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引证注释体例

合集下载

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说明

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说明
多 次 引 用 同 一 著 者 的 同 一 文 献 时 ,在 正 文 中 标 注 首 次 引 用 的 文 献 序 号 ,并 在 序 号 的 “[ ] ”外 著录 引文页码。例 如 :
…… 改 变 社 会 规 范 也 可 能 存 在 类 似 的 “二 阶 闪 徒 困 境 ”问 题 :尽 管 改 变 旧 的 规 范 对 所 有 人 都 好 ,但个人理 性 选 择 使 得 没 有 人 愿 意 率 先 违 反 I A 的规范m。…… 事 实 上 ,古 希 腊 对 轴 心 时 代 思 想 其 正 的 贡 献 不 是 来 自 对 民 主的赞扬,而是来自对民主制度的批评,苏格拉底、柏 拉 图 和 亚 里 士 多 德 3 位贤圣都是民主制度的坚决反对 者[2™ 。……柏拉图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有学者评论说,一切后世的思想都是一系列为柏 拉图思想所作的脚注[3]。……据《唐会要》记载,当时拆毁的寺院有4600余 所 ,招 提 、兰 若 等 佛 教 建 筑 4 万余 所 ,没收寺产,并强迫 僧尼还俗达260500人。佛教受到极大的打击1213^ 329。
93
关于注释和参考文献的说明
1. 注释和参考文献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章中的注释说明性文字采用脚注的方式,即所有注释均列在当页脚注处。注释对象在正文中 用上角标①(2)……标 注 ,与脚注的序号相对应,每页单独排序。 文章中引文的参考文献采用尾注的方式,即编制参考文献表集中著录在文后,按 顺 序 编 码 ,参 考文献在正文中用上角标[1][2]……标 注 ,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中的序号相对应。 2.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参见《信 息 与 文 献 参 考 文 献 著 录 规 则 》(GB/T 7714—2015)。举 例 如 下 : 专著: [ 1 ] 陈登原.国史旧闻:第 1 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0:29. 专著中的析出文献: [ 1 ] 周易外传:卷 5[M]//王夫之,船山全书:第 6 册.长沙:岳麓书社,2011:1109. 连续出版物: [ 1 ]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临床内科杂志[J ].1984,l (l )-.武 汉 :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1984-. 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 [ 1 ] 袁训 来 ,陈哲,肖云海,等.蓝田生物群:一个认识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新窗口 [J ].科学通

《历史研究》注释规范标准[详]

《历史研究》注释规范标准[详]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1986年,第175页。

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卷)》,:人民,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中文大学,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中央文献,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1999年,第247-266页。

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注释范例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与注释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与注释

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与注释在撰写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时,文献引用和注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正确使用文献引用和注释可以增强你的研究可信度,并且使读者能够追溯到相关文献,并深入了解你的研究方法和结论。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献引用与注释。

一、文献引用的格式文献引用一般采用的是著者-年份法,即在正文中的适当位置插入引文,然后在文末列出所引用的文献的详细信息,以便读者能够准确获得相关文献的信息。

正文中的引文一般采用以下形式:(著者姓氏,年份)或者著者(年份)指出...例如:根据Smith(2010)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或者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Smith,2010)。

在文末列出文献引证表,按照以下格式提供详细信息:1. 期刊文章:著者(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起始页码。

例如:Smith, J. (2010),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crop growth",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50(2), 123-135.2. 书籍:著者(年份),“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名称。

例如:Jones, R. (2005), "Introduction to Chemistry", New York: Wiley & Sons.3. 会议论文:著者(年份),“论文标题”,会议名称,起始页码。

例如:Brown, P. (2018), "Recent advances in nanotechnology",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anoscience, 56-60.二、文献注释的形式文献注释是对所引用文献的补充说明或评价。

文献注释可以直接放在引文之后,也可以单独列在引文表的下方。

本刊文内引文标注、注释及文后参考文献体例

本刊文内引文标注、注释及文后参考文献体例

本刊文内引文标注、注释及文后参考文献体例为尊重他人的著作权,规范本刊体例,请作者在撰写文章时按照以下格式对文内引文进行标注,所引文献详细信息另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

一、引文标注文内引文所据文献,应在引文后加圆括号注明作者姓名(英文只注姓)、出版年和引文页码,例如:(Newmark,1988:26-33)或(罗列、穆雷,2019:98);合作者为三人及以上的,只标注第一作者,如:(郭宏安等,1997:354)。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请用分号隔开,如:(郭建中,1999:8-9;李红满,2019:79;刘全福,2019:17;2019:61)。

二、注释本刊统一采用尾注形式。

需对文中特定内容进一步解释或说明的,请在正文相应位置用上角标加上注释号jkl…… 注释内容在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

如需说明出处,请采用“引文标注”的格式并将相关文献列入“参考文献”,切勿混淆注释与参考文献。

三、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按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顺序列出,中文文献在前,英文文献在后,并依次排序。

文内未直接或间接引用的文献不列在参考文献中。

文献类型标志如下:专著[M],论文集[C],专著或文集中析出的文章[A],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其他类型文献[Z]。

示例如下:1. 专著[序号]主要责任者(外国人名姓在前,名在后).题名(外文书名用斜体)[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1]郭宏安、章国锋、王逢振.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2nd ed.[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9.2. 论文集、编著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外文书名用斜体)[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1]方梦之.加强对比语言学的研究[A].见杨自检、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2] Susam-Saraj eva, Sebnem. A “Multilingual” and “International” Translation Studies? [A]. In Theo Hermans (ed). Cross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C]. Manchester: St. Jerome Publishing, 2019.3. 期刊、报纸中的析出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期刊或报纸题名(外文出版物用斜体),年(期).例:[1]朱湘军.从权力与话语看翻译之强势[J].外国语,2019(6).[2]梁羿.关于鲁迅书法评价的认识[N].书法导报,2019-3-26.[3]Venuti, Lawrence. Translating Derrida on Translation: Relevance and Disciplinary Resistance [J]. The Yale Journal of Criticism, 2019(2).4.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纯网络文献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可省略).[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电子文献载体类型标志如下:磁带MT,磁盘DK,光盘CD,联机网络OL。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法律出版社,2001,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人民出版社,1983,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25页。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第65页。

3.著作、文集的序言、引论、前言、后记(1)序言、前言作者与著作、文集责任者相同。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和《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 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 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1.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 年,第 43 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 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年,第 3 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 25 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 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示例: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第247—266 页。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第325页。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

《上海各路商界总联合会致外交部电》,《民国日报》(上海)1925 年 8 月 14 日,第 4 版。
《西南中委反对在宁召开五全会》,《民国日报》(广州)1933 年 8 月 11 日,第 1 张第 4 版。
(三)未刊文献 1.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 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 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 博 士 学 位 论 文 ,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系 , 2000 年,第 67 页。 任东来:《对国际体制和国际制度的理解和翻译》,全球化与亚太区域化国际研讨会论文 , 天津,2000 年 6 月,第 9 页。 2.手稿、档案文献 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 示例: 《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 年 9 月 15 日,北洋档案 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藏。 《党外人士座谈会记录》,1950 年 7 月,李劼人档案,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档案室藏。
(四)转引文献 无法直接引用的文献,转引自他人著作时,须标明。标注顺序:责任者/原文献题名/ 原文献版本信息/原页码(或卷期)/转引文献责任者/转引文献题名/版本信息/页码。 示例: 章太炎:《在长沙晨光学校演说》,1925 年 10 月,转引自汤志钧:《章太炎年谱长编》下 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 年,第 823 页。
中国社会科学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试行)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 期刊注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本 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 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引证与注释体例说明

引证与注释体例说明

引证与注释体例(一)引证应当遵循以下基本规则:1.引证以必要为限;2.引证法律文件、判例及司法文件以权威机构的出版物为准;3.除按本规范引证已发表的作品外,引证未发表作品应取得相关权利人的许可;4.引证必须符合被引作品的本意;不得曲解原意;5.正文引证超过100字时,缩进引文行列并变换字体排版;6.引证应有显著标志,并以注释方式完整、准确地显示出被引证作品的有关信息;7.引证作品的标题(包括副标题)应当完整,勿用简称。

法律文件、书籍、刊物、报纸,用书名号;文章篇名用引号。

(二)注释体例1.注释位置采用脚注,整篇论文连续计码;2.书籍或成册作品的注释格式:作者,标题,出版者,出版时间,版次,页码;定期出版物注释格式:标题,出版物名称,出版时间,卷期号,页码;3.作者(包括著者、编者、译者、机构作者)为一人以上时,应全部完整地列出;4.众所周知的作品,如《列宁选集》等,以及法律文件,不注出作者;5.编辑者、整理者而非著作者的作品,在作品标题后括弧注出“x编”、“x整理”;6.不同作者的合成作品,先注出特定的作者和作品名称,再注出该合成作品相关信息;7.正文多次引用同一作品的注释,第一次引证时,注释信息的内容必须完整。

除此之外,紧接第一次之后的注释,用“同上,页x”;在其他注释间隔之后的注释,用“前注x,页x”;8.转引作品的注释,先注明原始作品相关信息,加“转引”字样后注明所依据的作品;9.引用图表,直接在图表下注出来源,不用脚注;10.引用访谈、演讲或报告、信札等作品,应尽可能注明其形成的时间和地点;11.电影、电视和广播作品,应在作品名称后括弧注明出品的机构和时间;12.互联网或数据库作品,应注明网址或数据库作者和时间;13.学位论文应注明学位授予单位名称和论文获得答辩通过的时间;14.外文作品的引证,从该文种的学术引证惯例。

引文注释格式样本

引文注释格式样本

引文注释规范一、凡涉及引文或引证的观点,请采用脚注(字型10)形式注明出处,注释内容必须包括作者、书名或文章名、编者或译者(如果有的话)、城市及出版社、期刊名、出版日期、期刊的卷期数字、引用的页码等。

举例如下:1.中文图书格式: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a.单本著作沈松勤《唐宋词的社会文化研究》,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5页。

b.翻译著作孙康宜《词与文类研究》(李奭学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2页。

C. 书名号篇名书名一律使用双书名号《》,唯有篇中篇,如《汉唐〈史记〉研究论稿》的情况下,使用单书名号〈〉。

2.丛书格式:作者《书名》,编者《丛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册数,页数。

a.刘熙载《词概》,唐圭璋编《词话丛编》,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4册,第4250页。

b.周应合《景定建康志》卷五十,《宋元方志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2173页。

c.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第一,《全宋笔记》本,郑州:大象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3、引自总集者: 作者《篇名》,《书名》卷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a.梅尧臣《送师厚归南阳》,《全宋诗》卷二四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2795页。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全宋词》,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342页。

4.引自作者别集者: 作者《篇名》,《书名》卷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苏辙《秀州僧本莹净照堂》,《栾城集》卷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46页。

5.引古籍(线装丛书或单刻本)者:作者《篇名》,《书名》卷数,版本a.朱熹《与陈亮书》,《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部丛刊》本。

b.朱熹《与陈亮书》,《朱子全集》卷五,清光绪十七年吴兴嘉业堂刻本。

6.引古籍校注本者:作者、校注者《书名》卷数,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页数。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注释体例的文献引证方式引言文献引证是学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用于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提供论证依据。

在学术界,一般采用的引证方式有多种,其中注释体例是一种常见且被广泛接受的方式。

本文将介绍注释体例的文献引证方式,探讨其特点和使用方法,并给出一些示例。

一、注释体例的特点注释体例是一种将引文和注释分开呈现的引证方式,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 引文和注释分离:在注释体例中,引文和注释是分离呈现的,引文用于引证原文内容,注释用于解释和评价引文。

1.2 数字标记:注释体例中通常使用数字标记来引用和区分不同的引文和注释。

引文和注释的数字标记可以通过上标、下标等方式呈现。

1.3 详细解释:注释体例中的注释一般会对引文进行详细解释,包括对引文内容的概括、解读、评价等。

二、注释体例的使用方法2.1 引文的标注:在注释体例中,引文一般会用引号括起来,并在引文后面加上数字标记。

引文可以直接摘录原文,也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和修改。

示例1:据某研究指出:"某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示例2:某研究指出,"某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2.2 注释的添加:注释一般紧跟在引文后面,以数字标记的形式进行。

注释可以包括对引文的解释、评价、批判等。

示例3:据某研究指出:"某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该研究进一步解释道,这一现象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前景,并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示例4:某研究指出,"某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1]然而,其他研究认为这一现象的实际应用价值有限,亟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2.3 引用多个文献:在注释体例中,如果需要引用多个文献,可以使用逗号或分号进行分隔,并按照数字标记的顺序进行排列。

示例5:根据多个研究的结果,"某现象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哲学动态》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体例说明【模板】

《哲学动态》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体例说明【模板】
(2)析出文献。须标明析出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文集名、出版机构、出版年份、页码。如:
杜威·佛克马:《走向新世界主义》,载王宁、薛晓源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第247-266页。
(3)引用著作和文集的“序言”(或“引论”“前言”“后记”)时,“序言”是同一作者,直接标注“序言”第x页;“序言”为他人所作或有独立标题,可视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2)文中需特别说明的不常见的史实或事实;
(3)文中借用他人的理论、论断、思想、观点或意见的语句;
(4)对文中的某些观点进行资料性的补充说明;
(5)对文章中的某些观点、不常见的专用名词、术语作必要的解释。
二、注释体例总要求
(1)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统一由文后注改为当页下(脚注),注释序号用带圈数字即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正文加注之处序号标于右上角;正文后不另开列“参考文献”。
《哲学动态》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体例说明
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编辑工作规范化,《哲学动态》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学术刊物注释规定的基础上,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改进,制定了下列内容注释及文献引用体例说明。本体例自2018年第1期起施行,同时在“哲学中国网”发布,敬请查阅参照。
一、需要引证和注释的情况
(1)文中直接或间接引用的任何其他人的语句;
(6)间接引文的标注章节。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同直接引文。
(7)互联网资料。本刊提倡尽量引用纸质文献。如必须使用互联网资料,著者、著作名等类项等同于相应体例,同时注明详细网址和更新/引用的具体时间。
(二)简略格式的体例
再次引证或重复出现的著作、译作、文章,只需标注著者、著作名、页码。如:
(2)引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范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范

《历史研究》关于引文注释的规定为便于学术交流和推进本社期刊编辑工作的规范化,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注释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对原有引文注释规范进行了补充和完善,特制定新的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内刊》和《历史研究》。

一、注释体例及标注位置文献引证方式采用注释体例。

注释放置于当页下(脚注)。

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标识,每页单独排序。

正文中的注释序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有时候也可能是词或词组)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后。

二、注释的标注格式(一)非连续出版物1.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责任方式为著时,“著”可省略,其他责任方式不可省略。

引用翻译著作时,将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置于文献题名之后。

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宁全集》等经典著作应使用最新版本。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上海: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75页。

蒋大兴:《公司法的展开与评判——方法·判例·制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3页。

任继愈主编:《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5页。

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谭汝谦、林启彦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2年,第11-12页。

金冲及主编:《周恩来传》,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9页。

佚名:《晚清洋务运动事类汇钞五十七种》上册,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8年,第56页。

狄葆贤:《平等阁笔记》,上海:有正书局,[出版时间不详],第8页。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46页。

2.析出文献标注顺序: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集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相同时,可省去文集责任者。

参考文献注释的格式

参考文献注释的格式

参考文献注释的格式(一)中文注释:1.当文章引用或借用的资料所在的著作第一次出现于注释中时,须将该书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代及引用资料所在的页码一并注出。

(1)引用专著例:说明:(a)作者姓名后面用冒号;著作名用书名号标出,书名号后加逗号;出版地后用间隔号(中圆点);出版社名称后加逗号;出版年代后加“版”字,再加逗号;页码后用句号。

(b)著作者如系二人,作者姓名之间用顿号分隔,如:xx、xx;如系二人以上,可写出第一作者姓名,后面加“等”字省略其他作者,如:xx等。

(c)著作名如有副标题,则在书名号内以破折号将标题与副标题隔开。

如: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24页。

(d)著作如系多卷本,须在书名号后面直接写出引用资料所在的卷数,再加句号。

如:徐民:《抗美援朝的历史回顾》上卷,北京中国广播出版社,1990年版,第5页。

(e)出版地应包括省、自治区及其下属的市名,直辖市只注市名,如:吉林延吉延边教育出版社;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如出版社名称本身已含其中某一级地名,则可不必在出版地中重复注出,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不必注为江苏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北京出版社,不必注为北京北京出版社。

(2)引用译著例:J.布卢姆等:《美国的历程》下册第二分册(杨国标、张儒林译,黄席群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97页。

说明:(a)作者姓名中除姓(family name)外,名与中间名(first name 和 middle name)均可用缩写形式表示,如缩写,须用英文缩写符号(下圆点);如将姓名全部译出,则须在姓名之间加中文间隔符号(中圆点)。

(b)书名号后或多卷本著作卷次、册次后直接加圆括号,括号内注明中文译、校者姓名。

(3)引用编著例:杨生茂主编:《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作业】注释体例

【作业】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一般体例1. 引征应能体现所援用文献、资料等的信息特点,能(1)与其他文献、资料等相区别;(2)能说明该文献、资料等的相关来源,方便读者查找。

2. 引征注释以页下脚注形式连续编排。

3. 正文中出现一百字以上的引文,不必加注引号,直接将引文部分左边缩排两格,并使用楷体字予以区分。

一百字以下引文,加注引号,直接放在正文中。

4.直接引征不使用引导词或加引导词,间接性的带有作者个人的概括理解的,支持性或背景性的引用,可使用“参见”、“例如”、“例见”、“又见”、“参照”等;对立性引征的引导词为“相反”、“不同的见解,参见”、“但见”等。

5. 作者(包括编者、译者、机构作者等)为三人以上时,可仅列出第一人,使用“等”予以省略。

6.引征二手文献、资料,需注明该原始文献资料的作者、标题,在其后注明“转引自”该援引的文献、资料等。

7. 引征信札、访谈、演讲、电影、电视、广播、录音、未刊稿等文献、资料等,在其后注明资料形成时间、地点或出品时间、出品机构等能显示其独立存在的特征。

8. 不提倡引征作者自己的未刊稿,除非是即将出版或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

9.引征网页应出自大型学术网站或新闻网站,由站方管理员添加设置的网页,应附有详细的可以直接确认定位到具体征引内容所在网页的URL链接地址,并注明最后访问日期。

不提倡从BBS、BLOG等普通用户可以任意删改的网页中引征。

10. 英文以外作品的引征,从该文种的学术引征惯例,但须清楚可循。

引用例证中文1.著作* 朱慈蕴:《公司法人格否认法理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2页。

2.译作*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32页。

3.编辑(主编)作品* 朱景文主编:《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年版,第32页。

4.杂志/报刊* 张维迎、柯荣住:“诉讼过程中的逆向选择及其解释──以契约纠纷的基层法院判决书为例的经验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第40页。

历史学论文注释规范

历史学论文注释规范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文献注释技术规范一、关于文献注释的说明(一)基本概念1. “注释”可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注释专指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以及提到的事实、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亦称“内容性注释”(Content notes);广义的注释还包括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

2. “文献引证”专指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亦称“资料性注释”(Reference notes),含多项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注释体例(一)注释体例的基本内容、结构与位置1.基本内容与结构“注释体例”含“资料性注释”和“内容性注释”两方面。

合一编排。

2.位置正文内需注释之处依次排注号,释文于当页下部逐条依次编排。

可在正文和页下注之间划一道分隔线,或通过不同的字体将二者区分开来。

(二)资料性注释1.资料性注释的基本标注项目、顺序与格式(1)现代著作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册),其他责任者(如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版次),引文页码。

示例:[1]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第207页。

[2]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2)现代著作(或文集)中的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著作(或文集)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著作(或文集)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任选)。

示例:[1] 蔡元培:《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上册,第99页。

[2]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1页。

(3)古籍根据古籍版本的不同可选择以下不同的标注方式:1)现代出版标点本或影印本古籍责任者(必要时加注责任方式):《题名》其他题名信息(如卷次、篇名,同一责任者著作中的篇名原则上作为古籍题名的一部分而不视为析出文献),其他责任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必要时加注其他版本信息),页码。

文献索引及附录体例说明

文献索引及附录体例说明

文献索引及附录体例说明一、文章当中的文献索引与注释方法(一)基本方法在文中引用文献(包括引用原文)时,不作注释(无论是脚注还是尾注),而是在引用处加一括号,括号中注明:(1)作者姓名;(2)出版年份(不注月份),包括刊物的出版年份;(3)如有必要,注明页码。

几种具体情况:(1)基本方法举例:例:“这就是有人所说的‘短期行为’(李四,1989,第34页),……”。

(2)不需注作者,也不需注页码:例:“…这一点张三(1990)已经有所论证。

”(3)作者引用自己的文章,也需注明人名。

例:“笔者曾对此做过说明(王五,1987)。

”(4)正文中若直接出现作者姓名和文章标题,可只注出版年份及必要的页码。

例一:“这就是李四在《论供给》(1988)一文中所论述的。

”例二:“张三在《论需求》一文中指出:‘需求是经常变化的’(1990,第57页)。

”(5)同时引用多篇文章时可在一个括号中一起注明,不同作者的文章用分号分开。

例:“不少人都曾指出(张三,1987;李四,1990),……”。

(6)同时引用一位作者的多篇文章时,可在一个括号内注明。

例:“王五曾多次指出这一点(1987,1988a,1988b,1990)。

”(二)译文与外文文献注释方法(1)引用中译本文献,文中仅注明:作者的中译名;中译本的出版年份;必要的页码。

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剩’(约翰,1990,第4页)。

”(2)引用外文原文文献,在文中直接注原文人名,不必翻译(人名一般只注姓) 。

例:“这就是有人分析过的‘短缺’(David,1985,p.55)。

”(3)既有中文文献,又有外文文献,分别注中文与外文。

例:“不少人就此作过论述(张三,1988;John,1989)。

”二、文后参考文献编排方法(一)基本方法:每篇文献按以下顺序注明(1)作者(们)的姓名;按姓氏拼音的第一个拉丁字母排序。

(2)出版年份;若同时参考同一作者同一年发表的几篇文章文献,在年份后加注字母a,b,c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注释的标注
“注释”中对直接或间接引用或参考的文献说明其来源出处,称为“资料性注释”(Reference notes),通常以相对固定的格式反映出来;对正文内容中的术语、概念以及提到的事实、观点和资料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辨析或评论的文字,称为“内容性注释”(Content notes)。无论是资料性注释还是内容性注释,一律置于页下。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
《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
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上册,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
楼适夷:《读家书,想傅雷(代序)》,见傅敏编:《傅雷家书》(增补本),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第2页。
3.古籍:
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1)抄本或刻本
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上、下区分。
示例2: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鲁迅全集》第9册,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325页。
文集责任者与析出文献责任者为同一作者时,可用省去责任者。
示例1:
唐振常:《师承与变法》,《识史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第65页。
示例2:
李志刚:《早期传教士在港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遐迩贯珍>》,《基督教与近代中国文化》,台北:宇宙光出版社,1989年,第135-143页。
为方便作者写作,同时考虑到《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的刊文特点,我们在研究和借鉴其他专业期刊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文献引证中的“注释”体例和基本特点进行了简单概括,决定试行页下注的注释体例,并据以制定了技术规范,仅供作者参考。
一、引文的标示
引文分为直接引文和间接引文。
直接引文系指正文中直接引用相关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引文用引号引起来。篇幅比较长或者需要特别强调的直接引文,不加引号,另起行,以自成段落的形式出现,段落左边整体缩两格(第一行缩四格),并变字体,与正文相区别。
示例:
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上。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间接引文也称作意引,就是用自己的语言将引证文献的主要内容或观点概括表达出来。
无论是直接引文还是间接引文,正文中的注释号统一置于包含引文的句子或段落标点符号之前(对专门词语作注释时,注释号亦紧随其后,大段引文区别字体者,注释号置于标点符号之后)。
每条注释另起一பைடு நூலகம்,注释序号用①,②,③……,注释前的编号应与正文中引文后的序号一致。通过注释序号将正文中引文与页下注释准确对应联系,完成文献引证的功能。
2.析出文献:析出文献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见)文集责任者(责任方式)/文集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文集责任者前的“见”在不产生歧异的情况下,可省略。
示例1:
汪子春:《中国养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传播》,见自然科学研究所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78年,第382-391页。
《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文献引证注释体例
学术论文离不开对已有研究成果(包括资料)的借鉴与利用。引用可靠的资料,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对已有的学术成果进行价值评判,或者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研究资料、信息、线索,等等,这些都是通过文献引证来完成的。
不同学科对文献引证的要求、习惯不尽相同,目前已形成相对稳定并各具特点的形式。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是两种常见的文献引证形式。
示例1:
戴裔煊:《〈明史·佛郎机传〉笺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6页。
示例2:
许毅等著:《清代外债史论》,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第95页。
中译本著作,译者作为第二责任者放在题名之后。
示例:
马士:《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编年史》第4、5卷合订本,区宗华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年,第429-431页。
书信、档案资料等应标识析出文献的形成时间。
示例1:
蔡元培:《复孙毓修函》,1911年6月3日,见高平叔、王世儒编注:《蔡元培书信集》上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99页。
著作、文集的序言、前言有单独的标题,可作为析出文献来标注。
示例1:
黄仁宇:《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中文版自序》,《中国大历史》,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资料性注释中各项目的标注,应以被引证文献的版权页为准。此外可参考相关的书名页(扉页)、封面、封套等;析出文献的标注应以析出文献本身提供的信息为准,也可参考所引文集或期刊等的目次页。原则上各标注项目应与原文献保持一致。
具体标注情况如下。
1.专著:责任者(责任方式)/题名/卷册/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页码。责任方式与题名之间一律用冒号;责任方式为“著”时可酌情省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