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精选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精选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困境及对策研究开题报告精选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逆境及对策讨论开题报告精选题目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逆境及对策讨论同学姓名班级学号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1、课题讨论背景与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对外贸易也在快速进展并成为拉动我国经增长的重要力气。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汽车行业的进展尤为快速,汽车工业更是目前全球化程度最高的部门之一。

2023年中国汽车的最终产销量为1350万辆,经过几年的进展在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高达2459.8万辆占全球汽车销量的36.2%毫无悬念的成为了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

但作为“汽车大国”的中国还不是一个“汽车强国”。

专家指出,要成为世界汽车强固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知名企业和品牌;二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肯定份额;三要把握汽车的核心技术和新技术的进展趋势,支撑和引领世界汽车产品的技术进步,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出自己创新力量。

但是目前我国汽车产业把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汽车企业不得不与国外大型汽车公司合作共谋进展。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外资车尤其是合资车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了肯定的优势,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举步维艰。

但在艰苦的条件下这些具有自主品牌的汽车企业也充分呈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强大生命力。

几年的卧薪尝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由小做大由弱走强,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吉利、北汽还纷纷开头收购海外汽车资产,开头开扩国外市场尤其是具有完全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公司更是走在了“开疆扩土”的前列。

成立于1997年1月8日的奇瑞汽车公司是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后起之秀但它却走在中国汽车出口的前列,担当了中国自主汽车品牌走向世界的“先锋”。

2023年10月奇瑞第一批轿车出口中东拉开了奇瑞汽车争夺海外市场的序幕,时至今日奇瑞汽车已经销往全球几十个国际和地区,并在俄罗斯、乌克兰、埃及等国家建有多个海外工厂乐观融入全球市场。

始终以来奇瑞汽车的出口量在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上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研究及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启示
关键词: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汽车产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国际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品牌的跨国际流动,在国际上建 立起自己品牌的强势地位的战略过程。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 断发展,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当前,中国 已有汽车制造商 100 余家,涵盖了外资、合资与中国自主品牌三 大种类。在本土品牌与跨国品牌共存的情况下,汽车企业从产品 的研发、品牌的推广到国际化战略,竞争日益激烈。作为本土品 牌的奇瑞汽车,曾连续 11 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连续 9 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 代表和精品。奇瑞汽车的出现,打破了“中国人不能造轿车”的历 史,以其崭新的车型、良好的性能创造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使 其在国际汽车市场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东,东南亚市场成为“高实用性、高性价比”的代表。市场竞争上, 采取“差异化,低价格,高技术”的做法。对出口不同目标市场的 车型进行强化,迎合目标市场国家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也成功达 到出口的目标。
3.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经验 奇瑞汽车国际化发展除了政府的支持外,企业自身国际化 战略的正确实施是关键。首先体现在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建设 国际化,奇瑞汽车十分注重海外市场的经销网络和生产基地建 设。特别是近几年,海 SDK/CKD 工厂建设的速度明显加快,不仅 有力的支持和促进了奇瑞的海外市场开拓进程,也成为其海外 销售规模快速扩张的基础。其次,售后服务国际化。奇瑞汽车已 在其主要出口国家,建立了一整套适应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售后 服务保障和培训体系,该体系使其在国际市场的扩张有了保证, 也为其品牌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实现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最后,信 息平台建设国际化。奇瑞通过整合网络及电商平台,创新线上线 下营销模式,实现了精准营销、高效营销,使其整车在海外的销 量不断增加。 二、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形 成了产品种类完备、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配套齐全的产业体 系。在商用车、乘用车各领域有了快速的发展,产品体系逐渐健 全,逐渐融入全球化生产体系中。尤其是近几年,汽车产销快速 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得到改善,汽车企业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在 中低端市场形成了局部竞争力。2015 年中国汽车制造业主营业 务收入 70156.9 亿元,同比增长 4.8%;全年利润总额为 6071.3 亿 元,同比增长 1.5%。然而作为第一汽车产销大国,中国尚缺少世 界级的自主汽车品牌。在品牌、技术、品质、运营管理等方面都与 发达国家汽车企业巨头有较大差距,海外市场的拓展也还处于 初级起步阶段。未来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 渐进的过程。在汽车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市场多元化、 细分化、专业化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快,并且在竞争日益白炽化的 形势下,中国汽车企业如何突破低端形象的困境,在国际化进程 中更好的获得自身发展,将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奇瑞汽车对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启示 通过对奇瑞汽车国际化进程的研究,本文发现奇瑞汽车之 所以能成为中国目前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离不开政府的 支持和企业自身国际化战略的正确实施,其国际化进程对中国 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1.强化企业创新思维,推动汽车产业与国际接轨

奇瑞十年国际路

奇瑞十年国际路

奇瑞十年国际路根据奇瑞公司发布的数据,2010年奇瑞整车出口9 .2万辆,较上一年同比增长93.2%,,连续八年稳居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名,目前奇瑞汽车已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近千家销售服务商,已建成12个海外工厂,同时在安徽、北京、上海和东京、都灵、澳大利亚设有研发机构,奇瑞汽车已经初步走上了包括产品、技术、市场、品牌、采购,人才在内的全方位国际化道路。

让我们回头来看奇瑞走过的这条具有传奇色彩的国际化道路,看看他积累了哪些经验和教训,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借鉴。

一、奇瑞汽车的国际化策略奇瑞汽车根据本公司实际状况,国家经济发展宏观环境、趋势,在全面分析世界主要区域市场以及竞争对手特点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国际化策略。

1.战略导向,内外兼修。

“无内不稳,无外不强”。

奇瑞汽车在成长伊始,就决定充分发挥民族自主品牌相对于合资品牌自由拓展的优势,大力开拓国际蓝海市场,同时布局国内国际,在发展一个稳定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一个依然瘦小的身形完成了跨国公司的竞争格局。

在这一轮世界金融危机发生后,奇瑞汽车国际化的车轮不但没有停滞,为实现弯道超车,反而冒着牺牲财务报表美观性的风险逆势加速海外扩张,在建成投产12个工厂的基础上,计划于2011年再完成4个海外新厂的建设。

2.以我为主,全球整合。

作为民族汽车自主品牌,奇瑞在对外合作中坚持自主权和控股权,同时对国际合作采取开放态度,采取不刻意追求不主动不拒绝的“三不”政策。

吸取国内外汽车品牌合作并购的教训,借鉴国际知名汽车品牌自主成长的经验,奇瑞认为一个伟大汽车公司的成长,主要应靠公司本身的长期积累。

奇瑞汽车坚持在双赢,保持自主性的基础上开展合资合作、收购兼并工作,整合全球资源,如果做不到这点宁肯放弃。

所以我们既可以看到奇瑞与克莱斯勒、梦幻汽车、菲亚特的未成功的合作,也可以看到其与奥地利AVL、美国江森集团、PPG集团、美国量子等公司的成功合作,而贯穿始终的是他的自主性。

中国奇瑞汽车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docx

中国奇瑞汽车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docx

中国奇瑞汽车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与现状1.简介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国有控股企业,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尹同跃。

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奇瑞汽车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

2.当前现状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

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另有数十款储备车型将相继上市。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诉求,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多年来,以“零缺陷”为目标的奇瑞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2009年实现整车销售达50万辆,同比08年增长40%,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七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现已成为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领跑者。

“全球化”是奇瑞的战略发展目标。

奇瑞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非常迅速。

国外有着广阔的汽车销售市场,奇瑞汽车开拓国外市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对其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本文通过对各方面要素研究,探讨奇瑞汽车开拓国外市场的战略分析。

二.奇瑞国际市场宏观环境分析1.优势分析奇瑞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奇瑞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奇瑞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

但是,奇瑞汽车在技术、质量水平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欧洲车。

奇瑞汽车与美国本土车相比,奇瑞汽车具有价格便宜、省油等优势,但在制造技术、舒适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及美国车。

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现相当成功。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国际化战略方案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汽车产业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领先并最具典型意义的产业之一。

在产业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汽车产业发生了两个非常显著并相互关联的重大变化,一是产业链的全球化,二是大规模的跨国界重组。

这两大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汽车产业的传统资源配置方式、企业的竞争模式和组织结构。

汽车产业全球进程的加快和国际汽车产业全球竞争的加剧,对国际范围内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具有转折意义的影响,对正在进入快速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尤为显著。

新时期下,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但同时也具有进一步提升要素禀赋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契机。

因此,首先有必要认真研究分析国际汽车产业的时代特征,以便于知己知彼,为我所用;其次应对新时期下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确定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

新形势下我国汽车产业应确定“开放中确立大国竞争优势”的发展模式,抓住后WTO时期和产业全球化的有利时机,加快政策调整、体制改革和企业重组,培育和发展中国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并使之转化为竞争优势,大力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具体来说,产业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包括:培育积极而充分竞争的国内市场环境;着眼于全球战略的多个跨国公司进入,与国内优秀企业自主发展并举,最终整体上提高我国本土汽车产业的竞争力;开放中逐步融入汽车产业全球分工体系,将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净出口作为中长期目标;以中低级别家用车为重点的中期发展战略;面向全球市场的零部件工业重组;分阶段向产业增值链高端过渡。

1 汽车业全球化现状1.1 国外研究现状K.Ohmae和W.Grieder(1997)认为经济国际化是全球经济和市场的一体化,其市场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而是对双方都有利的“正和游戏”,是世界资源的优化组合,绝大多数国家将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得到长远的比较利益。

中国奇瑞汽车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

中国奇瑞汽车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

中国奇瑞汽车的国际市场开拓策略研究一: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与现状1.简介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hery Automobile Co., Ltd.),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国有控股企业,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尹同跃。

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奇瑞汽车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

2.当前现状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

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另有数十款储备车型将相继上市。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诉求,先后通过ISO9001、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多年来,以“零缺陷”为目标的奇瑞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2009年实现整车销售达50万辆,同比08年增长40%,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七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现已成为我国民族汽车产业的领跑者。

“全球化”是奇瑞的战略发展目标。

奇瑞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发展非常迅速。

国外有着广阔的汽车销售市场,奇瑞汽车开拓国外市场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在对其进行市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入初期将追求时尚但收入不高的年轻人市场定为目标市场,并提出了相应的产品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本文通过对各方面要素研究,探讨奇瑞汽车开拓国外市场的战略分析。

二.奇瑞国际市场宏观环境分析1.优势分析奇瑞汽车与欧洲汽车相比,价格便宜是奇瑞汽车最突出的优势,设计新颖、外观靓丽也是奇瑞汽车与欧洲车相区别的方面。

但是,奇瑞汽车在技术、质量水平和安全性方面都不如欧洲车。

奇瑞汽车与美国本土车相比,奇瑞汽车具有价格便宜、省油等优势,但在制造技术、舒适性、安全性和质量方面都不及美国车。

力资源使得奇瑞汽车成本低,从而能够制定比日系、韩系车更低的价格,提高性价比;了充分调查基础上,新设计了五款外型非常独特的汽车,预计会深受一直本着节油的2.劣势分析奇瑞汽车劣势主要是:①质量不够好。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一、奇瑞汽车背景介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

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

2011年4月出口突破50万辆, 奇瑞国际化进入新阶段,站在了国际化征途中的全新起点。

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

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并且实现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多年来,奇瑞产品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2010年实现全球销量682058辆,同比增长36.3%,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二、奇瑞国际化战略分析与国内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一样,奇瑞国际化经营方式也是通过国际贸易,从汽车出口起步的。

他开始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走出了海外建厂,海外投资的发展道路。

(一)奇瑞国际化战略现状汽车出口是检验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达程度的指标,只有大量出口才能跻身于全球汽车工业高水平的竞争。

奇瑞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2001 年10 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

到2003 年12 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 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

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 %。

到2004 年 1 月18 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 多辆,2008 年夏季,奇瑞继续开拓海外市场,逐一“拿下”土耳其、阿根廷、乌拉圭等重要战略地区。

6 月初,在巴西圣保罗签署的汽车框架协议表明,奇瑞汽车公司和阿根廷索克马集团在乌拉圭合资组装生产的中国汽车将向巴西销售。

浅谈奇瑞汽车的企业的经营战略

浅谈奇瑞汽车的企业的经营战略

浅谈奇瑞汽车的企业的经营战略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成熟,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一个企业要想持续健康成长,就必须有正确的发展战略为指导。

本文通过对奇瑞汽车企业经营战略分析,谈谈本人对企业管理的看法。

关键字:奇瑞汽车企业管理奇瑞公司的发展战略:汽车市场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奇瑞的比较优势正在慢慢消失,换句话说,以前奇瑞可以采用“以点突破”的游击战术来打开市场,但现在它只有“整体突破”一条路可以选择。

整体突破,靠的是整体战斗力。

而要形成整体战斗力,奇瑞必须制定一个整体性的发展战略体系――在公司层面、业务层面、职能层面上形成一个战略体系。

一、奇瑞汽车战略发展目标和目标市场定位奇瑞成立至今,逐步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以制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中国汽车为己任。

今天的奇瑞,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中乃至世界汽车格局中已占有重要的一席。

奇瑞的市场定位为国人首选的家用车、回报率最高的出租车、实惠大方的公务车。

奇瑞旗下的QQ、风云、旗云、东方之子、瑞虎五大系列基本含盖了整个中低端轿车市场。

以上五个品牌的销量分别占奇瑞汽车总销量的61.62%、21.92%、9.05%、4.76%、2.64%。

从品牌的市场定位来看,瑞虎定位于10~15万元的市场,东方之子定位于10万~20万之间的市场,风云定位于10万元左右的市场,旗云定位于5~10万元之间的市场,QQ定位于5万元以下的市场,市场定位十分明确。

从短期来看,奇瑞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国内的一些主流合资企业。

前些年,奇瑞利用自己的成本优势,抢占合资企业不太重视的中低端轿车市场。

但经过这几年车市的洗礼,一些合资企业对中国汽车市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成本控制方面也下足了工夫,加上外方看好中国市场,把最优质的资源如车型、技术、研发体系等都向国内的合资企业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奇瑞面临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包括品牌含金量不够高;产品品质要进一步提升。

三是研发水平及实力尚有一定距离;销售服务网络需要完善等。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国际化优劣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国际化优劣分析——以奇瑞汽车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汽车产业也在蓬勃发展,成为了世界第一产销大国,但“大国”并非是“强国”。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处于产能领先,技术却相差甚远的尴尬局面中。

纵观汽车产业的发展史,汽车产业的激烈竞争已经日趋全球化。

后发国的韩国、日本,已经在参与国际化进程的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

而我国自主品牌却出口份额小,国际市场渐渐被欧美,日韩这些汽车强国所主导。

我国汽车产业想要真正站稳脚跟,成为“强国”必须扬鞭奋蹄促使自主品品牌国际化,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的唯一出路。

其中奇瑞是我国自主品牌国际化当中的佼佼者。

笔者首先了解了奇瑞公司的历史,通过十几年的的自主创新,奇瑞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整车、发动机、变速器及部分主要零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随着奇瑞公司创新技术的完善,公司规模、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奇瑞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之路,也为国内其他汽车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经验和信心。

本论文通过对中国汽车发展史的追溯,分析我国汽车国际化之路的优势在成本和政策环境的扶持,另外还有节能降排方面的优势,当然有优势就有不足,我国自主汽车存在品牌、技术、营销策略等方便的不足,笔者以奇瑞汽车为例,分析其品牌国际化的几种策略,指出其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提出个人的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字:自主品牌国际化汽车目录1 引言 (4)2 中国汽车的发展历史 (5)3 中国品牌汽车国际化的优劣势分析 (6)3.1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优势 (6)3.2 中国品牌国际化的劣势 (7)4 奇瑞汽车成功进入国际化的分析 (7)4.1 奇瑞汽车简介 (8)4.2国际市场品牌进入战略 (8)5 奇瑞汽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9)5.1面临的问题 (8)5.2对策建议 (9)6 总结 (11)7 参考文献 (11)1、引言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际化”已从一个相对较远的理想逐渐成为中国企业做大做强所必须面临的一个课题。

这不仅决定着一个企业能否在国际舞台上一展雄风、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也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能否在本土市场抵抗住来自海外对手的迎头碰撞。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战略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战略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战略第三章汽车行业国际化经营现状分析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看,世界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形成了许多跨国汽车集团,竞争激烈,各国经济的发展都受到汽车产业的影响。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中国的汽车产业严重落伍,面对强敌林立,更需要中国汽车产业对自身发展有清晰的认识。

所以,本章将以考察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化的发展现状为基础,理清其发展脉络,同时分析我国汽车工业国际化现状,从而探索出我国汽车工业国际化经营路径。

3.1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化发展现状及基本格局3.1.1世界汽车工业国际化发展现状汽车工业是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人才密集、综合性、高经济效益的产业。

汽车的研制、生产、销售、营运,与国民经济的很多部门息息相关,对全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建设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基本上,国际每个工业发达国家都把汽车工业做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经营发展。

汽车技术和文化源起于欧洲,而后传播到美国及全世界。

自第一辆汽车1 886年问世至今一百余年,汽车工业发展迅猛,产量大幅度增加,技术水平更是日新月异。

自20世纪初至70年代的数十年期问,美国汽车工业发展一直占据全球主导地位。

同本则是后起之秀,从1950年产量仅3力.辆迅速跃至1970年的529 万辆,继而在1980年达到I 104万辆,从而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

R、美、欧洲等国家发展汽车工业,主要有三大特点:资本垄断、高科技优势和大批量生产。

如美国的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垄断了美国90%以上的汽车生产。

但同时,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衰退、能源危机、石油价格波动、政局动荡、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对汽车工业影响很大。

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公司纷纷采取将产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寻求多样的国际合作,如多边合作、联合生产、合资入股、渗透兼并等方式,使汽车的生产经营渐趋国际化,汽车跨国公司同益扩大。

同时,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汽车工业也逐渐崛起。

不少国家都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资,如首先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进行进口全拆散零件(CKD)装车,而后逐步提高国产零件的装车比率,从而达到主要部件自给,最后进一步扩大零部件比率甚至实现整车出口。

国际商务小组作业 -2

国际商务小组作业 -2

特定国家之特定企业之国际化策略分析奇瑞汽车“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是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制定企业战略的同时也给了企业一个仔细审视自我和周围环境的机会。

制定出适合于自己的发展战略就是选择出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以最高效率和最优组合向既定目标前进。

(一)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的意义汽车业是当今国际化经营程度最高的行业,所有的汽车巨头都在世界各地建立了众多制造基地,产品在世界范围内广泛销售。

国际化战略是成为跨国汽车巨头的必由之路。

2005年1-10个月我国汽车累计出口13.5万辆,增张133.6%。

中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过了进口量。

其中,出口小轿车2.2万辆,进口小轿车6.1万辆。

在产品价格方面,我国出口的小轿车以中低档为主,出口主要面向叙利业、阿尔及利业、越南等亚洲、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市场。

我国汽车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积累了经验,不约而同地开始把眼光朝向了海外。

一汽的国际化战略以出口为主,上汽则走的是一条收购之路。

东风公司虽然走的是产品出口和海外上市,但现阶段海外上市是其国际化战略的重点。

奇瑞、吉利等企业都是通过产品出口逐步走向国际化。

毫无疑问,大步走向海外市场是中国本土汽车企业的必然抉择,一方面,它可以避开国内车市最惨烈的竞争,另一方面,“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将成为本土汽车企业攻占海外市场的最有力武器。

但如何走向海外,却需要国内的汽车企业慎重思考,像华为等企业多个都给汽车行业提供了正面案例。

一开始并不被人看好的国有自主品牌企业奇瑞,从带着作秀成分地喊出“自主品牌”口号,到今天进入真正意义上的自主研发阶段,不知不觉中,奇瑞已经走在了国际化的道路上。

奇瑞汽车2008年销售35.6万辆,居中国乘用车第五位。

其中,奇瑞海外出口实现13.5万辆,海外销售增长10%,连续6年保持全国汽车出口量第一位置。

此外,奇瑞在五大洲的15个国家和地区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CKD生产条件,甚至几千辆奇瑞汽车已经投放到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打破了西方汽车长期垄断全球市场的深化。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开题报告】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开题报告】
恽海(2011)也指出汽车产业技术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技术垄断亟待突破。为争夺新兴市场份额,跨国汽车企业集团加快向该市场引入先进技术,同时进一步投放采用新技术的产品,许多新车型已经采取全球同步上市的做法,以争取高额利润。实力雄厚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在新兴市场的技术性机构已经呈现独资化、强权化趋势。在合资企业中本土一方在技术上缺少决策权与话语权,因此做好人才储备,加大研发力度将是新兴市场国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开题报告
国际经济与贸易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
遍观国外基业长青的汽车企业,几乎都是国际化经营的典范。在全球经济已经高度融合、高度联系和高度协同的今天,对于中国汽车企业来说,不坚定地“走出去”、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迟早会面临生存危机。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已取得重大突破,奇瑞汽车就是具有典型表现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之一。
John C.Humphrey(2006)就中国自主品牌制造商向欧盟和美国出口提出了建议,认为确保质量是出口前的重中之重,单凭价格是无法保证成熟市场上的成功。
Jan-Peer Laabs, Dirk Schiereck(2008)研究了汽车企业横向并购在长、短期情况下对汽车产业的影响。他指出短期的有利回报主要体现在较为明显的科技投入上,但是在短期情况下,并购企业无法支撑住这样的优势位置,同时他还分析了并购对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贸易交易量以及产品多样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有利作用。
祖明(2011)指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经过10余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近几届北京、上海和长春国际车展上,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已经成为最大亮点,在国际汽车市场上,自主品牌汽车也在德国法兰克福车展和北美国际车展上纷纷亮相,引起参会人员的浓厚兴趣。面对这样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应着力研究并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巩固供应链优势,提升产品档次,最终实现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的飞跃,从而缩小与国际名牌之间的差距。他提出了品牌建设的四点建议:品牌建设与市场开拓要统一;提升自主开发能力是关键;学习借鉴日韩汽车产业发展经验;政府和企业均须加大研发资金投入。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学院名称:商学院专业班级:国经一、选题的背景、意义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 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根本特征。

是对由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增强而导致经济联合与合作趋势的产生和动态发展过程的描述, 也是对未来世界经济特征的预测。

新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全面发展, 加深了各国之间的分工, 交通运输能力的提高和通讯技术的革命把整个世界的经济运行过程连成一体。

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在中国,汽车工业对其它工业增长的拉动力明显增强。

汽车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也越来越大。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汽车工业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一批新兴的汽车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例如安徽的奇瑞汽车,作为中国汽车的后起之秀,目前已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崭露头角。

但对奇瑞来说,却面临着进军国际市场的艰巨任务,想要拓宽企业的发展道路,进行国际化经营是必然的选择。

全球化是奇瑞的发展目标。

奇瑞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

2006年奇瑞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2007年通过与美国量子等企业的合作,开启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时代。

目前,奇瑞正全面推进全球化布局,产品面向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已建或正在建的海外15个CKD工厂,通过这些生产基地的市场辐射能力,实现了全面覆盖亚、欧、非、南美和北美五大洲的汽车市场。

研究奇瑞如何走出中国,如何在国际市场上发展自己,如何制定合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对我国自主的中小汽车品牌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一)国外研究动态早期跨国经营理论主要有以Hymer 和其导师Kindleberger 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理论(1960,1976),他们认为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对投资经营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

奇瑞汽车国际化战略分析一、奇瑞汽车背景介绍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

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

2011年4月出口突破50万辆, 奇瑞国际化进入新阶段,站在了国际化征途中的全新起点。

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公司旗下现有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个子品牌,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

目前,奇瑞已有16个系列数十款车型投放市场,并且实现了“研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循环,保证了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

奇瑞以“安全、节能、环保”为产品发展目标,先后通过ISO9001等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多年来,奇瑞产品深受全球消费者青睐,2010年实现全球销量682058辆,同比增长36.3%,连续10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连续八年成为中国最大的乘用车出口企业。

二、奇瑞国际化战略分析与国内绝大多数汽车制造企业一样,奇瑞国际化经营方式也是通过国际贸易,从汽车出口起步的。

他开始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走出了海外建厂,海外投资的发展道路。

(一)奇瑞国际化战略现状汽车出口是检验一个国家汽车工业发达程度的指标,只有大量出口才能跻身于全球汽车工业高水平的竞争。

奇瑞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在2001 年10 月向叙利亚出口了第一批轿车。

到2003 年12 月底为止,奇瑞轿车已经出口了14批总计1000 多辆,车型包括风云、旗云、东方之子和QQ。

虽然总数不算多,但却占中国当年出口轿车总量的90 %。

到2004 年 1 月18 日为止就已经签订出口协议7000 多辆,2008 年夏季,奇瑞继续开拓海外市场,逐一“拿下”土耳其、阿根廷、乌拉圭等重要战略地区。

6 月初,在巴西圣保罗签署的汽车框架协议表明,奇瑞汽车公司和阿根廷索克马集团在乌拉圭合资组装生产的中国汽车将向巴西销售。

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研究

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研究

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研究作者:宋波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08期摘要:文章运用供需曲线、信息不对称、规模经济等理论对奇瑞汽车进入国际市场的品牌战略进行经济学分析,总结奇瑞在国际市场上实施品牌战略存在的主要障碍,并对奇瑞如何有效克服障碍实施品牌战略以及奇瑞品牌今后的发展进行思考,最终形成解决方案。

关键词:奇瑞;国际市场;品牌战略一、奇瑞进入国际市场品牌战略的经济学分析第一,基于供需曲线的奇瑞品牌战略分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奇瑞品牌信用度、信誉度的提高将有效地降低国外消费者的选择成本,消费者为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本能地会在任意价格下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右移;另外,奇瑞一旦在国际市场上作为高品牌商品,其需求弹性变小,需求曲线有D1,发展为D2,需求曲线变陡峭(见图1)。

引入品牌战略后,提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均衡点由E1上升至E2,使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由S△HP1E1增加到S△GP2E2,生产者剩余(producer surplus)由S△OP1E1增加到S△OP2E2。

因此,奇瑞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即使在价格提高的条件下,国际需求数量也会增加。

这也为奇瑞发展品牌战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同样,奇瑞重视品牌战略建设从而提高消费者需求已取得现实的数据支持。

第二,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奇瑞品牌战略分析。

奇瑞作为汽车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是高度不对称的。

虽然世界汽车市场可以近似为完全竞争市场,但由于各国消费水平结构、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等存在巨大差异,各国消费者对奇瑞的了解认知存在差异。

因此,奇瑞要想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获得利润,就应做大做强品牌,最终得到品牌溢价。

可见,奇瑞重视品牌战略非常必要。

第三,基于规模经济的奇瑞品牌战略分析。

汽车行业是典型的规模经济产业。

奇瑞深入海外市场,到海外建厂。

这不仅可以取得消除国际贸易壁垒、节省运输费用、节约信息成本等,而且可以与国内市场连为一体,这样奇瑞品牌战略国际化可以获得品牌规模经济性,节约成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奇瑞汽车国际化经营策略研究学院名称:商学院专业班级:国经摘要国内外在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理论有很多。

国外研究跨国经营的理论主要有以Hymer 和其导师Kindleberger 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理论,维农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美国学者尼可伯格提出的寡占反应理论,以Buckley 和Casson 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Dunning 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和日本学者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国内研究跨国经营的理论主要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跨国经营的动向和策略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国际化经营策略包括出口,对外直接投资和并购的典型案例来研究我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近况问题和前景;通过比较国内汽车产业国际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方式来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道路。

关键词:跨国经营理论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国际化经营策略和现状一、国外研究动态跨国经营的早期理论主要有以Hymer 和其导师Kindleberger 为代表的垄断优势理论(1960,1976),维农提出的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966),美国学者尼可伯格提出的寡占反应理论(1973),以Buckley 和Casson 为代表的内部化理论(1976),Dunning 提出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7)和日本学者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理论(1978)。

(一)垄断优势理论厂商垄断优势理论被称为“独占性的生产要素”优势,或厂商特有优势。

是海默于1960年在他的博士论文《国内企业的国际经营:对外直接投资的研究》中首次提出来的,后经凯夫斯等学者的发展而形成其理论体系。

海默认为在市场不完全的情况下,跨国企业对投资经营过程的控制不仅是出于经营管理的需要,更可能是因寡占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

【1】因此,海默经跨国企业看作是垄断者或寡占着,指出对外直接投资是在厂商垄断或寡占优势的条件下形成的。

只有厂商拥有了特有优势,才能跨越国界进行境外投资。

海默认为的厂商特有优势,主要是指大型跨国公司所具有的大规模资本以及以此为基础所形成的经营管理能力。

到了80年代,厂商垄断优势理论把对厂商特有优势的解释重点移到了厂商拥有的技术知识、管理技能等无形资产上。

凯夫斯认为跨国企业借以进行对外投资的静态要素优势是产品和工艺过程中知识资产优势以及规模经济优势,其中最重要的应是投资厂商所掌握的先进技术、高效管理知识等无形资产。

从厂商垄断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中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外市场的不完全性和厂商垄断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2】(二)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维农(1966)以《产品周期中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一文奠定了国际产品周期理论的基础。

他以美国为例进行了分析,将产品周期从该产品进入市场时起划分为三个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标准化阶段。

【3】他把垄断优势和区位选择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较好地阐释了跨国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动态关系。

各个国家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发展水平等都存在差异,所以在应用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时,所处的阶段也会不相同。

处在不同阶段的国与国之间在产量、成本、利润上的不同,变导致了国际贸易以及国际市场营销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全球化贸易进程的加速,国际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也为早期跨国并购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寡占反应论尼克尔博克(1973)在《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一书中提出寡占反映论。

他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进攻性和防御性两种,前者可用维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加以解释,后者则用寡占反应论来解释。

所谓的寡占反应论是指在寡占市场中,每个企业都对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很敏感,一旦某个企业做出某项决策时,其他企业将随即跟上并采取相应措施。

【4】其目的在于尽量避免竞争对手先行所带来的风险,从而保持原有市场份额或占领与自身实力相当的市场份额。

因此,这种寡占反应所导致的跨国公司投资行为,使寡头企业相继走向海外市场。

(四)内部化理论英国里丁大学的巴克利( P . Buckley) 和卡森(M. Casson) 及拉格曼(A . Rugman)(1976)提出的。

它的出现提供了与垄断优势理论不同的研究思路,其理论有力地解释和推动了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的跨国直接投资行为。

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一个重大转折,一度被称为跨国公司理论的核心, 至今仍然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流理论之一。

内部化理论把市场不完全性作为分析研究问题的基本前提, 指出市场不完全或垄断因素存在会导致企业参加市场交易的成本上升,企业就会创造内部市场进行交易。

【5】Rugman进一步指出市场内部化是指将市场建立在公司内部的过程,以内部市场取代原来固定的外部市场,公司内部的调拨价格起着润滑内部市场的作用,使它能像固定的外部市场同样有效地发挥作用。

【6】内部化理论过程主要是通过下面五个方面来体现的: 1、通过企业的并购和国际化经营可减少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交易成本过高。

2、通过直接投资企业相互参股或并购建立较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从而使经济活动获得一定保障。

3、拥有内部化优势的企业可获得内部化的收益。

4、市场内部化可以减少税收、汇率调整等无效干预。

5、市场内部化后,企业新增交易的边际成本和违约的风险近乎为零,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五)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1977)年发表《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索》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奠定了基础。

它以垄断优势、产品生命周期、内部化三理论为基础,将三者紧密结合提出了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比较全面的解释了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其理论核心是企业跨国经营是该企业具有的所有权特定优势(垄断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综合作用的结果。

【7】但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宁开始把自己原来构建的折衷理论更多地称为折衷范式。

从理论到范式,不只是名称的改变,主要还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由于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主要是在借鉴和综合了海默(Hymer)的垄断优势理论、卡森(Cassson)和巴克利(Buckley)等人的内部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国际生产的动因、决定因素和实施方式,试图建一个关于国际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协议安排三者统一的理论。

二是由于企业跨国生产的动机、期望不一样,不可能找到一个统一的理论来对每一种跨国活动做出完美解释。

因此,折衷范式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了在解释国际生产活动时可采用的一种方法体系和一套通用变量。

国际生产折衷范式的核心是三优势模式或OLI框架,在此框架下,一个企业能否以及采用什么方式进行国际化生产取决于一线三种优势:所有权优势(Ownership Advantages)、区位优势(Location Advantages)、内部化优势(Internalization Advantages) 所构成的变量组合及其相互作用。

【8】(六)边际产业扩张论小岛清(1978)在运用国际贸易理论中的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差异导致比较成本差异的原理来分析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提出了“边际产业扩张论”。

【9】根据“边际产业扩张论”的核心内容,小岛清还提出了若干推论。

其中推论一和推论二指出:国际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综合理论是建立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之上。

小岛清还将“边际产业”投资原理在批判海默“垄断优势论”基础上,推广到发达国家之间的交叉投资上。

小岛清提出的理论是在着眼于日本60-70年代国内经济发展的现实,而提出的一个极具创新性的“日本式”对外投资模式。

因此它在运用到其他国家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七)国外近期研究动态Fredrik von Corswant 和Peter Fredriksson(2002)通过分析汽车生产商和第一层的供应商的关系来说明汽车的研发受到汽车工业生产条件改变的影响。

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一是关键性生产标准的提高,二是产品的生命周期变短,三是生产和产品全球化程度日益提高,四是外包持续增加,五是企业供应基地的减少,六是产品的研发时间减少,七是供应商对产品研发资源的占有率增加,八是零库存生产方式的增加。

于是要求企业在进行国际市场探索的过程中要有力地克服这些影响因素。

【10】D. G. Rhys(2007)通过比较美国各个汽车品牌的生产规模和策略选择,来说明规模经济可以减少汽车的生产成本。

因此对于一个没有达到规模经济的汽车公司来说在性价比上可能缺乏竞争力。

每个汽车品牌对自己的定位的不同使得他们会有不同的策略。

有些品牌的车是用高质量来吸引高消费的顾客,他们的目标群是高收入者;有的品牌车则采用批量生产来制造更低成本的车子,这种车则适合中低收入者。

因此公司的顾客群不同,相应地就会采取不同的生产经营策略。

作者强调规模生产对一个想要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来说很重要。

【11】二、国内研究动态陆海平(2008)通过分析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环境和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以及国内汽车全球化经营的渠道,为我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他对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进行了SWOT的分析。

通过该分析将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经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都展现出来了。

作者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机主要有四个。

一是为了掌控国外的资源,获得有利的技术和品牌资源;二是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自主开发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为了预防风险规避贸易壁垒与汇率风险;四是为了主动出击,积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以尽快打入国际市场。

作者认为我国汽车企业目前进行国际化经营的渠道有出口、海外建厂、建立海外营销渠道和服务网络、进行海外财物投资,为海外经营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实施海外并购等。

【12】周厚义(2009)通过分析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模式的现状以及可能实施的发展方案,总结出各种主要的国际化模式的利和弊。

他认为我国目前的汽车国际化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出口、直接投资、建立战略联盟。

对外直接投资包括在外国新建企业或进行跨国并购。

作者指出我国汽车产业选择在外新建工厂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第一,自主汽车品牌受到合资品牌的挤压,限制了其发展空间;第二,人民币升值,海外建厂可以降低成本;第三,海外建厂还可以更好地参与当地的竞争;第四,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

但是海外建厂的劣势是:生产成本高,缺乏配套资源,对国外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熟悉。

跨国并购可以直接获得一些具有价值的知识产权,为我国汽车企业更好更快地打入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要整合国际的资源需要很多时间和成本,并且外国的企业管理文化可能对本国企业管理文化产生冲击,带来协调成本。

建立战略联盟,在我国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形式过于单一,但也有一些亮点,如奇瑞的代工模式就是其一。

奇瑞通过和克莱斯勒的合作,可以迅速提高奇瑞的国际影响力和整体的配套体系规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