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写作占据着高中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教学在本质上来说,应该是一种

思维方式的训练,将自己所知道的、见识到的,加以反思归纳组合,最终诉诸于

笔端。在作文的写作过程中,素材的积累与运用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起着重要

作用,本文试从“素材的积累运用”方面,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材积累与运用

一、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

1.笔下无言,心中无情。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没有一定的审美感知能力,是写不出好文章的。现在部分学生往往表现出与他们年龄段完全不相符的特点,

要么无所事事,得过且过;要么性格偏激,横眉冷对自己周围的一切。在写作时,提到自己最难忘的一件事,都是放假回家家里做的各种美食;提到最难忘的一件事,永远是在寒风中把垃圾拾起送到垃圾桶的“阿伟”。这就是为了写作而写作,

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2.无法在阅读中提升写作能力。在阅读中积累,对于提升写作能力很有帮助。问及如何写作文,通常老师的回答是“多读书”,可是有些同学反映,从小学到高中,书读得倒是不少,可是一写作文依然会犯难。这里一个关键点在于,只是粗

略的读书,注重它的趣味性,而忽视了思考、积累,写作方法的探究,这对于写

作能力的提升是极其不明显的,读得再多,只记住了情节,对于课业繁忙的高中

生来说,不能最大限度起到阅读应有的效用。

3.素材单调陈旧,不会分析运用。有的同学,论证自己的观点,就像答政治题,一板一眼,条条框框分得极为清楚,自己用大白话强撑起整篇文章。要么就

是有素材,但是素材少得可怜。有的积累的还是不错的,可仔细一看,几乎一样

的李白屈原杜甫。更有的,积累了也不会运用:几个素材没有进行分类,多个素

材只能证明自己其中的一个观点;素材运用不当,素材本身和自己论证的观点没

有联系;事例与自己的论证完全脱节,素材在这里好像单单是为了凑足字数。

二、写作素材积累、运用策略

1.有序地积累素材。积累素材不是简单照搬到笔记本上,而应该加以分类整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收集历史素材。(2)选择热点素材。(3)全面挖掘个人经历。

2.课前5分钟。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是不会运用素材、文字积累量少、词汇缺乏、叙述中过于口语化。每天利用上课之前甚至课上的5分钟,班级里分

享自己认为好的句子,好的名言,对一部好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感悟。这时,其他

同学就相似的主题或者相似的句子进行联想、补充,从而扩大了同学们的积累面,调动了他们上课的积极性。

3.写周记。课堂作文教学是“带着镣铐跳舞”,布置下题目来学生们苦思冥想却不知如何下笔,而周记的写作则给了同学们最大的发展空间。在年级中有过调查,实验组平时有写周记习惯的同学占56%,但是曾经思考、记录自己生活小事习惯

的同学占77%,可见学生们是比较喜欢将自己的生活感悟记录下来的。周记内容

不限,可以是随笔,也可以是自己的生活感悟或者是速写特写,但前提是自己的

真实感悟,必须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从广义上增强了写作的频率,这样久而久之,培养了学生们对写作的兴趣,也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写作、考试作文提供了素材。

4.课堂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课堂学习的课文中,很大一部分是在给同

学们提供写作的素材和范例。谈及怎样作文,叶圣陶答道:“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才能写得好。”课堂教学就是很好的阵地,不一定只是在作文课上。教材所选用的都是名家名作,文质兼美,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代表性。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们关注文章的遣词造句、结构技巧、主题等等不同

方面,积累文章中的名句名篇,课下模仿练习写作片段,让课堂教学与写作更好

得融合。

5.真正把别人的素材转化成自己的素材。将素材原原本本摘抄下来,不去思

考转化,永远成不了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对素材加以“消化吸收”,先转变

成自己的东西:

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积累的重新复述,删繁就简,改造句式。比如,可以用排

比句,把一个事例串联,简单明了,已与记诵;多样运用素材。比如论证“中国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顶天立地、勇敢担当的人”,可以在论证段中分别加上范仲淹、林则徐、鲁迅、周恩来的例子,最后在段尾总结“正是因为这些英雄人物,推动着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里程”;对一个事例进行多角度转换观点的训练。在一篇习作中,运用了某种观点,在其他习作中也同样可以反复利用。例如你掌握了帕格尼尼、霍金、奥斯卡·皮斯托瑞斯这三个人物的事例,就可以在多种论证中用到他们。

总而言之,灵活多样运用素材,写作起来就更加轻松自如。

参考文献

[1]何更生主编语文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张中行著作文杂谈[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马正平编著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章熊著中国当代写作与阅读测试[M].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5]朱绍禹编著中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