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的误区及策略
浅谈随文练笔训练的有效策略
浅谈随文练笔训练的有效策略随文练笔训练是指通过不定期地写作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写作中的弱点和不足之处,还能够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选题、写作、修改等几个方面谈一下随文练笔的有效策略。
一、选题在进行随文练笔时,选题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选一个好的题目可以让我们在写作时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有重心,也更容易培养与此相关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选题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或者热爱的话题。
只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才能够让我们有动力去写,并且还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和个性色彩。
2.选一些与自己专业、工作相关的话题。
这种题目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自己的知识,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用自己的知识。
3.选一些较为广泛的话题。
这些话题通常会有很多相关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论述,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二、写作在进行随笔练笔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思维导图。
在开始写作之前,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整理自己的思路。
将各种思想、概念、事实整合在一起,帮助我们展开论述。
2.保持连贯性。
在进行写作时,我们要保持思路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一个好的写作应该是有头有脚,中心突出,条理分明。
3.注重语言表达。
语言是文字表达的最基本形式,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是一个好的文章的重要特征。
因此,在写作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流畅度和美感。
三、修改在完成随文练笔后,我们要对文章进行修改。
通过修改,我们可以发现我们写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修改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1.检查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检查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自然,有没有错别字、语病等等。
3.检查论述的严谨性和连贯性。
文章的论述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连贯,是否有说服力。
浅析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随文练笔,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
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且提高作文的能力。
下面,我们来浅析一下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
策略。
一、选择优秀的课文
首先,选择优秀的课文是非常重要的。
好的课文是指语言精炼、情感真挚、内容丰富、意境深远的文章。
通过这些优秀的课文,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熟读课文
在练习随文练笔之前,学生需要先熟读课文。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
的内容和思想,对于后续的写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理解文意
在随文练笔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课文的文意。
不仅需要理解文字表面的含义,更要
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只有深入理解文意,才能更好地完成练笔任务。
四、进行写作训练
在理解了课文的文意之后,学生需要进行写作训练。
首先可以进行模仿写作,模仿优
秀的课文风格,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之后,可以进行改编写作,将课文中的情节和情感进
行改编,写出自己的故事。
最后,可以进行创意写作,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在练习随文练笔时,学生需要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他们可以读对方的作品,分
析优点和不足,互相提出改进的建议。
通过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学习到对方的优秀经验
和写作技巧,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浅析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
浅析初中语文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随文练笔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思路和要求展开写作,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下面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教学目标随文练笔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随文练笔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效果和质量。
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随文练笔,学生需要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随文练笔的内容主要围绕课文内容展开,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个段落、某个人物或某个事件作为写作的内容。
通过选取合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展开写作。
三、教学过程随文练笔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预习、讲解、写作和评价四个环节。
1.预习阶段:在讲解课文之前,可以布置学生进行预习,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思考课文的主题等,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2.讲解阶段: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展开讲解。
通过课文导读的方式复习和引入课文。
然后,对课文的内容、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
对随文练笔的要求进行说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
3.写作阶段:在讲解后,学生需要根据要求展开写作。
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展开写作,并且及时给予学生写作的反馈和指导。
4.评价阶段: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通过点评、讨论或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改进写作,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随文练笔的教学评价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对学生写作的形式进行评价,包括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结构的合理性等。
另一方面是对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评价,包括深度思考和分析的能力、思辨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等。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精编版
小学语文论文让练笔真正随文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让“练笔”真正“随文”【摘要】“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
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
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出当下随文练笔的几处误区,整理及提出课堂教学中随文练笔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随文练笔误区对策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
但是深入课堂,我们却遗憾地发现,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误区。
那么,怎样才能力求“练笔”真正“随文”呢?一、课堂中“随文练笔”的误区及对策当下课堂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存在着很多误区,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误区一:有读必写:忽如一夜春风来,关注“言语形式”的习得在语文课堂上被一次次激情演绎。
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将学生引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引领学生揣摩言语形式,寻找文章表达上的秘妙,成了我们一线教师解读文本、演绎课堂的执着追求。
更有甚者,将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作文训练课,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叶绍翁《夜书所见》时,粗浅理解诗意后,就让学生花二十多分钟进行古诗改写,这显然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不能只是以写作为核心目标。
每节课都寻找读写结合的点,进行课内的写作训练,那样会占用学生很多的阅读感悟时间,致使阅读教学半生不熟。
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方法策略一、“依葫芦画瓢”开展文章仿写,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事实上,我们不能随意练习课文。
我们应该强调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小学生天生善于模仿,并能在模仿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个性。
模仿不是模仿,而是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是经过精心挑选的。
从美学、情感教育和文学欣赏的角度来看,它们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模仿性。
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仿写语文句子和文章是提升写作水平的有效方式,这也是他们易于接受的学习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仿写段落和句子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选择仿写性较强的部分进行创作。
例如,在学习《石头中的水的启示》一文时,老师可以选择第二段“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的目标是一心一意的、坚持不懈的,所以它可以穿过石头。
如果我们可以像水滴一样,我们还能做什么?”。
本文将人与物相比较,突出了对学生素质和情感的教育,值得借鉴。
学生a:“绳子谈不上锋利,如何确定目标,锲而不舍,就能把木头锯断。
如果我们也能像绳子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学生b:“愚公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微小的,可是他目标明确,毅力坚定,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能像愚公一定,我们的成绩一定会大大提升。
”学生的仿写也非常的有趣,源于教材启发,但不拘泥于形式,有自我的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
二、掌握教材和文章的空白,尽量让学生填写内容。
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脚本。
”所以在进行随笔练习的时候一定要依托教材,认真的研习教材,巧妙的构思随笔练习的内容。
任何文章的创作都有一定的依据,作者有意无意都会留下一些空白,给读者的阅读腾出了想象的空间,这些文本空白恰恰为随笔练习埋下了伏笔。
阅读不仅是欣赏美丽文章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
因此,学生需要主动参与,并将他们的情绪和想法融入文章中。
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空白”及时插入填写,使学生可以成为第二作者,并继续写作和填空与内容相结合。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常见误区和对策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随文练笔的常见误区和对策人教版新课标云遮雾绕迷人眼──借双慧眼,直击误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
”随文练笔正是基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延伸与拓展阅读内容的一种写作训练。
它引导学生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融读写为一体,能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彼此交融、相互促进的效果。
因此,随文练笔这种写作模式也越来越受到语文教师的青睐。
经笔者观察,虽然随文练笔已经被频繁地使用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但由于对其核心内涵的理解偏差,普遍流于形式、效益低下,并未获得良好的效果。
笔者将随文练笔中存在的误区归结如下:误区一:偏离主题的随文练笔部分教师对文本缺乏深入的理解,同时盲目追求阅读课堂的亮点。
对练笔切入点的选择一味求新求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文本内容的特点,因此常常会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广为流传的送别诗,一位青年教师的练笔点找得“别具一格”:“如果李白和孟浩然穿越时光隧道来到现代,他们在黄鹤楼的送别又会是怎样的呢?”于是乎,在学生笔下,李白开着宝马、奔驰送别好友,孟浩然坐着飞机、轮船惜别故人,手机、电脑等现代媒体成为了两人传递信息的法宝……这是一首古诗,硬要让它穿越时光来到现代,显然是影响了课文内在神韵,转移了课文特定内容所激发的情感。
这个小练笔不但没有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升华情感,反而偏离了课文主题。
误区二:错失时机的随文练笔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人的感情会随着万物的变化而变化,进而撞击我们的心灵,激发着我们搜寻某种载体来表情达意。
课堂上,学生的感情也会随着阅读进程而不断变化。
只有在恰当之时,学生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才会有话想说,有文可写。
如果错过时机,效果则会大打折扣。
但现今不少阅读课堂,教师习惯将练笔置于课尾,似乎只有这样做才能保持课堂的完整性。
如教学《一面五星红旗》一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很有价值的练笔:面包店的老板看到了眼前这小伙子的表现,他震惊了,想:()。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病症”与对策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病症”与对策
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学
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目前在
随文练笔中,存在一些常见的“病症”,比如学生缺乏写作热情,
文本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不准确等。
为了有效提高随文练笔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对策,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是关键。
在随文练笔过程中,可以
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或者给予他们足够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找
到自己的写作兴趣点。
此外,也可以让学生多进行有趣的练习,比
如写诗、小说片段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其次,要确保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到位。
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让他们掌握一些有效的分析方法,如主题、结构、人物等方面
的分析。
同时,也可以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多次读写,以留出更多
时间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
最后,要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一点可以通
过提供更多的典型写作例子来实现,以便学生能够参照学习。
同时,也要注意批改学生的作文,及时纠正他们的表达问题,帮助他们不
断提升语言水平。
总之,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重要的环节之一,帮助学生提高阅
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常见
的“病症”,使随文练笔的效果更加突出。
试析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误区和解决方式
只有秉承“练”的原 则 才 能 最 大 化 地 实 现 随 文 练 笔 活 动 的 教 学意义.“练”为针对性训练,例如在«金 色 的 草 地»的 课 堂 随 文练笔活动中,学生大可不必长篇大论地 论 述 思 想 境 界 相 关 内容,而是要求学生 通 过 主 观 的 个 人 视 角,表 达 个 人 化 的 感 悟或者«金色的草地»对其产生的启迪,甚 至 单 纯 的 见 解 或 者 感想也可以,但要针对“大自然生命力”这 一 中 心 概 念 界 定 范 围之内.在这一过程当中,关键在于引 导 学 生 的 真 实 自 我 表 达,使学生进入主动性认知思维状态. 在 随 文 练 笔 过 程 当 中 要强调突出 “练 ”,让 学 生 在 一 定 中 心 思 想 的 引 导 下 自 由 地 “训练”自主思维能力、自由地表达个 人 化 的 感 受. 通 过 随 文 练笔活动,调动学生 的 自 主 学 习 积 极 性,引 导 学 生 挖 掘 了 自 我内在优秀素质并高效率地掌握了语文基础知识.
(一 )混 淆 随 文 练 笔 与 作 文 的 区 别 随文练笔是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活动 的 辅 助 性 策 略,在 语 文基础知识教学活动当中发挥辅助性作用.随文练笔教学 作用的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语文知识 教 学 基 础 之 上,同 时 也应在应用强度上加以适当地界定,进而 使 语 文 知 识 的 实 践 性得以呈现并被学生所掌握.作文活动也是语文教学的实 践活动,相对随文练笔来说具有更大 的 应 用 强 度. 作 文 活 动 性质的应用 核 心 在 “作 ”,是 一 种 系 统 化 的 语 文 知 识 实 践 培 养,而随文练笔活动性 质 的 应 用 核 心 在 于 “练 ”,是 一 种 针 对 性的语文知识实践训练.从教学目标与实践内容以及实践 活动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二 )盲 目 增 加 随 文 练 笔 活 动 次 数 语文教学活动与其他学科的纯粹知 识 传 递 相 比,有 着 其 自身的独特性.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向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 必要性语文知识传 授,而 且 更 加 注 重 学 生 文 化 含 蕴 的 培 养, 其本质上属于非知识素质培养.当学生在语文课堂当中获 得了一定的心灵启发或者感悟的时候,需 要 辅 以 随 文 练 笔 活 动使学生能够即兴地将这种感悟进行表 达,进 而 使 学 生 通 过 实践的过程迅速将 这 种 启 发、启 迪 或 者 感 悟、感 想 深 化 到 内 心深处,进而有效地实现语文教学目 的. 然 而 在 当 前 的 语 文 教学的实践当中存在着盲目增加随文练笔活动次数的现象. 学生在没有任何“情感”需要表达的时 候,就 没 有 任 何 创 作 的 驱动力,极容易造成 学 生 的 逆 反 心 理 使 学 生 产 生 厌 学 情 绪. 这种对于随文练笔的应用误区,在语文教 学 活 动 当 中 产 生 了 负面的教学效果. 三 、语 文 教 学 中 随 文 练 笔 的 优 化 策 略 (一 )发 挥 “随 ”的 针 对 性 从教学实效的角度讲,随文练笔在语 文 教 学 活 动 当 中 具 有“画龙点睛”的作 用,通 过 随 文 练 笔 活 动 的 展 开,使 学 生 迅 速而有效地 掌 握 语 文 教 学 的 精 髓———文 化 知 识 内 涵. 随 文 练笔的教学作用发挥,首先在于对于“随”的 准 确 发 挥. 要 在 恰当的教学时机“随”好语文基础知识 内 容,使 学 生 已 经 初 步 形成的语文知识认知马上得到实践的机 会,进 而 实 现 巩 固 与 加强的作用.例如在小学语文教材三年 级 上 册 中 第 二 课«金 色的草地»的课堂随 文 练 笔 活 动 中,教 师 可 以 让 学 生 阅 读 文 中描写蒲公英花朵张开与合拢的情景,想 象 文 中 第 一 人 称 的 愉悦心情与感受,并以第一人称来写下自 己 在 此 情 此 景 下 的 心理活动或感想.在这次随文练笔的 过 程 当 中,教 师 首 先 应 声情并茂地引导学生 进 入 课 文 情 境,并 着 重 强 调 “大 自 然 生 命力”等积极性精神 元 素 的 概 念,进 而 使 学 生 感 同 身 受 地 习 得到此课文的文化精髓.
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现状与对策刍论
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现状与对策刍论1. 引言1.1 概述当前语文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现状随文练笔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老师仅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随意设置练笔题目,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意义,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一些学生缺乏写作技巧,无法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写作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缺乏写作习惯,缺乏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些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和反馈不到位,使得学生无法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改进随文练笔的方式和方法,提高其教学效果,成为当前语文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1.2 描述随文练笔的重要性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文练笔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实际动手写作的练习,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随文练笔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练笔,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文练笔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随文练笔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写作能力和思维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重视随文练笔的实施,对学生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2. 正文2.1 随文练笔存在的问题1. 学生缺乏写作动力:由于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不高,缺乏热情和动力进行随文练笔,导致练笔效果不佳。
一些学生认为写作是一种枯燥的任务,难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潜力。
2. 缺乏有效的练笔指导:一些老师在进行随文练笔时只是简单的布置练笔题目,缺乏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和辅导,导致学生难以在写作中掌握技巧和方法,影响了写作质量的提升。
3. 练笔内容单一:有些学校或老师在进行随文练笔时只注重内容的填充,忽略了写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小练笔教学的误区与提高质量的有效策略
小练笔教学的误区与提高质量的有效策略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
一、课堂小练笔的误区1.练笔目的不明确,雾里看花有些老师在思想上虽然意识到这一点,但是他们用的方法不得当,只是“为练笔而练笔”,漫无目的且内容杂沓。
例如在学习《新型玻璃》时,老师可以利用“字词”或是体会“科普叙述”等进行练笔,然而有的老师则问学生:“你们还能发明什么样的玻璃?”由于老师把握失准,目的性不明确,导致了学生的发明只顾求“离奇怪异”,连学生自己都不知这样的发明是用来干什么的,老师更是不知所措,这就使练笔失去应有的意义。
2.思考不足,生搬硬套有些老师设计了课堂小练笔,却缺乏全面的思考,使课堂小练笔出现了画蛇添足、生搬硬套的现象,无法使学生体会到语言文字的好处,无法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练的是:你想对其中的父亲或者儿子说些什么?学习《狼牙山五壮士》练的是:你想对他们其中一位说什么?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练的是: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官兵、老百姓其中的一位,你会做什么?……由于学生缺乏生活体验,只会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而且以上的小练笔形式往往不过是一种“公式”代入法,生搬硬套,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它不仅无法达到课堂练笔的目的,甚至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不利于语文的教学。
3.无端揣摩,价值取向偏离目标随着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为人师者更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仍有一部分老师的思想存在着一味追求深解,忽视了价值取向的教育,在学生的思想上无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如有位老师在学完《将相和》的故事之一“完璧归赵”后,要求学生就秦昭王对蔺相如的心理写出自己心里的想法,于是有的学生写了如何让秦昭王除掉蔺相如、有的学生写此人不除,后患无穷等,此种险恶居心实在太令人担心了,我们不禁要为他们身心的健康捏一把汗。
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训练策略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体。
它既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多思、多读、多写,又要进行文化思想的熏陶和道德情感的培养。
那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怎样才能使两者和谐统一呢?古人云:读书动笔墨。
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正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办法。
“随文练笔”即通常所说的“课堂小练笔”,它以课文内容为写作材料,体现了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理解的有机结合。
语文课程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小练笔作为语言训练的一种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应因文、因人而异。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的几点“随文练笔”训练策略:一、课文延伸,引导续写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接触文本,揣摩语言,充分感知课文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情感。
如:在教学《穷人》这篇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桑娜一家人的生活、两个孤儿的命运,紧扣“收养——抚养——养大”这条故事主线展开合理想象,为文章续写结尾。
为达到续写效果,我对学生提出以下要求:(1)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要前后一致。
(2)掌握故事情节主线,要前后连贯,(3)想象要合情合理。
(4)把从课文中领略到的一些表达方式适当运用于练笔中,如:神态、动作的细致描写、心理活动描写、利用标点符号表现人物心情等。
二、课文补白,随文扩写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数出自名家之手,这些文章内容耐人寻味,语言优美规范,教师若能用心与文本对话,寻找、发现每一细节,就可以为学生寻找到扩写练习的机会。
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一文,因为课文是书的缩写,叙述简略,形成许多空白点,而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正好涉及到删去的原著中的一些细节(如鲁滨逊是怎样吃掉自己种出的麦子的?他穿的是什么?)。
对此,教师可以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个性反应,对自己特别喜欢的故事情节,觉得特别重要的问题等作出想象,并根据课文的写作顺序穿插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将课文扩写出好几个自然段,学生在补白扩写中既培养了阅读兴趣,又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
浅谈随文练笔的误区与对策
2016.11按理,在这种背景下,多数学生应该有较强的作文能力才对,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为何常练笔却依旧不会写作?我们首先要追问自己:在读写结合中,我们做了什么?读与写处于一种看似结合、实则疏离的状态,当读与写不能很好地整合时,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不会有所提升,随文练笔又何来有效呢?基于这些思考,若想让随文练笔要加扎实有效,不妨从教与学过程的改变来思考。
一、把握文体特点,找准练笔落点我们的教材中编排了包括叙事写人、童话神话、科普说明、散文诗歌等体裁丰富的文章,不同体裁的文章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写作特色。
所以,随文练笔也应该因文而异,在设计读书写结合点时,依据不同体裁的课文所具有的不同的语言、思维、情感等特点,精心设计读写结合点,以提高学生的读书写能力。
执教《我和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可以将课文中“祖父做什么,我就跟着做什么”这样的语言表达形式提炼出来,编制成一个富有情趣的对话活动,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逗留”在这样特别的语言形式上。
学生在对话中触摸到了语言的别致,真切地体悟到这样表达的意蕴,体会到了作者与祖父形影不离、亲密无间的祖孙情意,感受到了作者萧红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深深的怀念,进而领悟到作者如此表达的用意及妙处。
其实,这样特殊的语言形式还散落在文章的其它部分。
教师可以适时鼓励学生在文章中去寻找这样特别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的句式,云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再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唤起了对阅读的多元理解,通过“仿写”的形式进一步体会特殊的语言形式其实表达了特别的情感,并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语言智慧。
这样的随文练笔才是有意义的言语实践。
二、发现教材特质,增强练笔兴趣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各有写作特色,教师不应该仅仅盯住几种写作顺序,也不要谈到刻画人物就只会抓住动作、语言、神态,而是应该发现文章的写作特质,从而进行更有深度的指导。
教学《莫高窟》,舍弃学生司空见惯的“概括—具体—感受”框架,让学生体会语言的对称特点;教《大海中永生》,淡化那些气势磅礴的排比句,抓住作者移情于景的特色来指导;教学《望月》,不一定要抓住对话来练习,而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中蕴含的时间、事件、气氛、人物的不断变化。
随文练笔存在的问题
随文练笔存在的问题
随文练笔是指在给定的文章或材料基础上,进行即兴的写作练习,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因此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
1. 缺乏准备:如果没有足够的准备,使用者可能会缺乏灵感和构思,写出的质量可能比较低下。
因此,在开始随文练笔之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思考、分析和准备,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 不确定性:随文练笔的文章或材料通常是未知的,使用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创作。
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让使用者感到压力,导致他们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创作时应该尽可能了解具体情况,减少不确定性。
3. 语言难度:随文练笔的文章或材料通常都有一定的语言难度,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特定语言或文体的人来说。
这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在写作时感到困惑或困难,甚至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
因此,在开始随文练笔之前,应该尽可能熟悉语言的语法、结构和用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4. 时间压力:随文练笔需要一定的时间准备和创作,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可能会感到压力。
这可能会导致使用者写出的文章质量不高,或者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创作。
因此,在开始随文练笔之前,应该制定一个明确的计划,分配好时间,以减轻时间压力。
5. 自我表达:随文练笔是一种锻炼写作能力的方式,但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达方式。
如果使用者过于注重表达技巧,
而忽视了自己的文字表达,可能会写出的文章缺乏自己的个性和特点。
因此,在随文练笔中,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
写作风格。
让“随文练笔”真正“随文”——浅谈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误区和对策
新教师教学阅读写作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以课文内容为素材,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
我国著名教育专家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新课改下,不少老师虽积极主动学习新理念、新方法,以多种形式开展随文练笔,但却走入了误区,学生练笔中语言表达能力却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随文练笔的训练甚至出现了低效、无效的尴尬现象。
如何让“随文练笔”有效甚至高效是我们教师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人总结同行的经验和教训,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真总结了当下随文练笔的几个误区:一、随文练笔目的不明确,雾里看花现在的阅读课堂教学上,“写”的训练已经成为了时髦,课堂上似乎没有“写”的训练就不是完美的一节课。
由于一些老师对教材的研读,对文本的钻研不深,随便找到一个“练笔”的点就喜出望外,以为自己已经为学生创设了“练笔”的机会,就万事大吉了。
为此,许多练笔只是为了赶时髦,“为练笔而练笔”,漫无目的。
如我在听一位教师讲三年级课文《蜗牛》时,教师讲到第4然段“蜗牛爬到了墙壁的顶端。
它转过小脑袋向下看了看,似乎在说:‘你看到了吗?我成功了!'”便启发学生想象蜗牛还可能会怎么说,并要求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试问一下,这样的练笔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吗?意义有多大呢?这样的练笔目的何在?对于课文的理解有多大的帮助呢?二、随文练笔形式呆板、老套有些教师不管学生喜不喜欢,每次“随文练笔”均采用单一、呆板、老套的训练形式。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出现:“你想对XX 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或者“假如你是XX ,你会说什么?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读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感想?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下来。
”,等等。
这一种“公式”化的训练形式,呆板、老套,提不起学生“写”的兴趣,学生只是无奈于教师的“命令”,勉强写出一些干巴巴的陈词滥调。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策略研究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随文练笔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一、“随文练笔”教学的意义和作用1.1 提高语文写作能力“随文练笔”是以课内外所学的文章为范文和参照对象,引导学生根据所学文章的内容、语言、结构和风格,进行相应的作者仿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对优秀作品的模仿和创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2 增强文学鉴赏能力通过“随文练笔”教学,学生可以深入地体验和感受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模仿和创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点,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
1.3 培养语文学习兴趣2.1 确定教学目标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和水平,选择不同的文章和作品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
2.2 提供范文和示范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教师需要提供丰富多样的范文和示范,让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范例进行模仿和创作。
范文可以来自于课本、文学作品和优秀学生的作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体裁和类型的文章,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参照对象。
2.3 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模仿和创作,让学生可以深入地体验和感受优秀文章的魅力。
教师可以通过广泛的阅读、精心的点拨和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可以逐步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创作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4 提供及时的反馀和指导在“随文练笔”教学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充分的反馮和指导,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和改进自己的写作,提高写作质量和水平。
随文练笔中的误区及对策
为学生促进课文 的内涵而设 的 ,只有设在课文 的经 典处 , 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 对策 ] 进行高 效的读 写结合 , 必须 选择恰 当的
练 习时机。 师在备课 时 , 教 必须考虑寻找随文练笔的
有效落 点 , 可引导学 生练在文本 空 白点 , 捕捉 “ 言虽
我们教师 , 应该精 心设计 随文练笔 , 才真正 发挥 随
文练笔 的作 用 !
( 江 省 龙 游 县 马 叶小 学 浙 34 0 ) 2 4 0
[ 思 ] 何东西 只有适 量才是 最美 的 , 反 任 多了便 会“ 泛滥成 灾”起不 到画龙点睛的作 用。 , 随文练笔是
教 月 小 版218 文 7 学 刊 学 o. 语 3 j i— 7
尽而意 无穷 ” 之处 , 或练在拓 展延伸 点 , 练在语 言训 练点 , 练在思辨争议 点 , 这样才能真正起 到一举 多得
[ 课例三 卜一 位三年级的语文教师在 引导学生学
的效果。
五 、 任 自流— — 虎 头 蛇 尾 空 忙 碌 放
习了《 七颗钻石》 , 了以下随文练笔的作业 : 后 布置
高 写作能力 , 都有 自由展示语言、 表达感受的机会 , 从
中体验到乐趣 。 以让 自己欣 赏, 可 写好后 , 轻轻地读一
[ 四] 课例 一位教师教学 四年 级下册 《 中彩 那天》
时设计的随文练笔点如 下 :
读 自己的小练笔 , 自己认为好的词 、 给 句做上记号 : 也
可 以组 织学 生互赏互评 , 同学之 间互相欣 赏 , 让学生 有一种成就感 ; 或者让学生在班级 的“ 习园地 ” 学 中展 示 自己的作 品, 学生一定会 自得其乐的。 “ 大河不拒 涓流 ” 。作为随 文练 笔 , 是学生对文 本领悟 后 的豁 然开 朗, 不管是 只言片语 , 一点体会 ,
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和对策
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的误区和对策作者:张海涛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20年第02期【摘要】学生的表达能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难以从文本范例中提炼出有效的范例资源,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似乎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教师都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但遗憾的是很多课堂中,教师的随文练笔呈现机械训练、随心而欲,似乎每节课不进行练笔实践就不能顺应教学理念的转变。
本文提出要回归本源,随文练笔落在实处;依序而行,随文练笔凸显要点;参透文本,随文练笔设定焦点。
【关键词】脱离初心依序而行参透文本随文练笔学生的表达能力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难点。
学生难以从文本范例中提炼出有效的范例资源,习作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似乎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很多教师都将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随文练笔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但遗憾的是很多课堂中,教师的随文练笔呈现机械训练、随心而欲,似乎每节课不进行练笔实践就不能顺应教学理念的转变。
【误区一】脱离初心,随文练笔剑走偏锋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作为范例,教材中的课文生发出来的效仿价值都非常鲜明,组织仿照性练笔无可厚非,但关键是教师发掘怎样的练笔资源,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与阅读教学融通,就意味着随文练笔绝不应该是教師的随心所欲,而需要融入自己阅读的真实体验,激活内在体悟,并融入学生的创作过程之中。
比如《草原》的教学,教师并没有组织学生对文本的语言进行感知与赏析,也没有对草原的风景形成体验,就直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言语形式上,然后就匆匆忙忙地要求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来写一段自己了解的景物。
面对这样的要求,学生要么胡编滥造,要么就是对课文写作方法机械照搬,写出来的练笔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造成这一尴尬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师的教学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初心”,没有找准阅读与练笔之间的交融点,学生没有储备,就直接“霸王硬上弓”,导致随文练笔剑走偏锋。
随文练笔的误区与对策
随文练笔的误区与对策作者:高露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 2020年第9期江苏省响水县实验小学高露随文练笔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和学习需求,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有利于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随文练笔的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但在作文教学中,一些教师仍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导致随文练笔走进误区。
本文提出了几点对策,供同仁参考。
一、随文练笔的误区1.有阅读就要练笔很多教师认为随文练笔必须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实际上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阅读对写作的作用既有外显的也有内隐的。
外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阅读,学生能学习文中的写作技法,积累好词佳句等;内隐的作用则比较抽象,主要是对学生精神境界、写作思路、思维深度、人生态度等的影响。
比如,一些文章境界较高、思想深刻,阅读这样的作品,学生的写作思路、思维深度以及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受到影响。
对于学生写作来说,内隐的作用其实更重要。
因此,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随文练笔并非是简单的读写结合,而是让学生学习文本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明白如何写作,应该运用哪些写作方法。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反馈,思考选择的文章能否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深刻思考。
2.先阅读后练笔很多教师都是在讲解文章后要求学生练笔的,或根据文章内容,或仿照文章结构、技巧写作,这意味着学生练笔的结果是在分析完例子后形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思路便会被束缚。
其实,随文练笔并不是一定按照先读后写的顺序,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学情调整。
可以让学生先写,然后再读课文,最后与课文对比,让学生看看自己运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与课文有哪些异同,从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二、随文练笔的策略1.从文本语言出发,进行迁移性练笔在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文本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基于文本语言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随文练笔。
例如,在学习《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文中“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病症”与对策
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病症”与对策
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巩固阅读内容,提高阅读水平,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病症”,需要采取相
应的对策。
一、随意应付病症
有些学生在随文练笔环节中,只是简单地copy课文内容,没有
真正进行思考和表达。
这种行为不能起到很好的巩固和提高阅读水
平的作用。
对策:
老师可以在课前对随文练笔的要求进行明确的说明,告诉学生
不是要求把课文内容抄下来,而是可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所
读内容进行拓展和反思,结合自身经验和实际体验进行思考和表达。
二、机械模仿病症
有些学生在随文练笔环节中,只是机械地模仿课本,没有进行
创新和个性化的表达。
这种行为容易让学生失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对策: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所读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体系和
文化背景进行比较和联系,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思考,展现个性和创新的表达方式。
三、语言表达病症
有些学生在随文练笔环节中,语言表达不够精准、准确,或缺
乏连贯性和清晰度,使得表达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
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语言的规范化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
进行指导和点评,引导学生注意语汇、句子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
的技巧和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多种形
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如口语练习、写作练习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文练笔的误区及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
这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随文练笔好处较多,于是每堂课进行随文练笔便成了一种时髦。
许多教师不分清红皂白,每堂课都设计随文练笔,课堂练笔俨然成了课堂的一种形式、一种负担,这种变了“味”的练笔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一、本末倒置——阅读课成了作文课
一位教师在《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
师:同学们,“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那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我们来欣赏欣赏。
师:刚才你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许多鸟儿在不停地飞,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
生2:一只鸟正展翅从水面飞过,嘴里还叼着一尾鱼呢!那架势好像是在向别的鸟儿炫耀自己的战果。
生3:……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把刚才从图片上看到的写下来吗?
生:能。
二十五分钟后,师请学生读自己的创作,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
[反思]这位教师前一部分引导得比较好,学生们也具有较浓的说的兴趣,但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时间太长了,完全将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作文训练课,这样一来,不仅扭曲了阅读教学的目的,而且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因繁而生厌。
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却腾出了这么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将随文练笔当成了消耗课堂时间的一种无聊的模式,完全违反了随文练笔的目的及意义。
[对策]作为对阅读教学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随文练笔,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火候,要适时,不能将阅读课演变成作文课。
同时,随文练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穿插于阅读教学的趣味之中,以淡化小学生对“作文”的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促进学生进行趣味仿写或创新练习。
所以,教师在设置随文练笔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紧凑性,并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练笔的同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无病呻吟——脱离文本为练而练
《自然之道》一文中曾写道:“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
”一位老师在教这一部分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练笔:
同学们,那成群的幼龟是怎样从巢口鱼贯而出的?请拿出笔来写一写。
[反思]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换言之,课文的理解是随文练笔的基础,同时,随文练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本例中的随文练笔是否已起到了以上所说的作用呢?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对策]“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
”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以挖掘、延伸教材的“空白”为立足点,以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
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时,一定要找准引爆点,否则只能做一些“无病呻吟”的徒劳之事。
三、拔苗助长——难度令人望而生畏
一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七颗钻石》
后,布置了以下的随文练笔作业:
写一段话,用上以下的词:焦渴、喜出望外。
此外,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想象和感受,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对于刚刚起步练习作文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第二个随文练笔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必将大打折扣。
学生的练写是建立在一定的兴趣之上,反之就成了一种负担,我们提倡随文练笔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减轻学生作文的负担,可没想到,这位教师的随文练笔却只能起到反作用。
[对策]教学完一篇课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随文练笔具有不同的要求。
教师在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如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内容与课文联系起来,写一篇读后感?教师不应规定字数,作文的本身就是学生内心的有感而发,可长可短。
所以,我们在进行随文练笔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遍地开花——泛滥成灾无精彩点
一位教师在执教《中彩那天》时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时,我想:________________。
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
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想: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说:________________。
父亲拿起橡皮要擦掉“K”字时,想:________________。
细数这位教师课上随文设计的练笔,加上续写结尾及读后感的练习,竟足足有十处。
[反思]“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该教师设计的这一课的随文练笔便有了这一番味道。
任何东西只有适量才是最美的,多了便会“泛滥成灾”,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随文练笔是为学生领会课文的内涵而设的,只有设在课文的精典处,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对策]进行高效的读写结合,必须选择恰当的练习时机。
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落脚点,可引导学生练在文本空白点,练在拓展延伸点,练在语言训练点,练在思辨争议点,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放任自流——虎头蛇尾空忙碌
公开课上,某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鸟的天堂》一课,下课铃已响,该教师马上出示今天的随文练笔作业:
为鸟的天堂写一段广告词,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这本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作业,可惜教师将它放在了课外,后来,教师疏于对这次作业进行反馈交流,学生们都空忙碌一场。
[反思]现在的公开课,有许多的作业是教师用来作秀的,本课例也不例外。
长此以往,学生也会渐渐懂得上公开课时布置的作业是无须认真完成的。
既然布置了学生进行作业,就应给学生一个交流评议的空间。
[对策]评价对学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在进行随文练笔时一定不要疏忽了评议这一环节。
其实评议的方式完全可以灵活一点,可在课堂上进行,也可在课后进行。
同时我们把批改与讲评的权利还给学生,在自改和互改等多种形式训练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以便于学生“我手写我心,我语表我情”,让每个学生都有自由展示语言、表达感受的机会,从中体验到乐趣。
如可以让自己欣赏,写好后,让自己的耳朵当小老师,轻轻地读一读自己的小练笔,给自己认为好的词、句做上记号;也可以组织学生互赏互评,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或者让学生在班级的“学习园地”展示自己的作品,我想学生一定会自得其乐的。
“大河不拒涓流”,作为随文练笔,是学生对文本领悟后的豁然开朗,不管是只言片语,一点体会,一丝灵光,都是
一次积累的过程。
因为“随笔”,让学生有了自我的主张;因为“随笔”,让心声有了呐喊的出口;因为“随笔”,让文字有了徜徉的舞台。
作为我们教师,应该精心设计随文练笔,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随文练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