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三峡大坝议案提出到建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三峡大坝议案提出到建成,质疑声就不绝于耳,但没有得到高层重视,随着近年来三峡大坝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地质灾害不断、污染、极端天气等,被外界斥为“世界最大的烂尾工程”。5月18日,国家领导人首次承认大坝有问题,引起巨大反响。有说官员在推卸责任,有说一场大“大问责”即将开始。有专家认为,现在是拆的时候,再晚就拆不了了。也有分析指还有多少“错误决策”,要老百姓买单到何时?
中央表态大坝有问题引强烈反响
5月18日,***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三峡后续工作规划》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称三峡工程发挥“巨大综合效益”,但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上百万三峡移民不确定的生活状态,并对长江中下游航运、灌溉、供水等也产生一定影响。
几天后,三峡集团22日说,国家审计署进行审计,发现有“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对外投资、招投标管理和内部管理”等31个财务问题。
中共高层首次承认三峡工程存在诸多问题,引起巨大反响。著名水利专家王维洛认为,这说明问题已经相当严重,官方已无法掩盖,而部份官员和专家主动提出来,是不想在将来背黑锅。
旱涝加剧三峡大坝持续惹祸?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再次遭遇50年罕见大旱,降水量同比减少40%至60%,各主要江河蓄水较同期少一至七成,鄱阳湖面积比去年缩减90%,湖底成驾校场地;洪泽湖降至死水位;洪湖无法行船,最深仅30厘米;洞庭湖干涸;太湖水位历史新低……
据透露,全国耕地受旱面积达9,892万亩,有497万人、342万头牲畜因为大旱饮水困难,再次引发对“三峡大坝惹灾”的热议。
今年的电荒来的又早,并可能是历年之最。干旱使三峡大坝必须放水,影响了发电。电荒与干旱同时袭来,而蓄水发电与航运、防洪灌溉的矛盾再次拷问三峡大坝,如何解决?至今没有答案。
从三峡大坝2006年建成蓄水以来,长江沿岸极端气候频发。西南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连年干旱,一年比一年严重,就长江重庆段,2006年曾出现130多年来最低水位。2007年底更为严重。2008年枯水期比2007年提前1个多月。2009年开始的大旱,一直延续到2010年。
而去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爆发的大洪水,之后几乎成了全国范围的灾害,堪比1998年大洪水。
虽然目前尚无直接证据,三峡工程引发了长江中下游的旱情,长江水利委员会也多次表示“与三峡工程无关”,但很多学者认为,建设大水利工程,对于库区的气温和湿度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令气候更加趋于极端化,“防洪和抗旱的压力都会加大,出现旱情的时候会更干”。
“问责”风潮来临?
目前,随着高层的“承认”,以及今年的持续干旱,国内外正掀起一场回顾三峡大坝从论证、通过到建成的“问责”风潮。人民网25日还发表题为《“后三峡”时代的挑战把三峡大坝扒了?》的文章。
21世纪经济报导24日报导,那场著名的论证开始于1986年6月,由原水利电力部组织,分为14个小组,共412位专家参与,历时3年。同这场论证一同载入史册的,还有拒绝在论证报告中签字的9名专家。有些专家目前已过世。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原副总经理、水利部原副总工程师袁国林说:“这些问题绝大多数是在三峡工程论证中就被认识到的,而且是可控的。”但这些问题是否控制住了,分析指,应该是事实来说话。
当时拒绝签字的76岁的侯学煜指出:“建坝后,沿江两岸的密集人口,势必要扩大到山坡上找出路,于是毁林开荒、陡坡种植、有增无减,随之土壤侵蚀,贫瘠化的现象加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强度加剧,泥石流、滑坡、干涝灾害也日益加重。”“动态移民113万多人,我认为涉及的不仅仅是113万人,因为这是个双向问题,还涉及到移入地区人民的承受问题。”综合经济组专家郭来喜当时说,……这些问题后来被一一证实。
最著名的反对人士是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他一次次**报刊;又一次次地给官员写信,从学校到政协到人大到国务院,直到***,但没人理他……或者说,只有一个当权人物客
气地回信致谢——可惜不是他的同胞: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他反覆陈述三峡工程是“祸国殃民的工程”,并预见,“三峡高坝若修建,终将被迫炸掉”。
高官纷纷与大坝“保持距离”
三峡工程的“弊端”中共高层应该很清楚,王维洛在《三峡工程三十六计》一书中表示,很多人在评估到建设过程中,早已认识到,但包括从邓到江,从李到张光斗、到谭家真、钱正英,没有一个人会为这个错误决策承担责任。“因为他们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已经为这个错误结果准备好了后路。他们已经为自己留下了一个逃生计谋。”
当时的江把最后的通过建三峡大坝权交给人大常委会1992年来表决,集体通过,可谓用心良苦。67%的赞成票是直至当年人大通过的得票率最低的议案。
而当时的三峡建委主任李,离任后出版的《众志绘宏图──李三峡日记》中,将三峡上马之功“让给”江,声称“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同志主持制订的”。随着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后的负面影响开始浮现,李让功之言,被质疑是卸责之举。
三峡建委成立于1993年,主任以往由历任总理李、朱兼任。但温打破惯例,在2008年就将主任一职提前交给副总理李克。而在2003年6月三峡大坝合龙时,出身工程专业的领导人胡和温宝都没有出席仪式,也被外界认为是不想接手这个烂尾工程。
三峡大坝“功能”互相矛盾
三峡大坝在开建时,官方宣传有很多功能,又能发电、蓄水、航运,这么好、那么好,王维洛说,但就是没有注意到这些功能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就像去年云南大旱,发电和用水是矛盾的。
事实上,1988年的论证结论就已表明,防洪、发电、航运都有各自的要求,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的方面。许多航运专家意识到,“如果三峡水库经常用于拦蓄一般洪水,或者三峡电站承担调峰任务太重,都将影响三峡工程通航条件,使航运效益受到损害”。论证结论对此表示“慎重对待,妥善处理”。
有知情人说,三峡成库后,已经多次出现逆调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