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练笔的误区及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文练笔的误区及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它紧紧跟随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写作训练,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课文为写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写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这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由于随文练笔好处较多,于是每堂课进行随文练笔便成了一种时髦。许多教师不分清红皂白,每堂课都设计随文练笔,课堂练笔俨然成了课堂的一种形式、一种负担,这种变了“味”的练笔值得我们重新审视。
一、本末倒置——阅读课成了作文课
一位教师在《鸟的天堂》第二课时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
师:同学们,“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那是多么热闹的场面啊,我们来欣赏欣赏。
师:刚才你从录像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许多鸟儿在不停地飞,各种各样的鸟儿都有。
生2:一只鸟正展翅从水面飞过,嘴里还叼着一尾鱼呢!那架势好像是在向别的鸟儿炫耀自己的战果。
生3:……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你能把刚才从图片上看到的写下来吗?
生:能。
二十五分钟后,师请学生读自己的创作,这时下课的铃声响起。
[反思]这位教师前一部分引导得比较好,学生们也具有较浓的说的兴趣,但是进行随文练笔的时间太长了,完全将阅读教学课变成了作文训练课,这样一来,不仅扭曲了阅读教学的目的,而且长此以往,也会让学生因繁而生厌。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教师却腾出了这么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随文练笔,将随文练笔当成了消耗课堂时间的一种无聊的模式,完全违反了随文练笔的目的及意义。
[对策]作为对阅读教学起推波助澜作用的随文练笔,教师要准确把握好火候,要适时,不能将阅读课演变成作文课。同时,随文练笔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穿插于阅读教学的趣味之中,以淡化小学生对“作文”的概念,以潜移默化的方式
促进学生进行趣味仿写或创新练习。所以,教师在设置随文练笔时,一定要考虑到时间的紧凑性,并提出分层次的要求,让每一位学生在练笔的同时,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无病呻吟——脱离文本为练而练
《自然之道》一文中曾写道:“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一位老师在教这一部分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练笔:
同学们,那成群的幼龟是怎样从巢口鱼贯而出的?请拿出笔来写一写。
[反思]于永正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换言之,课文的理解是随文练笔的基础,同时,随文练笔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本例中的随文练笔是否已起到了以上所说的作用呢?这不能不令我们深思。
[对策]“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以挖掘、延伸教材的“空白”为立足点,以着重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分寸感、和谐性、情味感、独特感。所以,我们在组织学生进行随文练笔时,一定要找准引爆点,否则只能做一些“无病呻吟”的徒劳之事。
三、拔苗助长——难度令人望而生畏
一位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七颗钻石》
后,布置了以下的随文练笔作业:
写一段话,用上以下的词:焦渴、喜出望外。此外,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三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想象和感受,注意表现自己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对于刚刚起步练习作文的三年级小学生来说,第二个随文练笔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必将大打折扣。学生的练写是建立在一定的兴趣之上,反之就成了一种负担,我们提倡随文练笔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减轻学生作文的负担,可没想到,这位教师的随文练笔却只能起到反作用。
[对策]教学完一篇课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随文练笔具有不同的要求。教师在要求学生写读后感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指导,如学了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人或什么事?你能不能把你想到的内容与课文联系起来,写一篇读后感?教师不应规定字数,作文的本身就是学生内心的有感而发,可长可短。所以,我们在进行随文练笔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遍地开花——泛滥成灾无精彩点
一位教师在执教《中彩那天》时设计了这样的随文练笔:
当商店的扩音器高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表明这辆车已属于我时,我想:________________。
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我想:________________。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说:________________。
父亲拿起橡皮要擦掉“K”字时,想:________________。
细数这位教师课上随文设计的练笔,加上续写结尾及读后感的练习,竟足足有十处。
[反思]“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该教师设计的这一课的随文练笔便有了这一番味道。任何东西只有适量才是最美的,多了便会“泛滥成灾”,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随文练笔是为学生领会课文的内涵而设的,只有设在课文的精典处,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精彩。
[对策]进行高效的读写结合,必须选择恰当的练习时机。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寻找随文练笔的有效落脚点,可引导学生练在文本空白点,练在拓展延伸点,练在语言训练点,练在思辨争议点,这样才能真正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五、放任自流——虎头蛇尾空忙碌
公开课上,某教师引导学生学完了《鸟的天堂》一课,下课铃已响,该教师马上出示今天的随文练笔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