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1)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课程标准一、教学对象适用于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

二、建议课时及学分建议课时:52学分:3.5三、先修和后续课程先修课程:《电工基础与电气测量》《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后续课程:《过程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四、课程性质《自动控制原理与应用》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支撑课程。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识别能力,典型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简单控制系统的建模、系统校正能力,应用MATLAB软件进行系统仿真的能力和智能控制系统识别能力。

五、教学目标1.识别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通过对人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识别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自动控制系统组成的能力。

2.典型控制系统分析能力通过对水位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典型控制系统控制原理的能力,并达到正确绘制系统方框图的能力。

3.控制系统建模、系统校正能力通过对控制系统建模方法和简单系统校正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对给定的系统进行建模,并进行校正的能力。

4.MATLAB软件仿真能力通过对MATLAB软件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对控制系统进行MATLAB仿真。

六、能力要求1.识别自动控制系统的能力20分钟内能够列举出1-2个自动控制的例子,并指出其组成及各部分功能2.典型控制系统分析能力20分钟内能够正确分析飞机俯仰角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并画出其控制方框图。

3.控制系统建模、系统校正能力30分钟内能够对给定的控制系统进行建模,正确分析构成系统的典型环节,并进行相应的系统校正。

4.MATLAB软件仿真能力30分钟内能够正确应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仿真工具对给定系统进行仿真。

七、教学内容八、教学要求1.每次授课前做好课程教学设计方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

2.实行项目化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相应项目教学内容。

3.多媒体教室和仿真实验室融合式完成教学过程。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模式: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计划学时:144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主要介绍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线路以及维修,采用项目管理任务驱动式“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各种控制线路板的制作、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训练,使学生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熟悉常用电机及控制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用途、型号、并能正确选用。

2.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对一般电气控制线路具有独立分析能力。

3.初步具有对不太复杂的电气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和设计的能力。

4.初步具有对一般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的故障分析与检查能力。

5.掌握电气控制线路板安装接线的工艺要求。

由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型,因此本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两个方面起支撑和促进作用。

先修课:《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后续课:《可编程序控制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顶岗实习》二、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1.专业人才培养定位随着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组合,企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大量应用,特别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引进与广泛应用,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岗位增加,根据对行业企业的调查,这些技术所对应的岗位群主要分布在各类机床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岗位以及电气元器件及电气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岗位。

因此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能够从事各类自动化电气设备及系统应用、运行、维护、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课程定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核心职业技术技能课程,具有实践性强、应用面广的特点,该课程是学生考取中级维修电工资格证书、提高就业能力的坚实基础,该课程对学生受益面大,影响非常深远。

机器人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标准(新格式)

机器人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标准(新格式)

《机器人电机驱动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121100课程学时:64适用专业:智能控制技术专业制定人:吉尚仁合作单位:审核人:课程承担单位:机器人技术系课程实训学时:24学制:3年制定日期:2020年 1 月合作人:审核日期:年月一、课程定位1.课程对应的岗位及其任务本课程属于专业技术平台课程,课程讲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主要将围绕机器人电机驱动及其控制技术展开。

本部分内容主要对应的是机器人研发和使用过程中驱动电机的选择、安装、电机及控制器维护和驱动控制系统调试等工作任务,对应的岗位是机器人机电系统集成岗位和机电系统安装、调试和维护维修等工作岗位。

2. 课程性质专业技术平台(核心)课3.课程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机器人应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方向)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电子技术、PLC控制技术和机器人单片机控制技术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器人驱动常用的伺服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深刻理解机器人(特别是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的建筑机器人)采用的电机驱动控制方式;培养学生掌握电机基本参数测量、线路设计和接线安装,简单电机控制系统的调试等专业技术能力。

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程体系中,该课程属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有机器人PLC控制技术、机器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机器人电机驱动技术等课程。

二、课程设计思路按照学生现有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在设计本课程教学时,首先考虑一些必备的先导知识的认知理解,如电力电子器件的简单工作原理、基本反馈控制理论、机器人常用的伺服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和转动原理、控制方式、常见的驱动线路和控制系统实现的途径。

1.课程的模块结构以驱动电机为主线,按照不同种类的伺服电机所需要的驱动主电路、控制电路和控制方式方法等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设置相应的实训内容,通过项目化或模块化的形式组织教学和技能训练。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项目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适用对象本课程标准适用于五年一贯制高职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重要的核心课程,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是专业理论具体应用于工业技术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基本熟悉电机、电器的结构原理,掌握电气基本控制原理、常用机床控制线路及其接线和故障分析排除的基本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风气、知识用于技术的创新精神、安全规范的操作习惯,从而使自身基本具备在电气自动化控制岗位群上的职业素养。

三、参考课时本课程参考学时为180学时,学时分配建议如下:四、总学分本课程共11学分(每16课时为1学分计算)。

五、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在学习电机及其控制技术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钻研探索的兴趣,在平时学习实践中不断获取成就感、满足感和兴奋感,并引发他们对后续课程中涉及的更先进的控制方法和系统的学习热情和渴望。

学习基本的电机基础理论和电气控制的基础知识,具有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工作方法和科学态度,在未来的岗位上有能力进一步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加强的实践环节训练,通过层次性的技能和技术训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维护、设计和推广能力,具有运用和开发先进技术来解决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思想和潜力。

培养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队精神。

掌握系统工程的方法,善于组织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技术问题。

培养学生关注相关学科发展动态,紧跟技术发展前沿,终生适应科技发展水平,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二)具体目标1.知识与技能(1) 了解电机及其控制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认识到它与其他领域科学技术发展的关系,知道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永远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发展,学习道路是无止境的。

(2)清楚电机的基本原理、拖动方法、电器选择、控制知识,形成对电机控制系统的完整框架概念。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依据《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驱动电机基础知识、常用驱动电机、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和新型驱动电机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方式,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能独立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诊断检测与故障维修,能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机电专业技能抽考;并为后续PLC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立足于常用机电设备的控制与电机拖动的一线工作的核心岗位,主要学习各种电机及电力拖动、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常用机电设备的线路调试、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四、课程培养目标(一)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专业能力能正确正确识别常用低压电器,能进行拆装与维护。

能正确识读电气控制原理图和常用机床电路原理图。

能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

能正确安装调试常用电动机控制电路。

能从事机床电气故障检修工作。

(二)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方法能力: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获得的社会能力: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及与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3、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4、培养学生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6、培养学生效率观念;7、培养学生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

五、课程内容、要求及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控制原理,能独立进行机电设备电气故障的诊断检测与故障维修,能够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的机电专业技能抽考;并为后续PLC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6S”工厂管理工作习惯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吸收新技术和知识和自学能力;(一)课程整体设计(二)课程学习单元内容与要求六、课程考核与评价本课程考核分为平时成绩、实践成绩和期末成绩三个部分,分别占总评成绩的30%、40%、30%。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 程 标 准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开课院部 汽车工程学院课程代码 考核性质 考试 学分 学时前导课程 《新能源汽车技术概论》、《电工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与检测技术》、《混合动力汽车结构与维修》二、课程性质和功能定位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通过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驱动电机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最终获得检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的能力。

2、课程的功能定位本课程以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立足点,面向新能源汽车技术相关企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驱动电机控制器的工作原理等,熟悉国家现行的有关管理法规和政策,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具有实用性、竞争性、开拓性的应用型人才,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实践、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1、课程总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驱动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方法等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驱动电机系统的种类及特点,最终获得检修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的能力。

2、课程具体目标(一) 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结构组成;2.了解电机及电机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掌握电机及控制器常见故障;4.掌握电机及控制器故障检测方法;5.掌握基本工具设备和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6.掌握旋转变压器的基本作用及检测;7.掌握高压元器件的绝缘测试;8.了解电机相关性能测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对车辆进行检查;2.能运用摇表对电动汽车高压部分进行绝缘检查;3.能对驱动电机系统的故障进行分析;4.能就车更换驱动电机;5.能正确使用CAN卡对知豆H1车型读取报文;6.能看懂报文格式;7.能对照报文找出故障范围;8.能发现电路检测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隐患;9.能正确使用常规的仪器,仪表工具;10.能识读汽车电路系统中常用英语词汇;序号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教学载体课时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项目(章节)序号项目名称(章节名称)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1 学习情境一: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认知任务1.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基础认知任务1.2 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与技术优势任务1.3 驱动电机的分类、性能对比与国内发展现状任务1.4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选型了解驱动电机的基础知识;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性能要求;分类与性能对比;能根据需求对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进行选型。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2024版】《新能源汽车技术》课程标准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动车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对新能源汽车的机械构造和电子控制系统的构造和性能进行了解和掌握,并掌握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柴油机车的主要结构和功能特点的区别。

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和维修的一般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初步学会动手检测、调试、和维修纯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针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设计以学习原理、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完成整车故障诊断和检测的程序来进行,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故障的诊断和检测能力的培养。

主要任务包括:新能源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各部件功用与工作原理、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柴油机车、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区别、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类型及其故障原因、新能源汽车的常见故障的检测和维修方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结构与相关部件的工作原理。

(2)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3)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4)掌握新能源汽车能量传递路线的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5)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2.能力目标(1)挑选和使用所需工具,独立拆装新能源汽车的主要部件:电池、电机、控制电脑、发电机、动力和控制线束等。

(2)能够说明电池和电机等部件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各自的性能影响参数和各自的影响结果。

(3)清晰梳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线路和控制线路,并能单独完成线束的拆卸、清理、检查和重新安装。

(4)根据新能源汽车不同工况下的动力传输路线,能对其中能量的转换过程进行测试,完成对新能源汽车正确充电操作。

(5)能对新能源汽车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测试与维修。

(6)独立完成新能源汽车电池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第一篇:《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教学大纲一、授课对象本课程适用于汽车服务系新能源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中、高级)班三年制二、课程学时总学时 108课时,6课时/周,1学期授完。

三、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与维修专业教材,是一门机电类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常用电动机的维护、保养与检修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电动类、制冷类日用电器中主要使用的三种电动机——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和单相串励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电动类、制冷空调类电器专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熟悉对上述电动机进行维护、保养与检修。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直流电动机 8课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和分类第二节: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运行特性第三节: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和调速。

2.教学要求与建议: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分类,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直流电动机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

第二章:单相异步电动机 10课时 1.教学内容:第一节: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第二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分类第三节: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和调速2.教学要求与建议: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掌握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理解异步电动机的分类和起动方式,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反转、调速的原理和方法,初步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及其检修方法。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同时是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支撑。

是专业基础课程知识的具体应用及专业基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知识与能力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奠定基础。

本课程面向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岗位,根据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运用与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对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结构分析能力为重点,在分析学习领域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知识、技能、素质的基础上,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确定教学内容。

将相关的知识、技能、素质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易至难,由单一复杂的地用于各学习活动中,实现知识、技能、素质的同步提高。

先修课程: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后续课程:电客车制动、电客车控制系统、电客车总体及走行部顶岗实习等。

二、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掌握直流电机。

(2)掌握变压器。

(3)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

(4)掌握常用控制电机。

(5)掌握牵引电机。

(6)掌握常用低压电器。

(7)掌握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

(二)素质目标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具有良好的礼仪习惯和职业道德,具有敬业爱岗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独立或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工作任务。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课程应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单元知识内容适当设计小组学习课,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小组中学生进行自主性共同学习,进行信息交换,单元学习任务的安排要要遵循学生的基本认识规律和能力递进要求,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设计学习任务;实践课教学根据实际条件采用现场课或多媒体虚拟现场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学习。

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如下表: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1.学习内容必须具体化为知识点和实训项目,本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实训项目连续编号2.按照学习情境/任务/项目/单元进行学时分配;3.知识点与实践项目非必需一一对应关系,可以没有实践项目,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实践项目,也可以是几个知识点对应一个实践项目或一个知识点对应多个实践项目。

《电机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电机与控制技术》专业课程标准

《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建议课时数: 96 学分:6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先修课程: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后续课程:电机控制安装实训、PLC应用技术一、前言1.课程的性质该课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

与它密切相关的先修课程是《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它所服务的后续课程是《PLC应用技术》等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电机及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接触器、热继电器等常用低压电器的安装规范和要求,学会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的要求和步骤,应达到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书中相关技术考证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本专业学生经历基本的操作、控制系统的分析等过程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创新精神的熏陶。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设计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项目设计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线索来进行。

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的分析方法,概括出本课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的描述要具体明确。

可供参考的行为动词有1.知识目标:了解、理解、掌握、认识、知道、解释、分析等(1)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构和工作原理;(3)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人为特性;(4)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起动、制动、调速原理;(5)掌握直流电动机的机构和工作原理;(6)了解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和人为特性;(7)理解直流电动机起动、制动、调速原理;(8)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9)掌握基本的电气控制环节的原理图绘制方法及电路的工作原理;(10)掌握典型机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课程标准(1)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课程标准(1)

《电动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电动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三年制高职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具备了《汽车电工电子》、《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构造与拆装》等专业知识后开设的课程。

该课程是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重要理实一体化教学环节,开设一学期,教学时数为60学时,3.5学分。

电动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检修通过各教学项目的实施,使学生了解动力机的基本结构、原理机分类,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高压部件的作用,掌握电机及控制系统的故障分析并对其进行检修,学会使用各种检测工具、仪器和设备,培养学生在“电动车驱动电机及控制系统”领域内的核心职业能力,并通过情境和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以工作任务导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高等职业学院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学生掌握掌握新能源汽车电机的驱动工作原理和故障检测;具备使用各种维修工具和选择合适的专业工具独立进行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故障维修的能力。

为学生未来从事专业方面实际工作的能力奠定基础。

1.知识目标:1)掌握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永磁同步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掌握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的组成以及各高压部件的作用;4)了解电动车驱动电机系统有关国家标准;5)了解掌握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量传递路线;6)掌握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的检测工具及使用方法。

2.能力目标:1)能够查阅维修手册或相关资料,收集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所必需的专业技术信息,例如作业规范、维修手册等;2)能够正确的使用新能源汽车相关生产和服务所需工具、设备;3)能够独立完成对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相关结构、布局的认识并能完成各部件的拆装、检测与调试。

4)能够独立使用专业的诊断设备进行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常见综合故障的诊断;5)能够正确记录、分析检测结果并判断故障具体部件,制定维修作业计划并填写工作任务单或表格;6)能够按照规范和技术规定进行操作,保证检修质量;7)能够独立完成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的日常保养与维修;3.素质目标:1)能在检修工作中培养良好的操作习惯、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与他人合作检修工作任务;3)具有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能按时高效完成检修工作任务;4)具有不断积累维修经验,从个案中寻找共性的能力,能独立分析和解决检修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5)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能与他人进行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检修技术交流;6)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能处理电动车电机及驱动系统检修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李桂强

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李桂强

附件2《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课程标准系部:机电工程系执笔人:李桂强**人:***制订日期:2019年6月20日修订日期:2020年7月15日北海职业学院2019年一、课程信息表1 课程信息表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二)课程任务《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与控制技术》是新能源汽车专业方向的一门核心课程。

以纯电动汽车常见故障为学习对象,以《新能源汽车概论》、《新能源汽车结构与维修》等课程为基础,任务是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为今后从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设备管理、营销、服务和维修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习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熟悉对上述调速、分析及控制。

同时,从职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到培养方式,我们遵循职业的特点,突出职业特色,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给学生建立一种立体的学习环境。

通过学校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术水平,顺利地走入工作岗位。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技能目标:项目1 高压电驱动系统的组成与识别项目2 驱动电机的结构与检修项目3 电机控制器的结构与检修项目4 电驱动能量传递和热管理系统2.职业素质养成目标(1)培养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2)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培养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4)培养经济成本意识;(5)培养文献信息检索能力;(6)培养良好的安全环保意识;(7)培养工作建构能力;(8)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和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9)具有继续学习和职业发展的潜力;四、课程设计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和过程融入其中,实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电机与电气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熟练应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和故障排除。

学生应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常见的电机与电气控制设备,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1. 电机基础知识:掌握交流电机和直流电机的原理、结构、特点和应用。

2. 电气控制原理:了解常用低压电器、控制电路和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 电机控制:掌握电机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变频器、伺服控制器等的应用。

4. 电气安全:了解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规程,确保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

5. 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安排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80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部分。

理论教学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等环节。

课程时间安排应充分考虑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

四、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实训报告和期末考试等多个方面。

考核标准应客观、公正、透明,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择适合本课程的优秀教材,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2. 实验室:建立电机与电气控制实验室,提供常用电机、电气控制设备和实验器材。

3. 实训基地: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指导。

4.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考核方式:结合多种考核方式,如面试、作业、项目成果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师资队伍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应具备电机与电气控制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教师应具备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企业合作机会。

七、课程特色1. 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本课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机驱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驱动控制课程设计

电机驱动控制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机驱动控制的基本方法以及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理解电机的工作原理、特性以及各种类型;掌握电机驱动控制的基本方法,包括电压控制、电流控制、速度控制等;了解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使用电机驱动控制器进行电机驱动控制;能够设计简单的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机的基本原理、电机驱动控制的基本方法以及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电机的基本原理:直流电机、交流电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的工作原理及其特性。

2.电机驱动控制的基本方法:电压控制、电流控制、速度控制等。

3.电机驱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控制策略、驱动电路设计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实验设备等。

这些教学资源将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占总评的20%;作业包括课后练习和小论文,占总评的30%;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共分为12周,每周2课时,共计24课时。

教学时间和地点安排如下:每周一下午2:00-4:00,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每周二上午8:00-10:00,在教室进行理论知识讲解。

《电机驱动与伺服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驱动与伺服控制》课程标准

《电机驱动与伺服控制》课程标准课程编码:05-03 课程类别:技术平台课程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设时间:第4学期参考学时:64 学分:4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技术平台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学会通用变频器的操作、变频器主要参数的设定方法、变频调速系统中简单故障的排除;学会通用变频器的典型应用(含通用变频器的主回路、控制回路的接线、参数设定、变频器与PLC的互连方法、不同负载特性的传动系统的简单组成);通过PCB 板下载检测线变频器控制案例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对变频调速系统的认识;通过对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以及步进、伺服控制系统的项目实践学会位置控制系统的组成与互连方法。

为学生第一岗位使用变频器控制系统及步进、伺服控制系统打下良好的应用基础。

先修课程:电控与PLC控制技术、电工电子技术、电工实训后续课程:自动机装调与维修、自动生产线运行与维护2.课程设计思路围绕构建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理念,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系统设计的课程体系赋予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彰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色,精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上具有普适性的工作项目,兼顾行业与区域特色的具体工作项目,融合企业成功应用案例,如自动输送线(变频调速控制)、自动立体仓库堆垛机(变频调速控制)、桁架机器人(伺服控制)、各类生产线等,实现教学内容选择理实一体化、教学环境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理实一体化和课程考核理实一体化,形成“基础+应用”的课程教学内容。

通过理实一体化授课、任务完成过程监控、报告撰写、功能演示、典型组别演讲、技能测试、开卷理论测试到有针对性的教学竞赛组织等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学习参与度。

本课程所有的教学单元的应用案例均来自具体工程实践的提炼。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思路,针对工作岗位选择的学习单元名称及相应的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汽车运用安全管理专业
《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三年制高等职业学校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是在汽车电工电子、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培养学生对新能源汽车常用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分析及控制策略的设计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80课时,本课程的总学分为5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分知识模块来实施。

1、课程定位
本课程的开设是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共同论证,根据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必须、够用为度,以掌握知识、强化应用、培养技能为重点,以新能源汽车相关工作任务为依据设置本课程。

2、目标确立
依据新能源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课程目标。

3、教学内容确定
依据《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课程所对应工作的基本内容,将本课程划分为驱动电机基础知识、常用驱动电机、功率变换器、功率变换器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和新型驱动电机等几大部分,在设计上强调学生学习自主性。

内容上以任务为导向,强化知识与信息的应用,弱化知识的了解与背诵;教学指导上合乎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成果的展示分享,让学习者在享受成就感的前提下,兴趣盎然地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单元学习目标。

四、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能掌握新能源汽车中主要使用的几种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交流感应电动机、交流永磁电动机和开关磁阻电动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以及新能源汽车驱动电动机的结构及其控制方法。

熟悉对上述调速、分析及控制。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能够解决专业技术实际问题,养成良好的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

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目标:
1.知识素养
掌握驱动电机的结构原理及应用,掌握功率变换器电路及其应用技术,驱动电机控制技术及新型电机的结构特点与选用。

2.能力素养
能对对驱动电机各种控制电路进行选择、应用和设计,能够准确描述各种电机控制技术的控制原理及特点,并针对不同电机选用不同的控制方式。

3.实践素养
能整体把握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的应用及在日后的工作中解决实际问题。

4.发展素养
具有独立思考、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安全素养
具有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和安全、环保意识;
6.职业素养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精益精神。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六、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本课程教学应由具有双师资质的汽车专业专职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兼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施陈述性知识和过程性相结合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

师生比在1:15~1:20左右。

(2)本课程的教学组织,建议采用小班、分组的教学活动组织方式。

教学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宏观教学模式,以及讲授法、讨论法、启发法、表演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因材施教的灵活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仿真教学、模拟教学等多媒体教育技术,将形象逼真,生动有趣的工艺过程动态演示给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

(4)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训练,通过任务引领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5)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提倡采用数字媒体信息化和实物等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评价建议
本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强,以育人为目标的考核评价。

(1)以学习目标为评价标准,坚持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引导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