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与实施

合集下载

期间核查实施方案

期间核查实施方案

期间核查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在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一些期间核查工作,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而期间核查实施方案就是为了规范和指导期间核查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核查结果的可靠性。

二、核查对象确定。

在制定期间核查实施方案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核查的对象。

核查对象可以是某一工作流程、某一项目阶段,也可以是某一具体数据或资料。

确定核查对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明确核查的目标和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核查工作。

三、核查内容明确。

在确定了核查对象之后,需要明确核查的具体内容。

核查内容可以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合规性等方面,也可以包括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合理性等方面。

明确核查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收集和分析相关资料,确保核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深入性。

四、核查方法选择。

在明确了核查内容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

核查方法可以包括实地调查、数据比对、文件审查等多种形式。

选择合适的核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进行核查工作,确保核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五、核查程序制定。

在选择了核查方法之后,需要制定具体的核查程序。

核查程序可以包括核查的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工作流程等方面。

制定合理的核查程序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核查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核查结果的可信度。

六、核查结果分析。

在完成了核查工作之后,需要对核查结果进行分析。

核查结果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提供参考。

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七、核查报告编制。

在完成了核查结果分析之后,需要编制核查报告。

核查报告可以包括核查的对象、内容、方法、程序、结果等方面的详细信息,还可以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编制完善的核查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总结和反思工作,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八、总结。

期间核查实施方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不仅关系到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还关系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环境监测实验室是一个关乎人类生活环境和健康的重要部门,其工作内容涉及大气、水质、土壤等方面的监测和分析。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期间核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就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一、核查目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是指在实验室正式监测任务进行过程中,通过对仪器设备、监测系统、标准物质等方面进行检查核实,以确认实验室各项监测活动是否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要求。

核查的目的是为了发现和纠正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实验室的监测能力和水平。

二、核查内容1. 仪器设备的检查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核查首先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检查各种监测仪器的运行状态、精密度和准确性等指标。

如大气监测仪器要检查气象站、气体分析仪器、颗粒物监测仪器等;水质监测仪器要检查PH仪、COD仪、电导率仪、溶解氧仪等;土壤监测仪器要检查土壤PH值仪、重金属含量检测仪等。

检查的内容包括仪器的外观是否完好,各种传感器和探头的灵敏度是否正常,仪器的校准和标定情况等。

2. 监测系统的核实监测系统是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稳定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在期间核查中要对监测系统进行核实,包括监测站点的布设情况是否符合要求、数据采集设备的运行状态是否正常、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是否安全可靠等。

还要对监测系统的自动校正和自动调零功能进行核查,以确保监测系统的自动化运行正常,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得到保障。

3. 标准物质的使用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监测过程中会使用各种标准物质进行校准和质控,期间核查中要对标准物质的保管、使用和分析情况进行核查。

包括标准物质的购进、进货验收、存储条件、取样分析、标定曲线的绘制等过程进行核查,以确保标准物质的使用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从而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核查方法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主要包括实地检查、记录核查和数据分析。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标准物质进行定期的核查和验证。

本计划旨在规范标准物质的核查流程,确保核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一、核查对象。

本次核查计划主要针对实验室中使用的各类标准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试剂、生物制品、物理标准物质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标准物质,我们将制定相应的核查方案和流程。

二、核查周期。

针对不同类型的标准物质,我们将制定相应的核查周期。

一般情况下,化学试剂将每年进行一次核查,生物制品将每半年进行一次核查,物理标准物质将每季度进行一次核查。

具体核查周期将根据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和标准物质的稳定性进行调整。

三、核查内容。

1. 标准物质外观检查,检查标准物质的外观是否发生变化,如颜色、透明度、形状等;2. 标准物质标定值检查,核查标准物质的标定值是否与证书数值一致,是否符合使用要求;3. 标准物质纯度检查,对于化学试剂和生物制品,需要进行纯度检查,确保其纯度符合要求;4. 标准物质保存条件检查,核查标准物质的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等;5. 标准物质有效期检查,核查标准物质的有效期是否过期,如过期需要进行淘汰处理。

四、核查流程。

1. 制定核查计划,根据标准物质的类型和核查周期,制定相应的核查计划;2. 核查准备工作,准备好核查所需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证书、核查记录表等;3. 核查执行,按照核查计划和核查内容进行核查工作,确保核查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 核查记录和报告,对核查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形成核查报告,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汇报核查结果;5. 核查结果处理,根据核查结果,对标准物质进行合理的处理,如淘汰过期物质、调整保存条件等。

五、核查责任人。

实验室主管负责制定核查计划并监督核查工作的执行,实验员负责具体的核查操作和记录,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核查结果进行审核和评定。

六、核查记录和档案。

对每次核查的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并建立相应的档案,包括核查计划、核查记录、核查报告等,以备日后查阅和追溯。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规程

HBJC/QJHCGC-001(01)-2017回弹仪期间核查规程一、总则1 核查目的:为确保回弹仪在两次检定之间能够准确正常使用,制定期间核查。

2 核查次数:在每个校验周期(即两次相邻校验之间)中间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二、核查内容1 检查外表应在明显位置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计量器具许可证证号及CMC标志。

外壳不允许有碰撞和摔落的明显损伤。

2 各运动部件活动自如、可靠,不得有松动、卡滞和影响操作的现象,指针滑动示值刻线和刻度尺上的刻线应清晰、均与。

弹击杆外露球面应光滑无裂纹损伤和锈蚀。

三、核查主要器具:钢砧四、核查方法1 外表检查:应在明显位置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计量器具许可证证号及CMC标志。

外壳不允许有碰撞和摔落的明显损伤。

2 回弹仪在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率定,率定温度为(5-35)℃,钢砧表面干燥、清洁,率定实验分四个方向进行,每个方向弹击前,弹击杆旋转90°(0°、90°、180°、270°),连续弹击三次,回弹值应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结果的平均值作为率定结果。

五、结果评定1回弹仪应在明显位置有下列标志:名称、型号、制造厂名、出厂编号、出厂日期和计量器具许可证证号及CMC标志。

外壳不允许有碰撞和摔落的明显损伤。

2回弹值与平均值在规定范围内(混凝土回弹仪:80±2;砖回弹仪:74±2;砂浆回弹仪:74±2)为合格,反之不合格。

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日期: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HBJC/QJHCGC-002-2017 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期间核查规程一、总则1 核查目的:为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在两次检定之间能够准确正常使用,制定期间核查。

2 核查次数:在每个校验周期(即两次相邻校验之间)中间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二、核查内容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示值是否准确或在误差允许范围之内,同一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直径两次测量示值误差≦1。

压力表期间核查指导书

压力表期间核查指导书

本期间核查适用于压力表。

一、期间核查目的
确保精密压力表在两次检定的时间间隔内其状态的可信度,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

二、期间核查对象
精密压力表,测量范围(0~4)Mpa,精确度等级0.4级。

三、期间核查标准:
JJG 52-1999 《弹簧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和真空表检定规程》
环境条件:温度(20±5)℃;湿度小于85%RH
四、期间核查方法
选一性能较稳定测量范围(0~4)Mpa,精确度等级1.6级一般压力表与标准表直接进行对比。

五、期间核查周期
通常期间核查周期为6个月,根据使用情况,可增加期间核查的次数。

六、期间核查结果的处理
对期间核查结果,严格按照JJG 52-1999进行符合性判定,若在期间核查出现结果异常,应增加检定次数或采用人员交替来有效控制核查结果,若核查结果不一致,立即将情况汇报设备管理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以书面形式上报技术质量科,并组织重新送检,经检定合格后,方能进行使用。

七、记录保存地点及期限
期间核查记录原件保存在技术质量科,复印件保存实验室;记录保存期限为一个考核周期。

八、附期间核查记录
编制:
审核:
批准:
批准日期:年月日。

一、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一、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

一、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应于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中参加职业卫生检测(验)仪器设备、标准物质期间核查的所有岗位人员。

2 工作目的与要求2.1确保岗位人员准确进行各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2.2熟练运用本作业指导书,确保中心仪器设备、标准物质的期间核查方法规范、结果可靠、及时准确。

3 引用文件RB/T 214—2017《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以及公司程序文件4 工作条件4.1 人员技术条件参加期间核查的工作人员必须取得相关职业卫生评价或检测的上岗证书,其专业技术职称、专业类型满足要求。

一、TAS-990F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1. 概述原子吸收分析方法是基于被测样品的原子蒸气可以吸收由光源辐射出被测元素的特征谱线,根据谱线被吸收后强弱程度,求出样品中被测元素含量的一种分析方法。

为使该设备在两次校准间隔内能保证校准状态的可信度,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按相关规定在适当时机,应对仪器进行期间核查。

2. 期间核查项目火焰法测定铜的准确度。

3. 期间核查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 测定国家标准物质进行比对。

购置已知浓度(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范围)的铜国家标准物质,按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稀释方法稀释制成核查标准样,进行多次平行测定(n≥6),测定平均结果应符合标准物质证书中给出的标准值及不确定度范围。

4. 期间核查技术条件及要求4.1 仪器及设备要求:仪器及辅助设备无故障,软、硬件运行正常。

4.2 实验室环境要求:气温:+15─+35℃,相对湿度:20%─80%,电源电压:220±5%,无振动,无电磁干扰,无腐蚀性气体、通排风良好。

4.3 试剂及玻璃器皿要求:所用的各种试剂纯度、计量器具准确度及玻璃器皿洁净度,均应按相关作业指导书的规定执行。

4.4 标准曲线要求:按相关检测方法要求,重新配制标准曲线系列, 包括空白在内共计不少于5个浓度点。

浅谈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及判定原则

浅谈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及判定原则
变化 。所 以已建立 的计 量标 准装 置 , 并 进 行 了稳 定 性 考 核 的计量 标准 器一般 不需要 重 复进行期 间核 查 。 2 . 2 期 间核查 的参数 和量 程选择 期 间核查 主要是 核 查测 量 仪 器 , 实 质 上 是核 查 系 统
期间核查对检测和校准实验室来讲, 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的影 响 是否有 大 的 变化 。期 间核 查 的 目的 , 在 于 及 时 发 现测 量仪 器 出现 量值 失 准 以及 缩 短 失准 后 的追 溯 时 间。 当发 现不 能允许 的偏 移 时 , 实 验室 可 采 取适 当 的方 法或 措施 , 尽 可能减 少 和 降低 由于校 准 状 态 失效 而 产 生 的成 本和 风 险 , 以便 有 效 地维 护 实 验 室 和顾 客 的利益 。因此
李文 芳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 司 , 重庆 4 0 0 0 3 9 )
摘 要: 本文阐明了期间核查的定 义和目的 。 进而明确了期 间核查的对象、 参数 及量程的选择和核查标准 的选择 , 详细阐述 了期间核查 的方法及判 定
原则。
关键词 : 核查对象 ; 核查标 准 ; 核查方法 ; 判定原则
l 期 间 核查 的定 义和 目的
( 7 ) 分 析历 年 检定 / 校准证书, 选 择 示 值 或校 准 状 态
期间核查实际是指: 为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 信度 , 而对测量仪器示值 ( 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 在两 次校准或检定 的间隔期 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的最大允许 误差 或扩 展不 确 定度或 准确 度等级 内的一种 核查 。也就 是说 , 期间核查实质上是核查 系统效应对测量仪器示值
( 2 ) 必须分析历年的检定/ 校准证书, 选择示值变动 性 最大 的参数 和量程 作为 核查参 数 和量程 , ( 3 ) 对于新购设备 , 期 间核查的参数和量程应选择设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及判定 Word 文档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及判定 Word 文档

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及判定一、期间核查的概念及目的测量设备性能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实验室检定、校准、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为保证测量设备性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保证其量值的溯源性,须定期进行校准或检定。

然而由于测量设备固有特性的变化或漂移,在每次检定或校准后并不能保证其量值始终得到维持,因此,在日常工作中需要经常对测量设备的性能进行核查,以便及时识别可能发生的超出预期范围的变化或失效,确认其性能是否得到有效维持或是否满足其使用要求而不会得到非预期的使用。

因此,期间核查的概念可以表述为:在测量设备相邻两次校准或检定期间,采用可信的方法对其使用功能及测量性能进行的一种核查,以验证其是否得到有效维持,即旨在确认测量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程度。

二、期间核查的对象不同实验室的测量设备期间核查要求是不尽相同的。

按照ISO/IEC17025和JJF1069-2007的要求,校准实验室和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必须对其计量标准和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对其他测量设备以及检测实验室的一般测量设备,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有使用频次高的,使用环境恶劣的,对检测结果有重大影响的,移动使用的,漂移较大、稳定性较差的,用于现场检测的,曾经过载或怀疑有质量问题的等。

三、期间核查的方法及其判定原则期间核查的方法有多种,可根据实验室及其检定、校准、检测样品的特点,从测量设备的特性以及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

首先要有一个核查标准,用以对测量设备进行期间核查。

核查标准的性能必须稳定,它可以是上一等级、下一等级或同等级计量标准、标准物质,也可以是准确度等级更高或较低的同类测量设备、实物样品等。

期间核查并不需要对测量设备的所有测量功能、全部测量范围进行核查,主要针对需要使用以及漂移较大的功能、测量范围或测量点进行核查即可。

期间核查时应排除诸如人员、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为此测量次数应足够(例如6~10次),通常取重复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核查结果。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

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环境监测实验室是对环境中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和分析的重要场所,通过对空气、水质、土壤等不同环境因素的监测,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环境的变化趋势、质量状况及影响因素,从而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而为了确保实验室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定期对实验室的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核查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目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是指对实验室的设备、环境条件、技术人员的操作方法及实验室管理制度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其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行。

实验室设备是获取监测数据的重要手段,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的基础。

2. 确保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技术手段和管理制度进行核查,可以有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评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期间核查还可以评估实验室的管理水平及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为实验室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提供依据。

4. 符合相关监管要求。

环境监测实验室通常需要通过ISO/IEC 17025认证等相关资质认证,期间核查是保持认证资质的必要操作。

二、内容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设备设施的检查。

包括实验室的温湿度、洁净度、通风设施等环境条件的检查,以及各种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精度和准确性的检查。

2. 样品处理及测试方法的核查。

包括样品的采集、保存、处理和分析方法的核查,以及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验证。

3. 技术人员操作及资质情况的核查。

包括技术人员的操作方法和技术熟练度的检查,以及其所持证书和资质的合法性的核查。

4. 管理制度的检查。

包括实验室的管理规范、质量保证制度、质量控制方法等的检查和评估。

5. 监督审查记录的核查。

包括实验室的监督审查记录、质量体系文件的核查,以确保实验室运行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三、方法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期间核查一般由资质认证机构、相关监管部门或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

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与实施

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与实施

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与实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施昌彦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虞惠霞一、期间核查是对测量仪器可信度的技术校核期间核查,即,使用简单实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校准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维持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不变。

对于以检定进行溯源的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虽然检定证书中给出了有效期,但实际并不能确保在其此期间其技术性能始终维持在允许范围内。

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出现量值失准以及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

当发现不能允许的偏移时,实验室可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以便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顾客的利益。

二、期间核查的对象考虑到在溯源中的地位,计量标准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进行核查;而测量仪器并非都要进行核查,实验室应考虑哪些需要核查、采用何种方法以及核查的频次。

一般应对处于下列七种情况的仪器进行核查:(1)使用频繁的;(2)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3)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4)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5)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6)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7)测量结果具有重要价值或重大影响的。

实验室并不需要对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以下统称“仪器”)的所有功能与全部测量范围进行核查,主要应针对所用的稳定性不佳的某些参量、范围或测点进行核查。

三、期间核查的方法及其判定原则实验室应从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依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中的规定,或参照仪器技术说明书中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核查。

常用方法及其判定原则主要有:1、自校准法当实验室自身拥有的仪器,其某一参数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小于被核查的同类仪器的不确定度的1/3,即可用前者对后者进行核查。

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特性满足要求时,则核查通过。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根据《标准物质管理规定》,对标准物质进行定期核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记录了对标准物质在期间内的核查情况,以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核查对象。

本次核查的标准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试剂、生物制品、药品、食品添加剂等。

对于每一种标准物质,我们都进行了详细的核查记录,并确保核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2. 核查内容。

核查内容主要包括标准物质的外观、性状、纯度、稳定性等方面。

我们对每一种标准物质的外观进行了仔细观察,并记录了任何异常情况。

同时,我们还对标准物质的性状进行了测试,确保其符合规定的标准。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还对标准物质的纯度和稳定性进行了检验,以确保其在使用期间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核查方法。

核查方法主要包括目测法、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等。

我们根据不同的标准物质特点,采用了相应的核查方法,并确保核查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核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核查记录。

在核查过程中,我们对每一种标准物质的核查情况进行了详细记录,包括核查时间、核查人员、核查方法、核查结果等。

所有核查记录均经过核查人员签字确认,以确保核查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核查结论。

经过本次核查,所有标准物质均符合规定的标准要求,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我们将核查记录归档保存,以备日后核查和审计之需。

总结,本次标准物质期间核查工作圆满完成,所有核查记录均完整准确。

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标准物质的管理和核查工作,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以上为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记录,特此备案。

浅谈计量期间核查的必要性

浅谈计量期间核查的必要性

浅谈计量期间核查的必要性发布时间:2023-02-07T03:43:41.111Z 来源:《福光技术》2023年1期作者:李桂弟[导读] 根据规定程序,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根据此定义,可以得到以下3个信息:广西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计量科摘要:为了保证在用计量标准装置、测量设备在两次检定/校准间隔之间的准确可靠,并保持良好置信度的检定/校准状态,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提出了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要求,可反向验证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

关键词:计量标准、期间核查一、期间核查的定义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技术规范》9.49条款对“期间核查”给出的定义是:”根据规定程序,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根据此定义,可以得到以下3个信息:1.期间核查的对象期间核查的对象是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2.期间核查的目的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

所谓原有状态是指对计量基准、计量标准或测量设备经过校准或检定得到确认的测量仪器状态,包括其示值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等各种关键的计量特性量值。

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校准/检定状态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使用该测量仪器出具证书,报告的有效性。

期间核查有利于增强对测量结果有效性的信心。

3.期间核查的内容期间核查是根据规定程序进行的操作。

该操作过程一般包括被核查的对象适时地测量一个核查标准,记录核查数据,必要时建立数据库或画出控制图.以便及时检查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以证明被核查对象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或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需要采取措施或预防措施。

二、期间核查的必要性在JJF1033-2016《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已经明确规定对所有与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质量有关的测量没备都必须进行检定或校准,并确保其量值能溯源到国家基准,为什么还需要开展对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的期间核查?(一)进行期间核查的原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仪器本身的不稳定性任何测量仪器由于材料的不稳定、元器件的老化、使用中的磨损、使用或保存环境的变化、搬动或运输等原因,均可能引起计量性能的变化。

第16课时 第四章 第六节 期间核查的实施

第16课时 第四章 第六节 期间核查的实施

第六节期间核查的实施知识点:期间核查(一)什么是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是指“根据规定程序,为了确定计量标准、标准物质或其他测量仪器是否保持其原有状态而进行的操作”。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在两次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期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

期间核查的对象是测量仪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的测量设备等。

——“校准状态”是指“示值误差”、“修正值”或“修正因子”等校准结果的状态。

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对测量仪器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内的一种核查。

也就是说,期间核查实质上是核查系统效应对测量仪器示值的影响是否有大的变化,其目的与方法同jjfl033一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中所述的稳定性考核是相似的。

只要可能,计量实验室应对其所用的每项计量标准进行期间核查,并保存相关记录;但针对不同测量仪器,其核查方法、频度是可以不同的。

期间核查的常用方法是由被核查的对象适时地测量一个核查标准,记录核查数据,必要时画出核查曲线图,以便及时检查测量数据的变化情况,以证明其所处的状态满足规定的要求,或与期望的状态有所偏离,而需要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

期间核查对于计量技术机构保证工作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示例】:某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在周检后发现其准确度等级已经超出计量要求,因此做了调修,经再次检定合格后可以继续使用。

但是在由于没有定期的期间核查制度,没有证据说明该测量仪器是何时失准的,只有该仪器上次(比如一年前)送检仪器合格的证书,即只能证明一年前使用该计量标准进行检定或校准所出具的证书是有效的,其后出具的所有证书都存在质量风险。

经检索,一年来使用该计量标准检定出具的证书达2618份,因此按照规定对这些证书要进行复查,带来的经济损失将十分可观。

如果该实验室按照该计量标准的使用频次,在上次检定后做过多次期间核查,就能及时发现仪器的变化。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

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为了确保标准物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制定了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标准物质的有效使用和管理。

本计划将有效提高标准物质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核查对象。

本次核查的对象为所有实验室中使用的标准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生物制品、物理标准物质等。

核查范围涵盖标准物质的储存、使用、检定和报废等全过程。

二、核查内容。

1. 标准物质的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存在变质、污染等情况;2. 标准物质的使用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是否存在误用、滞留等情况;3. 标准物质的检定是否按照规定周期进行,是否存在超期使用等情况;4. 标准物质的报废是否按照规定程序执行,是否存在未报废、无法识别等情况。

三、核查方法。

1. 定期抽样检查,每月抽取部分标准物质进行检查,确保覆盖全面;2. 不定期抽查,不定期对各实验室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3. 定期核查,每季度对所有标准物质进行全面核查,确保全面了解标准物质的使用情况。

四、核查责任人。

1. 实验室主任,负责整体核查计划的执行和监督;2. 核查人员,由实验室质量管理部门选派专人负责核查工作;3. 相关人员,各实验室的使用人员需配合核查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和配合。

五、核查结果处理。

1. 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对于发现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并做好记录;2. 提出改进建议,对于存在的管理漏洞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不断完善管理制度;3. 定期总结,每季度对核查结果进行总结,形成报告,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六、核查效果评估。

1. 持续改进,根据核查结果和改进建议,持续改进标准物质管理工作;2. 效果评估,定期对核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七、总结。

本次标准物质期间核查计划的实施,旨在提高标准物质的管理水平,确保实验室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全面的核查工作,我们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进管理工作,确保标准物质的质量和可靠性,为实验室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检测实验室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方法

检测实验室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方法

检测实验室仪器进行期间核查方法1期间核查是指:为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而对设备示值(或其修正值或修正因子)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是否保持其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或扩展不确定度或准确度等级的一种核查 2期间核查(intermediate check) 的对象是测量设备(包括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等,通常可简称为设备)。

期间核查的目的是“保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confid ence) confidence)”,期间核查作为检测实验室测量过程的监控手段之一,对检测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数据准确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在两次周期性检定/校准间隔内对检测设备的中间检查,亦即,在校准后,使用中的被核查仪器的校准值XS的变化是否超出其给定的扩展不确定度区间±U;或者使用中的被核查仪器的实际值X S的变化是否超出其允许误差限±Δ。

以判断设备是否保持上次校准时的各项计量性能指标,保证测量过程受控。

一旦发现测量过程控制发生偏离,可以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降低由于设备或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保证测量过程的受控状态,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客户的利益。

3 期间不是所有的设备都需要进行期问核查。

通常来讲,期间核查的对象主要是新购设备,使用频次高的和使用环境恶劣的检测设备;主要或重要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检验、校验的设备;运行过程中有可疑现象发生的检验、校验设备;选择对关键参量的检测质量影响较大的检测设备。

期间核查主要是核查测量仪器、测量标准或标准物质的系统漂移,即其长期稳定性。

必须具备相应的核查标准和实施条件的,对无法寻找核查标准(物质)的不进行期间核查。

期间核查可以提高监测质量的可靠性,降低出错的风险,但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期间核查的实施以及实施频次应结合监测机构自综合以上几点,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环保所实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包括:各类气体采样器;各类气体监测仪;电化学仪器,如溶解氧测定仪、pH 计、离子计、电导仪等;分析天平。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至**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年**月一、目的为使试验仪器设备在相邻两次校准/检定期间,保持校准/检定状态的可信度,保持测量数据的准确可靠,特制定本指导书。

二、一般原则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试验仪器为:主要的或重要的检测设备;不够稳定、易漂移、易老化且使用频繁的检测设备;经常携带到现场的仪器设备;其他被认为对检测结果有重要影响的检测设备。

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又要确保仪器设备能够可靠运行。

三、本试验室需要实施期间核查的仪器设备电子天平、万能材料试验机、回弹仪、钢筋保护层测定仪。

四、期间核查方法一)万能试验机期间核查操作方法1、核查对象WE-600B、WE-300B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2、核查项目检查试验机的示值是否正确或在误差范围以内,误差在±1%以内。

3、核查用器具液压万能材料试验机、(同一根、同规格、同牌号)钢筋4、核查方法4.1油路、电路等的核查采用目测法。

4.2启动电源,关闭回油阀,打开送油阀,慢慢加压,观察电路是否正常,以及有无漏油处。

4.3采用一模拟试件,启动上、下压板观察运行是否灵活,以及钳口有无破损,是否能正常夹持试件。

4.4在同一根钢筋上截取六个试件,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4.5在万能材料试验机检定合格的近期内,对同一根钢筋的两组试件中的一组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4.6另一组试件封存保管。

4.7在两次检定周期的中间时期,将封存的另一组钢筋试件在同一台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抗拉强度试验。

4.8试验按下列要求进行4.8.1试验按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进行;4.8.2计算抗拉强度的受力面积,采用钢筋的公称截面积;4.8.3每次试验取其平均值作为本次试验的结果。

5、结果评定5.1电路、油路、夹板、钳口等应无短路、断路,油路无漏油,夹板、钳口无损坏且运行自如判为合格,否则应维修。

期间核查的程序及执行

期间核查的程序及执行

期间核查的方式通常有:
通过对核查标准的检测、仪器间的 比对、检测方法的比对、标准物质验证 和留样再测等等。 核查标准应满足以下条件: 1)技术性能稳定,不作其他用途; 2)便于期间核查实施,测量方法便 于依据相关的技术规范。
2.5.1 采用量值未知的核查标准进行期间核查
核查方法: 在不同时间至少进行两组测量。 第一次可在送测量设备检定/ 校准 之后立即进行,并记录测量得到的“核查 标准”某参数的数值为X1; 第二次测量可在第一次之后2~6 月内进行,并记录测量得到的“核查标 准”同一参数的数值为X2 。 两次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视被核
2) 检测/校准方法规定或仪器本身规 定必须期间核查的设备。
2.3选择什么参数和量程进行期间核查 1) 选择使用最频繁的参数和量程。 2)分析历年的校准证书/ 检定证 书,选择示值变动性最大的参数和量 程作为核查参数量程。 3) 新购设备,期间核查的参数 和量程应选择设备的基本参数和基本 量程。
4)特殊情况根据需要而定。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考虑实施期间核查: a. 使用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如温度、湿度变化较大, 有可能影响仪器准确性时; b.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数据可疑,对测量设备提出怀 疑时; c.遇到重要的监测,如发生重大环境事故、作为仲裁 或有争议时; d. 维修或搬迁后等 。
2.5 期间核查的试验和评价
测量设备期间核查完毕由相关责任人对核查记录进行评 价,技术负责人对期间核技术负责人审批。 计划可以是行文方式,也可是计划表。
4. 期间核查方法
“期间核查方法”即“期间核查作业指导书”或 “期间核查操作细则” 期间核查方法应包括以下内容:
(1)被核查计量标准器或测量设备名称、型号规格、 测量范围、出厂编号及核查技术参数名称; (2)所采取的核查方法中涉及的核查标准或计量标 准或留样样品的名称、型号规格、测量范围等内容; (3)所采取的期间核查的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间核查的对象、方法与实施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施昌彦江西省计量测试研究院虞惠霞一、期间核查是对测量仪器可信度的技术校核期间核查,即,使用简单实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校准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维持其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不变。

对于以检定进行溯源的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虽然检定证书中给出了有效期,但实际并不能确保在其此期间其技术性能始终维持在允许范围内。

期间核查的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出现量值失准以及缩短失准后的追溯时间。

当发现不能允许的偏移时,实验室可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尽可能减少和降低由于校准状态失效而产生的成本和风险,以便有效地维护实验室和顾客的利益。

二、期间核查的对象考虑到在溯源中的地位,计量标准应根据规定的程序和日程进行核查;而测量仪器并非都要进行核查,实验室应考虑哪些需要核查、采用何种方法以及核查的频次。

一般应对处于下列七种情况的仪器进行核查:(1)使用频繁的;(2)使用或储存环境严酷或发生剧烈变化的;(3)使用过程中容易受损、数据易变或对数据存疑的;(4)脱离实验室直接控制,诸如借出后返还的;(5)使用寿命临近到期的;(6)首次投入运行,不能把握其性能的;(7)测量结果具有重要价值或重大影响的。

实验室并不需要对测量仪器或计量标准(以下统称“仪器”)的所有功能与全部测量范围进行核查,主要应针对所用的稳定性不佳的某些参量、范围或测点进行核查。

三、期间核查的方法及其判定原则实验室应从经济性、实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依据有关标准、规程、规范中的规定,或参照仪器技术说明书中制造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核查。

常用方法及其判定原则主要有:1、自校准法当实验室自身拥有的仪器,其某一参数的示值误差的不确定度小于被核查的同类仪器的不确定度的1/3,即可用前者对后者进行核查。

当结果表明被核查的特性满足要求时,则核查通过。

例:根据JJG144《标准测力仪检定规程》,用0.1级力标准机对0.3级标准测力仪对某测点进行核查时,得到结果为y2,而最近一次校准/检定的结果为y1,若力值稳定性≤0.3%y1,则核查通过。

2、传递测量法如果可获得其他实验室更高等级的仪器,则可采用传递测量法。

即用被核查的仪器测量某一稳定的被测对象,然后用其他实验室的更高等级的仪器代替被核查仪器再次测量。

设前者与后者的结果分别为y和y0,相应的不确定度为U 和U0(k=2或U95),若式(1)成立,则核查通过。

0y y -≤ (1) 若03U U ≤ ,则可忽略U0的影响,此时上式成为:003U U y y y ≤-〈 3、多台套比对法如果实验室没有更高等级的仪器,但拥有准确度相同的同类多台套仪器,此时可采用多台套比对法。

首先用被核查的仪器对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值y1及其不确定度U1。

然后用其他几台仪器分别对该被测对象进行测量,得到测量结果y2、y3……yn 。

计算y1、y2、y3……yn 的平均值得 ,若式(2)成立,则核查通过。

11y y -≤ (2) 4、核查标准法如果实验室拥有一个足够稳定的被测对象(例如砝码、量块或性能稳定的专用于核查的测量仪器等)可作为“核查标准”,被核查仪器经校准/检定返回实验室后,立即测量该核查标准的某一参数得到结果x0及其不确定度U0,此后,核查时再次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得到结果x1及其不确定度U1,若式(3)成立,则核查通过。

11n E x x =-1 (3)类似地,进行第2、3、4……次核查,得到一系列值En2、En3、En4……。

当0.7≤Eni <1时,实验室应分析原因并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仪器性能恶化对结果带来影响。

核查标准法还可应用于两台套比对和方法比对。

两台套比对是指用两台套同类仪器对核查标准进行测量,分别得到结果y1、y0及其不确定度U1、U0。

方法比对是指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对仪器进行核查,分别得到结果y1、y0及其不确定度U1、U0。

5、临界值(CD 值)评定法当实验室对测量不确定度缺乏正确的评定,而用于该测量的标准方法提供有可靠的重复性标准差σr 和复现性标准差σR 时,可采用临界值(CD 值)评定法。

根据ISO5725-6,按下式计算CD 值:CD = (4) 实验室在重复性条件下n 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与参考值μ0(诸如校准/检定证书给出的值)之差的绝对值 小于CD 值,则核查通过。

6、允差法在En 值及CD 值均不可获得时,依据相应规程、规范或标准规定的测量结果的允差Δ,若式(5)成立,则核查通过。

L R x x -≤Δ (5)式中:Lx—实验室的测量结果;Rx—被测对象的参考值。

当将标准物质作为被测对象,其参考值xr采用标准物质证书中的值时,该方法也称为标准物质法。

用于期间核查的标准物质应能溯源至SI,或是在有效期内的有证标准物质。

当无标准物质时,可用已定值的标准溶液对仪器(如pH计、离子计、电导仪等)进行核查。

7、常规控制图法控制图法是一种将显著性统计原理应用于控制生产过程的图形方法,它是从过程中以近似等间隔抽取数据构成子组,此间隔可以用时间或者数量来定义。

从每一子组得到一个或多个子组特性,如子组平均值、子组极差R或标准差s。

常规控制图是给定的子组特性值与子组号对应的一种图形,包含由统计方法确定的一条中心线(CL)和两条控制限。

中心线作为点绘特性的基准值,通常是所考察数据的平均值。

控制限位于中心线的上下两侧,分别称为上控制限(UCL)和下控制限(LCL)。

若数据处于限内,表明测量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反之过程失控。

实验室将常规控制图引入到对仪器的核查,通常用被核查对象定期对测量对象进行重复测量,或用测量对象定期对被核查对象进行重复测量,并利用得到的特性值绘制出平均值控制图和极差控制图。

此后,若核查值落在控制限内,则核查通过。

测量对象的测量范围应接近于被核查对象,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如果测量对象是一台仪器,还应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2006年第7期《中国计量》《期间核查中“休哈特Shewhart控制图”的应用》一文介绍了用控制图的方法,以UJ33a直流电位差计作为核查标准,核查0.01级UJ41直流电位差计的实例。

8、计量标准可靠性核查法(1) 选一稳定的被测对象,用被核查的计量标准对某参量的某测点,在短时间内重复测量n次(n≥6),得测量结果xi(i=1,2,……,n),则实验标准差为sn(x)=(6)依据JJG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已建计量标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重复性试验,若测得的重复性满足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则该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核查通过;依据GJB/J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若sn(x)小于该计量标准考核时认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2/3,则该计量标准的重复性核查通过。

(2) 用被核查的计量标准对被测对象的某参量的某测点重复测量n次(n≥6),在不同时间段测得m组(m≥4)测量结果,则组间实验标准差为:sm= (7)式中:ix——一次观测时n个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x——m组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依据JJG1033-2008《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若计量标准在使用中采用标称值或示值,如果稳定性小于计量标准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或者,若计量标准需要加修正值使用,如果稳定性小于修正值的扩展不确定度,则该计量标准稳定性核查通过。

依据GJB/J2749-96《建立测量标准技术报告的编写要求》,若sm小于该计量标准考核时认定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则该计量标准稳定性核查通过。

不同方法耗费成本不一,实验室应尽可能采取经济、简便、可靠的方法。

例如对综合型校准实验室的许多仪器通常采用自校准法;当稳定的被测对象易于获取时,常采用核查标准法和常规控制图法;计量标准在建标考核后,可通过对其重复性考核和稳定性考核进行核查;当实验室拥有多台套功能相同、准确度一致的仪器时,多台套比对法不失为一种可选的方法;由于两台套比对与方法比对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不确定度评定与另一仪器与方法的准确性,因此可靠性降低;而传递测量法需要外部校准实验室的支持,使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在无法获得实验室内部支持的情况下,有时也采用实验室间比对来进行核查。

应注意区分仪器的使用前核查与期间核查。

在每次使用前利用仪器自带或内置的标准样块或自动校准系统进行核查,即属于使用前核查。

例如,按照仪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利用内置砝码对电子天平进行核查。

再如,选用数字多用表对标准电压源5V的直流输出进行核查时,首先调整电压源,使数字多用表显示5V,得到修正值e;然后再次调整电压源输出,使其指示5V,此时数字多用表显示结果为E,则(E+e)为核查结果;最后根据标准电压源的技术要求,即可判定其性能是否满意。

四、期间核查工作的实施1、核查程序的制定实验室应制定期间核查程序,内容包括核查工作管理与执行部门各自的职责、核查计划的制定、核查方案的编制、可供选择的核查方法以及优选次序、核查记录与核查报告的编写内容以及核查发现异常时应采取的措施等。

2、核查计划与方案的实施如前所述,核查计划应覆盖实验室所有计量标准与有必要进行核查的仪器、核查时间、核查方法、核查部门或责任人、核查结论报告时间等。

每年的核查计划可以有所不同,当对仪器性能了解更为深入之后,核查对象与频次可适当调整。

作为一项规范的技术工作,实验室宜对每件被核查的仪器制定文件化的核查方案,内容包括所核查仪器的核查参数与核查点、核查目的、核查所用测量对象、核查方法与步骤、环境条件、判定方法、核查报告的编制要点等。

期间核查作为一项内部质量管理活动,实验室在记录、分析核查数据时,可以针对不同仪器、不同方法自行设计适用的表格,但无论采用怎样的记录形式,均应体现出核查结论,反映出被核查仪器是否仍然维持在可用范围内。

核查记录应有核查人的签名和核查时间。

3、核查结果的处理当期间核查发现仪器性能超出预期使用要求时,首先应立即停用;其次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或措施,对上次核查后开展的检测/校准工作进行追溯,分析当时的数据,评估由于使用该仪器对结果造成的影响,必要时追回检测/校准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