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1 植物保护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1.2 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介绍物理保护技术、化学保护技术和生物保护技术解释每种技术的具体内容和应用第二章:物理保护技术2.1 隔离保护讲解隔离保护的原理和方法举例说明隔离保护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应用2.2 屏障保护介绍屏障保护的原理和方法展示屏障保护的实际应用案例第三章:化学保护技术3.1 农药的选择与应用讲解农药的选择原则介绍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2 农药的安全使用与环境保护强调农药安全使用的重要性讲解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减少负面影响第四章:生物保护技术4.1 生物防治介绍生物防治的概念和方法举例说明生物防治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4.2 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讲解转基因技术的基本原理探讨转基因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利弊及未来发展第五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5.1 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技术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植物保护技术中的重要性讲解如何实现植物保护技术的可持续发展5.2 创新技术与植物保护介绍新兴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等在植物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第六章:植物病害识别与监测6.1 常见植物病害的识别介绍真菌、细菌、病毒等导致的植物病害特征强调田间观察和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6.2 植物病害的监测方法讲解病害监测的技术和方法展示监测工具和设备的实际应用第七章:害虫防治策略7.1 害虫的生命周期与防治时机分析害虫的生命周期强调在不同生育期进行害虫防治的重要性7.2 常用害虫防治方法介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探讨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第八章:作物抗性育种与栽培管理8.1 作物抗性育种技术讲解作物抗性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展示抗性育种的成功案例8.2 作物栽培管理的重要性强调合理施肥、灌溉和田间管理等对植物保护的影响介绍作物栽培管理中的新技术应用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与法规9.1 植物保护技术相关法律法规讲解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法律法规体系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在植物保护中的重要性9.2 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支持与国际合作介绍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支持措施探讨国际合作在植物保护技术发展中的作用第十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案例分析10.1 成功案例分享分析成功案例中的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总结成功案例的经验教训10.2 失败案例分析分析失败案例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避免类似问题的建议和措施第十一章:植物保护技术的经济评估11.1 植物保护技术成本效益分析介绍植物保护技术成本效益分析的方法和指标分析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经济效益11.2 植物保护技术的风险评估讲解植物保护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强调风险评估和管理在植物保护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2.1 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策略介绍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技巧强调针对不同农户和农业生产环境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推广12.2 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成功应用植物保护技术的案例总结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第十三章:植物保护技术的社会与伦理问题13.1 植物保护技术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探讨植物保护技术对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13.2 植物保护技术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讲解植物保护技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应用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第十四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教育与培训14.1 植物保护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植物保护技术教育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介绍植物保护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14.2 植物保护技术培训方法与实践介绍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的方法和技巧强调结合实际操作进行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的重要性第十五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15.1 植物保护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介绍植物保护技术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方向15.2 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涵盖了植物保护技术的概述、分类、物理保护技术、化学保护技术、生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方面。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植物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2. 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3. 农药的使用与安全4. 生物防治技术5. 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的使用与安全。

2. 难点: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认识。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材、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实践教学所需的工具和材料,如农药、生物防治剂等。

3. 安排实地考察地点,联系相关部门或单位。

【教学环节】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病虫害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好奇心,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农药的使用与安全等内容。

3. 讨论:组织学生就生物防治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看法和经验。

4. 实践: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在实践环节,学生亲自参与了植物保护操作,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六、教学内容6. 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7. 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法规8. 植物保护技术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9. 生态环境与植物保护技术的关系10. 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七、教学重点与难点6. 重点: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法规。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第一节植物病害概述(二) 教学目标:1.知道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2.了解病征的类型及具体表现3.掌握植物病害病原的种类和区别教学重点:1.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2.植物病害病原的种类和区别教学难点:1.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导课】一.试卷订正情况反馈二.复习1.植物病害的定义2. 植物病害判断的主要依据3. 症状、病状、病征的区别【新课】一.病状类型分别举例说明,图片见PPT二.病征是鉴别病原物和诊断病害的重要依据病征主要有以下几类:(1)霉状物(2)粉状物(3)颗粒状物(4)线状物(5)脓状物前四种多属于真菌的菌丝体和繁殖体,而细菌性病害的病征多为胶状菌脓。

分别举例说明,图片见PPT。

三、植物病害的病原1.定义:引起植物发病的主要原因称为病原2. 非生物因素引起——非侵染性病害:不传染,无侵染过程;生物因素引起——侵染性病害,传染,有侵染过程;关系:非侵染性病害可以导致植物生长发育不良,降低对病原物的抵抗力,从而易诱发或加重侵染性病害,同时有些侵染性病害发生后往往又促使非侵染性病害的发生。

人们对于植物病害的发生于流行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掌握病害消长规律的基础上,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原物生存和致病的生态环境,有效的控制植物病害。

【小结】1.病状的类型及具体表现2.病征的类型及具体表现3.植物病害病原的种类和区别【作业】1.植物病害的发生一定是由于受到其他生物的侵害。

()2.下列()是病害。

A.霜霉病 B.蚜虫伤害卷曲 C缺铁黄花 D韭菜黄花失绿 E茭白黑粉菌侵染肥大 F苹果腐烂 G植物没有浇水萎蔫 H锈病3.植物一定有病状,不一定有病征。

()4.哪些属于植物真菌病征()A霉状物 B菌脓 C粉状物 D颗粒状物5下列哪些病原引起的病害有病征()A真菌 B病毒 C细菌 D土壤等环境因素6.判断哪些属于植物病害的病状()A腐烂 B黄花 C褐斑 D黑色颗粒7.简述:植物传染性病害和非传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4章第一、二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第一节农药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概念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二、农药的分类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1.杀虫剂用来防治农、林、卫生、储粮及畜牧等方面害虫的农药;1按其成分及来源分为无机杀虫剂:如硫磺;有机杀虫剂:①天然有机杀虫剂如松脂合剂;②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效成分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化学杀虫剂,按其成分又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微生物杀虫剂: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植物性杀虫剂:如烟草、除虫菊;2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胃毒剂:害虫取食后,经口腔通过消化管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杀死等;内吸剂:指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产生代谢物,在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或组织时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3按杀虫刹的毒理作用分类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引起死亡的药剂,如有机磷酸脂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呼吸毒剂:作用于呼吸系统,抑制呼吸酶的活性,阻碍了呼吸代谢的正常进行,引起窒息死亡的药剂,如鱼藤酮、硫化氢等;原生质毒剂:作用于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引起死亡的药剂,如砷制剂;物理性毒剂:通过摩擦或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昆虫气门,影响呼吸的药剂,如矿物油剂、惰性粉等;2.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1按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有机杀菌剂:如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等;微生物杀菌剂:如井冈霉素等;植物性杀菌剂:如大蒜素等;2按作用方式分类保护剂:在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在植物表面施药,以达到防病目的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等;治疗剂:病原菌侵入植物后,在其潜伏期间施用药剂,以抑制其继续在植物体内扩展或消除其为害的药剂,如甲基托布津、乙磷铝等;此外,杀菌剂可以根据能否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的特性,分为内吸性杀菌剂与非内吸性杀菌剂两大类;3.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类用来防除农田杂草,而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1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类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无法选择性,苗草不分,凡接触药剂的植物都受到伤害致死,如百草枯、草甘膦等;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的范围内,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毒杀某种或某一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如敌稗、二甲四氯等;2按杀草作用方式分类内吸性除草剂:除草剂施用后,能被杂草的根、茎、叶、芽、鞘等部位吸收,并能在杂草体内传导至整个植株各部,使杂草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破坏或死亡;如扑草净等;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杂草后,不能在杂草体内传导,而是杀伤接触部位,特别是绿色部位,使杂草枯死,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3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分类分为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三、农药的剂型一农药剂型的概念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为原药,固体的称原粉,液体的称原油;将原药变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称为农药加工;农药加工产品的总称为农药制剂,农药制剂的具体形态称为剂型;二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为农药助剂,简称为助剂;常用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等;三常用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粒剂、胶悬剂、微胶囊剂六种主要剂型;乳油的优点:乳油的药效较同种药剂其他剂型要高;乳油一般能制成较高含量,并且在施用时直接兑水稀释,使用方便的药剂;乳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较稳定;乳油组成简单,加工容易,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不复杂,设备成本低;乳油的缺点:由于乳油中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使得乳油在加工、贮运时安全性较差;由于溶剂多用芳烃类化合物,对环境污染较大;第二节农药的使用方法一、农药的施用方法1.喷粉法喷粉法是用喷粉器械将粉剂农药均匀地撒布于防治对象及其活动场所、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喷粉的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不受水源的限制,功率高,其缺点是药效差,粉粒易飘移,污染环境,因此,使用喷粉法在逐年减少;2.喷雾法喷雾法是利用器械将药液雾化为细小雾滴,并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防治对象及其寄主表面的施药方法;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农药的喷雾法分五类:高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3.拌种法拌种法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将种子与药粉或药液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膜,然后再进行播种的施药方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以及种子带菌的病害等;4.浸种法、浸苗法把农药配成一定浓度的使用液,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播种,或是将幼苗的根部浸药一定时间后再进行移栽;5.撒施法即将颗粒剂、毒土或其他农药制剂撒施于地面、水面的一种施药方法;6.泼浇法将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泼浇到作物上,药液多沉落在作物下部,这是南方防治水稻害虫的一种施药方法;7.灌根法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此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8.土壤处理法指将药物均匀施于地表,然后耕耙,使药剂分散在土壤耕作层中;此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杂草;另外还有土壤穴施、沟施、涂抹法、毒饵、熏蒸法、注射法等;二、农药的稀释和计算1.农药浓度的表示方法我国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有效成分的含量,第二部分为农药品种名称,第三部分为剂型名称;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百分数及浓度表示方法又分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倍数法、单位面积药量;2.农药浓度间的换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与倍数法之间的换算公式为:农药制剂浓度稀释后的有效成分含量= ——————————×100%稀释倍数3.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1百分数及浓度按有效成份计算,通用公式为:制剂浓度×制剂药量=稀释后药液的浓度×稀释后的总药液量2倍数稀释计算法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下时: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量×稀释倍数-1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上时: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量×稀释倍数◆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农药、农药助剂、农药剂型的概念;2. 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3. 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主要类别;4. 学会:农药剂型、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农药的稀释方法;◆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和施用方法;难点是农药的稀释方法;◆教法建议: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农药展示等方法系统讲授以上内容;◆复习思考题:1.杀虫剂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农药的助剂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哪些3.简述乳油的主要特性;4.什么是喷粉法有何优缺点5.什么是喷雾法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教学进程:教学进程表◆复习思考题答案:1.答:1神经毒剂;2呼吸毒剂;3原生质毒剂;4物理性毒剂;2.答: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农药助剂;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3.答:优点:1乳油的药效较同种药剂其他剂型要高;2乳油一般能制成较高含量,使用方便的药剂;3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较稳定;4乳油组成简单、加工容易,设备成本低;缺点:1在加工、贮运时安全性较差;2对环境污染较大;4.答:喷粉法就是利用喷粉器械将粉剂农药均匀地撒布于防治对象及其活动场所、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不受水源的限制,功率高;其缺点是药效差,粉粒易飘移,污染环境;41.答:喷雾法就是利用器械将药液雾化为细小雾滴,并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防治对象及其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农药的喷雾法分为高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五类;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1次课第4章第三、四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第三节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技术一、农药的合理使用1.对症用药2.适时用药3.适量用药4.农药混用5.交替用药二、农药的毒性农业上习惯将对靶标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称为毒性;农药所导致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三、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施用一定时期后,药剂可能完全降解消失,也有可能降解后以极少量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及动植物及食品中,对于后者,即为农药残留;农药残留的数量称残留量;如果环境或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超过限量,就会造成对人类、有益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的不良影响,这就是农药污染;农药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土壤、大气、水体和农副产品的污染;四、农药的安全使用1.健全农药保管制度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大力研究与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4.加强对新农药安全评价和残留动态研究5.严格控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6.加强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一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用随机排列是最合理的,它能确切反映客观实际,而比顺序排列精确度高;※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等;二运用局部控制试验运用局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复之间的差异;三必须多设重复※小区愈小,愈容易产生误差;而重复次数愈多 ,试验结果越可靠;※重复是减少试验误差的重要措施之一;※多设重复可以提高准确性及代表性;四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即防治某种病虫草害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二、农药田间药效表示计算方法1.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等表示药效;2.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或称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3.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三、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一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的简易测定二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比较三乳油分散性的观察比较四乳油稳定性的观察比较◆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2.掌握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3.了解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难点是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教法建议:讲授法、实践法;选择在当地有代表性的生产田块做实验,根据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进行试验设计,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将农药安全施入实验田块;◆复习思考题:1.农药的合理使用具体应做好哪几点2.如何安全使用农药3.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有哪些◆教学进程:教学进程表1.答: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1对症用药;2适时用药;3适量用药;4农药混用;5交替用药;2.答:1健全农药保管制度;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大力研究与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4加强对新农药安全评价和残留动态研究;5严格控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6加强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3.答:1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2运用局部控制;3必须多设重复;4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3. 学习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4. 探讨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难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农药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室内多媒体设备。

2. 植物病虫害样本或图片。

3. 农药样品或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农作物遭受病虫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理解和经验。

4. 讲解:介绍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

5.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实践操作。

6. 讲解:介绍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7. 互动:学生讨论农药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8. 讲解:探讨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9.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和正确应用。

10.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互动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掌握了常见的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以及农药的分类和使用方法。

通过探讨生物防治和生态平衡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注重实践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植物病虫害识别和防治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植物保护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学生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方法的满意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农药生产厂家,了解农药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控制。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植物病害概述(一)
教学目标:1.树立新目标
2.理解植物病害的定义
3.理解植物病害判断的主要依据
4.症状、病状、病征的区别
教学重点:1.植物病害判断的主要依据
2. 症状、病状、病征的区别
教学难点:1.如何判断植物病害
2. 症状、病状、病征的区别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课】
1.自我介绍,相互认识
2.新学期寄语
3.新学期的课程计划和学生交流
【新课】
一、试卷分析和订正
二、补考同学的动员工作
三、按照学案预习15分钟
四、植物病害的定义
1.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生物
的侵染,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机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植物病害。

2.反面影响——病害
正面影响——病态(对人类有力的,提高经济价值的)
分别举例说明,图片见PPT
3.判断植物病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是否有病例程序
什么是病例程序呢?进行解释,举例说明:如人的感冒现象
植物受到的虫伤、机械伤、风雹由于没有病理程序,就不称病害。

五、植物病害的症状
1.症状、病状、病征的定义解释,三者的区别
症状: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
病状:由植物本身表现出来的
病征:由病原物表现出来的
2.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不一定有病征,(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小结】
1.试卷订正
2.植物病害的定义
3.症状、病状、病征的区别。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植物保护技术》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的防治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内容。

2.了解植物病害和虫害的常见种类和防治方法。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能力。

2.学会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提高防治效果。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小视频或者图片,介绍一下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

二、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内容(15分钟)1.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植物保护技术是指通过对病虫害的防治和植物生长环境的管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农作物的生产安全。

2.植物保护技术的内容:2.1病害防治技术:包括疫病、霉病、细菌性病害等的防治方法。

2.2虫害防治技术:包括杀虫剂的使用和生物防治等方法。

2.3环境管理技术:包括土壤改良、灌溉管理和温度控制等。

三、列举几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和虫害及其防治方法(30分钟)1.病害:1.1黄瓜白粉病:使用硫磺粉进行喷雾,提高通风条件。

1.2番茄疮痂病:使用苦茶素进行喷雾,清除病残体。

1.3小麦赤霉病:采用抗病品种,合理施肥,避免连作。

2.虫害:2.1棉铃虫:使用杀虫剂进行喷雾,加强田间管理。

2.2斜纹夜蛾:使用性信息素诱杀,同时采用综合措施防治。

2.3蚜虫:采用天敌放蚜虫,提高周围生境的整治。

四、展示案例和讨论(3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者图片,展示一些成功的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案例,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成功案例的原因和经验。

五、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学生应牢固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植物是否存在病虫害,并记录下来。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案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别:农业专业必修课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3.培养学生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0分钟)1.植物保护技术的定义和分类;2.植物保护技术的原理和作用;3.植物保护技术与可持续农业的关系。

第二节: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20分钟)1.病虫害的种类和特点;2.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和分类技巧;3.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策略。

第三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180分钟)1.农田病虫害调查和监测方法;2.病虫害的防治实践技术;3.组织学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实践。

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第一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6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学时安排:2学时第二节: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12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学时安排:4学时第三节: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应用(180分钟)教学方法:讲授+实践操作学时安排:6学时教学手段及教学资源:1.多媒体投影仪、电脑、PPT等教学设备;2.相关教学材料、教学视频、植物保护技术实践案例等;3.实验室、农田等实践场地。

教学评估方法:1.课堂小测试:通过课堂小测试对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进行检测。

2.案例分析报告: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病虫害识别和防治方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撰写报告。

3.实践操作考核:组织学生进行农田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实践操作,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参考书目:1.《植物保护学》高喜平,农业出版社,2024年版2.《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南》农业部植物保护技术指导中心编,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24年版教学备注:本教案以植物保护技术为核心,通过讲授、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方法的掌握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农业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第三章:植物保护技术控制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控制方法。

3.掌握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1.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1)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2)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①物理防治技术:如温度调控、光照控制、工程控制等。

②化学防治技术:如化学农药的喷洒、熏蒸等。

③生物防治技术:如利用天敌、寄生虫、拮抗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

2.植物保护技术的控制方法(1)预防控制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抗病虫害品种、合理施肥、合理排水等。

(2)防治控制方法:主要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

(3)综合控制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控制技术,针对不同病虫害,制定综合的防治方案。

3.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1)化学防治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选择合适的化学农药,按照使用说明进行喷洒、熏蒸等操作,应用于农田和温室等场所。

(2)生物防治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选择适宜的生物防治制剂,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投入或喷洒,应用于农田和果园等场所。

(3)物理防治技术的操作方法及应用: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温度调控、光照控制、工程控制等操作,应用于温室、大棚等场所。

三、教学重点1.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植物保护技术的控制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控制方法。

2.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不同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加深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理解。

五、教学辅助资料1.教学PPT:呈现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和控制方法的内容。

2.实验记录表:记录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帮助学生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操作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入植物保护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分享各种植物保护技术的应用案例,以及各自的体会和思考。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二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二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二章第二章:植物病原微生物分类与特征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方法;2.掌握常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的危害。

教学重点:1.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2.常见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其对植物的影响。

教学难点:1.不同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方法;2.不同植物病原微生物对植物的具体危害。

教学过程:一、引入(10分钟)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例子引入植物病原微生物这一话题,比如问学生们是否听说过植物得病,是由什么引起的等等。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之前已有的知识。

二、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30分钟)1.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分类方法: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进行分类;2.真菌:介绍真菌的特征、分类和对植物的危害;3.细菌:介绍细菌的特征、分类和对植物的危害;4.病毒:介绍病毒的特征、分类和对植物的危害;5.真核生物:介绍真核生物的特征、分类和对植物的危害;6.具体列举常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及其对植物的危害。

三、活动与讨论(20分钟)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选择一个常见的植物病原微生物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学生调查该微生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对植物的具体危害,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这样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总结与评价(10分钟)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回答,这样能够更好地检验学生对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理解程度。

扩展延伸: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关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研究动态,如最新发现的植物病原微生物种类、对植物病害的控制手段等,并与学生进行分享和讨论。

为了增加学生对植物病原微生物的兴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与植物病原微生物相关的书籍或文章,供学生拓展阅读。

学生可以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并进行课堂报告或小组讨论。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1.2 教学内容植物保护技术的定义和作用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综合防治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防治目标、防治方法、防治时机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和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和基本原理1.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保护技术概述的图文并茂的课件视频:植物保护技术实例的视频资料1.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概念和分类的理解第二章:化学防治技术2.1 教学目标了解化学防治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掌握化学防治技术的选择和使用方法2.2 教学内容化学防治技术的定义和作用化学防治技术的选择原则:防治目标、农药种类、使用时机化学防治技术的使用方法:喷雾、灌溉、种子处理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化学防治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实验法:进行化学防治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示2.4 教学资源课件:化学防治技术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实验材料:农药、喷雾器等实验材料2.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化学防治技术概念和选择原则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理解程度第三章:生物防治技术3.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掌握生物防治技术的种类和实施方法3.2 教学内容生物防治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生物防治技术的种类: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免疫生物防治技术的实施方法:引入天敌、接种病原微生物、植物免疫诱导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防治技术的概念和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生物防治技术的种类和实施方法3.4 教学资源课件:生物防治技术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案例分析:提供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案例分析3.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生物防治技术概念和种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第四章:物理防治技术4.1 教学目标了解物理防治技术的概念和应用掌握物理防治技术的种类和实施方法4.2 教学内容物理防治技术的定义和作用物理防治技术的种类:温湿度控制、隔离、光照控制物理防治技术的实施方法:温湿度控制器、隔离网、光照控制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物理防治技术的概念和作用实验法:进行物理防治技术的实际操作演示4.4 教学资源课件:物理防治技术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实验材料:温湿度控制器、隔离网等实验材料4.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物理防治技术概念和种类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理解程度第五章:植物保护技术的综合运用5.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原则5.2 教学内容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定义和作用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方法:交替使用、组合使用、轮换使用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原则:安全、高效、经济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概念和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方法和原则5.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案例分析:提供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实例的案例分析5.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综合运用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第六章: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6.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病虫害监测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的方法和技术6.2 教学内容植物病虫害监测的概念和作用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的方法:田间调查、病原检测、害虫识别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的技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模型建立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病虫害监测的概念和作用实验法:进行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的实际操作演示6.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病虫害监测与预测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实验材料:田间调查工具、病原检测设备等实验材料6.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植物病虫害监测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理解程度第七章: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与选择7.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方法和选择原则7.2 教学内容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概念和作用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方法:效果评价、安全性评价、环境评价植物保护产品的选择原则:防治效果、安全性、环保性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概念和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方法和选择原则7.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保护产品的评价与选择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案例分析:提供植物保护产品评价与选择的案例分析7.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植物保护产品评价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第八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推广与应用8.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方法和策略8.2 教学内容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概念和作用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方法:田间示范、技术培训、信息传播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策略:目标人群确定、推广渠道选择、效果评估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概念和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方法和策略8.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保护技术推广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案例分析:提供植物保护技术推广实例的案例分析8.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推广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9.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概念和重要性掌握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方法和意义9.2 教学内容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概念和作用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方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政策协调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意义:资源共享、技术进步、全球农业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概念和作用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方法和意义9.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案例分析:提供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实例的案例分析9.5 教学评价提问:评估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国际合作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和表达能力第十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掌握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创新点10.2 教学内容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环境变化、病虫害抗药性、资源限制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生物技术创新、环保型产品研发、智能化技术应用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创新点:新材料研发、新靶标发现、新技术应用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互动法:引导学生讨论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创新点10.4 教学资源课件:植物保护技术未来发展的图文并茂的课件-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直接决定了学生将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

植物保护技术(选拔考试)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第一章: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1 植物保护技术的意义介绍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对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的贡献1.2 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介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综合防治等基本概念分析各种植物保护技术的优缺点及适用场景第二章:化学防治技术2.1 农药的基本知识介绍农药的分类、作用机理和应用方法强调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和环保性2.2 农药的正确使用讲解农药的选择、配制、施用和监测方法分析农药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第三章:生物防治技术3.1 生物防治的基本概念介绍生物防治的分类、原理和优势强调生物防治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3.2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讲解微生物防治、昆虫防治和植物防治等具体方法分析生物防治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及效果第四章:物理防治技术4.1 物理防治的基本原理介绍物理防治的方法和技术,如温湿度控制、光照控制等强调物理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4.2 物理防治设备的选用与维护讲解常见物理防治设备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分析物理防治设备维护和保养的关键点第五章:综合防治技术5.1 综合防治技术的基本理念介绍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概念和实施原则强调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优势5.2 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具体作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案及其效果讲解综合防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和应用第六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与管理6.1 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环境解析国家关于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法规讨论政策对植物保护技术发展的影响6.2 植物保护技术的管理与监督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管理的基本流程强调植物保护技术使用的监管措施和责任第七章: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发与创新7.1 植物保护技术研发的重要性阐述植物保护技术研发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作用强调创新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7.2 现代科技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介绍基因编辑、无人机监测等现代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探讨未来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第八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实践案例分析8.1 成功案例分享分析具体植物保护技术应用的成功案例8.2 失败案例分析探讨植物保护技术应用中的失败案例及原因提出避免类似问题的建议和措施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教育与培训9.1 植物保护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植物保护技术教育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讨论植物保护技术教育的现状与挑战9.2 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的方法与内容介绍植物保护技术培训的基本方法和内容分析培训效果的评价和反馈机制第十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展望10.1 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植物保护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可持续农业中的作用10.2 植物保护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分析植物保护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望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植物保护技术的意义和分类:理解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不同类型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2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2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2《植物保护技术》教案2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授课对象:高中生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农作物病害、虫害、杂草防治的方法和技术。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课程介绍(5分钟)介绍课程名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材。

2.植物保护技术的概念与意义(15分钟)分析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讲解植物保护技术对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作用。

3.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原理(20分钟)介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虫害、杂草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讲解植物免疫系统及其应对病虫害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保护技术的建立与发展。

第二课时:农作物病害的防治1.常见农作物病害(15分钟)分析常见的农作物病害,介绍主要病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2.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20分钟)介绍常用的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栽培措施等。

3.病害防治案例研讨(25分钟)选取一种农作物病害,让学生分组进行病害的识别和防治措施的讨论。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第三课时:农作物虫害的防治1.常见农作物虫害(15分钟)分析常见的农作物虫害,介绍主要虫害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2.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20分钟)介绍常用的农作物虫害防治技术,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栽培措施等。

3.虫害防治案例研讨(25分钟)选取一种农作物虫害,让学生分组进行虫害的识别和防治措施的讨论。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第四课时:杂草的防治1.常见杂草及其危害(15分钟)分析常见的杂草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危害。

2.杂草防治技术(20分钟)介绍常用的杂草防治技术,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文化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3.杂草防治案例研讨(25分钟)选取一种常见的杂草,让学生分组进行杂草的识别和防治措施的讨论。

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和解决方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任务;2.掌握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3.熟悉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的兴趣和意识;5.掌握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任务;2.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3.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4.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1.植物保护的概念和意义;2.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3.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1.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2.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理论知识,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概念、意义和任务。

2.实践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提升学生掌握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植物保护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张植物受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植物保护的思考,并提问:“植物保护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植物保护?”2.概念解析:讲解植物保护的概念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保护的任务是什么。

3.常见植物病害和害虫的鉴定方法:介绍常见的植物病害和害虫的特征和症状,包括外观特征和病害症状,让学生学会鉴定和区分不同的病害和害虫。

4.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植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如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有针对性地选择防治措施等,同时介绍常见的植物保护方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5.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操作和应用:通过实验操作或实地考察,教授学生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如喷药、熏蒸、剪除病叶等操作方法,并解释操作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6.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植物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7.总结提高:对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进行复习和复习准备。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植物保护技术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方法。

3. 培养学生对植物保护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重点:1. 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

2. 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方法。

教学难点:1. 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操作。

教学准备:1. 植物保护技术的相关资料。

2. 植物保护技术的实物演示。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受到病虫害影响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为什么会受到损害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2. 基本概念(5分钟)教师讲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病虫害的识别、防治方法等。

3. 方法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常见的植物保护技术方法,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并解释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4. 实物演示(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操作,如喷洒农药、放置诱捕器等。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植物保护技术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如农田里的病虫害防治、园林植物的保护等。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植物保护技术知识,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掌握程度、实际操作能力等,以便对教案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作业布置2. 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在下一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课后辅导教师应在课后提供必要的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速度。

3. 实践操作能力:在实验或实践活动过程中,观察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提高。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doc第一章:植物保护技术概述1.1 植物保护技术的意义和目的解释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强调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害的必要性1.2 植物保护技术的分类介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和综合防治等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方法1.3 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现代植物保护技术的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第二章:化学防治技术2.1 农药的类型和作用机制介绍常见的农药类型,如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解释不同农药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2.2 农药的使用技术教授正确的农药配制和使用方法强调农药的安全使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2.3 农药残留和环境问题探讨农药残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减少农药残留和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法第三章:生物防治技术3.1 生物防治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生物防治的概念和利用生物来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强调生物防治的环保性和可持续性3.2 常见生物防治剂的应用探讨常见生物防治剂,如微生物菌剂、性信息素和天敌昆虫等的使用方法和效果3.3 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和限制分析生物防治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提出克服限制和提高生物防治效果的策略第四章:机械防治技术4.1 机械防治设备和方法介绍常见的机械防治设备,如除草机、喷雾器和筛网等教授机械防治的操作技术和应用方法4.2 机械防治的优缺点分析机械防治技术的优点和缺点讨论机械防治技术在不同农业生产环境中的应用情况4.3 机械防治技术的未来发展探讨机械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提出提高机械防治效率和减少劳动力的方法第五章:综合防治技术5.1 综合防治技术的基本原则介绍综合防治技术的目标和原则强调综合防治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效果5.2 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步骤教授综合防治技术的实施步骤和操作方法强调监测和评估植物病虫害状况的重要性5.3 综合防治技术的成功案例分析分析成功实施综合防治技术的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第六章:植物保护技术的评估与监测6.1 植物保护技术效果的评估方法介绍植物保护技术效果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如防治效果、安全性等强调现场试验和实验室测试的重要性6.2 监测植物病虫害的方法教授监测植物病虫害的方法和技巧,如采样、观察和数据记录等强调及时监测和预警的重要性6.3 植物保护技术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探讨植物保护技术使用中的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介绍风险评估和管理的方法和策略第七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法规与政策7.1 植物保护技术相关法规概述介绍植物保护技术相关法规的基本内容和目的强调遵守法规的重要性7.2 植物保护技术的审批和登记流程介绍植物保护产品审批和登记的流程和要求分析审批和登记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7.3 植物保护技术的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探讨植物保护技术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第八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8.1 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分析具体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成功案例强调综合运用不同植物保护技术的必要性8.2 草坪和园林植物保护案例分析探讨草坪和园林植物保护的案例,如草害防治、病虫害管理等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景观维护中的应用8.3 果蔬花卉保护案例分析分析果蔬花卉生产中的植物保护技术应用案例强调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性第九章:植物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9.1 新型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发探讨新型植物保护技术的研发方向和趋势强调技术创新对植物保护事业的重要性9.2 植物保护技术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介绍智能化和信息化在植物保护技术中的应用强调数据分析和在植物保护中的潜力9.3 植物保护技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探讨国际间植物保护技术的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强调共享植物保护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必要性第十章: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展望10.1 植物保护技术的挑战与机遇分析植物保护技术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10.2 植物保护技术的教育与培训强调植物保护技术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探讨教育和培训方法的创新和改革10.3 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植物保护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植物保护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持续创新和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植物保护技术的意义和目的补充和说明:本环节需重点关注植物保护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植物免受害虫、病害和杂草侵害的必要性。

植物保护教案模板及范文

植物保护教案模板及范文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保护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2. 培养学生爱护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习惯。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植物图片、视频3. 植物种子、花盆、土壤4. 小组合作工具(剪刀、尺子、量杯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植物保护的公益广告,引导学生思考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植物保护知识。

二、新课导入1. 教师讲解植物保护的定义、意义和现状。

2. 学生观看植物图片、视频,了解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和面临的威胁。

三、分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准备一份植物保护方案。

2. 小组成员讨论,收集资料,制定方案。

四、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保护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植物保护知识?2. 学生回答,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植物种子、花盆、土壤等材料。

2. 学生动手种植植物,观察植物生长过程。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总结与反思1. 学生分享种植植物的感受,总结植物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植物保护的意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观看图片、视频、分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动手种植植物,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三章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庇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9次课第3章第一节学时:1使用教材:《植物庇护技术(其次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导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3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第一节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告一、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内容(一)发生和为害状况调查。

(二)病虫或天敌发生逻辑的调查。

(三)越冬状况调查。

(四)防治效果调查。

二、植物病虫害调查的取样办法最常用的病虫调查取样办法有:五点式、单对角线式、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

不同的取样办法,适用于不同的病虫分布类型。

普通来说,五点式、单对角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匀称的病虫,而双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适用于田间分布不匀称的病虫,“Z”字形取样则适于田边分布比较多的病虫。

三、植物病虫害调查的记载办法参看书中“玉米螟产卵及孵化状况调查记载表”四、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1.被害率:反映病虫为害的普遍程度有虫(有病)单位数被害率= ————————————×100%调查单位总数2.虫口密度:表示单位面积内的虫口数量调查总虫数虫口密度= —————————调查面积虫口密度也可用百株虫数表示:查得总活虫数百株虫数= ——————————×100调查总株数3.病情指数:取样点的每个样本,按病情严峻度分级标准,调查出各级样本数据,代入公式计算出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各级代表数值)病情指数= ————————————————×100%调查总样本数×最高级代表数值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4.损失率= ————————————————————————×100%未受害田平均产量或产值五、植物病虫害预测预告病虫害的发生消长都有它的逻辑,人们有目的地针对某种病虫的发生状况举行调查讨论,然后结合把握的历史资料、天气预告等,对该病虫的发生趋势加以估量匡算,这一工作叫预测。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绪论(含5篇)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绪论(含5篇)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绪论(含5篇)第一篇: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绪论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技术课程类型:专业课教学进程:绪论学时:2 班级:1、19 教学目的1.掌握昆虫身体分那三部分。

2.掌握昆虫纲属于哪个动物们。

3.重点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4、了解昆虫学的内容和任务、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点1.掌握昆虫身体分那三部分。

2.掌握昆虫纲属于哪个动物们。

3.重点掌握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教学用具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表格、图片等)。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演示多媒体幻灯片等直观教学与对学生提问相结合。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昆虫纲的特征:所有的昆虫组成节肢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昆虫纲(Isecta)。

所以,昆虫既具有节肢动物所共有的特征,而又具有不同于节肢动物门下其它纲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的特征:体躯分节,即由一系列的体节所组成;整个体躯被有含几丁质的外骨骼;有些体节上具有成对的分节附肢,“节肢动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体腔就是血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一个位于头内消化道背面的脑,以及一条位于消化道腹面的、由一系列成对神经节组成的腹神经索。

昆虫纲的特征:1.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为感觉器官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一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复眼一对,单眼三个);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3对足,2对翅;4.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

无行动用的附肢(指成虫),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节肢动物门中其它六个较重要的纲:有爪纲、蛛形纲(蜘蛛、螨)、甲壳纲(虾、蟹)、唇足纲、重足纲、综合纲。

二、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

全世界已知动物已超过150多万种,其中昆虫就有100万种以上。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四章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第四章第四章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技术一、课时目标1.了解植物病毒病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3.了解常见的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二、教学重点1.植物病毒病的概念和特点;2.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3.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三、教学难点1.植物病毒病的传播方式;2.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对植物病毒病进行简单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植物病毒病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2.1植物病毒病的概念教师对植物病毒病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并介绍其形成的原因。

2.2植物病毒病的特点教师讲解植物病毒病的特点,如多为隐性感染、传播迅速、病害复合等。

3.植物病毒病的症状和传播方式(20分钟)3.1症状特点教师通过图片、文献等方式展示各类植物病毒病的症状,让学生了解植物病毒病的症状特点。

3.2传播方式教师介绍植物病毒病的传播方式,包括昆虫传播、种子传播、接种传播等,强调昆虫传播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4.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技术(40分钟)4.1病毒病害的预防与控制教师介绍病毒病害的预防控制技术,包括选用病毒抗性品种、种子消毒处理、合理施肥等。

4.2农艺技术防控教师讲解农艺技术防控措施,如适宜密度栽培、合理灌溉、定期消毒等。

4.3生物防治技术教师介绍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如利用益生菌、昆虫天敌等来控制植物病毒病。

4.4化学防治技术教师简要介绍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如喷洒杀菌剂、熏蒸等。

5.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五、课堂扩展请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调查家附近出现的植物病毒病情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

六、课后作业1.整理植物病毒病的常见病害名称和症状特征;2.调查自家附近出现的植物病毒病情况,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3.预习下节课内容。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病毒病的概念和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症状和传播方式的介绍更加直观,学生对植物病毒病的了解程度得到了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0次课第4章第一、二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第一节农药的基本知识一、农药的概念农药主要是指用来防治危害农林牧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但通常也把改善有效成分的物理化学性状的各种助剂包括在内。

二、农药的分类根据防治对象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螨剂、杀线虫剂、杀鼠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1.杀虫剂用来防治农、林、卫生、储粮及畜牧等方面害虫的农药。

(1)按其成分及来源分为无机杀虫剂:如硫磺。

有机杀虫剂:①天然有机杀虫剂如松脂合剂。

②人工合成有机杀虫剂有效成分为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又称为化学杀虫剂,按其成分又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有机氮杀虫剂、拟除虫菊脂类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特异性杀虫剂。

微生物杀虫剂:如青虫菌、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植物性杀虫剂:如烟草、除虫菊。

(2)按杀虫剂的作用方式分类胃毒剂:害虫取食后,经口腔通过消化管进入体内引起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百虫等。

触杀剂:通过接触表皮渗入害虫体内,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敌杀死等。

内吸剂:指能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或产生代谢物,在害虫取食植物汁液或组织时使之中毒死亡的药剂,如氧化乐果。

(3)按杀虫刹的毒理作用分类神经毒剂:作用于昆虫的神经系统,干扰正常的神经传导,引起死亡的药剂,如有机磷酸脂类、氨基甲酸酯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等。

呼吸毒剂:作用于呼吸系统,抑制呼吸酶的活性,阻碍了呼吸代谢的正常进行,引起窒息死亡的药剂,如鱼藤酮、硫化氢等。

原生质毒剂:作用于生物细胞内的原生质,引起死亡的药剂,如砷制剂。

物理性毒剂:通过摩擦或溶解作用损伤昆虫表皮,使昆虫失水,或阻塞昆虫气门,影响呼吸的药剂,如矿物油剂、惰性粉等。

2.杀菌剂用来防治植物病害的药剂。

(1)按化学成分分类无机杀菌剂:如硫磺粉、石硫合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

有机杀菌剂:如代森锌、多菌灵、粉锈宁等。

微生物杀菌剂:如井冈霉素等。

植物性杀菌剂:如大蒜素等。

(2)按作用方式分类保护剂:在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之前在植物表面施药,以达到防病目的的药剂,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等。

治疗剂:病原菌侵入植物后,在其潜伏期间施用药剂,以抑制其继续在植物体内扩展或消除其为害的药剂,如甲基托布津、乙磷铝等。

此外,杀菌剂可以根据能否被植物内吸并传导、存留的特性,分为内吸性杀菌剂与非内吸性杀菌剂两大类。

3.除草剂除草剂是一类用来防除农田杂草,而又不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药剂。

(1)按除草剂对植物作用的性质分类灭生性除草剂:这类除草剂对植物无法选择性,苗草不分,凡接触药剂的植物都受到伤害致死,如百草枯、草甘膦等。

选择性除草剂:在一定剂量的范围内,除草剂在植物间有选择性,能够毒杀某种或某一类杂草,而不伤害作物,如敌稗、二甲四氯等。

(2)按杀草作用方式分类内吸性除草剂:除草剂施用后,能被杂草的根、茎、叶、芽、鞘等部位吸收,并能在杂草体内传导至整个植株各部,使杂草生长发育受到抑制、破坏或死亡。

如扑草净等。

触杀性除草剂:除草剂接触杂草后,不能在杂草体内传导,而是杀伤接触部位,特别是绿色部位,使杂草枯死,如除草醚、五氯酚钠等。

(3)按除草剂的使用方法分类分为土壤处理剂和茎叶处理剂。

三、农药的剂型(一)农药剂型的概念未经加工的农药称为原药,固体的称原粉,液体的称原油。

将原药变成可以使用产品的过程称为农药加工。

农药加工产品的总称为农药制剂,农药制剂的具体形态称为剂型。

(二)农药助剂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为农药助剂,简称为助剂。

常用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等。

(三)常用农药剂型有:粉剂、可湿性粉剂、乳油、粒剂、胶悬剂、微胶囊剂六种主要剂型。

乳油的优点:*乳油的药效较同种药剂其他剂型要高。

*乳油一般能制成较高含量,并且在施用时直接兑水稀释,使用方便的药剂。

*乳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较稳定。

*乳油组成简单,加工容易,工艺流程和生产过程不复杂,设备成本低。

乳油的缺点:*由于乳油中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使得乳油在加工、贮运时安全性较差。

*由于溶剂多用芳烃类化合物,对环境污染较大。

第二节农药的使用方法一、农药的施用方法1.喷粉法喷粉法是用喷粉器械将粉剂农药均匀地撒布于防治对象及其活动场所、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喷粉的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不受水源的限制,功率高,其缺点是药效差,粉粒易飘移,污染环境,因此,使用喷粉法在逐年减少。

2.喷雾法喷雾法是利用器械将药液雾化为细小雾滴,并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防治对象及其寄主表面的施药方法。

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农药的喷雾法分五类:高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

3.拌种法拌种法是在农作物播种前,将种子与药粉或药液搅拌均匀,使种子表面形成一层药膜,然后再进行播种的施药方法。

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作物苗期害虫以及种子带菌的病害等。

4.浸种法、浸苗法把农药配成一定浓度的使用液,将种子浸泡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播种,或是将幼苗的根部浸药一定时间后再进行移栽。

5.撒施法即将颗粒剂、毒土或其他农药制剂撒施于地面、水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6.泼浇法将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泼浇到作物上,药液多沉落在作物下部,这是南方防治水稻害虫的一种施药方法。

7.灌根法将一定浓度的药液灌入植物根区的一种施药方法。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作物根部病虫害。

8.土壤处理法指将药物均匀施于地表,然后耕耙,使药剂分散在土壤耕作层中。

此法主要用于防治地下害虫、土传病害及杂草。

另外还有土壤穴施、沟施、涂抹法、毒饵、熏蒸法、注射法等。

二、农药的稀释和计算1.农药浓度的表示方法我国农药制剂名称中第一部分为有效成分的含量,第二部分为农药品种名称,第三部分为剂型名称。

常用的农药浓度表示方法有:百分数及浓度表示方法(又分为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和质量浓度)、倍数法、单位面积药量。

2.农药浓度间的换算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与倍数法之间的换算公式为:农药制剂浓度稀释后的有效成分含量= ——————————×100%稀释倍数3.农药稀释的计算方法(1)百分数及浓度按有效成份计算,通用公式为:制剂浓度×制剂药量=稀释后药液的浓度×稀释后的总药液量(2)倍数稀释计算法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下时: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量× (稀释倍数-1 )稀释倍数在100倍以上时:稀释剂用量=农药制剂量×稀释倍数◆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农药、农药助剂、农药剂型的概念;2. 掌握:农药的施用方法;3. 了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的主要类别;4. 学会:农药剂型、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农药的稀释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常用农药的性能、防治对象和施用方法。

难点是农药的稀释方法。

◆教法建议:本次课运用举例和对比的方法进行课堂讲授,并通过多媒体课件、农药展示等方法系统讲授以上内容。

◆复习思考题:1.杀虫剂按毒理作用可分为哪几类2.什么是农药的助剂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哪些3.简述乳油的主要特性。

4.什么是喷粉法有何优缺点5.什么是喷雾法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其分为哪些类型◆教学进程:◆复习思考题答案:1.答:(1)神经毒剂;(2)呼吸毒剂;(3)原生质毒剂;(4)物理性毒剂。

2.答:凡为农药原药混用或通过加工过程与原药混合,能改善剂型的理化性质,提高药效及便于使用的物质统称农药助剂。

常用农药的助剂有:填料、湿展剂、乳化剂、溶剂。

3.答:优点:(1)乳油的药效较同种药剂其他剂型要高;(2)乳油一般能制成较高含量,使用方便的药剂;(3)物理和化学性质都较稳定;(4)乳油组成简单、加工容易,设备成本低。

缺点:(1)在加工、贮运时安全性较差;(2)对环境污染较大。

4.答:喷粉法就是利用喷粉器械将粉剂农药均匀地撒布于防治对象及其活动场所、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优点是使用比较方便,不受水源的限制,功率高。

其缺点是药效差,粉粒易飘移,污染环境。

41.答:喷雾法就是利用器械将药液雾化为细小雾滴,并使其均匀地覆盖在防治对象及其寄主表面的一种施药方法。

按照每667m2喷施药液量的多少,可将农药的喷雾法分为高容量、中容量、低容量、很低容量、超低容量喷雾五类。

教案(课时备课)课程名称:植物保护技术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教学进程:第11次课第4章第三、四节学时:2使用教材:《植物保护技术(第二版)》肖启明欧阳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教学内容(按节):第4章农药应用技术第三节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技术一、农药的合理使用1.对症用药2.适时用药3.适量用药4.农药混用5.交替用药二、农药的毒性农业上习惯将对靶标生物的毒性称为毒力,对人畜等高等动物的损害称为毒性。

农药所导致的中毒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三、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农药施用一定时期后,药剂可能完全降解消失,也有可能降解后以极少量原药或有毒的转化产物存在于环境及动植物及食品中,对于后者,即为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的数量称残留量。

如果环境或食品中的农药残留超过限量,就会造成对人类、有益生物及整个生态系的不良影响,这就是农药污染。

农药施用后对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为对土壤、大气、水体和农副产品的污染。

四、农药的安全使用1.健全农药保管制度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3.大力研究与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4.加强对新农药安全评价和残留动态研究5.严格控制使用剧毒和高残留农药6.加强有关农药安全使用的宣传、教育和普及工作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的设计原则(一)采用随机排列的小区设计※用随机排列是最合理的,它能确切反映客观实际,而比顺序排列精确度高。

※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对比排列设计、随机排列设计、拉丁方设计、裂区设计等。

(二)运用局部控制试验运用局部控制主要是为了克服重复之间的差异。

(三)必须多设重复※小区愈小,愈容易产生误差;而重复次数愈多 ,试验结果越可靠。

※重复是减少试验误差的重要措施之一。

※多设重复可以提高准确性及代表性。

(四)必须设立对照区及保护行对照区有两种:一是以不施药的空白作对照区;二是以标准药剂(即防治某种病虫草害有效的药剂)作对照区。

二、农药田间药效表示计算方法1.杀虫剂:通常用害虫死亡率、虫口减退率、植株(或果实、蕾、铃等)被害率、保苗(穗)率等表示药效。

2.杀菌剂:通常用发病率(或称普遍率)、病情指数、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3.除草剂:通常用防除效果、产量增产率等表示药效。

三、农药质量的简易鉴别(一)粉剂、可湿性粉剂细度的简易测定(二)可湿性粉剂悬浮性比较(三)乳油分散性的观察比较(四)乳油稳定性的观察比较◆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农药的安全合理使用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