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_皮小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CHINA-TODAY FORUM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皮小卉

中共济宁市委党校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既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有效激励和保障。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收入分配领域也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深入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域的现状,包括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 问题研究

收入分配制度是构成一个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之一,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我国自1978年开始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也是从调整收入分配制度入手的。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任务目标,并积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收入分配制度”的基础性和目标急迫性,推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亟需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化政府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政策保障力度。

(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统筹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的重要举措

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着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合理的收入差距,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部门生产要素分工的客观现象,应当予以保护和鼓励,我们所要警惕和治理的是,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当扩大。对于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必须加以限制,必要时可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坚决予以打击或取消,正确引导居民收入差距趋向合理的界域,这不仅有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此可见,正确看待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立足现实,正视矛盾,继续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拓展改革深度,是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胡锦涛同志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没有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其它内涵便无从体现。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经济领域中的分配不公平问题已演变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不能有效规制,将大大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进程。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当前社会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而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则是根本解决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的“釜底抽薪”之计。因此,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

序,增进分配公平,这对于构建惠及国民全体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形成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途径

“十二五”规划纲要就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确立了基本原则,提出了基本要求。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分配结构能有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推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理念的重要载体,换言之,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既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还要兼顾效率与公平,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目前,有关收入分配问题的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找到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型模式。现阶段,及时梳理有关我国收入分配的理论探讨及政策实践,深入分析新形势下收入分配改革可能涉及的利益格局调整和面临的既得利益者阻力,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积极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扩大有效内需,而且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和应有之义。放眼域外,总结国际经验,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如果不能妥善有效地解决收入分配失衡与贫富差距扩大问题,国民经济的发展不仅不能造福于国民,反而会进一步激化社会矛盾,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不可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国民经济连年保持两位数递增。据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各国GDP总量的排名,从2004年到2007年短短三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取得大幅增长,陆续超过法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大有“超英赶美”的发展势头。据有关研究机构预计,2011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可能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并不高,经济发展的速度不能较好的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效益。又据联合国《2007/2008年度人类发展报告》公布的数据,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7,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广大发展中国家,甚至高于肯尼亚、马拉维等最不发达国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可能会影响甚至吞噬经济发展的成果,进而成为经济增长的绊脚石,而这绝非是危言耸听。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

CHINA-TODAY FORUM 63

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收入分配领域内植入更加坚实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域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收入分配体系,但这个体系还不成熟,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

(一)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域取得的成绩

1.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地位不断增强。经过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以来,平均主义分配和“大锅饭”等旧体制已经打破,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基本确立。按知识和能力、按劳动贡献和绩效分配等新的分配观念亦逐步深入人心。目前,除部分垄断性行业外,初次分配均已通过市场机制调节,企业可分配收入主要来源于市场,工资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确定;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率参与分配;城乡居民收入中,利息、股息、知识产权收益等所占收入比例不断有所上升。

2.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分别工资制度基本形成。伴随着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行政机关内部逐步实行了国家统一的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在事业单位则实行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强化对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国有企业实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并积极探索企业经营者年薪制,探索实施经营者股票期权、企业职工持股、劳动分红、技术入股等分配方式。收入分配的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的大锅饭体制已经瓦解。

3.收入再分配调节机制不断完善。伴随着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方针和政策,不断加强对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除继续改革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使其在调节收入差距上发挥更大作用外,特别注重推动社会保障、农村扶贫、社会救济等方面的制度建设。目前,企业的社会保险制度框架已基本形成,险种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其中,养老和医疗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随着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同企业在社会保障制度安排上出现了“并轨”趋势,其基本思路是,在基本制度层面,机关事业单位同企业实行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但辅之以附加养老金和医疗补助等特殊办法。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各级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推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城乡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了城乡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

(二)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领域存在的问题

1.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相差6倍,而国际上通行的收入差距标准在3倍以内,这可以看出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历史高位。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垄断性生产服务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加起来计算,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好几个百分点。

2.收入再分配机制落后。当前,我国收入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税收制度难以有效执行,“偷、漏、逃、抗税”等行为普遍存在,执法部门在打击税收违法方面力度明显不足。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不同程度呈增长之势。政府主导的再分配制度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不公,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起到“逆向调节”作用。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并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纳税义务。

3.区域收入差距显著。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特色,相对而言较为封闭。如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二者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较为显著的差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中心始终局限在东部地区,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另外,在外资流入量较多的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活跃度较高,居民收入的增长空间相对较大。根据相关的报道,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地区是上海,最低的地区则是贵州,两个地区的人均GDP之比为1:9.6,从这一个侧面便可见到收入差距之大。

4.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受城乡二元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城镇居民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和数量要比农村快得多,这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拉大。1985~2009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不断上升,由1985年的2.33上升到2009年的5.61。这说明,我国城镇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逐渐扩大的趋势。在2002年,我国城镇大岛指数由2001年的4.64迅速上升到6.33,并且突破了大岛指数6.0的警戒水平。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收入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尽管近年来我国城镇大岛指数出现了下降趋势,但这一数值始终在6.0附近,说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程度仍然非常高。

三、深化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

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突出反映在城乡居民差距的扩大上。一是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优化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必须要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努力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三是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构建统一的城乡劳动力市场,方便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四是加快清理和取消针对“农民工”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五是建立和完善适合中国国情和WTO规则的农业支持制度,综合运用税收调节、财政补贴、金融政策等调控手段加强对“三农”的支持保护力度,如强化并落实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财政补贴政策。六是加强宏观调控,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稳定农民收益。进一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提高扶贫标准,采取“易地扶贫”、“贫困救助制度”等措施,着力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逐步转变扶贫模式。七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财政预算适当向农村倾斜,努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八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