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考试重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运行情况,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宏观经济指标。
其中,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是考试的重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决策行为和市场运行机制,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企业行为、消费者行为等。
其中,市场结构、价格理论、效用理论、边际分析等是考试的重点。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创新等。
了解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4.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资本要素比较优势理论等。
理解国际贸易的原因和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5. 价格理论:价格理论研究商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
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弹性等。
理解价格的决定因素和价格调节机制是考试的重点。
6. 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
包括新古典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技术进步理论等。
理解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和推动力是考试的重点。
7. 货币理论:货币理论研究货币的产生、发行和流通对经济的影响。
包括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货币需求等。
理解货币对经济运行的作用和调控措施是考试的重点。
8. 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经济长期处于波动的周期性变化。
包括景气与衰退、扩张与收缩等。
理解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影响是考试的重点。
9. 经济政策:经济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运行状态进行调节和干预的措施。
包括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等。
理解经济政策的目标和手段是考试的重点。
10. 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衡量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量化指标,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耐用消费品指数等。
理解经济指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是考试的重点。
高考经济学备考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
高考经济学备考重点知识点整理与解析经济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高考考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科目。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经济学,本文整理了一些高考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并提供了相应的解析,希望对考生提供一些帮助。
1.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在有限资源下,如何生产、交换和分配物质财富的科学。
经济学可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层面。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系统的总体运行规律,而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2. 供给与需求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概念。
供给指的是生产者为满足市场需求而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需求指的是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商品价格的形成。
3. 边际效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
边际效用是指再消费一单位商品或服务后,总的满足感的增加量。
根据边际效用理论,人们在消费时会根据每单位商品的边际效用和价格做出购买决策。
4. 生产与成本生产是指通过组织和运用资源,将生产要素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成本是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和投入,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5. 市场结构与市场失灵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中各个厂商之间的竞争关系。
常见的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等。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如存在垄断、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等问题。
6. 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工具,用于统计和分析整个经济系统的运行状况。
国民经济核算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和不变价格的计算等。
7. 货币与银行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和价值尺度,具有流通性、稳定性和普遍性等特点。
银行是负责货币的存储、支付和信贷等功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8. 经济增长与发展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总量的增加,有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含义。
经济发展是指国民经济结构和质量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复习重点--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
宏观经济学-考研必备一、名词解释1.GDP:或国内生产总值,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2.GNP:或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3.名义GDP: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4.IS曲线:一条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和收入反比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即在IS 曲线上的各点),投资和储蓄都是相等的。
5.LM曲线:一条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情况下利率与收入正比例关系的曲线,在此组合下,实际货币需求等于实际货币供给。
6.流动性陷阱:也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已经极低,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降低,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只会下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有有手中,因此即使增加货币供给量,也不会再使利率下降。
7.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8.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9.凯恩斯极端: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财政政策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的情况。
10.古典主义极端:IS曲线为水平线而LM曲线为垂直线,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十分有效的情况。
1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12.相机抉择: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时,根据经济状况和各项政策的特点,主动地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保持经济在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点上平稳运行。
一般来说,经济衰退时采用扩张性政策,通货膨胀时采用紧缩性政策。
13.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是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从而改变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工具。
14.货币创造乘数:是货币总量与高能货币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1cd e crkr r r+=++15.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
重点涵盖国民收入和生产总值、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失业与就业、货币供应与政策等内容。
2.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行为的学科。
重点包括供需关系、市场结构与竞争、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企业行为等内容。
3. 经济思想史:经济思想史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等各个时期的经济思想和学说。
4.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国际经济活动。
重点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汇率制度等内容。
5.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研究产业内部的市场结构和运行机制。
重点包括垄断与竞争、产业组织、产业政策等内容。
6. 经济法基础:经济法基础包括宪法、民法、经济法、合同法
等法律知识。
重点涉及经济活动中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
这些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主要考点,建议你在备考时对这些内容进行系统学习,并结合历年真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同时,还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积累实例和案例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济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重点和难点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基本概念需求、需求函数、供给、供给函数、均衡价格、支持价格、限制价格二、基本原理1、均衡价格的决定2、需求曲线的左右移动3、供给曲线的左右移动4、均衡价格的变动5、供求定理三、基本计算计算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第三章消费者选择一、基本概念效用、总效用、平均效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预算方程和预算约束线、收入—消费曲线、恩格尔曲线、恩格尔系数二、基本原理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效用最大化及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3、画图说明消费者均衡问题4、恩格尔定律三、基本计算已知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商品价格,消费者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一、基本概念生产要素、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长期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等成本方程、等成本线、生产扩展线、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利润、经济利润、固定总成本、变动总成本、短期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短期边际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总成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规模报酬不变、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企业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二、基本原理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2、企业生产的三个阶段3、边际报酬递减规律4、画图说明生产者均衡问题5、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三、基本计算1、已知短期生产函数,计算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区域。
2、已知生产者的生产成本、生产函数、生产要素价格,生产者如何选择生产要素的数量实现产量最大化。
3、分析计算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问题和规模经济的条件。
4、已知产品的需求函数和企业的总成本函数,求企业利润最大的产量和利润。
2第五章市场结构一、基本概念完全竞争企业总收益、完全竞争企业平均收益、完全竞争企业边际收益、收支相抵占、停止营业点、价格歧视、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纯粹寡头、差别寡头、价格竞争、非价格竞争二、基本原理1、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2、完全竞争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原则3、长期均衡行业长期均衡条件4、垄断市场的条件5、垄断形成的原因6、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7、寡头市场的条件三、基本计算1、已知完全竞争行业中企业的短期成本函数为和产品市场价格求企业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第六章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一、基本概念外部影响、外部经济、外部不经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市场失灵第二部分练习题第一章导论一、问答题为什么要研究资源的配置与利用?第二章需求和供给和均衡价格一、选择题1.商品的市场价格()。
经济学必考知识点
经济学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供求规律》①基本定义:简单说,供求规律就是讲市场上东西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当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时候,这时候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如果供给多需求少,东西就会降价;如果供给少需求多,东西就会涨价。
②重要程度:在经济学里它特别重要,就像建房子的基石一样。
它能帮我们理解市场上很多东西的价格为啥是这样,是研究市场机制的基础。
③前置知识:得先对市场、商品有个初步的概念。
比如说知道啥是在市场上卖东西、买东西。
④应用价值:拿猪肉价格举例。
要是养猪的多了,市场上猪肉供给量大了,但是吃猪肉的需求没怎么变,那猪肉价格就会跌下来,肉铺老板就会少进点货。
反之,如果猪得了病,猪肉供给减少,吃猪肉的需求变化不大,猪肉价格就会涨上去,肉铺老板可能要找其他肉类替代进货量。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供求规律是微观经济学里市场理论中的核心部分。
从市场整体到个别商品的价格确定都跟它有关系。
②关联知识:跟价格弹性、市场结构这些知识点都有关联。
比如在垄断市场里,厂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供求关系。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它的难点在于理解供求曲线的移动以及不同因素对供求关系的影响。
关键点在于准确判断一种因素到底是影响供给还是需求。
④考点分析:在考试里是必考内容。
考查方式有画图问均衡点的变化,给一些现实事件分析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等。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供给就是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比如说农民种了多少粮食要拿到市场上去卖就是供给。
需求就是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像一个家庭一个月想买多少水果就是需求。
②特征分析:供给随着价格上升可能会增加,因为赚钱多了嘛。
需求相反,价格上升需求可能会减少,太贵了消费者可能就不买了。
二者的变化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
③分类说明:供给有短期供给和长期供给。
短期供给可能受当前生产能力等限制,长期供给就有更多调整空间比如建新厂房等。
需求也有有效需求和潜在需求。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打印版
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
打印版
一、宏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影响因素及对经济的影响
3. 外汇市场与汇率的基本知识
4. 货币政策与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方式
5. 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政策的启示
二、微观经济学基础知识
1. 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基本原理
2. 市场结构与垄断行为的分析
3. 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 企业的成本与收益分析
5. 决策理论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三、经济法基础知识
1. 公司法与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与适用范围
2. 劳动法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与实施
3. 市场竞争法与反垄断法的基本概念及运作机制
4. 知识产权法与行政法的关键要素
5. 债权法与债务追索的程序和方式
四、金融学基础知识
1. 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区别及功能
2. 资本市场与证券市场的运作原理和监管要求
3. 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4. 投资基金和投资组合的构建与管理
5. 国际金融市场与外汇风险管理的基础知识
以上是高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基础知识)的提纲,希望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建议您结合教材和相关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实现更好的考试准备和成绩。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一、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目标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个经济系统运行和发展的经济学分支,关注宏观经济变量的总量性质和相互关系。
其基本概念包括总需求、总供给、经济增长等。
宏观经济学的目标是通过调节经济政策来实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二、宏观经济学的需求与产出1. 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总供给则是指该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供应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量。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的前提。
2. GDP与GDP的构成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和经济增长的指标。
GDP的构成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三、宏观经济学的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功能与货币供求关系货币在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和支付手段等功能。
货币供求关系是指货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包括货币乘数等重要概念。
2. 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物价水平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时期内一般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平均水平。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现象,其带来的问题包括货币贬值和消费能力下降等。
四、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 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持续增长的现象,其驱动因素包括劳动投入、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制度环境等。
2. 经济周期与经济波动经济周期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总体活动在时间上的起伏波动,包括扩张期、繁荣期、衰退期和复苏期等。
经济波动的原因有多种,如内外部冲击和制度变革等。
五、宏观经济学的政策调控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资源配置。
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宏观经济的总需求和物价水平。
3. 结构性政策结构性政策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体制等手段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重点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与分配、供求关系和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作为中级经济师,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是关键。
以下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1. 宏观经济学
- 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
- 货币与银行体系
- 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 国际贸易与汇率
2. 微观经济学
- 需求与供给分析
- 市场结构与产业组织
- 生产与成本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 公共物品与外部性
- 环境经济政策
4. 产业经济学
- 产业生命周期与竞争策略
- 企业行为与市场结构
- 产业创新与技术进步
5. 经济数学与经济统计学- 统计分析方法与经济预测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
- 数量经济模型与计量经济分析
6. 金融学基础知识
- 货币市场与利率理论
- 资本市场与投资分析
- 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
以上是2023年中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学基础知识的重点内容。
掌握这些知识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加油!。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笔记
国际经济学考试重点笔记第一章、序论1、国际经济学:以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的应用与延伸,是经济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际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有国际贸易纯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收支、外汇理论、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研究等。
P2882、绝对利益: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是指在某种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在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经济。
若各个经济都从事自己占绝对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的利益,从而整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P2933、比较利益:英国古典学家大卫·李嘉图认为,决定国际贸易的基础是比较利益而非绝对利益。
国际分工中若两个贸易参与国家生产力水平不相等,甲国在生产任何产品时成本均低于乙国,处于绝对优势;而乙国则相反,其劳动生产率在任何产品上均低于甲国,处于绝对劣势。
这时,两个国家间进行贸易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为两国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产品上都一样。
这样,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不必生产全部产品,而应该集中生产本国国内具有最大优势的产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也不必停产所有的产品,而只应该停止生产在本国国内处于最大劣势的产品,通过自由交换,参与交换的各个国家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增加产品的消费,世界也因为自由交换而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
P2964、国际分工:既世界各国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的规模、形式内容以及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是由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或水平决定的。
理解国际分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国际分工的类型有垂直型、水平型和混合型三种;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内容。
P217(兰)5、贸易乘数:在开放条件下,对外贸易的增长可以带动国民经济成倍增加,这种贸易促进增长的倍数关系即为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研究一国对外贸易与国民收入、就业之间的相互影响,描述了开放经济体系内部出口促进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
西方经济学考试重点
33.一个成功的商品广告( )
A.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左移
B.会使该商品的需求曲线右移
C.对该商品的需求没有影响
D.会使该商品的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增加
答案:B
34.对化妆品的需求减少是指( )
A.收入减少引起的减少
B.价格上升而引起的减少
C.需求量减少而引起的减少
D.价格下降而引起的减少
答案:A
A.需求增加
B.需求减少
C.需求量减少
D.需求量增加
答案:D
15.根据需求规律,需求曲线是一条( )
A.与横轴垂直的线
B.与横轴平行的线
C.向右上方倾斜的线
D.向右下方倾斜的线
答案:D
16.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当一种商品价格时,需求量( )
A.上升,增加
B.下降,减少
C.上升,不变
D.上升,减少
A.减少
B.增加
C.不变
D.难以确定
答案:B
12.需求规律意味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增加
B.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将减少
C.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需求量仍保持不变
D.随着汽车价格上升,汽车的需求量可能增加,可能减少,也可能不变
答案:B
13.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牛奶价格下降将导致牛奶的( )
答案:小大
7.若某种商品的需求有完全弹性,则其需求曲线是一条的线。
答案:平行于横轴
9.供给弹性是指对其变动的反应程度。
答案:供给量价格
10.如果某种商品需求缺乏弹性而供给富有弹性,则税收就主要落在身上。
答案:消费者
(二)单项选择题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
《西方经济学》期末复习重点1.什么是微观经济学,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这两个经济学的分支是密切相关的,也有所不同-它们研究不同的问题2.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需求定理▪物品的需求量是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需求曲线移动:买者数量、收入、相关物品价格、嗜好、预测供给曲线移动: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例题:用三步法来分析下列事件对音乐下载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的影响事件A:CD价格下降事件B:音乐下载的卖者通过谈判降低了他们出售每一首歌需要支付的特许使用费事件C:事件A和事件B都发生3.市场均衡的含义均衡: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4.生产可能性边界主动学习1参考答案15▪点F :100台电脑, 3000吨小麦▪点F 需要40,000个小时的劳动。
能够但没有效率:不用减少任何物品的生产便能获得更多的两种物品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100200300400500600电脑小麦(吨)F主动学习1参考答案16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0100200300400500600电脑小麦(吨)▪点H :300 台电脑, 3500 吨小麦▪点H 需要65,000个小时的劳动,因为经济只有50,000个劳动小时,所以不可能。
H生产可能性边界 (PPF):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两种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生产可能性边界可以是直线或曲线▪ 取决于经济将资源从一个行业转向另一个行业时机会成本的变化情况 需求价格弹性取决于:▪ 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 物品是必需品还是奢侈品 ▪ 物品的定义是宽泛还是狭义 ▪ 时间框架—长期比短期更富有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曲线的斜率密切相关 ▪ 拇指规则: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平坦,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大 通过某一点的需求曲线越陡峭,需求的价格弹性就越小 分类:主动学习3参考答案海滨别墅(供给缺主动学习3参考答案新汽车(供给富有弹性)例题:▪ 海滨别墅的供给缺乏弹性的,而新汽车的供给是富有弹性的▪ 假设人口数量的增长使对两种物品的需求都翻了一番(就是在在每种价格水平上,需求量加倍) ▪ 哪种物品的价格变动更大? ▪ 哪种物品的产量变动更大?6.消费者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消费者剩余= 支付意愿–市场价格7.机会成本的概念,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会计利润= 总收益—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 总收益-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没有考虑隐性成本,因此会计利润要大于经济利润8.厂商的生产理论9.什么是垄断,垄断的类型,形成机制及其评价垄断:一个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10.公共产品的性质,什么是搭便车,什么是科斯定理科斯定理:a)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b)假设交易成本为零,只要明确界定产权,市场将保证资源配置的效率,且资源配置与产权的初始界定无关。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经济学基础考试重点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1.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欲望而言,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2.需求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
3.供给规律: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随之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5.供给价格弹性: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
6.无差异曲线: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果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7.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同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8.预算线: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各种组合。
9、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货币额和实际支付的货币额之间的差额。
10、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11、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
12、等成本线:在既定的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13、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量。
14、边际产品价值: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的使用量所增加的价值。
15、工资变动的替代效应:工资变动对劳动者消费闲暇与收入之间的替代所产生的影响。
16、工资变动的收入效应:工资变动引起的收入变动对劳动供给所产生的影响。
17、市场失灵:指由于某些原因,市场不能充分有效的配置经济资源的情况。
18、国内生产总值(GDP):在某一既定时期一国国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经济学基础重点整理
经济学基础重点整理稀缺性p4含义: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自由物品:数量很多,并且取用时不需要花费任何代价的物品,如空气、阳光等经济物品:数量有限,并且人们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稀缺性具有相对性也有绝对性(选择、判断)稀缺是研究经济学的必要性稀缺的概念(p5):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有限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多样性的欲望而言的资源的稀缺性和多用途性决定了选择的必要性生产可能性边界p6(大题:概念+1.2.3.6此消彼长)概念(重点):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社会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出的两种产品的最大产量的各种可能性组合点的轨迹生产可能性曲线:1.线上:如果生产没有脱轨,在线上进行的话,说明资源已经得到充分利用(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已没有改善的余地。
2.线内:资源存在浪费,资源还有改善的余地3.线外:说明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无法实现4.如果技术水平提高,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扩张5.生产可能性曲线呈现外弓型特征(斜率的绝对值递增)6.生产可能性曲线呈现负斜率的特征,说明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两种产品的生产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
经济学的两大基本问题: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p7资源配置(微观解决配置的问题,宏观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指把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后做出的选择,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以下问题:1.生产什么2.生产多少3.如何生产4.何时生产5.为谁生产资源利用: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采取何种方式,使稀缺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项目二、需求与需求量p27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数量。
含义:1.消费者有购买欲望2.消费者有相应的支付能力所以,需求是购买欲望与支付能力的统一本质:消费者行为规律需求量:指在某一时期内,在某一特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影响需求的因素(大题)p28商品本身价格(要展开写,价格下降怎么样)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收入名义收入实际收入(相对收入水平))正常商品: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不正常商品:需求量是同收入成反方向变化的(例:如果你收入越少,搭乘公交车的次数就会变多)消费者的嗜好其他相关商品的价格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人口规模或人口结构、政府的消费政策等需求曲线p30需求定理p31 (重点)一个前提两个关系(正相关、负相关)一个原因前提(需求定理含义):在影响需求量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关系(因果条件的本质):引起和被引起什么不变,什么在变(其他因素不变,只有价格在变)需求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表现为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点的移动(是点在动,线未动)需求量的变动针对的是需求定理原因: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替代效应:是指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它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初级经济师考试重点
初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初级经济师考试重点关注以下内容:1. 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整体经济运行和宏观经济政策。
考生应重点关注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方法、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因素、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别和作用等。
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
考生应重点关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规律、社会主义经济的特点和优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等。
3. 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企业、家庭、个人)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考生应重点关注供求关系和价格决定、边际分析及其在经济决策中的应用、市场结构与市场竞争等。
4. 金融学: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货币、银行、证券和资本市场等。
考生应重点关注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和特点、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经济周期与金融风险、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等。
5. 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各国经济之间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学科,主要包括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两个方面。
考生应重点关注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理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外汇市场和汇率制度、国际支付平衡与国际收支等。
6. 经济法规:考生应熟悉相关的经济法规,包括劳动法、公司法、财务会计法、合同法等。
重点关注劳动合同的订立和解除、公司设立和经营、财务会计的内容和标准、合同的成立和效力等。
7. 经济统计学:经济统计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在经济研究和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
考生应重点关注统计调查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释、经济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等。
此外,考生还应注重实际案例分析、经济政策和改革开放相关的内容,在备考过程中注重练习解析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最重要的是要全面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灵活运用经济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经济学重点总复习
第一讲重要内容回顾1、稀缺性定义:人类需要超过现实的生产能力。
经济学产生的根源—由于资源的有限性而引发的选择的必要性。
2、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3、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练习题1、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的研究A. 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B. 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经营企业C. 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D. 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2、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A. 门票的价格B. 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C. 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D. 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为零3、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指(B)A. 企业家以消费者的支出为代价而获取利润的不易察觉而隐蔽的方法。
B. 尽管市场参与者是利己的,但自由市场仍能达到合意结果的能力。
C. 即使消费者没有意识到管制,但政府管制仍然可以有利于消费者的能力。
D. 生产者或消费者在不受管制的市场上给无关旁观者带来成本的方式。
4、政府可能为了(D)而对市场经济进行干预。
A. 保护产权B. 纠正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灵C. 达到更为平等的收入分配D. 以上全对第二讲均衡价格理论第二讲重要内容回顾(一)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1、需求的定义:居民户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2、影响需求的因素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反向变化关系-需求定理②收入(income)--正常物品(normal good)--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③相关物品的价格。
-互补品(complements)PA↑→QA↓→QB↓-替代品(substitutes)PA↓→QA↑→QB↓④爱好(偏好)(preference)。
⑤预期(预测)(expectation)。
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
⑦政府的消费政策。
(二)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1、供给的定义:厂商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时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重点知识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重点知识包括:
1. 经济学基本概念:包括经济、经济学、经济问题等概念的定义和内涵。
2. 经济学基本假设:包括假设理性、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等。
3. 市场经济:包括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均衡等内容。
4. 需求与供给:包括需求与供给的概念、变动和弹性等。
5. 市场结构与垄断: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等。
6. 宏观经济:包括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宏观经济均衡等。
7. 国家经济:包括国民生产总值、民生物价指数、国际收支、财政等内容。
8. 经济增长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因素、经济增长模型等。
9. 货币与金融:包括货币的职能、货币供求关系、货币政策等。
10. 投资与消费:包括投资与消费的决策、投资与消费的关系等。
11. 经济周期:包括经济周期的定义、特征、原因等。
12. 国际经济: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合作等内容。
13. 经济法规与经济政策:包括经济法规、经济政策与经济发
展的关系等。
14. 统计方法与经济测度:包括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经济测度的方法等。
15. 经济结构与经济运行机制:包括经济结构的分类、经济运
行机制的基本概念等。
这些重点知识是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的核心内容,掌握这些知识可以为考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提供基础。
除了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中级经济师考试中的关键因素。
经济学重点
1.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时的价格,也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
2.消费者剩余:消费者最高愿意支付的(总)价格与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3.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实际得到的(总)价格与最低愿意接受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4.需求: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在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5.供给: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者在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简答:1.需求、需求量及其二者的区别。
答:需求指在一定条件下,消费者在每个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需求量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
二者的区别在于需求可用需求曲线表示,而需求量只是需求曲线上的某一点。
2.供给.供给量及其二者的区别。
答:供给指在一定条件下,厂商在一系列可能的市场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供给量指在某一特定价格水平上厂商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数量。
二者的区别在于供给可用供给曲线表示,而供给量只是供给曲线上的某一点。
论述:1.论述“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这个说法的正确性。
答:这个说法不够科学。
对于一般商品而言,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质疑的,它也的确有极少的例外,如劳动的供给。
但计算器这类普通商品的供给是不遵循这条普遍规律的。
在技术、要素价格等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计算器价格下降时,其供给量必定减少,当价格上升时,其供给量必定增加。
但在现实中技术、要素价格等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90年代以来计算器的生产技术有了重大突破,其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使得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计算器数量会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计算器的供给曲线会大幅度向右下方移动。
假设对计算器的需求状况不变,新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共同决定的均衡价格将会下降,均衡产销量却会大量增加。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第一篇:西方经济学(宏观)期末考试重点总结一、名词解释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NI: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为生产最终产品和劳务而投入的全部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总和。
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加政府补助金,就得到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意义上的国民收入。
投资: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
充分就业: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政府购买支出: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减税、增支进而扩大财政赤字的财政分配方式,增加和刺激社会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主要通过增税、减支进而压缩赤字或增加盈余的财政分配方式,减少和抑制社会总需求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所谓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手段,增加货币供应量进而刺激经济,以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率。
紧缩性货币政策就是通过减少货币供应量达到紧缩经济的作用,扩张性货币政策是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达到扩张经济的作用。
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资本广化:一个社会的人均储蓄s,y可以被用于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人均资本的增加*k,即为每一个人配置更多的资本设备,成为资本的深化;第二部分的储蓄一方面要用&k数量的储蓄替换折旧资本,另一方面要用n,k数量为新生的每一人口提供平均数量的资本设备;第二部分被称为资本的广化。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目重点改良版(新增配伍题)
西方经济学考试题目重点一、选择题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油的价格上升时,对小汽车的需求将(A).A、减少B、不变C、增加D、难以确定2、边际效用为0时的总效用(达到最大).A、等于0B、等于1C、降至最小 D达到最大3、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在既定收入条件下。
如何实现(D)。
A、欲望最大化B、偏好最大化C、利润最大化D、效用最大化4、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是因为(B)。
A、边际效用递减B、边际产量递减规律C、规模经济D、内在经济5、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相交点是(A)。
A、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B、边际成本曲线的最低点C、平均成本曲线下降阶段的任何一点D、平均成本曲线上升阶段的任何一点6、产量的增加量除以生产要素的增加量的值等于(B)。
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C、边际成本D、平均成本7、如果一个企业提高其商品价格后发现总收益减少,这意味着该种商品的(B)。
A、需求缺乏弹性B、需求富有弹性C、价格弹性等于1D、收入缺乏弹性8、能够做到薄利多销的商品(C)。
A、需求完全无弹性B、单位需求弹性C、需求富有弹性D、需求缺乏弹性9、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A、技术水平得高B、产量增加C、产量不变D、成本增加10、当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C)。
A、不变B、递减C、递增D、先增加后减少11、当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B).A、不变B、递减C、递增D、先增加后减少12、消费者从物品与劳务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程度称为(B)。
A、欲望B、效用C、边际效用D、达到最大13、与短期相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变化特征是(A)。
A、比较平坦B、比较陡峭C、先平坦后陡峭D、先陡峭后平坦14、在正常情况下,经济成本与经济利润(C)。
A、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小B、两者都比相应的会计成本与会计利润大C、前者比会计成本大,后者比会计利润小D、前者比会计成本小,后者比会计利润大15、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如果某行业的产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既无企业进入该行业也无企业退出该行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TO的挑战:服务类贸易市场的开放/保护措施滥用/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直接投资/知识产权/劳工权利环境
自由贸易区关系: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代表的最一般的自由贸易区,在区内对其成员国废除了各自间的贸易壁垒,但每个国家对来自区域外的进口都保持了各自的壁垒。若自由贸易区内的成员国不但废除针对各自间的贸易壁垒,而且还采用相同的措施对来自区域外产品的征税,就形成了关税同盟。在关税同盟里,若所有成员国允许同盟内的生产资料自由跨境流动,就形成了共同市场。而经济同盟是独立国家之间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层面,在经济同盟内,除了必须具备上述的条件外,成员国所有关于货币、财政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政策都必须是一致的。可以看出,从..到..,国家间一体化程度逐渐加深。
16、要素禀赋:是指这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总额。同时我们假设现有的生产技术是给定的,那么,这个经济体的生产状况由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所决定。
17、罗勃津斯基定理:当一种要素禀赋增加时,密集使用该要素生产的产品将有更大的增量,而另一种产品则会面临着减产。该定理说明当一个国家的某种要素资源增加时,并不是所有行业都会出现增长,有的行业反而会衰退,这与使用该要素的密集程度有很大关系。
13、比较优势理论(机会成本):当一个国家某个产品的劳动生产率相对较高时,生产该产品就更有相对优势。
14、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1)李嘉图认为,在贸易的条件下,两个国家可以实行完全的专业化分工,然而在现实世界,实现完全专业化生产是需要条件的,只有在机会成本不变或者机会成本递减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小国发生经济增长后,它的福利会增加;对于大国而言,若经济增长明显偏向于进口竞争行业,则经济增长可以提高它的福利,但是若大国的经济增长偏向于出口行业,则经济增长会导致福利减少。经济增长时,会面临两种效应。 一种是经增对福利的直接效应,即增长导致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生产更多的产品,直接效应一定增加国家的福利。另一种是间接效应,增长会导致价格的变动,使得该国的贸易条件即出口进口相对价格发生变化,假如贸易条件减少,这种增长的间接效应将减少国家的福利。因此,福利恶化性增长是否发生,依赖于增长的间接效应是否大于直接效应。
—————————————————————————————
11、重商主义:政策都是基于最简单的假设:
一个国家的财富是由它所拥有的金、银等贵重金属所决定的;
出口是有益的,而进口则是有害的;
根据重商主义而制定的国家政策必然是鼓励出口,限制进口;
在重商主义的假设下,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
①从对国家福利的影响的角度来看,关税所导致的进口国福利的减少要低于进口配额所导致的进口国福利减少,而进口配额所导致的福利的减少又要低于自愿出口限制所带来的福利的减少。其中配额所带来的国家的福利的变化关键要看配额租(即配额的价值)在哪方,如果通过进口配额限制贸易,且配额租在进口国国内,则相对于关税而言,进口配额会导致进口国的福利下降得较多一些;如果配额租在出口国一方,则较前两种情况进口国的福利会下降得更多,自动出口配额就属于这类情况。
有效保护率:因为征收关税而导致行业的附加值的变化率。ERP = (V’–V)/V
配额:一个政府为了控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而施加的对商品或服务进出口量的限制。
进口配额限制了市场上国外产品的竞争,从而导致国内市场同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和进口的下降,因此它对市场的影响应该类似于关税。
通过对进口配额和关税的比较,
12、绝对优势理论(劳动生产率):
亚当认为,衡量一国财富和强盛的不是它所拥有的贵重金属有多少,而是可供人们消费的物品以及可以用来生产这些物品的各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进口最重要);
贸易是正和博弈/双赢.(劳动生产率为花费1小时劳动力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劳动生产率高,在某行业有绝对优势);
只要国家生产和出口它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所有参与贸易的国家都将得益。
该定理建立在三个主要假设下:国家间必须存在完全竞争;国家间没有贸易壁垒;国家间具有相同的生产技术。
—————————————————————————————
20、特定要素模型:(要素不能在产业间自由流动)在短期,因为技术的专一性/产业间要素移动存在着各种行政或自然的障碍,并不是所有生产要素都能在产业间自由流动,有些要素只能在特定产业内使用,即使在别的产业可以获得更大的收益,也只能留在本产业,由此形成了特定要素模型。
大国关税的福利效应:关税并不一定减少大国的福利,如果关税导致贸易条件的改善所增加的福利足够大于因为资源浪费所引起的福利损失,那么关税可以使的一个大国得益,反之,关税减少大国的福利。 关税福利变化- (b + d) + e。引起价格的扭曲,致使资源配置的浪费,从而产生净损失b + d。与小国不同的是,大国对进口征税会导致该进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下降,因而改进大国的贸易条件(TOT),贸易条件的改善会使福利增加,e就是因为贸易条件改善所增加的福利。
9、生产者剩余: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10、为什么国家之间要有贸易的存在?
国家之间一定有些差别,这些差别主要通过供求关系来体现。首先考虑在供给相同和需求不同的情况,对某种产品需求较大的国家将进口该种产品;其次考虑在需求相同和供给不同的情况下,对某种产品供给较大的国家将出口该种产品。
2)李嘉图只是从供应的方面分析贸易能使双方获利。但在市场经济中,供应和需要都不能离开另一方而存在。在分析贸易获利中,需要将供应和需求结合起来
3)理论中,分析贸易使双方都能获利是将一个国家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的,但是他没有进一步分析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和就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在现实的贸易中,有的集团会获利,有的集团的利益是会受到损害的。
4) 李嘉图假定在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只有劳动,因此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也就只是劳动生产率。事实上,决定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还有其他因素。在这 一方面受到理论的限制,李嘉图没有进一步分析。
—————————————————————————————
15、H-O理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任何一个国家将出口相对密集使用本国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即该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必定是密集使用它相对丰裕要素生产出来的产品。
该模型认为由于商品的相对价格发生变化,收入会在生产要素之间重新分配,从而影响贸易活动。运用这一理论,可以解释不同要素持有者结成同盟,为共同利益游说政府的现象。
21、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提出,生产周期分为新产品期、成长期、成熟期、衰落期、完结期五个阶段,指出由于技术创新会引起他国模仿,故技术优势不可能是永久的。新产品随这国内市场饱和,便出口到其他国家,进口国会模仿生产,在国内市场销售,使进口减少,最终出口。此时最初生产这些产品的国家转向其他新的产品的研发,老产品便由别国生产,最终原来的出口国有可能成为进口国。
大国,价格的共同制定者,大国的选择会对世界价格产生影响。当该大国放弃闭关自守而转向自由贸易时,大国也可以获得贸易利得。
TOT = 出口价格/进口价格
7、贸易收益:是指通过国际贸易所获得的提高国民经济福利水平、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利结果。
8、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贸易保护理由:国内市场失灵在国外销售的产品价格低于其正常价值,或者“公平市场价值”。持续性倾销和季节性倾销一般是有益的,掠夺性倾销和周期性倾销可能伤害进口国的利益。
出口补贴:一国政府或民间组织对出口商给予财政优惠或现金补贴,旨在降低其出口商品成本,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鼓励出口。小国出口补贴不影响到国际价格,因此不会影响到进口国贸易条件,从而进口国福利不会变化。大国出口补贴,实际上就是以整个国家的福利代价来改善进口国厂商的福利。在自由贸易的情形下,进口国征收反补贴关税,会使得收益在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重新分配,出口国的福利减少,进口国的福利增加。
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4、边际替代率: 是指在产量保持不变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可以代替的另外一种要素的数量。
5、贸易分析工具:实证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和“是什么”。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应该如何”。
6、新古典主义贸易理论:(贸易收益)
小国,价格的接受者,当该国放弃闭关自守而转向自由贸易时,它的TOT改善, TOT的改善带来了该国福利的增加。
规模收益递增是指当生产要素增加一定比例时,产量会增加更大的比例。如果一个企业本身规模的增加导致平均成本的降低,则存在内部规模递增或者内部规模经济(规模越大,生产成本越低)。如果一个企业的平均生产成本因为所在的产业规模增加而降低,我们称之为外部规模递增或者外部规模经济(特征企业有区域集中的倾向,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凸向原点)。
18、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某个产品价格增加并不会导致所有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而是导致这一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增加,没有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实际收益反而会减少。
推论:自由贸易将使充裕的要素获益,使稀缺的要素受损。
19、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自由贸易必然导致不同国家里的要素的价格趋于一致。
经济学考试重点:
1、生产可能性边界:是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组合。
2、供给、需求
3、无差异曲线:是使得消费者获得同样效用的所有消费商品的组合。
特征:1)任何一点有且只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2)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没有交点
3)无差异曲线向下倾斜
22、产业内贸易理论:一国如何在进口某种商品的同时也向他国出口该种商品。其程度可以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 = 1 – (∑|X – M|/∑|X + M|)衡量,其中,X和M分别为出口和进口值,∑表示总和。|X – M|为每一产业的净出口的绝对值,如果一个国家要么只是进口或者只是出口某种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等于零。产品越简单,无差异性越大,产业内贸易程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