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落脚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落脚点

发表时间:2014-05-20T10:05:44.9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6期供稿作者:牛晓静

[导读] 但是随着PCI术的普及,出现过度依赖及滥用介入治疗,以及介入后再狭窄等,均提示介入治疗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牛晓静

(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广州 51040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介入手术已成为了冠心病最重要的诊疗技术之一,但该方法具有介入后再狭窄的确定,且不能有效降低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笔者通过本文提出在行介入手术前后运用中药辅助治疗,具有弥补介入手术缺陷的作用,以飨同道。【关键词】中医药冠心病落脚点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6-0363-02 冠心病是目前的常见疾病,目前PCI已成为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重要手段,明显减轻死亡率。但是随着PCI术的普及,出现过度依赖及滥用介入治疗,以及介入后再狭窄等,均提示介入治疗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于稳定型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并不能有效降低远期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药物治疗,加上指导患者改变生活方式(戒烟、运动)是最重要的基本治疗。临床病例向

人们证实,介入治疗并不是万能的,介入治疗所处理的血管只占全身血管的五百万分之一,介入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还在进展,术后的再狭窄事件和血栓事件使得介入治疗只能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却不能有效降低远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尽管现在介入技术发展得越来越好,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治疗效果却不是同步增长。这是因为PCI术注重局部干预,整体关注不足是其缺点;而整体治疗、整体调节是中医优势之一,术后用中药调整阴阳,调畅气血,使“阴平阳秘”,“气血调和”,恰弥补介入治疗的不足,积极开展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前后的中医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提出中医在介入治疗中可参与的过程,以此指导临床,发扬传统医学的价值。

1.介入治疗前

目前大部分出现症状的冠心病患者都会选择进行冠脉造影的检查,大部分患者或多或少的都能发现冠脉不同程度的狭窄,然后同时进行球囊扩张并植入支架。但是介入治疗毕竟是手术,有一定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对于某些相对禁忌症,可以通过中医调理,达到可耐受手术的条件。如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因造影剂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会导致肾功能进一步衰退,甚至可能出现肾衰竭。这时候中医可发挥作用,在介入治疗前将肾功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使减少手术风险,介入治疗后则运用中医中药加快造影剂排出体外。再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是一个不小的应激,可能会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引发酮症酸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手术的伤口虽然很小,但是对于糖尿病病人来说,一个小小的伤口感染或许就是致命的。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中医参与同步治疗,将患者的状态调整到最好,手术的并发症就会大大地减少了。当然除了上面两个例子,中医在介入治疗的参与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可以服用中成药,如丹参滴丸、冠心胶囊,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这些中医的常识如果在西医医师上普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就会更上一层。

2.介入治疗后

自首例PTCA术开展以来,术后再狭窄问题一直困扰着冠心病PCI治疗的发展,成为国内外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重要难点。单纯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0%-50%,金属裸支架的置入将RS的发生率降低至20%-30%左右。药物洗脱支架通过携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到病变血管,直接抑制血管重建术后新生内膜的增生,从而有效降低再狭窄的发生。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12个月后再狭窄的发生率高达35%。[1]因而,药物支架时代再狭窄问题仍然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动脉粥样硬化仍是困扰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要难题。

近年来,中医药界诸多学者围绕再狭窄的病因、病机、证候演变规律和中医药防治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PCI术可归属于中医学“祛邪”治法,具有“活血破瘀”之功效,冠心病PCI术后则以本虚为主,加之PCI术的“破血”作用,易耗伤正气,故本虚症状较前还可能加重,正气不足,邪必所凑,气血不能调和,瘀血、痰浊内生,再次郁阻脉络,发为胸痛。因此,中医可补介入手术之后的虚,这是西医治疗的缺陷。

介入手术前需要在桡动脉或股动脉进行穿刺将造影剂注射入血管内,虽然穿刺口只是个很小的伤口,但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局部血肿等,如果在介入手术前后静脉用些疏通血管的中成药,能将手术产生的瘀血及时的去除,并发症的发生就会减少。因此在术后常规用参附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配合疏通血管的中成药静脉滴注(在不会发生药物过敏的情况下),加上西医常规用的速碧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同时使用,可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再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患者,在出院后一年之内要接受冠心病“双抗”的治疗,这些药物的价钱都不便宜,没有多少个家庭可负担得起。而中医中药的活血化瘀药与抗血小板、血栓形成有相似的功效,如果可以发挥中医中药在这方面的作用,是不是就可以减少“双抗”药物的剂量,从而减轻患者负担。

一系列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证实了中医药通过多靶点、多机制综合干预的方式,起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保护内皮细胞的损伤、纠正血脂紊乱、抗血小板聚集等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术后心功能。尤其在防治介入术后再狭窄方面,目前已有中药药物涂层支架用于冠心病的实验研究报道[2],其临床疗效如何,值得期待。总之,中医药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冠心病介入术后的中医药参与治疗,仍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参考文献

[1] 聂谦,许勇.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5):1061-1065.

[2] 陈晖,施鸿毓,仇兴标,等.药物洗脱支架内再狭窄的介入治疗[J].上海医学,2012,35(3):216-2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