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至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1901-2005
玛丽亚•居里
法国
发现了镭和钋提纯镭并研究镭的性
质。
年
格利雅
法国
发明了格氏试剂,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保罗・萨巴蒂埃
法国
发明了有机化合物的催化加氢的方法,促进了有机化学的发展。
年
阿尔弗雷德・维尔纳
瑞士
关于金属络合物成键理论的研究开创了无机化学研究的新领域。
年
西奥多・理查兹
美国
精确测量了种兀素的原子量。
年
理查德・威尔施泰特
德国
对植物色素的研究,特别是对叶绿素的研究。
年
无
年
无
年
弗里茨-哈伯
德国
合成氨的研究。
年
无
年
沃尔特・能斯特
德国
对热力学的研究。
年
弗雷德里克・索迪
英国
对放射性物质以及同位素的研究。
年
弗朗西斯・阿斯顿
英国
使用质谱仪发现了非放射性兀素的同位素并且阐明了整数法则。
年
弗里茨•普雷格尔
奥地利
创立了有机化合物微量分析法。
保罗・博耶
美国
阐明了三磷酸腺苷合成酶的机理。
约翰•沃克尔1
英国
年
沃特•科恩
美籍奥地利
密度泛函理论的研究
约翰•波普
英国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研究
年
艾哈迈德・兹韦勒
美籍埃及
用飞秒激光光谱对化学反应中间过程的研究
年
艾伦-黑格
美国
对导电聚合物的研究
艾伦•马克迪尔米德
美国
白川英树
日本
年
威廉・诺尔斯
美国
手性催化还原反应
梅尔温・卡尔文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介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简介(1901-2009)自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奖起,至2006年为止,全世界有476人获得诺贝尔奖,其中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有162人。
在这476位诺贝尔奖得主中,有四位曾两次获奖。
其中,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Marie Sklodowska Curie(玛丽‧居礼)(即居礼夫人)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奖与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物理学家John Bardeen(约翰‧巴丁)获得1956年与1972年的诺贝尔物理奖。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三对夫妻共同得奖。
法国物理学家Pierre Curie(皮耶‧居礼)和Marie Sklodowska Curie (玛丽‧居礼)夫妇获得1903年物理奖。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包含有5对父子。
共同得到1915年物理奖的是William Henry Bragg & William Lawrence Bragg(布拉格父子);分别得到1906年物理奖和1937年物理奖的是Joseph John Thomoson & George Paget Thomson(汤姆逊父子);分别得到1922年物理奖和1975年物理奖的是Niels Bohr & Aage Niles Bohr(波尔父子);分别得到1924年物理奖和1981年物理奖的是Karl Manne Georg Siegbahn & Kai Manne Borje Siegbahn(赛格巴恩父子)。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10位女性科学家。
其中得到物理奖的是1903年得奖的Marie Sklodowska Curie(玛丽‧居礼)与1963年得奖的Maria Goeppert Mayer(玛丽雅‧梅耶)。
在所有得奖科学家中,有6位是华裔科学家。
分别是1957年物理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1976年物理奖的丁肇中;1986年得化学奖的李远哲;1997年得物理奖的朱棣文;1998年得物理奖的崔琦。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0、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两位美国科学家罗伯特·莱夫科维茨(Robert J. Lefkowitz)和布莱恩·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获得。
大约一千个基因编码这类受体,适用于光、味道、气味、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以及复合胺等。
大约一半的药物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起作用。
1、2011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今年70岁的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肖特曼,他因发现准晶体的贡献获奖。
这种材料具有的奇特结构推翻了晶体学已建立的概念。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委员会说,准晶体就像是―原子层次重现的阿拉伯世界马赛克拼图‖,从不重复自身。
在此之前,科学家一直认为晶体内的原子结构得重复自身排列。
2、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美国科学家理查德·赫克、日本科学家根岸英一和铃木章共同获得在―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其研究成果使人类能有效合成复杂有机物。
3、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是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美国科学家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因,他们在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上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都采用了X射线蛋白质晶体学的技术,标识出了构成核糖体的成千上万个原子,不仅让我们知晓了核糖体的―外貌‖,而且在原子层面上揭示了核糖体功能的机理。
同时这三位科学家构筑了三维模型来显示不同的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核糖体功能的,这些模型已被用于研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减轻人类的病痛,拯救生命。
4、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他们三人因为在绿色荧光蛋白(GFP)研究和应用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5、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以表彰他在―固体表面化学过程‖研究中作出的贡献,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的过程,甚至能解释臭气层破坏,半导体工业也是与表面化学相关联的领域。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1960——2008)(2009-04-03 11:30:05)
1960年W.F.利比(美国人)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
1961年M.卡尔文(美国人)揭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1962年M.F.佩鲁茨,J.C.肯德鲁(英国人)测定出蛋白质的精细结构
1974年P.J.弗洛里(美国人)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5年J.W.康福思(澳大利亚人)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
V.普雷洛格(瑞士人)从事有机分子以及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年W.N.利普斯科姆(美国人)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I.普里戈金(比利时人)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82年A.克卢格(英国人)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83年H.陶布(美国人)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1984年R.B.梅里菲尔德(美国人)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
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做出贡献而获奖。
2007年,德国科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因在表面化学研究领域做出开拓性贡献而获奖。
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做出贡献而获奖。他们将平分诺贝尔化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1986年D.R.赫希巴奇,李远哲(美籍华人),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和化学奖获奖者整理
历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奖者:1901年,(德国)。
利用疗法医治。
1902年,Ronald Ross(英国)。
关于的研究。
1903年,(丹麦)。
利用光辐射医治。
1904年,(俄国)。
在方面,提出了闻名的和信号学说。
1905年,R.(德国)。
关于方面的研究和发觉。
1906年,C.(意大利),桑地牙哥·拉蒙(Santiago Ramón y Cajal,西班牙)。
关于结构的研究。
1907年,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法国),发此刻引发疾病中的作用。
1908年,Ilya Ilyich Mechnikov(俄国),(德国)。
关于方面的研究。
1909年,(Emil Theodor Kocher)(瑞士)。
关于生理学,病理学和外科学方面的研究。
1910年,艾布瑞契·(Albrecht Kossel)(德国)。
关于细胞化学尤其是和方面的研究。
1911年,(瑞典)。
关于眼睛学方面的研究。
1912年,Alexis Carrel(法国)。
关于血管缝合和血管和方面的研究。
1913年,Charles Robert Richet(法国)。
关于的研究。
1914年,Robert Bárány(奥地利)。
关于装置生理学及病理学方面的研究。
1915年-1918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19年,Jules Bordet(比利时)。
关于免疫方面的研究。
1920年,Schack August Steenberg Krogh(丹麦)。
发觉运动的调剂机制。
1921年未颁奖,奖金划拨到生理医学奖专门的基金上。
1922年,Archibald Vivian Hill(英国),关于肌肉发烧方面的研究;Otto Fritz Meyerhof (德国),发觉肌肉中耗氧与乳酸代谢之间相关性。
1923年,(Frederick Grant Banting)(加拿大)、约翰·詹姆斯·理查德·麦克劳德(Macleod, John James Rickard (muh KLOWD)(苏格兰)。
200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
诺贝尔生理学奖:勒兰德哈特韦尔(Leland Hartwell):美国弗里德-哈特金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诺贝尔医学奖:保罗-诺斯(Paul Nurse):英国皇家癌症研究基金会与蒂莫希-亨特(Timothy Hunt)共同获得。
他的同事。
诺贝尔物理奖:美国科学家艾里克A.科纳尔、德国科学家沃尔夫冈.凯特纳以及美国科学家卡尔E.威依迈。
诺贝尔化学奖:美国科学家诺尔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及美国科学家夏普雷斯。
诺贝尔文学将:移民作家维-苏-奈保尔。
诺贝尔和平奖:联合国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
2002年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
诺贝尔文学奖:匈牙利作家伊姆雷-凯尔泰斯。
诺贝尔经济学奖: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弗农-史密斯(V ernon L. Smith)。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诺贝尔化学奖:约翰-B-芬恩(美国科学家)、田中耕一(Koichi Tanaka)(日本科学家)、库特-乌特里希(瑞士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雷蒙德-戴维斯(美国科学家)、小柴昌俊(Masatoshi Koshiba)(日本科学家)和卡多-贾科尼(美国科学家里)。
2003年诺贝尔奖得主诺贝尔物理学奖: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维塔利·金茨堡(俄罗斯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诺贝尔化学奖:彼得·阿格雷(美国科学家)、罗德里克·麦金农(美国科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奖:保罗·劳特布尔(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彼得·曼斯菲尔德(英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罗伯特·恩格尔(美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文学奖: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南非作家)诺贝尔和平奖:希林·伊巴迪(伊朗妇女)2004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诺贝尔和平奖:肯尼亚环境保护人士马塔伊。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6年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Edward Buchne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ich Wilhein Ostwal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Victor Grigna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诺贝尔奖(Nobel prizewinners in chemistry)是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名单1901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 荷兰人(1852–1911)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一八八五年,范特霍夫又发表了使他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另一项研究成果《气体体系或稀溶液中的化学平衡》。
此外,他对史塔斯佛特盐矿所发现的盐类三氯化钾和氯化镁的水化物进行了研究,利用该盐矿形成的沉积物来探索海洋沉积物的起源。
1902埃米尔·费歇尔(Emil Fischer) 德国人(1852–1919) 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埃米尔·费歇尔,德国化学家,是一九零二年诺贝尔化学奖金获得者。
他的研究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后曾被人们誉为”实验室砷明。
”1903阿伦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人(1859–1927) 提出电离学说在生物化学领域,阿伦尼乌斯也进行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
他发表了《免疫化学》、《生物化学定量定律》等著作,并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阿伦尼乌斯是当时公认的科学巨匠,为发展科学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因而也获得了许多荣誉。
他被英国皇家学会接受为海外会员,同时还获得了皇家学会的大卫奖章和化学学会的法拉第奖章。
190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 英国人(1852–1916) 发现了稀有气体他就是著名的英国化学家—成廉·拉姆赛爵士。
他与物理学家瑞利等合作,发现了六种惰性气体:氦、氖、氙、氩、氪。
由于他发现了这些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他荣获了一九零四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2000-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2005 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 油研究所的伊夫· 肖万、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 特· 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 院的理查德· 施罗克。他 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 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 方面作出了贡献。烯烃复 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 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 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 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 物较少。瑞典皇家科学院 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 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 例证。
2012 美国医学家罗伯特· 尼科威(Robert Lefkowitz )和美国 J· 生物学家布莱恩· 克比尔卡(Brian K Kobilka ),因为他 们在“G蛋白偶联受体上的成就”而获化学奖。
2007 德国化学家吉哈德-艾 尔特因为其在固体表面化 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而获此殊荣。
2008 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 沙尔菲和 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 荧光蛋白获奖。
2009 英国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 (VenkatramanRamakrishnan) 、美国托 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以色列阿 达-尤纳斯(Ada Yonath)因研究核糖体的结 构和功能获奖。
2002 美国科学家约翰· 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 家库尔特· 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 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3 美国科学家彼得· 阿 格雷、罗德里克· 麦 金农因在细胞膜通 道方面做出的开创 性贡献,而共同获 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4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 切哈诺沃、阿夫拉 姆· 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 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 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 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有机化学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知识点整理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近20年诺奖化学奖获得者名单
2006Roger D.Kornberg(1/1)美国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2007Gerhard Ertl(1/1)德国表面化学研究2008Osamu Shimomura(1/3)美国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Martin Chalfie(1/3)美国Roger Y.Tsien(1/3)美国2009Venkatraman Ramakrishnan(1/3)美国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研究Thomas A.Steitz(1/3)美国Ada E.Yonath(女)(1/3)以色列2010Richard F.Heck(1/3)美国有机合成中钯催化交叉偶联Ei-ichi Negishi(1/3)日本AkiraSuzuki(1/3)日本2011Dan Shechtman(1/1)以色列发现准晶体2012Robert J.Lefkowitz(1/2)美国G蛋白偶联受体研究Brian K.Kobilka(1/2)美国2013Martin Karplus(1/3)美国为复杂化学系统创立了多尺度模型Michael Levitt(1/3)美国Arieh Warshel(1/3)美国2014Eric Betzig(1/3)美国研制出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Stefan W.Hell(1/3)德国William E.Moerner(1/3)美国2015Tomas Lindahl(1/3)瑞典DNA修复机制研究Paul Modrich(1/3)美国Aziz Sancar(1/3)土耳其2016Jean-Pierre Sauvage(1/3)法国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Sir J.Fraser Stoddart(1/3)英国Bernard L.Feringa(1/3)荷兰2017Jacques Dubochet(1/3)瑞士研发出冷冻电镜,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结构的高分辨率测定Joachim Frank(1/3)美国Richard Henderson(1/3)英国2018Frances H.Arnold(女)(1/2)美国酶的定向进化、多肽和抗体的噬菌体展示技术George P.Smith(1/4)美国George P.Winter(1/4)英国2019John B Goodenough(1/3)美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M.stanley Whittlingham(1/3)美国Akira Yoshino(1/3)日本。
2000-2010诺贝尔化学奖
2000美国科学家黑格、麦克迪尔米德、日本科学家白川秀树因发现能够导电的塑料,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1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因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2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因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质谱分析的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3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4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以表彰他们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其实他们的成果就是发现了一种蛋白质“死亡”的重要机理。
2005三位获奖者分别是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肖万、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格拉布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理查德·施罗克。
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
烯烃复分解反应广泛用于生产药品和先进塑料等材料,使得生产效率更高,产品更稳定,而且产生的有害废物较少。
瑞典皇家科学院说,这是重要基础科学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的例证。
2006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而独自获得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一份声明中说,科恩伯格揭示了真核生物体内的细胞如何利用基因内存储的信息生产蛋白质,而理解这一点具有医学上的“基础性”作用,因为人类的多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病等都与这一过程发生紊乱有关。
2007德国化学家吉哈德-艾尔特因为其在固体表面化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而获此殊荣。
2008美籍华裔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因研究绿色荧光蛋白获奖。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自1901年起,诺贝尔化学奖已经颁发了一百多年。
以下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1901年:雅各布斯·冯特·霍夫曼1902年:埃米尔·冯·贝林1903年:赫尔曼·埃米尔·费希特1904年:威廉·拉姆赛1905年:亨利·莫瑞1906年:爱德华·弗兰克兰德1907年:阿尔贝特·阿布拉姆森1908年:恩斯特·鲁特福德1909年:威廉·欧斯特1910年:奥托·瓦勒拉·安德烈·冯·拜尔1911年: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托·格里戈里维奇·托普奇尼1913年:阿尔弗雷德·沃纳·伯格1914年:费迪南德·弗雷德里希·浮士德1915年:理查德·威廉·威尔斯1918年:弗里茨·哈伯1919年:约翰·赫尔曼·维伦1920年:瓦尔特·诺伯1921年:弗雷德里克·萨格1922年:弗朗西斯·阿斯顿1923年:弗里茨·泽纳克1925年:理查德·阿德博1926年:西里尔·诺特1927年:海因里希·瓦尔特1928年:奥尔瑟·维布伦1929年:阿瑟·哈蒙德1930年:汉斯·冯·欧夫1931年:卡尔·威廉·玛克希1932年:伊里亚·梅切尼科夫1934年:哈罗德·乌雷1935年:弗雷德里克·吉尔伯特 1936年:彼得·德拜弗1937年:诺曼·霍克斯沃思1938年:理查德·克鲁克1939年:保罗·克鲁斯1943年:乔治·德维1944年:奥德里·莫尔1945年:奥特-赫恩里希·迪尔斯 1946年:詹姆斯·桑德斯顿1947年:罗伯特·罗宾逊1948年:阿尔贝特·杜克1949年:威廉·默文1950年:奥托·保罗·赫滕斯坦1951年:埃德蒙·哈斯勒1952年:阿尔弗雷德·赫夫曼1953年:赫尔曼·斯图尔特1954年:林纳斯·鲍林1955年:文森特·杜比西1956年:西尔斯·奥特1957年:阿瑟·坎通1958年:弗雷德里克·萨克斯1959年:尼古拉斯·巴伦1960年:威拉德·利卡1961年:梅尔文·卡尔文1962年:马克斯·佛居斯1963年:卡尔·齐尔斯1964年:多尔切斯·因格利斯1965年:罗伯特·伯纳德·伍德沃德 1966年:罗伯特·S·穆林1967年:马努埃尔·佩雷兹·戈麦斯 1968年:哈里·韦特1969年:德瑞克·巴顿1970年:路易斯·福卡1971年:格拉德斯通·贝克1972年:克里斯多夫·安森1973年:艾弗雷德·赫希1974年:保罗·弗洛里1975年:约翰·康威1976年:威廉·利普斯柏1977年:伊利亚·梅切尼科夫1978年:彼得·米歇尔·阿巴拉夫1979年:乔治·默克尔1980年:保罗·贝尔茨1981年:肯尼斯·阿罗1982年:亨里克·达蒙1983年:亨利·塔夫茨1984年:罗伯特·布鲁斯·梅里菲尔德 1985年:赫伯特·奥尔茨1986年:邓肯·赖特1987年:查尔斯·佩德森1988年:约翰·波拉德1989年:托马斯·刘易斯1990年:埃利奥特·斯蒂尔1991年:理查德·雷特利奇1992年:鲍姆·欧斯特1993年:kary Mullis1994年:乔治·奥尔巴赫1995年:马里奥·莫洛纳1996年:罗伯特·富勒1997年:保罗·博耶尔1998年:瓦尔特·考恩1999年:阿哈德·扎德2000年:阿兰·赛克2001年:威廉姆·诺尔斯2002年:约翰·贝内特·弗朗西斯 2003年:彼得·阿格雷2004年:阿伦·赫克2005年:罗伯特·格拉布斯2006年:罗杰·库内2007年:李政道2008年:马丁·查尔弗斯2009年:文森特·扬2010年:理查德·赫克和阿达·尤劳 2011年:丹尼尔·谢辛格2012年:罗伯特·莱夫科维茨2013年:马丁·卡普莱2014年:埃里克·贝茨2015年:托马斯·林德斯特勒2016年:让-皮埃尔·萨维纳2017年:雅克·迪布洛克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史密斯、格雷戈里·温特 2019年:约翰·古德诺夫、斯坦利·惠廷汉姆、阿卡迪亚·谢米亚2020年:艾米·瑞斯、詹妮弗·杜德纳、埃米尔·克罗伊德尔以上就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自1901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都会颁发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对化学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至今已经有109位科学家获得了这一殊荣。
以下是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名单。
1901年:雅各布斯·范特霍夫范特霍夫因为他对于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贡献而获得了首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2年:埃米尔·亨利·菲舍尔菲舍尔因为他对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而获得了第二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3年:斯文·奥古斯特·阿雷尼乌斯阿雷尼乌斯因为他对于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贡献而获得了第三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4年:威廉·拉姆齐拉姆齐因为他对于原子核的研究而获得了第四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5年:亨里克·圣克莱尔·德维特德维特因为他对于化学平衡的研究而获得了第五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6年:奥托·瓦勒拉瓦勒拉因为他对于细胞内能量转换的研究而获得了第六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7年:爱德华·比勒比勒因为他对于有机合成反应的研究而获得了第七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8年:恩斯特·菲舍尔菲舍尔因为他对于糖类结构的研究而获得了第八届诺贝尔化学奖。
1909年:威廉·奥古斯特·诺夫利希诺夫利希因为他对于气体化学的研究而获得了第九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0年:奥托·狄德里希·魏尔魏尔因为他对于生物化学研究的贡献而获得了第十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1年:玛丽·居里居里因为她研究了镭和钋的性质而获得了第十一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2年:维克托·麦耶麦耶因为他研究了酶的性质而获得了第十二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3年:阿尔弗雷德·维尔纳·冯·豪斯曼豪斯曼因为他对于生物色素的研究而获得了第十三届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沃尔特·诺瓦克诺瓦克因为他发明了热解反应而获得了第十四届诺贝尔化学奖。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范霍夫 (Jacobu s Henric 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 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 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 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 (Adolf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1906年莫瓦桑 (HenriMoissa 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 (Edward Buchne 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 (Ernest Ruther 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 ich Wilhei n Ostwal 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 (Otto Wallac 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1911年玛丽·居里(Marie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
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 (Victor Grigna 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
1901-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诺贝尔化学奖历年得主(1901-2020)1、雅各布斯·亨里克斯·范特霍夫(Jacobus Hendricus Van'Hoff)(1852–1911)国籍:荷兰190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了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以及对立体化学和化学平衡理论作出的贡献。
2、埃米尔·费雷(Emil Fischer)(1852–1919)国籍:德国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为有机化学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奠定了基础。
3、斯万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国籍:瑞典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运用物理化学规律阐述了毒素和抗毒素的反应。
4、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国籍:英国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了气态惰性元素,并确定了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5、阿道夫·冯·贝耶尔(Asolf von Baeyer)(1835–1917)国籍:德国19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靛青、天蓝、绯红现代三大基本柒素分子结构。
6、亨利·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国籍:法国19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首次制得单质氟。
7、爱德华·毕希纳(Eduard Buchner)(1860–1917)国籍:德国19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发现无细胞发酵工艺,对制糖、酿酒工业产生重大意义。
8、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国籍:英国19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对元素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成果为“人工核反应”技术奠定基础。
9、威廉·奥斯特瓦尔德(F.Wilhelm Ostwald)(1853–1932)国籍:德国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获奖理由:为催化剂作用、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方面的研究作出突出贡献。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 有机化学
历年有关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有机化学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及其反应的科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贡献者们多次获得了这一殊荣。
本文将回顾几位有机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得主及其获奖的突出贡献。
我们来看看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弗里茨·哈伯。
他因为对有机化学的贡献而获得了这一荣誉。
哈伯是有机合成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发展了一种重要的有机反应——哈伯反应。
这一反应可以将酮类化合物转化为醇类化合物,对有机合成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关注一下1963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卡尔·祖尔。
他因为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反应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奖。
祖尔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即分子轨道理论,用于解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反应。
这一理论的提出填补了传统有机化学中分子结构解释的空白,为有机合成方法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197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布朗是有机化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因为对碳氢键的研究和发展有机合成方法而获奖。
布朗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碳负离子中心,这个概念对于理解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和控制有机合成具有深远意义。
他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有机合成方法——有机金属化学,这一方法在有机合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罗伯特·格拉布斯在有机化学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
他发展了一个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激光脱羧反应。
这一方法可以用来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具有高效、高选择性和低副反应的特点。
格拉布斯的研究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
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理查德·海克和尤尼斯·诺伯尔则因为发展了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方法——交叉偶联反应而获奖。
这一方法可以将两个有机分子通过偶联反应连接在一起,从而合成出更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交叉偶联反应在药物合成和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有机化学的诺贝尔奖得主们通过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和合成方法,为有机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1年和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内容
主题:2001年和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内容一、引言1. 诺贝尔化学奖的历史和意义自1901年设立以来,诺贝尔化学奖一直是全球化学界最高荣誉,每年颁发给为人类健康、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卓越贡献的化学科学家。
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人被认为是对人类社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代表,对于推动化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1. 获奖者:威廉·诺伯尔、巴里·谢普利、阿拉诺夫·魏格、约翰·费恩2001年,由威廉·诺伯尔、巴里·谢普利、阿拉诺夫·魏格以及约翰·费恩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质谷物发酵研究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质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三、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1. 获奖者:本·福林克、大卫·麦克米伦、约翰·古德纳夫2021年,本·福林克、大卫·麦克米伦以及约翰·古德纳夫因发展了超分子化学领域的催化剂设计和催化反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他们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化学反应的高效进行,对于实现绿色化学具有重要意义。
四、总结1. 2001年和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联系和变化从2001年到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者们在不同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化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无论是生物质转化还是超分子化学,这些研究成果都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期待未来,诺贝尔化学奖将继续激励化学科学家们不断探索,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进步。
2001年和202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代表着不同时期化学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发展方向。
200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在生物质谷物发酵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物质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
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1901年-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获奖理由盘点诺贝尔化学奖是以瑞典着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创立的5项奖金之一。
诺贝尔化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从1901年开始负责颁发,总共被颁发了107次。
期间只有1916、1917、1919、1924、1933、1940、1941和1942八年没有颁发。
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的评奖理念的影响。
到目前为止,诺贝尔化学奖共有172位获奖者。
其中英国生物化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在1958年和1980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因此历史上获得诺贝尔奖的总共只有171人。
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的平均年龄是58岁。
其中有32人获奖年龄介于50岁和54岁之间,几乎占到了总获奖人数的20%。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获奖原因1901年--1910年1901年:雅克布斯?范特霍夫(荷)发现了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溶液渗透压。
1902年:赫尔曼?费歇尔(德)合成了糖类和嘌呤衍生物。
1903年:阿累尼乌斯(瑞典)提出了电离理论,促进了化学的发展。
1904年:威廉?拉姆齐爵士(英)发现了空气中的稀有气体元素,并确定他们在周期表里的位置。
1905年:阿道夫?拜耳(德)对有机染料以及氢化芳香族化合物的研究促进了有机化学与化学工业的发展。
1906年:穆瓦桑(法)研究并分离了氟元素,并且使用了后来以他名字命名的电炉。
1907年:爱德华?毕希纳(德)对酶及无细胞发酵等生化反应的研究。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爵士(新西兰)对元素的蜕变以及放射化学的研究。
1909年:威廉?奥斯特瓦尔德(德)对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化学反应速率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至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2001年
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奖金的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威廉·诺尔斯与日本科学家野依良治,以表彰他们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所作出的贡献;奖金另一半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夏普莱斯,以表彰他在“手性催化氧化反应”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威廉·诺尔斯的贡献是,他发现可以使用过渡金属来对手性分子进行氢化反应,以获得具有所需镜像形态的最终产品。
他的研究成果很快便转化成工业产品,如治疗帕金森氏症的药L-DOPA就是根据诺尔斯的研究成果制造出来的。
而野依良治的贡献是进一步完善了用于氢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的工艺。
巴里·夏普莱斯的成就是开发出了用于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
2002年:
将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以表彰他们在生物大分子研究领域的贡献。
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分别表彰了两项成果,一项是约翰·芬恩与田中耕一“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的方法”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他们两人将共享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项是瑞士科学家库尔特·维特里希“发明了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他将获得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另一半的奖金。
他们三人的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研究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大分子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在这3位科学家所开创的新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今天的研究人员已能迅速并且简单地揭示一个物种包含多少种不同的蛋白质,能用三维照片显示蛋白质分子溶解状态的样子,从而使人类可以通过对蛋白质进行详细的分析而加深对生命进程的了解,使新药的开发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食品控制、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03年
美国两名科学家皮特-埃格瑞(Peter Agre)与罗德里克-麦克金南(R. MacKinnon)因研究关键物质进入和离开身体细胞而获得了2003年度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因发现了细胞表面被称为“通道”的细孔而获奖,他们的研究对于了解影响肾脏、心脏、肌肉和神经系统的许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54岁的埃格瑞来自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埃格瑞的研究成果在于1988年分离出了长期以来所搜寻的通过细胞壁运送水的通道。
这一发现为后续针对细菌、植物和哺乳动物水通道的系列生化、生理和遗传研究开启了大门。
研究人员可以仔细跟踪水分子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并了解为何只有水分子而不是其它小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
阿格雷的工作于1988年完成。
2004年:
将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
三人因在蛋白质控制系统方面的重大发现而共同获得该奖项。
他们突破性地发现了人类细胞如何控制某种蛋白质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人类细胞对无用蛋白质的“废物处理”过程。
现年5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1947年出生于以色列的海法市,1981年被以色列理工学院授予医学博士学位,现供职于以色列理工学院,是该学院生物化学部的教授,同时兼任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负责人。
现年67岁的以色列科学家阿弗拉姆-赫尔什科1937年出生于匈牙利的考尔曹格,1969年获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哈达萨赫医学院授予的医学博士学位。
赫尔什科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拉帕波特医学研究学院的著名教授。
今年78岁高龄的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于1926年出生于纽约。
1952年被美国芝加哥大学授予博士学位,现在是美国加州大学医学院生理学和生物物理学系资深专家。
人类细胞包含有数十万种不同的蛋白质,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生理机能:有作为化学反应催化剂的蛋白质酶,有作为信号物质的人体荷尔蒙,还有在人类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决定细胞样式与结构的一些特殊蛋白质。
以色列科学家阿龙-西查诺瓦、阿弗拉姆-赫尔什科和美国科学家伊尔温-罗斯经过多年研究,找到了人体细胞控制和调节某种人体蛋白质数量多少的方法。
他们发现,人体细胞通过给无用蛋白质“贴标签”的方法,帮助人体将那些被贴上标记的蛋白质进行“废物处理”,使它们自行破裂、自动消亡。
三位科学家的科学新发现,使人们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如下一些人体化学现象成为可能:诸如细胞循环、DNA修复、人类基因转移和最新产生的人体蛋白质数量如何控制等,这些化学现象都是非常重要的生物化学程序。
他们所认识到的人体蛋白质的死亡形式,可帮助人们解释人体免疫系统的化学工作原理。
人们还可以因此认识到:如果人体细胞的蛋白质处理过程发生故障,包括一些癌症在内的各种人体疾病就会紧跟着出现。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奖的法国科学家是伊夫·肖万(Yves Chauvin)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格拉布(Robert H. Grubbs)、美国科学家里理查德·施罗克(Richard R. Schrock)。
伊夫·肖万出生于1930年,法国石油研究所教授;罗伯特·格拉布出生于1942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理查德·施罗克出生于1945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29万美元,三位科学家将分享这一奖金。
诺贝尔委员会在授予这三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的文告中称,他们是因在有机化学的烯烃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作出了贡献而获奖的。
这一方法是研究碳原子之间的化学联系是如何建立和分解的,是一种产生化学反应的关键方法。
文告称:“他们所发现的复分解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化工业,主要用于研发药品和先进塑料材料。
”
换位合成法的发现,将为化学工业制造出更多新的化学分子提供千载难逢的机会,例如可制造出更多新型药物等。
只要能够想到,没有哪一种新的化学分子不可以制造出来。
我们知道,所有有机物质都含有碳这种化学元素。
碳原子可形成长的链条和链环,将氢和氧等原子固定在一起,形成双原子化学分子。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以这些碳混合物为基础,不过所有生命体都可以通过人工有机合成而成。
英文metathesis意思是“换位”,在换位反应中,双原子分子可以在碳原子的作用下断裂,从而使原来的原子组改变位置。
当然,换位过程要靠某些特殊化学催化剂的帮助才能完成。
打个简单的比方,换位合成法就类似于跳舞时两对舞者相互交换舞伴。
早在1971年,伊夫·肖万就能详细解释换位反应的化学机理,说明是何种金属化合物能够充当有机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现在,换位合成法的“处方”已经为世人所知。
如果可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研制具体的催化剂。
理查德·施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出可有效用于换位合成法中的金属化合物催化剂的科学家。
这已经是1990年的事情了。
2年之后,罗伯特·格拉布斯研制出一种更好的催化剂,这种催化剂在空气中很稳定,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有多种用途。
换位合成法在化学工业中每天都在应用,主要用于研制新型药物和合成先进的塑胶材料。
在上述三名科学家的努力下,换位合成法现在变得更加有效,反应步骤比以前简化了,所需要的资源也大大减少,材料浪费也少多了;使用起来也更加简单,只需要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就可以完成,对环境的污染也大大降低。
换位合成法使人们向着“绿色化学”又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减少了有害废物对人们的危害。
换位合成法再次证明基础科学对于造福于人类、社会和环境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