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试重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考试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组合。

2、供给、需求

3、无差异曲线:是使得消费者获得同样效用的所有消费商品的组合。
特征:1)任何一点有且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没有交点
3)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4、边际替代率: 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5、贸易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和“是什么”。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如何”。

6、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贸易收益)
小国,价格的接受者,当该国放弃闭关自守而转向自由贸易时,它的TOT改善, TOT的改善带来了该国福利的增加。
大国,价格的共同制定者,大国的选择会对世界价格产生影响。当该大国放弃闭关自守而转向自由贸易时,大国也可以获得贸易利得。
TOT = 出口价格/进口价格

7、贸易收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所获得的提高国民经济福利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结果。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9、生产者剩余: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10、为什么国家之间要有贸易的存在?
国家之间一定有些差别,这些差别主要通过供求关系来体现。首先考虑在供给相同和需求不同的情况,对某种产品需求较大的国家将进口该种产品;其次考虑在需求相同和供给不同的情况下,对某种产品供给较大的国家将出口该种产品。

—————————————————————————————

11、重商主义:政策都是基于最简单的假设:
一个国家的财富是由它所拥有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所决定的;
出口是有益的,而进口则是有害的;
根据重商主义而制定的国家政策必然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在重商主义的假设下,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12、绝对优势理论(劳动生产率):
亚当认为,衡量一国财富和强盛的不是它所拥有的贵重金属有多少,而是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以及可以用来生产这些物品的各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进口最重要);
贸易是正和博弈/双赢.(劳动生产率为花费1小时劳动力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生产率高,在某行业有绝对优势);
只要国家生产和出口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都将得益。

13、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当

一个国家某个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时,生产该产品就更有相对优势。

1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李嘉图认为,在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可以实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然而在现实世界,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机会成本不变或者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2)李嘉图只是从供应的方面分析贸易能使双方获利。但在市场经济中,供应和需要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存在。在分析贸易获利中,需要将供应和需求结合起来
3)理论中,分析贸易使双方都能获利是将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现实的贸易中,有的集团会获利,有的集团的利益是会受到损害的。
4) 李嘉图假定在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因此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就只是劳动生产率。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还有其他因素。在这 一方面受到理论的限制,李嘉图没有进一步分析。

—————————————————————————————

15、H-O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任何一个国家将出口相对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即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必定是密集使用它相对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

16、要素禀赋:是指这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总额。同时我们假设现有的生产技术是给定的,那么,这个经济体的生产状况由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所决定。

17、罗勃津斯基定理:当一种要素禀赋增加时,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将有更大的增量,而另一种产品则会面临着减产。该定理说明当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资源增加时,并不是所有行业都会出现增长,有的行业反而会衰退,这与使用该要素的密集程度有很大关系。

18、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个产品价格增加并不会导致所有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而是导致这一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没有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反而会减少。
推论:自由贸易将使充裕的要素获益,使稀缺的要素受损。

19、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必然导致不同国家里的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
该定理建立在三个主要假设下:国家间必须存在完全竞争;国家间没有贸易壁垒;国家间具有相同的生产技术。

—————————————————————————————

20、特定要素模型:(要素不能在产业间自由流动)在短期,因为技术的专一性/产业间要素移动存在着各种行政或自然的障碍,并不是所有

生产要素都能在产业间自由流动,有些要素只能在特定产业内使用,即使在别的产业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也只能留在本产业,由此形成了特定要素模型。
该模型认为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收入会在生产要素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影响贸易活动。运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不同要素持有者结成同盟,为共同利益游说政府的现象。

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提出,生产周期分为新产品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完结期五个阶段,指出由于技术创新会引起他国模仿,故技术优势不可能是永久的。新产品随这国内市场饱和,便出口到其他国家,进口国会模仿生产,在国内市场销售,使进口减少,最终出口。此时最初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转向其他新的产品的研发,老产品便由别国生产,最终原来的出口国有可能成为进口国。

22、产业内贸易理论:一国如何在进口某种商品的同时也向他国出口该种商品。其程度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 = 1 – (∑|X – M|/∑|X + M|)衡量,其中,X和M分别为出口和进口值,∑表示总和。|X – M|为每一产业的净出口的绝对值,如果一个国家要么只是进口或者只是出口某种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于零。产品越简单,无差异性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当生产要素增加一定比例时,产量会增加更大的比例。如果一个企业本身规模的增加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则存在内部规模递增或者内部规模经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如果一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因为所在的产业规模增加而降低,我们称之为外部规模递增或者外部规模经济(特征企业有区域集中的倾向,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

小国发生经济增长后,它的福利会增加;对于大国而言,若经济增长明显偏向于进口竞争行业,则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它的福利,但是若大国的经济增长偏向于出口行业,则经济增长会导致福利减少。经济增长时,会面临两种效应。 一种是经增对福利的直接效应,即增长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生产更多的产品,直接效应一定增加国家的福利。另一种是间接效应,增长会导致价格的变动,使得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进口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假如贸易条件减少,这种增长的间接效应将减少国家的福利。因此,福利恶化性增长是否发生,依赖于增长的间接效应是否大于直接效应。

市场存在扭曲时,小国也可能发生福利恶化性增长,即使增长主要集中在进口竞争行业。因为关税的存在,关税对市场价格产生了扭曲,导致了资源的非最佳分配,从而引起资源的浪费和福利的减少。


小国关税的福

利效应:关税增加国内该产品的价格;关税减少国内对该产品的消费,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关税增加国内对该产品的生产,使国内厂商获益;关税减少进口;关税为国家带来税收;关税使得小国总体福利减少。

大国关税的福利效应:关税并不一定减少大国的福利,如果关税导致贸易条件的改善所增加的福利足够大于因为资源浪费所引起的福利损失,那么关税可以使的一个大国得益,反之,关税减少大国的福利。 关税福利变化- (b + d) + e。引起价格的扭曲,致使资源配置的浪费,从而产生净损失b + d。与小国不同的是,大国对进口征税会导致该进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因而改进大国的贸易条件(TOT),贸易条件的改善会使福利增加,e就是因为贸易条件改善所增加的福利。

出口关税导致小国价格扭曲,福利产生了净损失。即对于一个大国来说,除了因为价格扭曲带来的福利净损失外,出口关税还会对大国的贸易条件发生影响,由于出口关税打击出口的积极心,将使大国的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减少供给,从而导致出口产品价格的升高,因此出口关税会改善大国的贸易条件,而这一影响会使大国的福利增加。

有效保护率:因为征收关税而导致行业的附加值的变化率。ERP = (V’–V)/V
配额:一个政府为了控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施加的对商品或服务进出口量的限制。

进口配额限制了市场上国外产品的竞争,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和进口的下降,因此它对市场的影响应该类似于关税。

通过对进口配额和关税的比较,
①从对国家福利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关税所导致的进口国福利的减少要低于进口配额所导致的进口国福利减少,而进口配额所导致的福利的减少又要低于自愿出口限制所带来的福利的减少。其中配额所带来的国家的福利的变化关键要看配额租(即配额的价值)在哪方,如果通过进口配额限制贸易,且配额租在进口国国内,则相对于关税而言,进口配额会导致进口国的福利下降得较多一些;如果配额租在出口国一方,则较前两种情况进口国的福利会下降得更多,自动出口配额就属于这类情况。
②当进口国国内市场存在着垄断时,配额对国内市场产生的扭曲要比关税要大,产生的无谓损失也要比关税要高。如果采用关税对国内垄断企业进行保护,国内垄断企业的价格不能高出国际价格加上关税,否则国外产品比国内垄断企业的产品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虽然有关税保护,国内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不能设定得太高,它的垄断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但是如果采用配额,进口国国内垄断企业在

配额的保护下,仍然可以运用它们的垄断能力限制生产来达到更高的价格,保持其垄断地位。
③当进口国国内的需求增加时,如果采用关税政策就可以通过增加进口来满足需求,但如果采用进口配额,就无法通过进口国外产品来弥补需求增加的部分,同时还会使国内价格提高,导致更高的无谓损失。 ④在使用方便程度方面关税和配额之间也存在差别,关税的使用相对比较简便和透明,而配额的行使却不是那么简单和透明,有时候,人们为了获得有价值的进口配额,可能会采用许多包括行贿受贿等不同手段来达到目的,使得社会成本增加。

贸易保护理由:国内市场失灵论,保护幼稚工业,提高政府财政

倾销: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持续性倾销和季节性倾销一般是有益的,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可能伤害进口国的利益。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或民间组织对出口商给予财政优惠或现金补贴,旨在降低其出口商品成本,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鼓励出口。小国出口补贴不影响到国际价格,因此不会影响到进口国贸易条件,从而进口国福利不会变化。大国出口补贴,实际上就是以整个国家的福利代价来改善进口国厂商的福利。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进口国征收反补贴关税,会使得收益在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重新分配,出口国的福利减少,进口国的福利增加。

WTO的挑战:服务类贸易市场的开放/保护措施滥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直接投资/知识产权/劳工权利环境

自由贸易区关系: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最一般的自由贸易区,在区内对其成员国废除了各自间的贸易壁垒,但每个国家对来自区域外的进口都保持了各自的壁垒。若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不但废除针对各自间的贸易壁垒,而且还采用相同的措施对来自区域外产品的征税,就形成了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里,若所有成员国允许同盟内的生产资料自由跨境流动,就形成了共同市场。而经济同盟是独立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层面,在经济同盟内,除了必须具备上述的条件外,成员国所有关于货币、财政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政策都必须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从..到..,国家间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

自由贸易区可以增加区域内的竞争,降低价格和生产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形成规模经济,增加区域内的跨国公司的投资,从而使福利增加。
科斯定理四个条件:(a) 产权明确,(b) 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可以忽略不计,(c) 财富再分配不会改变边际价值,(d)存在着自愿交易与自愿谈判,则最终的资源配置与谁拥有产权无关;资源配置是

有效的,解决了外部性问题;此时任何政策只会破坏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影响:一方面可以使东道国的产出增加,工人的工资上升,就业机会增多,出口创汇和税收增加,为当地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还有助于打破当地市场的垄断,提高当地的经济效率。另一方面,产生负面影响,跨国公司到东道国投资建厂可能导致当地企业的破产关闭,从而引起失业;跨国公司在可能打破当地企业的垄断的同时,自身又可能变成为一个垄断者,垄断了东道国的市场,反而会降低经济效率;跨国公司带来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可能是比较落后的,并不一定能够提高东道国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会对东道国的国内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减少当地的投资;外商直接投资还可能对东道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带来较大的风险。

对外直接投资也会对母国产生一定的影响:跨国公司把母国的部分资本输出到国外,造成了对母国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进而导致母国失业的增加;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减少了在母国的经济活动,从而减少了母国政府的税收;跨国企业把自身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带到国外,增强东道国企业的竞争力,但可能会造成母国的外部效应的丧失;不过外商直接投资通常能够使跨国公司的资产价值增加,从而为股东们的投资带来更高的回报率。

国际移民:劳动力在国际间的流动,造成国际移民的主要原因是各国工资水平的差异,而人们决定移民与否主要取决于移民的成本和收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