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森心理学案例

合集下载

2021年10月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2021年10月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

2021年10月云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认定课程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详解(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在个体心理系统中,最具有稳定性的是()。

A.心理动力B.心理过程C.心理状态D.心理特征【答案】D【解析】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其中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特征具有稳固持久的特点,在组成个体心理的四个成分中是最有稳定性的。

2.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

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B.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答案】A【解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是正确的,并视其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形成了教师职业特有的自尊心和荣誉感。

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明确提出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掌握学习D.机械学习【答案】B【解析】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5.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答案】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出现时,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或不愉快情境。

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属于逃避条件作用。

6.依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将动机分为()。

A.交往动机和威信动机B.社会动机和局部动机C.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D.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答案】A【解析】动机的分类有以下几种:①从活动过程的特点可以划分为交往动机与威信性动机;②从动机的内容和性质可以划分为广义的社会性动机与狭义的局部性动机;③从动机来源的远近和起作用的时间可以划分为间接的远景性动机和直接的近景性动机;④从学习的自觉性的来源可以划分为外在动机与内在动机。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24秋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心理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是国家开放大学公共事业管理(学校管理)等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3学分,共54学时。

课程编号:03119形考作业1一、单项选择题1创立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使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中心领域,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A.冯特B桑代克C皮亚杰D加涅2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创设并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对其引起的某种心理及行为现象进行研究是()的基本特点。

A调查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3."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B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美国心理学家华生D德国心理学家斯腾4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千()。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5在大五人格特质理论中,乐群、自信、活跃、积极情绪、热心属千()的人格特质。

A. 外向性B. 随和性C.尽责性6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的理论,()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外部的线索为依据,态度和自我认知易受周围环境或背景的影响。

A场依存型B具体型C场独立型D抽象型7提出“学习即联结”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 斯金纳D皮亚杰8提出学习的实质就是“反应概率上的一种变化”以及“强化”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华生c斯金纳D. 皮亚杰9提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机械学习”等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A布鲁纳B班杜拉c斯金纳D奥苏贝尔10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的是心理学家()。

A维果斯基B. 皮亚杰C布鲁纳D班杜拉二、多项选择题11. 下列选项中,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是()。

A. 心理咨询B. 心理治疗C. 教学心理12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坚持()。

A客观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超常规发展原则13. 下列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中,属千质的研究方法的是()。

依阿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森

依阿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森

依阿华州立大学的心理学家安德森(Craig Anderson)是研究游戏暴力问题的著名专家,他相信,《毁灭公爵》之类的暴力游戏给哈里斯和克莱伯德的心中埋下了毁灭的种子。

安德森和他的同事曾经进行过多次实验,实验表明游戏玩家更容易产生好斗的想法和表现出侵略性的行为。

如:
在安德森的实验中,参加实验的大学生被分成了两组,一组玩非暴力的游戏,另一组玩暴力的游戏。

随后,这两组被实验者被要求玩另一种对抗游戏,比谁的按键速度更快,输家会被赢家用噪音惩罚。

结果:
发现,那些暴力组的被实验者如果上一次遭到了噪音的惩罚,那么轮到他们惩罚别人的时候,平均时间要比非暴力组长10分之1秒。

他们总结说,玩暴力游戏增加了玩家的好斗行为。

俄亥俄州托莱多大学心理学家芬克(Jeanne Funk):“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短时间接触暴力游戏会增加暴力思维、情绪和行为,然而我们还没有研究长期效应。

”。

以原型论分析安德森小说《鸡蛋》

以原型论分析安德森小说《鸡蛋》

以原型论分析安德森小说《鸡蛋》作者:陈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6期摘要:谢伍德·安德森的小说以简介平淡地口吻描述了他笔下人物的孤独沮丧,挫败低迷的人生。

在小说《鸡蛋》中,他借助“鸡蛋”这一意象,展现出了人的异化,虚假的“美国梦”的破灭。

本文以原型论为依托,分析母亲这个角色,在父亲的异化这一过程中起到的推泼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宗教原型;追求;异化作者简介:陈艳(1985.3-),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讲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6-00-01一谢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1876-1941),美国短篇小说家。

他的小说语言平实,擅长描述日常生活,主人公就是随处可见的普通人,通过对人物感情的细节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他是美国首位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运用在小说中来诠释书中人物的动机和挫败感的作家。

安德森在两次世界大战间,影响并栽培了不少有名的作家,其中最有名得是海明威和福克纳,福克纳称安德森为他们这代美国作家之父,他将美国文学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转变,其行文风格影响了一代人。

《鸡蛋的胜利》是他1921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曾获得该年度美国著名《Dial》杂志颁发的最佳优秀短篇小说奖,“使得安德森获得国际声望”。

《鸡蛋》就是出自此小说集,该文是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叙述,在开篇就告诉读者“父亲本性快乐、和蔼”,他原本是个安分守己的农场工人,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在三十五岁那年,结婚娶了一个女教师,第二年就有了“我”。

然后,“这两人身上发生了一种变化。

他们变得野心勃勃起来”,父亲先后两次想通过从事跟鸡蛋有关的事业来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但都是以失败告终,最终在整个追求的过程中,他变成了“畸人”。

二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神话主要指圣经神话故事,也包括古代希腊罗马神话故事。

心理学方面的五大谬论

心理学方面的五大谬论

心理学方面的五大谬论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被欢迎,众多传播心理学通俗知识的图书、杂志、网络等媒体备受普通非心理学专业人士所喜欢。

这些媒体为大众提供了关于心理健康、人际关系、职业生涯、情感生活等许多生活领域的成堆建议,引导人们超越坎坷的人生。

但是,也有不少媒体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学谬论”,甚至还有些自诩为心理专家、健康专家的人,也在传播不可靠不可信的心理学信息和指导。

下面揭示的就是五大“心理学谬论”。

谬论一:发泄怒火有利健康人们总是认为,发泄怒火比抑制愤怒更健康。

这一观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亚里士多德,他发现,观看悲剧表演有助于宣泄负面情绪、熄灭怒火。

大众传媒也使我们确信愤怒是魔鬼,必须通过“大发脾气”、“泄出心中怒火”来抚平。

一些流行疗法鼓励人们生气时尖叫、打枕头或往墙上扔球。

践行“原始尖叫疗法”的医师都相信,心理上受到干扰的成年人必须声嘶力竭地咆哮,或用其他方法,从童年时被冷落或受伤害等经历导致的精神痛苦中解脱出来。

然而40多年来的研究显示,发泄愤怒实际上会增加攻击性。

在一项实验中,受到别人冒犯后猛敲钉子发泄怒火的人,变得比没有敲钉子的人更加刻薄。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格·安德森和布拉德·布什曼发表的一篇涉及35项研究的文献综述表明:玩暴力电脑游戏会增加人们在日常社会情境中的攻击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利特雷尔认为:只有提出了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或者进行过意在减少挫败感的沟通,发泄怒火才有效。

所以,如果因同伴一再忽略你的感受而不爽,冲对方咆哮不会改善境况,但冷静而果断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比如“我觉得你可能不是故意的,但你这么做让我没法和你愉快相处”)通常能平息自己的怒火。

为什么这个谬论如此风行?或许是因为,把愤怒发泄出来让人们感觉立刻“爽了”,不过大多数时候,愤怒会自己平息。

谬论二:因材施教无差生把“学习方式”输入搜索引擎,你会找到数十个网站,声称可以在几分钟内测出适合你的学习方式。

教育心理学实验案例

教育心理学实验案例

教育心理学实验案例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的学科。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心理机制,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心理学实验案例。

一、罗森塔尔实验1968 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 3 个班,对这 18 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 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 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会转化为学生的自我期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当教师认为某个学生有潜力、聪明或优秀时,他们往往会给予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支持。

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会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和信任,从而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表现。

二、皮格马利翁效应实验有一位名叫杰米的小学生,原本学习成绩不佳,在学校里表现也不太好。

然而,在新的学期里,他遇到了一位新老师,这位老师对杰米充满了信心,并不断地鼓励他、表扬他的每一点进步。

老师相信杰米有能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经常给予他额外的帮助和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杰米的学习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开始更加努力地学习,主动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期末考试中,杰米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从班级的中下游跃升到了中上游。

这个实验再次验证了教师期望的力量。

当教师对学生持有积极的期望,并通过言语和行动传递给学生时,学生往往会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

心理教育十大实验案例(3篇)

心理教育十大实验案例(3篇)

第1篇一、斯坦福监狱实验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197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转变为暴力者。

实验中,志愿者们被随机分配为监狱警卫和囚犯,结果在短短六天时间里,警卫们开始表现出虐待行为,而囚犯们则逐渐适应了囚犯的角色,表现出顺从和恐惧。

这个实验揭示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权力和权威如何改变人的心理状态。

二、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是由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1968年进行的实验。

实验中,他将一张纸条随机放入了学生的作业本中,告诉学生这张纸条是聪明的标志。

结果,几个月后,这些学生确实表现出了更高的智力水平。

这个实验表明,教师的期望和鼓励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米尔格拉姆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是由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在1961年进行的,旨在研究人们在权威压力下的服从程度。

实验中,参与者被要求按照实验者的指示对另一个参与者进行电击,尽管他们知道电击可能对受试者造成伤害。

结果显示,大部分参与者都在权威压力下继续执行实验,即使在面对受试者的痛苦和拒绝时。

这个实验揭示了权威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局限性。

四、自我暗示实验自我暗示实验是由心理学家埃米尔·库埃在19世纪末进行的。

他让参与者每天对自己说:“我能够做到。

”经过一段时间,参与者发现自己的确变得更自信、更有能力。

这个实验证明了自我暗示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五、三只青蛙实验三只青蛙实验是一个关于适应性和危机意识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三只青蛙,一只被放入热水锅中,一只被放入冷水中逐渐加热,另一只则被放在常温水中。

结果,第一只青蛙在热水锅中立即跳出来,第二只青蛙在热水煮死,第三只青蛙则在温水煮死。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面对危机和变化,我们要有警觉性和适应能力。

六、猴子实验猴子实验是由心理学家约翰·卡尔霍恩在1962年进行的。

实验中,他将一只猴子放入一个装有香蕉的房间,房间内有一个按钮,猴子按下按钮后,香蕉就会掉下来。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解读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的科学,对于理解人类行为方式和心理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中,经典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心理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心理学经典案例的解读,来探究这些案例背后所隐藏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案例一:斯密斯夫妇的婚姻危机斯密斯夫妇已经结婚多年,他们之间的婚姻关系出现了危机。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们不再进行有效的沟通,彼此产生了误解和抱怨。

经过心理学家的咨询和分析,发现斯密斯夫妇之间存在着情绪交流失衡的问题。

夫妻双方都倾向于表达负面情绪,而忽略了积极的情感表达。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指导,他们学会了采用积极有效的沟通方式,主动表达关爱和理解,进而改善了婚姻关系。

这个案例反映了心理学中的情绪调节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人的情绪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能够有效地表达情感,善于倾听对方的需求和感受,有助于维持健康稳定的婚姻关系。

案例二:杰克的恐高症杰克是一个25岁的年轻人,他患有严重的恐高症。

无论站在高楼的阳台上或是乘坐高速电梯,他都感到恐惧和不安。

他的恐高症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通过心理治疗,杰克逐渐学会了面对恐高的情绪并逐渐克服了这种恐惧。

这个案例揭示了心理学中的恐惧疗法的应用。

恐惧疗法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暴露患者于他们害怕的事物或情境中,帮助他们逐渐建立对这种恐惧的适应性。

这个案例也表明了心理治疗在帮助个体克服心理障碍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

案例三:安妮的抑郁症安妮是一位30岁的职业女性,她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抑郁状态。

她感到无助、消沉和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心理学家对安妮进行了心理评估,并发现她的负性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干预,安妮学会了识别和改变负性自我评价,并采用积极健康的情绪调节策略,最终走出了抑郁的困境。

这个案例揭示了认知行为疗法在抑郁症治疗中的重要性。

安德森三阶段理论例子

安德森三阶段理论例子

安德森三阶段理论例子
心智技能形成理论包括:原型定向阶段、原型操作阶段、原型内化阶段。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操作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包括动作构成要素、动作执行次序和动作的执行要求),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2)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就是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在这一阶段,活动的执行是在物质与物质化水平上进行的,因而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之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原型内化
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它是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这一过程又可划分成三个小的阶段,即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和内部言语阶段。

依据心智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反映这一观点,任何新的心智技能的形成,在原则上都必须经过上述三个基本阶段才能实现。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于感官、引起感官的兴奋、感受器的换能、将兴 奋传递到大脑的相应区域,大脑再对这些兴奋进 行分析加工并通过传出通路将指令传到运动器官, 运动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产生一定的反应 • 它是一种反应变量,作为个体成绩指标或内部加 工信息过程的复杂程度的指标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二、基本过程
• 1850年赫尔姆霍兹,测定青蛙运动神经传 导速度
• 正确反应:OIRG,编码、转换、贮存三个阶段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短时记忆信息编码是否只有听觉编码? (Posner等,1969)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EPAM连续加工程序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一、涵义 • 指利用计算机来模拟、检验、发现人的认
知活动及其行为表现的规律的研究方法。 • 指导思想:凡是计算机能够顺利运行的,
必须是在程序上清晰的、有序列的,而不 是假设性的或推测的。 • 通过计算机的运作来模拟人类认知活动的 严密性和逻辑性
第二章 பைடு நூலகம்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抽象分析方法 第二节 计算机模拟方法 第三节 流程图示研究 第四节 口语报告法 第五节 反应时测量法 第六节 内隐联想测验方法
安德森认知心理学及其关键启示
第一节 抽象分析法
一、涵义
• 又称会聚性证明法(Convergent validation method)
• 它是指采用人与计算机之间的功能类比, 并以其他实验分析为辅助,通过综合与抽 象,以推理、判断的方式得出某些(种) 推断结论的研究方法
• 1868年唐德斯(荷兰,FCDonders)利用 反应时观察研究人的心理活动所需要的“心 理过程速度”的时间,由此反应时被引入心 理学研究领域

产生式迁移理论

产生式迁移理论

生产性迁移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j ·r ·安德森提出的思维自适应控制(行为)理论的延伸,旨在促进认知技能的迁移。

其基本思想是: 两个学习任务之间的生产性重叠是导致两个学习任务迁移的原因,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两个任务之间的迁移会随着公共生产公式的数量而变化。

在这里,技能的生产指的是”如果... 那么... ”的规则。

根据a. newell 和h. a. simon 的说法,人或者计算机是智能的,因为他们存储一系列的产品。

生产转移理论强调两个方面,一是问题空间,二是解决问题的程序或技巧。

根据问题空间的假设,迁移是通过问题空间的类比来实现的,即通过将已掌握的问题空间与新的问题空间进行匹配,原问题空间中的操作者、关系或路径被匹配或迁移到未知目标系统中的相应操作者、关系或路径上。

具体来说,相同或相似的生产规则被用来描述包含在两个任务中的共同知识和经验。

如果两种情况有共同的生成表达,或者两种情况有重叠的生成表达,迁移就会发生,一种是“程序性双重知识”,另一种是“陈述性知识”。

一般来说,过程性知识相当于“如何做”,而陈述性知识相当于“它是什么”。

根据行为理论,技能学习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进入学习者的命题网络,然后通过不同的练习将规则转化为过程性知识的拥有属性产生。

当两个任务之间存在共同的生产或生产重叠时,就会发生迁移。

安德森等人设计了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他的迁移理论,但目前这一理论的研究还处于计算机模拟阶段。

然而,它在实际教学中的意义是非常明显的。

由于两个任务共享的生产数量决定了迁移水平,因此我们应该注意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则的教学,为后续的研究做好准备。

此外,必须充分实践以前学过的内容,才能轻松地迁移。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五章 技能的形成

教案(第18次课2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五章技能的形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技能的概念、特点。

2.理解心智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5阶段3.理解动作技能的特点、分类、阶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难点: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高原现象。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辅助手段:多媒体呈现图片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过程:【导入】很多人可能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认为,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关键跟天分无关,只是练习的问题,需要练习1万小时——就是在10年内,每周练习20小时,大概每天3小时。

这个定律似乎给人一种承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人人都能掌握改行业的技能,成为专家。

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技能的形成。

一、技能是什么?(一)技能的概念技能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其中,智力动作方式就是指的心智技能,这是发生在头脑内部的心理操作动作,是内在的,无法从外部观察到,如解数学题、写作等。

肢体动作方式就是指动作技能,这是外部的,可观察到,如骑车、写字、折纸等。

(二)技能的特点1.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本能是人们不用学就会的动作方式,例如吮吸、抓握、咀嚼、打喷嚏等。

技能则是后天学会的,会随着练习而逐渐熟练,如骑车、写字、打羽毛球。

在技能学习中,动作方式的掌握总是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会到熟练的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

练习是技能熟练的必经之路。

2.技能是一种动作方式,区别于程序性知识。

前面讲过,知识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

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

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

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通过探究心理学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内心世界。

本文将介绍24个最受欢迎的心理学故事,其中包含了一些有趣、引人思考的案例。

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

1.帕金森悖论(Parkin son's Paradox)帕金森悖论是指个体当他们在面对困难或挑战性的任务时,反而会感到更加满意和快乐。

这实际上与人们的自我成就感有关,当一个人克服了一项困难的任务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

2.白熊实验(P o l a r B e a r E x p e r i m e n t)白熊实验是由心理学家丹尼尔·威格尔提出的。

在这个实验中,被试被要求尽量不去想象一个白熊。

然而,结果显示,被试们在想象其他事物时,却更容易想象到了白熊。

这个实验揭示了人类思维中的压抑现象。

3.斯坦福监狱实验(S t a n f o r d P r i s o n E x p e r i m e n t)斯坦福监狱实验是由心理学家菲利普·泽姆巴多(Ph il ip Z im ba rd o)在1971年进行的。

实验中,参与者被分为狱警和囚犯两组,结果表明,人们在具有权力的角色下,往往会表现出暴力和残酷的行为,这反映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巨大影响。

4.多重任务干扰(Mu ltitasking Inter ference)多重任务干扰是指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个体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在处理多个任务时,需要频繁地切换注意力,导致效率下降。

5.不可思议效应(In credible E ffects)不可思议效应是指人们对于稀有事件的高估。

研究表明,当一个事件非常罕见时,我们往往会认为它非常特别且有意义,而忽视了它可能是由于偶然性而发生的。

6.心理镜像效应(Ps ychologica l Mir r oring Effect)心理镜像效应是指当一个人向我们展示善意和友好时,我们往往会以同样的方式回应。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3篇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3篇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国外著名心理学家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篇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植物的灵魂:体育。

动物的灵魂:智育。

理性的灵魂:德育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动物心理学的开创者,心理学联结主义的建立者和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创始人。

他提出了一系列学习的定律,包括练习律和效果律等。

1912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1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试误说,用笼子里的猫吃鱼的试验,猫乱踩踏板吃到鱼到踩踏板形成熟练化的动作,得出结论:学习就是尝试改正错误的过程。

准备律指出学习动机的作用,外面放的鱼与饿了三天的猫。

)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记忆研究开拓了高级心理过程实验研究的新领域。

提出了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他的工作为后来的记忆研究开辟了道路。

(用数量关系研究心理学,他的一切研究都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哪怕是研究对象也是自己。

他没有学生,因为没有心理学基础,后来还被大学开除了)巴甫洛夫,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心理学家。

1904年因消化腺生理学研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奖。

巴甫洛夫从研究消化的生理过程中发现条件反射现象,从而开创了条件反射的研究,并建立了高级神经活动的学说。

后又提出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用来说明人类的语言功能。

(他承认自己是一个生理学家,不愿承认自己是一个心理学家,他认为心理学家不科学。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他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华生在使心理学客观化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华生曾经是杜威的学生与陶行知是师兄弟,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小时候很调皮,在教会学校毕业。

成名后在霍普金斯大学任教,后来由于丑闻被大学和学术界开除了,最后他从商又成为了一位亿万富翁。

他是一个最早用媒体做广告的人。

在20世纪100位心理学家中名列第17位,他认为学习就是外在的刺激导致的条件反射结果)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安德森-多者异也

安德森-多者异也

科学与人文多者异也破缺的对称性与科学的层级结构安德森编者按:本文原名为“More Is Different: Broken Symmetry and the Nature of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of Science”, 载Science, 177 (4047): 393-396。

作者安德森(Philip W. Anderson,1923-),为著名凝聚态物理学家,曾获197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郝刘祥译。

还原论的假设在哲学家中间可能仍然是一个富有争议的主题,但在绝大多数一线科学家中间,我想人们肯定都接受了。

我们的心灵、我们的身体,以及所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运行机制,就我们所知而言,都被认为受同一组基本定律所支配;对于这一组基本定律,我们相信,除了某些极端情形之外,我们已经有了很好的理解。

若是不假思索,人们往往会把下述命题看成是还原论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推论:如果一切事物皆遵守同样的基本定律,那么只有那些研究真正是基础的东西的科学家才是探索这些定律的人。

这实际上就等于说,他们不外是一些天体物理学家,一些基本粒子物理学家,一些逻辑学家和数学家等。

这种观点,也是本文所反对的观点,在韦斯科夫(V. F. Weisskopf)的很有名的一段话中表述得最为清晰:①纵观20世纪科学的发展,人们可以看到两种潮流;鉴于缺乏更好的术语,我姑且称之为“内涵性(intensive)研究”和“外延性(extensive)研究”。

简言之:内涵性研究探求基本定律,而外延性研究致力于按照已知的基本定律来解释现象。

当然,这种区分并非没有含混之处,但就大多数情形而言还是很清晰的。

固体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或许还包括生物学,都属于外延性研究。

高能物理学,以及核物理学中相当的一部分,都属于内涵性研究。

相比于外延性研究,内涵性研究总是要少得多。

新的基本定律一旦被发现,将其应用到迄今尚未解释的现象上来的研究活动便会蜂拥而至。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研究生考试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研究生考试考研心理学专业基础(312)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选择题(本大题有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1、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感觉与知觉B. 记忆C. 情绪D. 动机2、以下哪项是心理动力学派的心理治疗理论?()A. 认知行为疗法B. 人本主义疗法C. 精神分析疗法D. 行为主义疗法3、在心理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心理测量学的研究内容?()A. 测量信度B. 测量效度C. 测量误差D. 心理量表编制4、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逻辑推理法5、心理发展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A、遗传因素B、环境因素C、教育因素D、个人努力6、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立即开始,并迅速下降B、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立即开始,但下降速度较慢C、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一段时间开始,并迅速下降D、遗忘的速度在记忆后一段时间开始,但下降速度较慢7、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个理论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A. 行为主义理论B. 认知行为理论C.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D. 精神分析理论8、以下哪种心理现象被称为“心理旋转效应”?A. 视觉恒常性B. 知觉错觉C. 心理旋转D. 记忆提取9、在记忆过程中,以下哪个阶段与信息的编码和保持有关?A. 复述B. 保持C. 刺激D. 消退10、题干:以下哪个理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由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A. 环境决定论B. 生物决定论C. 交互决定论D. 遗传决定论11、题干:在心理学中,以下哪个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形成?A. 斯金纳箱实验B. 桑代克迷箱实验C.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D. 华生的小艾伯特实验12、题干: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以下哪个阶段是儿童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期?A. 前生殖器期B. 口腔期C. 肛门期D. 潜伏期13、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 实验法B. 调查法C. 统计法D. 演义法14、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健康的标志?A. 情绪稳定B. 自我认知清晰C. 人际关系良好D. 常感到焦虑和抑郁15、以下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类型?A. 自变量B. 因变量C. 中介变量D. 无关变量16、下列哪种研究方法能够最好地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A. 相关研究B. 实验研究C. 观察研究D. 调查研究17、在记忆实验中,如果要求被试者回忆一系列单词,而这些单词按照语义类别组织(如,所有动物在一起,所有水果在一起等),那么这种记忆增强是因为:A. 状态依存性效应B. 情景依存性效应C. 组织策略D. 首因效应18、当个体认为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时所持有的信念被称为:A. 自我效能感B. 成就动机C. 归因理论D. 需求层次理论19、心理学中将人的心理活动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其中,意志过程的核心成分是()。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

安德森 认知心理学及其启示 4注意

中枢能量理论

把注意看做人用于执行任务的数量有限的能量或 资源.
资源的分配受制于个体的唤醒水平、意愿、对完 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任务难度等因素.只要 执行的任务不超出所得的能量,人就能同时进行 两种或多种活动. 反之,如果任务超过了人所拥有的认知资源,人 同时做的事情中有一件事情的加工成绩必然下 降.


能量分配模型

唤醒的来源(情绪 药物 肌紧张)
得到的能量 分配 方案 当前意愿 对能量需求 的评价
可能的活动 反 应
中枢能量理论的实验证据

向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靶子词和非靶子词, 并事先规定了靶子词的范畴(如衣着), 靶子词是双义词,如sock(短袜 痛击)
偏向双义词的适宜意义(如臭的)
非 靶 子 词
注意问题给心理学家带来挑战已经很长时间 了.从历史角度来看,在19世纪后期,注 意这一概念引起了哲学家和心理的广泛关 注.(如詹姆士在1890年出版的《心理学原 理》就指出人的意识具有选择性,它总是对 一些事物更加关注).
然而,由于行为主义对内部过程的极度怀疑 使得注意问题很快就被忽视.在Broadbent 于1958年出版其著作《知觉与交流》后, 注意研究重新受研究者的重视,并从此之后 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议题之一.
注意的认知资源理论



人脑的资源是有限,当需要同时完成几项 任务的时候,就涉及到能量如何分配的问 题. 同时进行两种活动的情况如何,依赖于两 种作业是否相似,作业本身的难易程度以 及个人的技能等因素. 如果让被试同时记忆听觉和视觉两个通道 的刺激,其成绩比同时记忆听觉通道的刺 激要好的多(Allport)

注意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过滤器,它可以对刺激信 息进行衰减和过滤,使其中的一部分信息进入高级 分析阶段,而其余的信息迅速消失(全或无的方式).

登堂入室!10则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

登堂入室!10则社会心理学经典案例

登堂⼊室!10则社会⼼理学经典案例每个⼈都渴望⾃⼰有读⼼术,希望藉此看透他⼈的内⼼。

可每个⼈也都知道并⽆此神奇的⽅法,了解他⼈的想法,必须从⼀个⼈的⾏为开始,以洞察其思想为⽬的,简单的⼗则经典案例让你登堂⼊室。

1、鸟笼逻辑挂⼀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最显眼的地⽅,过不了⼏天,主⼈⼀定会做出下⾯两个选择之⼀:把鸟笼扔掉,或者买⼀只鸟回来放在鸟笼⾥。

这就是鸟笼逻辑。

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只要有⼈⾛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

”⼈们会问:“那么,你要⼀个鸟笼⼲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选⼀,因为这⽐⽆休⽌的解释要容易得多。

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们绝⼤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

所以可见在⽣活和⼯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2、破窗效应⼼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个房⼦如果窗户破了,没有⼈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打破; ⼀⾯墙,如果出现⼀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糟,不堪⼊⽬的东西。

⼀个很⼲净的地⽅,⼈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就会毫不犹疑的拋,丝毫不觉羞愧。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点⽆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们才会⾃暴⾃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阻拦掉,形成风⽓,改也改不掉,就好象河堤,⼀个⼩缺⼝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处不抢,⽆⽇不杀,⼤⽩天⾛在马路上也会害怕。

地铁更不⽤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危。

我虽然没有被抢过,但是有位教授被⼈在光天化⽇之下,敲了⼀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涯,使我多少年来谈虎变⾊,不敢只⾝去纽约开会。

最近纽约的市容和市誉提升了不少,令我颇为吃惊,⼀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复⽣,向上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成就欲望-从海边走进大城市的女生这是一个申请销售培训生岗位的女孩子的画作。

她描述自己的画作,左边,画作的主要部分是家庭生活场景,三人中间的小女孩就是她自己,以前和父母一起捕鱼,养螺。

右半部分是女孩子现在长大成人,希望在大都市打拼下自己的一片天地,未来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

左边是阳光灿烂的,右边是月亮,表示是晚上的场景,走进写字楼的是背影。

从图画中可以看出,家庭对于她来说非常重要,她会为了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努力打拼,有较高的成就欲望,也具备足够的冲劲和激情,愿意承受较大的压力,但她对自己的能力还不是很有信心。

针对这个女孩子的状态,销售类这样需要承担较大压力但是激励较大的工作岗位比较合适她,如果公司能提供相应的培训,她的学习积极性和投入度以及对公司的忠诚度会更高。

案例二:矛盾冲突这是2013年9月25日来面试的一个大四女生的画作。

第一眼看到这幅画就觉得和大部分画作很不一样,仔细看一下感觉不太舒服,我没有密集恐惧症,所以不能用这个来解释。

虽然画面上呈现的是卡通、可爱、爱心这些元素,但又有说不出的诡异,于是先请她自己描述这幅画。

画面中间两个熊头样的是房子,心形的是窗户,耳朵是烟囱,飞出去的爱心是烟,下方是小河,里面有鱼,旁边花瓶状的是树,树上有人,左边上方是太阳,右边是云,在下雨。

她认为人与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是不息的循环,所以她画了这样的一副画,因为没有绘画功底,就是按自己的想象去画的。

我问为什么有的人在树上,有的人飘在空中下方还有波浪线。

她的回答是,在树上的是活着的,飘在空中和水里的是已经去世了的。

面试结束后我仔细再看这幅画,其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越来越清晰。

可爱的熊造型的房子配的窗户是破碎的心;人虽然每个都在笑可是她安排了生者和死者共存;同一幅画中一边艳阳高照一边大雨滂沱;本应挺拔的树木造型没有一笔直线;看似童真的画里门窗紧闭;两只卡通造型的熊的表情都如出一辙地忧伤。

曾见过单一剧烈矛盾的画作,但这样随处可见矛盾而又不那么明显的,还是第一次见。

我不是图画心理的高手,但也知道这个人无法录用了。

这个有双大眼睛,长相清秀身材高挑满脸青春痘的女孩子,虽然不知道她为什么会画出一幅这样的画,但无论如何都希望她以后幸运。

案例三:成就欲望-建在悬崖边的别墅这幅画作的作者是一名男性,描绘的是有朋友到家里来做客的场景:山下有路直通山顶,路边有圣诞树代表着欢乐的气氛,圣诞树旁的树上有秋千,别墅是两层的,窗帘很考究,屋顶上是太阳能板,提供别墅所需要的能源,他和一个朋友坐在别墅外的树下正在烧烤,还有朋友开着跑车正在来的路上。

左边是波涛汹涌的海浪拍打着悬崖,上山的路就沿着悬崖修建,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条“高速公路”。

这天天气不错,出太阳,有点云,不会太晒。

这幅画作最引人注意的是将房子修建在悬崖上,问到这样的设计会不会不安全,他的回答是觉得这样很刺激,而且风景应该很好,看着海浪猛烈地拍打着悬崖上的石头,心里会有一种豪情万丈的感觉。

问到悬崖边的高速公路会不会太危险,他回答说这个的确有一点,当时没想那么多。

谈到别墅的感觉很豪华时,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说房子嘛,当然是要弄得宽敞漂亮一些,住得舒服。

和他一起烧烤的,他希望是足球明星梅西,这是他最喜欢和敬仰的明星。

从画作中能看到,他的成就欲望非常强烈而且富有冒险精神,不到一定的极致不过瘾。

对于已有信息能够发挥想象大胆加工,一般的困难对他不构成阻碍,也愿意付出努力,生性乐观。

只要让他看到希望和未来的成就,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沟通开放度较高,乐于交流。

梅西是个努力的球星,也没什么负面新闻,体现的是积极、正向的状态,这些都是非常好的。

他目前的状态也很稳定,不纠结,就是一副敢打敢拼往前冲的态势。

画作中表现出的一个较为明显的问题在于,他的目标设定有些理想化,对于过程考虑得比较少,作为他的直线领导,需要更多地和他交流拆解目标和实施方法,尤其要注意将他的大目标落地,引导他理解大目标和拆解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每个动作都在时间表中,都服务于大目标,从而充分激发他的内在动力,超水平发挥,完成任务。

案例四:困境中的坚强-向太阳招手从作画过程中看得出这是一个画风彪悍的女性,整幅画完成得干净利落,虽然画竹叶时有涂改,但完工后基本看不出来痕迹。

左边的竹子挺拔而干脆,略向右倾斜,扎根在石头上,房子也修建在这座满是石头的山上,生存环境看起来比较恶劣。

房子在画面中央位置,但不大,房子的正上方有两朵大大的云,一个女孩子的背影在向着太阳招手。

她自己对这幅画作的说明是风从左边吹过来,竹子向右摆,将两朵乌云也向右吹,快要挡住太阳了,画中的小女孩是她自己,虽然太阳快要被乌云挡住,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因此她在给太阳鼓励,相信乌云过后,阳光还会重现的。

画作中显示出她觉得自己目前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劣,家庭给她的支持力度薄弱到几乎没有,象征着自己生命力的竹子顽强地努力挺拔着,不向命运低头。

画中小女孩的年龄显得非常小,也显示出她对于目前环境的无可奈何。

乌云很大很厚,显示她目前的压力不小。

交流过程中她谈到离开家一个人从北方的学校毕业后来南方闯荡,人生地不熟,目前暂时借住在亲戚家,来自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就像是长在不毛之地的竹子。

但是无论怎样,她都告诉自己要坚持、要努力,一定会有云开日出的时候。

她表现出的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都非常难得。

她没有绘画功底,但竹子的形态画得很好,比例和布局也很合理,反映出她是一个智力水平不错,在压力下也能沉得住气的人。

她目前欠缺的,是一个较为明朗和清晰的前景和目标,她还没有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找到目标,只是因为要坚持而坚持着。

如果能帮她理清一个目标,再分解成具体的子目标和行为动作,她的执行力会很强,也会非常努力。

经历过这种心态阶段的人比较懂得珍惜机会的来之不易。

跟她的沟通也可以采用比较直接、开门见山的方式,无需过多迂回,她能照顾好自己的情绪。

案例五:不是圣诞节时的圣诞礼物这幅图画的笔触很重,它来自一位女性。

画作中的许多元素都被重笔又反复描绘过,比如屋顶、树干、月亮、星星、麋鹿和汽车轮子。

圣诞老人正在将一个大礼物袋塞进烟囱,图画中投射的自己正在酣睡中梦到圣诞老人将送来一辆汽车作为礼物。

相对于房子来说,屋外的圣诞树粗壮有力,圣诞老人的尺寸也很大,礼物袋更大。

画这幅画的时间是夏季,离圣诞节还很远。

问到她为什么会在夏季画一幅圣诞节的景象,她说那是她每年最期待的时候,期待从天而降的圣诞老人带来她期盼的礼物。

接下来的问题是,是否每年圣诞节都可以让她梦想成真?她说当然不是,但是期望一直会在。

通常,圣诞节是小孩子的节日,是一种对童话世界的向往。

她已经成年多年,早就知道童话和现实不一样,但内心中仍然渴望圣诞老人能让自己各种美梦成真。

画作中投射的自己很小,反映出她觉得自己能量不足,而渴望有一个圣诞老人般有力的人,带给她想要的东西,哪怕她什么都不做,在睡觉,都能实现。

这个喜欢弹尤克里里的女生对人生有很多期待,但她并不清楚该如何实现,她现在面临的选择也让她无所适从,习惯的处理方法是不去理会,而是把期待放在梦中,放在圣诞老人身上。

不面对现实的员工管理起来难度很大,管理者面对的似乎总是一个状态游离的人,而且也没有管理者能带来圣诞老人那种完美的感受。

管理这样的员工,需要让她参与工作目标的制定、工作方法和步骤的安排并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和检查,避免出现一闪神,她就“进入梦乡”。

案例六:团队画-其乐融融的生活这是一幅由销售团队共同完成的画作,一共用时三十分钟,工作中的团队负责人不在其中。

明确了要求之后团队成员之间不能有言语的交流。

第一位上来画了一个大圆圈,圆圈上画了一些小圆圈;第二位在小圆圈里画上各种菜式;第三位画了七个酒瓶(啤酒);第四位画了一个和那七个酒瓶不同的酒瓶(白酒);第五位画的筷子;第六位画了一圈火柴人;第七位给每个小人画了凳子;第八位在圆圈中间画了装饰花。

观察他们的作画过程,默契流畅,作画风格一致,都比较简洁。

第一个上来的这位没有眼神征求大家意见,非常主动自然地就首先上来了,其它人的表情也没有任何不自然。

前面作画的人都为后面的人留下了发挥空间,最后一位如果不画装饰花,也能有很多元素的想象空间,她也并没有因为是最后一个作画而不顾整体随意添加与整体风格不协调的元素。

每个作画的人并没有特别凸显自己的元素,在领会了主题思想后尽量忠实地还原场景。

画作完成后的讨论阶段,问到第一个作画的人为什么画聚餐的情景,他说因为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喝酒,拿下单会聚,丢了单也会聚,平时隔三差五还要聚聚,这个场景令他觉得温暖愉快。

加上白酒的那位说有时候会加白酒,大部分时候大家喝啤酒。

画凳子的那位说因为人是火柴人,所以他也采用了简笔画的方式。

说明他很自然地从内心愿意融入这个集体。

从画作本身和讨论环节整体上来看都是一个合作默契很高、对彼此都比较接纳的团队。

这个团队已经一起工作三年以上,三年内没有新增成员。

现在公司觉得团队本身和业绩都过于稳定,希望温和扩建,给团队带来一些新的成长。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个团队的文化已经很稳定,成员认同度也很高,彼此又很团结,如果新增人员和现状完全融合,被接纳的程度会高,但是很难达到公司希望的带来新成长的目标;如果有一些冲突,很容易被团体排斥和边缘化,仍然无法实现目标;冲突过猛会让现有团队激烈反弹,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需要团队每位成员的现状分析,包括工作、生活的平衡要求、成就欲望、沟通开放度和风格、压力来源等方面做细致的分析,才能把握好新进人员的数量、时间点和特质、背景等招聘要求,以及规划团队的各种融合活动、技能和自我提升训练的内容和实施时间表,确保项目能顺利达到目标。

案例七:小小的我和高高的山这幅画作出自一个男生之手,毕业于一所211综合性院校,目前是应届毕业,还没有落定工作。

沟通和交流显得很热情、积极。

这幅花了整整30分钟的画所有的笔触都很轻,只在整个画面中占到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留白。

他自己给画作起名“日出”,问到为什么起这个名字,他说,因为日出代表希望。

他描述画作的时候谈到画中的人是自己,走了很多路,历尽艰辛向山顶爬,山很高,怕得很辛苦。

但因为相信爬到山顶就能看到日出,就算是再累,有希望就会坚持努力。

他谈到这段的时候,状态和之前大不一样,神情开始有点散,音调也像他的画作一样,轻轻的。

从画面来看,房子、树和人都非常小,而山很高大,也看不到上山的路径,太阳被山遮挡住一大半,只露出一个角。

他对自己不自信,对未来怀抱美好期望,但他觉得实现美好期望的过程非常艰辛,正是这种艰辛的感觉让他觉得自我很弱小,他也没有感受到来自外力的支持。

挑战巨大的行业或岗位目前对他来说也会构成压力,他需要对工作内容和实际情况有更清楚的认知才能判断是否能承受,对比平均水平来说,会偏弱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