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案例研究
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分析与优化方案
![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分析与优化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fc15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7b.png)
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分析与优化方案案例一:角色扮演游戏 - 医生和患者1. 案例描述:在幼儿园大班,老师设置了一个角色扮演游戏的角色扮演游戏,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医生或患者的角色,在游戏中模拟医生给患者检查、治疗等过程。
2. 评估:这个游戏能够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了解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有更深刻的理解,非常有益。
3. 优化方案:- 增加游戏道具:为孩子们准备医生和患者的服装和相关道具,增强角色扮演的真实感。
- 引导角色扮演:老师可以在游戏中扮演观察者的角色,给予孩子们在游戏中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医生和患者的角色。
- 后续活动延伸: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一起讨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理解。
案例二:搭建积木城堡1. 案例描述:孩子们在自主游戏时间选择了搭建积木城堡的游戏,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互相合作,搭建出一个大型城堡。
2. 评估:这个游戏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空间想象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非常有意义。
3. 优化方案:- 提供不同类型的积木:为孩子们提供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丰富游戏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和色彩知识。
- 激发创造力:老师可以在游戏中给予孩子们一些激发创造力的提示,例如可以建议他们尝试不同的城堡形状或增加一些创意元素。
- 展示和共享:在游戏结束后,让孩子们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共享他们在搭建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想法。
观点和理解: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和优化方案的提出,可以看出自主游戏对幼儿的成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园大班的自主游戏中,老师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和想法,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在自由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自主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能够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性格和情商,因此幼儿园老师应该充分重视自主游戏的设置和指导,让孩子们能够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案例研究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829a44f33687e21af45a96b.png)
• 当母亲叫安娜进游戏室时,安娜紧紧拽着母亲的手臂,不愿母亲离去。 治疗师说安娜今天很需要母亲的陪伴,好像离开母亲会感到害怕。母亲陪 着她走进游戏室,安娜母亲坐在治疗师的椅子上,安娜则匍匐在她膝盖上, 咬着母亲的衣角,母亲紧紧地抱着安娜一会儿。治疗师说妈妈的怀抱是如 此温暖和安全,让安娜感到很舒服。安娜于是在母亲的怀抱中休息了片刻, 母亲然后借故走了。 安娜站着,环顾了下四周。她默默地摆弄片刻茶托后,走到洋娃娃房间 设计住房,直到结束。这次她把大房间改装成两个房间,把所有的孩子都 放在卧室,而大人们则被安排在楼下的房间里。安娜摆放着玩具,治疗师 在一旁替她叙述:“妈妈,我可以下楼来和你们一起看电视吗?”一个小女 孩下楼,清晰地问妈妈。安娜替妈妈摇摇头。小女孩回到楼上后,母亲就 下楼了,小女孩随后转身去睡觉了,治疗师说安娜不想让小女孩独自待在 楼上,她可以一个人去睡觉,因为妈妈和大人们在一起。
• •
•
• • • • •
治疗师:也许你觉得该结束了。
安娜:(点头) 治疗师:你似乎认为你已做完了。 安娜:我不想再做其他事了。 治疗师:你可以待在这儿,什么也不用做。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或者你想回去了。 安娜:回去。
第二次治疗
• 安娜带着一个手掌般大的洋娃娃,独自来到治疗室,母亲则在接待室等她。像 第一次那样,安娜默默地选择了沙盘游戏来玩。她开始时背对着治疗师,大概10分 钟后,她低着头,面对着治疗师,什么也没说。当安娜挖沙子时,治疗师只是简要 地说她知道要做什么了。她一只手拿着她带来的洋娃娃,另一只手往狭小的奶瓶口 机械地装着湿的沙子。只有几颗小的硬沙子被装入瓶内,其余的都落到瓶子外面的 沙盘中。手上一直握着的洋娃娃妨碍她把沙子顺利地装进奶瓶。治疗师说安娜好像 很难把沙子装入奶瓶,但是安娜却不放弃。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实践研究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9ba44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8e.png)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实践研究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受到挫折时,由愤怒情绪表现出来的用言语或身体伤害一定对象的行为,其行为有一定的敌对性和侵犯性。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攻击,即对构成幼儿挫折的人迅速的行为攻击;二是挫折来源不明或慑于对方的威力,将怒气发泄到他人或其它事物上。
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很多,有遗传、教育、家庭、社会等因素。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产生攻击性行为是一个普遍现象,但如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成了一种习惯,且持续不断,次数频繁,强度增大,势必影响自己、他人的生活和学习,更会影响其一生的发展,因此,必须及早予以纠正和治疗。
对于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一般常用的方法有三种,一是强制,二是引导,三是爱的收回。
强制包括惩罚、批评、剥夺幼儿的某些权利等;引导即是说理、表扬、指明行为的后果等;爱的回收包括暂时孤立幼儿,对之采取冷处理等,这些方法的实际效果是很复杂的,把握不好,有可能适得其反。
为此,我们根据美国阿克思莱因博士的非指导性游戏的治疗理念,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观点,在区域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游戏治疗,目的是对有攻击性行为的“问题幼儿”进行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提供幼儿发泄情感的场所,不断发展自知力——幼儿知道、认识自己行为的能力,实现积极的自我指导,促使其良好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非指导性游戏治疗的理论依据美国阿克思莱因博士指出:游戏治疗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幼儿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得到解脱的一种教育方法。
游戏治疗从形式上看,有指导性和非指导性两种。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是把游戏作为幼儿自我表达的自然媒介,让幼儿有机会在玩的过程中发泄积郁起来的紧张、挫折、不安全、攻击性、恐惧、迷惑和混乱等感情。
幼儿通过游戏发泄暴露自己的感情,并由自己加以控制和扬弃。
幼儿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想自己的事,行使自己的意志,心理上逐渐趋向成熟,从而实现自我完善。
游戏治疗的模式
![游戏治疗的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bfcf8e680203d8ce2f245a.png)
浅谈游戏治疗的干预问题姓名:王玉霞学号:2007111111020323【摘要】游戏疗法从其产生到现在已有数十面年的历史,游戏治疗现在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人们对于游戏疗法的功效,现在已经达成共识。
但是对于该疗法人们还是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游戏疗法的干预问题进行简单论述,以期待给人们以启示。
【关键词】游戏疗法精神分析关系模式结构化模式游戏治疗( Play therapy) 在西方国家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1986年, 国际儿童游戏治疗学会成立, 游戏治疗在许多国家迅速发展。
游戏治疗是治疗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矫正儿童心理行为障碍的一种治疗方法,它通过譬喻、象征、玩具和游戏等方式,使儿童自然地进行心理投射或升华,释放紧张情绪,体验现实生活中所不允许的幻想。
其基本理论认为, 游戏活动是儿童认识世界和自己的重要途径。
由于孩子们不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 游戏因此成为他们表达内心感受、疏导内心困惑、悲愤、抑郁等心理问题的方式。
人们对于游戏疗法的功效,现在已经达成共识。
但是对于治疗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却一直存在争议。
今天我们就其中的一个争议—治疗过程中是否干预与计划患者的活动,在此做些探讨。
对于治疗过程中是否干预与计划患者的活动,人们已经形成不同的看法:倡导精神分析的学者主张只为儿童提供玩具但不要规定应当用它玩什么和怎么玩,在玩的过程中治疗者应该做好观察,事后对其进行“阐释”。
这种消极的游戏治疗疗法的精神分析色彩在以后逐渐淡化,到40-50年代演化变为今天的非指导性治疗法或关系疗法。
但是,仍然还有一些心理学家倡导积极的游戏治疗,主张治疗者应当预先了解儿童的问题,然后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治疗者应为儿童提供某些特别的玩具,并为游戏活动提供建议。
这种积极的游戏治疗法演化为今天的结构化模式。
一、精神分析模式精神分析的游戏治疗技术来源于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与临床实践。
它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作为基础,从人格结构的三个成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如何寻找适当客体以消耗心理性能量的角度来解释心理不适的原因。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及启示
![罗杰斯“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1c366d5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cb.png)
意义学习”,帮助他们探索生活、完成学业,促进其个性的 神,拥有能接纳万物的包容性态度。 第三,要有建设性。 学
发展和自我的实现。
生能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与发展。
一、“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释义
第四,要有选择性。 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天赋,充分挖掘
“非指导”是从英文 non-directive 一词翻译而来,它 自身潜能,使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
是对 directive 的否定,是指尽可能少地使用直接告诉、简 中不断悦纳和完善自己。
单命令、详细指示等形式,而更多地运用间接的、不含有
(二)教学实施过程:教师的“非指导性教学”
命令式的、带有启发意义的形式组织教学。 这里需要指出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
的是,罗杰斯所谓的“非指导”并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四)注重学生自我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精神上的“扶志”,品行上的“扶德”,心理上的“扶健”。
强调个人的自我实现,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创造力的
其三,教师要将关怀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实际 培养,始终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核心思想。 但与马斯洛
教学中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教师不仅要不断提 的个人实现理论不同, 罗杰斯持有一种自然主义倾向的
互动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设 实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在教学评
计,还需要课堂中积极的师生互动,以及课下有效的教学 价上,实现由“教师评价”向“综合测评”转变,尽可能少地
评价与反馈。 为此,罗杰斯细化了教学过程,将“非指导性 使用量化、标准的试卷,注重对学生动态、全面的个性发
罗杰斯对“自我”有着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形成了独
儿童治疗中的游戏治疗
![儿童治疗中的游戏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dff1c4e2b160b4e767fcfa1.png)
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概述儿童精神分析中的游戏治疗是20世纪游戏理论研究和游戏治疗运动的先驱。
在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是克莱因和安娜等人。
作者对这些先驱者的游戏治疗技术作了概括、分析和比较,从中总结了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
精神分析作为一种治疗技术,最早用于治疗成人神经症。
在探索儿童精神分析的手段时,儿童的游戏成为分析者的首选。
弗洛伊德对于第一例儿童病人“小汉斯”的分析,开启了儿童分析的先河。
此后,经过赫尔姆斯、法伊弗、克莱因和安娜·弗洛伊德等人的发展,不仅使儿童精神分析作为一门学科创建了起来,游戏治疗的理论也得以系统化。
正如L.Kanner所言:游戏治疗的发展的起源在于精神分析学派努力将其理论运用于儿童身上。
然而,由于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游戏治疗的影响日益扩大,作为游戏治疗之本源的精神分析游戏治疗反而被人们忽视了。
本文试图在儿童精神分析的范围内,对于游戏治疗的形成过程及使用原则作一简单的梳理,总结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特征和规律,以期对我国的儿童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
1儿童精神分析中游戏治疗的先驱1.1弗洛伊德的游戏思想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创始人,他不仅发现了潜意识的活动规律,而且探讨了伊底、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特征。
尽管他认为伊底遵循快乐原则,自我受现实原则支配,超我遵循至善原则,但他又认为快乐原则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首要原则。
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提出了对于儿童游戏的看法。
他认为,游戏和其他的心理事件一样,都受快乐原则的驱使,快乐原则体现在儿童的游戏中,表现为游戏能够满足儿童的愿望、掌握创伤事件和使受压抑的敌意冲动得到发泄。
在治疗中,弗洛伊德把游戏看作是症状化行为,并很自然地将游戏用于他的分析之中。
在《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1901)中,弗洛伊德描写了对一个少年的咨询过程。
这个少年不能说出他的冲突,但是当弗洛伊德注意到那个男孩正在用面包球捏一个人时,他将男孩的注意力吸引到了这一症状化行为上来,并由此与男孩开始了初次的交流。
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解析与讨论
![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解析与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430d284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c.png)
知识文章: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案例解析与讨论1. 引言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自主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自主游戏,孩子们能够在享受游戏的乐趣的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
本文将通过具体的案例,深入探讨幼儿园大班自主游戏的重要性和方法。
2. 案例一:角色扮演游戏在某个午后的自由活动时间,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些角色扮演的衣服和道具,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游戏。
一群孩子选取了医生和患者的角色,他们在游戏中扮演医生给患者看病,或者扮演患者接受医生的治疗,每个孩子都投入了自己的角色,并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
3. 案例分析这样的角色扮演游戏为孩子们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力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并且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孩子们可以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他们在游戏中也会感受到责任和关怀,这对他们的心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案例二:拼图和积木游戏在另一次自由活动时间,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拼图和积木玩具,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进行游戏。
一些孩子选择了拼图游戏,他们通过观察图案和形状,自主拼凑出不同的图案和场景;另一些孩子选择了积木游戏,他们利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组合,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5. 案例分析拼图和积木游戏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参与这些游戏,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和操作能力。
在游戏中,他们也能够体验成功和失败,学会面对挑战,培养毅力和坚持的品质。
这种自主的游戏方式,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
6. 总结与回顾幼儿园大班的自主游戏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自主游戏,孩子们能够在快乐的氛围中,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和品质。
教师应该给予孩子们足够的自由,让他们在自主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潜能。
通过观察和引导,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第七章游戏治疗
![第七章游戏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c1e01029af45b307e8719794.png)
(五)游戏治疗室的结构
1、环境 • 大小:6平方米,方正 • 气氛:传达出一个信息“这是一个属于孩子们的 地方”。 • 室内放桌子、椅子,以供玩耍,靠墙有玩具陈列 柜、玩具箱等
2、玩具 (1)非结极式的玩具——帮儿童表达和収泄丌满的 情绪
沙、水、纸、绘画颜料、笔、橡皮泥(彩色和原色 +刮刀、板子、模型)等。
2、幼儿教育中包含着游戏治疗的因素
预防儿童产生问题的最经济且有效的方法,就是 让儿童有更多的游戏机会。
• 游戏中直观具体的活动,能发展儿童的各种能力, 积累有关生活知识经验。 • 游戏能促进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让儿童对自己的 行为更有意识。 • 游戏给予儿童表露、发泄情感的渠道 • 游戏给儿童带来舒适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各种情感
2、阿克瑟莱恩的游戏治疗 (1)理论:以游戏活动为媒介,为儿童创设一个充 分自由的环境,让儿童在游戏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 己的情感 、暴露内心存在的问题,从而解除种种 困扰,获得正常収展的机会。 (2)针对性 • 对有情感和社会适应问题的儿童比较有效 • 治疗效果的关键:是否遵循八大原则
(3)八大原则 • 治疗者应该和儿童建立热情友好的关系,幵丏要 尽早建立这种关系 • 要完全接叐儿童的现实表现 • 要让儿童有被许可的感觉,能自由地表达全部感 情 • 要迅速承认幵反馈儿童表达的感情,使他能洞察 自己的行为
最重要的中介物:言语
2、儿童心理治疗 对心理丌健庩的儿童的行为及心理问题迚行特别 矫治的斱法和技术。 重要中介物:游戏
(二)游戏不游戏治疗 1、游戏 • • • • • • 过程充满了欢乐 主动参与非被动参与 无时间上的限制 无特别标明的学习目标 不会有输赢的心理负担 控制感
2、游戏治疗
以儿童为对象迚行心理治疗的人把游戏作为不儿 童沟通的媒介,让儿童通过游戏“玩”出自己的 问题。这种凡是以游戏为主要沟通媒介的心理治 疗被称为游戏治疗
学前游戏论(全)
![学前游戏论(全)](https://img.taocdn.com/s3/m/55b59a23b4daa58da0114aa6.png)
第一章选择)1.儿童游戏眼见得初步兴起阶段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30年代左右,出现了最早的一批游戏理论,为游戏理论。
经典的游戏理论:,作为最早的游戏理论形态开始出现。
2.儿童游戏研究缓慢发展阶段以精神分析理论为主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3.儿童游戏研究的飞跃阶段认知发展游戏理论在这一阶段,最初以皮亚杰、维果茨基等为代表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
4.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左右受精神分析学派的影响,比较注重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
精神分析学派的包括情绪情感,发泄,补偿。
儿园基础的教育家5.德国的福禄培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系统研究了儿童游戏,并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基础的教育家。
6.为了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福禄培尔为幼儿园设计了“恩物”和作业体系。
“恩物”实际上是一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是幼儿园里做游戏和进行作业时用的玩具和材料。
“恩物”主要有六种。
7.福禄培尔在幼儿园里所创建的游戏体系及其“恩物”和作业体系,是学前教育史上的首创。
8.从儿童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察儿童游戏的原因与游戏的发展变化是陈鹤琴关于儿童游戏看法中的核心思想。
9.陈鹤琴的思想与研究,奠定了我国儿童游戏研究的基础。
10.从建国初期到“十年浩劫”之前,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界、心理学界全面学习前苏联的心理学理论。
以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游戏理论,对我国学前儿童游戏理论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然而,总体而言,这一阶段的儿童游戏理论与实践基本处于移植阶段。
第二章选择1.在20世纪初,经典的游戏理论已经形成。
到20世纪中叶以后,开始主要流行三种游戏理论派别,分别为精神分析的游戏论(发泄论),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和原苏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游戏理论(活动论)。
80年代以后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又得以流行。
(选)2.经典的游戏理论(选择)①剩余精力说:主要观点:剩余的精力的无目地的消耗和发泄。
地板时光——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
![地板时光——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e1c3917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76.png)
地板时光——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地板时光——对自闭症儿童的游戏治疗华东师范大学马江霞摘要:地板时光疗法是一种游戏治疗方法,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文章从地板时光疗法对实施者的要求、实施环境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技术要素做了相应介绍,并讨论分析了地板时光疗法的优缺点以及在我国实施地板时光疗法面临的挑战与困难。
“关键词:地板时光;自闭症;游戏治疗引言地板时光(FloorTime)是以“心理发展、个别化、关系”为原则(Developmental,Individualdifference,Relationship-based,DIR)的自闭症儿童治疗技术[1]。
它由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士丹利·格林斯潘(StanleyGreenspan)创立。
近年来,地板时光疗法在美国迅速传播,成为自闭症治疗的主要技术之一,常用于自闭症儿童的早期(0-5岁)治疗[2]。
据统计,在自闭症治疗方法的使用上,地板时光疗法约占总数的23%,仅次于社会故事疗法(30%)和音乐疗法(25%)[3]。
地板时光疗法是游戏治疗的一种。
游戏治疗起源于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开创了儿童心理治疗与游戏治疗结合的先河。
游戏治疗大致经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结构主义游戏治疗、人本主义游戏治疗。
人本主义治疗主张如果人们要获得尊重,就必须压抑或扭曲自我的某些方面,只有让个体在一个无条件的正向尊重环境中,他们才能真正表达自我,因此人本主义游戏治疗非常重视为儿童创设一个温馨而友好的治疗环境[4]。
地板时光疗法偏向于人本主义治疗,治疗者以儿童为中心,尊重儿童的意愿,治疗师需要为儿童创设一个温馨融洽的治疗环境。
Axline将游戏治疗划分为两个基本模式:集中性游戏治疗与非指导性游戏治疗[4]。
指导性治疗与非指导性治疗的根本区别在于治疗师的角色不同,指导性游戏治疗师挑战儿童的防御机制,试图刺激他们的无意识领域,积极建构和创设游戏环境。
非指导性游戏治疗师与儿童建构一个温馨而友好的关系,营造一个宽容的氛围,让儿童自由地表达出他们的感情。
术前游戏模拟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术前游戏模拟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131d7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8.png)
术前游戏模拟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游戏模拟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效果。
通过设计与实施游戏模拟,提高儿童患者对治疗过程的理解和接受度,减少治疗时的恐惧和焦虑。
在治疗过程中,游戏模拟的应用有效缓解儿童的疼痛感,提升治疗合作度。
治疗结果评估显示,游戏模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结论表明术前游戏模拟对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治疗效果。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游戏模拟对治疗的影响,以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白血病、儿童、鞘内注射、术前游戏模拟、治疗效果、副作用、治疗结果评估、意义、未来研究、效果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其治疗过程繁琐复杂,尤其是鞘内注射治疗对儿童患者来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鞘内注射治疗通常需要精准的技术,而儿童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对医疗过程恐惧等特点,常常会出现不配合、焦虑等问题,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开始探索在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应用术前游戏模拟的方法。
通过让儿童在游戏中扮演医生或病人的角色,模拟整个治疗过程,帮助他们理解治疗的流程、减轻恐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游戏模拟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效果,评估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也为未来的儿童白血病治疗研究提供借鉴和展望。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前游戏模拟应用于儿童白血病鞘内注射治疗中的效果,旨在评估游戏模拟对儿童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情绪和身体反应的影响。
通过比较使用游戏模拟和传统治疗方式的患者的治疗结果和副作用情况,以验证游戏模拟在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减轻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和焦虑等方面的有效性,并为未来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和临床实践指导。
第一章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教案
![第一章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715f9e5998fcc22bcd10d43.png)
特殊儿童游戏治疗教案教学内容及重难点:第一章儿童游戏治疗概述第一节游戏与游戏治疗一、儿童游戏二、游戏治疗的概念三、游戏治疗的基本模式四、游戏治疗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游戏治疗的构成一、游戏治疗的空间与时间二、常见媒材三、游戏治疗的对象四、游戏治疗之实施者第三节游戏治疗的实施一、游戏治疗的进程(重点)二、评估与治疗程序举例第一章儿童游戏治疗概述教育家罗素曾经说过:“热爱游戏是幼小动物——不论是人类还是其他动物最显著的易于识别的特征。
对于儿童来说,这种爱好是与通过装扮而带来的无穷乐趣形影相随的。
游戏与装扮在儿童时期乃是生命攸关的需要,若要孩子幸福、健康,就必须为他提供玩耍和装扮的机会。
”第一节游戏与游戏治疗一、儿童游戏游戏,一直被认为是儿童的天职(一)游戏和游戏的类型1、儿童游戏的认知分类皮亚杰把游戏分为三类:第一类:练习游戏0-2岁第二类:象征性游戏2-7岁第三类:规则游戏7-11岁2、社会性发展分类帕顿把游戏分为:旁观游戏,单独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功能性分类第一类:机能性游戏。
如,跳舞,跳绳,唱歌,讲故事第二类:体验性游戏。
如,过家家,电脑游戏第三类:艺术性游戏。
如,演木偶戏第四类:创造性游戏。
如,剪纸,搭积木(二)游戏的心理学意义1、关于儿童游戏的形成于作用剩余能量说:游戏是儿童消耗体内多余能量的方式。
休养说:游戏是为了储存能量,是对学习生活的调剂。
重现说:是承袭祖先在进化过程中未被淘汰的行为。
预演说:是为了帮助儿童强化日后所需的本能。
2、关于儿童游戏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净化说:通过游戏宣泄,以达到思想、观念的安定和调控。
补偿说:是补偿失败,达到愿望的手段。
自我表现说:通过游戏把自我的愿望创造性的表现出来。
儿童动力说:游戏是儿童与环境之间,在自我身心发展与环境互动中的一种动力学关系的体现。
通过游戏,儿童能更好的学习新知,促进自我发展,同时控制情绪。
(三)作为治疗手段的游戏能更好的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能使儿童主动的参与到心理治疗中来。
(复习题)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复习题)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https://img.taocdn.com/s3/m/faaff84ccf84b9d528ea7abb.png)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练习题11、心理健康的概念:现在,人们更多地从广义的、积极的意义上去认识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就是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寻找对心理产生有害作用的根源,增进人的(心理效能)及(适应、改造社会)的能力。
2、从广义的意义上去认识,心理健康就与教育发声了秘密的联系。
从(保育和教育)的立场出发,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塑造及指导),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治,注重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等几方面和谐发展,这是心理健康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3、狭义心理健康,(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康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4、狭义心理健康,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阿拉木图宣言)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为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5、1908年5月,由(比尔斯)发起,在美国康涅狄克州成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
6、1930年5月5日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
7、1936年4月,我国在南京发起了“中国心理健康协会”。
8、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或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
9、托幼机构中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学前儿童心的(精神压力)、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10、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包括:(谈话法)、(观察法)、(筛选检查法)、(标准智力测试)、(人格测验法)、(问卷法)。
11、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准备”方法包括:进行(家长会)、进行(家庭辅导)、进行(家访谈)、(让父母参与课堂学习)、(关注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例如:教养问题、家庭维持问题、沟通问题、休闲活动。
游戏治疗的认识
![游戏治疗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901919678762caaedc33d476.png)
游戏治疗的认识2500游戏疗法是一种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治疗难点的特殊疗法,它是以游戏活动为媒介,让儿童有机会很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暴露问题,并从中自我解除精神困扰。
在游戏治疗室,玩具好比是儿童的词汇,而游戏好比是儿童的语言。
透过游戏,儿童能表达许多他们尚不能清楚地用言语来沟通的感觉和经验。
在受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陪伴下,儿童能自然而然地玩出他们的心境、困惑和日常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一旦这些经验被处理后,儿童的适应力会提升,因而更有能力来因应并解决心理的挫折和创伤,所以游戏治疗对于儿童就好比心理治疗对于成人一样有帮助、有疗效。
游戏治疗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受过训练的治疗师能系统地运用游戏的治疗力量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游戏心理治疗,是运用游戏玩耍来产生治疗的过程,以满足儿童心理、情感、行为健康发展的需求。
游戏心理治疗就好似在一个儿童的困惑与他的理想发展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帮助这个儿童明白他/她到底是谁,他/她的情感特点,他/她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他/她与周围人之间的关系。
游戏心理治疗师可用多种治疗方法和媒介,帮助儿童找到一个可以克服困难的最适合的解决方法,从而使这个儿童学到社会能够接受的行为,达到他/她理想的发展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师给儿童提供一个来向外界表达他/她思想、情感、困惑的机会,在治疗师的帮助下,最终找到适合他/她自己的解决困难的答案。
游戏治疗的发展历史也与传统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一脉相承,经历了精神分析游戏治疗、结构式游戏治疗、关系/儿童为中心的游戏治疗、行为游戏治疗、格式塔游戏治疗、焦点游戏治疗、认知游戏治疗等等。
因而发展到今天,游戏治疗已不再是一种单一的治疗形式,而包括了一大组的治疗形式,涵盖了多种国际上已经极为成熟的理论取向和技术策略,如游戏、艺术、音乐、戏剧、舞蹈/运动、沙盘、故事疗法等等,有着多种应用于来访者的不同干预方法和不同设置,既可以对来访者进行短期干预也可以作长期的治疗,即可以在专业的治疗环境中进行,也可以应用在日常的家庭环境里协助父母促进儿童心智发展。
自闭症幼儿融合式教育干预的案例
![自闭症幼儿融合式教育干预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3dd078625c52cc58ad6be95.png)
自闭症幼儿融合式教育干预的案例研究周卓钊谭涵(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000)摘要:通过观察记录、访谈和量表测验的方式对一例疑似自闭症幼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融合式教育干预方法对该名疑似自闭症儿童进行在园干预,收到的效果较为明显,可以为幼儿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提供有用的经验。
关键词:融合式教育干预;疑似自闭症;幼儿;案例研究儿童自闭症也称儿童孤独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1】一般认为,病因有先后天两种。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这是幼儿对错误行为的一种强化。
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一、选取案例以往文献中,幼儿园和教师对自闭症及倾向幼儿教育的理论和观点主要有:1.融合教育模式的呼吁和融合班级的建立展望;2.专门培训教师应对的能力以及抓好教师培训;3.融合教育的及早建立和必要性。
其他文献主要从矫治方法上采用个案研究或者实验设计等方式,主要方式有:1.融合教育干预方式;2.综合教育方式;3.中医疗法;4.行为疗法;5.箱庭疗法和饮食疗法等。
由上可见,前人对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管理多提倡融合教育的模式,方法上多以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角度讨论。
不可置疑的是,幼儿园是最有利于自闭症幼儿社会性技能的发展和迁移,在这个社会化的自然情景中,有足够充分的物理和心理刺激,让幼儿在劳逸结合的良好身心状态下实现全面发展。
【2】同样,教师是幼儿一天当中最直接、重要的影响者,对该类幼儿的改变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该种视角的实证文献较为缺乏,本文试图弥补这个空白。
(1)案主简介萌萌(化名),2010年1月生,2012年9月入学,就读于幼儿园小班。
根据其父母反映:萌萌非常聪明,能够较长时间独立完成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但她平时不太爱与人接触,总喜欢一个人待着;父母皆为商人,没有时间照看孩子,萌萌主要由爷爷奶奶照看;萌萌她出生的时候情感反应较弱,该问题没有得到关注,直到入学后不久,其父母强烈要求教师带萌萌去看心理医生。
游戏式引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游戏式引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adb8b1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6.png)
游戏式引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游戏式引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引言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骨折中常见的一种。
在手术后的恢复期间,肘关节的牵引和功能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由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传统的牵引和锻炼方式可能无法很好地进行。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方法,即游戏式引导,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
1. 游戏式引导的介绍游戏式引导是指将游戏元素融入到康复治疗中,以增加儿童的参与度和治疗效果。
游戏式引导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
在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游戏式引导可以通过创造各种有趣的游戏环境,让儿童在玩中养成正确的姿势和动作,促进肘关节的恢复和功能的提升。
2. 游戏式引导在肘关节牵引中的应用肘关节牵引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重要治疗措施。
传统的肘关节牵引常常需要儿童长时间静卧,对于活泼好动的儿童来说是一种折磨。
而通过游戏式引导,医生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进行肘关节牵引。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捉迷藏的游戏,让儿童在牵引装置的限制范围内活动,通过追逐和躲藏的游戏来牵引肘关节。
这样一来,儿童就能在游戏中不自觉地完成肘关节牵引的治疗。
3. 游戏式引导在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术后的功能锻炼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康复至关重要。
传统的功能锻炼通常要求儿童做一些重复性的动作,对于他们来说往往缺乏趣味性和动力。
而通过游戏式引导,可以将功能锻炼融入到各种有趣的游戏中。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儿童扮演超级英雄,通过完成各种任务来锻炼肘关节的功能。
在游戏中,儿童可以用手臂做各种动作,如挥动、抓取等,这不仅可以增加儿童的兴趣,还可以锻炼肘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4. 游戏式引导的效果评估为了评估游戏式引导在肘关节牵引和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我们可以设计一项临床实验。
关于儿童游戏治疗的论述
![关于儿童游戏治疗的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bc306b6bcaaedd3383c4d3c5.png)
2012年第09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9,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5期)Total No .285收稿日期:2012—06—05作者简介:朱靓琳(1988—),女,山东青岛人,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硕士。
研究方向:儿童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关于儿童游戏治疗的论述朱靓琳(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摘要:游戏治疗是结合游戏的形式以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种心理服务工作。
通过游戏治疗,治疗师能够与儿童建立治疗关系,获得儿童的想法和感受,从而帮助儿童康复和成长。
儿童游戏治疗理论主要由以下几种学派提出:精神分析学派、人本主义学派和认知行为学派等。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儿童游戏治疗在理论、功能、模式等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游戏治疗;理论;发展趋势中图分类号:B8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9—0122—02一、概念界定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什么是游戏治疗尚未达成共识,关于游戏治疗的概念界定较为典型的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兰吉斯提出的,认为游戏治疗是一个儿童与一个受过训练的游戏师之间的动力人际关系,治疗师依照游戏治疗的程序,为儿童提供选择过的游戏材料,并催化一份安全关系的发展、演变,儿童借由自然的沟通媒介———游戏,来达到表达和探索自我的目标;第二种是由游戏治疗国际协会提出的,认为游戏治疗是将理论模式系统地运用以建立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在其中,受过训的治疗师运用游戏的治疗性力量去协助个案预防或解决心理社会困境。
由此可见,游戏治疗的本质是结合游戏的形式以达到治疗目标的一种心理服务工作。
二、儿童游戏治疗的理论(一)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治疗理论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游戏是儿童补偿日常生活中所得到的焦虑与挫折的一种手段,强调童年早期生活经验对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师:也许你觉得该结束了。
安娜:(点头) 治疗师:你似乎认为你已做完了。 安娜:我不想再做其他事了。 治疗师:你可以待在这儿,什么也不用做。我们还有很多时间,或者你想回去了。 安娜:回去。
第二次治疗
• 安娜带着一个手掌般大的洋娃娃,独自来到治疗室,母亲则在接待室等她。像 第一次那样,安娜默默地选择了沙盘游戏来玩。她开始时背对着治疗师,大概10分 钟后,她低着头,面对着治疗师,什么也没说。当安娜挖沙子时,治疗师只是简要 地说她知道要做什么了。她一只手拿着她带来的洋娃娃,另一只手往狭小的奶瓶口 机械地装着湿的沙子。只有几颗小的硬沙子被装入瓶内,其余的都落到瓶子外面的 沙盘中。手上一直握着的洋娃娃妨碍她把沙子顺利地装进奶瓶。治疗师说安娜好像 很难把沙子装入奶瓶,但是安娜却不放弃。
•
第三次治疗
• 当安娜和母亲来到游戏室时,治疗师正跪着把散落的图画纸放回架子上。等母 亲走后,安娜默默地帮着治疗师一起整理画纸。安娜好像很喜欢整理物品,她忙碌 地、有条不紊地做着。知道什么该丢进垃圾桶,如何安排放置的空间。治疗师认为 她很擅长整理,帮了他很大的忙。然后安娜找了些衣服,快速地为洋娃娃们穿上。 当治疗师说安娜很会为洋娃娃打扮时,安娜终于第一次和治疗师交谈了。她说在家 里有很多洋娃娃。“你像妈妈那样照料她们,玩过家家游戏”,治疗师顺着安娜的 思路说。安娜点点头,继续默默地整理着。完成后,她环顾四周,满意地点点头, 然后有意识地走到桌旁画画。 安娜全神贯注地画了和第一次画相仿内容的画,只是在彩虹旁加了一只小鸟。安 娜照例把画拿给治疗师看,然后默默地站着,好像在等待评语。治疗师告诉她,画 中的每一样都显得很开心,这应该是安娜喜欢的内容。安娜点着头,打量着房间。 接着,她走到洋娃娃跟前,安静地设计了一个大房间,并摆放了家具——客厅、餐 厅、卧室、厨房和卫生间——很像她家中的房间格局。安娜花了15分钟设计了洋娃 娃的房间,放了几个成人在楼下看电视,几个孩子在另外的房间看电视,然后有意 地把房门关上。完成后,安娜站起来,仔细地打量着治疗师和游戏室。这时治疗帅 告诉她还有5分钟,快到结束的时间了。安娜拿起一个洋娃娃,抱了一会儿,温柔 地告诉治疗师,她想回去了。
•
第八次治疗
• 安娜这次的行为和以往很不一样。她进入游戏室后,自信地环顾房间 后,又微笑着看看治疗师,然后坐在地上摆弄乐器。她从篮子里拿出鼓、 钹和铃鼓,试着用鼓槌轻轻地在每个乐器上敲击。治疗师说孩子们可以在 游戏室发出任何响声。过了会儿,安娜把乐器收好,开始玩在附近的动物 玩具。安娜把动物分成几组,分别放在不同的区域,建立各自的会所。猴 子们的待遇最优厚,有自己的房子和岩石、水池,周围有篱笆和其他动物 隔开。安娜把猴子都摆放在篱笆内的房子里,只有两只在岩石外面,有一 头公狮子爬到篱笆上。这时,一个大猴子走出来,小猴子们对它行屈膝礼, 大猴子把小猴们领进房子。治疗师说有头狮子在附近,猴子们好像很危险。 于是安娜让狮子沿着篱笆的不同地方往上爬,大猴子则在篱笆周围追狮子, 狂呼奔跑着。治疗师着急地说大猴子为了让每只小猴子都安全,时时刻刻 守护着它们。狮子终于进入猴园,打败了大猴子,返回自己的地盘。“大 猴子受伤了”,治疗师焦急地说,“但是其他所有的猴子都安全了”。
第七次治疗
• 当母亲叫安娜进游戏室时,安娜紧紧拽着母亲的手臂,不愿母亲离去。 治疗师说安娜今天很需要母亲的陪伴,好像离开母亲会感到害怕。母亲陪 着她走进游戏室,安娜母亲坐在治疗师的椅子上,安娜则匍匐在她膝盖上, 咬着母亲的衣角,母亲紧紧地抱着安娜一会儿。治疗师说妈妈的怀抱是如 此温暖和安全,让安娜感到很舒服。安娜于是在母亲的怀抱中休息了片刻, 母亲然后借故走了。 安娜站着,环顾了下四周。她默默地摆弄片刻茶托后,走到洋娃娃房间 设计住房,直到结束。这次她把大房间改装成两个房间,把所有的孩子都 放在卧室,而大人们则被安排在楼下的房间里。安娜摆放着玩具,治疗师 在一旁替她叙述:“妈妈,我可以下楼来和你们一起看电视吗?”一个小女 孩下楼,清晰地问妈妈。安娜替妈妈摇摇头。小女孩回到楼上后,母亲就 下楼了,小女孩随后转身去睡觉了,治疗师说安娜不想让小女孩独自待在 楼上,她可以一个人去睡觉,因为妈妈和大人们在一起。
安娜终于放下奶瓶。治疗师说她做了那么久,应该累了。安娜又选了一个开口 很大的圆筒,很容易地把沙装进去了。她拍打着圆筒内的沙粒,用手把沙抚平,还 用靶子和调羹在沙的顶部做了个精致的造型。当她把圆筒拿给治疗师看,治疗师表 扬说她做了件既容易做又好看的作品。随后安娜把圆筒放回去,刷掉手上的沙粒, 但是仍紧紧握着她的洋娃娃。治疗师说他们还有半小时的时间,安娜如果不想继续 待在治疗室,可以回到母亲那儿去。安娜点了下低着的头,回到接待室。
•
第五次治疗
• 做手工活。安娜坐在桌旁,背对着治疗师,依然保持 着沉默。她把各种不同的材料,如涂料、橡皮泥、毡头笔 等放在纸上。她先用刀把橡皮泥雕成各种造型,然后用毡 头笔沾上涂料给它们上色,最后在着完色的橡皮泥造型上 画脸。安娜只是安静而忙碌地做着。当治疗师告诉她快到 点了,安娜马上停止,很快地看了治疗师一眼,说她准备 走了。
接着,五颜六色的鲜花,青青的绿草和树木出现在房子的周围,然后她又在房 子上方画了条黑线。“在明亮的房子和美丽的花园上刚刚多了条黑色的线条”, 治疗师故意用略带害怕的声调说。安娜马上把黑色的线条改成多色的彩虹。“你 用彩虹把它改成了一幅快乐的图画,你不想有条黑线压着这个房子”,治疗师平 静地说道。安娜又在蓝色的天空下画了一群小鸟和一些云朵。安娜终于完成了画 作。 安娜看着她的作品一两秒钟。“你大概不知道已完成画画了”,治疗师评说着。 安娜慢慢地起身,微笑地看着地板,把画递给治疗师。治疗师也笑着说她希望他 仔细欣赏她的画。安娜突然说:“那是道彩虹。”“本来这幅画有条黑线压着房 子,但是你现在用一条彩虹把它变成了一幅快乐的画面”,治疗师回应道。安娜 一边听治疗师说话,一边低头看着图画,避免和治疗师目光接触。治疗师也尊重 她的意愿,不和她有目光的对视。安娜就这样安静地站在治疗师面前,一句话也 不说。
二、治 疗 过 程
•
在正式开始游戏治疗之前,治疗师去安娜的家中拜访,想和她一起制定 具体的治疗时间和方案。安娜非常安静地坐在沙发上,紧紧依偎着母亲, 低头看着放在膝盖上的一本书。治疗师告诉安娜,之前已和母亲会谈过, 得知安娜现在很不快乐,母亲希望治疗师能帮助安娜。当治疗师讲话的时 候,安娜显得很不安。所以,治疗师决定先单独和她母亲一起制定治疗策 略并做具体安排,然后再由母亲转告安娜。 治疗策略:(1)在治疗过程中,母亲留在接待室,安娜可随时终止游戏, 回到母亲身边;(2)让安娜在游戏中尽量自主选择游戏项目,自由表达情感, 除非非常必要,治疗师一般不给予指导;(3)治疗师尽量倾听、理解和回应 安娜的意思,尽快与她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4)并行对母亲进行心理指导; (5)可以在上学时间来做游戏治疗;(6)整个过程在不影响安娜的情况下录像。 游戏治疗每周1次,每次1小时,一共20次。
•
治疗师说她是不是不知道随后该做什么。安娜转过身体,几次低头用手拉长筒 袜,然后抬头看着不远处桌子上的玩具。治疗师说安娜完成了画画,现在却不知道 该做什么了。安娜听了治疗师的话后,叹了口气,脚像在地上生了根似的,长时间 地沉默着。 治疗师:你除了站在这里,还想谈话或做其他事吗? 安娜:(沉默,没有回应)
• •
•
•
养育史及问题产生:安娜分娩和出生时一切正常,其后的身心发育也没有 问题。小时候活泼外向,聪明可爱,关心他人,学任何事情都很快。父亲 特别疼爱她,常和她一起玩耍。 分居后,由于父亲当着孩子的面很严重地 打骂母亲,母亲显得很害怕,但她还是告诉孩子们,父亲是爱他们的,可 是孩子们却不再愿意和她谈论父亲了。为了防止父亲进一步打闹,孩子们 的阿姨和姨父已搬到附近居住,常去探望和帮助安娜母子们。当母亲去学 校接安娜放学时,父亲常去骚扰她们。母亲不得已,只能和朋友一起去接 孩子。 父亲对母亲带孩子离家分居感到极其愤怒。他认为她毁了他的家庭生活, 而且法院的禁令是不公正的。女儿和他如往常一样亲近,他的现状是由妻 子一手造成的。他要想办法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安娜在学校成绩中等偏 上。虽然她很害羞,但和同学们相处却不错。安娜最近变得很不开心,常 突然一个人躲在教室的角落里,默默地哭泣,别人的安慰都无法令她释怀。 学校建议尽快为安娜做心理治疗。
•
第一次治疗
安娜和母亲提前来到咨询中心。治疗师从窗口看见她们都留着一头修剪得非常整 齐的黑色短发,穿着时髦而得体的服装。光从外表看,让人感觉到她们生活很悠闲, 内心很自信,但是从安娜紧紧地握着母亲的手迟疑不安地走路样子,可以看出她的 害怕和不安。 当治疗师走进接待室时,安娜正静静地坐在桌旁画画。母亲带她进入 游戏室后离开,向安娜保证会在接待室等她。 母亲走后,安娜一直低着头,然后带着画纸、画笔、剪刀、饰针等走到桌子旁。 她僵硬地笑着,有时看看窗外,却从不看治疗师一眼。治疗师说他会坐在近门口的 椅子上,安娜可以做她想做的任何事情。安娜迟疑了一会儿,拉开椅子坐在桌旁, 全神贯注地画起画来。 她画了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在蓝蓝的天空下,金色的太阳在角落里闪闪 发光,在画的中间,有一座带有黄色窗户和大门的红房子。此时,治疗师默不作声 地看着她。当安娜把女孩画成留着黑发、面带微笑的小姑娘时,治疗师评论说这个 微笑着的女孩好像就站在游戏室外面。安娜又为小女孩的裙子精心地着色和装饰, 治疗师说安娜帮她打扮得真好看。
•
第四次治疗
• 这次的治疗没有什么进展,反而有所退步。安娜在接待室黏着母亲,不愿意见治 疗师。母亲拖着她的手,把她带进游戏室。她一边咬着衬衣领子专边画画扎治疗师 鼓励说,安娜今天好像不太高兴,但仍想画开心的画。安娜没有回应治疗师的鼓励。 当完成画作后,安娜低着头默默地坐着,不像往常般拿画给治疗师看。“也许”, 治疗师说,“你今天什么也不想做”(安娜几乎察觉不到地点点头),“我为你想了 几件容易的事,你选一个做”。安娜仍然背对着治疗师,点头表示同意。治疗师建 议她可吹奏乐器和摆放动物。然而,安娜在余下的时间内,把所有家具都放进一个 大房间内。在摆放的同隙,她长时间呆呆地看着这个空间。在快结束时,她安排一 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楼下一起看电视,而两个孩子则在楼上的卧室里。整个过程治 疗师几乎没说话,他有意让安娜自己思考。最后,安娜小心地关上房子的大门后, 离开游戏室。 对母亲的咨询:母亲叙述安娜最近虽然有时还黏着她,但是却有了明显的进步。 安娜母亲已报名参加舞蹈课程,有了自己的生活。安娜晚上睡不着时,就去看新的 洋娃娃。虽然偶尔做噩梦,但是她已不再做恶魔把她抢走的梦,而是做一个男人跑 进卧室想把她从床上拖下来的梦。母亲认为这个男人是安娜的父亲,但她从未问过 安娜他是谁。治疗师要求母亲仍然在接待室等安娜,这会令安娜感到很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