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复分解反应_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_高正曦
2010年高考生物考点练习:有机综合题(七)
21.(长春市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理科综合)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3位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
烯烃复分解反应实际上是在金属烯烃络合物的催化下实现C=C双键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
如下图表示了两个丙烯分子进行烯烃换位,生成两个新的烯烃分子——丁烯和乙烯。
现以石油裂解得到的丙烯为原料,经过下列反应可以分别合成重要的化工原料I 和G。
I和G在不同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多种化工产品,如环酯J。
请按要求填空:(1)写出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①:_________,⑥: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④、⑤中有一反应是与HCl加成,该反应是________(填反应编号),设计这一步反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E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⑩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⑵⑶④保护A分子中C=C不被氧化CH2CHCOOHCOOH Cl(4)22.(长春市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理科综合)对氨基水杨酸钠(PAS—Na)是抑制结核杆菌的药物。
已知:某同学设计的合成PAS—Na的两条路线如下:请回答:(1)E的结构简式是。
(2)A→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硝基的芳香族化合物...........(不含A)的结构简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解读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2005年10月5日中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本年度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教授伊夫·肖万、美国教授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发展了生物合成中的复分解方法。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催化下的碳-碳重键的切断并从新结合的过程,按照反映过程中分子骨架的变化,可以分为五种情况:开环复分解、开环复分解聚合、非环二烯复分解聚合、关环复分解以及交叉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现已广泛用于日常的化工生产,主要用来开发新药品和尖端的塑料制品。
一、研究内容相当于“交换舞伴的舞伴在宣布仪式上,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阿尔伯格将烯烃复分解反应描述为“交换舞伴的舞蹈”。
他亲自走出讲台,邀请身边的皇家科学院教授和两位女工作人员一起在会场中央为大家表演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含义。
最初两位男士是一对舞伴,两位女士是一对舞伴,在“加催化剂”的喊声中,他们交叉换位,转换为两对男女舞伴,在场记者随即发出了笑声。
例1、最近,发现了烯烃的一个新反应,当一个两取代烯烃(Ⅰ)在苯中,用一种特殊的催化剂处理时,歧化成(Ⅱ)和(Ⅲ):对于此反应,提出了两种机理(a)(b):机理a,转烷基化反应:机理b,转亚烷基化反应:试问:进行怎样的实验能够区分这两种机理?解析:在本题的设问中“根据课本学过知识”的隐含信息,充分调动了大脑的急速思考,对已学的知识的再现,但要挖掘这一隐含信息虽难度大,不过只要从已学的反应机理上下功夫,不难发现,在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中,为了证明脱水的情况,用示踪元素18O这一参数,联想此题是否可用含重氢(D)的烯烃RCD=CHR′进行歧化反应。
若产物含有RCD=CDR和R′CH=CHR′证明反应按b机理进行。
若产物中含有RCD=CHR 和R′CD=CHR′证明反应按a机理进行。
二、金属卡宾络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映在高分子材料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贵州省全国卷2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Ⅱ)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8 题, 共计 48 分)1、(6分)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2、(6分)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 ℃,101 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②C4H10(g)+O2(g)===4CO2(g)+5H2O(g) ΔH=-2 658 kJ·mol-1③C4H10(g)+O2(g)===4CO(g)+5H2O(l) ΔH=-1 746 kJ·mol-1④C4H10(g)+O2(g)===4CO(g)+5H2O(g) ΔH=-1 526 kJ·mol-1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 878 kJ·mol-1 B.-2 658 kJ·mol-1C.-1 746 kJ·mol-1 D.-1 526 kJ·mol-13、(6分)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4、(6分)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5、(6分)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 B.1∶2 C.2∶1 D.4∶16、(6分)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 mL 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 mL 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 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 B.1∶3 C.1∶2 D.1∶17、(6分)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烯烃复分解反应_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_高正曦
烯烃复分解反应
—— 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Olefin Metathesis——Introduction to Achievements of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2005
高正曦 / GAO Zheng-xi,姚祝军 / YAO Zhu-Jun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
料材料的研发上“,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寻找治疗人类主要疾病的药物的重要武器”[1~2]。 在共同获奖的 3人中,法国人伊夫·肖万(Yves Chauvin)最为年长,今年 75岁 的他在法国石油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职务。1970年,肖万发表重要论文,阐明了烯烃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这一机制解释了此前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各种问题。烯烃复 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最初的研究工作就是由他开始的。这位老人至今对获奖都感到惊讶,
程简直就是碰运气;换而言之,科学家们 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撞大运,毫无方向可 言。这样的反应可以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但是对于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的角色却知之 甚少。伊夫·肖万在这个反应的机理研究 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揭示了催化剂在反 应中的作用。随着反应机理问题的解决, 更加实际的问题摆在了化学家的面前,那 就是发展更加实用有效的催化剂来完成反 应,并拓展该反应的实际应用范围。此后, 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的基础 研究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对于发 展实用的催化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3 伊夫·肖万对反应机理的解释 此后,越来越多的化学家意识到,揭 示金属复分解反应的机理对于有机合成的 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尽管很多研究人员 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真正 的突破发生在 1970年。那一年,伊夫·肖 万和他的学生提出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 化剂是一种金属卡宾化合物(注:金属卡 宾是一种金属和碳之间存在双键的化合 物)。在后来的文献中,金属卡宾变成了金 属烃基化合物,而其它的金属卡宾化合物 也在同年的早些时候被发现。肖万向当时 的科学界展示了金属卡宾化合物是怎样在 烯烃复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的,他为 烯烃复分解反应提出了全新的机理解释。 后来的实验结果完全支持了他提出的这个 新的机理解释;并且,实验现象不能被以 往任何的机理所解释。 在图2 中的反应式3-1,亚甲基金属 卡宾(A: [M]=CH )作为催化剂,使 2
烯烃复分解反应
本文发表于《大学化学》杂志2006年(第21卷)第一期第1-7页烯烃复分解反应---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马玉国(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100871)摘要: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石油研究院的Yves Chauvin 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Robert H. Grubbs 博士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ard R. Schrock 博士,以表彰他们对发展有机合成中的复分解反应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本文对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及其得以获奖的工作—复分解反应作简单介绍。
多年以来,有机合成中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其在高分子科学中的应用―Metathesis Polymerization 也常被译作易位聚合)已被广泛认可为目前最重要的催化反应之一。
这一反应的重要性体现于它在包括基础研究、药物及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合成、聚合物材料及工业合成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2005年10月5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石油研究院的Yves Chauvin 博士,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Robert H. Grubbs 博士和麻省理工学院的Richard R. Schrock 博士,以表彰他们为发展烯烃复分解反应所作的突出贡献(图1)。
Yves Chauvin Robert H. Grubbs Richard R. Schrock图1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版权属诺贝尔基金会)1.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Olefin Metathesis )Metathesis 源自于希腊文中的meta (change, 改变)和thesis (position, 位置),代表着在反应中两个反应物的组成部分交换了位置(图2)。
R 1R 12R 2+R 1R 12R 2R 1R 11R 1+R 2R 22R 2图2 烯烃的复分解反应的化学式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结果来看,两个底物烯烃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卡宾互换反应,即一对烯烃中由双键相连接的两部分发生了交换,进而生成了两个新的烯烃。
烯烃复分解反应.doc
烯烃复分解反应(英语:Olefin metathesis)涉及金属催化剂存在下烯烃双键的重组,[1]自发现以来便在医药和聚合物工业中有了广泛应用。
相对于其他反应,该反应副产物及废物排放少,更加环保。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化学家伊夫·肖万、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和应用方面所做出的卓越贡献。
[2]烯烃复分解反应由含镍、钨、钌和钼的过渡金属卡宾配合物催化,反应中烯烃双键断裂重组生成新的烯烃,通式如下:反应机理根据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环加成反应是对称禁阻的,活化能很高。
20世纪70年代时,Hérison广泛接受的反应机制。
[5]其中,首先发生烯烃双键与金属卡宾配合物的[2+2]环加成反应,生成金属杂环丁烷衍生物中间体。
然后该中间体经由逆环加成反应,既可得到反应物,也可得到新的烯烃和卡宾配合物。
新的金属卡宾再与另一个烯烃发生类似的反应,最后生成另一个新的烯烃,并再生原金属卡宾。
金属催化剂d轨道与烯烃的相互作用降低了活化能,使烯烃复分解反应在适宜温度下就可发生,摆脱了以前多催化组分以及强路易斯酸性的反应条件。
复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又可分为以下几种重要类型:∙交叉复分解反应∙关环复分解反应∙烯炔复分解反应∙开环复分解反应∙开环复分解聚合反应∙非环二烯复分解反应∙炔烃复分解反应∙烷烃复分解反应∙烯烃复分解反应与大多数有机金属反应类似的是,复分解反应生成热力学控制的产物。
也就是说,最终的产物比例由产物能量高低决定,符合玻尔兹曼分布。
复分解反应的驱动力往往不相同:∙ 烯烃复分解反应和炔烃复分解反应—乙烯/乙炔的生成增加了反应熵,推动了反应发生;∙ 烯炔复分解反应—没有以上条件,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除非还伴随有特定的开环或关环反应;∙ 开环复分解反应—原料常为有张力的烯烃如降冰片烯,环的打开消除了张力,推动了反应发生;∙关环复分解反应—生成了能量上有利的五六元环,反应中通常有乙烯生成。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5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三位有机化学家——法国学者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学者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Schroch)、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Grubbs),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反应之一,在当今世界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尤其是在制药业和塑料工业中。
肖万生于1930年,从事有机物合成转换方面的研究长达30年之久,目前在法国石油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的职务。
施罗克1945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伯尔尼市,1977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河滨分校,1971年在哈佛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曾在英国剑桥大学从事一年博士后研究。
他1975年起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1980年成为该学院化学系教授,迄今已发表400多篇学术论文。
格拉布1942年出生于美国肯塔基州凯尔弗特市,196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6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
他于1969~1978年在密歇根州立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1978年起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化学系教授至今。
格拉布自大学毕业起就在美国《全国科学院学报》和《美国化学学会杂志》等权威刊物上发表许多篇论文。
让原子交换“舞伴”碳(C12)是地球生命的核心元素,地球上的所有有机物质都含有它。
碳元素通常以单质、化合物和晶体态即“富勒烯”(巴基球)的形式存在。
碳原子能以不同的方式与多种原子连接,形成小到几个原子、大到上百万个原子的分子。
这种独特的多样性奠定了生命的基础,它也是与人类生命密切相关的学科——有机化学的核心。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以这些碳化合物为基础形成的。
原子之间的联系称为键,一个碳原子可以通过单键、双键或三键方式与其他原子连接。
碳原子可形成长的键条和链环,将氢和氧等原子缠绕固定在一起,形成双原子化学分子,又称为双重束缚。
江西省新余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市第十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下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在由水电离产生的H+浓度为1×10-13mol·L-1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① K+、Cl-、NO3-、CO32-② K+、Fe3+、I-、SO42-③ Na+、Cl-、NO3-、SO42-④Na+、Ca2+、Cl-、HCO3-⑤ K+、Ba2+、Cl-、NO3-A.①③ B.③⑤ C.③④ D.②⑤参考答案:B略2. 如图装置分别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的质量增加的是 ( )参考答案:D3. 某有机化合物X,经过下列变化后可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乙酸乙酯。
则有机物X是()A C2H5OHB C2H4C CH3CHOD CH3COOH参考答案:答案:C4.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
如两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
则由CH=CHCH CH和CH=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为A.2种 B.3种C.4种D.5种参考答案:C5. 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化合物往往在结构和性质上很相似.化合物PH4I是一种白色晶体,则对PH4I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可由PH3和HI化合而成B.加热时PH4I可以分解,而且有颜色变化C.它可以跟NaOH反应D.它是一种共价化合物参考答案:D考点:铵盐.分析: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化合物往往在结构和性质上很相似,化合物PH4I性质和化合物NH4Cl结构、性质相似,根据NH4Cl结构、性质判断.解答:解: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同一类化合物往往在结构和性质上很相似,化合物PH4I性质和化合物NH4Cl结构、性质相似,A.NH4Cl是由NH3和HCl化合而成,所以PH4I可由PH3和HI化合而成,故A正确;B.加热时氯化铵易分解,则加热时PH4I可以分解,生成的HI易分解生成紫色的碘单质,所以有颜色变化,故B正确;C.氯化铵易和NaOH反应生成氯化钠和一水合氨,所以PH4I也可以和NaOH反应,故C 正确;D.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则PH4I也是离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铵盐,侧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利用氯化铵的结构和性质采用知识迁移的方法进行解答,易错选项是B,注意HI易分解,题目难度不大.6. 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满井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四川省眉山市满井中学高二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
如2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
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中,其新烯烃的种类为()A.5种 B.4种 C.3 种 D.2种参考答案:B略2. 对溶液中的离子进行鉴定,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合理的是()A.向溶液中加入稀硝酸后,再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Cl-B. 向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观察无明显现象,继续加入氯水,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 向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可推测该溶液中含有NH4+D. 向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可推测溶液中含有CO32-。
参考答案:D略3. 如图所示是101 kPa时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的能量变化,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1 mol H2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436 kJ能量B.2 mol HCl分子中的化学键形成时要释放862 kJ能量C.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2HCl(g)ΔH=+183 kJ/molD.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g)+Cl2(g)===HCl(g)ΔH=-91.5 kJ/mol参考答案:C略4. 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υ正(N2)=υ正(H2) B.υ正(N2)=υ逆(NH3)C.2υ正(H2)=3υ逆(NH3) D.υ正(N2)=3υ逆(H2)参考答案:C略5. 下列含手性碳原子的分子是()A.CCl2F2 B.CH3CH2OH C.CH2OHCHOHCH2OH D.CH3CHOHCOOH参考答案:D略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金中肯定含有金属元素B、合金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C、合金中只含有两种元素D、合金的熔点一般比各组分金属的低参考答案:C7.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反应Ⅰ:△H>0,P2>P1B.反应Ⅱ:△H<0,T1>T2C.反应Ⅲ:△H>0,T2<T1D.反应Ⅳ:△H<0,T2>T1参考答案:B8. 由配位键形成的离子[Pt(NH3)6]2+和[PtCl4]2—中,两个中心离子铂的化合价是A.都是+8 B.都是+6 C.都是+4 D.都是+2参考答案:D9. 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的容器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 +O2 2SO3,达平衡时SO3为n mol。
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2021年四川省乐山市峨边民族中学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0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化学家。
烯烃复分解是指在催化条件下实现C=C双键断裂两边基团换位的反应。
如图表示:则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3-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生成新的烯烃种类数为()A. 3B. 4C. 5D. 6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烯烃复分解反应的机理可得丙烯(CH3-CH=CH2)和丁烯(CH3-CH2-CH=CH2)发生烯烃复分解反应可生成新的烯烃有CH3-CH=CH-CH3、CH3-CH2-CH=CH-CH2-CH3、CH2=CH2、CH3-CH=CH-CH2-CH3四种。
2. 下列家庭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用84消毒液和洁厕灵混合得到氯气B.用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C.用糯米、酒曲和水制甜酒酿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参考答案:D略3. 实验中的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试管取出试剂瓶中的Na2CO3溶液,发现取量过多,为了不浪费,又把过量的试剂倒入试剂瓶中B.Ba(NO3)2 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 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 从水溶液中析出时,当有大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D.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在量筒中将浓硫酸稀释后,立即转移到容量瓶中参考答案:C4. 下列各组物质与其用途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过氧化钠:供氧剂 B.烧碱: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C.小苏打:发酵粉主要成分 D.明矾:净水剂参考答案:B略5. 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用以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淀粉尚有部分未水解B. 淀粉已完全水解C. 淀粉没有水解D. 淀粉已发生水解,但不知是否水解完全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由于在水解液中加入了过量NaOH溶液,I2会与碱发生反应生成碘盐而导致无法判断中和液中是否还有淀粉存在,因此也就无法判断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学生卷】丹东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经典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原子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B.最多只可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D.只可能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答案:D解析:A.分子中有甲基,具有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甲基碳位于碳碳双键平面内,碳碳三键的直线结构位于苯环的平面内,碳碳双键平面和苯环平面,可以通过碳碳单键的旋转使两个平面重合,所以最多有11个碳原子共面,最少有9个碳原子共面,故B错误;C.苯环是平面图形,两个基团位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型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的位置,此碳原子、苯环上相连的碳原子和苯环对位的碳原子以及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一共5个碳原子共直线,故C错误;D.苯环是平面图形,两个基团位于苯环的对位位置,碳碳三键为直线型结构,连接苯环的碳碳双键的碳原子处于苯中氢原子的位置,此碳原子、苯环上相连的碳原子和苯环对位的碳原子以及碳碳三键上的碳原子,一共5个碳原子共直线,故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分子式为C5H12O B.C3H6Cl2有4种同分异构体C.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A.的结构简式为HOCH(CH3)CH2CH3,分子式为C4H10O,A不正确;B.C3H6Cl2分子中,2个Cl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2种,2个Cl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2种,所以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B正确;C.聚乙烯分子中只含有单键,没有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不正确;D.溴苯和苯互溶,加入水后,二者仍混溶在一起,要么都在水的上层,要么都在水的下层,D不正确;故选B。
3.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结论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向苯中滴入适量浓溴水,发生萃取,经振荡、静置后溶液上层呈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A错误;B.乙醇与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主要是具有活性的羟基氢与钠发生置换反应,与电离无关,乙醇属于非电解质,B错误;C.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是否含醛基,需在碱性条件下,因此正确的操作是: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一段时间后,先加氢氧化钠中和过量的稀H2SO4至溶液呈现碱性,再加新制Cu(OH)2悬浊液并加热至沸腾,C错误;D.乙烯能被酸性KMnO4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体现了乙烯的还原性,D正确;故选D。
济南市高中化学选修三第二章《烃》经典习题(课后培优)
一、选择题1.《化学教育》报道了数起因食用有“瘦肉精”的猪肉和内脏,而发生急性中毒的恶性事件。
这足以说明,目前由于奸商的违法经营,已使“瘦肉精”变成了“害人精”。
“瘦肉精”的结构可表示如图,下列关于“瘦肉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尔质量为313.5g B.属于芳香烃C.不能发生加成反应D.分子式为C12H19C l3N2O答案:D解析:A.“瘦肉精”摩尔质量为313.5g/mol,故A错误;B.有机物中含有氧元素、氯元素、氮元素,是芳香烃的衍生物,故B错误;C.“瘦肉精”中含有苯环,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C错误;C H Cl N O,故D正确。
D.根据结构简式得分子式为:121932故选:D。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分子式为C5H12O B.C3H6Cl2有4种同分异构体C.氯乙烯和聚乙烯均能发生加成反应D.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答案:B解析:A.的结构简式为HOCH(CH3)CH2CH3,分子式为C4H10O,A不正确;B.C3H6Cl2分子中,2个Cl连在同一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2种,2个Cl原子连在不同碳原子上的异构体有2种,所以共有4种同分异构体,B正确;C.聚乙烯分子中只含有单键,没有双键,所以不能发生加成反应,C不正确;D.溴苯和苯互溶,加入水后,二者仍混溶在一起,要么都在水的上层,要么都在水的下层,D不正确;故选B。
3.下列反应后生成的有机物只有一种的是A.CH3CH=CH2与 HCl 加成B.CH3CH(OH)CH3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C.1mol CH3CH=CHCH=CHCH3与含 1mol Br2的溴水反应D.1mol CH4与 1mol 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答案:B解析:A.CH3CH=CH2与HCl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2-CH2Cl或CH3-CHCl–CH3,A与题意不符;B.CH3CH(OH)CH3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CH3CH=CH2,B符合题意;C.1mol CH3CH=CHCH=CHCH3与含1mol Br2的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H3CHBr-CHBrCH=CHCH3或CH3CHBr-CH=CHCHBrCH3,C与题意不符;D.1mol CH4与1mol Cl2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生成一氯甲烷或二氯甲烷等,D与题意不符;答案为B。
【范文】化学烃及其衍生物测试一
范文烃的含氧衍生物测试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可以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A.氯化铁溶液溴水B.碳酸钠溶液溴水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2.有机物大多易挥发,因此许多有机物保存时为避免挥发损失,可加一层水即“水封”,下列有机物可以用“水封法”保存的是()A.乙醇B.氯仿C.乙醛D.乙酸乙酯3.甲酸、乙酸、碳酸、苯酚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碳酸、苯酚、甲酸、乙酸B.甲酸、乙酸、碳酸、苯酚C.甲酸、碳酸、苯酚、乙酸D.苯酚、碳酸、乙酸、甲酸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不属于水解反应的是()A.CH≡CH+H2OCH3CHOB.C2H5Br+H2O C2H5OH+HBrC.CaC2+2H2O−→−Ca(OH)2+C2H2↑D.CH3COOCH3+H2O CH3COOH+CH3OH5.稀土是我国的丰产元素,17种稀土元素性质非常接近,用有机萃取剂来分离稀土元素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有机萃取剂A的结构式如下:,据你所学知识判断A属于()A.酸类B.酯类C.醛类D.酚类6.以下4种有机物的分子式都是C4H10O:能被氧化为含相同碳原子数的醛的是()A.①②B.只有②C.②③D.③④7.已知在浓H2SO4存在并加热至140 ℃的条件下,2个醇分子在羟基上发生分子间脱水反应生成醚,如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用浓H2SO4跟分子式分别为C2H6O和C3H8O的醇的混合液反应,可得到醚的种类有()A. 1种B. 3种C. 5种D. 6种8.(09全国卷Ⅰ12) 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9.甲醛与单烯烃的混合物含氧的质量分数为x,则其含碳的质量分数是()A.716)-(xB.71x-C.43xD.无法确定10.下列物质中最简式相同,但既不是同系物,也不是同分异构体,又不含相同官能团的是()A.23CHCHCH=和B.乙炔和苯C.和D.甲醛和甲酸甲酯11.扑热息痛是一种优良的解热镇痛剂,其结构式为。
高中化学精选模拟题北京市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5180
高中化学精选模拟题北京市阶段测试同步训练试题2019.091,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
如2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
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中,其新烯烃的种类为A.5种 B.4种 C.3 种 D.2种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可用渗析的方法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B.中和滴定前必须排尽滴定管中的气泡C.CO和NO都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D.过滤时如果很慢,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悬浊液3,碳跟浓硫酸共热产生的气体X和铜跟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Y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Z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B.在Z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无二氧化碳C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亚硫酸钡D .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4,针剂氯霉素因含羟基而具有苦味,把氯霉素分子中碳链末端羟基(-OH )中的氢原子被棕榈酸中的原子团CH 3(CH 2)14CO 取代后,苦味消失,成为便于口服的无味氯霉素。
以下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转化的反应是酯化反应B .口服无味氯霉素是棕榈酸的酯类C .口服无味氯霉素苦味消失,与它溶解性有关D . 针剂氯霉素和口服氯霉素化学成份不同,故治病故机理完全不同5,现有下列短周期元素性质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④的原子序数小于元素⑦的原子序数B .②、③处于同一周期C .上述八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⑤号酸性最强D .⑧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6,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各离子组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的是( )A.NH4+、K+、Na+、CO32-、NO3- B.K+、Na+、Fe2+、SO42-、NO3-C.K+、Na+、NH4+、HCO3-、AlO2- D.K+、NH4+、Na+、NO3-、I-7,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作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假定溶液足量),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A.35.5:108 B.71:108 C.8:1 D.16:2078,浅绿色的Fe(NO3)2溶液中存在着如下的平衡:Fe2++2H2O Fe(OH)2+2H+若在此溶液中加入盐酸,则溶液的颜色变化为()A.绿色变深 B.浅绿色变得更浅C.变黄 D.无明显变化9,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芳香醇的共有A.3 种 B.4种C.5种D.6种10,红色基B(2-氨基-5-硝基苯甲醚)的结构简式如图,它主要用于棉纤维织物的染色,也用于制一些有机颜料,若分子式与红色基B相同,且氨基(-NH2)与硝基(-NO2)直接连在苯环上并呈对位时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包括红色基B)为A.2种 B.4种 C.6种 D.10种11,对于化学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其主链为4个碳原子的同分异构体有A.4种 B.5种 C.6种 D. 7种12,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5H11Cl,分析数据表明:分子中有两个-CH3、两个-CH2-、一个和一个-Cl,它的可能的结构有()种(本题不考虑对映异构体)A.2 报 B.3 C.4 D.513,烯烃、一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醛的反应,称为羰基合成,也叫烯烃的醛化反应。
烯烃高考(C)
烯烃高考(C)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 一、选择题:l.科学家发现C60后,近年又合成了许多球形分子(富勒烯),如C50、C70、C120、C540等它们互称为()A.同系物B.同分异构体C.同素异形体D.同位素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2-乙基丙烷B.2-甲基-2-丙烯C.CH3CH2CH2CH2OH 1-丁醇3.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
下列图示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4.分子式为C4H9Cl的同分异构体有()A.1种B.2种C.3种D.4种5.主链含5个碳原子,有甲基、乙基2个支链的烷烃有()A.2种B.3种C.4种D.5种重要提示:以下题中的-CN结构为-C≡N,与它直接相连的原子一定和它处于同一条直线上。
6.丁腈橡胶具有优良的耐油、耐高温性能,合成丁腈橡胶的原料是()①CH2=CH-CH=CH2②CH3-C≡C-CH3③CH2=CH-CN ④⑤CH3-CH=CH2⑥CH3-CH=CH-CH3A.③⑥B.②③C.①③D.④⑤7.下列有机分子中,所有的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的是()8.近年来用合成方法制备了许多新奇的有机物,如下图(C、H已略去),对下述有机物的认识正确的有()A.金刚烷、立方烷、棱晶烷可以看作烷烃的同系物B.是金刚烷的同分异构体C.盆烯是单烯烃9.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共处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C2H4B.CS2C.NH3D.H2O二、填空题1.将Br 2和按l :1进行加成,加成后的产物最多有___种,其中属于1,4-加成产物的有___种。
2.环丙烷可作为全身麻醉剂,环己烷是重要的有机溶剂。
下面是部分环烷烃及烷烃衍生物的结构简式、键线式和某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式(其中Pt 、Ni 是催化剂)+H 2N i①N iH 2+②③O H+O +M n 2+④回答下列问题:(1)环烷烃与______是同分异构体。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市横山桥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市横山桥中学高二化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在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贡献”的三位科学家。
“烯烃复分解反应”是指在金属钼、钌等催化剂的作用下,碳碳双键断裂并重新组合的过程。
如2分子烯烃RCH=CHR'用上述催化剂作用会生成两种新的烯烃RCH=CHR和R'CH=CHR'。
则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中,任取两种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新烯烃种类最多的一种组合中,其新烯烃的种类为A、5种B、4种C、3种D、2种参考答案:B2. 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2装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 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参考答案:略3. 天然色素的提取往往应用到萃取操作,现在有用大量水提取的天然色素,下列溶剂不能用来萃取富集这些天然色素的是() A.石油醚 B.甲苯 C.乙醇 D.乙醚参考答案:C略4. 有一种解热镇痛药的结构简式是:,当这种物质完全水解时,能够产生的产物有()A.2种 B.3种 C.4种D.5种参考答案:C略5. 下列有关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加热盐酸溶液,溶液的pH减小 B.随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 D.NaOH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参考答案:C略6.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①无色溶液中:K+、Cl-、H2PO4-、PO43-、SO42-②使pH=14的溶液中:CO32-、Na+、S2-、AlO2-③室温下水电离的c(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④加入Mg能放出H2的溶液中:NH4+、Cl-、Na+、SO42-⑤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中:MnO4-、NO3-、Na+、Fe3+⑥室温下c(H+)/c(OH-)=1012的溶液中:Fe2+、Al3+、NO3-、I-A.①③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⑥参考答案:B略7. 已知在1×105Pa,298K条件下,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H2O (g )=H2(g )+O2(g )△H=+242 kJ/molB.2H2(g )+O2(g )=2H2O (l )△H=﹣484 kJ/molC.H2(g )+O2(g )=H2O (g )△H=+242 kJ/molD.2H2(g )+O2(g )=2H2O (g )△H=+484 kJ/mol参考答案:A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的逆过程为吸热过程来判断;B、根据物质的聚集状态来判断;C、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D、根据反应放热时焓变符号为负来判断.解答:解:A、2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kJ热量,则1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242kJ热量,其逆过程就要吸收这些热量,有:H2O(g)=H2(g)+O2(g)△H=+242kJ?mol﹣1,故A正确;B、生成的水应该为气态,而不是液态,故B错误;C、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即H2(g )+O2(g )=H2O (g )△H=﹣242kJ/mol,故C错误;D、反应为放热反应,此时焓变符号为负,即2H2(g )+O2(g )=2H2O (g )△H=﹣484kJ/mol,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该题型是现在高考的热点,题目难度中等.8. 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A.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参考答案:A略9. 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如用CH3C≡CH合成CH2=C(CH3)COOCH3,欲使原子利用率达到最高,还需要的反应物是A、H2和CO2B、CO2和H2OC、CO和CH3OHD、CH3OH和H2参考答案:C略10. 化学工作者一直关注食品安全,发现有人将工业染料“苏丹红1号”非法用作食用色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H Grubbs 罗伯特 · 格拉布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教授 生于 1942 年
R R Schrock 理查德·施罗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教授 生于 1945 年
Key Words: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olefin metathesis, organic synthesis, polymerization, organometallics CLC Number: O 623.123 Document Code: C Article ID: 1000-7857(2005)12-0008-04
基础研究方面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3~6]。
2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发展和应用 2.1 烯烃复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 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烯烃复分解反应在英文中称为 metathesis,这个词就是交换位置的意思。 我们可以把烯烃复分解反应形象地比喻为 一场交换舞伴的舞蹈。在下面图1中,烯 烃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其中,一个丙稀 分子把它的 CH CH 基团(图 1,红色)和
Abstract: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for 2005 is shared by three chemists, Yves Chauvin, Robert H Grubbs and Richard R Schrock, who have made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in olefin metathe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organic synthesis and polymerization.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mechanism,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lefin metathesis, as well as the historical contributions to this great iscovery.
高正曦,等:烯烃复分解反应—— 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基卡宾(A)和其中一个烯烃1相结合,形 成 1 个四元环(B: 其中包含 1 个金属原 子和3个碳原子),他们之间靠单键相连。 在下一步中,2个单键断裂,形成了 1个 新的烯烃 2和 1个新的金属卡宾(C)。在 反应的第3个阶段中,新形成的金属卡宾 复合物和另外1分子原来的烯烃1相结合, 形成 1个新的含金属的环丁烷 D。在这个 催化循环的最后阶段,这个含金属的环丁 烷过渡中间体再次分解形成了1个烯烃复 分解反应产物3和原来的金属亚甲基卡宾 分子(A)。这个新形成的金属亚甲基卡宾 (A)又可以催化另一个烯烃复分解反应。 这个催化循环的结果是2个底物分子互相 交换了亚甲基,发生了所谓的“烯烃复分 解反应”。从反应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实际 参与催化循环的是[M]= CH2 ,而非一定 是原来的金属卡宾。所以,很多报道上也 称原来的金属卡宾为前催化剂或催化剂前 体。像图3中描述的,肖万的机理可以形 象地描述成催化剂对和烯烃对分别在手拉 手 跳 舞; 当他们相遇后,交 换 了 舞 伴 , 生成了新的化合物。 肖万的反应机理一举解释了反应的所 有结果,他的机理得到了罗伯特·格拉布 和理查德·施罗克的实验证据的支持,因 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4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化剂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化学家认识到发展可靠有 效的金属催化剂对于有机合成的进步有着 重大的意义。可是,早期的这类催化剂对 空气和潮湿很敏感,相当不稳定。对于实 际应用来说,我们总希望催化剂有着明确 的结构,足够稳定,并且反应活性可以根 据需要而调整。最好催化剂还具有选择性 ——只和双键反应而对分子的其它部分没 有影响。许多化学家为了烯烃复分解反应 催化剂的发展和实际应用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 理查德·施罗克发展了第一种实用烯 烃复分解催化剂。他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 就开始研究新的亚甲基化合物,研究的焦 点在于哪种金属可以成为最为有效的催化 剂。他尝试了包括钽、钨和钼在内的多种 金属,最终发现钽和钼是最为合适的金属 物种,并且逐渐清楚了它们的作用机理。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2, China
Y Chauvin 伊夫·肖万 法国石油研究所名 誉所长 生于 1930 年
[摘要] 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3 人因为发展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在 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而共享了 2005 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简要介绍了烯烃复分解反应 的原理、应用和发展简况,以及发现过程。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烯烃复分解反应,有机合成,聚合反应,金属有机化学 [中图分类号] O 623.123 [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0-785(7 2005)12-0008-04
高正曦,等:烯烃复分解反应—— 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烯烃复分解反应
—— 2005 年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介绍
Olefin Metathesis——Introduction to Achievements of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2005
高正曦 / GAO Zheng-xi,姚祝军 / YAO Zhu-Jun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 200032
3
另外一个丙稀分子的 CH 基团(图 1,蓝 2
色)进行了交换,结果产生了1分子丁烯 和1分子乙烯;催化剂本身净结果虽然没 有变化,但却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与了 这个交换过程。反应使得在通常意义下呈 化学惰性的双键和叁键能够彼此交换内容 而偶联,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在构造化合物 骨架时的想象空间。同时,由于烯烃复分 解反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的特 点,而且绝大多数的有机基团在这一反应 中无需保护,所以实际应用的前景无限。 2.2 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发现 早在 20世纪 50年代,金属复分解反 应像很多有机化学反应一样,在工业上首 先被发现。那时有大量专利报道烯烃的催 化聚合反应,其中一篇,美国杜邦公司的 H S Eleuterio于1957年报道了由双键而 形成碳链的反应。就在同一年,另一篇专 利报道了如本文图 1中提到的反应,2分 子丙稀转换成了1分子乙烯和1分子丁烯。 反应中使用的催化剂是三异丁基铝和负载 了钼氧化物的氧化铝。以上2个反应都被 成功地应用于工业。而了解这2个发现之 间的实质性联系则让我们等待了几十年时 间 。美 国 G o o d y e a r 轮 胎 橡 胶 公 司 的 N Calderon 揭示了在以上 2 个过程中发 生了共同的反应,于是,他提出了烯烃复 分解反应这个概念。然而,在分子水平上, 这个关键的催化剂的结构和具体作用机理 依然是个谜。那时,寻找有效催化剂的旅
程简直就是碰运气;换而言之,科学家们 一直在黑暗中摸索、撞大运,毫无方向可 言。这样的反应可以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但是对于反应中催化剂扮演的角色却知之 甚少。伊夫·肖万在这个反应的机理研究 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揭示了催化剂在反 应中的作用。随着反应机理问题的解决, 更加实际的问题摆在了化学家的面前,那 就是发展更加实用有效的催化剂来完成反 应,并拓展该反应的实际应用范围。此后, 罗伯特·格拉布和理查德·施罗克的基础 研究渐渐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对于发 展实用的催化剂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3 伊夫·肖万对反应机理的解释 此后,越来越多的化学家意识到,揭 示金属复分解反应的机理对于有机合成的 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尽管很多研究人员 对此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是,真正 的突破发生在 1970年。那一年,伊夫·肖 万和他的学生提出了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催 化剂是一种金属卡宾化合物(注:金属卡 宾是一种金属和碳之间存在双键的化合 物)。在后来的文献中,金属卡宾变成了金 属烃基化合物,而其它的金属卡宾化合物 也在同年的早些时候被发现。肖万向当时 的科学界展示了金属卡宾化合物是怎样在 烯烃复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的,他为 烯烃复分解反应提出了全新的机理解释。 后来的实验结果完全支持了他提出的这个 新的机理解释;并且,实验现象不能被以 往任何的机理所解释。 在图2 中的反应式3-1,亚甲基金属 卡宾(A: [M]=CH )作为催化剂,使 2
2
分子相同结构的烯烃之间(1和1)发生了亚 甲基的交换反应,从而生成了2个不同的 烯烃(2和3)。反应式3-2则表述了具体的 反应过程。在反应的第一阶段,金属亚甲
图 1 烯烃复分解反应式 Fig.1 Reaction paradigm of
olefin metathesis
第 23 卷 2005 年第 12 期 (总第 210 期) 9
料材料的研发上“,烯烃复分解反应是寻找治疗人类主要疾病的药物的重要武器”[1~2]。 在共同获奖的 3人中,法国人伊夫·肖万(Yves Chauvin)最为年长,今年 75岁 的他在法国石油研究所担任名誉所长职务。1970年,肖万发表重要论文,阐明了烯烃 复分解反应的反应机制,这一机制解释了此前有关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各种问题。烯烃复 分解反应的概念和最初的研究工作就是由他开始的。这位老人至今对获奖都感到惊讶,
1 前言 2005 年 10 月 5 日,法国科学家伊夫·肖万(Yves Chauvin)和美国科学家罗伯 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3 人 因为发展了烯烃复分解反应(olefin metathesis)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而共享了2005年 度的诺贝尔化学奖[1]。 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官方新闻稿将该成果评价为“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 环境的例证”,称人类如今每天都在化工生产中应用这一成果,主要是在药物和先进塑
8 Vol.23 No.12 2005(Sum No.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