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落脚点
冠心病的中医调理方案

冠心病的中医调理方案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冠心病是一种心肌供血不足的疾病,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气短、乏力等。
通过采用中医的调理方案,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一套中医调理方案,帮助冠心病患者有效地控制和缓解疾病。
一、中医药调理1. 中药调理: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麦冬地黄丸、丹参片、三七片等。
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功效,能够改善心血管系统的供血状况,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
2. 饮食调理:中医注重饮食调理,建议冠心病患者多食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痰、健脾兴胃的食物,如山楂、葡萄、苹果等水果;推荐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同时减少高脂、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非常重要。
中医推荐冠心病患者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提高心肌供血,增强心肌收缩力,缓解症状。
二、穴位按摩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与心脏相关,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1. 心包经穴位:以内关、灵墟为主要穴位,可以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来缓解胸闷、气短等症状。
2. 手太阴经穴位:以尺泽、大椎为主要穴位,可以缓解心绞痛症状。
3. 足三里穴位:位于小腿前部,也是一个重要的穴位,按揉可以起到调理心脏的作用。
三、情志调理中医强调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冠心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
1. 心情舒畅:遇到困难和烦躁时,可以进行一些心理调节的方法,如听音乐、阅读、冥想等,以缓解情绪压力。
2. 远离焦虑:焦虑和紧张会导致冠心病症状的加重,应尽量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寻求合适的心理咨询和支持。
四、日常护理冠心病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的生活护理,以减轻病情。
1. 不吸烟:吸烟是引起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应该尽量戒烟或不吸烟。
2. 控制血压和血脂:冠心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和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避免血压过高和血脂升高对心脏的伤害。
3. 规律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应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适当的休息和放松。
中医调畅气 治疗冠心病

中医调畅气治疗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脏供血不足,使心肌缺氧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传统中医认为心脏是“神明之府”,其功能主要是驱使气血,调畅全身,使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平衡。
因此,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调畅气机,达到舒展经络、增强气血流通的目的。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在于“调畅气机”,而西医治疗的重点在于药物的使用和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治疗效果。
在西医治疗的同时,采用中医方法调理患者的体质,调畅气机,加速病情的好转。
2. 调节饮食调节饮食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医理论认为:奉行“饱腹”之食,久之必伤脾胃,致使气虚湿重,加重病情。
因此,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高脂肪、高盐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粗粮等易于消化的食品,保持饮食清淡,避免细嚼慢咽、过食饱和等不良习惯。
3. 中药调理中医药物调理对于冠心病治疗有着独到的效果。
中药有驱脾和痰、利水消肿、舒畅心脉、消除血栓等功效,调节气血运行,使得机体内部的功能协调达到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黄芩、龙胆等。
4.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也是冠心病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医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流通,以达到舒畅经脉、增强气血循环、治疗心病的目的。
常用的按摩方法有推、揉、按、捏等。
5. 中医针灸中医针灸是中医治疗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针灸可以刺激人体经络系统,调节人体内部的功能平衡,增强心脏的功能,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状态。
因此,针灸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总之,中医治疗冠心病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疗法,可以达到调畅气机、加速病情好转的目的,同时也能为患者减轻治疗压力、提高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指导,并且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有助于加速病情的好转。
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冠心病作为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脏疾病,已成为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并对其应用进行研究。
一、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缓解症状:中医药通过调理人体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能够有效缓解冠心病患者的心绞痛、胸闷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中医药可以增强心脑血管功能,调节血压、血脂,降低血粘度,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微循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3. 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医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抗病能力,从而减少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二、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1. 针灸疗法的应用:针灸疗法作为中医药的独特疗法之一,在冠心病康复中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研究表明,针灸能够调节心脑血管功能,降低血压、血脂,改善心绞痛等症状,并能够减轻冠心病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草药治疗的研究:中药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心病康复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显示,一些中药具有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可以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此外,中药治疗还可以调节血糖、血脂,减轻冠心病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康复。
3. 中医体质辨识的应用:中医体质辨识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特色之一,对冠心病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识别患者的体质特点,中医药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研究显示,针对不同体质的冠心病患者采用个体化的中医药康复方案,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再发率。
三、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启示与展望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要充分利用中医药的优势,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作用机制,加强临床研究和实践应用,提高中医药在冠心病康复中的疗效和可靠性。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与针灸推拿疗法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与针灸推拿疗法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一种危害广泛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与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传统中医学认为,冠心病属于“心病”,主要病因是气血不畅,以及心脉瘀阻等。
因此,通过中医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疗法,可以有效缓解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一、中医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质以及病情,中医医师会针对个体特点,开出适合的中药方剂。
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三七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减轻症状。
2. 饮食调理中医治疗强调饮食调理,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合理搭配食物,可以减少血脂的积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冠心病患者应以低脂、低盐、低糖、高纤维的饮食为主,增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摄入,同时避免过度进食和暴饮暴食,保证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
3.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特有的一种调理方式,通过调整呼吸和意念来调节身体气血平衡,可以提高心脏功能,增加心肌的供血量。
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气功练习方法,如八段锦、五禽戏等,每天坚持练习,能够帮助调整心脏功能,减少心脏负荷。
二、针灸推拿疗法1.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从而增加心脏功能,减轻心脏负荷。
对于冠心病患者,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心俞穴、神门穴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2. 推拿疗法推拿作为中医按摩疗法的代表,通过手法的刺激,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舒缓心脏疲劳。
推拿可以帮助冠心病患者放松身体,改善血液循环,增加心肌的供血量。
同时,推拿还能舒缓紧张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对心脏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三、结语综上所述,冠心病的中医治疗与针灸推拿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
通过中医治疗,可以调理气血,加强心脏功能,减轻症状;而针灸推拿疗法则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和手法按摩,提高心脏供血量,减轻心脏负荷。
冠心病的中医疗法

冠心病的中医疗法
冠心病相对来说是一种慢性病,所以更加适合用中医疗法来给予治疗。
一般情况下,中医认为血管不通以及血管出现痉挛是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主要原因所在。
所以冠心病治疗的关键方法就在于疏通血管、解除痉挛,能够让心脏拥有更多的血液来给予供应。
1.通心络
治疗冠心病中医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通心络。
所以如果患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症状时,除了采用西医的一些药物和治疗方法之外,也可以采用一些中药来进行通络活血。
比较有代表性的药物就是通心络胶囊,它能够对患者的血液和血管进行保护,以及心脏缺血等问题进行改善,最大程度地保护心脏,有效防治冠心病。
2.芳香温通法
除此之外,人的气血运行的正常与否,和寒热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如果遇到寒冷的情况,那么血液就会凝结,如果遇到热气则会畅通。
而冠心病大多是因为寒气集中在心脉之处,血气流不通,所以中医提倡使用芳香温通法来让冠心病得以缓解。
这种方法主要是让患者的气血得以流通,疼痛就能有所缓解,当心绞痛发作的时候能够快速止痛。
3.补养心气
这种方法是采用人参、黄芪、当归、川芎、半夏和肉桂等药材放置在一起,熬成汤药。
对于劳心过度和损伤心气所导致的心胸疼痛以及气短多汗等症状有很好的作用。
总的来说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需要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护患者的心脏,为患者在治疗期间提供更好的身体条件。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压力的增加,冠心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被广泛应用并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总结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冠心病及其病因冠心病是心肌血管供血不足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病症的总称,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
冠心病的主要病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二、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是通过中草药的选择和治疗方法的应用来缓解或治愈疾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1. 降脂药物中医草药中有很多可以降低血脂的药物,如金钱草、山楂等。
这些药物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并减少动脉血管中脂肪沉积,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
2. 补血药物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贫血症状,因此中医草药中的补血药物可以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氧气和养分。
例如,当归、熟地黄等药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增加心肌的供氧量。
3. 舒张血管药物中医草药中有一些可以舒张血管的药物,如柴胡、丹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从而减少心绞痛的发生。
4. 消炎药物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血管炎症,因此中医草药中的消炎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并促进血管的修复。
例如,黄芩、连翘等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改善冠心病的症状。
三、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建议基于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以下是一些建议:1. 个性化治疗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因此中医草药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配。
最好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草药。
2. 配合其他治疗方法中医草药治疗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心理疏导、运动疗法等。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更好地缓解或控制冠心病的症状。
3. 定期监测病情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定期接受体检并监测病情。
及时调整草药配方和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冠心病作为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健康威胁。
传统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对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其疗效和应用。
一、冠心病概述冠心病,又称为冠状动脉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的一类心血管疾病。
常见的症状包括胸痛、心悸、气短等,严重时可导致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根据统计数据,冠心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出发点是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促进气血通畅,以达到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目的。
中医药强调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并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三、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1. 中草药治疗中草药是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式之一。
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中草药的配方有所差异。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丹参、川芎、黄连等。
这些中草药具有活血化瘀、舒郁止痛等作用,能够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症状,减轻胸痛和心悸等症状。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心病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能够通过调理经络、平衡气血等途径,改善心血管系统功能,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曲池”、“心俞”等。
3. 中医养生和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针对冠心病患者,中医建议避免食用高脂肪、高盐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此外,中医养生方法如适当的运动、良好的情绪调节等也有助于冠心病的治疗。
四、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一直是中医药领域的热点。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一些临床试验显示,中医药治疗与传统西医治疗相比,在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然而,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冠心病从“络”论治探讨

冠心病从“络”论治探讨关键词冠心病络病学说中医药疗法学术探讨中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多从气虚、瘀血立论,多以活血化瘀法治疗。
笔者通过学习近年来的络病学说,结合现代医学认识,体会到冠心病心绞痛与络病关系十分密切。
临床上从“络”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收到较好的疗效。
兹初步探讨如下。
1 病因繁杂,“入络”是基础中医学认为导致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生多与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年老体虚等因素有关。
其病位在心之络脉。
如《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
”指出邪客络脉可致心痛。
又如《医门法律·中寒门》所说:“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
”《类证治裁·胸痹》也说:“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
”《临证指南医案》亦指出:“虚痛久,痛必入络,宜理营络。
”张锡纯亦认为“其瘀多在经络”。
这些论述基本上涵盖了现代中医学所论。
因而冠心病心绞痛发病原因其始虽异,但其最终“入络”则同,“入络”是造成冠心病心绞痛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也是引起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各种并发症的基础。
2 病机进退,“心络”为枢纽中医学认为心络郁滞是心络病变的最初表现形式和始动因素。
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逸失调,年老体弱或外邪犯心,致脏腑功能失调,心之气血阴阳不足,心之脉络郁滞,气机不利,血运不畅致冠心病心绞痛,或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患者气虚、气滞、痰凝或寒邪入侵,均可导致心络不畅,瘀血内停。
此外,心之络脉细窄易滞,胸痹、心痛可因情志、外邪等因素引起其挛急、拘急而发。
叶天士认为:最虚之处,便是容邪之处。
《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卷,缩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
”更有年迈体衰,加之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后天化生不足,造成络脉空虚而发病。
由于络脉营血不足失于濡养则气失所养,脏腑功能亦因之减弱,气行无力;阴血亏损,营阴涸涩,血气运行稽迟,则停留于局部而为瘀,致使瘀滞固结难解,即“不荣作痛”。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

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研究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发。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从中医药对冠心病的治疗方法、疗效以及治疗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治疗方法1. 中医药汤剂: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常采用调理心气、活血化瘀、消风化痰等方剂。
比如桂枝加葛根汤、通心络脉颗粒等药物,在缓解心绞痛、调节心血管功能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调节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来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等症状。
如心俞、胸乡、神门等穴位的刺激,可以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对于冠心病患者也有一定疗效。
通过按摩胸部、腹部等部位,改善血液循环、调节心率、降低血压,从而缓解心绞痛等不适症状。
二、疗效评估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主要通过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降低血脂、改善心理状态等方面来评估。
研究表明,采用中医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改善的比例较高,心绞痛的发作频率明显减少,血脂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心理状态逐渐恢复平稳。
三、治疗机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机制主要包括舒络祛痰、活血化瘀、调气化痰等方面。
其中,舒络祛痰是中医治疗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保护心脏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供血等。
活血化瘀则有助于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情况,减轻心绞痛等症状。
调气化痰可以排除体内湿邪,消除痰饮,有助于降血脂、调节心率等。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医药的综合调理,可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减轻心绞痛、降低血脂,提高生活质量。
当然,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配合西医药、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是更为理想的选择。
希望未来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领域的研究能够不断深入,为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中医对冠心病的防治

中医对冠心病的防治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疾病。
中医药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注重整体调理和病因治疗,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特点。
本文将从中医调理、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等方面探讨中医对冠心病的防治。
一、中医调理1. 调理脏腑:中医认为冠心病主要与心、肝、脾有关,可采用中草药调理这些脏腑功能,改善体内环境。
例如,可选用党参、茯苓、山楂等药物,具有调和气血、健脾开胃的功效。
2. 补益心脏:中医强调心血虚即为冠心病的一种表现,补益心脏可以改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
常用的中草药包括人参、麦冬、黄芪等,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血、滋养心脏的作用。
3. 调理情绪: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和心脏健康密切相关,冠心病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可以通过中医养生方法如针灸、推拿等调理情绪,缓解心脏的负担。
二、中医药物治疗1. 扩张冠状动脉:中药中有一些可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
例如,丹参具有活血化瘀、扩张冠状动脉的效果,可用于改善心肌缺血的情况。
2. 活血化瘀:冠心病的发病与血液循环不畅有关,中草药中有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药物,如红花、郁金等,可用于改善心肌供血不足。
3. 调节血脂:中医认为血脂异常是导致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选择一些降低血脂的中药进行治疗。
例如,山楂、决明子等药物具有降低血脂的功效。
三、预防措施1. 合理膳食:中医强调合理膳食对于冠心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建议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比重,保持膳食的平衡和多样性。
2. 适度运动:中医认为适度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
建议冠心病患者进行适度的步行、太极拳等锻炼,但应避免过度运动造成心肌损伤。
3. 减轻精神压力:中医认为情绪波动对心脏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建议冠心病患者通过放松身心的方法如读书、听音乐等来减轻精神压力。
综上所述,中医在冠心病的防治方面有着独到的优势,通过中医调理和药物治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情况。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心血管疾病是指影响心脏及其与大血管系统的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改变的趋势,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
传统中医药以其特有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日益受到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
一、中医药对冠心病的应用1. 中草药调理:中医认为冠心病多与气滞、气虚有关,因此常采用活血化淤、益气养阴的方法进行治疗。
如川芎、桃仁等活血化淤药物具有明显效果;黄芪、当归等可益气养阴;丹参则具有促进循环的作用。
这些中草药能够改善患者体内气机不畅所导致的胸闷、心慌等症状,同时对冠状动脉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 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药学中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也被广泛运用于冠心病的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能够调节体内气血循环,改善心肌供血不足,并有助于缓解患者的胸闷、心慌等不适感。
同时,通过调整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还可以降低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减少心脏负荷。
二、中医药对高血压的应用1. 饮食调理: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时注重饮食调理,推崇低盐、低油、低脂、富含纤维素的饮食方式。
例如多吃新鲜蔬果、粗粮以及富含镁元素的食物,如花生米等。
花生米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和外周阻力;此外,在饮食上忌烟酒,避免过度食用肉类等。
2. 中药治疗:中医药对高血压也有较好的疗效。
例如,常用的天麻、龙胆草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茶多酚能够改善心脑供血和减少内毒素的形成,对防治高血压也有一定效果。
此外,针灸与中药复合应用在临床上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三、中医药对心力衰竭的应用1. 汤剂治疗: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等研究机构通过体外实验证明,柴胡桂枝汤对心力衰竭具有显著降压、扩张冠脉、增加心输出量等作用。
而临床上常使用黄连桂枝汤调配而成的复方黄连桂枝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
2. 针灸疗法:针灸除了在冠心病治疗中发挥作用外,对于心力衰竭患者也有一定效果。
冠心病中药治疗的作用原理

冠心病中药治疗的作用原理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血流量降低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血管疾病。
纵观西医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和手术,均有限制和不足之处。
中草药学家们认为,中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可以弥补西医治疗冠心病的不足。
对于冠心病的中药治疗,其作用原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通血脉、活血化瘀:中药治疗中,通血脉、活血化瘀可说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
通过草药调配对患者进行治疗,以活血祛瘀,化瘀通络,并增强体内的微循环,从而达到保护心脏,避免心脏和冠状动脉血管再度受到阻塞和损害的作用。
2. 补气养血、调理阴阳:中药治疗冠心病除了要对心血管系统进行保护,还要对患者的身体整体进行调理。
中药的气血流通理论认为调理阴阳体质是基础,通常以补气、养血为主,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增强抵抗力。
通过调理患者身体的平衡性,以提高心脏运作的能力和顺应性,并调节异常的激素、酶和电解质的水平,避免冠状动脉的狭窄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3. 营养肝肾、舒筋通络:中药治疗冠心病还应注意到患者的保护肝肾功能和保护关节、肌肉结构。
鉴于冠心病患者的高龄化和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状态,草药配方应对心脏病引起的肌肉、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损害进行修复,同时舒筋通络,并促进代谢和消化以保护正常人体组织。
4. 抗炎镇痛、减轻病情:中药是否能产生镇痛和消肿抗炎的作用一直是争议的焦点之一。
然而,许多草药的消炎镇痛效果已得到证实。
因此,中药治疗冠心病的配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患者心脏病的疼痛和炎症反应,达到治疗作用。
5. 平缓情绪、减少反复:由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与情绪、心理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中药治疗冠心病还应注重患者的情绪调节。
一些中药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水平,舒缓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并增强患者抗病和恢复的自愈能力。
总之,中草药并没有纯粹针对心脏和冠脉病变进行干预,而是以平衡机体整体为核心,采用多种草药相互调配,以达到把心血管系统和身体各个系统进行整体调理和保护的目的。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总结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总结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由于其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
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并受到了广大患者的欢迎。
本文将对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常用方法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补气活血法中医认为,冠心病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因此补气活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人参、黄芪、当归等,可以调节气血平衡,增强心肌供血能力。
此外,推拿、针灸等物理疗法也可起到活血通络的作用。
二、化痰祛瘀法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痰浊症状,痰湿内阻易导致心脉不畅,进而引发心绞痛。
因此,化痰祛瘀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半夏、陈皮、红花等,这些药物均具有化痰祛瘀的功效。
同时,适量进行体育锻炼也能促进痰湿的排出。
三、清热解毒法部分冠心病患者可能伴有热毒症状,如心烦易怒、口苦口干等。
清热解毒是针对这类情况设计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知母、地骨皮等,这些药物可清热泻火,减轻心脉炎症。
四、平肝熄风法中医认为,冠心病的病因与情志因素有关,而情志不畅易导致肝气郁结,进而引发冠心病的发作。
因此,平肝熄风是针对冠心病患者的情志状态进行调节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龙胆草、天麻等,可平肝熄风,缓解情志紧张。
总之,中医药辨证论治冠心病的治疗方法多样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此外,中医药治疗冠心病还注重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改变生活方式,从而全方位地改善患者的病情。
然而,中医药治疗方法仍需进一步严密的科学验证,加强临床研究与实践经验的结合,以提高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

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传统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历史悠久,且被证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下面将结合实际案例,对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一、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理念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核心理念是辨证施治。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用适合其个体需要的草药治疗方案。
比如,对于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可选用活血化瘀的草药进行治疗;对于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可选用益气活血的草药进行治疗。
因此,对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后,选用合适的中药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二、中医草药治疗的常用方剂1. 丹参饮丹参饮是一种常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方剂,具有活血化瘀、舒心安神的功效。
丹参、川芎、红花等草药可以改善心脏的微循环,促进心血管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症状。
2. 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丸是一种对缓解心绞痛症状效果显著的中药方剂。
它主要由藿香、荆芥、升麻等草药组成,可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对缓解冠心病患者的疼痛症状具有一定的疗效。
三、中医草药治疗的注意事项1. 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冠心病患者病情千差万别,因此在选择草药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病情表现进行个体化治疗,避免盲目使用草药。
2. 配伍合理、药效互补在中药治疗中,药物的配伍十分重要。
应根据草药的药性、功效相互配伍,使药效相辅相成,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 长期治疗、定期复诊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病,中医草药治疗需要长期坚持,同时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通过以上的对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看到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在临床实践中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
愿中医草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能够不断完善,为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医药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常常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心脏气血不足或瘀血堵塞而引起的疾病,通过中药的理疗方法,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从而改善心脏功能。
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包括补气活血、化痰散结等。
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治疗方法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提高心脏运行效率。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预防和康复作用。
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长时间的康复和预防措施。
中医药在预防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可以通过中药饮食和调理方法来改善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降低再次发作的风险。
中医药还可以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来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也包括了一些现代技术的结合。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结合了一些现代技术,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
中医药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现代医学设备的结合,可以更加精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还结合了一些现代药物的使用,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副作用。
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和前景。
通过调节气血运行、预防和康复以及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医药可以提高冠心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治疗方法的标准化、剂量的确定等,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以后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学者投入到中医药在冠心病治疗中的研究中,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

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综述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和心绞痛。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对冠心病中医药治疗的综述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整体观念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中医认为,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体的整体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因此,中医药治疗侧重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增强心脏功能和抗病能力。
二、中药治疗冠心病1. 温通络脉药物中药中常用的温通络脉药物包括桃仁、红花、川芎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作用,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缓解心绞痛症状。
2. 益气养阴药物中药中常用的益气养阴药物包括丹参、黄芪、麦冬等,这些药物具有滋养心脏、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增加心脏的耐受力。
3. 活血化瘀药物中药中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包括三七、当归、红藜芦等,这些药物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解决冠脉局部瘀阻的问题,改善心肌缺血的状况。
4. 祛痰化瘀药物中药中常用的祛痰化瘀药物包括薏苡仁、郁金、白附子等,这些药物具有祛除痰浊、化瘀通络的作用,可以改善冠心病伴有痰瘀阻滞的情况。
三、中医调理方法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强调日常养生和调理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冠心病患者非常重要。
建议患者多食用富含纤维、低脂低盐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此外,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饱餐也是非常关键的。
2. 运动养生适度的运动对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都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建议冠心病患者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3. 心理调节中医认为,冠心病与情志有关,心理因素对于疾病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心血管系统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药在治疗冠心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西医药物的治疗。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指导

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指导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胸痛、心绞痛以及心肌梗死等临床症状。
中医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与康复指导的相关内容。
一、冠心病的中医药治疗1. 中医药的整体观治理念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注重整体观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仅是某一个器官出现问题,而是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因此,中医药治疗冠心病时,除了针对病变部位进行治疗外,还会综合考虑病人的体质、情志状态、饮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冠心病是中医药治疗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冠心病可以被归纳为痰瘀阻络和气滞血瘀两个主要病机。
因此,在中药治疗中,常常会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等功效的药物,如丹参、川芎、郁金等,来调整和恢复患者的气血运行。
3. 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药领域的另一重要疗法,也被广泛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患者的气血、舒缓血管、舒畅经络,从而改善心脏供血不足的状况。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内关、太渊等。
二、冠心病的中医药康复指导1. 饮食调理中医药康复指导强调合理的饮食调理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建议患者选择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同时,还需要根据个体的体质特点和病情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搭配食物。
2. 运动康复合理的运动康复对于冠心病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康复指导建议患者选择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等,同时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通过适度运动,可以促进心脏供血,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心脏的耐力,从而达到康复的效果。
3. 情志调理情志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病和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康复指导重视患者的情志调理,建议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乐观的态度。
同时,通过采用中医技术如音乐疗法、中医按摩等,调节患者的情绪,缓解焦虑与压力。
从中医观点为冠心病“寻根究源”

中医眼中的冠心病“根源”中医认为,可以从三个方向去追寻冠心病的病发“根源”。
一、生活环境中医认为,情绪过度和寒湿环境是冠心病的最佳温床。
通常我们所说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中医医理中,情绪的波动无常,容易使气血郁堵,继而气滞血瘀、心脉弊阻,最终淤积成痛。
而寒湿更为大忌,正所谓“寒则凝,温则行”,“寒”可以“客于脉中”而气不通,“寒”可以“客于脉外”则脉寒,用现代医学解释,我们可以理解为寒冷可使冠状动脉收缩、痉挛造成心肌缺血而发生心绞痛。
忧思过度耗心神,神伤则心无所主,致心脉失养;至於寒湿凝滞,祸及心阳,因此,好的情绪和环境是健康体魄的首要条件。
二、行为习惯古人讲究方圆规则与平衡调理,这便在中医的学术中得到极致表现。
多食肥甘,劳逸不当便说的是日常饮食和运动方面的不合理可能导致冠心病的发生,这是因为不当的生活习惯会逐渐引起心脾肝肾等脏虚损而致病。
因久食膏梁厚味,使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犯心胸而痹阻心脉;过劳或过逸则耗气或伤气而致气机不畅导致血行逆乱,待各方面综合后便带来论气滞、血瘀、痰浊诸因素,最后造成心脉痹阻而发病。
此外,结合当前社会性的行为习惯,抽烟、酗酒等现代人固有的恶习也是冠心病直接诱因之一,建议严戒。
三、并发病症中医认为“牵一发而动全身”,人体是一个相互牵连的机体,看似不着边际的两者,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肥胖与冠心病便是这样的关系!大家都知道,高血压与心脏病是有直接关系的,而要防止冠心病就得先医治肥胖症。
高血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构成和开展联系紧密亲密,缩短期血压比舒张期血压更能预测冠心病事情,舒张期血压更能添加冠心病逝世的风险。
冠心病患者大都存在着饮食不妥的表象,饮食不妥就相比简朴引发肥胖症,使患者体重超支,或许有着长时间的血压高病史,也是十分简朴发生冠心病的。
肥胖症会引发多种疾病,不只会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病,还能招致冠心病。
冠心病的病发不是机缘巧合、无中生有的事,都是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案

冠心病的中医治疗方案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症,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传统中医药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有着丰富的经验,中医治疗冠心病注重整体调理,通过中药、针灸等方法来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减轻疾病危害。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案。
一、中药治疗中医重视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症状和病因等不同情况,开出具有个性化的中药方子。
常用的中药包括丹参、黄芪、桑枝、麦冬等,这些药物有助于活血化瘀、调节气血、强心、降脂等作用,可以缓解心绞痛、减少心肌缺血、改善心功能。
二、针灸调理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在冠心病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平衡阴阳、舒经活络等方式,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心俞、心包经等,针灸治疗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操作。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穴位、经络,促进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的中医治疗方法。
对于冠心病患者,适当的推拿按摩可以缓解胸痛、调节心脏功能,促进心肌供血。
但需要注意的是,按摩力度要适中,不能过于粗暴。
四、运动疗法中医认为,适量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作用。
针对冠心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适宜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等,帮助提高心肌代谢、增强心肌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
但运动时一定要注意适度,不可过量。
五、饮食调理中医强调“药食同源”,食疗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地位。
冠心病患者在饮食上要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的食物,多吃粗杂粮、蔬菜水果,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鱼、家禽等,有助于降低血脂、平衡体内营养。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多样,可以从中药治疗、针灸调理、推拿按摩、运动疗法、饮食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疗,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在接受中医治疗时,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方案,按时服药、勤加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保持乐观的态度,才能更好地控制疾病,防止病情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落脚点
发表时间:2014-05-20T10:05:44.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牛晓静
[导读] 但是随着PCI术的普及,出现过度依赖及滥用介入治疗,以及介入后再狭窄等,均提示介入治疗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牛晓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已成为了冠心病最重要的诊疗技术之一,但该方法具有介入后再狭窄的确定,且不能有效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笔者通过本文提出在行介入手术前后运用中药辅助治疗,具有弥补介入手术缺陷的作用,以飨同道。
【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363-02 冠心病是目前的常见疾病,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明显减轻死亡率。
但是随着PCI术的普及,出现过度依赖及滥用介入治疗,以及介入后再狭窄等,均提示介入治疗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对于稳定型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并不能有效降低远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药物治疗,加上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运动)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
临床病例向
人们证实,介入治疗并不是万能的,介入治疗所处理的血管只占全身血管的五百万分之一,介入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还在进展,术后的再狭窄事件和血栓事件使得介入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却不能有效降低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尽管现在介入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治疗效果却不是同步增长。
这是因为PCI术注重局部干预,整体关注不足是其缺点;而整体治疗、整体调节是中医优势之一,术后用中药调整阴阳,调畅气血,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恰弥补介入治疗的不足,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提出中医在介入治疗中可参与的过程,以此指导临床,发扬传统医学的价值。
1.介入治疗前
目前大部分出现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都会选择进行冠脉造影的检查,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的都能发现冠脉不同程度的狭窄,然后同时进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
但是介入治疗毕竟是手术,有一定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对于某些相对禁忌症,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达到可耐受手术的条件。
如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因造影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衰退,甚至可能出现肾衰竭。
这时候中医可发挥作用,在介入治疗前将肾功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使减少手术风险,介入治疗后则运用中医中药加快造影剂排出体外。
再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一个不小的应激,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手术的伤口虽然很小,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一个小小的伤口感染或许就是致命的。
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中医参与同步治疗,将患者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手术的并发症就会大大地减少了。
当然除了上面两个例子,中医在介入治疗的参与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服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冠心胶囊,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这些中医的常识如果在西医医师上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就会更上一层。
2.介入治疗后
自首例PTCA术开展以来,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冠心病PCI治疗的发展,成为国内外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要难点。
单纯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的置入将RS的发生率降低至20%-30%左右。
药物洗脱支架通过携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到病变血管,直接抑制血管重建术后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
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12个月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5%。
[1]因而,药物支架时代再狭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难题。
近年来,中医药界诸多学者围绕再狭窄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和中医药防治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PCI术可归属于中医学“祛邪”治法,具有“活血破瘀”之功效,冠心病PCI术后则以本虚为主,加之PCI术的“破血”作用,易耗伤正气,故本虚症状较前还可能加重,正气不足,邪必所凑,气血不能调和,瘀血、痰浊内生,再次郁阻脉络,发为胸痛。
因此,中医可补介入手术之后的虚,这是西医治疗的缺陷。
介入手术前需要在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穿刺将造影剂注射入血管内,虽然穿刺口只是个很小的伤口,但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局部血肿等,如果在介入手术前后静脉用些疏通血管的中成药,能将手术产生的瘀血及时的去除,并发症的发生就会减少。
因此在术后常规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合疏通血管的中成药静脉滴注(在不会发生药物过敏的情况下),加上西医常规用的速碧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时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再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在出院后一年之内要接受冠心病“双抗”的治疗,这些药物的价钱都不便宜,没有多少个家庭可负担得起。
而中医中药的活血化瘀药与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有相似的功效,如果可以发挥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双抗”药物的剂量,从而减轻患者负担。
一系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多机制综合干预的方式,起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护内皮细胞的损伤、纠正血脂紊乱、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术后心功能。
尤其在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目前已有中药药物涂层支架用于冠心病的实验研究报道[2],其临床疗效如何,值得期待。
总之,中医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参与治疗,仍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聂谦,许勇.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5):1061-1065.
[2] 陈晖,施鸿毓,仇兴标,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J].上海医学,2012,35(3):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