化的制约。厚煤层或特厚煤层 的形成,主要是在基底沉降稳定和坳陷速率适当 的部位。最有利于聚煤的盆地是发育在刚性地块 上的晚古生代坳陷型盆地及继承性的中生代坳陷 盆地,其次是发育在已经稳定的褶皱带上的中、 新生代盆地。
第十二章 §2中国的含煤地层和聚煤盆地 构造的基本特点
南宁
广州
南
煤田地质学 PPT

❖ 明代以前认为煤是采自山中一种可燃黑石,燃烧与薪无异,其火候较薪为优, 火力足而价亦廉。明代开始对煤的开采和分类进行了总结。
➢ 方以智《物理小识》:“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 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可见,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炼焦冶铁的国家
➢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按块度把煤分成明煤、碎煤和末煤,并指出“明煤产北,碎煤产 南”,按用途分为饭炭和铁炭:“炎高着曰饭炭用于炊烹,炎平者曰铁炭用以冶锻”
绪论
一、煤田地质学简史 煤地质学是研究煤炭资源地质的基础科学。
它是在18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的变革及能 源利用的第一次变革才发展起来的。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资源作为 主要能源的演变,随着地球科学进入现代科学 的发展时期,煤田地质学进入了系统发展和成 熟的阶段。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绪论
两次编写《中国煤田地质学》 1979年由武汉地质学院编写出版《煤田地质学》 (上下册) 1993年中国矿业大学编写出版《煤田地质学》 杨起院士著《煤地质学进展》 2005年山东科大编写《煤地质学》
绪论
二、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
(1)煤的物理组成和性质的研究 (2)成煤作用的研究 (3)煤层及煤系沉积学研究-成煤沉积体系 (4)聚煤盆地的研究 (5)煤聚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煤田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绪论
利用和认识煤的简史
煤称谓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
石涅或涅石
❖ 汉代
石涅和石墨
❖ 魏晋时期
石墨或石炭
❖ 唐宋时期
石墨或石炭
❖ 明代
煤
此外,煤也曾有黑石脂和焦石之称
❖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著于两千五、六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名著 《山海经》,其中将煤称为石涅,所记载的几处石涅产地都是现今煤田
➢ 方以智《物理小识》:“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可五 日不绝火,煎矿煮石,殊为省力”。可见,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煤炼焦冶铁的国家
➢ 宋应星《天工开物》中按块度把煤分成明煤、碎煤和末煤,并指出“明煤产北,碎煤产 南”,按用途分为饭炭和铁炭:“炎高着曰饭炭用于炊烹,炎平者曰铁炭用以冶锻”
绪论
一、煤田地质学简史 煤地质学是研究煤炭资源地质的基础科学。
它是在18世纪以后,伴随着工业化的变革及能 源利用的第一次变革才发展起来的。
自20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煤炭资源作为 主要能源的演变,随着地球科学进入现代科学 的发展时期,煤田地质学进入了系统发展和成 熟的阶段。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绪论
两次编写《中国煤田地质学》 1979年由武汉地质学院编写出版《煤田地质学》 (上下册) 1993年中国矿业大学编写出版《煤田地质学》 杨起院士著《煤地质学进展》 2005年山东科大编写《煤地质学》
绪论
二、煤地质学的研究领域
(1)煤的物理组成和性质的研究 (2)成煤作用的研究 (3)煤层及煤系沉积学研究-成煤沉积体系 (4)聚煤盆地的研究 (5)煤聚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煤田地质学
煤田地质学
绪论
利用和认识煤的简史
煤称谓的演变
❖ 春秋战国时期
石涅或涅石
❖ 汉代
石涅和石墨
❖ 魏晋时期
石墨或石炭
❖ 唐宋时期
石墨或石炭
❖ 明代
煤
此外,煤也曾有黑石脂和焦石之称
❖ 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著于两千五、六百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地理名著 《山海经》,其中将煤称为石涅,所记载的几处石涅产地都是现今煤田
采矿概论课件——第一章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4、走向线 — 煤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直线 叫走向 线。
5、走向 — 走向线延伸的方向。
6、倾向 — 煤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 的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所指的方向。
7、倾角 — 煤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两面角。
=0 ~ 90
表示方法 15
煤层地质构造
1、单斜构造:
在一定范围内,煤(岩)层大致 向一个方向倾斜的构造形态。
厚度 — 煤层顶底板之间的垂直 (法线)距离。 总厚度=有益厚度+夹矸厚度
(三)常用的煤层分类
1、根据开采技术条件,煤层按倾角分类
近水平煤层 8
缓(倾)斜煤层 8 ~25
中斜煤层
25~45
急(倾)斜煤层 45
2、根据最小可采厚度,煤层分:
薄煤层 ( 0.4~0.5) M1.3m
中厚煤层 1.3mM 3.5m
2、褶皱构造— 岩层受力后,被挤压 弯曲但保持连续性的构造。
褶曲、背斜与向斜 褶曲 — 褶皱构造中每一个弯曲部分。 背斜—层面凸起的褶曲。 向斜 — 层面凹下的褶曲。
褶曲要素:核部 翼部 轴面 轴线 枢纽 褶曲的轴线 — 褶曲与地表的交线。 枢纽—层面与轴面的交线。
褶曲示意图
3、断裂构造 — 岩层受力后,遭到破坏失去 连续性的构造。 节理 — 没有出现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 断层— 出现了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 。
3、成煤作用简表
变质作用———烟煤 无烟煤
煤化作用
成岩作用———褐煤
成煤作用
成岩作用:泥煤或腐泥被掩埋后在高温高压等作用下形成褐煤的作用
泥炭(腐作用)
成煤原始物质
成煤的必要条件:
1、潮湿和温和的气候条件利于植物繁殖; 2、大量植物生长与死亡; 3、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带; 4、适宜地壳运动。
煤矿地质基础知识概述(ppt 45页)

例:在-150m顺槽中一点实测正断层上盘煤层断失点F点,测得煤层 产状158°∠ 30°;断层面产状202°∠40°;垂直断层走向方向落差为 H=17m。求作-150m以下的煤层底板等高线及断煤交面线。
二、矿井原始地质编录
❖ 经常性和及时性; ❖ 准确性和全面性; ❖ 系统性和统一性; ❖ 突出重点性
石门的编录
石门编录示意图
三、矿井生产中的“三量管 理❖ ”三量:
煤矿采掘生产的准备工作,包括水平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的切割等 三个阶段。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井巷工程的性质和用途,定为开拓巷道、准备巷 道和回采巷道;由三类巷道圈定的可采储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 采煤量,简称“三量”。
小井:<3m,通风、行人等 暗井、溜井(溜煤眼)
平硐;石门;平巷:总运输巷,煤层运输巷 总回风巷,煤层回风巷
主要巷道
倾斜巷道 斜井:主斜井、付斜井;上山、下山,溜眼
开采巷道
总运输巷,总回风巷; 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
采区巷道 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
掘进巷道 巷道迎头,两帮,顶棚;探巷
第七章 矿井地质
➢褶曲的判断
• 在构造简单、标志层明显的矿井;识别背、向斜并不困难; • 在构造复杂、岩层杂乱地区,要认真、具体进行分析。
➢褶曲观测内容
• 应系统查明:褶曲轴的位置、延伸方向、是否倾伏及倾伏方向、倾伏角大小; 两翼煤层、岩层产状; 褶曲宽度、幅度; 对煤厚的影响。
➢断层的观测与判断
• 应系统查明:断层的产状、延伸方向、断层断距,断层素描;
三、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
四、矿井瓦斯和地热
(一)矿井瓦斯
❖ 概述 瓦斯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深部开采的三大障
二、矿井原始地质编录
❖ 经常性和及时性; ❖ 准确性和全面性; ❖ 系统性和统一性; ❖ 突出重点性
石门的编录
石门编录示意图
三、矿井生产中的“三量管 理❖ ”三量:
煤矿采掘生产的准备工作,包括水平开拓、采区准备和回采工作面的切割等 三个阶段。根据上述三个阶段的井巷工程的性质和用途,定为开拓巷道、准备巷 道和回采巷道;由三类巷道圈定的可采储量分别称为: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 采煤量,简称“三量”。
小井:<3m,通风、行人等 暗井、溜井(溜煤眼)
平硐;石门;平巷:总运输巷,煤层运输巷 总回风巷,煤层回风巷
主要巷道
倾斜巷道 斜井:主斜井、付斜井;上山、下山,溜眼
开采巷道
总运输巷,总回风巷; 采区运输巷,采区回风巷;
采区巷道 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
掘进巷道 巷道迎头,两帮,顶棚;探巷
第七章 矿井地质
➢褶曲的判断
• 在构造简单、标志层明显的矿井;识别背、向斜并不困难; • 在构造复杂、岩层杂乱地区,要认真、具体进行分析。
➢褶曲观测内容
• 应系统查明:褶曲轴的位置、延伸方向、是否倾伏及倾伏方向、倾伏角大小; 两翼煤层、岩层产状; 褶曲宽度、幅度; 对煤厚的影响。
➢断层的观测与判断
• 应系统查明:断层的产状、延伸方向、断层断距,断层素描;
三、岩浆岩对煤层的影响
四、矿井瓦斯和地热
(一)矿井瓦斯
❖ 概述 瓦斯是影响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深部开采的三大障
煤矿地质知识 ppt课件

18
2.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按生成原因岩石可分为: (1)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 (2)变质岩:大理岩
ppt课件
19
2.岩石:矿物的集合体 按生成原因岩石可分为: (1)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辉绿岩 (2)变质岩:大理岩 (3)沉积岩:砾岩、砂岩、泥岩、页岩、 石灰岩、煤 沉积岩分布最广,地表约75%的面积都覆盖 有沉积岩。
ppt课件 33
ppt课件
34
3、煤层结构 简单结构煤层:煤层中没有呈层状出现的比 较稳定的夹石层,但仍可能夹一些矿物质 透镜体或结核。 复杂结构煤层:煤层中常含有较稳定的夹石 层。
长焰煤
气煤 烟 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沥青光泽
强沥青光泽 弱玻璃光泽 玻璃光泽 强玻璃光泽
褐黑色
2.8 2.6 2.6 2.5
最大 黑色 黑灰色 灰黑色 钢灰色 3.5~4.0 最小 1.35~ 1.8 良好
金刚光泽 无烟煤 似金属光泽
ppt课件
31
七、常用煤的指标
(1)水分(W) 内在水分:吸附或凝聚在煤内部毛细孔中的水分 外在水分:在煤的开采储运、洗选过程中存留在煤表面的水分 内在水分和外在水分总和称为全水分 (2)灰分(A):煤完全燃烧后的固体残渣 (3)挥发分(V):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煤在高温下有机 质分解出来的气态物质 (4)发热量(Q):单位重量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单位:J/G (5)胶质层厚度(Y):具有粘结性的煤在密闭条件下加热 到一定温度,形成胶质体。 (6)含矸率:指矿井开采出来的煤炭中大于50mm的矸石量占 全部煤量的百分率。
ppt课件
11
地震作用
ppt课件
12
地震作用
ppt课件
煤矿地质PPT课件

通过定期观测顶底板移近量、冒落情况等指标,判 断顶底板稳定性。
03
适用于回采工作面及巷道等场所。
顶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
实验室分析法 通过岩石力学实验,测定顶底板岩石的强度、变形等参数,评估其稳定性。
适用于设计阶段或科研项目中。
顶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
01
数值模拟法
02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建立顶底板稳定性分 析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
状况、水循环系统等。
水资源保护策略
02
制定水资源保护策略,包括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加
强废水处理与回用、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等。
水资源利用策略
03
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如优化用水结构、推广节水技术、
实施水资源调配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及实施情况
生态破坏现状分析
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植被破坏 、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地下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水、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的过程。
地下水的径流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的 过程。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通过蒸发、向河流泄流、人工开采等方式 从含水层中排出的过程。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影响
水害事故
突水、溃水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01
实践效果
02
通过采取上述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煤矿顶底板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03
减少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企业正 常生产。
07
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
地面塌陷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估
地面塌陷原因分析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面塌陷问题,首先分析塌陷原因,包 括开采方法、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03
适用于回采工作面及巷道等场所。
顶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
实验室分析法 通过岩石力学实验,测定顶底板岩石的强度、变形等参数,评估其稳定性。
适用于设计阶段或科研项目中。
顶底板稳定性评价方法
01
数值模拟法
02 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建立顶底板稳定性分 析模型,预测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状况。
状况、水循环系统等。
水资源保护策略
02
制定水资源保护策略,包括减少开采过程中的水资源消耗、加
强废水处理与回用、保护地下水水源地等。
水资源利用策略
03
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策略,如优化用水结构、推广节水技术、
实施水资源调配等,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生态恢复治理方案及实施情况
生态破坏现状分析
对煤矿开采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现状进行分析,包括植被破坏 、土壤侵蚀、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地下水的补给
大气降水、地表水、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 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的过程。
地下水的径流
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由高水位向低水位流动的 过程。
地下水的排泄
地下水通过蒸发、向河流泄流、人工开采等方式 从含水层中排出的过程。
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影响
水害事故
突水、溃水等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
01
实践效果
02
通过采取上述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煤矿顶底板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03
减少冒顶、片帮等事故的发生,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和企业正 常生产。
07
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
地面塌陷治理措施及效果评估
地面塌陷原因分析
针对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的地面塌陷问题,首先分析塌陷原因,包 括开采方法、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PPT课件

根据当前开采技术,我国将煤层按厚度分为三
类:
薄煤层
<1.3m
中厚煤层
1.3~3.5m
厚煤层
>3.5m
42
四、煤层赋存特征
• 3. 按煤层稳定性分类
• 煤层稳定性是煤层形态、厚度、结构及可采性的变化程 度。按煤层稳定性,可分为:
•
稳定煤层
•
较稳定煤层
•
不稳定煤层
•
极不稳定煤层
43
第二节 煤质及煤的工业分类
煤田地质及矿图知识
1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第二节 煤质及煤的工业分类 第三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煤炭储量 第四节 矿图基本知识
2
第一节 煤田地质概述
一、成煤作用 二、聚煤时期 三、含煤岩系 四、煤层特征
3
一、成煤作用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经成煤作用后转变成的 固体可燃矿产。
(一)成煤作用:从植物死亡、堆积到转变为煤的演
岩浆岩是由地壳内部熔融状态的岩浆,沿地壳的裂
隙等薄弱地带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 石。
7
二、聚煤期
沉积岩是地壳表层环境中常温常压条件下形成的岩石。主 要由风化和剥蚀岩石的碎屑及可溶物质等,经搬运、沉积、 压紧、胶结而形成的岩石。
由于风化、剥蚀、搬运作用形成的岩石。特点: 成层状态;存在古生物化石。如:砾石、砂岩、页 岩、石灰岩、煤。
(一)煤层的结构和顶、底板
1. 煤层的结构
煤层通常是层状的。根据煤层中有 无较稳定的夹矸层,将煤层分为两类。
(1)简单结构煤层 (2)复杂结构煤层
24
四、煤层赋存特征
• 2. 煤层的顶、底板
• 顶板:赋存在煤层之上的邻近岩层。 • 底板:赋存在煤层之下的邻近岩层。
研究生课程中国煤田地质学

•早中侏罗世
•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
•23 PPT文档演模板
•晚三叠世
•图3-2 中国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研含究生煤课盆程中地国煤分田布地质学
3.2 中国煤盆地演化
3.2.3 K1 盆地和第三纪盆地(略)
K1 主要在我国北部区分布,成小盆地出现(断陷、坳 陷盆地均有)。第三纪盆地,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在东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板块碰撞俯冲带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Ⅵ 印度板块 ——台东板块碰撞俯冲带
Ⅶ 菲律宾板块
•* •*
•3 PPT文档演模板
研究生课程中国煤田地质学
3.1 含煤盆地的分类
•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
•4 PPT文档演模板
特点:由北而南,板块碰撞对接及碰 撞俯冲带的形成时期逐渐变新。 目前,中国板块划分的方案和观点 尚未完全统一。(关于板块边界的 确定、依据等属大地构造研究,此 内容略)。
学山
•
大同盆地。
东 科
特点:大部分盆地面积广阔,煤系、煤层稳定。
技 大
⑴ 早燕山期:鄂尔多斯J1+3 坳陷相对稳定,河-湖 盆地 。
•* •*
•22 PPT文档演模板
⑵ 中燕山期:中国东部进入裂陷作用构造阶段,
半地堑、地堑盆地群出现,以断陷湖盆充性
为主。
研究生课程中国煤田地质学
3.2 中国煤盆地演化
北、西南和沿海)。
3.2.4 中国煤盆地演化阶段(表)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⑴ 漂移板块盆地各自发展阶段(C-T2) 华北、华南盆地广泛分布于两个漂移板块上,各自
独立形成与发展。 Ⅰ 华北盆地与板块主体范围接近一致,C-P含煤沉积,
•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
•23 PPT文档演模板
•晚三叠世
•图3-2 中国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研含究生煤课盆程中地国煤分田布地质学
3.2 中国煤盆地演化
3.2.3 K1 盆地和第三纪盆地(略)
K1 主要在我国北部区分布,成小盆地出现(断陷、坳 陷盆地均有)。第三纪盆地,全国均有分布(主要在东
——印度河-雅鲁藏布江板块碰撞俯冲带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Ⅵ 印度板块 ——台东板块碰撞俯冲带
Ⅶ 菲律宾板块
•* •*
•3 PPT文档演模板
研究生课程中国煤田地质学
3.1 含煤盆地的分类
•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
•4 PPT文档演模板
特点:由北而南,板块碰撞对接及碰 撞俯冲带的形成时期逐渐变新。 目前,中国板块划分的方案和观点 尚未完全统一。(关于板块边界的 确定、依据等属大地构造研究,此 内容略)。
学山
•
大同盆地。
东 科
特点:大部分盆地面积广阔,煤系、煤层稳定。
技 大
⑴ 早燕山期:鄂尔多斯J1+3 坳陷相对稳定,河-湖 盆地 。
•* •*
•22 PPT文档演模板
⑵ 中燕山期:中国东部进入裂陷作用构造阶段,
半地堑、地堑盆地群出现,以断陷湖盆充性
为主。
研究生课程中国煤田地质学
3.2 中国煤盆地演化
北、西南和沿海)。
3.2.4 中国煤盆地演化阶段(表)
学山 东 科 技 大
•
⑴ 漂移板块盆地各自发展阶段(C-T2) 华北、华南盆地广泛分布于两个漂移板块上,各自
独立形成与发展。 Ⅰ 华北盆地与板块主体范围接近一致,C-P含煤沉积,
煤地质ppt课件

开采技术选择
根据煤田的实际情况,选 择合适的开采技术,如露 天开采、井工开采等。
采煤工艺流程
介绍采煤工艺流程,包括 落煤、装煤、运煤、支护 等环节,以及各环节中使 用的设备和技术。
实践经验总结
分享实际开采过程中的经 验教训,对常见问题进行 分析和解决。
煤的加工与利用
煤的洗选与加工
介绍煤的洗选、破碎、筛分、磨 矿等加工过程,提高煤的品质和
利用率。
煤的利用方向
阐述煤在发电、化工、冶金等领域 的应用,以及各种利用方式的优缺 点。
节能减排与环保
强调在煤的加工和利用过程中,应 注重节能减排和环保,推广清洁能 源和低碳技术。
04
煤地质研究前沿与展望
煤地质研究现状与趋势
全球煤炭资源分布与储量评估
01
随着勘探技术的进步,全球煤炭资源储量不断更新,分布情况
跨界融合与创新
加强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与创新,拓展煤地质研究的应用领域 和市场空间。
05
煤地质实践案例分析
某地区煤田勘探实践案例
1 2 3
勘探目的
寻找煤炭资源,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
勘探方法
采用地质填图、地球物理勘探和钻探等多种手段 ,综合分析煤田的分布、煤层厚度和煤质特征等 信息。
勘探成果
某企业煤加工利用实践案例
加工目的
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加工方法
采用先进的煤洗选技术和煤转化技术,将原煤加工成不同规格的煤 炭产品,如洗精煤、焦炭等。
加工成果
提高了煤炭的利用率和附加值,减少了环境污染,为企业带来了可观 的经济效益。
THANKS
感谢观看
煤田的形成
煤田是由含煤地层和煤层组成的,形成于不同的地质时期 和地质环境。煤田的分布受古地理、古气候和古植物等因 素的影响。
第一节煤矿地质基本知识ppt课件

(二)、顶底板
是指煤层中位于煤 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 层。
赋存在煤层之上、 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 叫顶板;
赋存在煤层之下、 在煤层之前形成的岩层 叫底板
精品课件
顶板分类
顶板
伪顶
直接顶
精品课件
老顶
顶
板
伪顶:直接覆盖于煤层之上(下)的极易随煤 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厚度在0.5米以下,岩 层多为炭质页岩;
平推断层:岩层断裂后,上、下两盘作 水平移动。
精品课件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的断层 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完全一致或近 于一致。
倾向断层: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或近于一 致。
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石走向斜交。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实践证明,断层大小对井田设计、煤矿生产的 影响不相同。因此,断层可分为: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若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方向,则为背斜 2、断层
断层在煤层底板等高线上表现为等高线中断。 断层交面线:因断层有上下两盘,所以一条断层 一般有2条交面线,上盘交面线用点划线( —•—) 表示,下盘交面线用横叉线(—x—)表示。 a、一般情况下,正断层表示为煤层底板等高线中 断缺失,在交面线之呈白区;逆断层表示为煤层底板 等高线在交面之间为重叠区,即为下盘重复区。
大型向斜轴部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象,岩石 破碎容易发生垮落,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容易发 生冒顶、切面等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往往容易发生瓦斯突出。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2)中型褶曲。中型褶曲往往是大型褶曲构 造的次一级构造,是采区布置考虑的主要依据。 (3)小型褶曲。在矿井中的一些小褶曲,一 般来说对瓦斯影响不大,但使煤厚度产生变化, 有的煤层突然增厚,使原采煤方法不能继续, 需改变采高或分层开采;有的地方突然变薄甚 至不可采,使工作面无法继续采煤,需要重新 掘开切眼。
是指煤层中位于煤 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 层。
赋存在煤层之上、 在煤层之后形成的岩层 叫顶板;
赋存在煤层之下、 在煤层之前形成的岩层 叫底板
精品课件
顶板分类
顶板
伪顶
直接顶
精品课件
老顶
顶
板
伪顶:直接覆盖于煤层之上(下)的极易随煤 炭的采出而同时垮落,厚度在0.5米以下,岩 层多为炭质页岩;
平推断层:岩层断裂后,上、下两盘作 水平移动。
精品课件
根据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关系的断层 分类
走向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完全一致或近 于一致。
倾向断层: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或近于一 致。
斜交断层:断层走向与岩石走向斜交。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实践证明,断层大小对井田设计、煤矿生产的 影响不相同。因此,断层可分为: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若等高线凸出方向是标高降低方向,则为背斜 2、断层
断层在煤层底板等高线上表现为等高线中断。 断层交面线:因断层有上下两盘,所以一条断层 一般有2条交面线,上盘交面线用点划线( —•—) 表示,下盘交面线用横叉线(—x—)表示。 a、一般情况下,正断层表示为煤层底板等高线中 断缺失,在交面线之呈白区;逆断层表示为煤层底板 等高线在交面之间为重叠区,即为下盘重复区。
大型向斜轴部顶板压力常有增大现象,岩石 破碎容易发生垮落,必须加强支护,否则容易发 生冒顶、切面等事故,给顶板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有煤与瓦斯突出的矿井,往往容易发生瓦斯突出。
精品课件
一、煤的埋藏特征
(2)中型褶曲。中型褶曲往往是大型褶曲构 造的次一级构造,是采区布置考虑的主要依据。 (3)小型褶曲。在矿井中的一些小褶曲,一 般来说对瓦斯影响不大,但使煤厚度产生变化, 有的煤层突然增厚,使原采煤方法不能继续, 需改变采高或分层开采;有的地方突然变薄甚 至不可采,使工作面无法继续采煤,需要重新 掘开切眼。
煤田地质学教案PPT演示

第七页,共20页。
第八页,共20页。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5
晋能有限责任公司
6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7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田地质学教案PPT演示
绪 论
一、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煤(煤田)地质学发展 三、《煤地质学》研究内容 四、新理论新方法对煤地质学的影响 五、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的关系
第二页,共20页。
晰蝎
青蛙
第三页,共20页。
火
廿
木
煤
太阳石
第四页,共20页。
温度压力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
Hill 定律
第十八页,共20页。
五、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的关系
1、煤田地质 煤(层)在地壳赋存的地域、层位及厚度变化、煤质变化、构造影响变化特征规律。 2、勘探方法 填图、探槽、物探、化探、钻探、测井与对应的测试方法总称。 3、地质与勘探 客体与主体。
三、《煤地质学》研究内容
第十六页,共20页。
5、煤聚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聚煤规律研究是当今煤田地质学指导煤炭资源寻找和预测的基础,它运用多学科手段,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煤盆地分析方法和原理,研究煤在特定地壳中的聚集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有效地开展煤田地质工作、对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科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的相关学科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及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区域地质学,以及盆地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等新的学科理论、方法,研究煤聚积的时空分布规律性。依据的手段:地球物 煤聚积的时空分布规律性。依据的手段:地球物理勘探、计算机技术、实验测试等。
第八页,共20页。
1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
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
冀中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
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5
晋能有限责任公司
6
河南能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7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8
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
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0
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煤田地质学教案PPT演示
绪 论
一、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的特点 二、煤(煤田)地质学发展 三、《煤地质学》研究内容 四、新理论新方法对煤地质学的影响 五、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的关系
第二页,共20页。
晰蝎
青蛙
第三页,共20页。
火
廿
木
煤
太阳石
第四页,共20页。
温度压力对煤变质程度的影响
Hill 定律
第十八页,共20页。
五、煤田地质与勘探方法的关系
1、煤田地质 煤(层)在地壳赋存的地域、层位及厚度变化、煤质变化、构造影响变化特征规律。 2、勘探方法 填图、探槽、物探、化探、钻探、测井与对应的测试方法总称。 3、地质与勘探 客体与主体。
三、《煤地质学》研究内容
第十六页,共20页。
5、煤聚积与分布规律的研究 聚煤规律研究是当今煤田地质学指导煤炭资源寻找和预测的基础,它运用多学科手段,在区域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煤盆地分析方法和原理,研究煤在特定地壳中的聚集和分布规律,从而为有效地开展煤田地质工作、对煤炭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的科学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运用的相关学科是: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及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区域地质学,以及盆地分析和层序地层学等新的学科理论、方法,研究煤聚积的时空分布规律性。依据的手段:地球物 煤聚积的时空分布规律性。依据的手段:地球物理勘探、计算机技术、实验测试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宿县矿区以气煤为主,临焕矿区以气煤、肥灯为主,涡阳 矿区以焦煤、瘦煤为主,在有岩浆活动的区段,常有少量 的贫煤、无烟煤和天然焦,煤的变质程度似有由东向西增 高的趋势。
淮北矿区煤质表
祁南矿
• 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祁县镇境内,北距 宿州市约23mk,南距蚌埠市约7Omk,井田位于宿南向斜转 折端,北部以第10勘探线与桃园煤矿毗邻。
煤田瓦斯含量及压力概况
• 从煤层形成到中侏罗世末(C2~J2)煤中有机质成熟度低,生 成瓦斯数量少,瓦斯含量和压力都很低,其中10煤层最高,压 力约为3MPa,瓦斯含量达到了2.5m3/,t 71煤层最低,压力为2. 5 MPa,瓦斯含量还不到1m3/,t 82煤层无论是瓦斯压力还是 瓦斯含量均介于10煤层和71煤层之间。
• 淮北煤矿煤种复合,气煤~无烟煤均有,以气煤、肥煤及无 烟煤为主。二叠纪煤层为低~中灰、低硫、低磷煤、上石炭 统太原组煤层为低灰、高硫煤。
• 淮北煤田滩肖矿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煤的变技主要受岩 浆接触变质及岩浆热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煤质变化大,煤 类复杂,以贫煤、无烟煤、天然集中、高变质煤为主,约 占66%。煤的变质程度有由北向南增高的趋势。
朱仙庄
• 矿井设计采用立井多水平底板岩石大巷分区石门上、下山 开拓方式,走向长壁顶板全部垮落法采煤;主要可采煤层3 层,至上而下分别为7、8、10层。
• 8煤层属特厚构造煤结构,厚度0.41-10.13m,煤层透气性系 数低,根据现场实测,相关数据如下:
煤层
瓦斯压力
透气性系 数
f值△ P最Fra bibliotekK值8
4.2 MPa 8.3x10-4 0.3-0.64
煤层
瓦斯压力 透气性系数
f值
△ P最
8
3.1 MPa,
0.027 m2/ ( M Pa2.d)
0.16~ 0.614
17.5
•
朱仙庄
• 矿井走向长9km,倾斜宽1.5~5.8km,面积约23.7km2。朱 仙庄煤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年产煤炭200吨左右。
• 坐落在宿州市向东20KM处.属于宿州市埇桥区.在二铺三铺之 间。周边村庄为:大王庄、小周庄、大魏家。
• 32煤为低透气性,难以抽放煤层,其基本参数见下表:
芦岭矿
•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东南30 公里处,紧靠宿(州)灵(壁)公路和宿(州)固(镇) 公路,与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毗邻,矿区专用铁路 与京沪大动脉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 芦岭矿是华东地区大型矿井,于1969年投产,原设计生产 能力150万吨,经改扩建后,近年来原煤年产量保持在200 万吨左右。
7
16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淮北煤田下属煤矿
• 淮北矿业集团 • 皖北煤电集团
袁庄煤矿 朱庄煤矿 岱河煤矿 杨庄煤 矿 朔里煤矿 石台煤矿 芦岭煤矿 朱 仙庄煤矿 桃园煤矿 祁南煤矿 童亭煤 矿 许疃煤矿 涡北煤矿 孙疃煤矿 杨 柳煤矿......
卧龙湖煤矿 任楼煤矿 祁东煤矿 百 善煤矿 刘桥一矿 恒源煤矿 朱集西 煤矿 钱郢孜煤矿 五沟煤矿 孟庄煤 矿 界沟煤矿 毛郢孜煤矿
赋存概况
• 淮北煤田位于安徽北部,已探明地质储量67亿吨,煤种范围从 气煤到贫煤,其中肥煤和焦煤占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含煤 地层为中、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总厚度达1200 m, 含煤5~25层,煤厚7. 1~21. 95 m,可采2~12层,可采总厚4. 5~18. 5 m。以气煤、肥煤、焦煤为主。
淮北煤田
煤田地质概况
• 淮北煤田(Huaibei Coal Basin)是中国年产煤千万吨的大型煤 田。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以北,北连江苏徐州矿区新河矿, 西至河南永城县界。
• 淮北煤田以宿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包括 4 个矿区;北部的濉肖矿区、西南部的涡阳矿区以及中南部 的临涣、宿州矿区。
芦岭矿
• 对区域地质构造的分析,识别出徐宿弧形构造、宿北 断裂、宿东向斜的形成过程和存在是影响芦岭井田10 煤瓦斯赋存和运动的全局主导因素。受以上因素制约 和影响,芦岭井田总体呈东、西部瓦斯相对较小,而 中部的大部分区域瓦斯相对较大的分布特征。
• 新副井凿至 483 m揭8及9煤时, 两层煤总厚达 13.1 m, 层间距 1.4 m,常含1~2层夹矸,实测8煤瓦斯压力相 关参数如下:
• 该矿走向长约10.5mk,宽约3.85mk,矿井面积约58.Imk2,祁南 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at。
祁南矿
• 349工作面回采二迭系上石盒子组32煤,32煤层赋存较为稳 定,煤层厚度2.1一4.5m,平均厚度3.5m。煤层结构复杂,含夹 研1~3层,层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32煤,煤种为气煤,挥 发份30%,具自燃发火倾向性。
淮北矿业集团
• 淮北矿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5º58´至117º1 2´,北纬33º20´至34º28´,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 约4100平方公里。区内除濉溪、肖县一带为丘陵山地外, 其余均为平原地区,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20~32 米。
煤层与煤质
• 淮北煤矿共含煤13~46层,含可采及局关可采煤3~12层,总 厚14.99米。
淮北矿区煤质表
祁南矿
• 淮北矿业集团祁南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祁县镇境内,北距 宿州市约23mk,南距蚌埠市约7Omk,井田位于宿南向斜转 折端,北部以第10勘探线与桃园煤矿毗邻。
煤田瓦斯含量及压力概况
• 从煤层形成到中侏罗世末(C2~J2)煤中有机质成熟度低,生 成瓦斯数量少,瓦斯含量和压力都很低,其中10煤层最高,压 力约为3MPa,瓦斯含量达到了2.5m3/,t 71煤层最低,压力为2. 5 MPa,瓦斯含量还不到1m3/,t 82煤层无论是瓦斯压力还是 瓦斯含量均介于10煤层和71煤层之间。
• 淮北煤矿煤种复合,气煤~无烟煤均有,以气煤、肥煤及无 烟煤为主。二叠纪煤层为低~中灰、低硫、低磷煤、上石炭 统太原组煤层为低灰、高硫煤。
• 淮北煤田滩肖矿区岩浆活动比较强烈,煤的变技主要受岩 浆接触变质及岩浆热力变质作用的影响,煤质变化大,煤 类复杂,以贫煤、无烟煤、天然集中、高变质煤为主,约 占66%。煤的变质程度有由北向南增高的趋势。
朱仙庄
• 矿井设计采用立井多水平底板岩石大巷分区石门上、下山 开拓方式,走向长壁顶板全部垮落法采煤;主要可采煤层3 层,至上而下分别为7、8、10层。
• 8煤层属特厚构造煤结构,厚度0.41-10.13m,煤层透气性系 数低,根据现场实测,相关数据如下:
煤层
瓦斯压力
透气性系 数
f值△ P最Fra bibliotekK值8
4.2 MPa 8.3x10-4 0.3-0.64
煤层
瓦斯压力 透气性系数
f值
△ P最
8
3.1 MPa,
0.027 m2/ ( M Pa2.d)
0.16~ 0.614
17.5
•
朱仙庄
• 矿井走向长9km,倾斜宽1.5~5.8km,面积约23.7km2。朱 仙庄煤矿为高瓦斯突出矿井,年产煤炭200吨左右。
• 坐落在宿州市向东20KM处.属于宿州市埇桥区.在二铺三铺之 间。周边村庄为:大王庄、小周庄、大魏家。
• 32煤为低透气性,难以抽放煤层,其基本参数见下表:
芦岭矿
• 淮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芦岭煤矿位于安徽省宿州市东南30 公里处,紧靠宿(州)灵(壁)公路和宿(州)固(镇) 公路,与合(肥)徐(州)高速公路毗邻,矿区专用铁路 与京沪大动脉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 芦岭矿是华东地区大型矿井,于1969年投产,原设计生产 能力150万吨,经改扩建后,近年来原煤年产量保持在200 万吨左右。
7
16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淮北煤田下属煤矿
• 淮北矿业集团 • 皖北煤电集团
袁庄煤矿 朱庄煤矿 岱河煤矿 杨庄煤 矿 朔里煤矿 石台煤矿 芦岭煤矿 朱 仙庄煤矿 桃园煤矿 祁南煤矿 童亭煤 矿 许疃煤矿 涡北煤矿 孙疃煤矿 杨 柳煤矿......
卧龙湖煤矿 任楼煤矿 祁东煤矿 百 善煤矿 刘桥一矿 恒源煤矿 朱集西 煤矿 钱郢孜煤矿 五沟煤矿 孟庄煤 矿 界沟煤矿 毛郢孜煤矿
赋存概况
• 淮北煤田位于安徽北部,已探明地质储量67亿吨,煤种范围从 气煤到贫煤,其中肥煤和焦煤占储量的一半以上。主要含煤 地层为中、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与山西组,总厚度达1200 m, 含煤5~25层,煤厚7. 1~21. 95 m,可采2~12层,可采总厚4. 5~18. 5 m。以气煤、肥煤、焦煤为主。
淮北煤田
煤田地质概况
• 淮北煤田(Huaibei Coal Basin)是中国年产煤千万吨的大型煤 田。位于安徽省北部淮河以北,北连江苏徐州矿区新河矿, 西至河南永城县界。
• 淮北煤田以宿北断裂为界,可划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包括 4 个矿区;北部的濉肖矿区、西南部的涡阳矿区以及中南部 的临涣、宿州矿区。
芦岭矿
• 对区域地质构造的分析,识别出徐宿弧形构造、宿北 断裂、宿东向斜的形成过程和存在是影响芦岭井田10 煤瓦斯赋存和运动的全局主导因素。受以上因素制约 和影响,芦岭井田总体呈东、西部瓦斯相对较小,而 中部的大部分区域瓦斯相对较大的分布特征。
• 新副井凿至 483 m揭8及9煤时, 两层煤总厚达 13.1 m, 层间距 1.4 m,常含1~2层夹矸,实测8煤瓦斯压力相 关参数如下:
• 该矿走向长约10.5mk,宽约3.85mk,矿井面积约58.Imk2,祁南 矿设计生产能力为150万/at。
祁南矿
• 349工作面回采二迭系上石盒子组32煤,32煤层赋存较为稳 定,煤层厚度2.1一4.5m,平均厚度3.5m。煤层结构复杂,含夹 研1~3层,层状构造,内生裂隙较发育32煤,煤种为气煤,挥 发份30%,具自燃发火倾向性。
淮北矿业集团
• 淮北矿区位于安徽省北部,地理位置:东经115º58´至117º1 2´,北纬33º20´至34º28´,面积约9600平方公里,含煤面积 约4100平方公里。区内除濉溪、肖县一带为丘陵山地外, 其余均为平原地区,区内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20~32 米。
煤层与煤质
• 淮北煤矿共含煤13~46层,含可采及局关可采煤3~12层,总 厚14.9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