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
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
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技术转移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这种跨国技术转移的趋势不仅推动了全球产业的发展,也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国际技术转移的背景和动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创新能力的提升,跨国公司越来越意识到国际技术转移的重要性。
他们通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技术转移,既可以获取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又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和提高市场竞争力。
首先,跨国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有助于提升全球创新能力。
通过在不同国家的研发中心之间进行技术转移,跨国公司可以分享不同国家的技术和知识。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全球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其次,跨国技术转移可以帮助公司在各个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通过将先进技术引入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可以迅速占据市场份额并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同时,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公司可以逐步改善和优化技术,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二、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模式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模式。
首先,技术授权是一种常见的技术转移方式。
通过与其他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跨国公司可以授权其技术给其他公司使用。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扩大市场份额,并利用其他公司的分销网络和销售渠道。
其次,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技术转移。
例如,跨国公司可以在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引入当地。
通过这种方式,跨国公司可以在新市场获得技术优势,并推动当地产业的发展。
另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并购或收购其他公司来进行技术转移。
通过收购具有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公司,跨国公司可以迅速获得技术优势,并加速创新和研发的进程。
三、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跨国公司的国际技术转移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概要
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摘要:技术创新是一个国家或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愈来愈密切,使得技术创新的发展速度和影响力得以空前的发展。
未来世界经济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技的竞争,谁科技能力强,谁就能占领21世纪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因此,长期以来跨国公司一直将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
本文主要从技术创新策略、R&D战略联盟、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机构、加强对R&D投入;加强R&D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使用、R&D的国际化趋势等方面来分析探讨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从而使人们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战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近几十年来,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全球经济中最有份量的角色之一,除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精湛的工艺设备和本国完善的科研基础设施等有形资产外,更主要的就是跨国公司拥有技术创新的能力,以及商标、专利技术、组织管理和营销技能等各种无形资产。
正是凭借着对以上两种资产所有权的垄断优势,跨国公司才得以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对于跨国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则是至关重要的。
一、技术创新策略众所周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跨国公司一般都是靠自己独特的产品和先进的技术来建立市场竞争优势的,从而使产品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因此,为了保持各种优势,跨国公司都把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并通过不断增加对研究与开发的投入等方式,获取新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一)实行R&D战略联盟战后,跨国公司之所以能取得长足的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跨国公司在新技术的研制和新产品的开发上具有绝对的优势。
但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费用、难度和风险也相应增加;而另一方面,产品标准化趋势不断加强,新产品的生命周期缩短,即使实力雄厚、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也难以单独承担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巨额资金,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风险。
因此,从8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为了保持和扩大生存与发展空间,纷纷组建不同形式的跨国公司战略联盟,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方面的R&D战略联盟。
技术转移周期论
国际技术转移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中国家不仅资本不足,而且还缺乏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这后一点比起资本不足来更是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发展中国家应重视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利用国际技术转移,引进与消化、吸收并重,并在此基础上加快自己的科学技术研究,以尽早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1)第一阶段。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实力强的国家,在技术创新的初期,通常不会将新技术转让给其他国家。最好的对外经济战略是,利用新技术的独占优势,制造新产品,并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对于国外市场的需求,通过出口部分产品加以满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和运输费用,尤其是便于防止新技术泄密。这是对外经济战略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一个阶段,技术创新国显然是利用垄断新技术的优势独占市场。
(2)第二阶段。但是随着出口的增加,外国终将模仿、掌握新技术并制造新产品。这时,为了继续利用新技术牟取利润,最为有利的做法是到出口对象国进行直接投资,利用东道国的资源,加上自己的创新技术,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由于东道国是该产品市场的新进入者,因而无法与技术创新国抗衡。在第二阶段,技术创新国的对外经济战略目标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以阻止别国进入市场。
对外直接投资总是伴随着技术的输出,虽然这时的技术输出还只是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第二阶段已是技术跨国转移的阶段。
(3)第三阶段。随着时日的推移,创新技术就会变为标准化技术,变为普通技术,技术创新国的垄断优势消失,技术摸仿国的生产规模已经扩大,使得投资国利润下降。这是因为这时世界市场的竞争已经不是有无创新技术的竞争,而是价格的竞争;但价格水平主要取决于成本水平,特别是取决于劳动成本水平,在这方面,投资国原有的优势丧失殆尽。因此,在第三阶段,技术创新国的企业不得不依靠技术输出来维持其收益。由于不同国家的需求与资源的关系不同,就是在同一个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与资源的关系也不同,这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特别明显,因此,技术的国际流动也就成了必然。
从新技术角度谈谈你对跨国公司的看法
从新技术角度谈谈你对跨国公司的看法跨国公司的定义与发展历程跨国公司的定义跨国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TNC),也被称为跨国企业,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形式。
跨国公司通常在其总部所在的原产地以外的多个国家设立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并在这些地方进行生产、销售、研发等商业活动。
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跨国公司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跨国公司的规模和数量逐渐增长。
在20世纪,跨国公司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跨国公司得以更便捷地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
新技术对跨国公司的影响信息技术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快速进步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信息技术提供了全球化经营所需的信息与沟通渠道,使得跨国公司能够实时获得市场信息、生产数据等重要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信息技术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全球资源整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此外,信息技术也推动了跨国公司的管理革新,通过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提升了管理水平和效能。
人工智能的应用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新兴技术,在跨国公司的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人工智能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
其次,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过程优化等领域,实现智能化生产和高效供应链管理。
此外,人工智能还可以在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作用,例如智能招聘、员工培训等方面。
云计算的推动云计算是一项基于互联网的技术,通过将计算和存储资源集中于云端服务器,并以服务方式提供给用户。
云计算技术对跨国公司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云计算技术可以帮助跨国公司实现全球资源的共享与管理,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合作效能。
其次,云计算可为跨国公司提供灵活的企业信息管理解决方案,并提供可靠的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性。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
第五章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技术转移战略是跨国公司技术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动机是将跨国公司拥有的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加以应用,从而获取最大收益。
大多数现代技术是跨国公司R&D直接投资的结果,并以专有权的形式存在。
跨国公司控制着绝大部分世界先进技术。
据联合国统计,跨国公司大约控制着世界80%以上的新技术、新工艺的专利,参与70%以上的国际技术转移活动。
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技术中,跨国公司所有的高达90%1。
跨国公司既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转移和技术输出的主要载体。
第一节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根据联合国《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对技术转移的定义:“技术转移是指关于产品制造、生产工艺或提供服务系统的知识转移,不包括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赁”。
技术转移的对象是技术知识及随同技术知识一起转移的机械设备,其中既有独立技术,也包含隐含技术。
独立技术是指不改变现有的生产要素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新知识。
独立技术转移的形式常常是以许可证的方式进行,包括专有技术、设计与操作手册等。
隐含技术是指技术依附于某一特殊的物品当中如机器设备,也可能存在于一个完整的项目内,通过国际贸易就可以购买这种技术。
从本质上来讲,技术转移不仅仅是技术交流以及随同技术交流的机械设备的转移,而且是高技术在新环境中被有效获得、吸收、掌握的全部过程。
技术转移可以划分为两类:垂直型技术转移和水平型技术转移。
垂直型技术转移是指将技术从一个发展水平向另一个技术水平转移,如将基础研究的科技信息转移到应用研究或产业应用。
水平型技术转移指技术信息从一个组织向另一个组织转移。
技术转移可以从一种应用转移到另一种应用(水平型),也可以从基本原理转移到具体应用(垂直型)。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包括:技术产品的国际贸易,专利的国外转移,国际技术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等形式。
近年来,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发展迅速。
在国际贸易方面,从1970至1995年,高技术贸易所占比例从9.5%上升到21.5%。
大学课程《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PPT课件:第七章:跨国公司经营战略(4):技术转移
利润=销售收入-基本生产成本-特别成本 设出口成本为Cx,直接投资成本为Cd,许可证贸易成本为Cf,则, 如果Cx< Cd且Cx< Cf,选择出口方式; 如果Cd < Cx且 Cd < Cf,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方式; 如果Cf < Cx 且Cf < Cd,选择许可证贸易方式.
2.跨国公司国际技术转移理论
2.1技术差距论
最早由克拉弗斯(I.Klarvas)和波 斯纳(M.A.Posner)提出,之后克鲁 格曼(Paul Krugman)、多拉 (Mochel Dollar)、詹森和菲斯比 (Jensen & Thursby)、西莫利 和萨特(Cimoli &Soete)等相 继发展了这个理论。
纸\技术说明书\技术示范和技术指导等. (3)提供技术服务. 3.2影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因素 (1)母国政策 (2)技术特性 (3)东道国政策 (4)技术输入国的资源条件
3.3直接投资途径的技术转移效应
1.正效应 (1)激励与示范效应 (2)节约效应 (3)溢出效应 2.负效应 (1)技术获得与使用的高成本 (2)技术依赖与技术不适用 (3)对当地企业成长的制约
2.3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
(1)弗农(Vernon)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一国一项产品技术的导入\成长\成熟\衰退周期中,初期采用出口方式,
成熟期采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利用东道国区位优势;衰退期采用许可证 贸易形式转让技术. (2)小岛清(Kojima)的产业转移周期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也称边际产业) 依次进行. (3)斋藤优的N-R制约论与技术转移 斋藤优在1979年<技术转移论>中提出N-R制约论. N-国民需求(national need),R-资源(Resources)(技术\资本\劳动\原材料\机器设备等).如果N-R 关系中,资源不能够满足国民需求,就会产生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后,企业会 把原有技术转移到其他国家的企业中去.这样, N-R瓶颈—技术创新—转 移-- N-R再瓶颈—再创新—转移,形成了技术创新与转移的循环向上的趋 势.
试论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
口 情况 下
,
可 将其 中大 部 分 或 一 部分 外 汇 收 入 转 化 为股 权投 资
) 税 收方 面 对 通过 对外直接 投资而 带动 2
。
确定 优先发 展 的 海外 投
资产业 通 过关 税 外 汇 贷款 等 经 济 杠 杆 加 以 调节 并将 海外 投资 的资金 流 向 同国 内产 业 结 构 调整结 合起来
1:
、 、 . ,
术 专有技术或商 标的使 用权 产 品 的制造权 或 出 售 权 出 售 给 其 海外 子 公司 或 无关 的海外企业 许可文 易 的授权 范围包括 独占许可 排他许 可 普通 许可 分 许可 和文 叉 许可等
。 : 、 、 、
( 参 见表 1 )
表
许 可各 方权利关 系
, , ,
.
技术 出 口 可 以 ! 接 一 次 性地 获 得丰 厚 的 利
, .
、
果表 明 技术输 入 虽 然 需 要 花 费大 量 外 汇 但 比 起 自 行 研 究与 开 发的花费 要 少 得 多 还 能 节 约 研 究与 开 发 的时间 这对大 多数 资金力 量 并不 丰厚 而 与 经 济发达 国家的技术差距 又 较大 的发 展 中 国 家 来说是十分 有 意义 的
。
,
出 口 的机 器 设备 原 材料 和 中间产 品 实行 出 口
退 税 ; 对资源 开发 型 海外投 资项 目产品的 进 口
,
( 作者单位
:
东北 财经 大 学 )
一
22
一
一 从 技 术输 出方 看 其 原 因 有 以 下几 点
1
.
,
:
因 此 对 他 们说 通 过 国 际 间的技术转移输 入 技术 可
跨国公司的国际创新与技术转移
跨国公司的国际创新与技术转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其业务扩展到不同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国际创新和技术转移成为了跨国公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的国际创新与技术转移,并分析其对企业和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跨国公司的国际创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面临着来自市场竞争和技术变革的双重压力。
为了保持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选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创新。
国际创新可以理解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协同开展研发活动,以提供创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跨国公司通过与本地企业、研究机构以及政府合作,实现技术交流和共享资源,加速创新的过程。
国际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技术研发的全球分工。
跨国公司可以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使得创新活动更高效、更专业化。
例如,一家汽车制造公司可以在不同国家进行研发,其中某些国家可能在动力系统方面具有技术优势,而另一些国家则在车身设计和安全技术方面更为擅长。
通过跨国合作,公司可以更好地利用技术专长,提高创新效率。
此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通过国际并购来实现国际创新。
通过收购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企业,跨国公司可以获取他们的专利、技术和创新能力,促进自身的研发活动。
国际并购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还可以加快技术转移和创新的过程,提升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二、技术转移的重要性技术转移是指将技术知识和专利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的过程。
在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技术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技术转移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加速产品开发和改进,提高企业竞争力。
首先,技术转移可以帮助跨国公司更好地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
通过将技术从总部或高级研发中心转移到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跨国公司可以更贴近市场,提供适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公司通过技术转移,在中国市场推出了一款符合中国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手机产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次,技术转移可以促进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链整合。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转移理论及其成本战略分析
的实际意义 , 不妨假定 C >0这意味着 c >O 2 r x 。( ) 式给出了反需求 函数 。
() 2
口加工区 、 保税区 、 高科技 园区等经济特区 , 竞相 给 予跨 国公司各种优惠政策 ,希望以此吸引跨国公 司 投资于高科技产业。 但是 ,97 19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 发生使人们痛苦地认识 到 .跨国公 司投资的高科技 产业是很少 的。其实 , 早在 19 年代初期 , 程度 间 存在相关关 系。这方面的文献可以参见 H r m n o ta 和 s
一
0表示研发的成本 系数。其次 , , 在国外进行生产还需 要支付技术转移成本 。跨 国公 司的技术创新分为两 个阶段 , 第一 阶段是在母 国进行 的 , 是技术 的原创 , 第二 阶段技术转移到东道 国,需要结合东道 国的技
8l一
图 l 0 时 与 的关 系 【 <
i , 2  ̄ -2 ,s _A
在 () 3 式中, 第一项表示利润变量 , 接下来的三项 分 别 表示 不 同类 型 的附 加成 本 。这些 附加 成 本依 次
为: 首先 , 由于在 1中假 定 研发 水 平 引起 生 产边 际 成 本 的线 性 减少 。 虑 到 这种 减 少 将 越来 越 困难 。 考 可 以假 定 引起 了公 司 ( ) 的 固定 成 本 , 中 > ‘ 其
一
、
跨 国公 司对 外技术转 移理论 演化 及其模型分析
发 的( 节约成本 ) 效率 , ‰标记的企业 R D的水平 用 &
减 少 了边 际成 本 。出 口产 品将 受 到 运 输成 本 或 者关 税壁垒 t 的影 响 , 而这 可 以通 过 F I 免 。根据 问题 D避
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
势 。 1 所 有权 优势 ( w esi A vnae)即企业 自身特有 的优 . O nr p da t s, h g 势 。 包括 企 业 的生产 要素 禀赋 ( 它 自然 资源 、 资产 和技 术劳 动力) 等 有 形优势 , 包括 垄 断地位 、 也 经营 才能 、 技术 专利 等无 形的优 势 。 企 业 有形优 势和 无 形优势 的综 合 , 决定 了企业 对外投 资 能力 的大小 。 2 内部化 优 势( t azt n dat e)指 企业 为避免 市场 的不 . I e la o A vn g s nr i i n a , 完全 性影 响 而把 企业 的特 有优 势保持 在 企业 内部 ,把市 场 的交易 关系 变 为企业 内部 的关 系 , 内部进 行更 好 的资源 配置 , 在 以克 服在 外部 市场进 行交 易的不 利条件 。 . 3 区位优势 (oao d at e) L ct n vna s, i A g 即 国家投 资环 境特 有 的优势 。 果在 外 国生产 比在 本 国生产利 润 如 高 , 业就 会对 外直 接投 资。 企 所 有权 特 定优势 和 市场 内部化优 势是 跨 国公司 对外投 资 的必 要 条件 , 们并 不 能决 定一个 公 司一定 要通 过直 接投 资参 与 国际 它 经 济活 动 , 区位 优 势则 是跨 国公司进 行对 外投 资 的充分 条件 , 而 二 者 的 结合 决定 了直接 投 资 的发生 。 四, 国际技 术转 移的 政策 含义 以及对 我 国的 启示 技 术转 移可 以加速 经济 发展 , 给技 术 的输 出、 输入 者都 能带来 利 益 , 是世 界 经济 实践 所证 实 的。在今 天 的国 际经济 中 , 这 引进技 术对 于 发展 中 国家具 有更 重要 的作 用 , 发展 中国家在 引进 技 术 但 的过程 中 , 强调 技 术的 适用 性, 本 国的经 济发 展 目标 、 素 禀 应 与 要 赋特 点 以及 该国 的技术 吸收 能力 相适应 , 引进 与 消化结 合考虑 , 而 且还 应 该努 力争取 技 术开发 的 自主 , 以跟 上世 界 的先 进 水平 。
论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
论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摘要: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和国际技术转移的主体。
文章重点考察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和全球扩张方式,在此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和有关启示。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战略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载体和国际技术转移的主体以及对外直接投资重要渠道的跨国公司,不仅在数量和规模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其经营策略和具体运作方式上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据初步统计,目前跨国公司的数量已经达到6.3万家,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附属公司更是高达69万家,几乎覆盖了世界上的每个国家,控制着世界生产的40%,国际贸易的2/3,国际技术贸易的60%—70%和对外直接投资的90%,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新形势,纷纷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逐步推行全球扩张政策,从而使跨国公司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整体趋势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和特征。
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战略转变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背景下,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微观载体和主要动力的跨国公司纷纷扬弃过去的市场战略和资源战略,相继推行全球战略。
一般来讲,战略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确定的长期目标和行动纲领,它在国际性企业的全部工作中占有中心和支配地位。
有学者认为,跨国公司的本质就是推行全球战略,全球战略是跨国公司的灵魂,是区别于国内企业的根本特征。
但是全球战略的实施有一个历史发展和演变的过程,只有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跨国公司自身条件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采取全球战略。
例如,在19世纪6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的一些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率先提高关税壁垒等贸易障碍,国际市场被分割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多国国内市场,直接出口受到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为获取高额利润不得不采取市场战略在当地直接从事生产和销售活动,其业务特点是分布在海外各地的子公司拥有高度的独立性,不仅它们之间互不影响、互不进行业务往来和信息交流,而且与母公司的联系也比较少,子公司全权负责当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反映了跨国公司内部初期的、浅层次的国际分工,因而还谈不上什么一体化经营。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转移理论及其战略分析
跨国公司对外技术转移理论及其战略分析本文通过回顾跨国公司行为理论的发展脉络,结合模型分析提出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所实现的技术转移程度与东道国自身的技术能力、技术水平密切相关,尤其是根据这种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成本分析可以看出,技术先进与否主要在于其适应性,即考虑成本产出的技术进入意愿。
所以,基于成本考量的国际生产合作是今后进行有效技术转移的关键。
关键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成本战略理论模型分析假设世界由两个国家组成,一个是发达国家(A国),另一个是发展中国家(B国)。
A国的一家厂商生产某种同质的产品,其需求全部在B国。
厂商可以用不同的技术水平来生产这种产品,其研发在A国进行。
在确定了生产技术后,厂商要选择在A国生产并出口到B国,或者在B国直接投资进行生产并销售。
厂商决策的依据是其利润的最大化。
,,(1)式(1)给出了在厂商在h位置生产的边际成本,并且h={E,F};而θ和是正的常量。
θ可以理解为研发的(节约成本)效率,用标记的企业R&D的水平减少了边际成本。
出口产品将受到运输成本或者关税壁垒的影响,而这可以通过FDI避免。
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不妨假定>0,这意味着>。
式(2)给出了反需求函数。
(2)其中,>0,是厂商愿意提供产品的最低价格,并且>0,可以解释为市场的规模大小。
总利润函数可以如式(3)所表示:在式(3)中,第一项表示利润变量,接下来的三项分别表示不同类型的附加成本,这些附加成本依次为:由于在1中假定研发水平引起生产边际成本的线性减少,考虑到这种减少将越来越困难,可以假定引起了公司的固定成本,其中>0,表示研发的成本系数。
在国外进行生产还需要支付技术转移成本。
跨国公司的技术创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母国进行的,是技术的原创,第二阶段技术转移到东道国,需要结合东道国的技术水平、制度与文化背景等具体环境,从而产生技术转移成本。
这可能包括技术转让的谈判费用、使技术适合于东道国环境的改进费用、对东道国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费用等。
经济发展与跨国公司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
经济发展与跨国公司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经济发展已成为各国追求繁荣与进步的首要目标之一。
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与技术转移无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跨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MNCs)作为全球化时代的中坚力量之一,在推动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经济发展与跨国公司促进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转移的关系,以及其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外商直接投资是指一个国家的投资者在另一个国家建立企业或购买企业股权,并在投资国的日常经营与决策过程中拥有较大的控制力。
外商直接投资不仅带来了资金的流动,还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技术与先进的生产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接受国的经济发展。
首先,外商直接投资为接受国注入了大量的资金。
这些资金可以用于改善基础设施、提高生产能力、培训劳动力等方面,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大量外商直接投资涌入,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
其次,外商直接投资引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
跨国公司通常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擅长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
这种管理经验能够在接受国内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整体经济运作效率。
另外,跨国公司还带来了领先的技术与生产工艺,极大地提升了接受国的产业水平。
例如,汽车行业中,各大跨国汽车公司的投资,带来了先进的汽车制造技术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接受国汽车产业的崛起。
最后,外商直接投资还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跨国公司的投资通常伴随着企业的扩大与生产能力的提升,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提高了接受国的就业率,也带动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
二、技术转移的意义与影响技术转移是指在跨国公司的投资过程中,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流动到接受国的过程。
新时期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战略
跨国公司凭借其自身的技术垄断优势,已经成为世界先进技术和绝大多数前沿技术的创新者,并且也已经成为全球技术转移和扩散的主体。
《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美、日、欧跨国公司的技术贸易额占全球技术贸易总额的97%。
报告指出,外国对华直接投资虽然在二00六年出现百分之四的小幅下降,但这主要是由于二00五年出现了巨幅增长,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继续位于发展中国家首位。
但是,报告同时指出,二00七年上半年全球跨国购并比去年同期增长近百分之六十。
无庸置疑,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将面临对东道国技术转移的新阶段。
如何克服来自跨国公司的技术流入垄断障碍,如何在新时期与跨国公司的国内合作国际化浪潮中实现有效的技术转移,无疑需要重新思考新阶段跨国公司对发展中东道国的技术转移战略变化。
一、缔结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知识联盟20世纪70年代末,跨国公司之间以产品为核心缔结战略联盟,目的在于实现规模经济、降低产品成本、改进供货质量和提高供货效率。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出现了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产品寿命周期缩短以及许多高科技产业交汇发展的新趋势,即使是寡头垄断企业也难以在所有技术领域的所有环节均占有优势,更难以承担独立技术研发所需要的巨额投资和高风险,因此,跨国公司之间纷纷缔结以R&D活动为核心的战略联盟。
共同投资、联合开发、共担风险、共享成果成为这种战略联盟的基本原则,从战略上保持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技术领先的地位是联盟各方所追求的首要目标。
这类联盟的典型例子之一是美国IBM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为联合开发新一代集成电路而建立了联合R&D实验室。
在新的竞争形势下,技术密集型行业,如电信、计算机、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运用战略联盟加快技术研发现象非常普遍。
据统计,目前跨国公司的战略联盟中,技术研发型占到55%,这种战略联盟正在形成有关市场的主导力量。
由于这种以知识为基础的战略联盟往往是实力雄厚、技术精湛的跨国公司之间的强强联手,而且这些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足以使他们取得相当大的市场支配力量和市场份额,因此,跨国公司联合R&D机构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业化比率日益上升、研发风险明显下降。
技术转移周期理论下跨国企业的发展战略
优的眼中 ,这项技术的还远远没有到寿终正寝 的地步 ,因为他想到 了在 那些落后的国家 ,可能 正向技 术还 正处 在引入 期 ,有 着巨 大的发 展前 景。这是基于这个原因 ,他开始了大量 的研究调查工作 ,并 得出 了新 的 技术转移周期论 ,这个 理论的诞生 不仅为发 达 国家 带来 了大 量的利 润, 也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 济发展 和技术进步做 出了巨大的贡献。 根据斋藤优 的技术转 移周期理论 ,一项技术从母 国转移 到其 他 国家 要经历三个 阶段 ,分别是 商 品输 出 阶段 、直 接投 资阶段 和技 术输 出 阶 段 ,当一项 技术最用 以专利权 的形式转移给其他 国家 的公 司 ,母 国公 司 彻底 的失 去了这项技术 的所有权 ,至此 ,在母 国,这项技术在 真正的结 束 了 自己的生命周期 。而在技术转移 的初期 ,无论是商 品输 出阶段 .还 是 直接投 资阶段 , 企业对 于该项技术是有这所有权的 ,因此大量 的附加 值都 成了了企业 的额外利润 ,而这些利润为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 提供 了 大量 资金 ,可谓一举两得 。1 9 8 6年 9月,他在新 的专 著 《 技 术转 移的 国际政治经济学》 中把 这种 “ 假说 ” 作为 一种理论 加 以运用 ,为 各 国 的跨 国公 司的技术转移提供 了巨大的理论支持 。 可 以说 ,斋藤优 的技术转移周期论 同雷蒙德弗农的产品生命周 期论 样 ,都将某种产 品被市场淘汰作为 了一项技术生命 周期 的结束 ,但是 前者在后者 的基础上 ,引入的新 的国际贸易视角 ,把技术转移看作 是一 项新技术诞生之后必然归宿 ,因为企业家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本质会 使其 想要尽可能 的在该项技术上获得更多的利润 ,而国家间的技术转移 则为 此提供 了巨大的平 台和空间 ,通过将技术生命 同企业对 利润的追逐 二者 有机 的结合起来 ,从而解释了形成技术转移的机制 , 并 进一步分析 了技 术转移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系统的阐述了国家之间进行 技术转移 的具体 方式 ,为各 国的跨 国公司之间的技术转移策略的指定 提供了很好 的理论 支持 。 二 、我国技术转移所经历的各个阶段 1 、我 国技 术 转 移 的 发展 历 程 在改革开放之前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 的国际贸易的量是非 常 有 限 的 ,更 不 用 说 与 技 术 转 移 相 关 的 国 际 贸 易 了 。然 而 , 随 着 我 国开 始 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大量的境外资本纷 纷涌人 中国,在抢 占大部分 中国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方式_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1)
许可证的方式是比较适宜的。经 因素, 我们提出了跨国公司实施 区政府的政策体系, 特别是对外
济利益导向型企业将资源配置到 技术转移的总体分析模型。
商投资企业的政策, 对跨国公司
从适应性到操作过程中以提高产
跨国公司是技术转移的具体 技术转移的成效具有决定性作
出, 而技术竞争力增强企的业则 承担者, 作为企业, 它的一切行为 用。技术很难在一个政府干预频
Forum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方式、 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胡剑波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作 为国际间技术转移主体的跨国公 司无疑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并日 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和技术 进步的重要力量。一方面, 跨国公 司利用其市场、技术优势在全球 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 实现利润 最大化; 另一方面, 广大发展中国 家和地区也希望通过吸引跨国公 司的直接投资, 推动本国的经济 增长和技术进步。随着中国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WTO) , 开放的逐 步深化, 跨国公司与中国的贸易 投资和技术合作也更加密切, 极 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迈入全球化 的进程。
了动态的特征。从以上跨国公司 技术转移方式及总体分析模型来 看, 跨国公司实施技术转移的行
年, 而在中国的桑塔纳几乎二十 年不变, 原因之一就是桑塔纳的 每一次升级都要得到当地政府的
跨国公司实施技术转移将根 为受到东道国或地区多种现实因 批准才行。这正是由于行业内政
据对总收益和总成本的对比程 度, 按照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和
国际经济合作 2008 年第 2 期
· 51 ·
Forum
图 1: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方式选择的一般模式
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虽然涉及的
因素很多, 而且因素之间也存在
相互影响关系, 但综合起来, 跨国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南亚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南亚经济的推动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成为了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一环。
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这种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本文将探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对东南亚经济的影响,并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在提升东南亚地区的产业水平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东南亚地区在技术和设备方面的短缺,跨国公司带来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不仅增强了当地企业的竞争力,还促使其向更高端产业链迈进。
例如,中国企业在东南亚投资建设高速铁路项目,引进了先进的铁路技术和设备,极大地促进了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了当地的交通运输水平。
其次,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还带动了东南亚地区的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的提升。
随着技术的引进和吸收,东南亚地区的企业开始培养自己的研发团队,加强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电子科技产业中,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催生了东南亚地区的创新企业,如新加坡的硅谷科技园和马来西亚的创新科技园,这些园区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推动了该地区的创新发展。
此外,跨国公司技术转移还为东南亚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随着技术转移的进行,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需求也逐渐增加。
跨国公司投资的建厂和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还提升了员工的技能水平。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日本车企的技术转移为东南亚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培训了大批的技术工人。
这些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了贫困率。
然而,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些跨国公司未能充分保护技术和知识产权,导致技术泄露和模仿的问题。
这一问题既制约了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的深度和广度,也削弱了东南亚地区的创新能力。
因此,东南亚各国应加强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和执法力度,为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提供更好的环境。
【推荐下载】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
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技术转移是指因经济原因产生的,用于生产的工艺、程序和方法等系统知识在国际间的转移。
对技术输入国来说,技术的引进能够带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
从技术输出者的角度来说,也是转移即将过时的技术,延长某种技术生命周期的手段,同时也会带来转移技术的经济收益。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经济体和企业引进技术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0-T1。
在该阶段,产品在创新国被发明或创造出来,并开始在创新国国内生产和消费,产量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这一阶段,创新国的生产全部用于本国的消费。
当创新国的生产超过消费时,即在T1时创新国开始出口该种新产品。
第二阶段,即创新国出口、模仿国开始消费该新产品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1-T2。
在该阶段,创新国的生产除满足本国消费之外,还向其他国家出口,模仿国则认识到该种产品,并开始消费。
创新国的厂商由于拥有对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所以能够获得国内外的垄断性利润。
在T2时,创新国达到出口顶峰。
第三阶段,即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2-T3。
在该阶段,这一创新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标准化,模仿国厂商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并且自我供给消费,创新国的出口逐渐下降。
到T3时,创新国出口为0,模仿国开始停止进口该种产品。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显着,我国及时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应对方案。
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试论推进家电企业。
2009年6月1日,国家在已经实施了家电下乡政策的基础上,又推出了促进城市消费的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北京、上海等9个试点省市也于8月份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根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9年12月30日,9个试点省市共回收旧家电402.6万台,销售新家电360.2万台,销售额达到了140.9亿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从技术转移的周期理论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
外经济战略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和分析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以及技术转移周期中出口、直接投资和技术输出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跨国公司对外经济战略的重要部分,其中重点分析了决定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
最后简要阐述了国际技术转移的政策含义以及对我国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技术转移周期理论;跨国公司;对外经济战略
一,技术转移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技术转移是指因经济原因产生的,用于生产的工艺、程序和方法等系统知识在国际间的转移。
对技术输入国来说,技术的引进能够带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给引进技术的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同时技术的引进会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从而提高引进技术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从技术输出者的角度来说,也是转移即将过时的技术,延长某种技术生命周期的手段,同时也会带来转移技术的经济收益。
总的来说,一个国家经济体和企业引进技术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利益的驱动。
从技术转移的角度来看,国际贸易中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第一阶段,即产品创新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0-T1。
在该阶段,产品在创新国被发明或创造出来,并开始在创新国国内生产和消费,产量不断提高,生产能力不断扩大。
这一阶段,创新国的生产全部用于本国的消费。
当创新国的生产超过消费时,即在T1时创新国开始出口该种新产品。
第二阶段,即创新国出口、模仿国开始消费该新产品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1-T2。
在该阶段,创新国的生产除满足本国消费之外,还向其他国家出口,模仿国则认识到该种产品,并开始消费。
创新国的厂商由于拥有对新产品的生产和市场上的垄断地位,所以能够获得国内外的垄断性利润。
在T2时,创新国达到出口顶峰。
第三阶段,即模仿国开始模仿生产该产品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2-T3。
在该阶段,这一创新技术已经成熟,生产过程标准化,模仿国厂商开始模仿生产该种产品,并且自我供给消费,创新国的出口逐渐下降。
到T3时,创新国出口为0,模仿国开始停止进口该种产品。
第四阶段,即模仿国产品进入创新国市场的阶段,在图中表示为T3以后。
该阶段,模仿国由于规模优势或其他比较优势,生产迅速扩大,并开始以低成本出口,创新国在该种产品的生产上已经失去了比较优势,生产逐渐下降,开始进口该产品满足本国消费。
在实践中,创新国开始出口和模仿国开始消费之间可能存在水平距离,主要是取决于两国之间的收入差距。
另外,模仿国可能先向其他国家出口,然后才向创新国出口,因而创新国出口为0与模仿国开始对外出口之间也可能存在时间上的差距。
这样四个阶段结束之后,该商品即在创新国完成了自己的生命周期,随着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便在模仿国开始并进行着自己新的周期,在生命周期延长的过程中,该产品能够尽量为人们创造利润收入。
二,技术转移的周期过程
按照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特点,一般来说占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在对外经济战略上大都经历三个阶段:新产品出口、直接投资生产该产品和技术转让。
具有新技术优势的企业,第一步总是以产品出口获利,有着独占市场的性质;当出口市场开始生产该产品时,该企业可以利用东道国的资源直接投资获利;当东道国生产扩大利润下降,企业可以通过输出技术获得收益。
不同国家的需求与资源的关系不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求与资源的关系也不同,这样技术就会产生流动。
三,跨国公司的对外经济战略与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在今天的国际经济条件下,跨国公司大都是遵循着上述的周期过程来处理出口、直接投资和技术转移以牟取最大的利益,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不过,由于大多发展中国家从对本国产业进行保护的角度出发,对于外国的产品进入本国市场设置有一定的障碍;若是直接将创新技术转移至进口国,对于输出者来说,进口国厂商通过低成本等比较优势,将会抢占输出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甚至反过来向输出国出口,占领输出者在本国的市场,这样输出者的利益就会大大受损。
所以,产生了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1977年,英国里丁大学教授约翰·邓宁(John Dunning)提出了"国际生产折中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认为一个企业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从事国际经济活动的条件,包括所有权特定优势、市场内部化和区位特定优势三种优势。
1. 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s),即企业自身特有的优势。
它包括企业的生产要素禀赋(自然资源、资产和技术劳动力)等有形优势,也包括垄断地位、经营才能、技术专利等无形的优势。
企业有形优势和无形优势的综合,决定了企业对外投资能力的大小。
2.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指企业为避免市场的不完全性影响而把企业的特有优势保持在企业内部,把市场的交易关系变为企业内部的关系,在内部进行更好的资源配置,以克服在外部市场进行交易的不利条件。
3.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s),即国家投资环境特有的优势。
如果在外国生产比在本国生产利润高,企业就会对外直接投资。
所有权特定优势和市场内部化优势是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必要条件,它们并不能决定一个公司一定要通过直接投资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而区位优势则是跨国公司进行对外投资的充分条件,二者的结合决定了直接投资的发生。
四,国际技术转移的政策含义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技术转移可以加速经济发展,给技术的输出、输入者都能带来利益,这是世界经济实践所证实的。
在今天的国际经济中,引进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重要的作用,但发展中国家在引进技术的过程中,应强调技术的适用性,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目标、要素禀赋特点以及该国的技术吸收能力相适应,引进与消化结合考虑,而且还应该努力争取技术开发的自主,以跟上世界的先进水平。
参考文献:
[1]黄卫平,彭刚. 国际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郭燕青,王永娟. 跨国公司技术转移战略的理论适用性及其启示[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